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升)第2课时1下列气体主要成分是CH4的是()A水煤气 B裂解气C焦炉气 D沼气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石油分馏可以获得大量的芳香烃B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C煤油可由石油分馏获得,可用作燃料和保存少量金属钠D石油裂解可以得到更多的汽油,这种汽油是一种纯净物3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利用化学知识降低污染,提高原料利用效率是化学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有关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煤块制成煤粉,可提高燃烧效益,减少SO2的排放B煤中含有苯等多种芳香烃,可先干馏后分馏把它们分离出来C可通过石油裂化获取乙烯等工业原料D以煤和
2、石油为原料加工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可大大提高煤和石油利用效率4下列有关煤、石油及产品的说法正确的是()A煤的气化和液化都属于物理变化B将煤在空气中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称为煤的干馏,也叫煤的焦化C将石油分馏得到大量的乙烯、丙烯等重要化工原料D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可鉴别分馏获取的汽油和裂化获得的汽油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化石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水分解产生氢气,是氢能开发的研究方向B光合作用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有效途径C石油、煤、天然气属于二次能源D绿色化学最显著的特征是在生产化工产品过程中必须以绿色动植物为原料6有关煤的综合利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的干馏是将煤中有机物在高温下蒸
3、馏出来,故为物理变化B煤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物C是放热的过程DB为甲醇或乙酸时,原子利用率均达到100%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石油的催化裂化,装置如图。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烧瓶中固体石蜡先熔化,试管中有少量液体凝结,试管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实验后发现试管中液体具有汽油的气味。(1)该装置仪器连接的顺序应遵循的原则为_,加入药品之前的操作为_,长导管的作用是_。(2)试管中有少量液体凝结说明_。(3)试管中溶液褪色说明_。(4)能否用试管中的液体萃取溴水中的溴,理由是_。(5)写出二十烷裂化得到癸烷和癸烯的化学方程式:_。(6)石油裂化的重要意义是_。8煤气化是有效利用化石能
4、源的手段之一,有关反应为CH2O(g)COH2、COH2OCO2H2,获得的气体称为水煤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气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使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收集反应后流出的气体。【提出假设】对气体的成分提出了三种假设。假设1:该气体是CO、H2、H2O。假设2:该气体是CO2、H2、H2O。(1)假设3:_。【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拟用图中提供的仪器,选择必要的试剂,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上述假设3。(加热装置和导管等在图中略去,实验前装置内部的空气已经排尽)(2)按气流从左至右连接各仪器,用题中小写字母表示接口的连接顺序(仪器可重复使用):混合气dc_ij。(3)仪器A中需要
5、加入的试剂名称为_,其中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有_。(4)仪器B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是_,其作用是_。(5)本实验的尾气需处理,处理的方法为_。答案与解析1下列气体主要成分是CH4的是()A水煤气 B裂解气C焦炉气 D沼气答案D解析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A错误;裂解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及碳原子数为25的烯烃和烷烃,B错误;焦炉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是氢气,C错误;沼气为植物发酵生成的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石油分馏可以获得大量的芳香烃B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C煤油可由石油分馏获得,可用作燃料和保存少量金属钠D石油裂解可以得到更多的汽油,这种汽油是
6、一种纯净物答案C解析芳香烃主要从煤的干馏产品煤焦油中获取,A错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含有3个或4个碳原子的烃,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B错误;煤油是由石油经分馏或裂化得到的,可用作燃料,且密度比钠小,可用于保存少量金属钠,C正确;石油分馏得到的汽油仍为混合物,D错误。3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利用化学知识降低污染,提高原料利用效率是化学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有关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煤块制成煤粉,可提高燃烧效益,减少SO2的排放B煤中含有苯等多种芳香烃,可先干馏后分馏把它们分离出来C可通过石油裂化获取乙烯等工业原料D以煤和石油为原料加工生成高分子化合
7、物,可大大提高煤和石油利用效率答案D4下列有关煤、石油及产品的说法正确的是()A煤的气化和液化都属于物理变化B将煤在空气中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称为煤的干馏,也叫煤的焦化C将石油分馏得到大量的乙烯、丙烯等重要化工原料D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可鉴别分馏获取的汽油和裂化获得的汽油答案D解析煤的气化和液化都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煤在隔绝空气加强热的条件下分解的过程称为煤的干馏,而不是在空气中,B错误;石油分馏主要得到汽油、煤油等,乙烯、丙烯等可通过石油裂化、裂解获得,C错误;分馏获得的汽油主要成分是饱和烃,裂化获得的汽油中含有不饱和烃,二者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D正确。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化
8、石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水分解产生氢气,是氢能开发的研究方向B光合作用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有效途径C石油、煤、天然气属于二次能源D绿色化学最显著的特征是在生产化工产品过程中必须以绿色动植物为原料答案B解析利用化石燃料燃烧法使水分解制氢气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A错误;光合作用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有效途径,B正确;石油、煤、天然气属于一次能源,C错误;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D错误。6有关煤的综合利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的干馏是将煤中有机物在高温下蒸馏出来,故为物理变化B煤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物
9、C是放热的过程DB为甲醇或乙酸时,原子利用率均达到100%答案D解析A项,煤的干馏是指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错误;B项,煤通过干馏得到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物,错误;C项,反应是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为吸热反应,错误;D项,甲醇(CH4O)可写为(H2)2CO,乙酸(C2H4O2)可写为(H2)2(CO)2,原子利用率均达到100%,正确。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石油的催化裂化,装置如图。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烧瓶中固体石蜡先熔化,试管中有少量液体凝结,试管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实验后发现试管中液体具有汽油的气味。(1)该装置仪器连接的顺序应遵循的原则为_,加入药
10、品之前的操作为_,长导管的作用是_。(2)试管中有少量液体凝结说明_。(3)试管中溶液褪色说明_。(4)能否用试管中的液体萃取溴水中的溴,理由是_。(5)写出二十烷裂化得到癸烷和癸烯的化学方程式:_。(6)石油裂化的重要意义是_。答案(1)从下往上,从左往右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导气和冷凝气体(2)裂化生成了碳原子数大于4的烃(3)裂化生成了碳原子数小于5的烯烃(4)不能,裂化产物中有烯烃,易与溴发生加成反应(5)C20H42C10H22C10H20(6)提高石油产品中轻质燃油的产量,特别是汽油的产量和质量解析实验室仪器连接的顺序应遵循从下往上、从左到右的原则,装入药品之前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依据石
11、油分馏塔原理,设置了长导管,除起导气作用外,兼起冷凝气体的作用。试管中有液体生成,说明生成了碳原子数大于4的烃。试管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生成了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碳原子数小于5的烯烃。由于裂化产物中有烯烃生成,易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所以不能用试管中的液体来萃取卤素单质。从以上变化可以看出,石油裂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轻质燃油,特别是提高汽油的产量和质量。8煤气化是有效利用化石能源的手段之一,有关反应为CH2O(g)COH2、COH2OCO2H2,获得的气体称为水煤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气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使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收集反应后流出的气体。【提出假设】
12、对气体的成分提出了三种假设。假设1:该气体是CO、H2、H2O。假设2:该气体是CO2、H2、H2O。(1)假设3:_。【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拟用图中提供的仪器,选择必要的试剂,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上述假设3。(加热装置和导管等在图中略去,实验前装置内部的空气已经排尽)(2)按气流从左至右连接各仪器,用题中小写字母表示接口的连接顺序(仪器可重复使用):混合气dc_ij。(3)仪器A中需要加入的试剂名称为_,其中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有_。(4)仪器B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是_,其作用是_。(5)本实验的尾气需处理,处理的方法为_。答案(1)该气体是CO、H2、H2O、CO2(2)ijghefab
13、dc(3)氧化铜(或其他合理答案)CuOH2CuH2O、CuOCOCuCO2(4)无水硫酸铜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有水(5)可在装置最后的导气管口放一燃着的酒精灯将气体燃烧(或其他合理答案)解析(1)根据反应原理,混合气体组成存在三种情况,第三种情况的气体组成为CO、H2、H2O、CO2。(2)为了验证混合气中含CO、H2、H2O、CO2,实验仪器的先后连接顺序为检验水分检验二氧化碳除掉二氧化碳除掉水分还原装置检验水分检验二氧化碳,仪器连接顺序为混合气体dcijghefabdcij。(3)仪器A用于检验氢气和一氧化碳,可以选用氧化铜,利用氢气、一氧化碳加热还原氧化铜完成检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CuH2O,CuOCOCuCO2。(4)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后变为蓝色,所以可在装置B中加入无水硫酸铜(CuSO4),通过观察颜色是否改变来确定混合气体中是否有水蒸气。(5)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可在装置最后的导管口处放一个点燃的酒精灯,利用燃烧的方法消除CO的污染等。 10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