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理解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各阶段的课程目标及新课程目标的时代意义;3、理解并识记课程结构的内涵,了解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及特点;4、理解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及教材的关系,了解我国新课程标准及其框架,认识国家新课程标准的意义;5、了解教育目标的层级性,理解并识记课程标准陈述的三种基本方式。学习目标:第一节第一节 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是总体性的、高度概括性的。其实现必须通过具体的培养目标来达成。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
2、养要求。其实现必须通过学校所设置的课程来达成。一、课程目标概述(一(一)课程目标、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n n课程目标:是对特定教育活动和教育阶段的课程目标:是对特定教育活动和教育阶段的课程进行的价值和任务界定,主要通过课程课程进行的价值和任务界定,主要通过课程方案(或课程计划)以及其中的具体学科体方案(或课程计划)以及其中的具体学科体现出来。现出来。其实现必须通过具体的教学目标来其实现必须通过具体的教学目标来达成。达成。n n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指导、实施、评价
3、教学的基本依据。n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n n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二)课程目标的确定(二)课程目标的确定n1、为何要确定?为何要确定?n n有助于明确课程与教育目的的关系有助于明确课程与教育目的的关系;n n有助于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有助于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n n为课程实施提供依据,为课程评价为课程实施提供依据,为课程评价提供准则。提供准则。(2)如何确定?nA、明确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明确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n n社会社会本位的课程目标:强调课程的本位的课程目标:强调课程的社会价值社会价值n n学生学生本位的课程目标:强调课程的本位的课程目标:强调课程的个体
4、发展价值个体发展价值n n学科学科本位的课程目标:强调课程的本位的课程目标:强调课程的学科发展价值学科发展价值n nB B、考察影响课程的各种因素考察影响课程的各种因素n n研究研究学生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发展需要的发展状况和发展需要n n研究当代研究当代社会社会生活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的主要特征和 社会社会发展对未来人才标准的要求发展对未来人才标准的要求n n研究具体研究具体学科学科领域的专家对本学科发领域的专家对本学科发展现状的概括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展现状的概括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二、新课程的目标n(一)新课程目标的确定n 是对各种要素(学生、学科、社会)及现状进行综合考察和研究的结果n(二)
5、基础教育各阶段的课程目标n 1、学前教育阶段儿童发展目标(健 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n 2、义务教育课程目标n 3、普通高中课程目标 (三)新课程目标的时代意义(三)新课程目标的时代意义n n1 1、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转变、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转变:改改变了以往过于强调社会本位、忽视学生变了以往过于强调社会本位、忽视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本位的价值取向。n n2 2、重新界定了对学生的发展要求、重新界定了对学生的发展要求:将:将“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界定为界定为“ “适应适应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知识、基本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技能和方法”
6、”。 3 3、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提、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提 出了一些新的发展目标出了一些新的发展目标 创新精神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实践能力 科学与人文素养科学与人文素养 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方式 三、课程结构n n(一)课程结构的内涵(一)课程结构的内涵n n是指课程体系中所包含的各种是指课程体系中所包含的各种课程课程要素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所形成的,以及各要素之间所形成的关关系形态系形态,即课程类型之间的关系形,即课程类型之间的关系形态、科目之间的关系形态、科目内态、科目之间的关系形态、科目内容之间的关系形态、课程规定性与容之间的关系形态、课程规定性与开放性之间的关系
7、形态等。开放性之间的关系形态等。课程要素课程要素:此处的课程要素并:此处的课程要素并非指课程开发的目标、实施、非指课程开发的目标、实施、评价等,而是指评价等,而是指课程类型、具课程类型、具体科目以及科目内容。体科目以及科目内容。关系形态关系形态:指:指课程体系各要素课程体系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由此形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课程体系的结构形态。成的课程体系的结构形态。 课程类型的关系形态课程类型的关系形态是指不同课程类型是指不同课程类型之间所形成的比重关系,如学科课程与活之间所形成的比重关系,如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比例关系;动课程的比例关系; 科目之间的关系形态科目之间的关系形态是指
8、同一课程是指同一课程体系中不同科目之间的比例关系,如语体系中不同科目之间的比例关系,如语文、数学、历史等科目之间的比例关系;文、数学、历史等科目之间的比例关系; 科目内容之间的关系形态科目内容之间的关系形态指同一科指同一科目中不同内容之间所形成的比例关系。目中不同内容之间所形成的比例关系。 (二)课程结构的确定n n1 1、将国家意志和教育目的转化为课程目标、将国家意志和教育目的转化为课程目标n n2 2、根据课程目标规划和设计课程体系中的所有要、根据课程目标规划和设计课程体系中的所有要素,是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素,是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n n3 3、制定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基本策略和方针、制定课
9、程实施与评价的基本策略和方针(三)我国现行课程结构的缺陷(讨论)(三)我国现行课程结构的缺陷(讨论)n n1 1、课程类型结构单一(、课程类型结构单一(在学校课程中在学校课程中学科、分科、必修、国家课程占绝对主导学科、分科、必修、国家课程占绝对主导地位)地位)n n2 2、学校课程中个科目之间的比例失学校课程中个科目之间的比例失衡衡(如语文、数学等科目的比重过高)(如语文、数学等科目的比重过高)(四)新课程结构及其特点n n课程结构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课程结构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课程计划。课程计划。课程计划从整体上对学校的课程体系进课程计划从整体上对学校的课程体系进行明确的规定;它主要包括各种课程类行
10、明确的规定;它主要包括各种课程类型和具体科目及其所战课时的比重。型和具体科目及其所战课时的比重。n n新的课程计划主要有两个:义务教育课新的课程计划主要有两个: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方案。程设置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方案。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年 级课程门类123456789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历史、地理)科 学科 学(生物、物理、化学)外 语外 语综合实践活动体 育体育与健康语文数学艺术(音乐、美术)地方与学校课程现行课程现行课程新课程新课程思想品德思想品德404404416416语文语文220022001850-21261850
11、-2126数学数学148614861200-13861200-1386外语外语400400555-740555-740科学科学865865752-937752-937社会社会557557525-615525-615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744744832-1017832-1017艺术艺术10161016832-1017832-1017国家新课程与现行课程的比较(各学科课时数)国家新课程与现行课程的比较(各学科课时数)对高中课程内容容量的看法 78.2%的校长认为课程内容的量偏多,66.2%的校长认为课程难度过大; 37.1%的教师认为课程内容偏多,36.7%的教师认为高中课程内容难度过大。对高中
12、课程内容难度的看法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介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介绍1. 1. 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2. 2. 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3. 3. 普通高中培养目标普通高中培养目标4. 4. 课程结构课程结构5. 5.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1. 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以以“ “三个面向三个面向” ”和和“ “三个代表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
13、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体现素质教育要求,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立足我国体现素质教育要求,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立足我国实际,注意借鉴国外课程改革的经验,大力推进教实际,注意借鉴国外课程改革的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育创新,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高中新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奠定基础。 2. 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
14、与实践;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2. 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2n n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n n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推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推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探索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评价方式,探索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n n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赋予学校合理而充
15、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和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发学校课程和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障。3. 3. 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和培养目标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和培养目标n n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展奠定基础。n n普通高中教育应全面落实普通高中教育应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所确定的所确
16、定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并特别强调使学生并特别强调使学生:n n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n n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愿望;n n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
17、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具有社会责任感;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具有社会责任感;关于学习领域 新课程设置八个学习领域: 语言与文学数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 体育与健康技术 综合实践活动艺术 每一个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 目组成; 设置学习领域设置学习领域:n n更好地反映了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更好地反映了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在学习领域的视野下研制各科课有利于在学习领域的视野下研制各科课程标准,指导教师教学,防止陷入学科程标准,指导教师教学,防止陷入学科本位;本位;n n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
18、养,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要求;n n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既防止学生过早偏科,又得一定学分,既防止学生过早偏科,又避免并学科目过多,奠定学生全面发展避免并学科目过多,奠定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的基础。关于科目n n各学习领域由若干科目组成,包括语各学习领域由若干科目组成,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体育与健康、生物、技术、体育与健康、 艺术(或音艺术(或音乐、美术)等乐、美术)等12-1312-13个科目
19、个科目; ;n n技术、艺术是新增设的科目技术、艺术是新增设的科目; ;n n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用;用;n n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多种外语。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多种外语。关于模块n n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n n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了学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了学科内在的逻辑联系;每一个模块都科内在的逻辑联系;每一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n n每一个模块都有
20、对教师教学行为和每一个模块都有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与建议;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与建议;n n每个模块通常为每个模块通常为3636学时。学时。模块的设置:n n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n n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教师、场地、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教师、场地、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造条件;,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造条件;n n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学生自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主选择、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
21、程修习计划。性的课程修习计划。新课程结构的特点新课程结构的特点n nA A、体现了全新的课程结构原则体现了全新的课程结构原则n n均衡性均衡性: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种恰当、合理的比重;n n综合性综合性: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提出的;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提出的;n n选择性选择性:是针对地方、学校、学生的是针对地方、学校、学生的差异而提出的。差异而提出的。B、形成了较严密的课程综形成了较严密的课程综 合与分化的体系结构合与
22、分化的体系结构n n小学小学:以:以综合课程综合课程为主为主n n综合课程综合课程是一种双学科或多学科的课程组是一种双学科或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及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及不同学科的整合。如品德与生活,其不同学科的整合。如品德与生活,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育和科学教育。n n初中初中:综合课程与分科综合课程与分科 课程课程相结合相结合n n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相对
23、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体系的完整性。n n高中高中:以:以分科课程分科课程为主为主C C、对一些传统课程进行了整合和改造对一些传统课程进行了整合和改造D D、普通高中课程呈现出三级结构普通高中课程呈现出三级结构n n学习领域学习领域:由价值相同或相近的若干:由价值相同或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科目组成n n科目科目n n模块模块:组成科目的各个组成部分:组成科目的各个组成部分各科目内容结构示意各科目内容结构示意( (高中高中) )语文1语文5语文4语文3语文2语 文必修选修系列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诗歌与散文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系列3系列4系列2系列1数学4数学5数学2数学3数学
24、1数 学必修选修系列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 概率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II;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英语1英语2系列1英语3英语4英语5英 语(日语、俄语框架一致,内容有所区别)必修选修系列系列2历 史选修模块历史1历史2历史3必修模块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
25、荟萃文明的冲撞与交融近代民主与专制的较量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历史1历史2历史3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历 史必修选修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近代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现代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西方民主政治的起源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文明的冲撞与交融近代民主与专制的较量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历史1历史2历史3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历 史必修选修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 近代以来的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20世纪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
26、就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明的冲撞与交融近代民主与专制的较量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历史1历史2历史3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历 史必修选修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新航路的发现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和发展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反思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物理1物理2物理必修选修相互作用牛顿运动定律功与机械能守恒万有引力与航天 物理学与自然规律物
27、理学与科学发展物理学与现代技术物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系 列 11-1:电磁现象和规律 电磁技术与社会 家用电器与生活1-2:热现象与规律 热与生活 能源与社会发展 系 列 2系 列 32-1:电场与直流电路 电磁波与信息技术2-2:磁场与力 电磁感应与电机2-3:力与机械 热与热机2-4:光与光学仪器 原子结构与核技术3-1:电场、电路、磁场3-2:电磁感应 交变电流、传感器3-3:分子动理论与统计思想 固体、液体与气体 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3-4:机械振动与电磁波 电磁振荡与电磁波 光与相对论3-5:碰撞与动量守恒 原子结构、原子核 波粒二象性 地 理地理1地理2地理3必修模块
28、选修模块 宇宙中的地球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口与城市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可持续发展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城乡规划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旅游地理环境保护化学1化学2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实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化学与技术化 学必修模块选修模块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化学与生活稳态与环境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生 物必修模块选修模块多媒体技术应用 算法
29、与程序设计数据管理技术 网络技术应用 人工智能初步 信息技术基础信息技术必修模块选修模块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现代农业技术 家政与生活技术汽车驾驶与保养简易机器人制作建筑及其设计 服装及其设计 电子控制技术 通用技术必修模块选修模块技术及其性质设计过程设计的交流设计的评价 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 美 术绘画雕塑美术鉴赏书法篆刻设计工艺现代媒体艺术 从上述系列中任选3个模块,获得3个必修学分。选修系列音乐鉴赏演 奏音乐与舞蹈歌 唱创 作音乐与戏剧表演音 乐 从上述6个模块中任选2-3个模块,获得3个必修学分。选修模块艺术与文化系
30、列艺 术艺术与科学系列艺术与情感系列艺术与生活系列 上述四个系列共16个模块,从中任选6个模块,获得6个必修学分。生活中的音乐身边的设计身体表达的艺术戏剧创编入门音乐的情感表现视觉语言表达舞蹈即兴表演戏剧表演基础民族民间音乐图形的奥秘舞蹈与服饰中外戏剧欣赏音乐与科学材料与造型艺术乐舞与身心健康影视特技田径运动体操类运动球类运动新兴运动冰雪或水上运动民族民间体育体育与健康 从上述系列中选修若干模块,确保每周两节教学时间,获得11个必修学分,其中田径运动、健康教育专题各应保证1学分。健康教育专题选修系列课程设置及说明学习领域科目必修学分选修I学分选修II学分语言与文学语文10国家为满足学生的兴趣、
31、爱好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各科课程标准设置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 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以及自身条件开设,供学生选择。外语10数学数学10人文与社会思想政治8历史6地理6科学物理6化学6生物6技术信息技术4通用技术4艺术艺术或音乐、美术6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11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15社区服务2社会实践6课程设置及说明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学生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原则上每个模块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 技术的
32、8个必修学分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各4学分;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三年共计15学分,每学年宜相对集中地安排课时。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学生每学年应参加1周社会实践,可获得2学分;三年内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并持有相关证明,可获得2学分。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n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修得一定学分;n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并在选修中至少获得6学分;n总学分达到
33、144方可毕业。5、选择和编制课程内容的原则n(1)时代性n课程内容体现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反映各学科的发展趋势;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应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更新。n(2)基础性n强调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及灵活运用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注重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n高中课程内容既要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更应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基础。n(3)选择性n为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本方案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
34、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各学科分层次、分类别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课程内容的创新1、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现代科技成果、信息技术的应用、内容与生活联系、培养终身学习能力。2、课程内容的人文化n强调全面发展、培养社会责任感、注重培养正确的世观、价值观、人生观。n科学与人文、环境意识。n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3、课程内容生活化。教材编写创新n教材开发强调面向未来,面向学生发展,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教师创造性地教学。 重基础:求精、求实、求新。 重结构:按照新理念和突破点,改革 课程体系。 加强实践;突出探究,要过程也要结果。问题与挑战n如何使新课程
35、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n如何最大限度的减少“课程教材课堂学生”之间的落差;n如何处理好课程设计的总体规划与不同地区的差异性;n如何增进地方、学校和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n如何解决新课程的理念与现行制度的矛盾; 第二节第二节 国家课程标准及其意义国家课程标准及其意义n n一、课程标准概述一、课程标准概述n n(一)内涵(一)内涵n n1 1、它是按门类制定的;、它是按门类制定的;n n2 2、它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它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n n3 3、它指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它指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n n4 4、它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
36、间分配等具体内、它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容;n n5 5、它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与方、它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要求。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要求。n n其主要是描述学生在某一段学习之后其主要是描述学生在某一段学习之后的行为改变。的行为改变。n n其规定的是学生在自身努力或老师的其规定的是学生在自身努力或老师的帮助下一段时间后都能达到的要求。帮助下一段时间后都能达到的要求。n n其描述应该是可操作或可测量的。其描述应该是可操作或可测量的。n n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
37、行者,而是教学方案的设计者。是教学方案的设计者。n n具有一定的严肃性与正统性。具有一定的严肃性与正统性。(二)性质(三)课程标准与教材 n n课程标准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课程标准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而教材则是课程标评价依据,而教材则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准最主要的载体;n n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造、再组织;n n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程标准的合理性。二、我国现行课程标准的框架二、我国现行课程标准的框架n n课程标准的框架指课程标准的框架指课程标准的具体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内容、
38、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n n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n n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文件。它反映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它反映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务、教材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教学大纲 前前 言言 课程性质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基本理念标准设计思路标准设计思路 课程课程 目标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39、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内容内容 标准标准各领域各领域/ /各主题各主题/ /知识知识点的学习结果点的学习结果 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内容及要求 实施实施 建议建议教学建议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考核与评价考核与评价评价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附附 录录 术语解释术语解释案例案例课课程程标标准准与与教教学学大大纲纲的的框框架架结结构构比比较较n n三、学段与水平的划分三、学段与水平的划分n n它的划分尺度不一,有的以年级为单位它的划分尺度不一,有的以年级为单位,一个年级一个水平;有的按二或三
40、年,一个年级一个水平;有的按二或三年一个水平。一个水平。n n我国现阶段课程标准中学段与水平的划我国现阶段课程标准中学段与水平的划分也有一定的规范。除数学课程标准按分也有一定的规范。除数学课程标准按1 133年级、年级、4646年级、年级、7979年级与年级与10121012年级来设计外,其他课程基本上按年级来设计外,其他课程基本上按1212年级、年级、3434年级、年级、5656年级、年级、7979年级年级与与10121012年级来设计。年级来设计。n n四、现阶段已出版的国家课程标准四、现阶段已出版的国家课程标准五、课程标准的陈述(一)教育目标的层级性 层级层级陈述名称陈述名称制定者制定者
41、 特点特点 举例举例一级(教育目的一级(教育目的)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或培养目或培养目标标政府政府/ /国家国家 抽象抽象; 笼统笼统;“ “应应然然” ”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发展二级(课程目二级(课程目标)标)九年义务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教育课程目标目标学科学科专家专家从从“ “抽抽象象” ”逐逐步过步过渡到渡到“ “具体具体”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法九年义务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育语文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激发想象重情感体验,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力和创造潜能。一至二年
42、一至二年级语文课级语文课程标准程标准综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综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三级(教学目三级(教学目标)标)本单元本单元/ /章章/ /节课的教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目标 教师教师比较比较具体具体;“ “实实然然” ” (略)(略)(二)(二) 课程标准陈述的基本方式课程标准陈述的基本方式1 1、结果性目标的陈述方式:、结果性目标的陈述方式:A A、即说明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即说明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 所采用的动词要求具体、所采用的动词要求具体、明确、可观测、可量化。如辨明确、可观测、可量化。如辨认、描述、说明、再现、
43、完成;认、描述、说明、再现、完成;B B、指向可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指向可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C C、主要应用于主要应用于“ “知识和技能领域知识和技能领域” ”。 2 2、体验性目标的陈述方式、体验性目标的陈述方式 A A、 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情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情 绪体验、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绪体验、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历时性的、过程性的,如经历、认历时性的、过程性的,如经历、认可、热爱;可、热爱; B B、 难于指向结果量化的课程目标难于指向结果量化的课程目标; C C、 主要应用于主要应用于“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44、领域。领域。 3 3、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方式、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方式A A、即明确安排学生各种各样的表现机会即明确安排学生各种各样的表现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通常与学生表现什,所采用的行为动词通常与学生表现什么有关的或结果是开放的,如做、说、么有关的或结果是开放的,如做、说、画、设计、表演、编曲;画、设计、表演、编曲;B B、指向无需把结果量化的课程目标,如指向无需把结果量化的课程目标,如说出你最喜欢的音乐作品;说出你最喜欢的音乐作品;C C、主要用于艺术类课程。主要用于艺术类课程。(三)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三)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 A A、行为主体行为主体(学生)(学生) B B、行为动词行为动词
45、(可评价的,即具体(可评价的,即具体的、明确的、可操作的、可把握的的、明确的、可操作的、可把握的) C C、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D D、表现程度表现程度:指学生通过一段时:指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所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间的学习后所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准或学习水平。低表现水准或学习水平。六、国家新课程标准的意义六、国家新课程标准的意义(一)它标志着全面推进与具体落实素质教育一)它标志着全面推进与具体落实素质教育成为现实;成为现实;(二)它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有了明确的(二)它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有了明确的质量标准;质量标准;(三)它标志着教材真正走向多元化有了可能(三)它标志着教材真正走向多元化有了可能;(四)它标志着教学方式的革新了标准;(四)它标志着教学方式的革新了标准;(五)它标志着教师专业自主权有了保障;(五)它标志着教师专业自主权有了保障;(六)它标志着减轻学生心理负担有了希望。(六)它标志着减轻学生心理负担有了希望。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方案学习领域 科目 模块语言与文学数学语言与文学语言与文学语言与文学语言与文学语言与文学人文与社会语文外语语文数学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