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孙权劝学》第2课时公开课教学课件(定稿)【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pptx

上传人:大宝 文档编号:5879949 上传时间:2022-07-08 格式:PPTX 页数:27 大小:20.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权劝学》第2课时公开课教学课件(定稿)【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孙权劝学》第2课时公开课教学课件(定稿)【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孙权劝学》第2课时公开课教学课件(定稿)【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孙权劝学》第2课时公开课教学课件(定稿)【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孙权劝学》第2课时公开课教学课件(定稿)【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课时孙权劝学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居处在偏远之地吴下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也作刮目相看。比喻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从学识浅薄的“吴下阿蒙”,到智勇双全、让人“刮目相待”的将军,是什么原因促使吕蒙有了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探究任务合作探究过程安排借助资料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人物的身份,理清三位被采访者的关系。全班分4/8小组,每1/2小组选择回答其中的一个问题。小组内研读课文,结合助读资料思考本组选定的问题,并形成小组结论。每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展示小组交流成果,教师相机引导、点拨、归纳。 老师想开个记者见面会,采访孙权、吕

2、蒙、鲁肃三位历史人物,如果你是他们,你会怎么回答下面的问题呢?1.问孙权:您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2.问吕蒙:您是怎样被说服的呢?3.问鲁肃:您为什么要和吕蒙“结友”?4.综合提问:各位觉得对方身上有什么优点值得学习?借助资料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身份,理清人物关系。 故事发生的背景 1.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形。 2.公元210年,周瑜去世,去世前写了一封信给孙权。一是分析了东吴面临的严峻形势“曹公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始终”;二是推荐接班人鲁肃。 3.公元210年,孙权劝吕蒙学习。 4.后吕蒙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鲁

3、肃称其“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蜀将关羽,占领荆州。不久病死。 故事中人物的简介 1.孙权:三国时吴国君主,有雄才,善用兵,亲贤士。对话时的年龄为28岁。 2.吕蒙:三国时吴国大将。16岁即入军营,以胆气著称,战功卓著,但颇为轻狂。赤壁之战后“拜偏将军,领寻阳令”。对话时的年龄为32岁。 3.鲁肃:三国时吴国大将,能文能武,周瑜赞为“忠烈,临事不苟”,对话时的年龄为38岁。教师点拨 吕蒙(职位低) 孙权(吴国君主)鲁肃(职位高)孙权劝学君臣同僚君臣成果展示1.问孙权:您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劝学原因一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二是吕蒙更好履职的需要。 三国鼎立局面初成,东吴形势不

4、稳,国家急需一批能文能武的将领。 吕蒙长于带兵打仗,但逊于文治,而目前又“当涂掌事”,为使其更好履行职务,“不可不学”。成果展示2.问吕蒙:您是怎样被说服的呢?被说服的原因首先,一语破的,指出“学”的必要性。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严格要求 为其打算强烈反问 态度坚定降低学习要求学习时间可保障 学习效果很明显孙权的话: 逻辑严密 无可辩驳;考虑感受 心悦诚服成果展示3.问鲁肃:您为什么要和吕蒙“结友”?结友原因被吕蒙的才干和谋略所折服。敬才、爱才,与之志趣相投。与蒙论议,大惊曰:“卿

5、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鲁肃成果展示4.综合提问:各位觉得对方身上有什么优点值得学习?孙权吕蒙听劝 好学敬才 爱才关心部下 目光远大 好学 善劝探究任务 分角色以文言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孙权劝学”的故事,表演前反复品读人物对话,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人物的语气。过程安排四人为一小组,一人读旁白,三人读人物,分配好任务。小组内结合句中的语气词、称谓语或标点符号品读对话,揣摩人物心理,确定人物的语气,形成小组结论。随机抽选小组品读重点对话,展示小组结论,并进行课本剧表演,其他小组观看后评价、交流。合作探究成果展示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6、“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品读语句一: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这句话应该读出坚决、果断的语气。. 双重否定,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又可见他对吕蒙的关心和期望。 感叹号,表达强烈的语气。成果展示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品读语句二:.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句末用感叹号是对强烈反问语气的强化。 面对吕蒙以公务繁忙推

7、脱,孙权既用降低学习标准打消他的顾虑,又用强烈的反问语气表达自己要求的不可改变,含不悦和责备的意味。成果展示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品读语句三:.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一个“耳”字,消除了吕蒙的顾虑,舒缓了早前对话中的矛盾,体现出孙权作为统治者有着宽广的心胸、灵活的应变技能和高超的劝说技巧。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强调“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品读语句四: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现身说法,鼓励吕蒙读书,语重心长,

8、言辞恳切。成果展示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品读语句五: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朗读时,应该读出鲁肃的这种惊叹之情。. “卿”是朋友间的爱称,表示鲁肃因吕蒙的巨大进步而将他引为朋友。 “!”与鲁肃说话时的神态“大惊”高度吻合,表现出鲁肃对吕蒙在才干和谋略方面的巨大进步的惊讶和赞叹,从侧面反映出吕蒙就学的明显效果。成果展示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品读语句六:

9、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这句话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形容时间很短。 强化了吕蒙学有所成的自豪感。同时,也有一点调侃口吻,并非针锋相对的争辩,表现了二人良好的兄弟情谊。.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 反问语气,可译为“呢”,与前面的疑问词“何”连用,强化了吕蒙说话时的情味。成果展示孙权劝学课本剧脚本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

10、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旁白舒缓、平和的语气孙权坚决、关心的语气鲁肃吃惊、赞叹的语气吕蒙自信、自得的语气表演时也要注意加入适当 的神态、表情。探究任务 读史,可以知古,亦可鉴今。读了孙权劝学,从孙权、吕蒙、鲁肃三个人物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呢?过程安排小组内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讨论从三位人物身上得到的启示,形成小组结论。选一人代表本小组发言,全班交流,确定几点大家都认同的启示。合作探究成果展示从孙权、吕蒙、鲁肃三个人物身上得到的启示:孙权 规劝别人要从关爱对方的角度出发,要讲究方法策

11、略。吕蒙 要虚心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 学习没有早晚之分,只要认真学习,终有所成。 不能因繁忙就放弃学习,只要用心,总有办法。鲁肃 不能用老眼光看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物。 交友要交不断进步的人,要敬才、爱才。熟读成诵: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反复诵读,直至成诵。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 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情境背诵:跟

12、随情境视频背诵版,集体展示背诵情况。孙 权 劝 学吕蒙(自信,自得)孙权(坚决,关心)鲁肃(吃惊,赞叹)君臣同僚 精读对话(把握人物特点) 发散思考(获得现实价值)类文阅读 阅读北宋王安石的伤仲永,对比孙权劝学,感受二文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伤仲永宋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

13、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阅读北宋王安石的伤仲永,对比孙权劝学,感受二文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伤仲永宋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

14、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相同点:不同点: 1.两文的内容一正一反,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孙权劝学写吕蒙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 伤仲永写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 2.两文的写法也不同。 孙权劝学以对话为主,言简而意丰;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来说理。主题都与学习有关。课

15、堂演练上联:仲永年少不学,一事无成下联: 基础过关: 有位同学,总是不肯下功夫学习,老师劝他应该好好学习,他说自己的事很多,况且又不想考什么清华北大,学不学无所谓。老师很想好好跟他讲讲道理,就拟写了一副对联给他。请帮老师完成下面的对联:吕蒙年长好学,学有所成课后作业方法拓展: 课文和下文中有多种读书方法值得借鉴,试概括出来并结合原文说明。 余近日以军务倥偬,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补;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倥偬:事多,繁忙。门阀:名门贵室。事冗:事务繁忙复杂。kng zng方法拓展: 课文和下文中有多种读书方法值得借鉴,试概括出来并结合原文说明。答案参考: 泛读法,如“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定量读书法,如“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 圈点批注法,如“用朱笔圈批”。 定时读书法,如“决不肯今日耽搁”“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课后作业敬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中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