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DB44∕T 2149-2018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广东省).pdf

上传人:秋儿 文档编号:5624753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PDF 页数:72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4∕T 2149-2018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广东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DB44∕T 2149-2018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广东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DB44∕T 2149-2018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广东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DB44∕T 2149-2018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广东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DB44∕T 2149-2018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广东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65.020.01 B 04 备案备案号:号:6154661546- -20192019 DB44 广东省地方标准 DB44/T 21492018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on forest inventory for planning and design 2019 - 07 - 24 发布 2019 - 08 - 01 实施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4/T 21492018 I 目 次 前言 . II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及定义 . . 1 4 调查范围与内容 . . 1 5 调查

2、方法 . . 2 6 主要技术要求 . . 3 7 森林经营区划 . 208 小班调查 . 209 四旁树调查 . 2210 总体蓄积量控制 . 2311 专题调查 . 2412 面积求算 . 2513 森林资源统计 . 2514 制图 . 2515 主要成果 . 27附录A(规范性附录)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统计表格式 . 29附录B(资料性附录)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其它表格式 . 49附录C(资料性附录) 主要软阔叶树种与硬阔叶树种名录 . 63附录D(资料性附录) 报告内容大纲 . 65 DB44/T 2149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3、。 本标准由广东省林业厅科技与交流合作处提出。 本标准由广东省林业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广东省森林资源管理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凯昌、邓鉴锋、侯长谋、薛春泉、李伟、余松柏、魏安世、杨志刚、丁胜、陈鑫、张宏伟、苏晨辉、陈汉坤。 DB44/T 21492018 1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调查范围与内容、 调查方法、 主要技术要求、 森林经营区划、小班调查、四旁树调查、总体蓄积量控制、专项调查、面积求算、森林资源统计、制图和主要成果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森林资源的规划设计调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

4、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337.3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GB/T 24255 沙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 GB/T 26424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GB/T 29391 岩溶地区草地石漠化遥感监测技术规程 HJ/T 338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HY/T 081 红树林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LY/T 1812 林地分类 LY/T 2084 国家级公益林区划技术规程 DB44/T 553 森林资源管理术语 3 术语及定义 GB/T 26424和D

5、B44/T 553执行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竹度 bamboos age class 毛竹1年换叶、孕笋,下一年发笋长竹,2年为一个周期。即春笋萌发成幼竹,枝叶展开后,到第二年开始换叶,以后每隔两年才换叶1次,每换叶1次称为1度。毛竹根据其年龄分为一度竹(1年生)、二度竹(2年3年生)、三度竹(4年5年生)、四度竹(6年7年生),以此类推。 3.2 森林自然度 degree of plant community 某地段森林生长发育过程状态与森林稳定(顶极)状态的距离, 具体含义包括总蓄积量、 蓄积结构(径级分布、垂直分布)、树种组成等与森林顶极状态的近似程度。 4 调

6、查范围与内容 DB44/T 21492018 2 4.1 范围 森林经营单位所有和经营管理的土地;县级行政单位辖区内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4.2 内容 4.2.1 基本调查 内容包括: a) 森林经营单位的区划界线,并在经营管理范围内进行或调整(复查)经营区划; b) 各类林地(包括红树林)的面积和权属; c) 各类森林、林木蓄积和权属; d) 森林资源有关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因素; e) 森林分类经营(林种)状况、保护和利用措施; f) 森林、林木生长量; g) 森林植物生物量; h) 天然更新; i) 生长类型; j) 经营措施; k) 四旁树株数、蓄积和面积。 4.2.2 专项调

7、查内容 下列调查内容以及调查的详细程度,依据森林资源特点、经营目标和调查目的,由调查会议具体确定: a) 森林生态功能等级; b) 森林自然度; c) 森林健康度; d) 林地土壤侵蚀类型和等级; e) 森林景观等级; f) 森林植物群落类型; g) 沙化和石漠化状况; h) 森林植物储碳量; i) 湿地资源。 5 调查方法 5.1 小班空间信息调查 采用遥感区划方法,在室内区划小班(包括片林、林带)界线。 5.2 小班属性信息调查 采用实地调查方法。 5.3 四旁树调查 采用典型抽样方法。 DB44/T 21492018 3 6 主要技术要求 6.1 地类划分 6.1.1 分类 地类分为林地

8、和非林地两大类,其中林地分为8个二级地类、19个三级地类。地类分类系统见表1。 表1 地类分类系统表 一级 二级 三级 林地 有林地 乔木林地 红树林地 竹林地 疏林地 灌木林地 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 其它灌木林地 未成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 未成林封育地 苗圃地 无立木林地 采伐迹地 火烧迹地 其它无立木林地 临时占用 地震、塌方、泥石流 宜林地 宜林荒山荒地 宜林沙荒地 其它宜林地 红树林宜林滩涂地 林业辅助生产用地 非林地 农地 牧草地 水利用地(湿地) 未利用地 建设用地 6.1.2 技术规定 6.1.2.1 有林地 附着有森林植被,郁闭度0.20,连续面积大于0.067 hm2的林地。包

9、括: a) 乔木林地:按 LY/T 1812 执行。 b) 红树林地:按 LY/T 1812 执行。 c) 竹林地:按 LY/T 1812 执行。 1) 毛竹林:郁闭度0.20 或成林毛竹密度450 株/hm2。 DB44/T 21492018 4 2) 杂竹林(不包括胸径2.0 cm 小杂竹):郁闭度0.20 或成林杂竹密度1500 株/hm2。 3) 竹木混交林:凡竹类株数(或乔木郁闭度)达到规定标准的就确定为竹林(或乔木林)地类;二者均达到标准的,按经营目的确定地类。 6.1.2.2 疏林地 按LY/T 1812执行。未成林地、幼龄林、竹林和优势树种为经济树种的林地不划分疏林地。 6.1

10、.2.3 灌木林地 按LY/T 1812执行。 6.1.2.4 未成林地 按LY/T 1812执行。 6.1.2.5 苗圃地 按GB/T 26424执行。 6.1.2.6 无立木林地 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其它无立木林地、临时占用和地震、塌方、泥石流损毁的林地。 a) 采伐迹地:按 LY/T 1812 执行。 b) 火烧迹地:按 LY/T 1812 执行。 c) 其它无立木林地: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林地: 4) 造林更新后,成林年限前达不到未成林造林地标准的林地; 5) 造林更新到成林年限后,未达到有林地、灌木林地或疏林地标准的林地; 6) 已经整地但还未造林的林地; 7) 红树林规划造林地;

11、 8) 有林地权属证,改种其它作物的地; 9) 不符合上述林地区划条件, 但有林地权属证明, 因自然保护、 科学研究等需要保留的土地。 l) 临时占用地:具有合法手续的建设项目临时占用的林地。 m) 地震、塌方、泥石流:由于地震、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导致林业生产条件丧失的林地。 6.1.2.7 宜林地 按LY/T 1812执行。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用于发展林业的土地,目前呈荒芜状态。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红树林宜林滩涂地、其它宜林地四类。 a) 宜林荒山荒地:未达到上述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无立木林地标准,规划为林地的荒山、荒滩、荒沟、荒地等。 b) 宜林沙荒地:未

12、达到上述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无立木林地标准,造林可以成活,规划为林地的固定或流动沙地(丘)、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等。 c) 红树林宜林滩涂地:适宜红树林生长的宜林滩涂地。 d) 其它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用于发展林业的其它土地,如规划退耕还林地等。 6.1.2.8 林业辅助生产用地 按LY/T 1812执行。 DB44/T 21492018 5 6.1.2.9 非林地 按LY/T 1812执行。 6.2 森林(林地)类别 6.2.1 类别划分 按其主导功能的不同将森林(林地)区划为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两个类别。 6.2.2 技术规定 6.2.2.1 公益林(地)

13、包括重点公益林和一般公益林。按GB/T 26424执行。 6.2.2.2 商品林(地) 包括重点商品林和一般商品林。按GB/T 26424执行。 6.2.3 公益林事权等级 按事权等级划分为国家级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国家级公益林按LY/T 2084执行;地方公益林划分为省级公益林、市级公益林、县级公益林,具体按LY/T 2084执行。 6.2.4 公益林保护等级 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3个等级,划分标准按LY/T 2084执行。省级公益林保护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3个等级,划分标准详见表2。 表2 省级公益林保护等级划分 保护等级 范围 一级 流程 100 km 以上的

14、河流干流汇水区及一、二级支流两岸自然地形的第一层山脊以内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大中型水库(2000 万 m3以上)集水区范围内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红树林 高速公路、省级以上公路、铁路干线两侧的自然地形第一重山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地 二级 坡度较大(25 度以上) 、土壤瘠薄、岩石裸露、采伐后难以更新或生态环境难以恢复,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水土冲刷、崩岗、沟状流失地段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县级公路两侧的自然地形第一重山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市、县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 具有典型地带性森林植被类型的自然保护小区 母树林、国防林

15、、试验林等 三级 级、级以外的省级公益林 注:市、县级公益林保护等级划分参照省级公益林分级标准。 6.3 林种 6.3.1 分类 根据经营主导功能的不同,林业用地区划林种,按森林(林地)类别林种亚林种进行区划。林种分类系统详见表3。 DB44/T 21492018 6 表3 林种分类系统 森林类别 林种 亚林种 公益林(地) 防护林 水源涵养林 水土保持林 防风固沙林(沿海防护林) 农田防护林 护岸林(湿地红树林) 护路林 其它防护林 特种用途林 国防林 实验林 母树林 环境保护林(自然保护小区林) 风景林 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 自然保护林(自然保护区林) 商品林(地) 用材林 短轮伐期工业原

16、料用材林 速生丰产用材林 一般用材林 薪炭林 薪炭林 经济林 果树林 食用原料林 林化工业原料林 药用林 其它经济林 6.3.2 技术规定 6.3.2.1 特种用途林(地) 以保存物种资源、保护生态、国土保安、森林旅游、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包括7个亚林种类别,区划按GB/T 26424执行。 6.3.2.2 防护林(地) 以发挥生态防护功能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包括7类亚林种,按GB/T 26424执行。 6.3.2.3 用材林 包括短周期工业原料用材林、速生丰产用材林、一般用材林,按GB/T 26424执行。 6.3.2.4 薪炭林 按GB/T 26424

17、执行。 6.3.2.5 经济林 包括果品林、食用原料林、林化工业原料林、药用林、其它经济林,按GB/T 26424执行。 6.3.3 林种优先级 DB44/T 21492018 7 按GB/T 26424执行。 6.4 树种(组) 乔木林按十分法确定树种组成。树种组成表示乔木林中各树种所占的比重,一般按蓄积比重计算。但幼林一般以株数和郁闭度相结合来确定。广东省主要分10个树种(组),即:杉木、马尾松(含广东松)、湿地松(国外松)、速生桉、速生相思、黎蒴、木麻黄、软阔类、硬阔叶类、混交林;加上竹林和红树林共12个树种(组)。 6.5 优势树种(组) 6.5.1 分类 森林资源可分为25个优势树种

18、(组),即:杉木;马尾松(含广东松);国外松;速生桉;速生相思;木麻黄;黎蒴;其它软阔;其它硬阔;针叶混;针阔混;阔叶混;毛竹;杂竹;荔枝(龙眼);其它木本果树;油茶;茶叶;其它食用原料树种;橡胶;其它林产化工树种;肉桂;其它药用树种;其它经济树种;红树林。 6.5.2 技术规定 优势树种(组)根据林分蓄积和树种株数确定: a) 有蓄积乔木林、疏林林地小班,其优势树种(组)按蓄积量组成比重确定。小(细)班内蓄积量占总蓄积量 65%以上的树种(组)为优势树种(组),单一树种达不到优势树种(组)蓄积要求的小(细)班,则以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等类型判定。 b) 无蓄积乔木林地、疏林地、

19、未成林地小班,则按各树种株数比例确定。 c) 红树林有林地及红树林未成林地,优势树种(组)一律明确为红树林,不细分到具体红树林树种。 6.6 龄级、龄组、竹度与生产期 6.6.1 龄级与龄组 林分内树木年龄完全相同或相差不到一个龄级的为同龄林, 林分中林木的年龄相差超过一个龄级的称为异龄林。 乔木林的龄级与龄组根据主林层优势树种(组)的平均年龄确定。乔木经济树种龄级与龄组划分标准,参照一般用材林中的软阔执行。 表4 公益林龄组划分标准 单位:年 树种 龄组划分 龄级 期限 幼龄林 中龄林 近熟林 成熟林 过熟林 杉木 15 1625 2630 3140 41 5 马尾松 20 2140 415

20、0 5170 71 10 国外松 10 1115 1620 2130 31 5 速生相思类 6 79 1012 1318 19 3 黎蒴 4 56 78 912 13 2 DB44/T 21492018 8 表4 公益林龄组划分标准(续) 单位:年 树种 龄组划分 龄级 期限 幼龄林 中龄林 近熟林 成熟林 过熟林 木麻黄 10 1115 1620 2130 31 5 速生桉外的其它桉类 6 79 1012 1318 19 3 软阔 15 1625 2635 3645 46 5 硬阔 30 3150 5170 7190 91 10 混交林 依优势树种确定龄组 表5 一般用材林龄组划分标准 单位

21、:年 树种 龄组划分 龄级 期限 幼龄林 中龄林 近熟林 成熟林 过熟林 杉木 10 1115 1620 2130 31 5 马尾松 10 1120 2130 3150 51 10 国外松 5 610 1115 1625 26 5 速生桉 2 34 56 710 11 2 速生相思类 3 46 79 1015 16 3 黎蒴 2 34 56 710 11 2 木麻黄 5 610 1115 1625 26 5 软阔 10 1120 2125 2635 36 5 硬阔 20 2140 4150 5170 71 10 混交林 依优势树种确定龄组 表6 短轮伐期用材林、速生丰产用材林龄组划分标准 单位

22、:年 树种 龄组划分 龄级 期限 幼龄林 中龄林 近熟林 成熟林 过熟林 杉木 5 610 1115 1620 21 5 马尾松 10 1115 1620 2125 26 5 国外松 5 610 1115 1620 21 5 桉类 2 34 56 78 9 2 速生相思类 3 46 79 1012 13 3 黎蒴 2 34 56 78 9 2 软阔 10 1115 1620 2125 26 5 混交林 依优势树种确定龄组 6.6.2 竹度 竹度划分见表7。毛竹年龄可通过观察竹节识别: a) 一度竹节下的鞘环有毛,鞘环下有一层蜡质白粉; DB44/T 21492018 9 b) 二度竹鞘环的毛脱

23、落,蜡质粉色变浅; c) 三度竹鞘环上的蜡质粉变为灰白色; d) 四度竹鞘环上的黑斑点加深,有的附着地衣或苔藓; e) 五度及六度以上竹:类似四度以上竹。 表7 毛竹林竹度划分标准 单位:年 树种 龄组划分 龄级 幼龄竹 壮龄竹 中龄竹 老龄竹 毛竹 一度 二度 三度 四度 五度 六度以上 2 年 6.6.3 生产期 按GB/T 26424执行。广东省主要经济树种生产期划分详见下表: 表8 广东省主要经济树种生产期划分标准 单位:年 树种名称 产前期 初产期 盛产期 衰产期 树种名称 产前期 初产期 盛产期 衰产期 1、果树类: 油橄榄 5 610 1199 100 板栗 4 510 1160

24、 61 余甘子 3 45 620 21 核桃 6 710 1170 71 八角 5 610 1130 31 梨 5 68 930 31 茉莉花 1 2 310 11 柑桔 4 58 920 21 3、林化原料类 桃 4 56 715 16 橡胶 7 812 1325 26 李(杏) 4 56 715 16 油桐 3 410 1125 26 梅子 4 58 920 21 乌桕 5 610 1125 26 柿子 5 610 1140 41 香桂 5 67 8100 芒果 5 68 930 31 樟树 5 67 8100 荔枝 5 68 930 31 4、药用林 龙眼 5 68 930 31 杜仲

25、5 610 1120 21 樱桃 5 610 1130 31 山楂 4 510 1150 50 柚子 5 68 930 31 肉桂 4 56 710 11 杨梅 3 45 630- 31 红豆杉 10 1120 21100 101 2、食用原料类 银杏 10 1120 21100 101 油茶 5 68 940 41 茶叶 3 45 620 21 6.7 立地因子 6.7.1 地貌 按GB/T 26424执行。 6.7.2 坡度 按GB/T 26424执行。 DB44/T 21492018 10 6.7.3 坡向 按GB/T 26424执行。 6.7.4 坡位 按GB/T 26424执行。 6

26、.8 权属 6.8.1 分类 林地所有权分为国有和集体两种,林木所有权分为国有、集体、个人、民营、外资和其它六种。林地和林木使用权分为国有、集体、个人、民营、外资和其它六种。权属分类按GB/T 26424执行。 6.8.2 技术规定 6.8.2.1 林地所有权 按GB/T 26424执行。 6.8.2.2 林木所有权 按GB/T 26424执行。 6.8.2.3 林地使用权 分为国有、集体、个人、民营、外资和其它六种。 6.8.2.4 林木使用权 分为国有、集体、个人、民营、外资和其它六种。 6.9 起源 6.9.1 分类 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两种。 6.9.2 技术规定 6.9.2.1 天然林

27、 按GB/T 26424执行。 6.9.2.2 人工林 人工植苗、直播(条播或穴播)、分殖、扦插造林,或由人工林萌生并且经人工控萌(杉木、桉类、黎蒴等)形成的森林、林木、灌木林。 6.10 可及度 按GB/T 26424执行。 6.11 天然更新等级 DB44/T 21492018 11 6.11.1 分类 按GB/T 26424执行。 6.11.2 技术规定 按GB/T 26424执行。 6.12 工程类别 6.12.1 分类 分为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速生丰产林建设工程、珠江防护林建设工程和其它等五个类别。 6.12.2 技术规定 6.12.2.1 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由县级及

28、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建设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建设工程。 6.12.2.2 退耕还林工程 经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规划退耕还林的工程。 6.12.2.3 速生丰产林建设工程 按速生丰产林的标准建设管理的工程。 6.12.2.4 珠江防护林建设工程 珠江流域范围内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6.12.2.5 其它工程 除上述工程以外的其它建设工程。 6.13 群落结构 6.13.1 分类划分 乔木林的群落结构划分完整结构、较完整结构和简单结构。 6.13.2 技术规定 按GB/T 26424执行。 6.14 林层结构 6.14.1 分类划分 分单层和复层两类, 按GB/T 26424执行。 6.14.2 技

29、术规定 按GB/T 26424执行。 DB44/T 21492018 12 6.15 树种结构 6.15.1 分类 分为针叶纯林、阔叶纯林、针叶混交林、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五种类型。 6.15.2 技术规定 根据乔木林分的针阔叶树种组成,共分为7个类型,见表9。 表9 树种结构划分标准 树种结构类型 划分标准 针叶纯林(单个针叶树种蓄积90%) 阔叶纯林(单个阔叶树种蓄积90%) 针叶相对纯林(单个针叶树种蓄积占 65%90%) 阔叶相对纯林(单个阔叶树种蓄积占 65%90%) 针叶混交林(针叶树种总蓄积65%) 针阔混交林(针叶树种或阔叶树种总蓄积占 35%65%) 阔叶混交林(阔叶树种总

30、蓄积65%) 6.16 郁闭度和盖度测定 6.16.1 测定方法 6.16.1.1 郁闭度 按LY/T 2084执行,以十分法表示。采用树冠投影点观测。复层林应分层测定郁闭度,并应测定林分总郁闭度。林分总郁闭度不大于1.0。 6.16.1.2 盖度 按LY/T 2084执行,用百分比来表示。 6.16.2 技术规定 按GB/T 26424执行。 6.17 森林覆盖率和林木绿化率 6.17.1 森林覆盖率 按GB/T 26424执行。 6.17.2 林木绿化率 按GB/T 26424执行。 6.17.3 四旁树占地面积 按GB/T 26424测算。 6.18 生态功能等级 通过森林生物量、生物多

31、样性和森林结构等有关因子,按权重综合评定森林生态功能等级。 DB44/T 21492018 13 6.18.1 评价因子 森林生态功能评价因子及类型划分标准详见表10。 表10 森林生态功能评价因子及类型划分标准 评评 价价 因因 子子 类类 型型 划划 分分 标标 准准 森林蓄积量 150 m3hm2 50 m3hm2149 m3hm2 50 m3hm2 森林自然度 1,2 3,4 5 森林群落结构 1 2 3 林分树种结构 5,6,7 3,4 1,2 林分平均高度 15.0 m 5.0 m14.9 m 5.0 m 林分郁闭度 0.70 0.400.69 0.200.39 植被总盖度 70%

32、 50%69% 50.0% 枯枝落叶层厚度 5 cm 2 cm4.9 cm 2 cm 注:竹林的蓄积量统一按类型确定。 6.18.2 评分计算 按下式计算综合得分: iiiXWY=81 . (1) 式中: Xi为第I项评价因子的类型得分值(类型、分别取1、2、3); Wi为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分别取0.2,0.15,0.15,0.15,0.1,0.1,0.1,0.05)。 6.18.3 等级分类 根据综合得分值评定生态功能等级,详见表11。 表11 森林生态功能等级评定标准 功 能 等 级 综 合 得 分 值 好 1.5 中 1.52.4 差 2.5 6.19 森林自然度 划分为、和5个等级,各

33、等级划分要求见表12。 DB44/T 21492018 14 表12 森林自然度划分标准 等级 划分依据 原始林,森林群落树种组成复杂,多层结构,异龄林,包括原生广东松林、长苞铁杉林、典型常绿阔叶混交林、天然灌木林、天然红树林等。 曾经有人为干扰,处于演替后期的次生群落,森林群落树种组成复杂,复层结构,异龄林,包括天然次生阔叶林、天然次生针阔混交林、人为干扰较少的灌木林、天然次生红树林。 人为干扰较大的次生群落,处于次生演替中期阶段,森林群落树种组成较复杂,单层或复层结构,同龄林或异龄林,包括人工阔叶混交林、针叶混交林或主林层为针叶树种,次林层大量阔叶树种的针阔混交林、人工红树林。 人为干扰极

34、大,处于次生演替初期阶段,森林群落树种组成简单,单层结构,同龄林或异龄林,包括人工阔叶纯林、针叶混交林、针叶纯林、天然更新马尾松林、其它灌木林等。 人为干扰强度极大而持续,处于次生演替前期阶段。植被以草、灌草及乔木生长线以下的灌木为主。包括生长着大量草及藤本植物的无林地(荒山荒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 、未成林地和林种为经济林的林地等。 6.20 森林健康等级 6.20.1 评价因子 6.20.1.1 森林灾害 等级划分及评定标准见表13。 表13 森林灾害等级评定标准 等级 评定标准 森林病虫害 森林火灾 气候灾害和其它 无 灾害林木株数 10%以下 未成灾 未成灾 轻 灾害林木株数 10%

35、29% 灾害林木株数 20%以下,仍能恢复生长 灾害林木株数 20%以下 中 灾害林木株数 30%59% 灾害林木株数 20%49%,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灾害林木株数 20%59% 重 灾害林木株数 60%以上 灾害林木株数 50%以上,以濒死亡和死亡木为主 灾害林木株数 60%以上 6.20.1.2 树冠脱叶 以标准健康状况时的树冠叶片充实度为100%为参照标准, 评价树冠的脱叶状况为4个等级, 见表14。 DB44/T 21492018 15 表14 树冠脱叶等级评定标准 等级 脱叶率(%) 无 10 轻 1029 中 3059 重 60 6.20.1.3 树叶褪色 森林在受害后其绿色树叶一

36、般会发黄或褪色,评价树叶的褪色状况为4个等级,见表15。 表15 树叶褪色等级评定标准 等级 褪色率(%) 无 10 轻 1029 中 3059 重 60 6.20.2 评分计算 按下式计算综合得分值: iiiXWY=31 . (2) 式中: Xi为第i项评价因子的等级评定得分值(等级无、轻、中、重分别取1、2、3、4); Wi为各项评价因子的权重(分别取0.50、0.25、0.25)。 6.20.3 等级分类 采用森林灾害、树冠脱叶、树叶褪色三项评价因子,按权重综合评定森林健康等级。见表16。 表16 森林健康等级评定标准 健康等级 综合得分值 健 康 1.5 亚健康 1.52.4 中健康

37、2.53.4 不健康 3.5 6.21 森林景观等级 6.21.1 评价方法 采用林分类型、层次、古树和色彩作为评定因子,各因子状况划分为、和等4种类型,其中,类型分值为20分25分,类型分值为16分19分,类型分值为10分15分,类型分值为10分以下。根据评定因子与类型得分总和法综合评定森林景观等级。此外,具有独特景观的森林追加分值70分,特色景观的森林追加分值50分。 DB44/T 21492018 16 6.21.2 技术规定 各评定因子及类型划分标准见表17。 表17 森林景观等级评定标准表 评定因子 类 型 林分类型 植物群落结构很复杂,森林植被为原始林或原始次生林为主 植物群落结构

38、复杂,如常绿阔叶次生林、阔叶混交林等 植物群落结构较复杂,为混交林,如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竹木混交林等 植物群落结构简单,林相单一,为纯林,如杉林、松林、桉林等 层 次 3 层以上 3 层 2 层 1 层 古 树 有树龄500年以上古树 有树龄 300 年500 年古树 有树龄 100 年300 年古树 有树龄 100 年以下古树 色 彩 四季色彩绚丽缤纷,各具特色 林相和季相色彩较为丰富 林相和季相有一定的变化 色叶树种少,季相色彩单调 6.21.3 等级分类 以4个景观评定因子的得分值累计综合得分,确定森林景观等级,详见表18: 表18 森林健康等级评定 森林景观等级 综合得分值 80

39、1.5 6079 4059 40 6.22 沙化 6.22.1 类型划分 按GB/T 24255执行。 6.22.2 技术规定 沙化土地按沙化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4级。 a) 轻度:植被盖度50%,基本无风沙流活动的沙化土地,或一般年景作物能正常生长、缺苗较少(一般20%)的沙化耕地。 b) 中度:植被盖度 30%49%,风沙流活动不明显的沙化土地,或作物长势不旺、缺苗较多(一般 20%30%)且分布不均的沙化耕地。 c) 重度:植被盖度 10%29%,风沙流活动明显或流沙纹理明显可见的沙化土地,或作物生长很差、缺苗率30%的沙化耕地。 d) 极重度:植被盖度10%的各类沙化土地(

40、不含沙化耕地)。 6.23 石漠化 DB44/T 21492018 17 6.23.1 类型划分 采用土壤侵蚀程度、基岩裸露、植被覆盖度、坡度和土层厚度作为评定因子,按石漠化状况分为无石漠化土地、潜在石漠化土地、轻度石漠化、中度土地度石漠化、重度石漠化土地和极重度石漠化土地6个类型。按GB/T 29391执行。 6.23.2 技术规定 石漠化程度评定标准见表19。 表19 石漠化程度评定标准 6.23.3 评分计算 以5项因子评分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综合得分,综合得分按四舍五入取整。 6.24 林地管理类型 6.24.1 林业部门管理 用于林业生态建设和生产经营的、由林业主管部门依法管理的土地。

41、6.24.2 非林业部门管理 有森林植被分布,但由农业、交通、水利、建设等其它部门依法管理的土地。 6.25 森林位别 森林根据其所处地域斑块部门管理属性情况分为林业用地森林、非林业用地森林2种管理类型、10种森林位别类型(见表20)。 表20 森林位别分类表 管理类型 森林位别 林业用地森林(含农垦) 林业用地上的森林 非林业用地森林 耕地森林 园地森林 未利用地森林 工矿建设用地森林 交通建设用地森林 水利用地森林 等级 分值 土壤侵蚀程度 基岩裸露(%) 植被覆盖度(%) 坡度() 土层厚度(cm) 无 0 不明显 10 70 5 25 潜在 1 不太明显 1029 5069 514 2

42、024 轻度 2 较明显 3049 3549 1524 1519 中度 3 明显 5069 2034 2534 1014 重度 4 强烈 7089 1019 3544 59 极重度 5 极强烈 90 10 45 5 DB44/T 21492018 18 表20 森林位别分类表(续) 管理类型 森林位别 非林业用地森林 公共服务用地森林 城乡居民建设用地森林 其它非林业用地森林 注:非林业用地分类参照国土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 6.26 林地土壤侵蚀类型 林地土壤侵蚀分为面状、沟状、崩塌3种类型。林地土壤侵蚀类型与侵蚀等级划定技术标准见表21、表22。 表21 土壤侵蚀类型与侵蚀等级标准(面状)

43、 单位:% 植被 坡度 58 坡度 915 坡度 1635 坡度 35 林木及 草盖度(%) 75 无侵蚀 6074 (中度) 4559 (轻微) 3044 (中度) 30 (强度) 表22 土壤侵蚀类型与侵蚀等级标准(沟状、崩塌) 单位:% 侵蚀等级 沟状侵蚀 崩塌侵蚀 侵蚀沟面积占总面积% 崩塌面积占总面积% 轻微 10 10 中级 1025 1015 强度 2650 1630 剧烈 50 30 6.27 郁闭度 按LY/T 2084执行。采用目测调查,其值在01.00之间,取2位小数。等级按GB/T 26424执行。 6.28 覆盖度 DB44/T 21492018 19 按LY/T 2

44、084执行。采用目测调查,其值在01.00之间,取2位小数。等级按GB/T 26424执行。 6.29 天然更新等级 按LY/T 2084执行。 6.30 经营措施 包括人工造林、人工更新、低效林改造(补植、套种)、封山育林、抚育间伐、 管护等措施。 除以上类型提到情况外,只需进行封山管护,而不必进行其它过多经营措施的林地。 6.31 生长类型 6.31.1 类型划分 人工用材林必须进行生长类型调查,根据生长量或年均蓄积生长量划分、三种类型,未成林造林地可参考高生长、成活率、保存率等因子确定其生长类型。 6.31.2 技术规定 幼龄林生长类型按年均高生长量划分,中、近、成、过熟林按照年均蓄积生

45、长量来划分。见表23、表24。 表23 幼龄林年均高生长类型标准 单位:m 类型 备 注 杉、松 0.7 0.40.7 0.4 桉、木麻黄 1.5 1.01.5 1.0 硬 阔 0.5 0.30.5 0.3 软 阔 0.8 0.50.8 0.5 速生丰产软阔 2.0 1.52.0 1.5 表24 中、近、成、过熟林年均蓄积生长量类型标准 单位:m3/hm2 类型 中齡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 7.5 4.57.5 4.5 6.32 散生木 按GB/T 26424执行。 6.33 四旁树 按GB/T 26424执行。 6.34 调查精度 林业用地中总体蓄积量控制精度和小班主要调查因子允许误差按

46、GB/T 26424执行。 DB44/T 21492018 20 7 森林经营区划 7.1 区划系统 按以下要求进行区划: a) 县级行政单位区划系统为县(市、区)乡镇行政村林班小班五级。 b) 林场区划系统为林场(分场)工区林班小班四级。 c) 小班最小区划面积 0.0667 hm2(1 亩),数据库面积以公顷为单位,保留 2 位小数。 7.2 林班区划 按GB/T 26424执行。 7.3 小班区划 原则按GB/T 26424执行,且小班面积不能过大。商品林小班不应大于30 hm2;公益林小班一般不大于35 hm2。其中自然保护区不大于70 hm2,核心区可以放宽标准,但不大于100 hm

47、2;非林地的面积应小于1000 hm2。 7.4 林种区划 在林业用地中按森林(林地)类别林种亚林种进行区划。 8 小班调查 8.1 调查内容 8.1.1 基本情况 记载市、县(市、区)、乡(镇、场)、村委会(工区)、外业林班号、外业小班号、调查者、调查日期等。 8.1.2 森林资源因子 记载地类、权属、森林公园、森林公园等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分区、工程类别、林地管理类型、被占林地类型、森林位别、地形地貌、土壤名称、土层厚度、枯枝落叶层厚度、 林地因子、森林类别、林种、事权等级、公益林保护等级、优势树种(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森林起源、起源、郁闭(盖)度、平均年龄、龄组、植被总覆盖度

48、、生产期、森林群落结构、林层结构、天然更新等级、交通区位、经营措施、生长类型、成活(保存)率、公顷株数、散生木蓄积。 8.1.3 生态状况因子 记载自然度、森林健康度、森林景观等级、森林灾害、沙化、沙化类型、沙化程度、石漠化程度、土壤侵蚀、土壤侵蚀类型、土壤侵蚀等级。 8.1.4 植物生物量调查 植物生物量、碳储量包括乔木层、下木层及灌木层(含藤本)和草本层等四部分生物量、碳储量。乔木层生物量、碳储量采用小班角规绕测调查成果和相应的生物量模型、碳含率系数计算,下木层、灌木层(含藤本)和草本层按下述方法另行调查。 DB44/T 21492018 21 a) 乔木层:指平均胸径大于或等于 5 cm

49、 的乔木树种,其生物量可利用相应乔木蓄积量进行转换计算。 b) 下木层:指胸径 5 cm 以下的乔木林及未成林。在小班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设一个 10 m10 m 的样方,确定其下木优势树种,测定下木的平均树高、平均地径和样方株数,目估平均年龄。下木优势种类按杉木、松木、杂木的其中一种调查记载。 c) 灌木层(含藤本):指灌木林、灌木型红树林。设一个 10 m10 m 的样方确定灌木优势种、调查优势灌木的盖度、平均高和平均地径和灌木株数、目测平均年龄。灌木优势种类按杜鹃、桃金娘、岗松、杂灌、竹灌、红树林的其中一种调查记载。 d) 草本层:设一个 2 m2 m 的样方确定草本的优势种、调查总盖度

50、、平均高、目测平均年龄。草本优势种类按芒箕、蕨类、大芒、小芒、杂草的其中一种调查记载。 8.1.5 蓄积量调查 8.1.5.1 调查对象 对有蓄积的小(细)班进行调查。 8.1.5.2 调查方法 对乔木林、疏林平均胸径在5.0 cm以上(含5.0 cm)的小班采用角规绕测调查。在小班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布设角规绕测样地,分别对3个主要树种调查其林分平均树高、角规断面积。如果一个小班超过3种主要树种,在调查记载角规绕测记录时,应结合树种、林层、比例等因素将次要树种归并到类型相近的主要树种。 a) 角规测树样点数的确定和布设 1) 角规测树样点的布设:在小(细)班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角规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规范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