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13 (74 ) 3 2 浙江省 温岭市 97 (75 ) 4 6 江苏省 睢宁县 92 (51 ) 5 非前十 浙江省 乐清市 83 (40 ) 6 8 浙江省 慈溪市 78 (44 ) 7 8 浙江省 永康市 74 (44 ) 8 4 浙江省 瑞安市 71 (51 ) 8 5 广东省 普宁市 64 (52 ) 10 非前十 江苏省 宿迁宿城区 61 (31 ) (2)县域分布特征:东部地区集群发展,中西部及东北地区零散分布 在县域尺度,中国淘宝村的空间分布与省域层面观测到的情况颇为相似,主 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尤其江浙两省形成县域大范围连片发展的格局 (见图1- 3、1-4) 。在
2、县域淘宝村十大产业集群中,浙江省占据七席(义乌市、温岭市、 乐清市、慈溪市、永康市、瑞安市) ,山东省曹县、江苏省睢宁县和广东省普宁 县由于电商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也跻身十大淘宝村集群之列(见表 1- 3) 。除此之外,在长三角、珠三角、苏北、闽东南以及潮汕等地区,存在大量淘 宝村数量在三十个以上的县域。相比于东部地区的高密度分布格局,中西部及东 北地区的县域淘宝村数量普遍较少,基本处于五个以下的低水平区间。河南省新 郑市和洛阳市洛龙区是为数不多的淘宝村数量超过五个的中西部县域。 辽宁省海中国淘宝村发展报告(2014-2018 ) 6 城市是唯一的淘宝村数量超过五个的东北地区县域。 图
3、1-3 2018 年中国淘宝村县域分级图 图 1-4 2017年中国县域淘宝村 cartogram分布图 中国淘宝村发展报告(2014-2018 ) 7 1.2 空间梯度: “东中西”递减 (1)东部:高密度面状分布 由于东部沿海地区区位条件优越、经济较为发达,互联网普及程度和交通运 输便利度普遍较高,为淘宝村的产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位于东部地区的沿海六 省两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北京市和天津市) 2018年淘宝村总数达到3089个,占全国的 96.47%,呈现出团块状的农村电子商 务产业集聚区域(见图 1-3、1-4) 。尤其浙江全省、冀中南、鲁西南、苏北、苏
4、南、闽东南、潮汕、珠三角等区域,呈现出若干个县域淘宝村连绵发展的状态。 (2)中部与东北:中密度岛状分布 中部地区六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和山西省)和东 北地区两省(辽宁省、吉林省)形成了淘宝村分布的第二梯队,淘宝村总数2018 年达到 99 个,占比为 3.09%。中部地区淘宝村的发展更多依靠特色产业或与东 部地区形成产业上下游关联。 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以一至两个相邻县域连接成片的 岛状分布特征。典型如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钢质家具)孟津县(唐三彩、牡 丹花画)偃师市(大鼓) 、长葛市(峰产品)新郑市、安徽省泾县(宣纸 )、 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陶瓷)以及辽宁省的海城市等。
5、 (3)西部:低密度点状分布 西部地区已有四省三自治区一直辖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庆市)发现淘宝村, 总数2018 年达到14个,但总占比仍不足0.5%。淘宝镇2017年曾发现一个(四 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安靖镇) ,2018年随着淘宝村的消失淘宝镇也消失了。大部分 西部地区淘宝村的形成主要依靠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传统手工业。 产业发展具有明 显的地方粘性, 较难被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替代或模仿复制, 但产业规模相对较小, 扩散效应不足。 淘宝村在空间上多呈点状分布特征, 如云南大理鹤庆县新华村 (传 统手工银器) 、新疆乌鲁木齐沙依巴克
6、区仓房沟村(高海拔山花花蜜) 、山西省万 荣县王显乡王显村(苹果)以及贵州息烽县立碑村(农特产品)等。 中国淘宝村发展报告(2014-2018 ) 8 1.3 区域集聚: “北中南”分布 (1)北部集聚区 北部集聚区覆盖地域相对较大,主要包括苏北、鲁南以及冀中南地区,近年 来淘宝村呈现爆发式增长,集聚程度不断提升。例如山东省菏泽市,淘宝村数量 由2014 年的7个增长到 2018年的269个。 北部区域基于属于华北平原农业经济 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基础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其他区域。大多数村庄在形成 淘宝村之前,产业基础十分薄弱,人口、资金等生产要素长期处于外流状态,一 定程度上属于乡村衰败地区
7、。 电子商务的全球链接特性与乡村低成本创业环境的 结合,开启并加速了当地的乡村产业化进程,催生出菏泽曹县(演出服饰) 、徐 州睢宁-宿迁宿城(家具产业) 、宿迁沭阳(花卉苗木)等一批新兴淘宝村集群, 为乡村振兴探索出新的途径。 (2)中部集聚区 中部集聚区主要包括浙江全省和江苏省南部地区, 这里是全国淘宝村分布最 为集中的区域,集聚了超过 40%的淘宝村。2018 年全国淘宝村最多的十座城市有图 1-5 东部沿海地区淘宝村县域分级图(左)与淘宝村核密度图(右) 中国淘宝村发展报告(2014-2018 ) 9 六座位于这一区域(金华市、温州市、台州市、杭州市、宁波市、嘉兴市) 。这 一区域一方面
8、是中国乡镇企业、私营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电 子商务的发源地,具有最为坚实的产业基础。同时由于地处长三角,密集的交通 网络和居中的地理位置使得该区域的产品在运输效率和运输成本上具有显著比 较优势,可以便捷地辐射全国最主要的消费市场。 (3)南部集聚区 南部集聚区由珠三角、潮汕和闽东南三个相对独立的团块状集聚区构成。由 于毗邻港澳台,这一区域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早期通过发展“三来一补”的外向 型经济,逐渐形成服装、电子、食品、玩具等优势产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进一步 拓宽了销售渠道、提升了产业链的整合程度,并促进了人口、资金、技术等各类 生产要素由广深等贸易窗口向产品原产地回流,涌现出普
9、宁服装、澄海玩具等代 表性淘宝村集群。 2 边缘 的 革命 电子商务带动下的淘宝村的迅猛发展是一场非常重要的“边缘革命” 7 。最早 返乡从事电商的草根创业者群体基本属于城市的边缘人,大量的淘宝村、镇也基 本分布在城市区域格局中的边缘区位, 而自发形成的淘宝村的主营产品多为低成 本的蓝海产品。边缘人群、边缘区位和边缘产品,三重边缘属性使得淘宝村的兴 起与繁荣充满张力,并迅速成为一支改变中国城乡经济地理格局的重要力量。 以淘宝村分布最为密集的长三角地区(苏浙沪两省一市)为例,2014-2018 年淘宝村的分布位置均与区域中心城市形成不同程度的错位 8 。长三角区域中心 城市除了杭州之外,南京、上
10、海周边均没有发现淘宝村,即使杭州的淘宝村也分 布在杭州都市区的边缘区域。结合 2018 年新增淘宝村的分布来看,其分布与区 域中心城市错位的现象更明显,并表现为双重边缘效应:第一重是淘宝村及其集 群大多分布在区域中心城市的边缘; 第二重是不在区域中心城市边缘的淘宝村及7梁春晓. 改革开放和互联网都是货真价实的边缘革命. 阿里研究院(2018-06-29) http:/ 8单建树,罗震东. 集聚与裂变淘宝村、镇空间分布特征与演化趋势研究J. 上海城市规 划,2017(02):98-104 中国淘宝村发展报告(2014-2018 ) 10 其集群大都分布在长三角城市区域的边缘。 2.1 中心城市尺
11、度的边缘区效应 沪宁杭三座中心城市周围的淘宝村分布呈现明显的差异性。根据 2018 年数 据, 上海市辖区内依然没有发现淘宝村, 市区以外30km范围内发现9 个淘宝村, 30-80km 的环形区域内淘宝村数量增长到 146 个;南京市中心 60km 范围内依然 没有淘宝村,市区以外 80km 范围内只发现 6 个淘宝村;杭州市相比上海、南京图 1-6 2014-2017年长三角区域淘宝村分布散点图 中国淘宝村发展报告(2014-2018 ) 11 两座城市最大的不同在于,10-30km的近边缘地带和 30-60km的远边缘地带均发 现数量较多且相近的淘宝村。显然,在长江三角洲这一全球城市区域
12、内,大都市 区近郊乡村的多元价值日益显现,自上而下的开发利用和空间管制程度较高,淘 宝村发育的边缘条件逐渐丧失。一方面,都市短途休闲度假需求巨大,由此引致 的乡村旅游大量出现,政府与民间资本也更倾向通过满足都市需求来建设乡村, 于是美好乡村建设成为近郊乡村发展的主要模式, 并能够形成良好的示范和带动 效应。例如南京都市近郊范围内的江宁区,通过美丽乡村“五朵金花”的打造逐 渐形成全域乡村旅游的格局,南京远郊区的溧水、高淳以及句容等地纷纷效仿。 另一方面,大都市近郊土地价值普遍较高,同时中心城区强烈的辐射与带动效应 使得近郊乡村人口大多呈现多元兼业状态, 以收租为主体的综合收入水平相对较 高,总体
13、缺乏草根创业的动力。 2.2 长三角区域尺度的边缘效应 淘宝村的空间分布在 长三角城市区域尺度存在 着第二重的边缘效应。从 2018 年淘宝村空间分布图 可以看到,除了中部环太湖 地区与杭绍甬地区集聚了 大量淘宝村外,浙中南和徐 宿地区是另外两大密集分 布区域,且均位于长三角核 心区域沪宁杭甬城镇 带的外围边缘 9 (见图 1-7) 。 这两个地区淘宝村的出现、 发展与扩散的机制与中心 城市尺度下的机制完全不9罗震东,朱查松,薛雯雯. 基于高铁客流的长江三角洲空间结构再审视J上海城市规划,2015,( 4) : 74-80 图 1-7 2018 年长三角地区淘宝村分布空间示意图 中国淘宝村发展
14、报告(2014-2018 ) 12 同。交通不便、资源紧张的浙中南区域属于长三角两省一市的南部边缘,淘宝村 的出现主要基于长期以来自发形成的“块状经济”的生产与贸易基础。源远流长 的经商、创业传统与电子商务的有机结合迅速孕育出大量淘宝村、镇。江苏北部 的徐州-宿迁地区的“边缘气质”更为明显,均属于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产业基 础近乎为零,仅仅凭借当地人民的草根创业精神和低成本的互联网创业环境,十 年时间发展为长三角区域三大淘宝村集群之一。 3 裂 变式 增长 淘宝村、镇高度密集的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这一显著的空间特征,与新增淘 宝村的裂变式增长模式密切相关。淘宝村、镇虽然在数量上快速增长,但在空间
15、分布上并未呈现显著的扩张性,更多地呈现为一定范围内(县域)的邻近增长状 态,即新增淘宝村多数出现在原本就较为集中的地方,仿佛细胞的裂变增殖 10 。 2014-2018 年淘宝村的分布省份从 10 个增加到 24 个,然而新增的 14 个省份淘 宝村的总量仅为59 个,只占新增数量的2.0%,淘宝村在新增地区远未形成集聚10单建树,罗震东. 集聚与裂变淘宝村、镇空间分布特征与演化趋势研究J. 上海城市规 划,2017(02):98-104 图 1-8 2014-2018年部分省市淘宝村数量增长情况(其中2014年为初始值)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20
16、14 2015 2016 2017 2018中国淘宝村发展报告(2014-2018 ) 13 发展的态势。相比于 2016 年,2017 年新增的淘宝村中,有 94%仍位于东部沿海 的六省二市中,有 63%位于 59 个淘宝村集群中。计算 2015、2016 和 2017 年新 增淘宝村数量的平均最近邻比率, 结果表明新增淘宝村在空间上具有很强的集聚 性,并且集聚程度不断提高,绝大部分新增的淘宝村位于原本分布就较为集中的 沿海六省(见图 1-8、1-9) ,占到新增数量的 95%以上。2014 年至 2017 年淘宝 村数量由 212 个增加至 2118 个,数量增长近九倍,但是淘宝村的集聚范
17、围增幅 仅为165%(见图1-10) ,分布空间扩张的趋势远不及数量扩张的趋势,裂变式增 长的特征非常显著。 图 1-9 2015-2018年全国新增淘宝村空间分布图 中国淘宝村发展报告(2014-2018 ) 14 图 1-10 2014-2017年淘宝村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图 中国淘宝村发展报告(2014-2018 ) 15 第二章 发 展 机 制与 模 式 1 钻石 模型 淘宝村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 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对乡村地区 物质空间和社会系统全面重构的 过程。 富于开拓精神的乡村草根创 业者, 依托当地的产业基础与资源 禀赋发掘特色产品, 借助电商平台 的链接能力, 辅以政府的政策支持
18、 与资金帮扶, 推动了乡村电子商务 产业的快速发展, 使普通乡村逐步 成长为淘宝村。草根创业、主营产 品、支撑设施和政府支持是影响淘宝村发展的四大核心因素,而乡村治理是淘宝 村能否实现升级转型的关键,由此便构成了淘宝村形成与发展的钻石机制模型 (见图2-1) 。 1.1 草根创业:企业家精神与自组织 大量淘宝村的发展过程表明,其最初都是由若干创业者率先尝试,取得成功 后迅速扩散而形成。 这些接触了先进知识和前沿技术的草根创业者是互联网时代 的乡村精英、时代英雄,是推动淘宝村形成的核心动力 11 ,如著名的“沙集三剑 客” 、 “军埔十二罗汉”以及 2017、2018 两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
19、所评选的 “淘宝村优秀带头人” 。企业家精神 12 彰显了创业草根的核心人格,他们借助农村 的低生活成本, 借助互联网不断试错寻找绝佳的商业机会。 电商创业取得成功后, 其令人目眩的财富效应立即会引发村民竞相模仿。 由于中国的乡村基本是以血缘、11罗震东,何鹤鸣. 新自下而上进程:电子商务作用下的乡村城镇化J城市规划,2017 ,( 3 ), vol.41:31-40 12庄子银. 企业家精神、持续技术创新和长期经济增长的微观机制J. 世界经济,2005(12 ): 32-43 图 2-1 淘宝村形成的钻石机制模型 中国淘宝村发展报告(2014-2018 ) 16 亲缘、友缘等关系为纽带的熟人
20、社会,相对封闭的空间中社会信任网络发达,具 有明显的自组织性。 因此草根创业者的创业信息和缄默知识在乡村内部传播扩散 的阻隔成本极低 13 。创业者的企业家精神和农村社会网络的自组织性,构成了大 多数淘宝村形成与发展的基本逻辑。 1.2 主营产品:产业基础与蓝海产品 发掘适合当地生产并在外部市场具有独特竞争力的产品对淘宝村的形成至 关重要。梳理全国的淘宝村可以发现,主营产品主要有两种类型。在制造业基础 较为坚实的地区,依托当地的实体市场和相关配套设施,可以较为容易地将原有 产品的销售渠道由实体店拓展至互联网,从而带来淘宝村的迅速发展。而在制造 业基础较弱的地区,由于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业链的成熟
21、度较低,必须依托当地 资源禀赋和特色工艺,通过错位发展塑造蓝海产品,从而将本土产品通过互联网 链接到广阔的外部市场。典型如山东曹县大集镇的儿童演出服饰、云南鹤庆县新 华村的手工银器 14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的唐三彩与牡丹画,都是在制造业并不 发达的地区形成独具特色的蓝海产品。 1.3 设施支撑:多元创新与在线赋能 基础设施的叠加支撑为淘宝村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近年来, 随着国家对三农领域投资的逐年增加,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状况明显提升, 大大提高了人流、物流的交通运输效率,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则进一步放大 了基础设施的综合效用。电商平台企业所营造的海量线上市场,不仅满足了巨大
22、 的、持续升级的消费需求,而且有效匹配了供需双方的诉求,为草根创业者提供 了低门槛的创业渠道。各大电商平台除了具备强大的交易功能,还是获取各种信 息、学习生产和运营技能、进行数据分析的技术服务商,可以有效解决草根创业 者知识缺乏的困难 15 ,从而持续不断地推动互联网知识的扩散和淘宝村产业的升13Hagerstrand T. Innovation diffusion as a spatial processM.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8 14银器作为贵金属本身价值较高,但由于当地丰富的银矿资源,并且唐代就已是云南银器手工艺中心,至 今已有
23、上千年历史,村内集聚了大量的匠人,使当地在看似高端的市场中找到了独特的发展空间。 15洪卫,崔鹏. 交易平台、专用知识与柔性生产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曹县淘宝村调研J. 中国流通 经济,2017,31(01):122-128 . 44 5 阿里巴巴 零售 平台就业机会测算 与 平台就业 体系 研究 报告 2019年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 并强调要 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 ,稳增长首要是为保就业。 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在过去 十 几年中成为带动 创业和就业的新引擎 ,在促进就业和提升劳动者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 更深入 研究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在稳增
24、就业方面的作用与贡献,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课题组选取了阿里巴巴 作为研究案例进行了研究。 课题组于 2018年 11月 至 2019年 3月对阿里巴巴 数字 经济体 中的天猫 、 淘宝 、 零售通 、 速卖通 、 口碑 、 饿了么、钉钉 以及多个淘宝村 进行了深入 访谈,并用 阿里巴巴零售 平台的数据进行了 就业机会 测算,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报告。报告将围绕三大问题 展开 分析:第一, 围绕 阿里巴巴 数字 经济体 形成了怎样的新就业 体系和 新就业 模式?第二,阿里巴巴 数字 经济体 带动就业的机制到底是什么?第三,阿里巴巴 数字 经济体 带动了多少就业 机会 ? 2019年报告与往年
25、就业 机会 测算 报告相比, 课题组做了 以下三方面的改进:第一,报告 在测算 阿里巴巴 零售平台带动就业机会 的同时 , 还进一步 研究了整个阿里巴巴就业生态体系;第二,报告不仅测算了 阿里巴巴 零售 平台 带动就业机会 数量 ,还具体研究了 数字经济 平台带动就业的机制;第三,报告 按照国家投入 -产出表进行电商平台带动就业 数量 测算时,对测算模型 和方法 做了改进。 第一章 数字 经济 体 与 平台就业 生态 体系 在过去的 10年中,随着大数据、云计算 、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迭代更新,一些全球领先的互联网公司逐渐 形成 数字经济体。阿里研究院2018年 1月发
26、布的报告数字经济体:普惠 2.0时代的新引擎认为,一些全球领先的互联网公司在自身规模、分工协作、价值创造、规则发育等多个方面,都已经超出了过去“商业生态系统”的概念范畴,“在线经济体”、“互联网经济体”、“平台经济体” 及 “数字经济体”等多个对这种新型组织形态的新称谓也由此应时而生。 阿里 巴巴 随着信息科技技术的发展, 已转型为一家技术公司,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上 进行了 全面 布局 加速推进。 阿里巴巴 已经成为 不仅服务于消费端,而且服务和带动 供给端 发展 的数字经济体 , 进而 带动和促进了商品生产、流通和 零售 环节的就业,形成数字经济平台就业生态体系。 6 一 、
27、 数字经济 平台 与 零售平台 就业生态体系 以阿里巴巴数字经济平台为引擎,形成了 阿里巴巴平台就业生态体系。 阿里巴巴平台 不仅用技术 以控制为出发点的 IT 时代,正在走向以 激活生产力为目的的 DT 时代。 马云 前 言 约 100 年前的 1910 年,有感于曼哈顿的灯火通明,美国意象派诗人埃兹拉庞德这样赞颂新奇的电力:“这就是文明诗一样的美景,因为我们已把星星摘了下来,终于遂了心愿”。无数的热议、想象、憧憬、幻想,同样 发生 于 100 年后的今天 DT 时代! 过去已经发生,未来尚未到来。在这个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层出不穷、剧烈变迁的年代,最难把握的就是“现在”。当全球互联网的商
28、业化进程已经走过约 20 年,今天互联网所驱动的商业社会,已经演进到了什么程度,理解和把握它的核心关键词是什么? 毫无疑问,“大数据时代”在全球快速到来,应该是人们对今天商业和社会的基本共识。进一步地,随着近年来大数据技术的进步、应用的扩展、商业模式和治理模式的创新,“人类社会正在从 IT 时代进入 到 DT 时代”这一判断与主张,由于其在认知和表达上的 有力、 简洁、清晰,已经得到了互联网业界的普遍共鸣,也正在逐渐被社会各界所接受和认可。 技术改变商业,商业改变制度 和社会生活 。阿里数据经济研究中心 ( ADEC)认为, DT 技术的快速发展、日益成熟、推广应用,已经对商业体系的创新,展示
29、出了巨大的 变革潜力。而数据驱动的、全新的商业形态,也 将带来新的社会生活与文化景观 。 本报告从 “产业、范式、模式、 文化 ”四个方面 ,努力 为浮现中的 DT 时代刻画 出一 幅 简明的 图景与形貌 。报告的核心结论如下: 产业篇: DT 产业快速演化 。 如果说 IT 时代类似工业时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着信息文明的开端, 那么 DT 时代则类似工业时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着信息文明逐步步入成熟期。当前, DT 产业正在转入“ 快速发育”及“应用拉动”的发展阶段。 范式篇: DT 时代的新范式雏形初现。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从 IT 时代再到 DT 时代,不只是单个点上的技术突破、
30、模式创新,而 是 已经发生了数轮包括“基础设施 +生产要素 +支柱产业 +分工协作网络(商业模式+组织模式) +制度与文化 ”的“技术 -经济”范式 转移 ,这里发生的 是 模式创新,是范式转移,更是时代变迁。 模式 篇: DT 时代的商业与组织。 DT 时代, B 端终于能够发育出真正满足 能够 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商业模式( C2B),与这一商业模式相应的,则是“大平台 +小前端”的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组织 协作 方式(云端制)。 文化 篇: DT 时代将引致 社会生活和文化领域的一系列变化 ,迎来全新的商业文明 。 表现为: “后喻文化 ”(由年轻人所主导的文化) 盛行 ; “利他主义
31、”成为大规模现实(普遍准则);开放、分享、透明、责任 ( 价值取向 ) ;个人获得极大 自主权和 自由度 (社会景观) 。 DT 时代的快速到来,在价值创造上已经初步展示出了广阔无边的巨大潜力,以及一个令人心仪的美好未来。预测未来的最佳方式就是创造未来。阿里数据经济研究中心,将协同国内外关注 和研究 DT 时代的各界研究力量,协力 研究 探索DT时代微观层面上的商业模式与组织模式创新、中观产业层面上的 DT化进程,以及 DT 与宏观经济 、社会治理 、社会文化 之间 的关联互动机制。 未来,已至。 目 录 一、产业篇: DT 化进程持续展开 . 1 (一)从 IT 到 DT 的历史变迁 . 1
32、 (二) DT 技术群落:以云和大数据为核心 . 2 (三) DT 产业进行时 . 5 (四)各产业的 DT 化进程 . 6 二、范式篇: DT 时代的“技术 -经济”范式 . 9 (一)认知框架: DT 改变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 . 9 (二)一整套范式的转移与升级 . 11 (三) DT 作用于商业变革的机制 . 13 (四) DT 推动“社会分工 /协作”跃上全新高度 . 16 三、模式篇: DT 再造商业模式与组织模式 . 19 (一) 20 世纪 70 年代:一个极为重要的时间节点 . 19 (二)今日从何而来:福特制 大规模定制 C2B . 21 (三) C2B: DT 时代的商业模
33、式 . 23 (四)云端制: DT 时代的组织模式 . 25 四、文化篇: DT 时代的商业文明 . 32 (一)工业时代商业体系、政策框架、文化惯习的巨变 . 32 (二) IT 时代的最佳实践与商业新常识 . 33 (三) DT 时代的社会文化景观 . 34 五、结语: DT 开启信息文明的大历史 . 38 1 一、产业篇: DT 化进程持续展开 如果说 IT 时代类似工业时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着信息文明的开端,那么 DT 时代则类似工业时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着信息文明逐步步入成熟期。当前, DT 正在转入“产业快速发育”及“应用拉动”的发展阶段 ,模式创新与业态创新也开始出现 。
34、 (一)从 IT 到 DT 的历史变迁 回望 IT 的发展史,会发现数据的角色以及形态 , 从计算机诞生伊始就开始发生着不一样的变革。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机械代替手工为代表, 2006 年云计算 概念出现以前的 IT 时代,正类似于信息时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1964 年, IBM发明 System/360大型计算机,这个时代的计算机最主要的目的是替代手工操作,以主机 /终端的计算模式为主,数据以集中的方式保留在主机。后来摩尔定律出现,伴随着计算能力的迅速提升, PC 端处理能力的增强使得客户机 /服务器的计算架构成为了主流,数据变得分散,服务器端与客户端都有数据。 TCP/IP 协议的出现以及
35、宽带网络的发展使得网络边界延展开去, Internet 进入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数据开始跨越企业边界 去 流动,数据之间的共享开放成为可能。 图表 1 从 IT 时代到 DT 时代 来源:阿里数据经济研究中心 , 2015 云计算的出现和兴起,使得成千上万台廉价的服务器能够通过虚拟化和分布式计算等技术随需提供计算和存储能力,云计算成为类似于水与电这样的公共基础设施服务,这正有如信息时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云计算的出现使得数据可以随时在线,数据成为如同货币、石油一样的资产,数据成为激发生产力的核心资源,使得信息经济 越来越 名副其实, 数据 也成为 了 连接云、网 、 端的核心。 2 (二) DT 技术群落:以云和大数据为核心 DT 意味着 信息 技术的发展 , 终于 有能力、以低价格的形式还原、映射、记录和支撑 商业 世界的运行。 DT 时代的技术基础并不是单一的某种技术,而是以云计算和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