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HJ/T 339339-2007 7 清洁生产标准清洁生产标准 造纸工业造纸工业 (漂白化学烧碱法麦草浆生产工艺)(漂白化学烧碱法麦草浆生产工艺) Cleaner production standard Production of bleached soda straw pulp, paper industry (发布稿) 2007-03-28 发布 2007-07-01 实施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发布发布 目目 录录 前 言 1 适用范围. 1 2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规范性技术要求. 2 5 数据采集和计算方法. 4 6 标准的实施. 6 HJ/T 339-2007 II 前 言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保护环 境,为造纸工业(漂白化学烧碱法麦草浆生产工艺)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导 向,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在达到国家和地方环境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的行业技术、装备水平 和管理水平,造纸工业(漂白化学烧碱法麦草浆生产工艺)企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本 标准分三级。一级代表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二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三级代 表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
3、。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标准也将不断修订,一般三至 五年修订一次。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轻工业清洁生产中心。 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7 年 3 月 28 日批准。 本标准自 2007 年 7 月 1 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HJ/T 339-2007 1 清洁生产标准清洁生产标准 造纸工业造纸工业 (漂白化学烧碱法麦草浆生产工艺)(漂白化学烧碱法麦草浆生产工艺) 1 适用范围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本标准将清洁生产指标分为五类,即生产
4、工艺与 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 、废物回收利用指标和环境 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造纸工业(漂白化学烧碱法麦草浆生产工艺)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和清 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当下列条款被修订时,其 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 7488 水质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 稀释与接种法 GB 11901 水质 悬浮物的测定 重量法 GB 11914 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盐法 GB/
5、T 15959 水质 可吸附有机卤素(AOX)的测定 微库仑法 GB/T18916.5 取水定额第 5 部分:造纸产品 QB 1022 制浆造纸企业综合能耗计算细则 3 术语和定义 3.1 清洁生产 3 术语和定义 3.1 清洁生产 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 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 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3.2 碱回收率 3.2 碱回收率 指经碱回收系统所回收的碱量(不包括由于补充芒硝还原所得的碱和补充的新鲜碱) 占本期蒸煮所用总碱量(包
6、括外来补充的新鲜碱)的百分比。 3.3 AOX 3.3 AOX 指可吸附有机卤化物。 3.4 绝干纤维原料 3.4 绝干纤维原料 指含水率为 0%的麦草或木材。 HJ/T 339-2007 2 3.5 风干浆 3.5 风干浆 指含水率为 10%的纸浆。 3.6 取水量 3.6 取水量 从各种水源取得的水量,用于供给企业用水的源水水量。 各种水源包括取自地表水、 地下水、 城镇供水工程以及从市场购得的蒸汽等水的产品。 但不包括企业自取得海水和苦咸水。 4 规范性技术要求 4.1 指标分级 4 规范性技术要求 4.1 指标分级 造纸工业(漂白化学烧碱法麦草浆)清洁生产水平分三级技术指标: 一级:国
7、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二级: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三级: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 4.2 指标要求 4.2 指标要求 造纸工业(漂白化学烧碱法麦草浆)清洁生产标准指标要求见表 1; HJ/T 339-2007 3 表 1 造纸工业(漂白化学烧碱法麦草浆)清洁生产标准指标要求表 1 造纸工业(漂白化学烧碱法麦草浆)清洁生产标准指标要求 清洁生产指标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清洁生产指标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一、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 1.备料 干湿法或干法备料,洗涤水循环利用 2.蒸煮 横管连续蒸煮;间歇置换蒸煮,冷喷放 间歇蒸煮 3.洗涤 多段逆流洗涤 4.筛选 全封闭压力筛
8、选 压力筛选 改进传统的筛选 5.漂白 氧脱木素,无元素氯(ECF) 或全无氯(TCF)漂白 氧脱木素,ECF、ClO2 或 过氧化氢替代部分氯漂白 过氧化氢替代部分氯 或多段漂白 6.碱回收 多效降膜或升、降膜组合蒸发器预挂式过滤机,有热电联 产 碱回收设施配套齐全, 运行正常 二、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二、资源能源利用指标 1. 取水量(m 3/Adt) 100 110 130 2 综合能耗 (外购能源) kg(标煤)/Adt 950 1000 1150 3纤维原料(绝干)消 耗量 t/Adt 2.4 2.5 2.5 三、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不包括湿法备料排水的污染负荷) 三、污染物产生
9、指标(末端处理前,不包括湿法备料排水的污染负荷) 1. 废水产生量(m 3/Adt) 90 120 150 2.CODCr产生量 (kg/Adt)160 200 250 3. BOD5产生量 (kg/Adt)45 60 75 4. SS 产生量(kg/Adt)60 80 100 5. AOX 产生量(kg/Adt)1.5 2.5 3.0 四、废物回收利用指标四、废物回收利用指标 1. 水的重复利用率(%)80 70 60 2. 白泥残碱率(以 Na2O 计) (%) 1.0 1.2 1.5 3. 黑液提取率(%) 88 85 80 4. 碱回收率(%) 78 75 70 5. 污泥综合利用率(
10、%)100 100 100 五、环境管理要求五、环境管理要求 1. 环境法律法规标准 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法律、法规,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总量 控制和排污许可证管理要求。 2. 清洁生产审核 进行了清洁生产审核,实施 了全部无、 低费方案和部分 中、 高费方案并通过清洁生 产审核评审验收。 进行了清洁生产审核,实施 了全部无、低费方案并通过 清洁生产审核评审验收。 进行了清洁生产审核, 实施了全部无、低费方 案。 3. 环境管理制度 按照 ISO14001 建立并运行 环境管理体系, 环境管理手 册、 程序文件及作业文件齐 备 环境管理制度健全,原始记录及统计数据齐全有效 4.
11、 生产工艺用水、电、 汽管理 安装计量仪表, 并制定严格 定量考核制度 对主要环节进行计量,并制 定定量考核制度 对主要用水、电、汽环 节进行计量 5.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 对一般废物进行妥善处理,对有毒药渣等危险废物按照有关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置。 注: Adt 指吨风干浆。 HJ/T 339-2007 4 5 数据采集和计算方法 5.1 监测方法 5 数据采集和计算方法 5.1 监测方法 本标准各项指标的采样和监测按照国家标准监测方法执行。 GB 7488 水质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 稀释与接种法 GB 11901 水质 悬浮物的测定 重量法 GB 11914 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12、 重铬酸盐法 GB/T 15959 水质 可吸附有机卤素(AOX)的测定 微库仑法 若生产为间歇性生产,应至少选取三个以上生产周期进行数据分析。若生产为连续性 生产,每个采样点应至少选取三组以上样品进行数据分析。 5.2 统计核算 5.2 统计核算 污染物产生指标系指末端处理之前的指标,以监测的年日均值进行核算。 取水量数据可按日均值统计,应分别在监测各个车间或装置的排水后进行累计, 并和总 集水口的数据进行对比,两者相差不能超过 10%。 5.3 计算方法 5.3 计算方法 以下给出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 5.3.1 取水量 5.3.1 取水量 企业生产单位产品需要从各种水源所取得的水量。 计算
13、如下: Vui = Q Vi (1) 式: Vui 单位产品取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吨(m3/ t) Vi 在一定计量时间内产品生产取水量,单位为立方米(m3) Q 在一定计量时间内产品产量,单位为吨(t) 5.3.2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5.3.2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Eui= Q Ei (2) 式中: Eui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单位为吨标煤每吨(t/ t) Vi 在一定计量时间内产品生产的综合能耗,单位为吨标煤(t) Q 在一定计量时间内产品产量,单位为吨(t) 综合能耗是制浆造纸企业在计划统计期内,对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按规定的计 算方法和单位分别折算为一次能源后的总和。综合能耗主要包括一
14、次能源(如煤、石油、 天然气等) 、二次能源(如蒸汽、电力等)和直接用于生产的能耗工质(如冷却水、压缩空 HJ/T 339-2007 5 气等) ,但不包括用于动力消耗(如发电、锅炉等)的能耗工质。具体综合能耗按照制浆造 纸企业综合能耗计算细则(QB 102291)计算。 5.3.3 碱回收率 5.3.3 碱回收率 RA(%) = 100 011 t A aA (3) 式中: RA 碱回收量(%) A11 本期回收碱量(kg) a0 本期补充芒硝的产碱量(kg) At 本期制浆(氯漂工艺之前)生产过程的总用碱量(kg) 5.3.4 黑液提取率 5.3.4 黑液提取率 RL(%) = 100 1
15、 1 +Mp TS p (4) 式中: RL 本期制浆生产过程黑液提取率(%) TS 本期每吨收获浆(指截止到某一制浆过程得到的浆料)送蒸发工段黑液中 的溶解性固形物(t/t) p 本期收获浆(同上)的总得率(%) p 本期每吨收获浆(同上)的总浆渣产生量(t/t) M 本期每吨收获浆(同上)的总用碱量(t/t) 5.3.5 纤维原料(绝干)消耗量 5.3.5 纤维原料(绝干)消耗量 Yui= Q Yi (3) 式中: Yui 单位产品纤维原料消耗量,单位为吨每吨(t/t) Yi 在一定计量时间内产品生产纤维原料消耗量,单位为吨(t) Q 在一定计量时间内产品产量,单位为吨(t) 5.3.6
16、黑液提取率 5.3.6 黑液提取率 RL (%)= 100 1 1 +Mp TS p (5) 式中: RL 本期制浆生产过程黑液提取率(%) TS 本期每吨收获浆(指截止到某一制浆过程得到的浆料)送蒸发工段黑液中 的溶解性固形物(t/t) p 本期收获浆(同上)的总得率(%) p 本期每吨收获浆(同上)的总浆渣产生量(t/t) HJ/T 339-2007 6 M 本期每吨收获浆(同上)的总用碱量(t/t) 5.3.7 水的重复利用率 5.3.7 水的重复利用率 R(%)=100 +VrVi Vr (6) 式中: R 水的重复利用率, (%) Vr 在一定计量时间内产品生产重复用水量,单位为立方
17、米(m3) Vi 在一定计量时间内产品生产取水量,单位为立方米(m3) 5.3.8 白泥残碱率 5.3.8 白泥残碱率 (%)=100 M N (7) 式中: 白泥残碱率, (%) M 本期白泥总产生量,单位为千克(kg) N 本期产生白泥中残碱的含量(以 Na2O 计) ,单位为千克(kg) 6 标准的实施 6 标准的实施 本标准由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 久久1 实验室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贮存设施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应符合 GB 18597 和 HJ 2025 的要求。 9.2 同一单位内,产生危险废物的实验室被市政道路分割在不同区域的,应在每一区域分别设置贮存 设施。 10
18、 利用处置 实验室危险废物应委托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进行利用处置。 DB11/ 13682016 5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实验室危险废物分类流程 A.1 实验室危险废物流程 实验室危险废物流程见图A.1。 图A.1 实验室危险废物流程 DB11/ 13682016 6 B A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实验室危险废物 25 升容器规格 B.1 实验室危险废物 25 升容器规格 实验室危险废物25升容器规格见图B.1。 单位:毫米 图B.1 实验室危险废物 25 升容器规格 DB11/ 13682016 7 C B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实验室危险废物标签 C.1 危险废
19、物标签 危险废物标签见图C.1。 危危 险险 废废 物物 标标 签签 危危 险险 废废 物物 主要成分主要成分 化学名称化学名称 危险类别危险类别 危险情况:危险情况: 安全措施:安全措施: 废物产生单位:废物产生单位: 地址:地址: 电话:电话: 联系人:联系人: 批次:批次: 数量:数量: 出厂日期:出厂日期: 图C.1 危险废物标签 DB11/ 13682016 8 C.2 实验室危险废物内部标签 实验室危险废物内部标签见图C.2。 实实 验验 室室 内内 部部 标标 签签 实实 验验 室室 危危 险险 废废 物物 内内 部部 标标 签签 类类 别别: 危险类别危险类别 编编 号:号:
20、实实 验验 室:室: 联联 系系 人:人: 条形码条形码粘贴区粘贴区 电电 话:话: 注:实验室危险废物标签 M 1:1 字体为黑色,底色为醒目的桔黄色。 图C.2 实验室危险废物内部标签 DB11/ 13682016 9 D C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投放登记表(正/副联) D.1 实验室危险废物投放登记表 实验室危险废物投放登记表见表D.1。 表D.1 实验室危险废物投放登记表 编 号: 实验室危险废物投放登记表 类别 含卤素有机废液 其他有机废液 pH 值: 含氰废液 含汞废液 重金属废液 废酸 废碱 其他无机废液; 实验室: 废弃化学试剂 废弃包装物 废弃容器 其他固态废物 序号
21、序号 主要有害成分主要有害成分 数量数量 单位单位 (ml、g) 投放日期投放日期 投放人投放人 注1: “类别”只能选择一种; 注2: “主要有害成分” 应按照环境保护部 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 中的化学物质中文名称或中文别名填写, 不应使用俗称、符号、分子式代替; 注3: “pH值”是指液态废物收集容器中废液的最终pH值。 注4:编号应与标签编号一致。 实验室联系人: 单位联系人: 交接日期: 页码 _ UDC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HJT902004 声屏障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 Norm on Acoustical Design and Measurement of Nois
22、e Barriers 20040712 发布 20041001 实施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发布 目 次 前言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名词术语1 4 声屏障的声学设计3 5 声屏障声学性能的测量方法 13 6声屏障工程的环保验收20 附录 A(规范性附录)反射声修正量Lr的计算22 附录 B(规范性附录)等效频率 fe的计算26 附录 C(资料性附录)参考文献27 前 言 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 36 条“建设经过 已有的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的高速公路和城市高架、轻轨道路,有可能造成 环境污染的,应当设置声屏障或者采取其他有效的控制环境噪声污
23、染的措施” , 制订本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声屏障的声学设计和声学性能的测量方法。 本规范的附录 A、B 是规范性附录。附录 C 是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北京市劳 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 参加单位:青岛海洋大学物理系、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上海市环境科学研 究院、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上海申华声学装备有限公司、上海市环保科技咨询 服务中心、宜兴南方吸音器材厂、北京市政工程机械厂。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本规范 2004 年 10 月 1 日起实施。 1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
24、围 11 本规范规定了声屏障的声学设计和声学性能的测量方法。 12 本规范主要适用于城市道路与轨道交通等工程,公路、铁路等其他户外场 所的声屏障也可参照本规范。 2 下列标准和规范中的条款通过在本规范中引用而构成本规范的条款, 与本规 GBJ00596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GBJ4783 混响室法吸声系数的测量方法 GBJ7584 建筑隔声测量规范 GB3096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78583 声级计 GBT39471996 声学名词术语 GBT14623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 GBT1517394 声校准器 GBT171811999 积分平均声级计 HJT2.4
25、9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当上述标准和规范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3 名词术语 31 声压级 (Lp) sound pressure level 声压与基准声压之比的以 10 为底的对数乘以 20,单位为分贝(dB) )(lg20 o p p p L dB (1) 式中: p声压,Pa p0基准声压, 20 Pa 32 A 计权声压级(LpA,LA)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 用 A 2 3 3 等效 连续 A 计权 声 压 级 (LAeq,T, Leq) equivalent A-weighted continuous sound press
26、ure level 在规定时间内,某一连续稳态声的 A计权声压,具有与随时间变化的噪 声相同的均方 A计权声压,则这一连续稳态声的声级就是此时变噪声的等效 声级,单位为分贝(dB) 等效声级的公式是 1 lg10 2 0 2 , T O A T Aeq dt p p T L dB (2) 式中:LAeq,T等效声级,dB T指定的测量时间, pA(t)噪声瞬时 A计权声压,Pa p0基准声压,20 Pa 当 A计权声压用 A 声级 LpA (dB)表示时,则此公式为 10 1 lg10 )10/( , T O dtL TAeq pA T L 34 最大声压(Lpmax) maximum sou
27、nd pressure level 在一定的测量时间内, 用声级计快档(F)或慢档(S)测量到的最大 A 计权声级、 倍频带声压级或 13 35 背景噪声 background noise 当测量对象的声信号不存在时,在参考点位置或受声点位置测量的噪声。本 36 声屏障 noise barriers 一种专门设计的立于噪声源和受声点之间的声学障板, 它通常是针对某一特 定声源和特定保护位置(或区域) 37 声屏障插入损失(IL) insertion loss of noise barriers 在保持噪声源、地形、地貌、地面和气象条件不变情况下安装声屏障前后在 某特定位置上的声压级之差。声屏障
28、的插入损失,要注明频带宽度、频率计权和 时间计权特性。例如声屏障的等效连续 A 计权插入损失表示为 ILPAeq 38 吸声系数( ) sound absorption coefficient 在给定的频率和条件下,分界面(表面)或媒质吸收的声功率,加上经过界面 3 (墙或间壁等)透射的声功率所得的和数,与入射声功率之比。一般其测量条件和 39 降噪系数(NRC) noise reduction coefficient 在 250、500、1000、2000Hz 测得的吸声系数的平均值,算到小数点后两位, 末位取 0 或 5 )( 4 1 2 0 0 01 0 0 05 0 02 5 0 N
29、RC (3) 310 传声损失(TL) sound transmission loss 屏障或其它隔声构件的入射声能和透射声能之比的对数乘以 10,单位是分 贝: )/lg(10 ti EETL (4) 式中:Ei Et透射声能。 311 计权隔声量(Rw) weighted sound reduction index 隔声构件空气声传声损失的单一值评价量, 它是由 1003150Hz 的 1/3 倍频 声屏障的设计中,为避免由声屏障透射声能量影响声屏障的实际降噪效果, 通常采用具有一定传声损失的结构。 声屏障的空气声隔声量可采用 1003150Hz 1/3 4 声屏障的声学设计 声屏障是降低
30、地面运输噪声的有效措施之一。一般 36m 高的声屏障,其 声影区内降噪效果在 512dB 41 当噪声源发出的声波遇到声屏障时,它将沿着三条路径传播(见图 1.a):一 部分越过声屏障顶端绕射到达受声点;一部分穿透声屏障到达受声点;一部分在 声屏障壁面上产生反射。 声屏障的插入损失主要取决于声源发出的声波沿这三条 路径传播的声能分配。 4 411 绕射 越过声屏障顶端绕射到达受声点的声能比没有屏障时的直达声能小。 直达声 与绕射声的声级之差,称之为绕射声衰减,其值用符号Ld表示,并随着角的 增大而增大(见图 1.b)。声屏障的绕射声衰减是声源、受声点与声屏障三者几何 关系和频率的函数,它是决定
31、声屏障插入损失的主要物理量。 图 1 声屏障绕射、反射路径图 412 声源发出的声波透过声屏障传播到受声点的现象。 穿透声屏障的声能量取决 于声屏障的面密度、入射角及声波的频率。声屏障隔声的能力用传声损失 TL 来 评价。TL 大,透射的声能小;TL 小,则透射的声能大,透射的声能可能减少声 屏障的插入损失,透射引起的插入损失的降低量称为透射声修正量。用符号Lt 声源 A B d S R 反射路径 绕射路径 透射路径 道路声屏障 (a)声波传播路径 S R (c) 声波的反射 反射波 直达波 绕射波 声影区 R S 直线路径 绕射路径 (b)声波绕射路径 5 表示。通常在声学设计时,要求 TL
32、Ld10dB,此时透射的声能可以忽略不 计,即Lt0 413 当道路两侧均建有声屏障,且声屏障平行时,声波将在声屏障间多次反射, 并越过声屏障顶端绕射到受声点,它将会降低声屏障的插入损失(见图 1.c),由 反射声波引起的插入损失的降低量称之为反射声修正量,用符号Lr 为减小反射声,一般在声屏障靠道路一侧附加吸声结构。反射声能的大小取 决于吸声结构的吸声系数 ,它是频率的函数,为评价声屏障吸声结构的整体吸 声效果,通常采用降噪系数 NRC 42 421 绕射声衰减Ld 4211 当线声源的长度远远小于声源至受声点的距离时(声源至受声点的距离大于 线声源长度的 3 倍),可以看成点声源,对一无限
33、长声屏障,点声源的绕射声衰 ,5 2t a n h 2 lg20dB N N N 0 d L ,5dB N = 0 , 2t a n 2 lg205dB N N 0N -0.2 (5) 0 dB , N 0.2 N菲涅耳数,)( 2 dBAN 声波波长,m d声源与受声点间的直线距离,m A声源至声屏障顶端的距离,m B受声点至声屏障顶端的距离,m 若声源与受声点的连线和声屏障法线之间有一角度 6 N( )=Ncos 工程设计中,Ld可从图 2 求得 图 2 声屏障的绕射声衰减曲线 4212 无限长线声源,无限长声屏障 当声源为一无限长不相干线声源时,其绕射声衰减为: 1 3 40 , )1
34、( )1 ( 4 )1 (3 lg10 2 c f t t t tgarc t 1 3 40 , )1ln(2 ) 1(3 lg10 2 2 c f t tt t (6) 式中:f 声波频率,Hz = A+B-d 为声程差,m c声速,m/s 4213 Ld仍由公式(6)计算。然后根据图 3 进行修正。修正后的Ld取决于遮蔽 角 / 。图 3(a)中虚线表示:无限长屏障声衰减为 8.5dB,若有限长声屏障对应 d L 7 的遮蔽角百分率为 92%,则有限长声屏障的声衰减为 6.6dB ( a)修正图 (b)遮蔽角 图 3 有限长度的声屏障及线声源的修正图 422 透射声修正量Lt 透射声修正量
35、Lt由下列公式计算: )1010(10 10/10/TLL dt d lgLL (7) 423 反射声修正量Lr 反射声修正量取决于声屏障、受声点及声源的高度,两个平行声屏障之间的 距离, 受声点至声屏障及道路的距离以及靠道路内侧声屏障吸声结构的降噪系数 NRC,具体步骤见规范性附录 A。 424 障碍物声衰减 如果在声屏障修建前,声源和受声点间存在其他屏障或障碍物,则可能产生 一定的绕射声衰减, 由它们产生的声衰减称之为障碍物声衰减, 用符号LS表示。 8 LS由 4.2.1,4.2.2 和 4.2.3 425 地面吸收声衰减的确定 如果地面不是刚性的,则会对传播过程中的声波产生一定的吸收,
36、从而会使 声波产生一定的衰减。由地面吸收产生的声衰减称之为地面吸收声衰减,用符号 LG表示。 图 4 地面吸收声衰减 4251 地面吸收声衰减LG通常应由现场测量得到。具体测量方法是:在 地面上方 1.5m 和 67.5m 高处设两个测点, 同时测量现场有声源的倍频带(中心 频率 2502000Hz)或 13 倍频带(中心频率 2002500Hz)的频带声压级或 A 计 权声级。 两测点声压级或 A 声级之差即为LG。 若现场声源不存在(如未建道路), 则可采用人工声源,但必须测量倍频带或 13 倍频带声压级,以便对未来声源 的 A 计权LG 4252 若现场测量有困难,可由图 4 来确定。
37、图 4 中的等效距离 DE由下列公式计算: FNE DDD (8) DN受声点至最近的车道中心线距离,m DF受声点至最远的车道中心线距离,m 一般,在 DE=55m 时,LG为 2.5dBA, 在 DE=150m 时,LG为 5dBA。 5 4 3 2 1 0 15 30 60 120 240 受声点至等效行车线距离 DE /m LG dB ( A ) 9 maxGsrtd LlLLLIL),( (9) max 表示取LS和LG中的最大者,这是因为一般两者不会同时存在。如果 有其他屏障或障碍物存在,地面效应LG会被破坏掉,因为只有贴近地面,地 面声吸收的衰减才会明显。式(9)中减去(LS,
38、LG)max,是因为一旦设计的声屏 43 431 交通噪声是随时间起伏的声源。在本规范中,采用等效声压级或等效 A 声 级表示时间平均特性。 432 交通噪声的频率特性在声屏障设计中是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应通过噪声测 量,得到声源的倍频带(中心频率 634000Hz)或 13 倍频带(中心频率 50 5000Hz)的频谱。为简化计算,亦可采用声源的等效频率。(见附录 B) 44 声屏障设计程序 441 4411 根据声环境评价的要求,确定噪声防护对象,它可以是一个区域,也可以是 4412 代表性受声点通常选择噪声最严重的敏感点, 它根据道路路段与防护对象相 对的位置以及地形地貌来确定,它可以是一
39、个点,或者是一组点。通常,代表性 4413 对现有道路,代表性受声点的背景噪声值可由现场实测得到。若现场测量不 能将背景噪声值和交通噪声区分开,则可测量现场的环境噪声值(它包括交通噪 声和背景噪声),然后减去交通噪声值得到。交通噪声值可由现场直接测量。若 现场不能直接测量交通噪声, 则交通噪声可根据车流量、 车辆类型及比例等参数, 按照 HJT2.495 的附录 B 计算得到。对还未建成或未通车的道路,背景噪声 可直接测得。 10 4414 声屏 声屏障设计目标值的确定与受声点处的道路交通噪声值(实测或予测的)、受 如果受声点的背景噪声值等于或低于功能区的环境噪声标准值时, 则设计目 标值可以
40、由道路交通噪声值(实测或预测的) 当采用声屏障技术不能达到环境噪声标准或背景噪声值时, 设计目标值也可 在考虑其它降噪措施的同时(如建筑物隔声) 442 根据道路与防护对象之间的相对位置、周围的地形地貌,应选择最佳的声屏 障设置位置。选择的原则或是声屏障靠近声源,或者靠近受声点,或者可利用的 土坡、堤坝等障碍物等,力求以较少的工程量达到设计目标所需的声衰减。由于 声屏障通常设置在道路两旁,而这些区域的地下通常埋有大量管线,故应该作详 443 根据设计目标值,可以确定几组声屏障的长与高,形成多个组合方案,计算 每个方案的插入损失, 保留达到设计目标值的方案, 并进行比选, 选择最优方案。 444
41、 声屏障绕射声衰减Ld 4441 根据选定的声屏障位置和屏障的高度,确定声程差 ,然后根据声 源类型(点源或线源),按公式(5)或(6)计算各个频带的绕射声衰减L di,或根据 图 2 曲线|得到。 4442 根据声源频谱特性和声源类型(点声源或线声源),按公式(10)计算没 有声屏障时受声点的频带声压级 Lbi, 减去屏障建造后各频带的绕射声衰减L di, 然后按照公式(11)将各频带的差值求和,则得到声屏障绕射后受声点的声压级 La: 点声源 r r lgL o oi ,)(10 2 Lbi= (10) 线声源 r r lgL o oi ),(10 11 式中 Loi为距声源 ro处声源第
42、 i 个频带声压级, 通常由测量得到, r 为声源到受声 点的距离 n i LL a dibi L 1 10/ )( 10lg10 (11) 4443 按上述方法得到的声屏障建造前后受声点的声压级之差,即为声屏 障绕射声衰减L d abd LLL (12) 式中 n i L b bi L 1 10/ 10lg10 4444 根据 A 计权频带修正值 Ai,可以计算 A 计权的声屏障绕射声衰减 Ld: n i ALL n i AL d idibi ibi L 1 10/ )( 1 10/ )( 1010lg 10lg10 (13) 4445 声屏障的 A 计权绕射声衰减亦可用等效频率 fe求得。
43、通常道路交通 噪声的等效频率 fe=500Hz,按公式(5)或(6)计算,则得到近似的声屏障 A 计权的 绕射声衰减Ld 4446 声屏障的 A 计权绕射声衰减,也可通过图 5 来求得,图中假设声屏 障是无限长的。 4447 若线声源和声屏障长度有限,则可根据 4.2.1.3 进行修正 445 4451 合理选择与设计声屏障的材料及厚度,若声屏障的传声损失 TL-Ld10dB,此时可忽略透射声影响,即Lt0。一般 TL 取 2030dB 4452 若 TLLd10dB,则可按照 4.2.2 节的公式(7)计算透射声修正量 Lt 12 图 5 不相干线声源 A 446 道路声屏障吸声结构的设计 4461 当双侧安装声屏障时,应在朝声源一侧安装吸声结构;当道路声屏 障仅为一侧安装,则可以不考虑吸声结构 4462 吸声型声屏障的反射声修正量Lr值取决于平行声屏障之间的距离、 声屏障的高度、受声点距声屏障的水平距离、声屏障吸声结构的降噪系数以及声 4463 吸声结构的降噪系数 NRC 应大于 0.5 4464 根据 4.4.6.2 所述的各参数的实际尺寸,按照规范性附录 A 求得反射 声修正量Lr 4465 447 4471 声屏障的几何形状主要包括直立型、折板型、弯曲型、半封闭或全 4472 声屏障的选择主要依据插入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