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DL∕T 5586-2020 换流站辅助控制系统设计规程.pdf

上传人:秋儿 文档编号:5625193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PDF 页数:42 大小:2.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L∕T 5586-2020 换流站辅助控制系统设计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DL∕T 5586-2020 换流站辅助控制系统设计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DL∕T 5586-2020 换流站辅助控制系统设计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DL∕T 5586-2020 换流站辅助控制系统设计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DL∕T 5586-2020 换流站辅助控制系统设计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29.240 P62 备案号:J2868-2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P DL / T 5586 - 2020 换流站辅助控制系统设计规程Code for design of auxiliary control system in converter station 2020-10-23发布2021-02-01实施国家能源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换流站辅助控制系统设计规程Code for design of a uxiliary control system in converter station DL/T 5586-2020 主编部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批准部门:国家

2、能源局施行日期:202 1年2月1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20北京国家能源局,几丘 1=司2020年第5号国家能源局批准水电工程生态流量实时监测系统技术规范等502项能源行业标准(附件1)、(Series Parameters for Horizon-tal Hydraulic HoistC Cylinder) )等35项能源行业标准英文版(附件2),现予以发布o附件:1.行业标准目录2.行业标准英文版目录附件:行业标准目录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采标号. 换流站辅助DL/T 475 控制系统设5586-2020 计规程. 国家能源局2020年10月23日出版机构批准日期实施日期中国计划202

3、0-10-23 2021-02-01 出版社.L&. -目IJ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6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6J238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总结了换流站辅助控制系统设计实践经验,参考国内有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o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系统结构、系统功能、设备配置、通信接口、设备布置、电源及接地、线缆选择及敷设。本标准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提出,由能源行业电网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

4、或建议,请寄送电力规划设计标准化管理中心(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安德路65号,邮编:100120,邮箱:bz一zhongxineppei. com)。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尹刚袁亮梁言桥吴杨马怡晴邹荣盛李倩肖异曹俊龙孙仁龙崔宗清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陈志蓉赵琳杨松李波闰培丽甘宗跃王威李佑淮许玉香蒲自告鲁丽娟李国尧朱东升陈萍陈晓捷目次1总则(1 ) 2术语(2 ) 3 系统结构( 3 ) 4 系统功能( 4 ) 4.1 系统基本功能(4 ) 4.2 后台功能( 4 ) 5 设备配置( 6

5、) 5.1 系统后台( 6 ) 5. 2 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系统( 6 ) 5. 3 火灾报警系统(7 ) 5.4 红外测温系统(7 ) 5. 5 环境监测系统(7 ) 6 通信接口( 8 ) 7 设备布置( 9 ) 8 电源及接地( 10 ) 9 线缆选择及敷设( 11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 . . . . . . . . . . . . . (12) 引用标准名录(13 ) 附:条文说明门们1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 1 ) 2 Terms ( 2 ) 3 System architecture ( 3 ) 4 System function

6、 ( 4 ) 4. 1 System entire function ( 4 ) 4. 2 Background function ( 4 ) 5 Setting of the equipment ( 6 ) 5. 1 Background ( 6 ) 5. 2 Image surveillance and security guard system ( 6 ) 5. 3 Fire alarm system ( 7 ) 5. 4 Infrared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system ( 7 ) 5. 5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ystem

7、( 7 ) 6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 8 ) 7 Layout of the equipment . ( 9 ) 8 Power supply and ground connection ( 10 ) 9 Selection and laying of ca ble ( 11 )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 12 )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 (13) Addi tion : Explana tion of provisions ( 15 ) 2 1总则1. O. 1 为了规范换流

8、站辅助控制系统设计,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标准。1. O. 2 本标准适用于直流输电工程中换流站的辅助控制系统设计。1. O. 3 辅助控制系统应能满足换流站运行维护、安全生产的要求,并积极应用成熟的新技术和新设备。1. O. 4 换流站辅助控制系统设计除应执行本标准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o1 2术语2. O. 1 辅助控制系统auxiliary control system 一种辅助设施的控制系统,由辅助控制系统后台、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子系统、火灾报警子系统、环境监测子系统等组成,实现各子系统之间及与消防系统、暖通系统、照明系统等系统的联动控制。2.0.2

9、 红外测温infrared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采用红外探测技术及电子处理技术将目标表面红外辐射转换成可见图像,并定量测绘出目标表面温度分布以实现对目标温度监视的技术。2 3系统结构3. O. 1 系统宜由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子系统、火灾报警子系统、环境监测子系统和红外测温系统组成,通过辅助控制系统后台实现子系统之间以及与消防系统、暖通系统、照明系统等系统的联动控制。3.0.2 系统宜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宜遵循现行行业标准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DL/T860的有关规定,实现全站信息统一建模和接入,实现信息统一存储,提供统一规范的数据访问服务。3.0.3 系统应符合20

1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4号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和现行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GB/T20270的有关规定。3 4系统功能4.1 系统基本功能4. 1. 1 系统应能完成换流站内视频信息、安全警卫信息、火警信息、环境数据信息以及红外测温信息的采集,并将采集的信息远传至监控中心。4. 1. 2 各子系统应能够脱网运行,在服务器故障的情况下各子系统应能够继续正常工作并实现报警、记录及存储等功能。4.1.3 系统应具备对时功能,对时时钟源应采用站内统一的授时时钟O4. 1. 4 系统在规模内扩建,各功能和运行状态不应受扩建影响o4.2后台功能4. 2. 1

11、 系统后台应实现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火灾报警、环境监测以及红外测温等子系统在辅助系统监控平台的一体化显示和控制,应具有与换流站监控系统和照明控制系统的信息交互功能。4.2.2 系统后台应能接收来自远方监控中心的控制指令,实现对受控设备进行远程控制的功能。4.2.3 系统后台应能对所采集的信息进行分类存储。4. 2. 4 系统后台对所有操作及报警确认均应保留详细的日志并生成报表。4.2.5 系统后台应具备权限管理功能,按工作性质对每个操作人员赋予不同权限,对平台登录及操作进行权限查验。4.2.6 系统软件应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且应具有备份和维护保障能力。4.2.7 系统应具备处理同时发生多个事件

12、的能力。4 找标准就到麦田学社 4.2.8 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系统功能应满足下列要求:1 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系统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脉冲电子围栏及其安装和安全运行)GB/T7946和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 的有关规定;2 安全警卫系统宜具有与公安110联动的功能,提高系统的入侵报警等级。4.2.9 火灾报警系统功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的有关规定o4.2.10 红外测温系统功能应满足下列要求:1 红外测温系统功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工业检测型红外热像仪)GB/T19870的有关规定;2 红外测温系统

13、应支持多种测温方法,并应具备测温校正功能。4.2.11 环境监测系统功能应满足下列要求:1 环境监测系统应能实时监测换流站内重要场所和重要设备的工作环境状态,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风力、水浸和SF6气体泄漏等,应对上述环境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处理和上传;2 环境监测系统应能对环境异常及时告警,可对各种环境信息告警值进行设定;3 环境监测系统传感器应具有正常工作指示功能及异常告警功能;4 SF6气体泄漏监测系统功能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高压组合电器配电室六氟化硫环境监测系统)JB/T10893的有关规定。5 5设备配置5.1系统后台5. 1. 1 系统后台宜配置服务器、工作站和视频终端等设备,服务器和工

14、作站宜单套配置,视频终端根据运维需要配置。5. 1. 2 服务器的容量应满足换流站远景规模的要求o5.2 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系统5. 2. 1 系统宜根据工程需要配置网络硬盘录像机、防盗报警主机、摄像机、门禁、红外对射、红外双鉴和电子围栏等设备。5. 2.2 系统应满足安全防范的要求,摄像机宜按本期规模配置,录像设备的存储容量宜按终期规模配置,存储时间应不小于30do5.2.3 阀厅、户内直流场、主控楼、辅控楼、综合楼、二次设备室和其他辅助建筑宜配置网络摄像机;蓄电池室宜配置防爆型网络摄像机;电梯内宜配置电梯专用摄像机。5.2.4 户外配电装置及换流变区域、站前区和换流站大门宜配置网络摄像机,

15、并配置1台枪型摄像机用于大门出入车辆号牌监测。5.2.5 全站宜根据总平面布置配置1组-2组全景摄像机,满足全景监视的要求。5.2.6 换流站围墙宜配置电子围栏,电子围栏应取得公安部门认证;布置有隔声屏障的围墙可不配置电子围栏。5.2.7 换流站大门宜配置红外对射探测器;辅控楼、二次设备室、综合水泵房、备品备件库和特种材料库的出入口宜配置红外双鉴探测器。5.2.8 主控楼、综合楼大门宜配置门禁,人员频繁出入的其他出入口也可设置门禁o6 5.3 火灾报警系统5. 3. 1 系统宜配置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器、火灾探测器、控制模块、地址模块、信号模块、手动报警按钮等设备o5.3.2 应根据所

16、探测区域的不同,配置不同类型和原理的探测器或探测器组合。5.3.3 火灾报警系统的设备配置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的有关规定。5.3.4 阀厅和户内直流场宜配置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和紫外/红外火焰探测器。5.3.5 系统应通过消防部门的验收。5.4 红外测温系统5. 4. 1 换流站阀厅和户内直流场宜配置红外测温设备。5.4.2 红外测温摄像机可采用固定式或者轨道式。5.4.3 红外测温摄像机的观测范围应能覆盖阀厅和户内直流场内的主要设备。5.5 环境监测系统5. 5. 1 系统宜配置环境数据采集单元、温湿度传感器、SF6泄漏传感器、水浸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等设

17、备。5.5.2 主控楼及辅控楼各设备室、主控制室、二次设备室、开关柜室、综合水泵房控制室、备品备件库和特种材料库宜配置温湿度传感器;蓄电池室应配置防爆型温湿度传感器。5.5.3 综合水泵房积水坑、各建筑物电缆沟入口处和阀冷却设备室宜配置水浸传感器O5.5.4 存在SF6泄漏隐患的设备室宜配置SF6泄漏传感器O7 6通信接口6. O. 1 摄像机宜采用网络方式传输信息;电子围栏、红外对射、红外双鉴、门禁等前端设备可采用现场总线方式传输信息。6.0.2 火灾探测器、报警控制器、手动报警器等前端设备宜采用现场总线方式传输信息o6.0.3 红外测温摄像机宜采用网络方式传输信息。6.0.4 温度传感器、

18、湿度传感器、SF6泄漏传感器、水浸传感器等前端设备宜采用现场总线方式传输信息,也可采用无线传输等其他方式传输信息。6.0.5 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系统、红外测温系统和环境监测系统与辅助控制系统后台宜采用现行行业标准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DI.J/T 860标准规约进行通信,实现设备的控制、监视和联动。6.0.6 火灾报警系统可经规约转换设备与辅助控制系统后台互连,实现设备的监视和联动。6.0.7 换流站辅助控制系统宜通过综合数据网将信息上传至远方监控中心,可直接接入综合数据网或通过综合应用服务器间接接入综合数据网。8 7设备布置7. O. 1 系统的服务器和工作站宜布置在主控楼,服务器宜组屏

19、安装。7. O. 2 警卫传达室宜布置1台视频终端,其他视频终端宜根据运维的需要布置。7.0.3 摄像机安装位置应满足监视的要求,且不应影响现场设备运行和人员正常活动。7.0.4 户外配电装置区域的摄像机宜采用立杆安装,也可布置在建筑物的外墙,摄像机的布置应满足户外配电装置带电距离的要求。7.0.5 红外对射探测器应安装在大门两侧围墙顶部,其红外对射射线的高度应高于大门顶部,高度差距不应小于O.25m。7.0.6 红外双鉴探测器宜安装在设备室门上方的墙壁上,其底部距门顶部的距离宜为O.2m。7.0.7 火灾报警控制器和消防联动控制器应布置在有人值班的主控制室内。7.0.8 红外测温摄像机的布置

20、应满足阀厅和户内直流场配电装置带电距离的要求o7.0.9 轨道式红外测温摄像机宜布置在阀厅和户内直流场的墙壁上,固定式红外测温摄像机可布置在阀厅和户内直流场的墙壁或顶部。9 8 电源及接地8.0.1 工作站应采用站内公用的交流不间断电源供电,其他设备宜采用站内220V交流电源供电。8.0.2 系统宜配置双电源切换装置,为服务器、录像设备、环境数据采集单元和电子围栏等设备供电,双电源切换装置采用不同母线段的两路220V站用交流电源供电。8.0.3 设备接地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50065和火力发电厂、变电站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DI/T5136的有关规定。8.0.

21、4 系统的接地宜共用换流站的主接地网。 10 9 线缆选择及敷设9. O. 1 电缆选择和敷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GB50348、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和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的有关规定O9.0.2 光缆与其他电缆在电缆沟内应分层敷设,当采用元铠装护层的光缆时,应采用有效的防损伤保护措施,必要时应穿管敷设o9.0.3 电缆、网线和光缆在钢结构建筑内以及有吊顶的顶棚内可以穿管明敷;在元吊顶的顶棚以及墙面宜采用穿管暗敷;在户外埋地敷设时应穿管保护。11 本标准用词说明1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

22、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12 查标准就到麦田学社()引用标准名录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5006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GB50348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

23、B50395 脉冲电子围栏及其安装和安全运行)GB/T7946 工业检测型红外热像仪)GB/T19870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GB/T20270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DL/T860 火力发电厂、变电站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DL/T5136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 高压组合电器配电室六氟化硫环境监测系统)JB/T10893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换流站辅助控制系统设计规程DL/T 5586-2020 条文说明制定说明换流站辅助控制系统设计规程)DL/T5586-2020,经国家能源、局2020年10月23日以第5号公告批准发布。本标准的编制以贯彻国家基

24、本建设方针,体现国家经济政策,适应换流站设计国产化的需要为原则,以指导换流站辅助控制系统设计为目的,明确和规范了换流站设计技术标准,使换流站工程设计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符合国情。本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广泛征询了设计、运行等有关单位的意见,认真总结了已有的高压、特高压及背靠背直流换流站辅助控制系统设计、施工和运行经验。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

25、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17 目次1总则(21 ) 3 系统结构( 22 ) 4 系统功能( 23 ) 4. 1 系统基本功能(23 ) 4.2 后台功能( 23 ) 5 设备配置门川5. 1 系统后台( 24 ) 5. 2 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系统( 24 ) 5. 3 火灾报警系统(27 ) 5.4 红外测温系统(27 ) 5.5 环境监测系统(27 ) 6 通信接口( 28 ) 7 设备布置门们8 电源及接地( 35 ) 9 线缆选择及敷设( 36 ) 19 1总则1. O. 1 本条明确本标准制定的目的和共性原则要求。1. O. 2 本条中规定的标准适用范围包括+llook

26、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两端直流输电换流站、背靠背换流站和柔性直流输电换流站o 21 系统结构3.0.1 换流站中辅助生产用的系统通常包括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红外测温系统、消防系统、暖通系统和照明系统等。本标准规定的辅助控制系统由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子系统、火灾报警子系统、环境监测子系统和红外测温子系统组成,在条件具备时,也可接入接地极的信息;可通过接口与消防系统、暖通系统和照明系统进行信息交互以实现联动控制功能。3.0.2 换流站辅助控制系统宜采用分层分布式系统构架,以实现子系统的功能和辅助系统总体功能为目标,从功能模块而不是设备模块对系统做出要求,以便能够兼容系统的

27、技术进步和设备制造理念的升级。本标准推荐的辅助控制系统网络构架参见图1。3 于动报警按钮一信号模块控制模块火灾报警探测器阳明阑凹一网恻阴阳四川闺阁问UM阳罔U-M阳出一回闺阁由一红外双鉴探测器红外对射探测器一电子围栏网络摄像机-网络摄像机换流站辅助控制系统网络构架图图1 22 4系统功能4.1 系统基本功能4.1.3 为保证全站各系统时间的同步性,方便事故分析,换流站辅助控制系统应从站内时钟同步系统引接对时信号。4.2后台功能4. 2. 1 国内建设的直流输变电工程的辅助控制系统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对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子系统和环境监测子系统已经进行统一管理和集中展示;红外测温子

28、系统和火灾报警子系统目前还是独立的系统,单独进行展示。本规程推荐在辅助控制系统后台统一显示各子系统的相关信息,减轻运维人员的负担。4.2.10 本条对红外测温系统功能做了相关规定。2 红外测温系统的原始红外温度热像图测温方法包括点、线、面、等温线、多斜线、趋势分析以及温差分析等;可根据设备对象的发射率和测温距离进行测温的校正。 23 5设备配置5. 1系统后台5. 1. 1 当工作站的配置满足数据存储及应用软件运行的要求时,可以仅配置工作站,也可以根据工程的需要,单独配置服务器完成数据存储的功能,工作站仅用于运行相关的应用软件。5.2 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系统5.2.2 视频存储设备的容量可以参

29、照下式估算:存储空间=(码流大小存储时间摄像机数量)-7-(8 X 1024 X 1024) (1) 其中,存储空间的单位为GB;码流大小的单位为kb/s;存储时间为s;摄像机数量根据全站的布置确定。例如,当一个720P摄像头的码流值设定为2048kb/s时,其存储30天的所需硬盘容量为:(2048 X 3600 X 24 X 30) -7-(8 X 1024 X 1024) 632GB。存储单位换算:1 TB = 1024GB, 1GB = 1024MB, 1MB= 1024KB。5.2.3-5.2.5 这三条规定了换流站内摄像头的配置原则。其中,网络摄像机的接口可以分为光纤接口和RJ45接

30、口。换流站中阀厅和户内直流场电磁环境特别恶劣,因此摄像头应采用光纤接口。户外配电装置区域的摄像头需走室外电缆沟至主屏或分屏的交换机,距离比较远,摄像头推荐采用带光纤接口的摄像头。在尽量保证观测无死角的前提下,换流站图像监视系统典型摄像头布置方案见表1。 24 表1图像监视系统摄像头选择列表序号安装位置设备类型配置数量(台)两端高压直流输电换流站常规单元阀厅6-8 2 两端高压直流输电换流站柔直单元阀厅10-12 3 背靠背换流站常规单元阀厅高速网络球机6-8 4 背靠背换流站柔直单元阀厅10-12 5 户内直流场8-10 6 主控楼和辅控楼6. 1 主控制室1 6. 2 二次设备室2-3 6.

31、 3 通信机房1-2 6.4 阀冷控制设备室1 6. 5 其他房间(配电室、阀冷设备间等)1 -2 中速网络球机6. 6 门厅1 6. 7 各层走道7 继电器小室2-3 8 GIS室3-4 9 站用电室1-2 10 综合楼10. 1 门厅中速网络球机10. 2 各层走道1 11 综合水泵房11. 1 水泵控制室11. 2 水泵设备间1-2 中速网络球机12 检修备品备件库/特种材料库2-3 13 警卫传达室 25 找标准就到麦田学社 续表1序号安装位置设备类型配置数量(台)蓄电池室防爆网络球机每组蓄电池,114 或防爆枪机15 直流场区域15. 1 极1和极2区域2-3 高速网络球机15. 2

32、 双极区1-.,2 16 交流录波器场区域16. 1 1000kV及750kV每个大组,4-6高速网络球机16.2 500kV 每个大组,1-217 220kV及以上交流配电装置区域17. 1 AIS型-3 / 2接线高速网络球机每串,1-217.2 HGIS/GIS型-3/ 2接线不单独配置17.3 AIS型-双母线接线高速网络球机每2个间隔,117.4 HGIS/GIS型-双母线接线不单独配置每个站变及其低压18 站变及其低压配电装置区域高速网络球机配电装置区域,1-2 19 大门高清网络枪机1 20 站前区高速网络球机1-.,2 控制楼或阀厅顶部全景摄像机1组,-.,2组,21 分区域设

33、置22 电梯电梯专用摄像机5.2.6 当围墙布置的隔声屏障高度较高时,可不配置电子围栏。5.2.8 换流站内的主控楼和综合楼为运行人员经常出人的建筑,因此考虑配置门禁系统o主控楼和综合楼一层一般有多个出入口,除了大门外,其他出入口如果人员出入频繁,也可以设置门禁O5.3 火灾报警系统5.3.4 换流站内阀厅和户内直流场的建筑高度一般大于12m,且属于需要进行火灾早期探测的重要场所,因此宜采用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另外,为保证探测的可靠性,针对阀厅和户内直流场布置设备的特点,在阀厅和户内直流场内另配置紫外/红外火焰探测器。5.4 红外测温系统5. 4. 1 换流站内阀厅和户内直流场内的设备属于特

34、别重要的设备,因此考虑为其配置红外测温设备。5.4.2 换流站中换流器一般采用多层堆叠的结构,因此推荐采用垂直导轨式红外测温摄像机,可以对每层换流阀取得较好的观测效果;对于户内直流场,推荐采用水平导轨式或垂直轨道式红外测温摄像机,可以对较大范围内的设备进行观测。对于轨道式红外测温摄像机无法有效观测的区域,可以采用固定式红外摄像机进行补充O5.5 环境监测系统5.5.3 为避免建筑物内电缆沟的积水影响室内的屏柜,考虑在建筑物的电缆沟入口处配置水浸传感器。 27 6通信接口6. O. 1 图像监视系统一般采用数字式摄像机,其通信接口一般分为RJ45接口和光纤接口两种o红外对射探测器和红外双鉴探测器

35、可以提供空接点告警信号和RS485通信接口,建议优先采用具备RS485通信接口的探测器;电子围栏主机和门禁主机一般可以提供RS485通信接口。6.0.4 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SF6泄漏传感器、水浸传感器等前端设备可以提供RS485通信接口。在某些埋管走线不方便的地方,可以采用具备无线传输功能的传感器。6.0.6 火灾报警控制器目前可以提供RS485/232通信接口,通信规约可以为Modbus规约,经规约转换和接口转换后,可接入辅助控制系统组网交换机。6.0.7 当换流站内配置有综合应用服务器时,辅助控制系统宜接入综合应用服务器,综合应用服务器经正反向隔离装置接入皿/N区的综合数

36、据网;当换流站内没有配置综合应用服务器时,辅助控制系统宜直接接入田/N区的综合数据网O 28 7设备布置7.0.1 工作站一般布置在主控楼控制室工作台上。7.0.5 红外对射射线的高度应高于大门顶部,高度差距不应小于O.25m,主要是考虑防止小动物及鸟类引起的误动。7.0.8、7.O. 9 直流输电换流站几种典型的阀厅布置图如图2r-.t图6所示,监测换流器的最佳位置为阀厅四周墙壁与换流器等高的区域,采用垂直轨道式红外测温摄像机对每层换流阀的观测效果最好。根据阀厅布置特点,上述区域内可能布置有一次设备,或者在一次设备的带电距离范围内,因此,在布置垂直轨道式红外测温摄像机时,应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37、;当墙壁上无法布置轨道式红外测温摄像机时,则可选择固定式红外测温摄像。柔直换流单元的阀塔一般采用多列布置,在阀厅墙壁上布置红外测温摄像头无法有效观测中间阀塔,可以考虑在阀厅顶部布置红外测温摄像头。对于阀厅或户内直流场内的其他一次设备,红外测温摄像机的安装高度高于配电装置,观测效果比较好。轨道式红外测温摄像机可以布置在墙壁上,固定式红外测温摄像机可以布置在墙壁或顶部。 29 c 6500 n A 。1!,3 i nu nv nu J . ,.E 则问._._._.-._._._. ._.一._._._l_.一._-;写两端高压直流输电换流站常规单元阀厅典型布置图(一)图2w 图3两端高压直流输电

38、换流站常规单元阀厅典型布置图(二)应酬传割镇K莲问吼叫剖M睛想爆路吕得憬剖.怪怪苦精专rE 11ll,Ill-lll1l一回酣lllt11llfIl-32 因时传副啄KR一件呐吼叫回卡拉、想运略和耐性,v) E 33 团制提副螺KZR州叮叫川怕也相爆略和耐性囹国内川门门川门川um川门MUm川问川川川川um川UMm川内川川门川U门川M附n川un川un川un门uu内川un川un川un门U叫n川un川un川un门U因 34 8 电源及接地8. O. 1 辅助控制系统的工作站布置在主控室的工作台上,为了不影响运行人员的正常工作,换流站工程中一般为工作台上布置的工作站提供交流不间断电源。8.0.2 辅助控制系统中的其他设备采用站用交流电源供电,为了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宜采用双路电源切换的方式。 35 本标准由麦田学社()用户上传分享,仅供学习交流!9 线缆选择及敷设9.0.3 为了方便施工及维护,在有吊顶的顶棚内不需要在顶棚内埋管暗敷,可直接将管材固定在吊顶支架上。 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规范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