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想政治理论课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翁贺凯2016年5月28日清华四门思政慕课概况“学堂在线”&“慕课平台”w 原理:2014年秋季学期上线,至今累计选课人数为31463人。w 纲要:2015年春季学期上线,至今累计选课人数为23517人。w 概论:2015年春季学期上线,至今累计选课人数为20657人。毛泽东思想概论在edX累计吸引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200人选课。w 基础:2015年春季学期上线,至今累计选课人数为15885人。交流报告 主要内容(一) 情况介绍 1、纲要慕课概况 2、线上教学的开展情况 3、线下教学的开展情况(二)思考与展望 1、MO
2、OC的优势 2、MOOC的局限 3、未来愿景 2016年春季学期 的混合式教学新探索 清华纲要慕课 概况w 2015年3月2日在“.慕课平台”上线,共1372人选课。 http:/ 2015年4月13日在“学堂在线”上线,共5428人选课。 http:/ 累计在线教学视频总时长 960分钟(16小时)。“这门课讲什么?”w 本课程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书为基础,讲授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探索国家出路、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历程。本课程以在线教学讲授为主,结合大量视频和文字材料,同时辅以小组讨论等形式,力求关注研究前
3、沿,融时代性、科学性和学术性于一体,培养学生所应具备的历史意识和时代意识,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国史、国情,更为深入地了解历史和 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同学们需要作什么?”w 这门课程一共有13章的教学内容(三篇综述、十章正课)。每周的教学内容包含若干段教学视频(其中十章正课后还各有一段回顾本章学习重点、难点或讨论当前研究热点问题的“Q&A”视频)。每周教学视频后附有一定量的习题和阅读材料。另外,我们大约每4周将安排一次线上测试,以便大家巩固学习的内容;本学期一共有三次线上测试。w 除了线上教学内容外,我们还安排了丰富的线下小班讨论
4、活动。我们将会不定期地在网上提前公布讨论的主题和阅读材料,同学们可根据个人兴趣与时间安排自愿报名参与。我们的课程还将安排若干次名师辅讲座,邀请在相关领域富有研究的老师来为同学们讲解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或问题。w 对于选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线上课程并希望以此获得学分的清华大学同学,你们除了要完成以上的学习环节,还须参加期末统一组织的线下考试。最终的课程成绩将由线上学习(60%)和线下考试(40%)构成,按百分制计算。“特别提醒”w 每周的课程视频公开时间为开课周的周一中午12:00,每位同学在该周观看此视频的时间将通过后台进行统计,因此请不要采取跳跃式的观看方法,也不要将视频累计到期末集中观看。请按
5、时完成每周的学习任务。w 每周习题只有一次提交机会,因此请大家谨慎作答,习题的有效答题时间为该周的周一中午12:00(即视频及习题的公开时间)至该周周日晚24:00,请在有效期内完成作答,有效期外的答题成绩将不能计入期末总分。w 在课程教材部分我们将逐步地上传阅读材料,其中部分是必读材料,我们将会在公告栏中进行提醒,其余材料请大家根据需要进行选择阅读。w 本学期的三次集中测验和最终的期末考试,将与教学视频、必读材料、线下教学活动等紧密相关,因此请大家务必认真观看学习视频,并阅读必读材料,以便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w 每周四13:00-15:00是翁贺凯老师的办公时间,同学们若有关于课程学习的问题
6、,可以在这个时间段前往翁老师的办公室(善斋208室)咨询。清华纲要慕课片头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MOOC 背景板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MOOC 背景板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49-2012) MOOC背景板 线上教学的开展情况 线上教学 “大数据”(基于“清华大学慕课平台”2015春季学期)线上教学 “大数据”(2)学堂在线平台负责人孙茂孙概括慕课的基本技术特征:1.以“短视频(一般不超过10分钟)+交互式学习”为基本教学单元的知识点/知识体组织模式和学习模式;2.借重交互式练习的及时反馈;3.基于“学习
7、大数据”的个性化服务;4.依托网络社区的互动交流;5.课程技术平台的统一性和规范化;6.课程组织方式是像校内课程一样按周上课。纲要MOOC的六大特色1.丰富的历史图片与文献原文: 图片的反复甄选、引文标注出处与写作年份2.动态的历史地图:太平天国发展图、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形势3.直观的动画效果:(例)“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中编综述 第5节 0:12-1:42)(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下编综述 第1节 6:48-7:30)4.大量的影视、纪录片资料的穿插与配合: 甲午大海战、建党伟业、近人曾国藩、回望梁启超、百年中国系列片、世界历史系列片“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新民主主义
8、社会的建立”1.2.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6:57-11:555.寓教于乐 采用贴近青年学生的教学案例电影梅兰芳片段史实纠谬开篇的话5:30-6:30梅兰芳片段案例文本w 剧场跑堂高喊:蔡元培先生到!w 邱如白(孙红雷饰):诶,胡适和蔡元培都来啦?w 冯子光(英达饰):频频点头w 剧场跑堂高喊:前清状元张季直先生到!w 冯子光(英达饰):笑新的老的都来了,甭管新老,都是来看梅兰芳的。w 剧场跑堂高喊:袁大总统到!w 众人落座,梅兰芳开始演唱“游园惊梦”6.Q&A 环节的设置:学术性与前沿性直面热点、难点与现实问题第1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2.解放前通商口岸大量外资入
9、侵,与今天改革开放吸引外资有何区别?3.如何看待以失败告终的一次次反侵略斗争?应不应该以成败来论英雄、评历史?4.如何看待“被殖民越久就越进步”的说法?(初论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第2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如何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是非功过?2.如何客观认识洋务运动的成败得失?3.如何全面地正确地评价李鸿章?4.学术界关于戊戌维新的最新前沿研究。6.Q&A 环节的设置:学术性与前沿性直面热点、难点与现实问题第3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学术界对清末新政的最新研究,如何看待清末新政的得与失?2.如何看待“告别革命论”?再论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3.如何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要隆重
10、纪念辛亥革命?第4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及“打(倒)孔家店”的说法?2.今天应该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3.关于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最新考证与研究。第5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中国革命的“农村包围城市”新道路,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正确?2.如何看待对于“土地革命”的否定? 3.如何认识“黄金十年”?6.Q&A 环节的设置:学术性与前沿性直面热点、难点与现实问题第6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原因,在促成合作中究竟是哪方在起主导性作用?2.中共是如何实现由“反蒋抗日”“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的转变的?3.如何正确看待国民党在抗战中功绩与缺失
11、?4.如何全面评价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在抗战中的作用?5.怎么看待台海两岸对于抗战的描述和评价之间存在的落差和分歧?第7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1.抗战胜利之初,国共双方为何打打谈谈,但最终还是爆发了全面内战?2.抗战后,国民党“二五减租”的土地政策为何无法落实?3.看似强大的国民党政权为何在短短四年的时间里覆灭?政治腐化?经济崩溃?军事溃败?人心向背?还是“历史合力”?6.Q&A 环节的设置:学术性与前沿性直面热点、难点与现实问题第8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为什么共同纲领不写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前途 ?2.为什么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间大大缩短了 ?3.刘少奇与毛泽东在过
12、渡问题上究竟存在不存在原则性的分歧?4.如何看待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成败得失?第9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毛泽东为什么会偏离八大的既定路线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毛泽东一个人头脑发热,为何中共中央高层也集体头脑发热?3.“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最主要的教训是什么? 线下教学的开展情况w 2015年春季学期共计安排7次线下小班讨论和3次线下辅学讲座,累计有804人(次)报名参加,50人(次)在小班讨论作过主题发言。15年4月5日 蔡乐苏教授作第1次辅学讲座近代中国救国的三条道路15年6月4日 王宪明教授作第三次辅学讲座回望毛泽东时代(1949-1976)学生在线下小班讨论发
13、言线下讨论的主题直面热点、难点与现实问题w “历史大家谈”(第4周)w 太平天国起义功与过(第6周)w 毁誉李鸿章(第8周)w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 (第10周)w “南京十年”得失谈(第11周)w 民国时期清华学子留学经历(第12周)w 从中国近现代史发展历程看中国梦(第13周)线下讨论的主题激发同学的兴趣、思考与探索热情w 讨论主题:“历史大家谈”。 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有人说历史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有人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你是怎么看待和理解历史的?同学们可以来到我们的线下小班讨论中,交流自己过往学习历史的体会,分享自己阅读过的富有收获的历史书籍,或者指出你看到的或了解到的有关中国近
14、现代史的影视作品中存在的史实谬误,也可以把自己在课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带来。我们助教团队的带班助教们届时会引领同学们一起讨论,为同学们答疑解惑。线下讨论的主题激发同学的兴趣、思考与探索热情w 讨论主题:“毁誉李鸿章”。 梁启超李鸿章传有云:“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举天下人而恶之,斯可谓非常之奸雄矣乎。举天下人而誉之,斯可谓非常之豪杰矣乎。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李鸿章一生功业成败毁誉的认识。线下讨论的主题激发同学的兴趣、思考
15、与探索热情w 讨论主题:“青年时期的毛泽东”。 青年毛泽东这样说:“圣人,既得大本者也;贤人,略得大本者也;愚人,不得大本者也。圣人通达天地,明贯过去现在未来,洞悉三界现象,如孔子之百世可知,孟子之 圣人复起,不易吾言。”他还说,“ 独康似略有本源矣。然细观之,其本源究不能指其实在何处, 徒为华言炫听,并无一干竖立、枝叶扶疏之妙。愚意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惟学如基础,今人无学,故基础不厚,时惧倾圮。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青年时代是培养习惯、希望和信念的一段时光。对1921年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前的青年毛泽东所说的圣贤、本源以及“独服曾文正”,你有何理解或启示?请谈
16、谈你对青年时期毛泽东的思考。线下讨论的主题激发同学的兴趣、思考与探索热情w 讨论主题:“南京十年”得失谈。 自1927年4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被迫迁都重庆,这一段时期通常被史学界称为“南京十年”。有人认为,中国在这十年中在外交、工业、金融、交通、文教等诸多方面之建设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后来曾任驻华美军司令的魏德迈甚至称之为“黄金十年”;但也有人认为,这十年只是表面繁荣,实则内里虚空,同时还酝酿着新的危机,“是国民党内外政策中的一系列矛盾积累、演化并酿成激烈冲突的历史时期”。请结合相关史事、史料,谈谈你对“南京十年”(或其某一方面之建设)得失之看法。线下讨论的主题激发同
17、学的兴趣、思考与探索热情w 讨论主题:民国时期清华学子留学经历。 民国时期,有大批清华学子赴美留学,其中既有后来成为国立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他曾有何为大学的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也有为新中国的核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的两弹元勋邓稼先这些人是怎样跨入留学的旅程?他们在外国是如何生活与学习的?又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选择回国的?相信大家对这些留学的清华学子经历都很感兴趣,请结合相关史事、史料,谈谈民国时期清华学子的留学经历。线下讨论的主题激发同学的兴趣、思考与探索热情w 讨论主题:从中国近现代史发展历程看中国梦。 由今天上溯至1840年,一个半多世纪以来,为了拯救民族与国
18、家于危亡落后之中,无数志士仁人舍生取义,多少英雄豪杰奋起抗争。我们曾经以为只要学到船坚炮利,就能救亡图存;我们又曾察觉必须维新变法,方可立足世界;我们还曾迷信只有全盘西化,否定传统,才能让中国脱胎换骨。回顾历史,这条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夙愿的民族复兴之路走得诚是充满悲壮和艰辛。而无可否认的是,我们现在依然还在路上,烛照我们前行的仍然是“复兴梦、中国梦”这盏明灯。百年激荡,百年抗争,百年奋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奏响人类文明中美轮美奂的世纪交响请同学们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课所讲述的中国近现代史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中国梦”的认识。线下讨论的引导加强对带班助教的指导 集体备课负责本次集体
19、备课PPT的助教 人文学院孙梓辛博士所写的体会线下讨论的引导加强对带班助教的指导 集体备课评价 影响 宣讲 推广w 在2015春季“学堂在线”18门同类课程评估中位居第2位。w 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新华网、人民网先后报道或转载清华纲要MOOC混合式教学的理念与实践。w 5月、8月两次在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主办的全国MOOC推广会上介绍纲要MOOC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情况。w 参拍“E时代的混合式教学”,推介纲要MOOC混教理念。w 6月2日、6月13日先后在北航第四届“通识教育年会”和哈工大“MOOC落地生花系列培训会”上进行宣讲。w 10月24日在“2015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作
20、大会发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慕课混合式教学改革模式探索。w 2016年1月12日在北京高教学会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会年会宣讲各校SPOC平台选修清华纲要慕课人数统计 思考与展望w“老传统 新挑战”!w 慕课的优势w 慕课的局限w 思政慕课混合式教学的未来愿景w 2016年春季学期 继续改革试点实践 清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传统课堂“因材施教”教学理念要求的6个转变一、在确保完成总的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由既定的结论满堂灌,向师生共同研究问题、得出科学结论转变;二、由教师统一为所有学生指定同一学习讨论及课后作业和阅读内容,向教师根据不同程度不同类型学生设定不同问题和书目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
21、选择学习内容转变;三、由教师授业解惑,向师生共同探讨解惑转变;四、由单一的课堂讲学向课堂教学与多样化教学方式相结合转型;五、由单一的学校课堂内教学向课堂内外教学相结合、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转型;六、由传统的“千人一卷”、一“试”定成绩的考核方式,向以注重过程,注重理论思维的提升、能力的培养为目标转型。 清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传统课堂“因材施教”教学模式的5条具体措施第一,及时把中央有关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教学过程,坚持用中央有关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指示精神来指导课程教学,使中央有关精神及时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第二,集体备课,分工合作,制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通用PPT 课
22、件。每讲是一个独立的专题,任课教师可以根据个人特长和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同时,课件上传到网络学堂,便于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第三,教学资料方面,开列供学生研讨的问题集和供学生阅读的参考书目,实施“六个一百”工程:一百本好书、一百篇好文、一百个问题、一百个课件、一百段精彩历史纪录片、一百幅稀见历史图片。第四,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拓展课外学习,采用各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具体做法是:专题教学、师生对话研讨、课堂讨论、演讲、表演、辩论等等。第五,注重历史学习的实践性和研究性,让学生动手动脑,在“触摸历史”、“创作历史”、“重演历史”的过程中研史明道,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个人经历,进而
23、升华为人生信仰。 MOOC的优势w课容量大 效率较高w视频简短 利于复习w线上教学 丰富完整w“大数据” 知己知彼w线下教学 互动讨论MOOC 与 SPOCw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w 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小型私人化在线课程:是指使用在线的课程(类似于MOOC)对少数真实在校注册的学生实施的课程教育。和 MOOC 相比,SPOC人数少、在校注册(收费)、除了在线视频和习题等,还可以有其它辅助的线上或线下课堂、答疑。 MOOC的局限w 在内容上,由于大纲及视频时长的限制,线上课程总体还是侧重于普及性的知识点;
24、w 在形式上,MOOC的表现手段虽很丰富,但是缺失了极为重要的真实的师生互动环节;w 在效果上,我们只能看见学生的习题成绩和测试成绩,但是无法检视、监测学生获得成绩的方式。w 丰富的线下教学、混合式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上述MOOC的先天局限与缺失。关于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进一步思考1、在课程团队的建设上,2015春季学期的实践,主要依靠助教来完成。但是助教团队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仍然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在具体实践中,专业出身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人数毕竟是有限的,这意味着我们有时不得不选任其他专业的研究生,而对于这些非专业助教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尽管我们当前探索的助教集体备课机制在一
25、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还需更为系统的对助教进行教育学、心理学、讨论课上课技巧等方面的培训,从而真正确保小班讨论的效果,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关于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进一步思考(续)2、教师更多地直接投入线下教学环节势在必行。下一步的趋向应该是联合学院、课程组的其他老师一起加入到线下教学环节中来:可以是在原有助教带班模式之外,联合课程组的其他老师采取类似真人图书馆的讲座预约形式开设小班讨论课;也可以更为明确将课程分为线上与线下两部分,学生在修完线上课程后可以拿到课程学分的1/2,另外1/2的学分需要选修其他老师的较为深入的线下专题课堂来最终完成。3、在小班讨论的选题设定上,目前主要是由老师确定主
26、题,下一步可改进为让同学们在若干候选主题中以投票的形式来确定课程讨论主题。未来愿景 “一二三四”w 一个课程:线上大课教基础知识w 两个课堂:教师开设专题小课堂w 三种教学:线下小班讨论,学生充分参与w 四种形式:OFFICE HOUR 师生私人面对面16年春季学期 继续改革试点2016春季学期纲要慕课混合式教学 成绩分配线上学习 40% 其中习题完成占30% 视频观看及讨论区参与占10%线上学习 60% 其中八次线下专题课堂占25% 线下小班讨论占5% 期末论文占30% 2016春季学期 纲要慕课线下活动数据统计目前所有线下活动全部完成,其中4次线下讨论报名参与人数806人,(实到702)人
27、,其中积极参与课堂展示与课堂发言461人次,名师辅学讲座报名参与人数318人(实到264人)。4次线下活动参与详情如下:第1次活动,应到261人,实到220人,其中参与课堂展示与课堂发言107人。第2次活动,应到168人,实到143人,其中参与课堂展示与课堂发言 72人。第3次活动,应到212人,实到187人,其中参与课堂展示与课堂发言91 人。第4次活动,应到165人,实到152人,其中参与课堂展示与课堂发言84 人。w 慕课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无疑将是均衡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各个学校特色化、个性化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这个意义上,清华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也仅仅是一个开始,肯定还会遇到新的问题,迎来新的挑战;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更多高校、更多教学团队的加入,未来的“纲要”慕课会不断探索出新,精彩纷呈!要告束迎批指正 联系电话:15201279660 电子邮箱: 通信地址:100084 清华大学善斋208室翁贺凯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