收藏 分享(赏)

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利与弊.docx

上传人:晚风 文档编号:4169919 上传时间:2021-07-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利与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利与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利与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利与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利与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爱,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尤其是刚入园的孩子,属于园中年龄最小的一部分,对父母的依赖性强,并且生活自理能力弱,教师对于这类幼儿保育多于教育,一日中主要时间用于照料他们的起居,幼儿会认为教师就像亲人一般。这一方面体现了师幼关系亲子性的本质。2、以“爱”为基础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在与幼儿交往时应该是充满爱与热情的,以爱为基础构建师幼关系,教师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水平。有爱才有呵护式的教育,教师不会只把幼儿当做自己工作冷冰冰的对象,而是一个崭新生长的抚育对象。幼儿教师从事于幼教这一行业,不仅需要具备相关的文化素养,也要始终对幼儿充满爱心,才能真心的为孩子付出,才会真心的热爱这份职业,全心全意的为孩子

2、着想。爱似连接两个人心灵的纽带,将彼此的心拉近。教师对孩子付出爱,孩子也会反馈于教师同等的爱。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幼儿园中总有一些老师,虽然年纪较大,但是面对不同的幼儿,她们依旧热情高涨,充满活力,即使遇到沟通困难,棘手问题的幼儿,她们的态度依旧不变,因为她们对每个幼儿都充满爱心。因此这样的教师不仅是园中幼儿最喜欢亲近的老师,我们也能深深地感受到一个对工作充满活力,对工作对象充满爱的教师在工作中是幸福的,她们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事业。因此,以爱为基础建立师幼关系,不仅是当下对幼儿教师的一种要求,同时也会使教师在工作中获得幸福感,减少职业倦怠;让幼儿真心接纳教师,乐意参与活动,更好的发展,从而建立一

3、个温暖有爱的师幼整体。3、师幼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成长人与人的作用都是相互的,教师在对幼儿施加教育的时候,必会得到一个反作用的效果。教师自身各方面需要不断被提升,才能适应时代的变更,才能去面对一批批不同的新一代。除了教师专业化的师资培训,在与幼儿交流互动中,也是一个促进自身进步的机会。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课堂反应与整体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活动后,观察幼儿对课堂内容的消化反馈,以幼儿是否得到进步、掌握运用的情况等作为自身自我评价的资料。根据幼儿学习的情况调整自己的教育风格,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从而实现师幼互相学习,教学相长。三、幼儿园师幼关系的类型与特征(一)幼儿园师幼关系的

4、类型划分师幼关系的种类,其实不同的幼儿园,不同的班级,其师幼关系的分类大多是相似的。以自身实践经验与观察体会,笔者认为师幼关系可分为亲近型、常见型、忽略型与放弃型。1、亲近型建立亲近型类的师幼关系的幼儿一般是指生活中性格较活泼,并且听话懂事,在活动中积极参与的幼儿。这类幼儿一般会得到更多的教师的关注,并且这类幼儿大多数在班级中是较优秀突出的一部分,深得人们的喜爱,我们会看到这类幼儿不仅是本班老师更愿意亲近的幼儿,甚至也是其他班教师喜欢接近的对象。2、常见型常见型类师幼关系的幼儿,这类幼儿所占比例较大,他们在生活中没有较引人注目的举动,在活动中能配合教师的要求,但是表现较为平淡无奇,属于大众化的

5、一种,教师对这类幼儿既没有特别亲昵,也不排斥。3、忽略型也有一部分幼儿与教师建立的关系属于忽略型,这类幼儿在幼儿园中,身上不具有吸引他人的特质,性格不活跃,有一些内向,因此没有得到教师的关注,属于容易被忽略掉的一部分。4、放弃型最后一种放弃型师幼关系的幼儿,这类幼儿属于极少数的一部分,这类幼儿在幼儿园中一般不愿意被教师约束,不守规则,做事我行我素,教师对于这类幼儿长期难以管教,从而对幼儿的态度呈放弃拒绝型,从之前的严厉管教转变为放弃,任由发展。(二)幼儿园师幼关系的特征笔者通过对师幼关系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探究师幼关系特征的根本所在,将教师与幼儿单独进行分析探究,详细论述师幼关系的根本特征。1、示

6、范-模仿3-6岁的幼儿处于对任何新鲜事物都持有好奇心的阶段,在此阶段,成人的行为举动都会成为幼儿模仿学习的模板。对于入园初期的幼儿,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尽快学习适应新环境,锻炼自己的独立能力,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就是模仿,教师在此时主要的教育方法就是亲身示范、指导。因此教师在示范的时候要避免误导幼儿,树立一个正确的模范学习形象。曾经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幼儿在与家长做游戏时,幼儿扮演教师,家长扮演学生,幼儿是这样来表现教师的,他拿着一根木棒充当教棍,对着游戏中的学生叫叫嚷嚷,“你怎么连这都听不懂?”家长通过对幼儿的询问得知幼儿此举其实是在模仿本班教师。由此可见,幼儿模仿能力之强。教师不自觉间表现出来的

7、举动,也会被幼儿捕捉习得。幼儿没有大人的分辨能力,判断出行为之对错,但是教师可以约束自己的负面行为,让幼儿学习积极正确的行为。2、启发-自由每个孩子都是一个自由的个体,都应按照自己发展的方向自由发展。教师应该是幼儿在发展道路的指引者,启发者,而不是一个灌输者。幼儿有自己独立探索世界的权利,教师作为启发者,应该引导幼儿确立自己的兴趣,在幼儿遇到困难时,为幼儿指点迷津,引导幼儿通向光明。所以首先教师要相信幼儿,让幼儿自然的成长,不能盲目的为了幼儿一时的进步,而以揠苗助长的形式对幼儿实施教育;其次,教师要认同师幼交往中幼儿的主体性特征,不能把自己当做活动的发号施令者,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活动,幼儿

8、是学习的主体,同一个活动中,每个孩子获得的经验也有可能不同,原因就是因为每个孩子的发展都不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才会有钢琴家,画家等不同领域的名家。爱孩子就要给予孩子自由,温室里的植物不会长成野外的参天大树,减少对孩子的额外干预,给予孩子发展的自由空间是非常重要的。3、关爱-依恋我们时常听别人这么说,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一定要有爱心,关爱幼儿不应该是一种职责,而应该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感。教师与幼儿共同生活、学习、玩乐,教师像父母般无微不至的呵护幼儿成长,也像好朋友般与幼儿亲密的玩耍,在与幼儿玩耍的过程中,师幼之间没有隔阂代沟,只有友爱互助。教师是幼儿除了家长外最亲近的人,幼儿将教师认同于自己的亲人和伙

9、伴的结合体。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教师要施以更多的关爱,因为年龄越小的幼儿,对亲人的依恋性更强,幼儿离开家庭本就不能适应,如果教师能像家长般对幼儿施以关爱,能让幼儿对周围逐渐建立安全感,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在教师对幼儿施以关爱的时候,幼儿会反馈于教师一定的依恋感,这种关爱与依恋的对应关系其实就是师幼之间的亲子关系。4、创设-学习我们会发现幼儿园中教师在开展活动的时候,不是像小学一般让学生端端正正的坐在教室里上课,而是会根据活动的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环境,在丰富有机的环境下让幼儿更好的学习。(1)创设物质环境幼儿物质环境的创设随处可见。比如幼儿园的楼道内经常更换着幼儿的美术作品,不仅是为了美化环境和

10、向家长展示,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览出去,也能从中获得自豪感,满足感。还有幼儿园内的各个活动区域,教师根据幼儿在各年龄段的兴趣需求来投放材料,幼儿自主选择,从中学习相关的经验,并且在区域中与同伴交流合作,增进人际交往。创设物质环境还包括教师将幼儿带到户外的环境中观察探索,让幼儿融入自然环境,在自然环境中去看,去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2)创设精神环境在师幼互动中,不仅周围的物质建设很重要,也要给予幼儿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创设精神环境也就是指教师要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自然放松的精神感受。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在幼儿期就已经开始萌生了,每个孩子都是喜欢被赞扬的,教师夸奖幼儿的时候,潜移默化中就是在培

11、养他们的自信感,教师适当表扬幼儿,幼儿则更愿意去亲近教师,一个严厉,吝于赞赏的教师肯定是不受孩子们欢迎的。当幼儿犯了错误,教师在帮助改正幼儿问题的时候,不要急于立刻批评幼儿,对于较内向敏感的幼儿,这样的举措有可能会伤害他的自尊心,教师循循善诱,以情教化更易让幼儿接受。教师是幼儿心目中的权威,他们觉得教师对自己的褒奖是对自己能力的认可,从而获得自豪感。我们看似微不足道的一句言语表扬却在幼儿心中是很有份量一种奖励。幼儿在一个被认同,被关爱的人际环境下,才能与教师建立亲密的师幼关系,从而对自身性格方面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四、构建良好师幼关系的策略(一)树立正确角色,师幼之间平等互动1、正确认识教师活

12、动中的角色定位师幼共同参与活动的时候,教师应正确定位自己在活动中的位置。在活动中,教师是幼儿的保护者,孩子的安全最重要,教师必须要让幼儿活动在自己可控制范围内,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教师是幼儿的指导者,当幼儿面对难题无法进行下去活动时,教师应该介入活动为幼儿指点迷津;教师是活动中的伙伴,教师应该以同伴的形式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体验与幼儿在一起玩耍的乐趣,和幼儿建立亲密无间的友谊;教师也是活动的观察者,一次完整的活动,都应该有一个活动观察记录。教师详细记录本次活动的流程,问题等,在活动后反思总结活动的优缺点,增进优势,改进不足,为日后能更顺利开展活动做铺垫。2、师幼交往人格平等,相互尊重在传统社会

13、中,人们将教师的地位抬高,认为长者尊贵,幼者卑微,因此相应的幼儿的人格地位就被弱化,人们认为即使教师对幼儿实施体罚,这也是一种理所当然的教育,幼儿的人格权利没有得到时代的认可。之后,随着教育理念日新月异的进步改革,幼儿逐渐被视为一个独立且被受尊重的个体,教师与幼儿人格平等。师幼良性互动中,教师作为长者,幼儿应当尊敬师长,以礼相待;同样幼儿也是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享有同等的人格地位,教师不能认为幼儿社会认识浅薄,什么都不懂,而轻视幼儿的观点,随意侮辱,体罚。在交往过程中,应该俯下成人的视角,与幼儿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思考,进入孩子的世界里才能理解孩子的行为,才能做到平等的交往。幼儿得到尊重的同时,才

14、能真正的尊重教师,进而实现师幼平等互动。(二)科关的教育辅导,教师要针对他们的辅导设置教学难度,而对于那些没有受过绘画辅导的幼儿,教师的指导要针对绘画的基本概念、基本要素来展开。三、 绘画教学活动中教师行为存在的问题的对策(一) 教师方面1、 明确示范目的教师在绘画教学中必须明确示范的目的,重在培养幼儿。在绘画教学中,幼儿教师要考虑到示范只是一种教学的方法,它不是教学活动中的“必需”。应全方位考虑,综合绘画的主题、幼儿的实际需要、绘画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表现出来。幼儿教师也应该认识到,示范不只是让幼儿掌握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绘画活动中发展自我,释放情绪

15、,获得绘画的享受与体验。所以,教师在进行示范时,应拓宽教育思路,充分利用示范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增强幼儿的审美体验,这样才能让示范能起到更长远、更有价值的作用。2、 教师教学方法多样化在组织绘画时,教师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教师的指导不是每一次绘画活动的“必需品”。教师的指导也要视情况而定。只有在幼儿需要的情况下教师指导才能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使幼儿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与创造,而不恰当的指导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在绘画过程中,幼儿的想象思路是不间断的,情感充实而又饱满,所以教师不应该以牺牲幼儿的绘画思路为代价进行指导。幼儿教师指导绘画时需注意,指导并不是必须在活动一开始就立即示范,而是要先明确示范

16、的目的,其次是要唤起幼儿之前关于绘画的记忆和想象,然后组织讨论,让幼儿有自己的想法,并能够顺利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幼儿交流时,幼儿教师通过幼儿的语言及幼儿对此次活动的敏感程度,了解活动的目标,调整活动计划,不断改进。因此,只有依据幼儿的需要来进行指导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指导的作用。3、 适度使用示范功能示范只是绘画教学的方法之一。幼儿教师在使用示范时应融入绘画主题、幼儿的真实体验、活动实际的需求等多种因素,在合适的时间用恰当的方式呈现。教师也必须重视示范的目的及意义,明确示范是以培养幼儿创造及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完整人格为目的,让幼儿在绘画中获得美的体验,能根据绘画活动的具体类型来做课堂活动设计

17、。教师在使用示范时,应尽量给孩子呈现真实、生动的示范形式。(1)把握恰当的示范时机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的需要进行示范,把握恰当的示范时机才有助于加强幼儿的情情绪情感享受,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物体外在形象与内在心灵感受合理融合。而不适当的示范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所以,根据活动的具体情况选择示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教师的作用,使示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不同的绘画活动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示范方法。例如,针对幼儿的想象画教学,教师就可以选择不采用示范,转而以动作、语言来代替,引导幼儿真实感受教师所呈现的情景,身临其境,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可以增强幼儿对事物的认知;当面对幼儿不了解主题时,幼

18、儿教师适当使用局部示范进行教学;不同层次的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同伴合作的方式,帮助他们完成绘画。因此,教师选择示范前对活动目标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对内容有一个准确的了解,以确保示范时机的合理性。(2)不同的范画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教师示范的类型有很多,教师应该拓宽思维,教师自身应该认识到示范画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指导幼儿时可以尽量选择多样性示范的方式,例如,针对情节画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幼儿感知物体间的空间关系,要采用多种形式如实物、游戏让幼儿明白物体间的空间关系,可利用活动区的设置规则、幼儿园内的游戏设施的,利用区角活动等多种形式,协助幼儿了解物体间的空间关系;针对意愿画的创作,这一主题太宽

19、泛,幼儿难以找到入手点,教师首先就要引导幼儿合理构思,当然,幼儿教师可以选择有效的提问、交流等方式激发幼儿想象,同时在环境上也要做适当的安排,让幼儿大胆地创造,而不是交代的过细,限制的过死,平时要多带幼儿领略大自然的美。幼儿亲自去观察、捕捉美好的东西,要比教师直接传授效果要好得多。4、 教师评价标准多元化(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绘画评价活动中单纯依靠教师的评价是不够的,因为往往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很难吸引所有的孩子的注意力,但如果采用逐个评论,对于幼儿较多的班级来说是不现实的。因此,让幼儿能积极参与评价。在评价自己的作品的同时,也对同伴的作品进行评价。虽然幼儿的经验较少,但幼儿已有一定的自我意

20、识,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可以进行自我评价。幼儿教师也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教师是评价的主宰者,幼儿只是活动参与者的模式。发挥幼儿主体参与性,让孩子、家长和其他主体都参与到评价中。当然,不同的评价主体,教师要给予不同的评价标准。幼儿绘画与成人不同,家长在指导时也要注意方法。教师可以帮助家长合理指导幼儿绘画。例如教师指导家长时,让家长明确一定的评价标准,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幼儿绘画,不要用成人的标准对待幼儿的成果,应该将焦点集中在幼儿的绘画兴趣、绘画品质;同伴之间评价时,引导幼儿关注他人作品的优点,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2)重视过程性评价。幼儿的作品是没有对错也是各有的异同的,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

21、衡量幼儿的作品。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幼儿绘画的过程,注重对幼儿绘画过程的评价,评价幼儿绘画环境是否具有协调性、教育性和舒适性;评价绘画活动中幼儿的绘画水平,是否创造性地使用绘画材料并爱护材料,是否在绘画中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同伴合作关系等。(3)幼儿教师在绘画教学评价过程中要掌握语言的艺术性。教师在明确幼儿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评价,切不可一刀切。幼儿的思维较成人不成熟,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展现出来的作品成人很难理解,有时画纸弄得很糟,看不出画的是什么,针对幼儿作品的种种状况,教师要耐心一一给予评价。教师可以从不同侧面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你的想象力真独特,老师都没有想到,你都画出来

22、了,我真佩服你”“你的用色真有创意”“你的画一定有我发现不出的秘密,老师很愿意听你讲一讲”。教师的语言评价是幼儿所期待的,对幼儿有着重大的影响。5、 营造轻松愉快的绘画氛围(1)幼儿园内环境教师在绘画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幼儿园园所环境资源。例如在秋天的树林绘画教学活动中,因为幼儿园绿树成荫,所以教师在不带幼儿出园的情况下就可让幼儿充分的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木。在我设计的安全标志绘画活动中,由于幼儿园正在开展“安全教育”的主题活动,幼儿园随处可见各种温馨提示与小标签,因此幼儿对安全标志的作用有亲身感受与体验,这就更能激发幼儿设计的灵感。(2)班级活动环境教师在开展绘画教学活动时营造一定的活动

23、氛围,让幼儿愉快的进入绘画学习情境。如播放优美的音乐、讲故事、做游戏、比赛等都能给绘画教学活动营造有趣、欢快的氛围。相比之下,教师通过图片欣赏,对幼儿进行提问的教学导入则不能充分激发幼儿绘画学习的热情。因此,适当的增强绘画活动的趣味性,在绘画活动中添加新的元素,对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有着重要作用。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意愿。在绘画活动学习中,教师要注意尊重幼儿,让他们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画什么、做什么、拼什么。幼儿自由地选择自己所需和喜欢的内容进行绘画活动,幼儿能够切实地感受到自己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绘画的积极性就会增强;教师要欣赏和回应幼儿,赞赏他独特的表现方式。有些幼儿喜欢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这

24、是他们创造性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宽容幼儿的“与众不同”的绘画行为,不随意指责幼儿,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创造。(二) 幼儿园方面1、 加强幼儿教师在职培训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是提升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有效的在职培训可以帮助教师深层次地理解绘画,同时,通过有效的培训,教师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理论与实践达到更好的结合。因此,要使幼儿在绘画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就必须从改变传统的培训模式入手。(1)以专家、同行共同观摩,共同研讨的集体互动为主。 倾听专家讲座能够帮助教师了解一定的绘画知识,对绘画有初步的了解,然后观察其他教师展示的艺术教学活动,与其他教师进行进一步的探

25、讨和分析,从而也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得到最直观的感受,以实际案例的经验,创新教师的思维,提升教师的教学。(2)同时,教师要经常组织幼儿园的体验分享活动。在见习和实习过程中,笔者发现在绘画活动中,很多教师都存在一些不良现象。为了使教师能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幼儿园也应该经常进行教师之间的交流。这种培训方式应该是非常灵活的,更多的强调教师自身的反思性学习。笔者认为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安排中,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对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也是至关重要的。2、 家园合作家庭是幼儿发展的开端。幼儿的发展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家庭也必然有义务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只有

26、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目标达成一致,才能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良好的环境,这就要求幼儿园以及家长“不仅要有一致的行动,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能发生分歧。”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共育,提高幼儿的素质,这是家园合作的目的也是家园合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仅依靠幼儿教师是不够的,家长在对待幼儿绘画教学上必须转变自己的观念。如果让家长多了解幼儿绘画的科学知识,这样也能使他们在教育观念上真正得到改变,让家长在针对有关幼儿的绘画教育中能与幼儿园保持步调一致。幼儿园也要做到在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及其在家庭中的行为表现、

27、家庭环境以及幼儿已有的智力、性格等身心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以便从幼儿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让幼儿家长支持幼儿园的工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在幼儿园内设亲子活动教学,让家长与幼儿一起参与绘画,帮助家长了解幼儿绘画;可以设家长园地,打破传统的由教师控制园地的局面,注重家长的参与,让家长用不同的方式描述孩子绘画方面的进步,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照片。家长资源丰富而宝贵,只有让家长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义务,明确家长资源在幼儿绘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才能激发起家长参与幼儿园绘画教学的热情。只有家长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幼儿绘画教学中,才能真正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的绘画活动

28、是一种无意识的兴趣再现也是一种原始的对话。首都师范大学儿童文学艺术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杨景芝强烈呼吁:“幼儿教师要学会放手让幼儿画出自己的感受,学会读懂孩子的作品,了解幼儿的绘画语言,切忌随意改变、添画幼儿的原始作画。”绘画是幼儿的语言,幼儿在自由状态下有很了不起的艺术感受和表现力,因此,教师首先要尊重并欣赏幼儿的作品。同时,过度强调幼儿的自主表达,没有教师的引导,幼儿的创作会走入瓶颈,审美水平会停滞不前。为此,在绘画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作用。如今在幼儿教育改革发展的今天,教师在幼儿绘画中的行为表现不可忽视,教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幼儿绘画的发展不懈努力,相信幼儿绘画教育的明天会越来越好。咸阳师范

29、学院2017届本科毕业毕业论文(设计)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教师行为研究咸阳师范学院2017届本科毕业毕业论文(设计)1210参考文献1林娜.幼儿教师有效绘画教学行为策略研究J.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4):33-51.2彭兵,刘秀华.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的现状与改进J.学前教育研究,2008,(1):42-44.3吴珊娜. 浅谈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策略J.大众文艺,2012,(12):231.4叶幼美.浅谈幼儿绘画活动指导新策略J. 才智. 2011,(15).5潘慧娟,景秀琴. 幼儿教师绘画教学行为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138).6陈福静,刘敏.幼儿简笔画

30、教学法及美感培养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15-21.7吴廷玉,胡凌.绘画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2-32.8曾虹.幼儿园绘画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研究以长沙市Z幼儿园为例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2.9邓智文. 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的问题与对策-基于幼儿生活教学理念的个案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3.10刘剑眉.5-6岁儿童绘画创作中的艺术思维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11齐惠茹. 教师对中班幼儿绘画作品评价行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5.12朱忍. 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幼儿“说画”的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4

31、.13穆彦青. 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示范的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1.14孔起英.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评价C.唐淑.幼儿园艺术、健康和社会教育.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36.15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第二版.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300-311.活力都葬送在封建制度下,也毁在她们自己手中。陈忠实通过他的文笔传递着女性的思想,为当代人透露出女性如何摆脱悲剧命运的问题,并引起了很多人都关注。这关乎女性自我意识的真正解放和独立以及人性意识的发展进程,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4、 结语白鹿原这部巨著,向读者展示了在宗法观念熏陶下男人绝对当权和女人受尽压迫的男权社会。在传

32、统社会中,男性拥有绝对权利,不仅可以享受到女性在生活中上带来的无微不至的照顾,还可以在身体上获得愉悦。在作品中,男性是绝对的强者,而女性是被奴役被欺辱的弱者,她们永远活在男权的压制下。白鹿原中的各种各样的女性都逃不了悲剧的命运,她们的悲剧是不可抗的,是必然的。其实,在传统社会中像田小娥、吴仙草、鹿冷氏这样,有着悲惨命运的妇女比比皆是,这些悲剧命运揭示着封建思想对女性的毒害与人性的抹杀也表达出在历史面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通过对白鹿原中女性形象的悲剧分析,可以感受到女性在传统社会中遭受的无情的破坏和残酷的压抑,从而导致封建文化对女性造成的悲剧,白鹿原中的女人们挣扎过,反抗过,但最终都在反抗中走

33、向毁灭。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出了“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生成的。” 10即女人的角色和命运,是男性硬安在她们身上的。从女性的经历中我们看到,封建文化给女性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痛苦,即使她们大胆抗争,也不能逃脱悲剧命运。在男权至上的社会中,女性如同一只毫不起眼的蚂蚁,任人宰割、女性权利是被忽视的,只能走向悲剧,走向死亡。随着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女性悲剧不再是一个新的话题。但是站在人性的高度,探究民族文化,揭示女人的惨象,就具有了深远意义。从古至今,世人对女性的关注一直没有中断过,宗法观念也影响着当代人的意识,因此一些现代女性依然受传统文化的折磨,引人深思。参考文献1 雷达.废墟上的精魂论J.文学评论

34、,1933(6).2 苏青.谈婚姻及其他J.天地,1945(18)3 陈忠实 .白鹿原:评点本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1.P1,35,27,103,3334 金文野. 女权意识与中国现代女作家的创作追求J. 中州学刊, 2000(4):113-115.5 金文野.中国现当代女性主义文学论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44.6 陈忠实.关于白鹿原的答问J.小说评论,1993(3).7 金文野.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流变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6):94-99.8 代纪东.肉身的敞开与遮蔽的生存悲剧析白鹿原女性形象的塑造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

35、,2004,7(1):146-147.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72.10 法西蒙波娃.第二性:女人M.桑竹影、南珊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11 赵德雷.论贞洁观对婚姻家庭的影响J.青岛社会科学,2006(1):19-21.12 高佳瑛.儒家影响下的女性悲剧论白鹿原的三位女主人公J.民营科技,2010(11):127-128.13 李文月.恶之花浅析白鹿原中的田小娥形象J.名作欣赏,2014(26):87-88.14 金文野.中国现代女性散文的性别意识J. 妇女研究论丛, 2006(6)

36、:51-55.15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78.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如今,在我国的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依然秉承“教育德为先”的宗旨。而如今信息技术的逐步漫延,在教育中面对新的技术的发展我们的德育工作也出现多个方面的问题,本文就针对德育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与探究并提出一系列可行方案以便之后德育工作的有效进行。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所在,德育教育就是育德是培养人求善、知善、行善的教育,对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来说德育就是经济基础,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德育教育的质量稳步提升我国的教育水平便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如何有效地解

37、决德育工作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及德育工作中将会遇到那些问题做出具体分析。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也慢慢渗透于小学教育当中这便要求教育工作在打破以往的传统的教育观念大胆创新,针对如今新型的发展模式解决新形势下遇到的德育工作问题。本文将对德育问题的提出、国内外小学德育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对咸阳师院附小的德育工作的现状调查及分析、提出德育工作的对策四方面入手。关键词:德育;德育工作;问题;对策AbstractWith the progress of education in the times are constantly moving forward,and now, in the context

38、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China, still adhering to the moral education for the first purpose.However, primary education at all levels of 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shoulder the important task of transporting all-round development to the society, so it is more important to do moral education. And no

39、w the gradual sprea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in the fa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y Our moral education work also appeared in many aspects of the problem, this article on the moral education in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depth analysis and explore and put forward a series Feasib

40、le program for the effective conduct of moral education.Moral education is the soul of quality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itself is the moral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people for good, good knowledge, good education, for a society and even a country is moral education, is the so-called economic basi

41、s of the superstructure, moral education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steadily improve the level of education in China will have a qualitative leap. Therefore, the problem of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has become a common concern of the whole society. It has alsobecome an important problem for ed

42、ucators to think deeply about how to make moral education work effectively and how toeffectively solve the important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moral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Will encounter those problems to make a specific analysi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g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