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阐释后殖民语境下基于语料库的汉语新词翻译标准与对策.doc

上传人:清凉的夏天 文档编号:5845001 上传时间:2022-07-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阐释后殖民语境下基于语料库的汉语新词翻译标准与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阐释后殖民语境下基于语料库的汉语新词翻译标准与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阐释后殖民语境下基于语料库的汉语新词翻译标准与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阐释后殖民语境下基于语料库的汉语新词翻译标准与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阐释后殖民语境下基于语料库的汉语新词翻译标准与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阐释后殖民语境下基于语料库的汉语新词翻译标准与对策 摘要 汉语新词蕴涵中国民族特色,代表特定时期的社会文化特征。全球化加强了文化间的融通,也使本土文化受到冲击。后殖民翻译理论有助于夯实民族文化的根基,固守自身文化阵地,保护本土文化发展。而基于数据描写,语料库翻译研究能够为规约性翻译理论的构建提供客观的理论前提和演绎基础,对规约性翻译理论的有效性进行检验或佐证,二者的科学结合可以为汉语新词的翻译研究提供新视角。关键词:汉语新词翻译语料库 研究策略 后殖民翻译理论:A一 引言新词是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产物,也是语言自身演变的结果。全球经济一体化对语言文化发展带来了强大冲击,既加强了文化间的融通,又

2、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出文化间的摩擦与碰撞。后殖民翻译理论用其独特的视角揭示出文化殖民的种种表现,帮助夯实民族文化的根基。而作为语言研究的工具,语料库从理论、描写和设计应用等层面日益,以其为基础,以后殖民理论为标杆,客观全面的探讨汉语新词,为汉语新词的翻译实践策略和翻译标准研究提供全新的视角。二 汉语新词翻译研究目前状况及启迪英语新词新义作者Shawn Holley曾把数字化革命引发的新词和新术语的爆炸性增加称为“新词语革命”。国内新词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后兴起。近年一些学术刊物如中国翻译辞书研究等都已开辟专栏,2000年至今,国内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的相关文章共计67篇。该领域

3、虽有一定成果,但亦有缺憾:译语独创性过强,与西方的交流借鉴薄弱,其用法例证欠缺且汇编未成体系。且通常译语受众多为境外汉语非母语的读者,因此反馈信息相对较为滞后,根据阅读者接受度,对理由译语进行性即时改译或修译。另一方面,外媒对中国的报道频繁,时代和新闻周刊亚洲版几乎每期都有。因此,利用如COCL等网络语料库库更新快、实效强、即时反映目标读者应用反馈等优势,就汉语新词的翻译策略及译质考量因素进行尝试性深入研究就更为必要。另一方面,以汉语新词为研究对象,语料库为提供的是定量方面的数据词频分析,检索数据可以客观印证该译文在英语使用中的认知度,它可以为的分析、探究译文质量提供数据支持。肖忠华等认为,语

4、料库能揭示翻译语言的本质特征及翻译实例与翻译规范间的关系。总结以上观点,某些外媒的译文确可借鉴参考,新词翻译时效性强等特点,正契合语料库翻译研究范式的趋势。但同时应清晰的认识到,翻译既是语言活动,与此更的,她更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交际过程。作为一种语际符号的转码行为,翻译过程、功能及某些超语言的文化因素至关需考量的因素。另一方,从等值概念而论,翻译过程中众多功能的等值可以是方式、是手段,文化意境的转换确是真正翻译之目的。所以,检索英文译语在英语中搭配应用频率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其应用的译语文化语境是否与和源语言有等值效果,根据语料库所提供的译语上下文语境,基于源语言本土文化进行更深层次定性分析、审

5、定。三 语料库与后殖民新语境对汉语新词翻译的影响词汇是一个动态的开放性系统,反映时代的历时变化。作为一种语际交流过程,翻译从本质上必定会受目标语话语体系以及意识形态规范的各方面制约。语料库翻译研究策略主要是对能反映语言特征的不同指标,利用语料库各种先进科学的统计、分析工具进行深层统计分析,如词汇密度、词频、类符、形符、类符形符比、词语分布率、语义韵、短语搭配、特色词汇的使用频率、叙事结构等。在翻译中,由于永远处于“延异”的状态,文本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创造新语汇、引入新语词的同时,译者也绝不可无所思索、无所顾忌的盲目突出文本差异性。也就是具体来说,“生成目的语文本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质性

6、,并故意打破目标语言常规的翻译”是也应当有前提条件的,即“翻译是一个语言和文化之间求同的过程尤其是寻求相似的新词和相似的表达大方式或技巧”。认可并接受各种差异存在,使目标读者了解源语异国文化意境之时,更应该努力做到最大限额的与目标语言话语系统各方面相贴近、融合,而非单一性突出其不同。因此,目标语话语系统中译文的表达方式、语言使用习惯都应当最大限度的审析,充分理解并认知源语与译语的共同性和共通性,进而合理而灵活的进行借鉴与利用,而语料库中的语料是真正使用的活语言,是一种“集约化”的共享语料资源,因此,语料对于汉语新词翻译研究而言具有极大的辅助作用。作为一种实证的策略,语料库翻译研究策略以基于数据

7、驱动的定量分析,各种概率和统计分析,真实语境中的双语语料,注重对译语微观层面的量化分析,基于丰富的现实文本语料,对影响译语的众多规范因素进行客观描写及深入分析,就体现出其明显的客观性。不仅如此,语料库翻译研究策略不仅关注对翻译现象的客观描写,更为有的是它同样方便于从社会、历史和文化等宏观层面对它作出解释。语料库翻译研究策略为翻译理论研究和语料库研究的二者紧密科学的结合提供了实践研究基础,因为它与传统的规约性翻译理论和研究范式并不相排斥甚至矛盾。换个角度,它恰恰可以为构建规约性翻译理论提供客观、可验证的理论前提或演绎基础,进而检验或佐证翻译理论的有效进行,尤其在“延异”理念下对于翻译的深入研究方

8、面。是一个也只能是一个不断向外扩散、延宕的过程,不断生成、转换,最终消解。从汉语新词翻译研究角度来看,在西方强势经济的冲击下,强调文化身份的民族性,益于解构某些文化霸权主义,保持文化身份的独特性、多样性,在的生成、扩散过程中实现其最大的交际。得此,基于语料库的新词翻译也应避开盲目照搬语料译语,不能盲目照搬外媒的用词说法,要审慎地推敲符合中国立场的确切表达,正体现了基于语料库的新词翻译研究中,后殖民翻译理论介入的必要性。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作为概念,隶属“文化转向”研究范式的转变。“全球化背景下,翻译应从后殖民视域下综合阐述翻译、语言、文化和人类的紧密关系。”因此,文化研究大潮的影响、新词频繁迸发

9、的形势下,后殖民翻译研究分析蕴涵在翻译文本中的权力关系和历史语境,强调翻译的文化和政治功能,为新词的翻译研究提供全新的视角和思维空间。后殖民多元语境里,翻译不只是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转换,且带有了范围更广的阐释功能。作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汉语新词翻译过程中,有责任坚持其源语的民族文化身份,不止要在宏观方向上牢记翻译政治性,更应在译语选择、译略制定及翻译批评等方面践行对民族身份的塑造,真正上传递本国的文化真谛给目标读者。而就如何固守自身文化阵地,保护本土文化发展,把着眼点放在东西方文化碰撞地带上的当属后殖民理论。后殖民语境下对于译语翻译的好坏界定不再局限于微观语言层面的与否忠实,因为所谓“忠实

10、”的翻译观较易忽视翻译本身的力量;选择翻译策略过程中,若突破语言层面的“忠实”,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语境中,紧密联译者的文化身份考察译质,翻译批评的视域会更广阔。汉语新词这一特定语言族群的翻译策略以及如何将其与语料库研究科学结合的策略,会更加清楚。语言不仅指明、表现和直射外部世界,同时还包含对语言本身的显现,即它有工具性一面,亦有意识形态一面。由于受特定人文环境的制约,译者的翻译动机、翻译目的甚至文本选择、翻译立场以及有其所决定的翻译方案、翻译策略都间接或直接地加强了翻译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译者的文化立场、译者的目的、译者的偏见等都会在译本中留下痕迹。时空中的实体、事件、符号语言甚至某主

11、体在时间的流失和空间的阻隔中形成的不同交织、连叠、切合、擦撞,都有可能促成趋向无限多的分合、差离和构建。然而,“在自我构成中,在动态的自我分割中,这种间歇可称为间距化、时间的空间化或空间的时间化(延宕化)。”换句话说,产生的各种差异始终是由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的间隔形成的,也就是德里达在原有文本结构的差异化基础上,以发现书写文字差异化结构中潜伏着再生差异化的可能性为起点,以文字差异为中介,赋予原作者和原文本新的差异化的无限创作活动,同样,德里达所依据的同样是阅读者的新文化背景、文化流向和新的阐释策略及能力,此种方式的文本复活根本不是在于自身的还原,而是在新文化构建下的本质复活与生成说是某种的增值,它实现的是时间维度的多种指向与空间维度的多种指向的交叉。不仅从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单向性的理解,还强调指向未来的运动,囊括时空所促成的多维度活动可能性的向量总和,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行业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