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赣州市赣县区实验小学五年发展规划(2020-2025).docx

上传人:大宝 文档编号:5698277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赣州市赣县区实验小学五年发展规划(2020-202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赣州市赣县区实验小学五年发展规划(2020-202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赣州市赣县区实验小学五年发展规划(2020-202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赣州市赣县区实验小学五年发展规划(2020-202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赣州市赣县区实验小学五年发展规划(2020-202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赣州市赣县区实验小学五年发展规划(2020-2025)一、名称:赣县区实验小学五年发展规划二、起止日期:(2020.82025.7)三、指导思想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创造性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在准确把握教育方向和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促进学校“十四五”时期优质快速发展,初步形成学校品牌优势,制定本规划。四、学校内部背景的分析(一)办学历史。1962年8月,盐滩小学成立,校舍为2间平房,面积近20平方米,有1个教学班(复式),13名学生1名教师

2、,生源来自盐滩村民子女。1979年9月,由盐滩村内迁入现校址,学校占地29.4亩,建有1栋二层教学楼,8间平房,建筑面积分别为1270平方米和165平方米。现通常称学校创建时间为79年9月。1984年3月建2号教学楼(东楼),1984年9月竣工,共三层建筑面积1065.90平方米。1984年黄岛电厂派出的十名教师全部撤回电厂工作,学校管理全部交给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学校有学生360名,12个教学班,36名教师。1994年7月学校在区武装部和驻岛炮连的支持下成立黄岛新区第一少年军校。1995年1月,学校转为局属国办小学,更名为“崇明岛路第二小学”。1998年8月,由黄岛电厂和盐滩村共同投资10

3、0万元,为学校2号楼(原三层)加盖一层教学楼,建起了临街网点房,并改建了学校大门。1999年3月学校在开发区交警大队、交警二中队的支持下成立了全区第一所少年警校。2000年2月,原1号楼拆除,3月由区政府投资390余万元综合教学楼动工,建筑面积5260平方米,设计规模30个教学班,此项工程被列为全区2000年12件大事之一,8月26日竣工,8月28日交付使用。2000年3月,学校与崇明岛路第一小学合并,更名为“实验小学”。合并后学校有27个教学班,1142名学生89名教职工。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1255名学生63名在编教职工。学校校舍面积7365平方米,运动场面积13964平方米,教学仪器设

4、备值284万元,图书数55293册,教学用计算机台数270台。学校建有微机室、科学实验室、美术室、综合实践活动室等20余个专用教室,配置达省规范化学校标准。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科研兴校、教改兴师、全面育人”的治学方略,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崇尚人本,让每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办学理念。学校独特的办学模式和坚实的团队精神,使教育教学结出了累累硕果。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少年军校示范校”“全国少年军校示范校三化标兵单位”“全国少年儿童消防教育示范校”“全国诗教先进单位”“首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活动优胜学校”“江西省规范化学校”“江西省电化教育示范校”“江西省交

5、通安全示范校”赣州市教育改革十面红旗学校”“赣州市规范化学校”“赣州市标准化学校”“赣州市现代化学校”“赣州市海洋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二)现状分析。办学条件提升:近几年,学校全面实施校舍改造工程,变煤渣跑道为塑胶操场、加固粉刷教学楼、改装水电暖气、更换门窗、更新校园文化、所有教室配置了电子白板、重建了科学实验室及综合实践活动室、美术和舞蹈教室也都旧貌换新颜、全体学生配备了升降桌椅等,2020年5月学校新教学楼扩建工程开始施工,预计2021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十三五”期间的学校发展优化了育人环境,建设了一所设施条件优良的现代化校园。管理系统规范:学校坚持“科学决策、民主监督、制度管理、人文

6、关怀”的现代管理思想,让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学校管理与建设,实施扁平化的管理策略,学校常规管理规范有序。师资素质较高:学校领导班子思想过硬,求真务实,角色到位,勇于创新,与时俱进,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实践能力。拥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具有良好师德修养的教师队伍,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全力为学校的发展奉献精神、激情和智慧。学生持续发展:学校养成教育和国防教育凸显成效,学生养成了较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学习兴趣浓厚,学习能力较强,具有参与实践教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校发展良好:学校以“让每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理念为引领,积极探索成功管理模式,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

7、断推进学校的特色发展。学校的办学效益、办学声誉都得到了提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赞许。(三)存在问题。近几年随着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进入,使我校的生源比较复杂,以流动人口子女占多数,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校教师队伍流动性大,自2017年到2020年,学校调走7人,退休5人,分配新教师3人,3年间学校教职工减少9人,教师队伍发展水平不均衡,中青年教师比例过多,整体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梯队建设尚未形成。国防教育是曾经的学校发展特色,学校2001年获得全国少年军校示范校,2003年学校少年军校代表内地奔赴香港参加女童军大会操,誉满香江。2004年和2007年再次应邀参加北京全

8、国少年军校检阅,成绩优异,荣耀京华。2010年赴香港参加大会操表演,前期学校少年军校的特色发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随着新区的发展,新建学校日新月异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赶超着老城区的学校,新建的海军小学紧邻军民融合区,学校设施、学校文化、社区配合、实践资源等各方面都很健全、充足,学校的国防教育想突破瓶颈再上一步存在一定的困难。五、学校发展总目标【办学理念】崇尚人本,让每个孩子都体验成功成功,是人的本能欲望;成功,是人生价值的追求;成功,是人理想目标的实现;成功,是未来建设人才的需求。我们坚信: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都有成功的潜能,学校为孩子一生负责,让他们走向成功!这种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是现代

9、管理的最高准则。【办学目标】创建现代化、优质化、和谐幸福校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统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和谐幸福教育;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学校的转型式发展;努力构建学校教育现代化体系;倡导“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注重形象与内涵的均衡提升,务实与创新的协调发展,素质与特色的全面兼顾。把学校建设成设施先进、校园优美、管理优化、质量较高、队伍精良、特色明显、学生喜欢、家长满意、领导放心、社会认可的现代、优质和谐幸福学校。【办学方略】科研兴校、教改兴师、全面育人引领老师用科学把握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用

10、育人的理念、规范自身的行为;用探究精神、去摸索育人的规律。把“科研兴校、教改兴师、全面育人”作为方针,旨在强化意识,转变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办学特色】国防教育以少年军(警)校为载体发展学校国防教育特色,以交警操、军体拳、旗语操为内容,锻炼学生强健体魄;成立少年军校文工团、体育俱乐部,发展学生社团,培养学生创造美、发现美、欣赏美的艺术情操;成立少年军校科技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科技兴趣;开发国防教育校本教材,增加学生国防知识,培养学生爱国情怀;进行生存技能大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依托军校达到以军增智、以军育德、以军强身、以军健美的目标。【培养目标】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根源,体现基础教育的

11、基础性本质,以“传统美德加现代素养”为育人模式,把“四维培养目标”作为学校的灵魂:身心素养培养目标健康心理,健全人格,阳光运动,强身健体;道德行为素养培养目标讲文明,懂道理,识大体,有教养;科学文化素养培养目标喜爱学习,乐于探究,掌握知识,感受进步;劳动技能素养培养目标学会劳动,懂得生活,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使每一个孩子都具备向善的道德品质,向上的精神追求,都拥有经营幸福人生的生存能力。六、学校发展的主攻方向(一)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敬业爱岗、一专多能、善于合作、乐于学习、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二)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

12、络,以学科德育、专题教育、实践活动为重要载体,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三)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校本研修为抓手,本着“关注教师、聚焦课堂、立足校本、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通过重视常规管理,强化教学研究,改革评价制度,使课堂成为师生智慧互动共生的乐园。(四)教育科研建设在目前的良好态势下,注重培养科研骨干队伍,筹备统领学校全面工作的龙头课题,力争课题出人,人出课题,实现科研兴校的目标。(五)学校从实际出发,根据本校师资情况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加强对拓展型课程、探究性课程的综合性研究,不断构建与完善校本课程开发框架,丰富课程内容,逐步形成学校课程建设的特色。(六)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13、通过制度、环境、课程、活动等外显形式,丰富校园文化,使学校成为强有力的文化磁场,教育人、感染人、凝聚人。七、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工作思路(一)立足一个中心。一个中心,就是立足教学这个中心。开齐上足各类课程,保障学生全面发展;加强教学常规检查,突出精细化管理;积极开展教学竞赛活动,组织教师进行观课评课;深化课题研究,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二)抓实两项重点。一是抓校园安全做到疫情防控常态化。重视安全教育,建设平安校园。二是确保德育首位。学校德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国防教育特色建设的同时结合传统文化吟诵发展整合型德育课程,力求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取得实效。(三)保证三项措施。一是以办学水平督导为契

14、机,全面提升学校内涵。学校将紧紧围绕五年发展规划(2021-2025),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吸收和完善每一次检查组给的宝贵意见,找准问题,立足新起点,进一步完善学校发展规划,不断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二是以师资培训为抓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培训,积极引导广大教师聚焦课堂,向课堂要效益;做好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教、研、训等形式促进青年教师的尽快成长;做好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培训,为校本教研的开展培养好领头人,并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和辐射作用。借助语文阅读学习实验研究,学校进行语文教学改革,以“说写课程”推动学生大量阅读,“以赛促读,以赛促说,以赛促写”提升学生“说写”素养。实施陪孩子读书六年

15、工程,提供百本童书阅读书目,通过家校共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同时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古诗文吟诵”把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既能创新学校发扬学校“诗教”特色,又能传承文化承载历史,古诗文凝聚了前贤先哲的智慧,浓缩了华夏文明的思想精华,用古诗文引导学生对中华民族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高尚的民族情怀。三是以国防教育为特色,全面提高学生自主管理水平。国防教育特色与德育相结合,加强学生常规管理,以校内为主阵地开展内容广泛的教育活动,如:狠抓学生军事化管理,形成行为习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丰富育人途径等。以校外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如:军事夏令营活动、军事检阅活动等。八

16、、完成规划的重点任务(一)学校治理效能1.完善学校治理机制。建立教师、家长、社会人士、学生共同治理机制,激发多元主体参与学校治理的积极性,以治理思维提升学校治理效能。在党组织政治核心统领下,构建以校长负责制为主体,校务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家长委员会民主参与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健全校长负责制,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工作。完善学校决策机制,党政联席会议是学校最高决策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专家咨询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家长委员会对学校发展重大事项的决策咨询和审议功能。设立教学委员会等机构,对课程开发、学科教学、教师教研、学生发展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高效落实校长负责制。建立校长把握方向和资源

17、以及建设和维护创新环境、管理重心下移以及管理平台开放透明的管理体系,优化校长决策机制、提升校长领导力,落实年级组以激活师生创新活力为目标的管理事权,并建立引导方向的评价机制。改变原来以处、室命名的行政体制,代之以各类服务中心,例如“教学服务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真正体现师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客户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管理变革。2.改进学校管理制度。围绕学校发展目标,制定和完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形成适应现代学校发展需要的管理制度体系。建立以学校发展规划、学校发展行动计划、学校教育质量报告和管理层年度述职报告等为主体的学校发展报告制度。设计和规范教学教研、学生管理、后勤管理、安全管理等岗

18、位职责和管理制度。完善教师聘任办法,健全以岗位聘任为核心的教师职务职称聘任制度。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体系,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制度,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发展方向诊断、导师配备、培训研修、资源倾斜等外部支持。全面推进财务公开制度,完善学校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制度,提高经费使用绩效。3.管理重心下移,保护创新。管理重心下移,促进学校中层管理部门职能向服务和支持教师和学生的方向转变;打通纵向和横向信息壁垒、保障工作信息自由流通,减少一线教师自主创新的信息成本。管理的重心放在基层老师和学生,相信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用有效的激励性政策推动师生自主发展、创造性劳动;用民主的决策模式保护师生创新活动,创

19、造有利于创新、有利于师生个性化发展的创新环境;建立校长室与年级组的直接信息通道,缩短校长与师生的层级距离,拓宽沟通的渠道,提高管理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年级组重在教学质量管理、班级工作指导、年级大型活动的策划与组织;提高中层管理机构的综合服务职能,要求中层管理机构高质量做好计划、总结、调研、参谋、保障和考核,提高管理效能和对学校办学思路的执行力。4.培育学习型组织。建设在共同目标指引下学习、运用、创新知识的学习型学校,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研究型教师,充分释放学校师生的创造潜力,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培育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将学习内化为学校全体成员日常自觉行为、溶入到学校的血液中;教师主动研究学校

20、和学生的特点和变化,用自觉、主动的学习代替被动地、制度性的学习,用系统式的学习代替零星式的学习,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发展教师实力、实现教师个人价值的同时,增强学校竞争优势。(二)落实立德树人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全面育人观,进一步健全德育体系,把德育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各教学环节,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不断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1.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学校全部教育活动中。深入开展“童心向党,我与祖国共成长” 合唱节 、“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做新时代好队员、“勿忘国耻、砥

21、砺前行”九一八主题升旗仪式、“向国旗敬礼、做成达少年”春季开学典礼、开展“颂歌献给党与国,师心以爱育少年”教师歌唱比赛、“我与祖国共成长”青年教师演讲比赛等主题教育活动,挖掘我国传统节日的丰富文化内涵,认真组织好“六一”“七一”和“十一”等节庆期间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校园电子显示屏、宣传橱窗、教室板报,结合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主题活动等形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十四五”期间培育20个以上主题教育品牌活动,鼓励创造性设计主题教育活动流程,不断丰富主题教育的内涵,多维度增强主题教育活动的教育功能。2.拓展德育课程资源。深化学科育德工作,构建融

22、德育课程与主题活动为一体的德育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强化全科德育理念,明确每一门学科的德育要求,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启动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建设,选择学科教师分层分类开发培育学科德育精品课程。整合各类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区域德育教材,结合德育校本课程,拓展和丰富德育教育课程资源。“十四五”期间,学科德育精品校本教材覆盖所有学科;同时制作德育精品课程电子资源,确保学科德育精品校本教材的实时共享。3.培育德育工作队伍。强化全员育人,实施教育教学全过程育德,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挥学校领导引领作用。学校党政领导每学期

23、至少为本校师生作一场形势政策报告,引导广大师生了解国情,关心国家发展,关注社会进步。探索班主任德育工作机制。探索建立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全员育人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明确班主任工作的职、权、责和激励保障制度,以充分发挥班主任团队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德育工作室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多渠道、全方位搭建班主任成长平台,每学年举办一次班主任技能大赛。制定班主任考核管理办法,通过导师带徒、论坛沙龙、工作研讨、科研创新、课题立项等途径引领班主任专业成长,促进学校班主任队伍专业水平的总体提升。4.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健康阳光的生活态度、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

24、提升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确保学生掌握系统的卫生保健知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自我接纳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加强心理健康课程资源建设,鼓励教师探索优秀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校本化实施。推进学校心理辅导室规范化建设,为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专业咨询与服务。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检测,建立个人档案,建立心理危机预警、处置与干预制度,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培训,提

25、高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的能力。5.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建设书香校园,培育书香环境文化,开发阅读校本课程,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推荐阅读书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涵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大力支持学生社团活动,组织开展社团文化节、田径运动会、科技节、书香阅读等活动。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特长,能够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挖掘和利用区域人文资源,开展人文大讲堂等活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感受多元文化,拥有国际视野,树立全球共同利益观念,提升国际文化理解力。(三)教

26、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多元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推动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1.课程资源建设。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以课程规划、实施、评价、管理等为载体,在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增强课程意识,优化课程行为,逐步提升课程思想力、设计力、行动力和评价力,科学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库。基于学生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重点建设创新思维训练课程保护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和求知欲及其赖以存在的健康身体,为实现做一个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做好充分的准备。优化、整合不同学科的优质课程资源,实现集团成员

27、校间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实施课程开发培训计划。从转变教师课程观、提高课程意识、赋予课程权力等方面,引领教师建构与创新课堂建设以及新高考改革相适应的课程开发能力体系。加大教师培训学习力度,提高教师课程整合能力,鼓励优秀教师承担精品课程建设任务,使教师从课程的践行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和生产者,将课程资源建设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培养和提升教师课程自主研发能力。2.创新课堂建设。探索构建以“智慧课堂”为抓手,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创新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习惯和创新品质,引导学生有效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每个学生成长为创造性人才奠定基础。研制创新课堂建设标准、文化

28、环境、教学方式、师生关系和评价工具,形成体现学科思想方法和创新思维的学科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基于普通小学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结合教学实际,研究明确各学科核心素养框架,并细化到具体教学各环节,使学生能够在学科思想方法的基础上形成创新思维,有效发展学生超越变化的学习与创新能力。创新课堂关注教学内容与现实社会生活建立联系,找到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和学生经验的结合点,注重利用课程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跨学科知识应用能力等高阶能力。创新课堂倡导教师个性化教学,鼓励教师体现专业风格的的创造性劳动。创新课堂教学评价更注重师生的课堂体验,评价

29、标准灵活开放,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重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与创造性。“十四五”期间创新课堂建设覆盖各个学段、各个学科。提炼教学成果并在校内优化、全区推广。创新课堂教学成果集结出版,并申报区级、市级以及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3.教学方式优化。推动以“创新课堂建设”为主线的教学改革。推动教学过程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向项目学习、合作学习、混合学习等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转变,探索适用于创新课堂的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发掘和发展每一个学生独特的学习与创新能力。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采用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研究性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志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重视

30、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多向思维、综合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和培养,重视认知多样性探索以及新方法和新技能的学习。探索多元化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研究型学习、项目学习、合作学习以及跨学科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方式相结合,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适应变化奠定可靠的基础。实施“教学会诊”制度。建立年级内或学科组公开评课或磨课常态化机制,推动教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在反思与再反思的过程中,促进中青年教师较快发展和教师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十四五”期间整理各个学科新型教学方法应用案例集,集结出版;相关内容在本校资源平台实现共享,并在校外做经验分享与

31、交流。4.教师行为转变。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帮助者、支持者,帮助学生完善自我意识,唤醒内在动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更具主动性。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把学生参与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成为教师教学的伙伴,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性、创新性学习,师生在共同探索、整合、应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真正实现研究性教学、探索式学习。提升教学反思能力。开展教学反思,多渠道地获取信息,在持续反思中改进教学,有效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建立教学反思日志,引导广大教师将教学反思渗透到日常教学行为之中,让反思成为教师教学行为的自然状态。基于大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

32、优化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5.贯通人才培养。“十四五”期间,学校将构建贯通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学校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点环节。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目标出发,根据教育规律和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各学段相对独立和各具特点、学段之间相互联系和跨段互动的一体化培养方案,确保各学段学生发展的针对性、一致性和完整性,对学生实行单一档案袋管理,实施全学段的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实现各学段的无缝衔接,全面改善学生的竞争优势。制定学生贯通培养目标,形成创新人才培养通道;横向扩大优质课程数量,纵向实行课程分层,保证课程的丰富性和选择性,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水平和学习情况进行个性

33、化选择课程先修。“十四五”期间形成独具特色和优势的培养体系,相关成果申报区级和市级教学成果奖。(四)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引进和培养力度,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教艺精湛、风格成熟的教师团队,构筑学校人才优势。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学校道德建设,加强学校道德领导力建设,发挥管理团队道德示范作用,建设学校道德共同体,构筑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激发全校师生以德立身、以德治学的意识。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将师德师风教育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确保每名教师做到坚守法律底线、政治底线和道德底线,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树立学校教师良好的社会形象。加强师德师风考核,凸显师德的优先性,在

34、评优评先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开展“十佳教师评选”“最美教师评选”等师德建设活动,将师德落实在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细节中。完善师德激励机制,健全和完善教书育人模范教师、年度教师等奖励机制,大力提倡“人师风范、智慧育人”的教风,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树立热爱教育、无私奉献的职业理念和人生追求,将教书育人作为一种幸福事业和快乐人生,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争做“人师风范,智慧育人”的教师。2.促进教研水平整体提升。以“以校为本、教研兴师、教研兴校”的教研理念为指导,秉承“兢兢业业、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让教研工作领跑教育质量。扩宽教研工作边界,促进教研转型。新时代,教育目标的方向和内涵已经发生深刻变

35、化,因此,教研工作不仅要新课标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更要研究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学科思想方法等能够经历时间和变化考验的学科本质特征,研究学科思想方法和创新思维等高阶思维通向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从而让教学研究真正为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的目标服务。倡导问题导向的教研、基于证据和数据的教研、跨学科教研、跨学段教研、跨区域教研、线上线下混合教研等多种新型综合性教研模式,发挥专家指导的导向性作用和名师引领的实践性价值,保障教研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抓手。提升教师教研能力和水平。坚持“科研兴校”战略,引导和鼓励教师立足学校、立足学生、立足课堂,积极开展问

36、题导向的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驱动教师团队专业发展,促使教师向教学研究型教师转变;积极申报区级、市级教育规划课题。结合学校发展需求,以下选题“创新人才培养导向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理论创新与行动策略研究,“新时代创新课堂建设标准、内容与评价研究”、“学校文化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作为自研或申报重点课题深入研究,以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探索集教研与培训于一体的校本研修模式,着眼于学校发展中的现实问题,通过集体备课、公开课、教研活动、学习培训、课题研究、撰写论文等专业活动方式,获得问题的解决方案;组建教研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邀请专家对教学、教研进行深层指导;加大专项

37、经费的支持力度,为课题研究提供经费资助。强化教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注重教研成果向教学实践的转化,把“教学研究的密度”转化为“教学创新的浓度”。课题研究聚焦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工作,推动深入具体的过程研究,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推进学校品牌建设进程提供实证依据和行动策略。3.提升教师创新素养。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离不开具备创新素养的教师队伍。创新素养是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等综合。强化创新意识。研究制定引导教师创新素养提升的激励机制,强化教师的创新意识,激发教师的创新潜能;建设以创新文化为基调的学校文化,保持有利于强化创新意识和创新行动的良好创新环境

38、和氛围。改进创新思维。引入解决问题导向的创新思维习惯,遵循“明确目标或问题整合资源解决问题元认知(反思)”的创新思维流程,围绕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和学生一起从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重视个人任务和小组任务的有机融合,不断尝试跨学科知识整合应用,在不断反思中改进自身创新思维模式。提高创新能力。支持教师学习掌握创新技能,勇于开展创新实践,运用所学知识、方法与技能创造性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支持教师学会合作创新,积极与同事进行教学经验分享,主动向专家学习创新理论与方法,在思想碰撞与交流中提升创新能力。锻造创新品质。自信、诚实、开放、合作、勇敢、坚毅,是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的必备品质。自信来源于积累;诚实

39、是创新的伦理基础;开放扩大了创新的思路和边界;合作是创新优势的互动聚合;勇敢是克服困难的能力,毅力是不被失败和困难吓倒的坚持不懈。教师只有具备这些优秀创新品质、并把这些品质通过多种方式传达给学生,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4.优化教师激励机制。加强教师绩效管理,形成以法治校、文化立校、规范办学、高效管理的新局面,给想干事的人以机会,给能干事的人以舞台。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加强年级组、学科组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估与督导,帮助教师优化和改进个人发展路径,加速教师成长。对教师的业绩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鼓励更多的教师进入更高职称序列并为创造条件。完善学校绩效工资方案

40、,探索教师从“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发挥绩效工资激励引导作用,激发教师教育教学活力。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基于教师绩效,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在课题申报、培训研修、职称评定、学习深造、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建设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综合平台,多维度、多层次展示教师成果,对在教学研究和课程开发取得显著成果的教职工予以及时表彰和奖励。(五)学生创新思维发展1.创新思维训练。具备创新思维的人,更会创新。基于这一假设,传统知识系统的素养结构和评价方式,已不能适应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更为深层、复杂的创新思维,是学生核心素养框架中的关键能力,是决定学生发展质量和高度的重要因素。培养创新意识。建设鼓励

41、创新的文化环境,激发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鼓励创新的课堂文化,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发展完整的自我意识,从而促使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清楚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通过反思找到自己独特的创新思维模式。学习创新方法。构建创新思维课程体系,促进创新思维与学科课堂的融合贯通,使学生掌握提出问题、利用资源、解决问题和反思改进的创新方法;通过活动、游戏或项目,引导、帮助和支持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发现并描述问题,个性化运用创新思维模式和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总结和反思思考方式和思考过程,培养学生对自己思维过程进行觉察、评价和反省的元认知能力,并找到改进学习和思维发展的有效方法。塑造创新

42、品质。培养学生自信、诚实、开放、合作、勇敢、坚毅等创新品质,促进学生在丰富知识与方法积累的基础上,遵守创新伦理,不断扩大创新的边界,独立或利用他人认知优势完成创新;在创新过程中,能够从容面对困难和挑战,能够容忍创新过程中的煎熬和失败,最终实现创新。具备上述创新品质的创新者,才是学校需要培养的、完整意义上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2.学习方式变革。为每位学生提供以学生为中心、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发掘自身学习潜能的学习环境,推动学生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

43、;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学到的学科知识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合作学习。倡导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理解和欣赏,分享他人智慧,启迪思维,共同发展;善于利用他人认知优势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在同伴互动中提升与深化,享受认同与尊重,实现共同成长;积极与小组成员合作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探究学习。营造鼓励探索、自主创新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开展项目研究搭建平台,提供探究性学习条件;规范探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构建各年级探究性学习课程体系,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开展学生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系统培训和评比活动,鼓励学生作品发表和在中小学科技比赛中获奖。3.学

44、习品质养成。基于“勇于思考、精于行动”的学风,培养学生好奇与质疑、自信与坚持、专注与创新的学习品质,成为坚毅的、高效的、快乐的学习者、探索者和创造者。好奇与质疑。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探索未知;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基于事实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和批判;培养敢于探索、敢于冒险的精神。自信与坚持。引导学生理智地、辩证地对待自己。既不回避自己的缺点,也不夸大自己的优点;培养坚毅的意志力,自觉克服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或困难;正确认识挫折与失败。专注与创新。明确学习目标,提高自律意识,专心专注学习;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六)教育评

45、价改进基于根本转变基础教育评价方向、克服评价片面和方法单一的不利倾向等现实需要,把教育评价引向包含发展性评价在内的综合性评价,重点关注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过程和个性化发展方式,通过评价把学校教育教学推上正确的发展道路。1.教育质量监测。在精准把握基础教育发展规律与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教育发展特点,努力探索出符合基础教育发展方向、指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并重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用科学的评价引导教育教学改革方向、推动教育教学创新、促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加速发展。坚持师生发展导向,把关注结果转向有效率的发展过程和个性化发展方式上。教育实践证明,依据个人特点、重视专业风格

46、的教师个性化发展道路,不仅是教师个体、更是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的有效途径;基于个性化学习的学生个性化成长,是学生适应加速变化的当代和未来社会必备的学习与创新能力的源泉。坚持评价专家引领,保障评价的科学性。倡导过程性评价,并不是抛弃结果性评价。结果是目标,但发展策略因人而异;结果又是多元的,异彩同辉才是教育目标的最好写照。基于科学的理论支持和不断的理论创新,进行符合学校实际的实证研究,通过专家的引领以保障教育评价及其研究的正确方向和质量。坚持数据驱动决策。在深度挖掘教育大数据资源的基础上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效率。信息技术的发展突破了班级授课制的局限,让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大数据分析,让支持个性化学习、

47、个性化成长的发展性评价得以实现。因此,数据驱动决策,能够保障教育教学决策的精准性、适用性。2.评价工具研制。为推动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个性化教育,实施包含师生行为测评、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以及结果性评价在内的综合评价,重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增值评价。借助教育评价专业力量,研制创新课堂师生行为测评工具,引导和约束师生行为,进而强化观念,促进“行为观念行为”的螺旋式循环,把师生行为引入正确的方向和轨道。开展指向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发展性评价,发现影响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关键因素,并根据学生特点予以针对性的引导和干预。发展性评价应与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等评价方法综合应用,根据学校特点设计和优化评价指标

48、体系,突出评价的引导性,保障评价的易用性和发展性,实现结果的增值性。3.教育教学改进。通过监测跟踪、智慧课堂大数据等方式,建立健全评价标准,在科学诊断与分析的基础上,为教学教研、教学行为、教学指导提供科学的评价信息依据。基于教育质量评价,使各教育参与主体既要重视学生发展的结果,又要关注影响学生发展的个体、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层面的过程性因素,引导教师和家长遵循学生发展规律、促进学校改进和提升教育教学、推动教育管理部门完善教育决策、推动全社会形成积极舆论环境和正确的教育观,以实现学生健康、全面、个性化发展。基于学生发展评价,通过数据分析发掘学生学习和教师教育教学当中的典型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探

49、索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若干重要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供专业的、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基于教育质量评价,帮助教师和教研人员改进教学、教研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帮助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学习与成长过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教育教学改进实践提供具体参考。4.自主评价文化。自评与外评相结合是学校评价的重要趋势。构建学校内部的自我评估和监控系统,侧重于对自身发展过程的质量监控和能力形成,注重解决问题与目标的达成。建立充分调动学校自主发展能力的自主评价机制,将自评体系内化为学校教育发展的有机成分,从内部激发提高教育质量的动力与活力,保障教育质量的持续动力和效率。树立自我评价的主体意识,形成自我评价的文化。学校师生对自我评价价值形成共识,主动参与评价并自觉地进行自我反思,促进自我评价成为个体行动和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深度参与学校自评。培养和建设具有先进评价理念、稳定有力的专业化评价队伍,开展关注学校发展需求的自我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