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JB-T 5332.3-2011 额定电压3.6∕6kV及以下电动潜油泵电缆 电动潜油泵扁形电力电缆.pdf

上传人:Koalabear 文档编号:515401 上传时间:2019-08-0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5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JB-T 5332.3-2011 额定电压3.6∕6kV及以下电动潜油泵电缆 电动潜油泵扁形电力电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JB-T 5332.3-2011 额定电压3.6∕6kV及以下电动潜油泵电缆 电动潜油泵扁形电力电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JB-T 5332.3-2011 额定电压3.6∕6kV及以下电动潜油泵电缆 电动潜油泵扁形电力电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JB-T 5332.3-2011 额定电压3.6∕6kV及以下电动潜油泵电缆 电动潜油泵扁形电力电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JB-T 5332.3-2011 额定电压3.6∕6kV及以下电动潜油泵电缆 电动潜油泵扁形电力电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8 0.004 983 2.240 0.022 0.004 218 0.004 462 2.360 0.024 0.003 797 0.004 023 2.500 0.025 0.003 385 0.003 584 2.650 0.027 0.003 012 0.003 190 2.800 0.028 0.002 699 0.002 876 3.000 0.030 0.002 351 0.002 489 3.150 0.032 0.002 132 0.002 258 3.350 0.034 0.001 885 0.001 996 3.550 0.036 0.001 678 0.001 778

2、 3.750 0.038 0.001 504 0.001 593 4.000 0.040 0.001 322 0.001 400 4.250 0.043 0.001 171 0.001 240 4.500 0.045 0.001 045 0.001 106 4.750 0.048 0.000 937 0.000 993 5.000 0.050 0.000 846 0.000 896 4.2.2 绝缘和绝缘厚度 4.2.2.1 绕包方式和外观 绕包方式可在供需双方间协商确定。绕包线需经高温烧结使绕包层粘结成为整体,绝缘层表面应光 滑,不应有起泡、分层和薄膜翘起等缺陷。 4.2.2.2 绝缘厚度

3、绝缘标称厚度及极限偏差应符合表 2 的规定,薄膜接头处允许局部绝缘厚度增加 0.100 mm。 JB/T 53312011 4 表 2 绝缘标称厚度及极限偏差 双层薄膜 三层薄膜 级 绝缘标称厚度 mm 极限偏差 mm 级 绝缘标称厚度 mm 极限偏差 mm 1 0.540 0.080 2 0.630 0.090 1 0.360 0.060 3 0.720 0.110 4.2.3 最大外径 最大外径应不超过表 1中的导体最大外径和表 2 中的最大绝缘厚度之和,当最大外径符合要求时, 允许绝缘标称厚度超过表 2 的规定值。 潜油泵电缆绝缘线芯用绕包线的最大外径由供需双方协议确定。 4.3 电阻

4、在 20时的导体直流电阻应符合表 1 的规定值。 4.4 伸长率 断裂伸长率应不小于表 3 的规定值。 表 3 断裂伸长率 导体标称直径 mm 断裂伸长率 % d3.000 3.000d5.000 25 30 4.5 柔韧性和附着性 4.5.1 圆棒卷绕试验 试样在表 4 规定直径的圆棒上卷绕后,绝缘层应无开裂或分层。 表 4 柔韧性试验用圆棒直径 导体标称直径 mm 圆棒直径 mm d3.000 3.000d5.000 4d 5d 4.5.2 附着性试验 拉伸 10%后,绝缘层切割处单向失去附着力的最大距离应符合表 5 的规定值。 4.5.3 扭绞试验 按表 5 规定的扭绞次数作与绕包方向反

5、向的扭绞后,绝缘层薄膜间分离部分的最大深度应不超过绕 包线圆周长的 1/2。 4.6 热冲击 按表 4 规定卷绕的试样,在(2005)条件下处理后,绝缘层应无开裂或分层。 4.7 耐电压 绕包线应按表 6 规定的电压值经受交流耐电压试验。 JB/T 53312011 5 表 5 附着性试验技术要求 导体标称直径 mm 单向失去附着力的距离 mm 扭绞次数 d2.500 2.500d3.000 3.000d4.000 4.000d5.000 4d 4d 3d 3d 25 20 15 10 表 6 耐电压 型 号 耐电压 V 击穿电压 V MYF-E1 MYF-S1 MYF-S2 MYF-S3 4

6、 000 7 250 8 700 10 000 10 000 15 000 18 000 21 000 4.8 击穿电压 绕包线的击穿电压应不小于表 6 的规定值。 4.9 耐油水 绕包线经油水试验后,绝缘层表面不应开裂、起层,击穿电压应不低于表 6 规定值的 80%。 5 试验方法和检验项目 5.1 试验方法 5.1.1 扭绞试验 取长约 500 mm的试样 3 根,在中部用胶布标出 200 mm有效长度,并在胶布上沿试样轴线方向作 标记以测定扭转次数。在 GB/T 4074.32008 中 5.4 规定的设备上将试样一端固定在可以转动的夹具 上,另一端用 GB/T 4074.32008 中

7、 5.4 规定的负荷使试样拉直,与绕包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夹具扭转 试样。扭转速度应不超过 120 r/min。 5.1.2 耐电压试验 将绕包线按一定速度连续通过水槽,在水槽中保持时间为 1 min,在水槽与线芯之间施加表 6 规定 的电压,线芯一端通过放线轴接地。 在条件不具备时,允许将绕包线绕成直径不小于 600 mm的线圈,松散开后浸在水槽中,两端伸出 水面适当的长度,在线芯和水槽间施加规定电压 1 min。 电压升到规定值后开始计算时间,试验设备应符合 GB/T 3048.82007 的规定。 5.1.3 击穿电压试验 取长度为 1.5 m试样 3 根,浸入水槽中,两端伸出适当的长度,

8、在线芯与水之间施加电压,电压自 零连续均匀上升到击穿为止,实验设备应符合 GB/T 3048.82007 的规定,升压速度为 1 kV/s。 5.1.4 耐油水试验 取长度为 1.5 m试样 3 根,置于盛有 HU-20 或 HU-30 汽轮机油的密封罐中,油中含有 3%自来水, 将密封罐置于烘箱中,或用其他加热方法,使罐内温度达到(1805)、压力为(202)MPa,保 持 168 h,试验结束后,将密封罐冷却至室温,取出试样进行外观检查,并按 5.1.3规定的方法进行击穿 电压试验,试验应在取出试样 1 h 内完成。 JB/T 53312011 6 5.2 检验项目 检验按表 7 的规定进

9、行。 表 7 检验项目及试验方法 序号 项目名称 技术要求章条号 试验方法 试验类型 1 1.1 1.2 1.3 2 3 4 4.1 4.2 4.3 5 6 7 8 9 10 尺寸 导体尺寸 绝缘厚度 最大外径 电阻 伸长率 柔韧性与附着性 圆棒卷绕试验 附着性试验 扭绞试验 热冲击 耐电压 击穿电压 耐油水 外观 包装 4.2.1 4.2.2.2 4.2.3 4.3 4.4 4.5.1 4.5.2 4.5.3 4.6 4.7 4.8 4.9 4.2.2.1 第 7章 GB/T 4074.22008 GB/T 4074.52008 GB/T 4074.32008 GB /T 4074.3200

10、8 GB /T 4074.32008 5.1.1 GB /T 4074.62008 5.1.2 5.1.3 5.1.4 正常视力 正常视力 T.R T.S T.S T.S T.R T.S T T.R T.R 6 检验规则 6.1 产品由制造厂的技术检查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出厂产品应附有质量检验合格证。 6.2 产品应按规定试验验收。 6.3 型式试验(T) 、抽样试验(S)和例行试验(R)的定义见 GB/T 4074.12008。 6.4 每批抽样数量由双方协议规定,如用户未提出要求时,由制造厂规定。 6.5 抽检项目的试验结果不合格时,应加倍取样就不合格项目进行第二次试验,仍不合格时,该

11、批产 品为不合格批。 7 标志及包装 7.1 绕包线应成盘或成圈交货,卷绕应紧密、均匀、整齐。 7.2 绕包线的交货长度由供需双方协议确定。 7.3 每盘或每圈绕包线应妥善包装。每个包装件上应有标签标明: a)制造厂名和/或商标; b)产品型号、规格、线段长度和线段数量; c)净重,单位为 kg; d)制造日期; e)标准编号。 T.SJB/T 53312011 7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聚酰亚胺薄膜性能 聚酰亚胺薄膜的性能见表 A.1。 表 A.1 聚酰亚胺薄膜性能 项目名称 HF FHF 外观 透明或半透明的金黄色薄膜,表面平滑无针孔、气泡和导电杂质,边 缘整齐无破损 厚度 m m

12、0.0450.075 (0.005) 0.0450.075 (0.006) 长度 m 40 40 抗张强度 M P a 90 80 断裂伸长率 % 40 40 剥离强度 N /2.5cm 6 6 击穿强度 M V /m 120 120 体积电阻率(室温) cm 10 1510 15表面电阻率 10 1310 13介电常数铣床暑期社会金工实践报告第一篇:短短两周的金工实习,随着昨天下午最后一节笔试的结束而结束了。在这段时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见识了许多新奇的工艺,也了解到了技工人员的工作环境。我想这两周的实习将给我以后的工作带来许多宝贵的经验。实习的第一天就傻傻地来到车间,没想到原来我们要做的是

13、学习一个软件solid works,不过真的很好玩呢,照着教程一步步来,我们都学得很认真!学习了基本的操作后,我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试着画一个立体图形,并尝试用工具把它模拟出来,结果,失败!呵呵,那时才发现,原来,要掌握一个软件真的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要熟练的利用它来制作我们所需的工件就更加难了,以后真的要好好学习啊!接下来,最惊心动魄的一幕来了安全教育。看着一幕幕惨不忍睹的画面,真的危险无处不在啊,我不自觉的想象未来两周就要亲身感受这个实习了,自己会否出现这样那样的安全问题呢?我越想越忐忑不安,提心吊胆的看完片子,我暗自保证:一定要小心啊!第二天,感觉真正的实习开始了。铣工,一个从未听说过的

14、工种,令人期待。一进车间,还未等到老师来,我就不好受了机油味浓。说实的,生平对汽油,柴油,机油等都非常敏感,甚至厌恶,今天可真是个考验啊!经过老师的讲解,我才明白到,其实只要我们照足安全规范来操作,危险系数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高。这番话,让我吃了定心丸。在这位 uncle 的详细解说底下,我们明白了铣床的结构,规格,操作方法等有关信息。之后,是一位漂亮lady 来教我们如何用铣床削工件。呵呵,我们听得特专心!明白操作后,我们兴奋的来到铣床面前,开始我们的处女作了把一根直径 25mm 的圆柱铁块削成 17mm x 16mm 的方柱体。我的难题又来了,整个铣床满是油,而且,切削的过程都要润滑。糟了,我

15、平生也最怕接触这些油腻的东西,唉,惨!然而,实习就是实习,我有这个心里准备的了,于是,我勇敢的动手了。一毫米一毫米的切削,让我感受到时间的漫长,而且,整个过程都要注意很多细节问题,一错都会造成危险,所以,我丝毫不敢掉以轻心。两人合作削一块铁,说来简单做就难了,幸好,在我们的合作底下,终于完成了生平第一块工件的生产。还未完了,思考题来了,实际操作后,我们对问题的认识就大大加深了,做起题目来特有感受和想法,觉得安排不错!这时候,我们的团队精神也发挥作用了,很快,就这样,我们就完成了一天的工作。接着下来的日子,作息都差不多。我们先后做了数车928,数铣 990,化学加工,注塑挤塑,磨床齿轮,电火花加

16、工,数车 980,线切割等八个工种,感觉除了新鲜之外,比前两天多了一个累!真的,开始由于太兴奋了,完全忘记了累,可接着下来,我就彻底感受到了工人的累跟苦。简单说说上述工种吧。首先,数车跟数铣就没什么好说的,跟 solid works 差不多,在电脑里画图,然后用软件模拟加工过程,考的无非是你学习软件的能力和编程序的能力,感觉没动手操作机器有意思。但要一提的是,数车 928 那天我花了一个中午时间编好了程序,以为下午输入电脑就可以很快搞定,想不到一运行就出问题了,切割停下来了,完成不了。最后,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战斗,我才解决了这个问题。那时候的感觉,真的令人难以忘怀,靠自己的能力攻克一个难题,超有

17、成就感啊!化学加工跟电火花加工都有点特别,不是光体力活,更重要的是看我们的创造力跟想象力。化学加工给我的印象蛮深的,其流程是这样的:对铝及其合金零件进行机械加工-除油脂-清洗-化学抛光或电抛光-清洗-阳极氧化-清洗-中和-封闭处理-画图-雕刻-化学腐蚀-清洗-中和-清洗-烘干。按这样的加工流程加工出来的成品就像一块艺术品,鲜艳明亮的底色再加如精雕细琢般的图画,栩栩如生的浮现在那块铝合金零件上。有时真让人不敢相信那是自己做出来的,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倘若不是金工实习,我可能真的一辈子也不会知道图画也可以这样画的。而电火花是在加工过程中通过工具电极和工件电极间脉冲放电时的电腐蚀作用进行加工的一种工

18、艺方法,我们那天上午做一个电极,形状自定,下午要做的工作就是放置好工件,对好刀,其它的事情就留给电脑去完成。由此加工出来的工件上就会留下一个凹陷的形状,看上去非常好不错。第二篇:金工实习总结报告金工实习报告3 月 18 号,大学开学的第三周星期一。从这天开始,我们这个专业的同学将进行为期两周的“金工实习”的学习生活。这天早晨,当天空的第一缕阳光射进宿舍的时候。我早早就起床了,穿好整套“装备”,等待室友,一同和他们整装待发。班长通知说金工中心实习基地在第二饭堂旁边,所以我们可以先去吃早餐,然后再过去实习基地。由于上个学期没有接触过实习这门课程,所以我怀着一颗好奇心出发了。早餐过后,我们抵达基地。

19、基地设立在校内,尽管基地不大,却能容纳下我们这个专业的 150 人;首先,我们三个班被分成两个大组,第一组的同学进行钳工的实习,而我被分到第二组就进行车工的实习。我们这批的同学在中间的那个机房前门站成几列横队,听取老师所说的要求和注意事项以及听从老师的安排。然后走进车间,开始这两周的实习旅程。我这个小组为两人一组一台车床,我和我的 partner 来到被安排到的车床前做好准备工作听到老师说“集合”,我们七十几号人又被分成三个组分别由三位老师带领进行下一步的实习学习。我这组由柯文强老师执教。第一眼看到柯老师的感觉是和蔼可亲。可能是因为他年纪也比较大了,都搞得上我们的一些同学的祖辈了,可是看他那操

20、作动作是那么的干脆利索,不愧是老前辈啊!他介绍他自己说是他是前年已经退休了,由于车间人手有限,所以就留下来继续教育工作。还有令我们吃惊的是柯老师已经有 44 年的教学经验了。我想柯老师可能对这份工作产生了感情了吧。最后才是关键。柯老师在操作之前郑重地跟我们说安全操作是最重要的;由于这些机器大部分都是上世纪 80 年代的老机器了,比我们都老,已经逐渐退出“潮流”了,所以不需要给我们作很深一步的解释说明,只需要我们懂得基本操作就可能。柯老师给我们示范第一个工件“螺钉”。他边给我们讲解示范边操作。果然是有几十年工作经验的老师傅呀!不到 5 分钟就搞定了.为了做出这个工件,我可费了不少功夫,用了差不多两天的时间才找到比较熟练地操作车床的感觉,和我的 partner 合作终于做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标准 > 国内标准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