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下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题答案.docx

上传人:阿甘 文档编号:5612822 上传时间:2022-05-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下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1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下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1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下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1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下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题答案1.(5分)(1)发愤忘食 (2)位卑则足羞 师说 (3)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5分)(1)D(2分) (2)B(3分) 3.(2分)直接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知识 4.(3分)D 5.(3分)C 6.(4分)作者首先承认“有用的知识”对当代世界的重要作用,进而从教育角度提出教育除了教给人们有用知识达成实用目的之外,还要重视无用的知识这个论题;(1分)接着分析无用的知识更能训练人的理想,改变人的残忍野蛮,更重要的是促进心灵沉思,减少偏见,让人具有全人类的整体眼光;(2分)最后得出面对当今个人与社会的不幸唯有心灵沉思的智慧能帮助人们认

2、识、直面和忍耐不幸这一结论。(1分) 7.(4分)罗素肯定有用的知识建立了当代世界,但无用的知识更能促进人的沉思,对拯救人类灾难与国家不幸有更深远的意义。(1分)推测其意图是针对当时技术进步并未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灾难的有感而发。(1分)丁元竹认为真正的学术必须是有用的知识,是强调学术研究对国家现实决策的作用,(1分)推测其意图是针对当下某些学术研究与现实的脱离,因此倡导学术的现实意义。二者针对的社会现象不相同,观点并不矛盾。(1分) 8.(3分)答案示例保留为好。从音节上看,前面两个四字词语连贯圆转,随后用两个双音节词,能形成顿挫感。从内容上看,前两个词语描写花草,第三个形容整个花园给人的感受

3、,用顿号断开,能提醒读者感受园中鲜花盛开生机勃勃但又静谧、安宁的独特滋味。(答对一点得2分) 9.(4分)这个故事说的是大学办学的资助者除了捐助现成的橡木做梁柱,还同时种下像树苗做几百年后替换的考虑;(2分)从一个侧面表明办大学要有恒产的支持,资助者在办学的物资上计之深远,提供“恒产”,暗示大学主事者更要有“恒心”,才能保证大学对人类文明的守护和传承。(2分) 10.(4分)答案示例1妥帖。陶诗以种桑为喻,桑树本当种在稳固的高原,现在却栽在多风浪的江边,所以难逃被摧毁的厄运;(2分)作者取其“欲成大事当计之深远”之意,(1分)有力地佐证了办大学需要一种超出一时一地的长远眼光和超越情怀这一主题。

4、(1分) 答案示例2不妥。陶诗以种桑为喻,写桑枝条茂密时,忽遇山河更改,意在表达对晋亡的哀悼之情;(2分)办一所好大学要的是超越时代的眼光与情怀,(1分)与本诗对一时一地悲剧的感叹不甚贴合。(1分) 11.(4分)答案示例2文章对牛津大学历史和办学经验进行了理性思考,即办大学既要有恒产更要有恒心,(1分)表明了大学应传承、守护文明的观点,凸显了作者的人文情怀;(1分)文章叙述掌故、描摹场景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1分)在思考大学的办学使命时,文章通过强有力的议论,体现了理性力量。(1分)(评分说明:学者身份、主题涉及人文关怀、既有文学性又强调理性思维;据此评议本文即可) 12.(2分)C(暗写无

5、人赏识其歌喉的寂寞) 13.(2分)A 14.(4分)下阕首先以景物点明春愁原因:不见故国,没有归舟,唯见落日、江流不尽;“夕阳”“江水”暗示前 朝没落,“扁舟何许”暗含词人精神无着落之痛,(2分)尾句词人祈求月亮不要将“旧河山”照亮,免得触动内 心痛楚,这个典型的景物最为深切委婉,写尽易代之悲。(2分) 15.(2分)(1)(名词)墙壁 (2)没有谁 16.(2 分)(1)C (2)B 17.(5分)不久,他称病告假归家。过了一年,刘瑾将所有告假的官员尽行免职,何景明也因此被罢官。 18.(3分)遴秀者于正学书院/亲为说经/不用诸家训诂/士始知有经学 19.(4分)崇尚道义,勇敢担当 拒绝为

6、钱宁送来的古画题词。执法严格,不畏权贵选拔优秀生员,亲自为他们讲授经学。 20.(4分)都提倡古文,李梦阳风格雄骏,何景明秀逸,不相上下;(1分)都具国士风度,何曾为李下狱仗义申诉,后因李主张摹仿古文,何主张个体创新,遂分道扬镳。(1分)个人风格不同,但文学主张一致,本可携手推进明代散文复兴,却因个人恩怨而交恶,各自形成派别,互相诋毁,令人遗憾。(2分) 参考译文:何景明,字仲默,河南信阳人。八岁能作诗和古文。弘治十一年,乡试中举,年刚十五岁。宗室贵人争相派人来看他,所到之处人们聚集如墙。十五年,中进士,授中书舍人。与李梦阳等人倡导写诗和古文,李梦阳最雄峻,何景明稍后出名,两人不相上下。 正德

7、改元,刘瑾窃取大权。何景明上书吏部尚书许进,劝他掌管政权不要屈服,言辞极为激烈。不久,他称病告假归家。过了一年,刘瑾将所有告假的官员尽行免职,何景明也被罢官。刘瑾被杀后,因李东阳推荐,起用他任原职,在内阁制敕房值班。李梦阳下狱后,众人没有谁敢为他直言,何景明上书吏部尚书杨一清请求援救。正德九年,乾清宫大灾,何景明上疏提出不应养义子,不应当留下边军,不应宠信西域僧人,不应重用宦官。这份奏疏留在宫中未下发。很久以后,进升吏部员外郎,仍掌原来一样在制敕房值班。钱宁欲与景明交为朋友,用一幅古画请景明题字,何景明说:“这是名家之笔,不要玷污了别人的手迹。”留下多年,最后还是原物退还。不久,何景明升为陕西

8、提学副使。廖鹏的弟弟太监廖銮镇守关中,横行霸道,廖銮的随从人员遇三司不下马,何景明将他们逮捕并鞭打他们。他教诸生,专门用经学和治世之事。选拔优秀的到正学书院,何景明亲自为学生讲授经学,而不用各家的训诂,学生才知有经学。嘉靖初,因病归乡,不久去世,时年三十九岁。 何景明品行正直,崇尚节操道义,鄙视荣誉利益,与李梦阳同有国士风度,两人写做文,开始相处很好,成名之后,相互诋毁。李梦阳主张摹仿,何景明主张创造,各自树立坚固的营垒,互不认输,两人交游的人也分成两派。议论的人说何景明的才气本不及李梦阳,但他的诗秀逸妥帖,反而超过李梦阳的诗。然而,天下人在谈论诗时,则必何、李并称,与边贡、徐贞卿合称为“四杰

9、”。21.(1分)A 22.(2分)C 23.(4分)对比。以穿狐貉之美与炙背之快作比,以穷阴苦寒与东方海日作比,突显太阳晒背的温暖。比喻、排比。以蛇的蜷缩、蝉的喑哑比喻寒冷中的人;以醪的香甜、火的熔化、暖风轻吹描述晒背之快。化用典故。宋人和嵇康的典故意在嘲笑炙背之快,邾仲义反其意而用之,认为晒背之快远大于穿狐貉者靠饮酒、烤火取暖的乐趣。(一点2分,答出两点击可) 24.(4分)由身而心,深入一层:邾仲义来信描写“炙背”身体之快,第段作者阐释“炙背”心理之快。(2分)从形象到抽象,更进一层:沉溺外物就有无穷欲望,求诸内心才能有无穷乐趣;其时“海内兵争”,大家为富贵朝暮奔走,只有仲义超然高蹈,追求田夫野老的“炙背之快”,在“有得于己”中获得乐趣。(2分) 欢迎访问“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