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第一部分南开大学709世界历史(日本研究院)考研真题2015年南开大学750世界历史(日本研究院)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4年南开大学751世界历史(日本研究院)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3年南开大学751世界历史(日本研究院)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06年南开大学世界通史考研真题2005年南开大学世界通史考研真题2004年南开大学世界通史考研真题2003年南开大学世界通史考研真题第二部分南开大学相关专业考研真题2006年南开大学世界上古中古史考研真题2006年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考研真题2005年南开大学世界上古中古史考研真题2005年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考研真题2004年
2、南开大学世界上古中古史考研真题2004年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考研真题2003年南开大学世界上古中古史考研真题2003年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A)考研真题更多考研资料 v/q:344647 公众号/小程序:顺通考试资料第一部分南开大学709世界历史(日本研究院)考研真题2015年南开大学750世界历史(日本研究院)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字解释1四书五经答:四书五经是中国儒家经典的合称。四书是指论语、中庸、孟子、大学,五经是指尚书、诗经、周礼、周易、春秋。四书之名起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四书五经详实地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及
3、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历代科兴选仕,试卷命题均出自四书五经。四书五经在社会规范、人际交流,社会文化等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其影响传播于海内外。2轴心时代答:轴心时代是英国女作家、宗教学家凯伦阿姆斯特朗的代表作。她曾在修道院修行七年,后到牛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目前任教于里欧贝克犹太教研室。“轴心时代”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一个哲学命题,他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指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有伟大的精神导师。阿姆斯特朗以此为题
4、,阐述了人类古代宗教、哲学思想的发展脉络,还特别指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3愚管抄答:愚管抄是日本天台宗僧侣慈圆所著的镰仓时代初期的史论书。全书7卷,由风格相异的三部分构成,卷1和卷2是“汉家年代”、“皇帝年代记”,是神武皇帝以来的天皇年代记;卷3到卷6是以道理的推移为中心的历史叙述;卷7是论说,关于道理的总括。目前尚无中译本。4李退溪答:李退溪是李氏朝鲜中期的大臣和儒学泰斗,名李滉,退溪是他的号。他在日本被称为东方朱子。他主张通过认真地观察事物和生活去寻找人生的真谛。他进一步发展了理学,提倡儒学的根本为“理”,提出“理气互发说”理论,其核心可看作对人和事的一种“尊敬”。退
5、溪思想在壬辰倭乱时传入日本,成为日本近代儒学的主体思想。他著有圣学十图、退溪全集等,韩国为了纪念李退溪,将其头像印在了1000韩元上。5兰克史学答:兰克史学是19世纪德国史学家利奥彼得冯兰克创立的史学流派。他主张研究历史必须基于客观地搜集研读档案资料之后,如实地呈现历史的原貌,摆脱先入为主的观念和价值判断。兰克也是西方近代史学的重要奠基者之一,被誉为“近代史学之父”,对后来东西方史学都有重大的影响。6第一次世界大战答: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进行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范围内的战争,战场主要在欧洲。它的导火线是1914年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奥匈帝国皇储的萨拉热窝事件。协约国一方包括
6、英、法、俄、日等,同盟国一方包括德、奥匈、意大利(后加入协约国作战)、土耳其等,主要战役有索姆河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无限制潜艇战、日德兰海战等。1918年战局僵持不下之时,美国参加同盟国作战,俄国发生十月革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同盟国战败。一站对世界人民,尤其对交战国人民,造成了很大伤害。一战后,帝国主义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俄国则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战争还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二、简述1简述“西学东渐”及其对近代中日历史的影响答:(1)中日的“西学东渐”中国“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科学技术在东方传播、扩大影响的过程。严格说来,中国的西学东渐早于日本。早在明末清初,西方传
7、教士在中国传教时,西方的水利、天文等近代科学技术已经在中国士大夫中有影响。“西学东渐”的发展和高潮则在鸦片战争后,19世纪中期,在“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指导下,封建地主阶级领导了“洋务运动”,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瓜分狂潮下,维新运动爆发,维新派主张向西方学习,建立君主立宪整体;20世纪初,西方科学思想和民主思想引入国内,爆发了“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此发轫。日本1692年,江户幕府在长崎设书物改役一职,禁止用中文写的宣传基督教教义的书籍进入日本。解禁后,西方历法、数学、天文等近代科学技术传入日本。由于这些西方书籍最早是荷兰人传入,所以被称为“兰学”。1
8、8世纪中叶,在国门被美国打开的情况下,以学习西方资产阶级近代科学,反对封建思想,推翻幕府统治为目的的“兰学”更加繁盛。在日本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中发挥了重大作用。(2)“西学东渐”对近代中日历史的影响中国在“西学东渐”指引下,鉴于清政府统治现状,中国有识之士先后发起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等运动;民国时期,知识分子深感只学习西方技术和制度的不足,发起了“新文化运动”。这三次规模较大的运动在技术、制度、思想三个层面上步步深入地向西方学习,但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一是因中国封建统治根深蒂固,二是因中国受西方侵略程度较深。日本日本的“兰学”在倒幕运动初期和明治维新时期,为日本的近代
9、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究其原因,日本的封建统治并不像中国那么根深蒂固,日本统治者西化决心强,保证了西化政策的贯彻实施,还由于西方侵略者目光主要在中国、印度等,日本面临较为宽松的国际环境,所以日本能摆脱殖民统治,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简述日本历史上的几次重大社会转折及其影响答:(1)日本大化改新公元645年,日本孝德天皇宣布模仿中国建立国号,定年号为“大化”。大化二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正式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又称“己巳之变”。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规定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并以律令严格划分良贱。具体制度有班田收授法、租庸调制、划分
10、地方政区、改革兵制和兵役制度等,还仿效唐都长安建设了日本都城奈良城。日本大化革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日本开始进入封建社会。(2)明治维新大化改新后,日本并未在中央集权国家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反而进入了幕府统治时代,随着日本国门被美国打开,日本的有识之士越来越意识到解救民族危机必须推翻幕府统治。1864年1867年,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的腐朽统治,1868年,明治天皇决定仿效西方进行变法维新,史称“明治维新”。明治政府废藩置县、废除身份制度、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改革教育制度,实行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富国强兵三大国策。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
11、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当时亚洲惟一一个独立的国家,但由于日本保留了过多的封建和军国主义因素,侵略性突出,也为以后奴役亚洲国家埋下了伏笔。(3)二战后日本民主化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战后,美国以盟军的身份单独占领日本,在美国的监督下,日本实行了民主化改革,废除了天皇的行政、军事大权,制定了日本国宪法,新宪法规定日本永远放弃战争和战争手段;废除国家神道,实行宗教和信仰自由;消除主要用来准备战争的工业或生产部门,大力发展“和平经济”等。日本战后改革打击了法西斯军国主义势力,加速了资产阶级民主化进程,对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使日本战后经济恢复发展迅速,在80年
12、代中期,重回资本主义经济大国地位。三、论述1论述日本历史发展的国际环境答:(1)日本“大化改新”面临的国际环境日本大化改新时,东亚大陆政治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隋唐时代的中国,是一个国力强盛的中央集权国家;同时,新罗也完成统一并日益强大,在同隋唐的军事斗争中不落下风。由于彼时渡海作战对于唐和新罗都奉行对外友好的邦交政策,所以日本面临的国际环境比较友好。日本天皇和圣德太子向往彼时中国的繁荣,派遣唐使赴中国学习,遣唐使归国后,积极宣传唐代文化和制度,公元645年,日本孝德天皇宣布仿效唐朝进行革新,史称“大化改新”,这次改革使日本进入封建社会。(2)日本“明治维新”面临的国际环境明治维新前,日本虽然被西
13、方列强打开了门户,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但较之中国,日本的侵略程度显然较浅。18世纪中期,亚洲革命风暴爆发,西方列强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对付中国、印度、伊朗等国的反帝反封建民族运动上,无暇东顾,因此日本得以比较顺利的进行国内改革。改革后的日本国力渐强,逐渐废除与列强的不平等条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还进行对外扩张。(3)两次世界大战间日本的面临的国际环境一战时,由于“英日同盟”的存在,日本得以顺利的进军山东,取代德国在山东的权益。1921年,美、英、法、日四国签订了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规定缔约国相互尊重,共同维护各自在太平洋区域的利益。英日同盟废止。30年代,日本法西斯势
14、力抬头,并逐步在国内建立自己的统治,英法主导的“国联”在“维持东北现状”的耳目下间接对日本的侵略行为绥靖。美国奉行“中立主义”,对日本的侵略行径不加干涉。随着二战的扩大,盟国意识到必须联合起来反对法西斯,日本面临的国际环境恶化,终致1945年投降。(4)二战后日本面临的国际环境二战后,由于美国对华政策失败,苏、美关系恶化,美国对日政策由“打倒日本”转向“扶植”日本,不仅暂停拆迁赔款,还予以援助。期间,美国停止拆除1000多家军用企业,并且从资金和物质方面加强对日本的扶持,先后为日本提供20多亿美元的援助和贷款。1947年,美国在日本实行亚洲“马歇尔计划”、旨在帮助日本恢复经济的“道奇计划”,对
15、日本战后经济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日本获得了美国大量的军事订货,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加之,50年代至70年代石油等能源的价格相对低廉,日本得以以较低的成本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日本积极融入区域一体化,加入“G8”集团和亚太经合组织。为日本经济开拓新市场提供了便利。不过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活跃,否认二战暴行、修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的事件频发,影响了日本与亚洲诸国的关系。这个问题也将影响日本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若日本执迷不悟,在复辟法西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那么就是遭到亚洲国家和世界爱好和平国家及人民的集体声讨,日本经济发展所需的国际市场将会
16、萎缩,对现在经济增长本就乏力的日本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2014年南开大学751世界历史(日本研究院)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1高句丽答:高句丽是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7世纪在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民族政权。大多数的史籍认为高句丽建于公元前37年或1世纪中期,“高句丽”作为一个地理名词出现在汉书中的年份是公元前113年。朝鲜前三国时代,高句丽扩张到汉江流域;公元224年,高句丽都城被曹魏摧毁,高句丽王逃往沃沮;在朝鲜三国时代,高句丽与新罗、百济处于军事对峙状态;公元5世纪末,高句丽好太王统治时,高句丽进入鼎盛时期。后因内部纠纷逐渐衰落,但在与隋唐的战争中不落下风,最终在唐与新罗
17、联合攻击下于公元7世纪中期覆亡。2武士团答:武士团是日本平安时代地方豪族和名主在同族内以血缘关系结成的团体。地方豪族是土地所有者,名主拥有政治实力,他们为了对抗国司,维护自身利益,将团体武装化,于平安中期后初步形成武士团。3朱熹答:朱熹(1130年1200年)是中国南宋时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字元晦,又字中晦,谥文,世称朱文公。他是儒学集大成者,著有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等,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他提倡义理之学,总结了宋代理学思想,成为宋代理学之大成,而其本身则与孔子并提;他提出“理气论”认为万物各有其理,理是事物的规律
18、和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他与同时代心学大师陆九渊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举行辩论会,史称“鹅湖之会”。“存天理,灭人欲”就是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观点。日本江户时代,朱子学也受到尊崇,成为幕藩体制的官学。4卡尔马克思答: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是德国哲学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他结合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创立马克思主义。这个宏大的理论体系由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构成。他的著作包括德意志意识形态、神圣家族、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他领导了第一国际,为国际工人运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99年,他被英国广
19、播公司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5万国公法答:万国公法,又称国际法原理,是美国外交官、国际法学者惠顿撰写的国际法著作,1836年出版。全书分四卷,分别释公法之义、论诸国自然之权、论诸国平时往来之权、交战条规。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在1863年将此书翻译成中文,次年京师崇实管刊印,定名万国公法。后此书流传到日本,对明治维新时国家体制设计有重大影响。6波茨坦公告答:波茨坦公告,全称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是1945年7月17日8月2日,美、苏、英三国首脑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举行会议的会后成果,考虑到苏联并未对日宣战,公告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布。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加入波茨坦公告。波茨坦公
20、告重申了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并敦促日本法西斯投降。二、简述题1简述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与特点。答:(1)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中古西欧初期王权衰弱,社会秩序混乱,地方豪强互相斗争,战乱不已,盗匪横行。国王和贵族为维持自己的地位,往往蓄养一批武装家丁,由主人供给衣食装备,后来渐改为赐给他们一块土地,以其收入作为服军役的费用。于是,以服军役为条件终身另有土地的“采邑”制度诞生。墨洛温王朝宫相查理马特尽量增多自己的封臣,并授给他们土地作为采邑,以后封臣取得采邑渐成惯例。加洛林王朝查理曼进一步推行封臣制度,高级官吏、主教、修院长等也取得采邑,成为国王的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的观念也日益流行,封臣制和采
21、邑制普遍结合,采邑事实上大都成为封臣的世袭财产。(2)封建制度的特点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相互负担权利和义务。缔结仪式更为确定和规范;西欧封建社会国家行政管理系统不完善,政治分裂,国家权力分散;“骑士制度”成为维系封君封臣制度的核心,但这种理想化的制度并未在现实中完美体现。2简述明清时期中日关系的基本情况及特点。答:(1)明清时期中日关系明朝a日本成为明朝朝贡体系的一部分1368年,明朝建立,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明确规定了“不征之国”的范围和“厚往薄来”的朝贡原则,实际上确立了中国的实际控制范围。15世纪前期,随着郑和七下西洋,日本对琉球、朝鲜形成了次级朝贡中心。日本成为明朝
22、朝贡体系的一部分。b明朝抗倭斗争明初开始,由日本浪人组成的倭寇即对中国沿海进行侵扰,明初筑海上16城防倭。明嘉靖时,倭寇又猖獗起来,并与中国海盗相勾结,对福建、浙江沿海进行侵扰,抢掠州县,一度进至南京城下。在戚继光、俞大猷的率领下,明军和沿海人民利用得当的战术终于在公元1655年肃清倭寇。c援朝抗倭明万历年间,日本前关白丰臣秀吉率军侵朝。朝鲜向宗主国求救,明神宗派军救援。在明军和朝鲜军队的联合抵抗下,日本殖民化朝鲜的企图并未得逞,丰臣秀吉也在战争末期死去。明军方面,邓子龙战死。清朝a鸦片战争前的中日关系鸦片战争前,日本保持着与中国的朝贡关系,视中国为“天朝上国”。日本幕府和大清、朝鲜等保持着往
23、来,对西方国家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b甲午中日战争前后中日关系的变化1871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中日修好条规,曾经的朝贡国变为与宗主国平起平坐的国家,朝贡体系开始破裂;中日战争爆发后,马关条约签订,朝鲜成为日本的殖民地,中国的朝贡体系彻底崩溃。(2)明清中日关系变化的特点明清时期的中日关系以甲午中日战争为节点,此前,日本一直是中国的朝贡国或附属国,中日之间虽有战争,但以和平为主。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战败清王朝,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日本开始在中国攫取利权,中日关系也进入对抗期。中日关系的这种变化体现了国家实力在国与国关系中的决定作用。三、论述题1论述江户时代。答:江户时代(1603年1867
24、年)又称德川时代,是指日本历史中德川幕府(因将军幕府在江户,又称江户幕府)统治下时期,为期264年。(1)江户时代的政治由独立自主到幕府危机德川幕府实行封建制,通过对各地大名的各种限制,幕府实现了一定程度的集权。1633年幕府强制实行参觐交代制度,使各地大名没有时间组织叛乱。幕府还在16331639年间,连续五次颁布“锁国令”,只与清政府、朝鲜等保持有限的往来。1840年英国挑起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幕府害怕继续采取过激行动会引起冲突,于1842年修改了驱逐令,指示各藩允许外国船只在日本某些港口加煤上水。1853年,在美国海军准将培里的武力威胁下,幕府接受了开港要求,于1854年3月31日(嘉
25、永七年三月三日)在神奈川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其后,资本主义国家和沙皇俄国利用它们攫取的特权,日本陷入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幕府危机的表现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封建领主的残酷剥削使农民非常贫困,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农村中还出现了以富农和商人为主的新地主,农民承受着沉重的双重剥削。农村处境悲惨,反封建运动频发。大资产阶级和新地主与封建统治者在经济利益上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对有利于自己的社会变革也表示欢迎。(2)江户时代的经济江户时代初期,日本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18世纪中叶起,日本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向商品经济转化,并逐渐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为明治维新准备了一定的
26、社会经济前提。农业农业生产力发展,商业性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桑、茶、棉花、菜籽、烟草和甘蔗等经济作物的生产在农业生产中所占比重显著提高。特别是靠近大城市(大阪、京都)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已超过水稻。农村手工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同农业分离。其中,棉纺织业的发展最为显著,出现了专业性的分工。形成了许多手工业中心。与纺织业发展的同时,其他手工业也在全国各地普遍地发展起来。商业性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引起了农村自然经济的日益解体,加速了农村中的阶级分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商业性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商品经济转化为资本主义经济准备了条件。由小手工业生产向资本主义生产的过渡是通过两种方式实
27、现的:一方面以商人为代表的商业资本直接控制了生产,另一方面小商品生产者的分化产生了资本主义企业主。在日本,商业资本对生产者的控制是以包买主的出现开始的。同时,小商品生产者的分化也产生了一些资本主义的企业主。他们依靠经营手工业副业发财致富,于是扩大自己的作坊,使用雇佣工人,成为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主。(3)江户时代的文化西学东渐在日本江户时代,朱子学也受到尊崇,成为幕藩体制的官学。随着国门被打开,西方文化传入日本,日本知识分子中一些有识之士接受西方的文化科学。他们为挽救民族危机,决意在“尊王攘夷”的口号下,推翻幕府统治,消灭西方入侵势力。其中,魏源海国图志在日本影响很大。西学兴起“尊王攘夷”派的先
28、辈佐久间象山很早就认识到西方列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但他主张在保留东方道德的基础上吸取西方的科学技术。与中国清末士大夫“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一致。随着国家的危机加重,一些志士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并要求学习西方的社会制度,如横井小楠等;还有不少志士还设帐授徒,如吉田松阴等。2013年南开大学751世界历史(日本研究院)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1西周宗法制度答:宗法制度是在父权家长制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族家族制度,是西周时期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它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西周,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
29、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西周的宗法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定了贵族的亲疏、等级、分封和世袭的关系,保证了嫡长子继承王位,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诸子、诸弟的继承权争端,成为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按照宗法制度,周王是普天之下的最高统治者,又是全体姬姓宗族的“大宗”,称天子;周天子由嫡长子继承;其他诸子及异性贵族受封为诸侯,成为别宗的“始祖”,于周天子为“小宗”。诸侯国内,分封以此类推。西周宗法制度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和中国社会。2古事记答:古事记是日本第一部古代史著作,太安麻吕奉敕于元明天皇和铜5年(公元712年)编成,是日本大化改新后效仿中国“官修正史”做法
30、的产物。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按内容分为“本辞”、“帝纪”两个项目。内容上至神代,下至推古朝,以天皇为中心。汉字音训并用,体现了日本早期变体汉文的一些特征,富有文学色彩。3严复答:严复(18541921年)是清晚期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严复是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少年时曾入福州船政学堂读书,1877年被派往英国学习。在英国留学期间,广泛地接触到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努力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深感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远远优越于中国的封建制度。他认为要使中国富强,必须维新,要维新,必须大倡“西学”。强调要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来达到民富国强的目的。他撰写鼓吹维新变法的政论,介绍西
31、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其中尤以天演论影响最大。天演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借用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自己维新变法主张。他还创办了国闻报(日报)和国闻汇编(旬刊)。康有为称其为精通西学第一人。4考迪罗答:考迪罗是西班牙语Caudillo的音译,原意为“首领”,后指拉美夺取政权的军事独裁者及军队支持的军事独裁者。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各国,实际上并没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普遍出现了军事独裁统治,即考迪罗的统治。取得独立战争后初期,考迪罗不少是独立战争时期的领袖。后来的考迪罗,多半出身于军官或某一地区地主集团的首领。他们靠武装政变取得政权,主要依靠教会和军队,拥有无限制的权力,考迪罗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经常
32、以出卖国家主权和利益来换取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借款,为外国资本的渗入和政治干涉大开方便之门。但是,也有一些“开明”、“为人民谋幸福”的考迪罗,他们采取了一些有益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措施,如巴拉圭考迪罗佛朗西亚,玻利维亚考迪罗曼努埃尔贝尔等。5大流士改革答:大流士改革是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执政时期实行的旨在巩固波斯帝国并加强其个人专制统治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主要内容包括:将全国分为若干行省,设总督治理,负责行政和税收;将全国划分为五个大的军区,每个大军区下辖若干省军区,各军区长官由国王任命,军事长官和行省总督互不相属;改革兵制,将军队分为常备兵和战时临时征召两部分,组织由1万波斯人组成的“不死队”;改革铸
33、币制度,规定帝国中央铸金币,称“大流克”,行省铸银币,自治市只能铸铜币;设立驿站制度,以便于国王的命令和下情上达;对被征服地区原有宗教采取较为宽容的态度;工程建设,开通了埃及法老尼科未曾完工的尼罗河与红海之间的运河,在中亚某些地方修建了水库。大流士改革的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巩固波斯人对各被征服地区的统治。在客观上也促进过帝国内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落后地区经济上的发展。二、简答题1简述二十世纪上半期的西方史学流派。答:20世纪以后,西方传统史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人们由过去的重视经验、重视过去转向重视科学、重视现实和未来。历史学科受到大量新兴学科的排挤。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的灾
34、难,又使流行于史学界的相信科学和理性将给人类带来幸福美好未来的进步观念发生了根本动摇。历史学家需要对人类的前途和文明的未来做出新的说明和解释,需要重新估价史学在20世纪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历史学出现了许多新的流派。(1)文化形态史学20世纪初德国人斯宾格勒创立,代表作是西方的没落。他认为全人类的历史是不存在的,只有各个文化的历史。他把文化看作一个有机体,具有生命的周期,历经青春、生长、成熟、衰败等阶段。在这个意义上,各个文化是可以比较的,都要历经生长盛衰,最终走向死亡。他反对“西欧中心论”的,不承认一种文化比另一种文化优越,但他又说,世界上共存在过8个文化,其中7个已经死亡,只有西方文化是世
35、界上惟一还有生命力的文化。继斯宾格勒之后,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进一步发挥了文化形态史观。他认为历史研究的最小单位是文明,6000年的世界历史中共存在过26个不同的文明,各个文明在哲学意义上是平行的,同时代的。他反对斯宾格勒关于西方文化的学说,认为历史是通过挑战和应战来发展的,文明的生长和衰落正是这一挑战和应战的过程决定的。西方未来的命运,取决于西方人能否面对威胁西方文明生存的各种新的挑战进行成功的应战。(2)批判的分析的历史哲学以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18661952)和英国历史学家科林伍德(18891943)为代表,该派一改传统史学研究历史发展过程的作法,主要研究史学的性质、功用和意义。他们讨论
36、人怎样研究历史。克罗齐认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林伍德则认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尽管批判的分析的历史哲学在思想体系上属于唯心主义,但他们提出的历史学家的创造性和主体意识问题,是被传统史学长期忽视的,其中不乏合理的成分。(3)年鉴学派第一代的吕西安费弗尔(18781956)、马克布洛赫(18861944);第二代的费尔南布罗代尔(19021985)等人都是著名的代表。该派自1929年起创刊经济社会史年鉴(1946年改名为经济、社会、文化年鉴)杂志他们提出两大主张:一是提倡“全面的历史”(又称“整体的历史”),主张扩大史学研究范围,包括人类活动的全部现象,特别是经济、社会、心理现象;二是提倡
37、打通史学与社会科学,批评各种历史专家“筑起高墙,精心培育各自的葡萄园”,而不顾其他史学家与社会科学家的成果与见解。年鉴学派扩大了历史的研究范围,采用了更为广泛多样的研究方法,这无疑是一大进步。但是,许多年鉴派史学家过于强调社会结构的重要性,而忽略了考察人类在创造历史中的作用,以致见物而不见人。(4)马克思主义史学十月革命胜利后,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波克罗夫斯基(18681932)担任苏联历史学家协会主席。在他的领导下,苏联史学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开拓了如革命运动史、阶级斗争史等新的研究领域,并对一系列历史问题作出新的评价。波克罗夫斯基最有影响的著作,是受到列宁称赞的俄国历史概
38、要一书。该书图从社会经济基础出发去解释历史,强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特别突出阶级斗争的作用,注意揭露沙皇政府的对外侵略扩张。单其中反映出经济唯物主义的影响,夸大商业资本的作用,对历史的叙述往往流于抽象化、公式化,或者说社会学化的倾向。2简述二十世纪70到80年代中日外交关系。答: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石油和美元危机的冲击,美国战略收缩及调整战争政策的局面下,开始推行“多边自主外交”,日本田中内阁以日美同盟为基轴,一改过去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及“追随外交”的做法,开始借助中国抗衡苏联。(1)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1971年,日本佐藤内阁在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上,继续坚持“双重代表
39、制”议案,受到国内朝野上下普遍反对和指责。1972年,田中角荣任首相,于9月率团访华,签订了日中联合声明,正式宣布建立外交关系。1978年8月,中日两国缔结了和平友好条约,中日关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2)邓小平访日1978年10月22日,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应日本政府的邀请访问日本,23日出席了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互换仪式。这次访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国家领导人首次对日本进行的正式友好访问。这次历史性的友好访问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正式生效,使中日友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3)中日关系的发展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后,日本向中国提供大量贷款,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
40、展。1989年政治风波以后,中国同日本关系的发展虽然有一些曲折,但总的说来是朝着恢复正常的方向发展。三、论述题1论述明治时代。答:日本明治天皇(1852年1912年)在位期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基本上完成了民主和民族革命的任务;且迅速走上了侵略和压迫其他民族的道路,成为一个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1)明治维新1868年,明治政府宣布“五条誓约”,表现了新政府改革封建制度和积极向西方学习的决心。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措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废除封建制度,实施改革。废藩置县。把全国划分为3府72县,由中央政府任免府知事和县令。这就一举消灭了封建割据,形成中央集权的统
41、一国家,并在事实上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成为维新运动中的一次深刻的革命性变革。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确立皇族、华族、士族和平民的身份制,渐剥夺了旧统治等级所享有的各种特权,废除了对平民的各种封建性限制,并准许华族、士族与平民通婚,实现了形式上的“四民平等”。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丈量土地,给土地的实际所有者发放土地执照,规定地税税率为土地价格的3%;将旧税法水田交纳实物、旱田交纳货币或实物的规定,改为一律用货币交纳。彻底废除幕藩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同时,明治政府为了摆脱落后,为了摆脱受外国奴役的地位,以争得民族独立,并且进而称霸东亚,实行“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和“富国强兵”三
42、大政策。(2)对外战争侵台战争1874年,日本在美国的帮助下进犯台湾,高山族人民据险反击。日军退踞龟山,设立都督府。清政府一面和日本交涉,一面派船政大臣沈葆桢率军赴台,部署防务。10月,在英、美、法等国的“调停”下,清政府被迫与日本订立台事专条(即中日北京专约),日军限期从台湾撤退,中国“赔偿”日本兵费50万两。日本利用北京专约迫使清政府承认琉球是日本属国。1879年,日本以武力正式吞并琉球,改为冲绳县。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7月,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0月辽东失陷。1895年1月,北洋海军与日本联合舰队在威海卫北洋海军基地发生战争,北洋舰队战败。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这是南京条约以来最
43、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赔款3亿两白银,内陆口岸开放,允许帝国主义在华设厂等,严重侵害了中国的政治经济主权。参与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5月,日本与俄、英、美、德、法、意、奥等国拼凑2000多人,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率领下,进犯北京。7月14日,天津陷落,7月30日,八国成立了“天津临时政府”(又称“都统衙门”),对天津进行殖民统治。8月14日,北京陷落。12月,八国加上西班牙、比利时、荷兰三国和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这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一个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日俄战争1904年,日俄两国在中国领土上进行了一次帝国主义战争。1905年5月,两国在美国的斡旋下,签订
44、朴茨茅斯条约,规定俄国将租自中国的旅顺口和大连湾、长春至旅顺口的铁路及其他有关权益全部“转让”给日本。(3)明治时代的法律1889年,明治天皇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这部宪法以德国宪法为蓝本,它规定天皇国家元首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天皇享有广泛的权力;国家立法权属于由贵族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帝国议会,贵族院由皇族、华族和“敕选议员”组成,众议院由选举产生,但选举资格受财产限制,且议会的立法必须天皇批准才有效。这部宪法是东亚地区的第一部宪法,它规定了人民的某些基本权利,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是日本并未实现男子普选权,没有实行对议会负责的责任内阁制,权力重心仍握在官僚寡头和军阀手中。(4)对明治时代的评价明治时
45、代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社会由落后的封建历史发展阶段过渡到资本主义的阶段,并在这个基础上使日本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明治时代为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创造了条件,使日本成为亚洲惟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明治时代基本上完成了民主和民族革命的任务,扭转了日本民族的历史命运,是日本历史上具有重大进步意义的时代。日本虽然经历了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但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中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如天皇制、半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等。日本虽然通过明治时代顺利地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但却迅速地走上了侵略和压迫其他民族的道路,成为一个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这不仅给被侵略国家的人民,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2006年南开大学世界通史考研真题2005年南开大学世界通史考研真题2004年南开大学世界通史考研真题2003年南开大学世界通史考研真题第二部分南开大学相关专业考研真题2006年南开大学世界上古中古史考研真题2006年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考研真题2005年南开大学世界上古中古史考研真题2005年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考研真题2004年南开大学世界上古中古史考研真题2004年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考研真题2003年南开大学世界上古中古史考研真题2003年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A)考研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