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年山东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全真模拟真题与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孤鸿子 文档编号:4543296 上传时间:2021-10-1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山东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全真模拟真题与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年山东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全真模拟真题与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年山东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全真模拟真题与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9年山东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全真模拟真题与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9年山东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全真模拟真题与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9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按要求涂属每小题2分,共28分)1(2分)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A使用太阳能B乘公交出行C使用一次性木筷D增大绿化面积2(2分)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分类均正确的一组是()A汞 水银 Ag 单质B碳酸氢钠 小苏打 NaHCO3 盐C氧化钙 熟石灰 CaO 氧化物D氢氧化钠 纯碱 NaOH 碱3(2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金刚石的硬度大刻划玻璃B氢气密度小填充探空气球CCO具有还原性冶炼金属D干冰有制冷作用人工降雨4(2分)下列化学用

2、语书写正确的是()A氦气:He2B两个金原子:2AUC铝离子:ClD硫酸铁:Fe2(SO4)35(2分)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测定溶液pH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稀释浓硫酸D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6(2分)钠是人体必须的常量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它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gB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CNa+的核内质子数为10D人体缺钠易导致骨质疏松7(2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B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D分别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相互靠近产生大量的白

3、烟8(2分)关于CO和CO2的说法正确的是()A组成:都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分子构成也相同B性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且都有毒C用途:CO可以用来灭火,CO2可以做化工原料D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9(2分)从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B氢原子和氧原子是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10(2分)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铁B钢是纯净物,生铁是混合物C用灼烧的方法可以鉴别黄金和假黄金(CuZn合金)D用稀硫酸可以验证Cu和Ag的活动性11(2分)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1的

4、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H+、Na+、NO3BK+、Ca2+、OHCBa2+、Cl、SO42DNa+、Cl、CO3212(2分)逻辑推理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C燃烧都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D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13(2分)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ACaCO3(CaO)高温煅烧BFeSO4溶液(CuSO4)加入适量的锌粉CCaCl2溶液(HCl)加入AgNO

5、3溶液DNaCl(泥沙)溶解于水、过滤、蒸发14(2分)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温度达到着火点D探究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二、填空与简答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对应的横线上,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16题(4)第二个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2分)15(6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炒菜时,油锅着火了,熄灭火焰最简单的方法是 。(2)ClO2是一种环保型杀菌消毒剂,用ClO2消毒后的水可以直接饮用,请标出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3)厨房中经常用洗涤灵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灵具有 作用。

6、(4)新装修的房屋中经常放入一些活性炭包,以消除室内甲醛的异味,这是因为活性炭具有 作用。(5)“西气东输”中的”气”是指天然气,写出其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16(6分)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1)下列金属制品在应用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a金属硬币 b铜制火锅 c铝制导线(2)铝比铁活泼,但铝在空气中比铁稳定,其原因是 。(3)工业上用盐酸除去钢板表面上的锈要严格控制盐酸的用量,用量过多会发生反应而损坏钢板,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损坏钢板的反应 。(4)高铁的迅速发展对钢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工业上经常用“铝热反应”来焊接钢轨,其原理是:8Al+3Fe3O44Al

7、2O3+9Fe,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若焊接钢轨需要50.4kg铁,理论上需要铝的质量是 kg。17(4分)小明同学查阅了K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并绘制出相应的溶解度曲线。温度/2030506080溶解度/gKCl343742.645.551.1KNO331.645.885.5110169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KCl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2)60时,将KCl和KNO3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20,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KCl KNO3(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KCl和KNO3在t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m),则m的取值范围是 g。(4)3

8、0时,将50g KNO3固体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18(6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豆制品是以大豆等豆类为原料,经加工而成的食品。以下为两种豆制品的主要制作流程:豆制品的营养主要体现在丰富的蛋白质含量上,另外还含有钙、磷、铁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B1、B2等,豆制品中不含胆固醇,所含豆固醇与不饱和脂肪酸有较好的祛脂作用,且热量很低。因此,肥胖和高血脂、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多吃些豆制品。回答下列问题:(1)在豆豉的制作过程中,“发酵”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豆制品中含有钙、磷、铁等矿物质,这里的“钙、磷、铁”指的是 (填“原

9、子”、“元素”或“单质”)。(3)豆制品中含有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主要是 、无机盐和维生素。(4)滤浆的过程就是利用一种特殊工具把磨浆过程中产生的豆腐渣分离出去,其操作与化学实验中 操作的作用相同。(5)建议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适当多吃一些豆制品的理由是 。三、实验与探究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对应的横线上,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0分)19(10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离不开装置。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 干燥气体的常用装置 此格空白(1)制取气体时,首先要对发生装置进行气密性的检查,确保装置不漏气。检查装置C气密性的方法是:首先

10、将导管的末端浸在水中,然后用双手紧握试管,一会儿发现导管末端 ,松开双手后,导管末端液面上升,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收集气体的方法主要决定于气体的性质。装置F所示的收集方法是 ,被收集气体的密度 空气的密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如果用D装置收集某种气体,发现 时,证明气体已集满。(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填装置编号)。(4)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就是利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其主要操作步骤有: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组装仪器;向漏斗中注入

11、过氧化氢溶液;向锥形瓶中放入二氧化锰;收集气体。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abcd(5)写出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0(10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1)甲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乙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完毕后,小亮同学在整理仪器时,将上述实验后的废液倒入同一个洁净的废液缸中,发现混合后的废液仍然浑浊并显红色,于是引起了他的质疑和探究兴趣。【提出问题】混合废液中可能含有的碱性物质有哪些?【作出猜想】他断定混合废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理由是 ;并对是否含有其它碱性物质作出猜想:猜想:Na2CO3 猜想:Ca

12、(OH)2【实验验证】小亮认为只要用反应物(饱和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就可以验证猜想。于是他对混合废液进行过滤,并取少量滤液进行了下列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M是 猜想不正确 N是 猜想正确【反思与交流】验证完毕,小刚同学受到启发,于是他又设计了一个实验,进一步验证混合废液中含有的碱性物质。他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然后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过量,反应过程和产生的现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数据可以得出混合废液中含有的碱性物质一定是 。【拓展应用】为了把以上废液安全排放,你的做法是 。2019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

13、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按要求涂属每小题2分,共28分)1(2分)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A使用太阳能B乘公交出行C使用一次性木筷D增大绿化面积【分析】低碳生活和低碳技术的基本理念是节能减排,“低碳”指的是生产、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产、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使用太阳能,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A符合;B乘公交出行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故B符合;C使用一次性木筷,增加森林的砍伐,减少树木吸收二氧化碳,故C不符合;D增大绿化面积,提高了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故D符合。故选:

14、C。【点评】低碳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化学考查的热点,要用低碳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2(2分)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分类均正确的一组是()A汞 水银 Ag 单质B碳酸氢钠 小苏打 NaHCO3 盐C氧化钙 熟石灰 CaO 氧化物D氢氧化钠 纯碱 NaOH 碱【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所属类别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汞俗称水银,其化学式为Hg,属于单质,故选项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分类有错误。B、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其化学式为NaHCO3,属于盐,故选项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分类均正确。C、氧化

15、钙俗称生石灰,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故选项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分类有错误。D、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为NaOH,故选项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分类有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特别是常见的酸碱盐)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3(2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金刚石的硬度大刻划玻璃B氢气密度小填充探空气球CCO具有还原性冶炼金属D干冰有制冷作用人工降雨【分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解答】解:A、金刚石的硬度大,不需要通过化

16、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B、氢气密度小,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D、干冰能够制冷,是因为干冰升华时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故选:C。【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4(2分)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A氦气:He2B两个金原子:2AUC铝离子:ClD硫酸铁:Fe2(SO4)3【分析】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

17、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硫酸铁中硫酸根显2价,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氦气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用元素符号表示,错误;B、2个金原子就是在金元素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2,化学符号为2Au,错误;C、Al3+表示一个铝离子,错误;D、硫酸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其化学式为Fe2(SO4)3,正确;故选:D。【点评】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化合价、化学式、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5(2分)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

18、确的是()A测定溶液pH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稀释浓硫酸D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分析】A、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

19、铺一层细沙,图中集气瓶的底部没有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所示装置错误;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6(2分)钠是人体必须的常量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它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gB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CNa+的核内质子数为10

20、D人体缺钠易导致骨质疏松【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单位不是g;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解答】解:A、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单位不是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该选项

21、说法不正确;C、Na+的核内质子数为1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人体缺钙易导致骨质疏松,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7(2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B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D分别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相互靠近产生大量的白烟【分析】A、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钠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浓盐酸和浓氨水均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镁在空气中燃烧主要现象是发出耀眼白光

22、,故选项说法错误。B、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D、浓盐酸和浓氨水均具有挥发性,分别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和氨气,氯化氢气体和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分别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相互靠近,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8(2分)关于CO和CO2的说法正确的是()A组成:都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分子构成也相同B性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且都有毒C用途:CO可以用来灭火,CO2可以做化工原料D转化:在一

23、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分析】根据CO和CO2的组成、性质和用途的知识分析有关的说法。【解答】解:A、CO和CO2的都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分子构成不相同,故A错误;B、CO和CO2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CO有毒,CO2没有毒,故B错误;C、CO具有可燃性,不可以用来灭火,CO2可以做化工原料,故C错误;D、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CO和CO2的组成、性质和用途的知识即可分析解答。9(2分)从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B氢原子和氧原子是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

24、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分子首先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据此解答。【解答】解: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故A正确;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氢原子和氧原子是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B正确;C、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C错误;D、由微粒的构成可知,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通过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考查化学反应的实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0(2分)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铁B钢是纯净物

25、,生铁是混合物C用灼烧的方法可以鉴别黄金和假黄金(CuZn合金)D用稀硫酸可以验证Cu和Ag的活动性【分析】根据金属性质和含量等具体分析对应的问题,注意紧扣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解答】解:A、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为氧硅铝铁,所以含量最高的金属为铝而非铁。错误;B、生铁和钢都是铁的混合物,只是含碳量不同。错误;C、金与氧气不反应,而铜在空气中灼烧生成黑色的固体,所以用灼烧的方法可以鉴别黄金和假黄金(CuZn合金)。正确;D、由于铜和银都不和硫酸反应,所以不能用稀硫酸可以验证Cu和Ag的活动性。错误;故选:C。【点评】明确具体问题的内容,紧扣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解答。11(2分)下列各组离子能在

26、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H+、Na+、NO3BK+、Ca2+、OHCBa2+、Cl、SO42DNa+、Cl、CO32【分析】pH为1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pH为1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A、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B、与酸性溶液中的H+与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C、Ba2+、SO4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CO32与酸性溶液中的H

27、+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12(2分)逻辑推理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C燃烧都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D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分析】A、单质为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B、溶液的特征为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燃烧为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的化学变化;D

28、、中和反应为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解答】解:A、单质为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正确;B、溶液的特征为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而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使混合物,所以不一定是溶液。错误;C、燃烧为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的化学变化,但是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比如灯泡发光发热,但是为物理变化,不属于燃烧。错误;D、中和反应为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中和反应的要素是反应物为酸和碱,生成物为盐和水,两者缺一不可。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错误;故选:A。【点评】推理题目,注意可以灵活使用反例进行分析和判断。13(2分)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

29、)所选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ACaCO3(CaO)高温煅烧BFeSO4溶液(CuSO4)加入适量的锌粉CCaCl2溶液(HCl)加入AgNO3溶液DNaCl(泥沙)溶解于水、过滤、蒸发【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FeSO4溶液和CuSO4均能与锌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

30、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HCl、CaCl2溶液均能与AgNO3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D。【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4(2分)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温度达到着火点D探究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分析】A、所选除

31、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B、根据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实验过程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进行分析判断。D、要注意变量的控制,注意要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解答】解:A、红磷本身是固体,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没有生成新的气体,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B、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C、实验过程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

32、的着火点,故选项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D、图中溶质的质量、温度相同、溶剂的体积相同,溶剂的种类相同,可以探究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故选项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二、填空与简答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对应的横线上,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16题(4)第二个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2分)15(6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炒菜时,油锅着火了,熄灭火焰最简单的方法是盖上锅盖。(2)ClO2是一

33、种环保型杀菌消毒剂,用ClO2消毒后的水可以直接饮用,请标出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O2。(3)厨房中经常用洗涤灵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灵具有乳化作用。(4)新装修的房屋中经常放入一些活性炭包,以消除室内甲醛的异味,这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5)“西气东输”中的”气”是指天然气,写出其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分析】(1)根据灭火的原理来分析;(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来分析;(3)根据除油污的措施来分析;(4)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来分析;(5)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解答。【解答】解:(1)炒菜时油锅不慎起火,最简单的灭火方法是迅速盖上锅盖,这样

34、可以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填:盖上锅盖;(2)在化合物中,氧元素显2价,设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x+(2)20,x+4,元素的化合价应标注在对应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值在后,所以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O2;故填:O2;(3)洗涤灵中含有乳化剂,对油污起到了乳化作用;故填:乳化;(4)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色素和异味;故填:吸附;(5)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CH4+2O2CO2+2H2O。【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6(6分)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应

35、用。(1)下列金属制品在应用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b。a金属硬币 b铜制火锅 c铝制导线(2)铝比铁活泼,但铝在空气中比铁稳定,其原因是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碍铝的进一步反应。(3)工业上用盐酸除去钢板表面上的锈要严格控制盐酸的用量,用量过多会发生反应而损坏钢板,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损坏钢板的反应2HCl+FeFeCl2+H2。(4)高铁的迅速发展对钢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工业上经常用“铝热反应”来焊接钢轨,其原理是:8Al+3Fe3O44Al2O3+9Fe,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若焊接钢轨需要50.4kg铁,理论上需要铝的质量是21.6kg。【分析】(

36、1)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进行分析;(2)根据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碍铝的进一步反应进行分析;(3)根据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进行分析;(4)根据铝热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解:(1)金属硬币利用了金属的光泽,铜制火锅利用了铜的导热性,铝制导线利用了铝的导电性,故选:b;(2)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碍铝的进一步反应,所以铝比铁活泼,但铝在空气中比铁稳定;(3)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HCl+FeFeCl2+H2;(4)8Al+3Fe3O44Al2O3+9Fe,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该反应的基本类型

37、是置换反应,设理论上需要铝的质量是x8Al+3Fe3O44Al2O3+9Fe216 504 x 50.4g x21.6kg故答案为:(1)b;(2)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碍铝的进一步反应;(3)2HCl+FeFeCl2+H2;(4)置换,21.6。【点评】利用化学知识可以解决很重要的生活生产问题,从而激发同学们学习化学的兴趣。17(4分)小明同学查阅了K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并绘制出相应的溶解度曲线。温度/2030506080溶解度/gKCl343742.645.551.1KNO331.645.885.5110169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KCl溶解度曲

38、线的是b(填a或b)。(2)60时,将KCl和KNO3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20,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KCl大于KNO3(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KCl和KNO3在t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m),则m的取值范围是3437g。(4)30时,将50g KNO3固体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1.4%(计算结果精确到0.1%)【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

39、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图中表示KCl溶解度曲线的是b;(2)60时,将KCl和KNO3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20,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KCl大于KNO3;(3)KCl和KNO3在t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m),则m的取值范围是3437g;(4)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5.8g,所以将50g KNO3固体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31.4%。故答案为:(1)b;(2)大于;(3)3437g;(4)31.4%。【点评】

40、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8(6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豆制品是以大豆等豆类为原料,经加工而成的食品。以下为两种豆制品的主要制作流程:豆制品的营养主要体现在丰富的蛋白质含量上,另外还含有钙、磷、铁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B1、B2等,豆制品中不含胆固醇,所含豆固醇与不饱和脂肪酸有较好的祛脂作用,且热量很低。因此,肥胖和高血脂、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多吃些豆制品。回答下列问题:(1)在豆豉的制作过程中,“发酵”属于物理(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豆制品中含有钙、磷、铁等矿物质,这里的“钙

41、、磷、铁”指的是元素(填“原子”、“元素”或“单质”)。(3)豆制品中含有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主要是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4)滤浆的过程就是利用一种特殊工具把磨浆过程中产生的豆腐渣分离出去,其操作与化学实验中过滤操作的作用相同。(5)建议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适当多吃一些豆制品的理由是豆制品中不含胆固醇,所含豆固醇与不饱和脂肪酸有较好的祛脂作用。【分析】(1)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进行分析;(2)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3)根据豆制品的营养主要体现在丰富的蛋白质含量上,另外还含有钙、磷、铁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B1、B2等进行分析;(4)根据过滤可以将不溶性杂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进行分析;

42、(5)根据豆制品中不含胆固醇,所含豆固醇与不饱和脂肪酸有较好的祛脂作用进行分析。【解答】解:(1)由豆腐脑制得豆腐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2)豆制品中含有钙、磷、铁等矿物质,这里的“钙、磷、铁”指的是元素;(3)由题干信息可知,豆制品中含有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4)过滤可以将不溶性杂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滤浆的过程就是利用一种特殊工具把磨浆过程中产生的豆腐渣分离出去,其操作与化学实验中过滤操作的作用相同;(5)豆制品中不含胆固醇,所含豆固醇与不饱和脂肪酸有较好的祛脂作用,所以建议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适当多吃一些豆制品。故答案为:(1)物理;(2)元素;

43、(3)蛋白质;(4)过滤;(5)豆制品中不含胆固醇,所含豆固醇与不饱和脂肪酸有较好的祛脂作用。【点评】本题考查主要考查对豆制品的制作流程,原理,注意事项等考点的理解,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三、实验与探究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对应的横线上,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0分)19(10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离不开装置。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 干燥气体的常用装置 此格空白(1)制取气体时,首先要对发生装置进行气密性的检查,确保装置不漏气。检查装置C气密性的方法是:首先将导管的末端浸在水中,然后

44、用双手紧握试管,一会儿发现导管末端有气泡冒出,松开双手后,导管末端液面上升,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收集气体的方法主要决定于气体的性质。装置F所示的收集方法是向下排空气法,被收集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如果用D装置收集某种气体,发现当大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冒出时,证明气体已集满。(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BGE(填装置编号)。(4)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就是利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其主要操作步骤有: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组装仪器;向漏斗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向锥形瓶中放入二氧化锰;收集气体。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填序号)。a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