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制冷设备维修工中级理论试题 (2).doc

上传人:jintaihu 文档编号:5906978 上传时间:2022-07-13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冷设备维修工中级理论试题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制冷设备维修工中级理论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1. 与逻辑的逻辑表达式为(B)。 A、PAB B、PA B C、PAB D、PAB2. 非逻辑的逻辑表达式为(A)。 A、PA B、PA C、PAB D、PAB3. 或逻辑的逻辑表达式为(C)。 A、PA B B、PAB C、PAB D、PAB4. 一个含源二端网络,可以根据( B )等效为一个理想电压源与一个电阻串联。 A、欧姆定律 B、戴维南定律 C、叠加原理 D、基尔霍夫定律5. 与非门电路由( D )组合而成。 A、与门 B、或门和非门 C、与门和或门 D、与门和非门6.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B)。A、E=U B、I=0 C

2、、E=0 D、U=07. 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 B )进行等效变换。A、能够 B、不能够 C、不确定 D、一般情况下能够8. 在纯电阻正弦交流电路中,R=(C) AUi BU*I CUI Du*I9. 纯电阻正弦交流电路中,电阻所消耗的平均功率P=( B )。A、ui B、UI C、Ui D、uI10. 在纯电感正弦交流电路中,电感两端电压与流过电感的电流( B )。A、同频率同相位 B、同频率电压超前电流/2C、同频率电压滞后电流/2 D、同频率相位相反11. 纯电容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容两端电压与流过电容的电流( D )。A、同频率同相位 B、同频率相位相反C、同频率电压超前电流/2 D

3、、同频率电压滞后电流/212. 一个电压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O,若等效变换为一个电流源其理想电流源为Is,内阻为RS时,E,Ro,Is RS之间的关系是( D ). A.E=IsRS Ro Rs BE=IsRS Ro Rs C.Is=ERS RoRL D. Is=ERS Ro=Rs13. 叠加原理只求解电路中的( C ). A 电流、功率 B电压、功率 C电流、电压 D. 功率14. 叠加原理适用于电路(C)。 A、直流电路 B、非线性电路 C、线性电路 D、交流电路15. 利用戴维南定理分析理想电压与理想电流源是(B)进行等效率变换的。 A、不可以 B、可以 C、在一般情况下可以 D、在特

4、定条件下可以16. 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铁心装有三相绕组,这三个绕组在空间彼此相隔( B ) A、30 B、120 C、90 D、6017. 三相异步电动机进行Y起动时,其起动转矩只有直接起动时的( D )倍。 A、 B、1 C、 D、18.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旋转磁场转速与电源频率成正比,与磁极对数成(B)。 A、无关 B、反比 C、正比 D、相加关系19. 单相交流电流通过定子单相绕组时产生(C)。 A、顺时针旋转的旋转磁场 B、逆时针旋转的旋转磁场 C、交变的脉动磁场 D、不变的磁场20. 我国规定的安全电压为(D)。 A、12V B、24V C、36V D、以上三种,视场所潮湿程度而定21

5、. 在电源中性点接地的低压系统中,应采用( A )。 A、保护接零的方法防止触电B、保护接地的方法防止触电 C、保护接零或保护接地的方法防止触电D、保护接零与保护接地的方法防止触电22. 三相负载的三角形接法中,相电压=( C )。 A、线电压 B、线电压 C、线电压 D、线电压23. 三相负载三角形接法,采用( B )。 A 三相四线制接法 B.三相三线制接法 C.三相线制或三相三线制接法 D可以任意连接接法24. 三相非对称负载的星型接法中,中线( B )。 A可以省略 B不可以省略 C有没有均可 D。一般情况可以省略25. 叠加原理简化电路的原则是(D )。 A、只保留一个电源,剩余电源

6、的内阻仍保留在电路原位置 B、只保留一个电压源,其它电动势用短路代替 C、只保留一个电流源,其它电流源用开路代替 D、只保留一个电源,剩余电源的电动势用短路代替、电流源去掉后用开路代替,它们的内阻仍须保留在原位置26. 在放大电路中与发射极电阻Re并联的电容Ce作用是(C)。 A、稳定静态工作点 B、隔断直流 C、旁路交流 D、交流负反馈27. 负反馈使放大器放大倍数(D)。 A、减小且放大倍数稳定性不变 B、增大且放大倍数稳定性不变 C、不变且放大倍数稳定性不变 D、减小且放大倍数稳定性提高28. 稳压电路的主要特性指标有(B)。 A、最大输出电流及调节电压范围 B、最大输出电流,最大输出电

7、压及调节电压范围 C、最大输出电流,最大输出电压 D、最大输出电压及调节电压范围29. 应用电容分相起动方式的单相电动机有两个绕组,(C)。 A、这两个绕组在空间位置互差90,起动绕组与外接电容器并联 B、这两个绕组在空间位置互差180,起动绕组与外接电容器并联C、两个绕组在空间位置互差180,起动绕组与外接电容器串联 D、这两个绕组在空间位置互差90,起动绕组与外接电容器串联30. 交流异步电动机控制系统中,热继电器的保护特性是(C)。 A、等于整定两倍时,长期不动作 B、等于整定六倍时,动作时间小于5秒 C、等于整定六倍时,动作时间小于1秒 D、等于整定六倍时,动作时间小于10秒31. 一

8、台一对磁极的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同步转速为3000转/分,当将磁极对数改为两对磁极时,其同步转速为( B )转/分。 A、750 B、1500 C、3000 D、100032. 鼠笼型异步电动机的启动方法有( A )两种方法。 A. 直接起动和减压启动 B. 直接启动和全压启动 C升压启动和减压启动 D. 升压启动和直接启动33. 述提法正确的是( A )。 A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有两种启动方法,额定电压直接启动和降压启动 B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只有额定电压下直接启动方法 C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只有降压启动方法 D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只有Y-启动方法34. 鼠笼型三相异步电动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电

9、路( C )。 A. 可以设置互锁回路 B必须设置互锁回路 C减压启动时必须设置互锁回路 D全压启动时必须设置互锁回路35. 对于鼠笼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顺序起动控制(D)。 A、必须是以直接起动的方法按规定的顺序起动 B、必须是以直接起动的方法按规定的顺序起停 C、必须是以减压起动的方法按规定随机顺序起动 D、是两台或多台电动机按规定的次序起停36. 若有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第一级电压放大倍数为A1第二级A2,则两级电压放大倍数A是( B )。 A、A1A2 B、A1A2 C、A1A2 D、A1A237. 运算放大器工作在(A)。 A、线性工作区 B、正饱和区 C、负饱和区 D、状态不定38.

10、 运算放大器是( D )多级放大器。 A、阻容耦合 B、互感耦合 C、变压器耦合 D、直接耦合39. 电动式仪表其固定线圈通过电流I1、转动线圈通过电流I2时,作用在转轴上的转矩T( D )。 A、K(I1I2) B、KI1I2 C、K(I1I2) D、K(I1I2)40. 振荡电路就是一个没有输入信号而带有选频网络的正反馈放大器,当反馈信号和输入信号( C )时,即使输入信号为零,放人器仍有稳定输出这时电路就产生了自激振荡。A. 同相 D等幅 C. 同相且等幅 D反相且等幅41. 振荡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是(C)。 A、频率相同,振幅相等 B、电压与电流或2相位角 C、相位相同,振幅相等

11、D、相位不同,振幅相等42. 三极管工作在(C)可被等效为开关的断开、闭合状态。 A、饱和区、截止区 B、饱和区、放大区 C、截止区、饱和区 D、截止区、放大区43. 三极管集电极电流Ic( D )。 A、(1)Ib B、Ib+Ic C、Ib D、Ib+Ic44. 用两瓦特计测量三相功率,三相功率P(C)。 A、P1P2 B、P1P2 C、P1P2 D、P1P245. 纯电感正弦交流电路的无功功率Qc(A)。 A、ULIL B、uLIL C、ULiL D、uLiL46. 稳压电路的主要特性指标有(B)。 A、最大输出电流及调节电压范围 B、最大输出电流,最大输出电压及调节电压范围 C、最大输出

12、电流,最大输出电压 D、最大输出电压及调节电压范围47. 应用电容分相起动方式的单相电动机有两个绕组,(D)。 A、起动绕组与外接电容器并联后,再与工作绕组并联 B、起动绕组与外接电容器并联后,再与工作绕组串联 C、起动绕组与外接电容器串联后,再与工作绕组串联 D、起动绕组与外接电容器串联后,再与工作绕组并联48. 单相交流电流通过定子单相绕组时产生(C)。 A、顺时针旋转的旋转磁场 B、逆时针旋转的旋转磁场 C、交变的脉动磁场 D、不变的磁场49. 如图所示电路属于( C )反馈。 A、电压串联 B、电压并联 C、电流串联 D、电流并联50. 房间空调用制冷压缩机所用的单电动机的起动方式有(

13、A)。 A、电容起动运转式和电容运转式 B、电阻分相式 C、Y-起动式 D、直接起动式51. 液体和气体的共性是( C )。 A、可压缩 B、不可压缩 C、可流动 D、不可流动52. 实际流体由于有(B),在流动时就会产生阻力。 A、摩擦 B、粘性 C、损失 D、能量53. 液体和气体同固体相比较,分子运动(C)。 A、相近 B、较弱 C、较强烈 D、相远54. 流体是(D)的总称。 A、液体 B、气体 C、固体 D、液体和气体55. 当流体经管道时,管道断面发生变化,引起的阻力是(A)。 A、局部阻力损失 B、沿程阻力损失 C、摩擦阻力损失 D、涡旋阻力损失56. 当流体流经( D )情况下

14、,不会产生局部阻力损失。 A、弯管 B、阀门 C、变径管 D、直管57. 管道断面发生变化,其阻力损失是(A)。 A、局部阻力损失 B、沿程阻力损失 C、摩擦阻力损失 D、涡旋阻力损失58. (C)是可压缩体。 A、液体 B、固体 C、气体 D、海绵体59. 理想流体在同一水平流管内稳定流动时,在截面小的地方(D)增大。 A、温度 B、压力 C、比容 D、速度60. 理想流体在同一水平流管内稳定流动时,有截面大的地方(A)。 A、流速小、压力大 B、流速大、压力小 C、流速小、压力小 D、流速大、压力大61. 当两种流体,入口温差和出口温差相差不大时,则平均温差可按(B)。 A、对数平均温差计

15、算 B、算术平均温差计算 C、指数平均温差计算 D、函数平均温差计算62. 实际流体由于有(B),在流动时就会产生阻力。 A、摩擦 B、粘性 C、损失 D、能量63. 流体在作稳定流动时,有四种能量可能发生转化,它们是( B )。A、势能、动能、动压能、内能 B、位能、动能、静压能、内能 C、压力能、全压能、动能、阻力损失 D、动能、势能、静压能、机械能64. 减弱传热的基本方法是(C)。 A、加大传热面积 B、加大隔热材料两边的温度差 C、加大隔热材料的厚度 D、减小隔热材料的厚度65. 隔热材料应具备的性能是( C )。 A、吸水性好 B、密度大 C、导热系数要小 D、耐火性一般66. 增

16、大传热面积的途径是(A)。 A、增加管道长度 B、减小管道长度 C、提高蒸发温度 D、减少管道上的翅片数量67. 辐射是通过(B)传递热量的过程。 A、导热 B、电磁波 C、对流 D、红外线68. 增大传热面积的途径是(A)。 A、增加管道长度 B、减小管道长度 C、提高蒸发温度 D、减少管道上的翅片数量69. 强迫对流的传热系数( A )自然对流传热系数。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约等于70. 隔热性能最好的材料是(C)。 A、玻璃棉 B、硬质聚氨酯 C、聚乙烯泡沫 D、聚乙烯板71. 在lgp-h图上,有许多状态参数,其中基本状态参数有三个,分别是(A)。 A、温度、压力、比容 B

17、、温度、压力、焓 C、温度、比容、焓 D、温度、压力、熵72. 在焓湿图上,沿空气状态点等含湿量线降温交90点的空气处理过程为(C)过程。 A、等焓降温过程 B、干式加热过程 C、干式冷却过程 D、加湿过程73. 在焓-湿图上,等( C )线平行于总坐标轴。 A、温度 B、压力 C、含湿量 D、焓74. 在焓-湿图上,等焓线与等含湿量线相交(C)的平行斜线。 A、90度角 B、100度角 C、135度角 D、150度角75. 在焓湿图上,等温度线与=100%的交点表示该温度线的( B )空气。 A、过饱和 B、饱和 C、未饱和 D、过热76. 在lgp-h图中,等焓线在过热区与(A)垂直。 A

18、、等压线 B、等温线 C、等比容线 D、等熵线77. 在lgp-h图中,等温线在湿蒸气区与(C)重叠。 A、等焓线 B、等熵线 C、等压线 D、等比容线78. lgp-h图是以(B)kg工质为基准绘制的线图。 A、0.5 B、1 C、5 D、279. 在lgp-h图中,冷凝放出的热量(C)蒸发吸收的热量。 A、等于 B、小于 C、大于 D、约等于80. 在lgp-h图上,单位质量制冷量q0是以 ( C )来计算。 A、温差 B、压差 C、焓差 D、干度差81. 在lgp-h图中,制冷循环的蒸发过程是( D )液体的汽化过程。 A、高温低压 B、高温高压 C、低温高压 D、低温低压82. 在lg

19、p-h图上,单位冷凝热负荷qk是 ( A )公斤制冷剂在冷凝器中放出的热量。 A、1 B、0.5 C、5 D、1083. 在焓-湿图上,空气状态点沿等含湿量线与95相交点的温度是(D)。 A、露点温度 B、湿球温度 C、干球温度 D、机器露点温度84. 在lgp-h图中,制冷剂在制冷压缩机吸气口处状态由(B)确定。 A、蒸发压力和蒸发温度 B、蒸发压力和吸气温度 C、蒸发温度和熵 D、焓和比容85. 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取决于(C)。 A、冷源的温度和压力 B、热源的温度和压力 C、冷源和热源的温度 D、冷源和热源的压力86. 逆卡诺循环广泛地应用于(A)。 A、人工制冷 B、天然制冷 C、人

20、工制热 D、天然制热87. 单位容积制冷量的计算公式中有(D)。 A、吸气温度 B、吸气压力 C、吸气干度 D、吸气比容88. 当冷凝温度一定时,蒸发温度越高,(D)越小。 A、单位质量制冷量 B、单位冷凝热负荷 C、单位容积制冷量 D、单位功耗89. 当冷凝温度一定时,蒸发温度越低,则(D)越小。 A、单位功耗 B、单位冷凝热负荷 C、制冷剂循环量 D、制冷系数90. 当冷凝温度一定时,(A)越高,单位质量制冷量越大。 A、蒸发温度 B、吸气温度 C、排气温度 D、过热温度91. 单位功耗是随着制冷剂(A)而变化。 A、种类 B、沸点 C、溶油性 D、溶水性92. 在制冷循环中制冷剂过热是指

21、(C)。 A、制冷剂温度高于同压力下的冷凝温度 B、制冷剂温度低于同压力下的蒸发温度 C、制冷剂温度高于同压力下的蒸发温度 D、制冷剂温度低于同压力下的饱和温度93. 在制冷循环中制冷剂过冷是指(A)。 A、制冷剂温度低于同压力下的冷凝温度 B、制冷剂温度低于同压力下的蒸发温度 C、制冷剂温度高于同压力下的饱和温度 D、制冷剂温度高于同压力下的饱和液体温度94. 在制冷系统中采用过冷循环,可提高( B )。 A、单位功耗 B、单位质量制冷量C、单位冷凝热负荷 D、单位容积制冷量95. 单位容积制冷量的计算公式是(A)。 A、单位质量制冷量吸气比容 B、单位功耗吸气比容 C、单位冷凝热负荷吸气比

22、容 D、单位质量制冷量单位功耗96. 制冷剂在压缩机中的压缩过程认为是(D)。 A、等温过程 B、等焓过程 C、等比容过程 D、等熵过程97. 实际制冷循环的节流过程是(B)。 A、等焓过程 B、不可逆过程 C、升压过程 D、等干度过程98. 实际制冷循环的压缩过程是(C)。 A、等熵过程 B、可逆过程 C、多变过程 D、绝热过程99. 实际制冷循环的冷凝过程是(D)过程。 A、等温等压 B、等温不等压 C、等压不等温 D、不等压不等温100. 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的吸热过程是(B)。 A、高温高压过程 B、低温低压过程 C、等温等压过程 D、等温降压过程101. 蒸发器内绝大部分是( C )。A

23、、过冷区 B、过热区 C、湿蒸汽区 D、饱和区102. 制冷剂在冷凝器中的放热过程是( B )A等温放热 B等压放热 C升温放热 D升压放热103. 单位冷凝热热负荷是依靠(B)放热。 A、蒸发器 B、冷凝器 C、压缩机 D、汽化器104. 单位冷凝热负荷的放热是( C )。A显热 B潜热 C显热与潜热和 D显热与潜热差105. 单位冷凝热热负荷,在无过冷、无过热的前提下等于( D )A、单位质量制冷量和单位容积制冷量之和B、单位质量制冷量和单位容积制冷量之差C、单位质量制冷量和单位功耗之差D、单位质量制冷量和单位功耗之和106. 蒸发温度的获得是通过调整( C )来实现的。 A、蒸发器 B、

24、冷凝器 C、节流机构 D、制冷压缩机107. 在节流装置中,由于节流时流速很快,可看作与外界无热交换,其前后的焓值(A)。 A、相等 B、增加 C、减少 D、先增加后减少108. 制冷剂流经节流机构出口时的状态是( D ) A、高速高压 B、低压低速 C、高压低速 D、低压高速109. 热力膨胀阀的工作,使( A )。A、制冷剂的流量随蒸发温度的降低而减小B、制冷剂的流量随蒸发温度的降低而增大C、制冷剂的流量随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减小D、制冷剂的流量随蒸发压力的降低而增大110. 当蒸发温度一定时,冷凝温度越低,则(B)越大。 A、单位功耗 B、制冷系数 C、制冷剂循环量 D、闪发蒸气量111.

25、采用过冷循环所放出的热量是(B)。 A、显热 B、潜热 C、潜热大于显热 D、潜热小于显热112. 制冷系统采用回热循环的过热是(C)。 A、自然过热 B、有害过热 C、有益过热 D、强迫过热113. 在制冷系统中,有过热循环的产生,就会使( A )。 A、吸气比体积增加 B、吸气比体积减小C、吸气压力降低 D、吸气压力升高114. 采用回热循环的制冷系统是(B)系统。 A、R717 B、R12 C、R22 D、R718115. 单级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压缩比增大,使( A )升高。A、排气温度 B、蒸发温度 C、冷凝温度 D、过冷温度116. 选择双级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原因是(C)。 A、高压过高

26、 B、低压过低 C、压缩比过大 D、压缩比过小117. 吸入制冷压缩机的制冷剂蒸气温度越低,则(C)越大。 A、单位质量制冷量 B、单位容积制冷量 C、单位功耗 D、单位冷凝热负荷118. 压缩机的实际排气量总要(A)理论排气量。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D、约等于119. 同一台制冷压缩机在不同的工况下工作,其理论输气量( D )。A、不定 B、变大 C、变小 D、不变120. 影响制冷压缩机输气系数的最主要因素就是(C)。 A、蒸发温度 B、冷凝温度 C、压缩比 D、环境温度121. 输气系数等于容积系数、压力系数、温度系数、泄漏系数(A)。 A、四项乘积 B、四项之和 C、四项相除

27、 D、乘指数关系122. 输气系数的大小与(C )无关。 A、制冷剂 B、蒸发压力 C、载冷剂 D、压缩比123. 制冷压缩机输气系数在( A )之间。 A、01 B、12 C、23 D、02124. 泄漏系数的影响是指(A)综合影响。 A、活塞间隙与阀片不严密 B、活塞间隙 C、阀片关闭不严 D、制冷剂外泄漏125. 实际制冷量的确定,可以借助于制冷压缩机(A)查出。 A、性能曲线图 B、压焓图 C、压容图 D、温熵图126. 一般情况下,通过可变工作容积来完成气体的压缩和输送过程的压缩机是(B)压缩机。 A、压力型 B、容积型 C、速度型 D、温度型127. 离心式制冷压缩机制冷量的调节方

28、法是(A)。 A、改变叶轮进口导叶的开启度 B、改变吸气截止阀的开启度 C、改变排气截止阀的开启度 D、改变供液截止阀的开启度128.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实现能量调节方法是(A)。 A、顶开吸气阀片 B、顶开高压阀片 C、停止油泵运转 D、关小排气截止阀129. (B)是依靠偏心装置的圆筒形转子在气缸内的转动实现气体压缩。 A、螺杆式制冷压缩机 B、滚动转子式制冷压缩机 C、涡旋式制冷压缩机 D、斜盘式制冷压缩机130. 螺杆式制冷压缩机属于(C)制冷压缩机。 A、压力型 B、速度型 C、容积型 D、温度型131. (D)是速度型压缩机。 A、螺杆式制冷压缩机 B、滑片式制冷压缩机 C、涡旋式制

29、冷压缩机 D、离心式制冷压缩机132. 往复活塞式制冷压缩机中,设计有轴封装置的机型是(C)。 A、全封闭式压缩机 B、半封闭式压缩机 C、开启式压缩机 D、涡旋式压缩机133. 往复活塞式压缩机,电动机和压缩机连接封装在一个焊接密封的机壳内称之为( A )。A、全封闭式压缩机 B、半封闭式压缩机 C、开启式压缩机 D、涡旋式压缩机134. 制冷压缩机实际制冷量的计算公式(A)。 A、Q0=Vnqv B、Q0=Vnq0 C、Q0=Vnqv D、Q0=Vnq0135. 当制冷压缩机效率降低时,其(C)。 A、高压过高低压过低 B、高压过高低压过高 C、高压过低低压过高 D、高压过低低压过低136

30、. 制冷压缩机工作时,当排气压力因故障超过规定数值时,安全阀被打开,高压气体将(B);避免事故的产生。 A、流回吸气腔 B、排向大自然 C、流回储液器 D、排向蒸发器137. 使用开启式制冷压缩机的制冷系统,制冷压缩机轴封的密封是在( D )的协助下建立起来的。 A、制冷剂 B、空气层 C、水 D、冷冻油138. 回转活塞式的滚动转子式全封闭制冷压缩机机壳为(A)腔。 A、高压 B、低压 C、中压 D、常压139. ( D )没有余隙容积。 A、斜盘式制冷压缩机 B、滚动转子式制冷压缩机C、曲柄导管式制冷压缩机 D、涡旋式制冷压缩机140. 现代中小型多缸单级压缩机的汽缸数多达( D )。 A

31、、8缸 B、10缸 C、12缸 D、16缸141. 氟利昂制冷压缩机曲轴箱油温在任何情况下,最高温度不超过(B)。 A、120 B、70 C、90 D、45142. 制冷压缩机的四个实际过程先后顺序是(A)。 A、压缩、排气、膨胀、吸气 B、压缩、膨胀、吸气、排气 C、压缩、吸气、排气、膨胀 D、膨胀、压缩、排气、吸气143. (C)机壳内为高压腔。 A、曲柄连杆式全封闭制冷压缩机 B、曲柄导管式全封闭制冷压缩机 C、滚动转子式全封闭制冷压缩机 D、电磁振荡式全封闭制冷压缩机144. 制冷压缩机的润滑和冷却,使用月牙型内啮合齿轮油泵的特点是(C)。 A、只能顺时针旋转定向供油 B、只能逆时针旋

32、转定向供油 C、不论顺转、反转都能按原定流向供油 D、与外啮合轮油泵相同145. 制冷压缩机在一个活塞组件上有( C )。 A、1个气环、1个油环 B、1个气环、2个油环 C、2个气环、1个油环 D、2个气环、2个油环146. 全封闭制冷压缩机的干燥温度不超过( A ). A、105 B、200 C、300 D、150147. 分体式空调器使用的压缩机是( A )。 A、滚动转子式 B、斜盘式 C、曲柄导管式 D、电磁振荡式148. 制冷压缩机利用(B)作为控制卸载机构的动力。 A、制冷剂液体 B、制冷剂气体 C、润滑油压力 D、外来其它溶剂149. 空气冷却式冷凝器,冷却空气的进出水温差(A

33、)。 A、1015 B、46 C、810 D、23 150. 卧式壳管式冷凝器冷却水的进出水温差(C)。 A、一般控制在12范围内 B、一般控制在23范围内 C、一般控制在46范围内 D、一般控制在710范围内151. 适用于缺水地区用的非风冷冷凝器类型是( A )冷凝器。 A、蒸发式 B、水冷式 C、自然空冷式 D、强迫空冷式152. 大型制冷设备经常使用的冷凝器是(B)。 A、蒸发式冷凝器 B、卧式壳管式冷凝器 C、翅片式冷凝器 D、套管式冷凝器153. 对于水冷式冷凝器冷却水系统流量保护装置要采用( D )。 A、压力控制器 B、涡轮流量计 C、电接点压力表 D、靶式流量开关154. 壳

34、管干式蒸发器适用于( C )制冷剂。 A、R502 B、R717 C、R22 D、R13155. 壳管干式蒸发器的形状与满液式壳管式蒸发器相似,所不同的是(A)。 A、液态氟利昂在管内沸腾 B、液态氟利昂在管外沸腾 C、冷却水在管外流动 D、载冷剂在管内流动156. 空气冷却冷凝器表面的最好换热流态是( D )。A、顺流 B、逆流 C、叉流 D、紊流157. 水冷式冷凝器的结垢问题,需采用(C)方法清除。 A、沸腾水冲刷 B、喷灯加热 C、盐酸溶解 D、高压氮气冲刷158. 在制冷系统中,油分离器安装在( B )之间。A、蒸发器和压缩机 B、压缩机和冷凝器C、冷凝器和膨胀阀 D、膨胀阀和蒸发器159. 制冷系统运行中,蒸发器表面结霜过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可研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