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02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ppt

上传人:浮梦生 文档编号:5896806 上传时间:2022-07-12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1.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02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02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02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02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02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亲,该文档总共8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女性生殖系解剖 女性生殖系统包括: 外生殖器 内生殖器 相关组织与邻近器官外生殖器解剖缓冲压力保护骨盆12345 外生殖器:指从耻骨联合上缘及两股内侧至会阴之间的组织。靠近两股内侧,起于阴阜,止于会阴;内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外生殖器 阴道前庭:两侧小阴唇之间的菱形区; 前庭球 前庭大腺 尿道口 阴道口及处女膜内生殖器解剖内生殖器包括: 阴道 子宫 输卵管 卵巢阴道子宫卵巢输卵管输卵管卵巢子宫阴道内生殖器矢状面观阴道(vagina) 解剖位置 上端包绕宫颈,下端开口于阴道前庭后部,前壁与膀胱和尿道邻接,后壁与直肠贴近。阴道 阴道是一上宽下窄的管道,前壁79cm,后壁1012cm; 阴道穹

2、窿:阴道的顶端包绕宫颈的部分,分为前、后、左、右四部分; 阴道后穹窿:与子宫直肠陷凹贴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做后穹窿穿刺或引流,检查盆腔积液诊断某些疾病或实施手术的途径.阴道(vagina)阴道特点(1) 阴道壁有很多皱壁及弹力纤维,具有很大的伸展性; 阴道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青春期后受卵巢分泌的性激素的影响发生周期性变化,所以对阴道脱落细胞检查,可了解卵巢的功能; 阴道壁无腺体,有少许分泌物称为白带; 阴道粘膜上皮细胞内的糖原分解后产生乳酸,所以阴道呈酸性环境,PH值为45; 在病理状况下,阴道分泌物的性状,酸碱度会发生改变,所以临床上去阴道分泌物检查,可诊断某些疾病。阴道特点(2) 阴道

3、的功能: 性交器官 分娩通道 排泄月经及分泌物通道 预防感染(阴道的天然屏障作用)阴道(vagina)子(uterus) 位置:位于骨盆腔中央,呈轻度前倾前屈位,前面有膀胱,后面有直肠;宫颈外口在坐骨棘水平。子宫宽45cm长 78cm厚23cm子(uterus) 形状:呈倒置梨形,前面扁平,后面稍凸出; 大小:成人子宫重约50g,宫腔容积约5ml。子宫底子宫角子宫体子宫峡部子宫颈子宫包括三部分: 子宫体 子宫峡部 子宫颈宫体与宫颈的比例: 婴儿期1:2; 成年2:1; 老年1:1; 子宫峡部: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最狭窄的部分,非孕期长约1cm 解剖学内口:子宫峡部上端 组织学内口:子宫峡部下端

4、子宫颈:主要有结缔组织构成,根据宫颈与阴道的关系分: 宫颈阴道上部 宫颈阴道部子宫颈的组织学特点: 宫颈阴道上部为高柱状上皮细胞,宫颈阴道部为复层鳞状上皮细胞,两者交界处是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宫颈含有很多腺体,能分泌碱性粘液,宫颈粘液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未产妇宫颈外口为圆形,经产妇为横裂状。 子宫体壁分为: 功能层 致密层 内膜层 海绵层 基底层 肌层 浆膜层 内膜层肌层浆膜层1. 浆膜层:为覆盖子宫体的盆腔腹膜 在前面向前反折覆盖膀胱,形成膀胱子宫陷凹 在后面反折覆盖直肠,形成直肠子宫陷凹直肠子宫陷凹膀胱子宫陷凹2. 肌层 子宫肌层有平滑肌组织、少量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组成 分

5、为三层:外层、中层和内层 肌层中间穿插着丰富的血管;3. 子宫内膜层: 功能层(致密层和海绵层):对性激素敏感,在卵巢激素影响下发生周期性变化; 基底层:对性激素不敏感,无周期性变化。青春期开始,功能层发生周期性脱落,由基底层再生。 圆韧带(round ligament):维持子宫于前倾位; 阔韧带(broad ligament):维持子宫在盆腔的正中位置; 主韧带(cardinal ligament):维持子宫颈于正常位置; 宫骶韧带(uterosacral ligament):间接保持子宫于前倾位置。3. 子宫韧带*阔韧带圆韧带主韧带维持子宫正中位置维持子宫前倾位置固定宫颈位置子宫韧带子宫

6、骶骨韧带间接维持子宫前倾位置子功能 是精子到达输卵管的通道; 受孕后,是受精卵着床、发育、成长的场所; 分娩时,子宫收缩排出胎儿及附属物; 非妊娠时,产生并排出月经。卵管(fallopian tube) 位置:内侧与子宫角相连,外端游离,全长约814cm; 形状:输卵管是一对细长弯曲的管,形状如喇叭;输卵管 根据输卵管的形态由内向外分为: 1. 间质部 2. 峡部:最狭窄,是结扎部位; 3. 壶腹部:最宽大,是受精的部位,也是异位妊娠常见的部位 4. 伞部:游离于腹腔,有“拾卵”作用伞部壶腹部峡部间质部输卵管组织结构: 粘膜层:其上皮细胞上有纤毛,纤毛向宫腔方向摆动; 肌层:由远端向近端蠕动

7、浆膜层:伞部无腹膜卵管(fallopian tube)输卵管功能: 精子和卵子受精的场所; 将孕卵输送入宫腔。卵巢(ovary) 位置:位于子宫两侧,输卵管下方,阔韧带后方,内侧借助卵巢固有韧带与子宫相连,外侧通过骨盆漏斗韧带与盆壁相连;卵巢固有韧带卵巢漏斗韧带卵巢韧带 形状:卵巢呈扁椭圆形,灰白色性腺,成人卵巢约431cm大小,重约56g。 功能:产生卵子和性激素。卵巢(ovary)生发上皮皮质层髓质层发育卵泡成熟卵泡排卵原始卵泡成熟黄体白体卵巢组织结构骨盆(pelvis)骨盆的骨骼组成 髋骨(由髂骨、坐骨、耻骨联合) 骶骨:由56块骶椎组成 尾骨:由45块尾椎组成2.髋骨1.骶骨3.尾骨2

8、.1髂骨2.2耻骨2.3坐骨骨盆的骨骼组成骶髂关节骶尾关节耻骨联合骨盆的关节骨盆关节:骨盆主要有三个关节: 骨盆韧带 骶结节韧带 骶棘韧带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骨盆的分界分界线: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线、骶岬上缘为界,将骨盆分为 真骨盆 (true pelvis):影响胎儿阴道分娩; 假骨盆(大骨盆)(false pelvis)耻骨联合骶岬髂嵴髂棘坐骨棘坐骨结节耻骨弓骨盆的骨性标记骨盆的平面 入口平面:为真假骨盆的交接面,呈横椭圆形,影响胎儿入盆 中骨盆平面:最狭窄的平面,呈纵椭圆形,影响胎儿顺利通过骨盆 出口平面:有两个不在同一平面但有共同底边的三角形组成,影响胎儿出盆骨盆特点女性骨盆的特点: 盆

9、腔浅 入口大 出口宽 骨盆轴(pelvic axis):连接骨盆各假象平面中点的曲线。入口平面中骨盆平面出口平面骨盆轴 骨盆倾斜度(pelvic inclination):妇女直立时,骨盆入口平面与地面所形成的角度。骨盆底骨盆底(pelvic floor):封闭骨盆出口的多层肌肉和筋膜主要作用: 支持盆腔脏器保持正常位置; 分娩时,盆底组织向前伸展称为软产道的一部分,协调胎先露的转动和前进。 骨盆底分层 外层:浅层的筋膜和肌肉 中层:即泌尿生殖膈,由两层筋膜和一层肌肉组成 内层:即盆膈,由肛提肌及筋膜组成会 阴 会阴(perineum):指阴道口与肛门之间的组织 在妊娠期会阴组织变软,有利于分

10、娩; 分娩要注意保护会阴,以免裂伤。近器官 尿道:短而直,临近阴道,易发生感染; 膀胱:妇科检查及手术前必须排空膀胱; 输尿管:于宫颈旁约2cm处与子宫动脉交叉 直肠:妇科手术、分娩时容易损伤直肠; 阑尾:炎症时可累及生殖器女性生殖系生理女性一生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1. 新生儿期(neonatal period):出生4周内. 特点:乳房肿大或有乳样分泌物、阴道少量分泌物,在短期内自然消失。2. 幼儿期(childhood):出生4周到12岁左右. 特点:10岁以前,生殖器官仍为幼稚型 10岁以后,生殖器官开始发育女性特征开始出现3. 青春期(adolescence):1019岁 特点:体格生长

11、发育迅速 生殖器官(第一性征)发育成熟 第二性征发育明显 月经来潮4. 性成熟期 (sexual maturity):生育期,18岁左右开始,持续约30年. 特点:规律的月经周期 生育功能处于最旺盛的时期5. 围绝经期 (peri-menopausal period):一般发生在4552岁,出现的早晚、持续长短因人而异. 特点:卵巢功能减退; 生殖器官开始萎缩; 月经量渐减少,周期不规则,最后绝经; 部分妇女出现围绝经期症状 6. 老年期(senility):一般60岁以后. 特点:卵巢功能衰退 生殖器官萎缩 易发生代谢障碍而导致骨质疏松、肥胖、血压升高等月及床表 在内分泌周期性调节下,子宫内

12、膜发生从增生到分泌的反应,如不发生受精和孕卵着床,子宫内膜则萎缩脱落并伴有出血,如此周而复始的发生子宫内膜剥脱性出血称为月经(menstruation)。 月经是性功能成熟的标记。 初潮(menarche) 月经第一次来潮称为初潮。 初潮年龄约1118周岁,多数为1315周岁。月经初潮的迟早受遗传、营养、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 月经周期(menstrual cycle) 两次月经第1天的间隔时间,称为月经周期。一般约2830天。 月经期 月经持续的天数称为月经期。一般约37天。 经量 经血量一般约3050ml,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 经血特点 1.经血内含有血液、子宫内膜碎片、宫颈粘液、脱落

13、的阴道上皮细胞; 2.经血呈暗红色,不凝固; 3. 经血呈碱性(月经期阴道酸性降低,抵抗力下降) 月经期症状 1.下腹及腰骶部下坠感 2.尿频 3.头痛、失眠、抑郁或易激动 4.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 5.鼻粘膜出血等 经期保健 1.劳逸结合,不宜从事重体力劳动; 2.防寒保暖; 3.忌辛辣刺激性饮食; 4.忌冷水浴、游泳、盆浴、坐浴、阴道冲洗; 5.保持外阴清洁,正确应用内置式卫生棉条月周期的 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特点之一是它的周期性变化,月经是这个周期性变化的重要标志; 月经周期的调节主要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的激素作用,称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1.下丘脑性调节激素:GnRH、PIH2.垂

14、体性调节激素:FSH、LH3.卵巢分泌的性激素:E、P、雄激素E可对下丘脑产生:正反馈、 负反馈P可对下丘脑产生:负反馈 月周期的 激素1.下丘脑性调节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GnRH):促使垂体合成和释放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素。 生乳素抑制激素(prolactin inhibitory hormone, PIH):调节垂体生乳素的分泌和释放。 2. 垂体性调节激素及其功能 促卵泡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主要促进卵泡细胞与颗粒细胞增生;并在少量黄体生成素的协同下,促使卵泡发育成熟并

15、分泌雌激素。 促黄体生成素(luteinzing hormone, LH):主要是与FSH协同,促使成熟卵泡排卵,从而促使黄体形成并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卵巢的周期性化 卵泡的发育和成熟 排卵(ovulation) 黄体(corpus luteum)的形成 黄体的退化 卵泡的发育和成熟 从青春期开始,始基卵泡开始发育,卵母细胞增大,周围的颗粒细胞增多,间质细胞环绕卵泡形成两层卵泡膜,并逐渐发育成熟。 排卵 发育成熟的卵泡在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向卵巢表面移行,卵巢表面的细胞变薄、破裂,卵细胞排至腹腔,称为排卵。 成熟卵泡 黄体的形成 排卵后卵泡膜血管破裂,血液流入卵泡腔内形成血体。同时残留的颗粒细

16、胞增大,成为黄体细胞,此时血体变为黄体。排卵后的78天,黄体发育 为成熟黄体。 黄体的退化 若卵细胞未受精,在排卵后的9-10天黄体开始退化、萎缩、变性,逐渐成为白体。黄体的平均寿命为14天, 黄体衰退月经来潮。卵巢激素及功能雌激素孕激素子宫1.促进子宫发育;2.增强子宫收缩力;3.提高子宫平滑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4.促进子宫内膜增生;5.促进 宫颈变软,宫口松弛;2.使子宫放松;3.降低子宫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4.促进子宫内膜进一步增生,并转为分泌期;5.促使宫颈闭合;雌激素孕激素子宫6.促进宫颈粘液的分泌,有利于精子的通过;7.宫颈粘液涂片:呈羊齿植物叶状结构6.减少宫颈粘液分泌,不利于精

17、子通过;7.宫颈粘液涂片:晶体消失,出现椭圆体阴道促进阴道上皮细胞增生,角化成熟;促进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原储存;角化现象消失输卵管促进输卵管发育并加强其蠕动抑制输卵管收缩雌激素孕激素乳腺1.促进乳腺增生;2.产后用大量雌激素可抑制乳汁分泌1.促进乳腺腺泡发育;体温孕激素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使体温升高,正常排卵后体温升高约0.305;性征促进女性第二性征的发育;雌激素孕激素新陈代谢促进水钠潴留;促进钙的沉积;影响脂肪代谢,从而有利于防治冠心病发生促进水、钠排泄;内分泌调节通过对下丘脑正、负反馈作用,影响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通过对丘脑负反馈作用,影响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FSHLH雌激素雌激素、孕激

18、素正反馈负反馈卵巢周期性变化与激素调节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化1、调节激素的周期性变化2、子宫内膜在卵巢分泌的性激素的作用下,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增生期、分泌期、月经期3、子宫颈、输卵管、阴道黏膜等的周期性变化月经调节激素的周期性变化 1、FSH:排卵前24小时低峰式分泌,持续24小时直线下降 2、LH:排卵前24小时出现一高峰,高于FSH,持续24小时骤降 3、E:排卵前达到第一高峰,排卵后7-8天达到第二高峰 4、P:排卵后7-8天黄体成熟时达高峰卵巢周期子宫内膜月经期增生期分泌期月经期51428卵巢与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月经周期卵巢变化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变化增生期第514天卵泡发育成熟、排卵雌增

19、生分泌期 第1528天排卵后黄体形成并发育成熟雌孕进一步增生,呈分泌期变化月经期第14天黄体退化雌孕内膜缺血、缺氧、坏死、脱落,月经来潮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子 的周期性化 排卵前,受雌激素的影响,宫颈粘液分泌的量增多,稀薄透明,涂片见羊齿植物叶结晶。这种结晶于月经周期的67天出现,排卵期最明显; 排卵后,受孕激素的影响,宫颈粘液分泌量减少,变混浊粘稠,涂片见椭圆体; 因此,宫颈粘液涂片可了解激素的变化。阴道粘膜的周期性化 在卵泡期,阴道粘膜受雌激素作用,上皮增厚,表皮细胞角化;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原丰富,在阴道杆菌作用下分解为乳酸,保持阴道的酸性环境; 排卵后,受孕激素作用,阴道粘膜上皮大量脱落,角化现象消失。卵巢、子宫内膜、阴道上皮、宫颈粘液、基础体温的周期性变化卵巢周期子宫内膜阴道上皮宫颈粘液结晶基础体温下丘-垂体-卵巢的相互关系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激素FSH、LH雌激素孕激素负反馈正、负反馈FSHLH雌激素雌激素、孕激素正反馈负反馈负反馈卵巢与子宫的周期性变化1女性内生殖器的特点2描述骨盆的三个平面3简述雌激素、孕激素的生理功能。4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是怎么形成的?icourses/coursestatic/course_3982.htm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