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都市“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2022 年 5 月1目录成都市“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1一、发展背景.1(一)“十三五”时期服务业发展成效.1(二)“十四五”时期服务业发展形势.4二、总体要求.6(一)指导思想.6(二)基本原则.7(三)发展目标.8三、重点产业.12(一)以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12(二)以促进消费提档升级为导向转型发展生活性服务业.23四、空间布局.35(一)一核多极驱动.36(二)两轴三带协同.37(三)五链 N 点耦合.38五、主要任务.40(一)实施通道口岸畅通行动,建设国际门户枢纽. 40(二)实施强链补链延链行动,建设泛欧泛亚贸易强市.4
2、4(三)实施总部经济提能行动,建设“一带一路”要素配置运筹中心. 50(四)实施新消费创生引领行动,建设国际消费目的地.53(五)实施制度集成创新行动,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56(六)实施“两化”融合行动,建设数字服务示范城市. 61(七)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创建行动,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64(八)实施区域协同发展行动,建设服务业极核城市.67六、保障措施.70(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70(二)加强部门协同联动. 70(三)强化产业要素支撑. 70(四)统筹发展与安全.71 1 成都市“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
3、目标进军的开局五年,是全省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胜利的关键五年,是成都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做强成渝“极核”全省“主干”功能的重要五年。为增强服务业发展新动能、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强化城市服务功能,更好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幸福美好生活需要,根据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 年) 关于新时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 四川省“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国家、省、市关于加快服务业
4、创新发展的总体要求,编制本规划。一、发展背景(一) “十三五”时期服务业发展成效1. 极核功能进一步增强。 “十三五”期间,成都服务业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服务业平均增速为 7.9%1,在全国、西部地1数据来自成都统计年鉴数据来自成都统计年鉴2021 年年 ,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 2 区、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显示出较为强大的集聚能力。 2020年,成都服务业增加值达 1.2 万亿元,是 2015 年的 1.9 倍,位居副省级城市第 3 位,较“十二五”末上升 1 位;服务业增加值占西部地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比重分别为 10.6%、32.1%,较 2015 年分别提高 1.
5、1 和 0.9 个百分点。2. 经济贡献进一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引擎。2020 年,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达 65.7%,较2015 年提升 9.1 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2%, 较 2015 年提升 0.7 个百分点; 服务业税收占比达 68.7%,较 2015 年提升 4.7 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达 58%,较 2015 年提升 8.7 个百分点;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比达76.6%,较 2015 年提升 15.7 个百分点。3.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十三五”期间,金融、科技、流通
6、、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2020 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分别较 2015年增加 625.6亿元、 396.4亿元、 337.6亿元。服务业新经济新动能茁壮成长,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数字技术与金融、商贸、文旅体等服务业深度融合。4. 辐射能级进一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城市能级全面 3 提升, “主干”支撑持续强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进程加快,城市承载能力和区域引领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先后被列为国家首批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国家首批现代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国家市场
7、采购贸易试点城市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立西部首个生物医药供应链产业化服务中心。首店经济、时尚经济持续领衔新一线城市,成为国际品牌进入内地市场的首选城市,品牌引进数全国第 1、品牌门店数全国第 3、落户首店数全国第 3,带动辐射四川省 9100 多万、西部省份 3.5 亿人口消费。2020 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8118.5 亿元, 是 2015 年的 1.5 倍, 位居副省级城市第 3 位。会展经济连续三年排名全国第四、中西部第一,荣获“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 “亚太地区会议及活动十大城市” 。5. 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建成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
8、范区、四川天府新区国家级新区 3 个国家级开放平台,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园、中法生态园、中意文化创新园、中韩创新创业园、新川创新科技园、中日(成都)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等 6 个国际合作园区和中国欧洲中心、 “一带一路”对外交往中心和“一带一路”产业合作园等国际合作平台,四川天府新区成为首批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获批 4 建设;自贸试验区全国复制推广经验、新增注册企业、注册资本均在全国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中排名第一。开通国际(地区)客货运航线 130 条,国际班列累计开行量突破 10000 列,覆盖 58 个国外城市、20 个国内城市,与全球 235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
9、。货物贸易进出口平均增速 23.9%,2020 年,进出口总额达到 7154.2 亿元, 在副省级城市中排第 4, 是 2015年的 2.9 倍;服务进出口总额、服务出口额和占外贸总额的比重实现同步提升,服务贸易规模达到 911.1 亿元,位居西部首位,年均增速达到 8%。2020 年,对外投资合作境外并购项目占比提升至 55%,较 2015 年提升 10 个百分点。(二) “十四五”时期服务业发展形势1. 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产业变革和升级。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新技术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将催生出新的服务部门、提供新的产业融合场景、孕育新的产业发展潜能。服务业正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和
10、消费革命的重要推动力,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趋势将持续增强,产业边界日渐模糊,个性化、体验式、互动式等服务蓬勃兴起,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加速融合。成都可发挥创新优势、市场优势和产业基础,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拓展数字化场景应用,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实现服务业质量变革、效率 5 变革、动力变革。2. 多重国家战略赋予成都新使命新机遇。 “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交汇实施,有利于推动成都承担更多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使命;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区域战略密集部署,有利于增强“成都服务”
11、核心功能,打造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高地;党中央赋予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重大使命,有利于推动成都服务业探索在公园城市引领下的发展新路径。成都可抢抓多重叠加的战略机遇,持续深化服务业对外开放、壮大消费市场、提升服务核心功能,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提高服务业综合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3. 超大城市优化发展将提供增长新空间。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成都常住人口达 2093.8 万人,其中城区人口达 1334 万人,成为超大城市。服务业的规模和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规模。成都可发挥超大城市的规模优势,抢抓消费升级战略机遇,推动产业创新提质,以高质量服务供给满足高
12、品质需求,为服务业效率提升、增量跃升提供新的空间。总的看,成都服务业正成为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增强城市功能的动力引擎,极核辐射主干带动作用更 6 加明显。但对标先行城市,产业规模仍有差距,要素集聚力、产业支撑力、创新驱动力、开放引领力等亟待提升,服务业智慧治理体系不够健全,国际标准规则制定话语权有限,前瞻性应对国际安全风险能力不足,营商环境与最高标准和水平对接不充分。“十四五”时期,成都服务业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际贸易摩擦增多、贸易保护主义增强的不利影响,和国内经济结构深度调整、下行压力较大、消费升级瓶颈制约等系列挑战,应当深刻把握在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
13、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新特征新要求,更好肩负国家使命、顺应产业变革趋势、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助力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抢抓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多重战略机遇,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 7 统领,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增强极核主干功能、厚植高品质宜
14、居优势、提升国际国内高端要素运筹能力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都市农业深度融合,以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消费提档升级需要为发展导向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构建“5+4”现代服务业体系,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服务业核心城市,打造全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二)基本原则1. 坚持创新发展。始终用改革的方法、创新的举措解决服务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加速技术创新推广应用,推进服务业与制造业双向深度融合,赋予服务业新的内涵和活力。鼓励服务业企业自主开展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管
15、理创新,不断提高供给质量、精准匹配市场需求。2. 坚持协调发展。依托服务业功能性载体平台优化产业空间结构,引导服务业资源合理布局,推动市域服务业差异化发展。推动成渝服务业协同发展、成德眉资服务业联动,全面提升服务业区域带动和示范引领辐射能级。3. 坚持绿色发展。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促进服务业绿色低碳发展,引导 8 行业环保标准化发展,构建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高效的绿色生产方式,倡导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消费模式和兼容并蓄、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发展。4. 坚持开放发展。聚焦服务业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提高服务业领域的改革深度和
16、开放广度,创新制度供给、打破发展壁垒,加快制度型开放步伐。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广泛参与国际分工、竞争与合作,形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要素、布局市场网络的能力。5. 坚持共享发展。推动“三城三都”建设整体成势,国际消费吸引力和美誉度持续增强,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增进民生福祉,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全体市民更广泛参与发展过程,享受更多发展成果。6. 坚持安全发展。统筹发展与安全,强化底线思维,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注重系统集成,优化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共生发展生态,健全服务业安全质量治理和促进体系,塑造以标准、质量、品牌为核心的竞争优势,推动
17、现代服务业安全高效发展。(三)发展目标1. 奋斗目标 9 聚焦增强城市极核主干功能,推动服务业结构优化、能级提升、供给创新。到 2025 年,服务业数字化、品牌化、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高质量发展跃上新台阶,服务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取得重大进展,在经济增长、对外开放、创新创业、民生改善中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基本建成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服务业核心城市。发展能级显著提升。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引领成都都市圈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到 2025 年,服务有效供给持续扩大,服务业增加值达到 1.7 万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70%,形成一批具备重要影响力的服务业示范引领区。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金融、
18、科技、平台、产业融合创新,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相融相长,数字技术在服务业领域的融合和应用深入推进, 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到 2025 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 50%,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市场活力显著提升。机制模式活化,要素循环畅通,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统一开放、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更加完善,培育集聚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优势企业、服务业“隐形冠军” 、充满创新活力的中小型服务业企业和服务品牌。到 2025 年,培育服务业世界 500 强 12 家、总部企业超 400 10 家、行业品牌 300 个。开放
19、水平显著提升。国际门户枢纽功能进一步强化,对外交往中心发展能级进一步提升,高端要素资源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国际消费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到 2025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1.1 万亿元, 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万亿元,服务进出口总额达到 1300 亿元,数字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速达到 10%,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 1200 亿元;服务业利用外资年均增速 5%;全市境外投资协议投资总额超过 100亿美元,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 1 亿美元以上的项目 100个左右。专栏1“十四五”时期服务业发展主要指标序号指标单位2025 年年均增速1服务业增加值亿元176006.0-8.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20、额亿元110003货物进出口总额亿元100004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705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606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507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1 8服务进出口总额亿元13009数字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速%1010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亿元120011服务业利用外资年均增速%512对外投资协议投资总额亿美元(累计)10013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 比重%3.514金融业增加值亿元300015物流业增加值亿元120016会展业总收入亿元160017文创业增加值亿元310018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速%1619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
21、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亿元150020节能环保服务营业收入亿元4002. 2035 年远景目标展望到 2035 年,高端要素运筹、国际交流交往、现代服务发展、文化传承创新、时尚消费引领等核心功能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符合城市定位功能要求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基本完善,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的市场主体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服务品牌,成都在全国服务网络中的战略节点位势不断攀升。3. 2050 年远景目标展望 12 到 2050 年,服务业成为创新创业的主支撑,国际要素运筹力、市场辐射力和创新竞争力全面提升,高端服务产业和高附加值服务环节集聚成势,在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创新链
22、、价值链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明显增强。三、重点产业紧扣产业转型升级和消费提档升级需求,聚力产业附加值提升,以产业生态圈为引领,以重点产业链及重点细分领域为突破,围绕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构建整体结构合理、综合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三次产业深度融合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一)以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都市农业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互动发展,以科技服务、金融服务、流通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为重点,深化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加快形成产业链
23、上下游贯通、左右岸联动的特色产业集群。1. 科技服务以“三区一城”为主阵地,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 13 知识产权服务等科技服务业,提升创新策源转化功能,推动科研与生产深度黏合。到 2025 年,初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3.5%。释放科技研发创新活力。高水平建设天府实验室,加快建设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规划建设国家医学中心等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加快在航空航天、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产业领域开展前沿技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鼓励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建设“双一流”大学和学科,支持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医学、轨道交通等优势学科建设世界
24、一流学科。实施科创空间示范引领工程,构建“科创空间+专业化运营队伍+创新创业载体+创新服务平台+科创基金” 的创新服务平台,打造业态鲜明、功能突出的科创空间样板。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机制。构建技术转化服务体系。加快新产品产业化应用,支持建设面向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中试熟化平台,布局中试共享生产线、检验检测中心、轨道试验线和公共试验设施,支持开展概念验证、技术成熟度评价、中试熟化开发和小批量试生产。强化技术交易服务,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设立技术转移部门,培育一批市场化专业化科技服务机构和技术经纪人队伍,加快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 14 业化应用。增强企业创
25、新主体地位。培育壮大科技研发市场主体,深化梯度培育计划和 “双百工程” , 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大力培育创新引领型行业龙头企业、技术驱动型独角兽企业。引导企业设立企业技术中心、测试服务平台、创新应用中心、创新实验室等,支持高技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优先承担重点科研项目。积极引育多元化、专业化科技服务主体,推动设立成都知识产权法院和中国(成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强化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四川中心作用,以市场化方式整合配置资源,打造专业技术服务联盟。专栏2科技服务赋能行动 科研协同技术与服务平台。研究大科学装置开放运营、基于科研大数据和信用的科研评价、数字化检验检测服务、面向海量数据的
26、科学数据共享、 关键特征识别、 数据交叉验证等技术, 研制大规模科研协同服务平台,探索建设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 集成式创新创业服务技术。研究创新创业服务知识图谱、智能化创业项目诊断与评估、科技成果评价、专利分析与挖掘、面向服务链的企业信息安全共享、上下游服务数据可信调用等技术。 科技云平台技术。研究深度学习、边缘计算等人工智能技术在科技服务场景中的应用,加快面向知识密集型服务的服务精准匹配、服务信用评价、服务质量管理、服务成果产权保护等平台性技术和基于云的科普服务技术研发。 垂直领域专业服务支撑技术。研究场景创新设计与管理技术、领域专 15 用的开放式创新平台、领域科学数据共享、领
27、域协同研发工具等,探索构建领域前沿技术场景创新中心。 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推动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创新产业园区建设、创新成果应用等方面,联合打造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合作交流平台。2. 金融服务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提升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完善特色金融,形成具有较强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和辐射能力的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特色金融、资本市场、中介服务等重点领域,优化现代金融产业生态,增强对实体经济和“一带一路”金融服务功能。到 2025 年,金融业增加值达到 3000 亿元。做强金融科技引擎。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等关键领域基础研究突破和创新应用转化;大
28、力引进培育金融科技领军机构,不断完善金融科技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打造“实验室孵化器产业园”全链条的培育机制;拓展金融科技应用场景,加强金融业务、金融监管、社会民生等领域的金融科技应用;持续深化成都高新区国家首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创新特色金融新产品新场景。优先发展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文化金融等领域。稳步推进央行法定数字货币试点,拓展数字货币应用场景。加快建设基于区块链 16 技术的知识产权融资平台。探索投贷联动、银保联动、投保联动、股债结合等科技金融服务新模式,规范、稳妥开发航运金融和供应链融资等供应链金融产品。支持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完善“蓉易贷”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29、搭建文化金融服务平台,探索文化创意与资本融合发展新模式。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支持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开展资源整合、并购重组,加强企业发债融资和资产证券化支持力度。持续实施“交子之星”经济证券化倍增行动计划,提升拟上市企业规范化水平。推广交子金融“5+2”平台,强化与各产业功能区对接,构建涵盖中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资服务体系。完善综合基金服务体系,增强多层次政府投资基金体系带动作用,提升创新资本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产权、文化产权、知识产权等要素交易市场发展,探索建设数据资产交易中心、西部环境资源交易所等新型要素交易市场。专栏3金融服务创新行动 申创全国科创金融试验区, 健全完善金融
30、科技服务体系, 开展国家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加快建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产权融资平台,高水平开展法定数字货币试点,强化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撑。 打造全牌照全业态金融机构集群, 争取新设一批消费金融公司、 汽车金融公司等非银法人金融机构,支持新设合资券商、寿险、金融租赁等机构。 加快推进天府国际基金小镇二期项目、成都金融城河西与河东片区开 17 发、 环财大财经智谷项目、 成都文化金融商务区金融总部等重点项目建设。 争取开展金融改革创新试点试验, 在农村金融等领域先行先试, 争取设立国家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试验区等。 争取创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3. 流通服务依托成都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统筹
31、推进现代流通体系软硬件建设,以全球视野构建国际战略通道,以供应链思维构建流通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优化现代商品流通体系,完善多式联运网络。到 2025 年,建成“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和具有亚欧影响力的贸易中心, 规模以上交通运输、 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达到 1700亿元。创新发展现代物流服务。提高匹配国际枢纽集散需求的流通服务效率,加快传统流通企业信息化改造,大力发展高铁货运、智慧仓配、跨境电商物流等新业态,与重庆合力建设国际货运中心。推广城市共同配送、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等新模式,加快城市集中(共同)配送中心建设,推行“统仓统配” “多仓共配”一体化运营模式。提升物流
32、园区、物流企业智能化水平,建设自动化场站、智慧型仓储等智慧物流设施。重点建设成都天府国际空铁公多式联运物流港、西部(成都)汽车物流多式联运中心、蒲江铁路物流港、简阳产业物流中心。探索创新适应国际供应链网络体系的流通服务模式, 18 深入实施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立以多式联运枢纽为运营组织平台的资源整合模式和一体化解决方案。完善商品流通服务体系。鼓励壮大农产品、白酒、五金、木材、钢材等大宗商品交易业务,建设集交易、结算、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增强专业市场商品集散功能,建设一批内外贸相结合的专业市场。持续扩大蔬菜价格指数、中药材价格指数、中药材购销经理指数影响力,打造发布国家级商品指
33、数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构建以大型枢纽市场、区域节点市场、产地特色市场为支撑,农贸市场(菜市场) 、生鲜超市、社区网点、线上直配点为主体,前置仓、产地仓、海外仓、保税仓和境外分销中心为重要补充的内外贸一体化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试点。培育壮大流通服务主体。招引全球物流 100 强和中国物流 50 强企业,引导设立采购配送中心、供应链管理中心、单证管理中心、资金结算中心等区域总部基地。支持资源整合能力强、市场销售网络广、国际运营水平高的知名流通企业和进出口贸易企业在蓉设立总部基地和分拨中心,引育一批全球知名的国际物流综合服务商、全球供应链龙头企业。推动批发市场
34、专业化、品牌化、零售化,实现“品牌建设+平台展销+仓储物流”的消费品展贸中心转型。专栏4流通服务提升行动 19 加快构建流通服务网络: 推进 “两场一体” 运营, 打造全球性航空枢纽、洲际航空中转中心和货运中心,扩大国际航权开放。加快构建国际铁路及铁海联运通道,打造连接东盟、衔接日韩、覆盖中亚、联通欧洲进而链接全球的亚蓉欧陆海联运战略大通道; 完善成都至德眉资多式联运通道建设,统筹构建高效一体的成都都市圈物流集疏体系。 加快提升流通衔接转换效率:以信息技术整合资源,加快传统流通企业信息化改造,提高流通信息化应用水平,重点建设成都国际铁路港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功能性设施及基础配套设施工程、西部医药
35、制造流通基地、“一带一路”亚蓉欧(成都)国际冷链产业园项目、成都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成都国际铁路港多式联运项目等。 加快提升流通便利化水平:重点推进西部“一带一路”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花木(农产品)进出口园区、西部医药制造流通基地、川藏物资集散交易中心、川藏农特产品商贸物流中心、川藏药品及医疗器械物流基地等集散交易平台建设。4. 信息服务以布局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畅通信息网络为依托,以核心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为关键,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构建交叉交错、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支撑成都建强信息枢纽功能。到 2025 年,建成具有全国辐射能力的信息中心,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
36、入达到 1500 亿元。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供给。发展工业软件、基础软件、IC 设计和软件服务外包等优势领域,培育人工智能、区 20 块链、网络安全等新兴领域,建设工业软件协同攻关和体验推广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推动共建成渝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提升天府软件园品牌影响力和国际化能力。深化软件“赋能、赋智和赋值” ,聚焦“云大物移智”应用服务、制造业服务化、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网络信息安全服务等领域,加快培育一批高质量特色软件产品以及国内领先软件企业。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 推动 ITO (信息技术外包)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培育一批信息技术外包和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企业。加快整合单一技
37、术服务供应商,建设技术服务平台“超市” ,培育一批高效运营的整体方案供应商,为企业降低管理成本。推动数字技术赋能 BPO(业务流程外包) ,发展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高端业务流程外包,提高 BPO 业务中数字化服务占比。鼓励借助数字化技术,搭建“硬件+软件+平台+服务”集成系统,发展集产品设计、设备提供、安装调试在内的一体化成套性服务业务。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重点面向游戏娱乐、网络视听、在线健身、医疗健康、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地理信息、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电信等优势行业,建设行业性大数据汇聚、分析、服务平台,培育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数据产业集群。支持具有产业链、供应链带动能力的头部企业打造 2
38、1 产业“数据中台” ,以信息流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协同联动。专栏5信息服务攻坚行动 加快布局高速宽带骨干网络:推进基础网络化工程和5G 基站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加快成都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和城域网出口带宽扩容,推动物联网(IoT)网络建设,加快推进IPv4 向IPv6 的网络过渡、业务迁移与商业运营,规划部署4 万个 5G 基站,加快提升东部新区等重点区域通信基础设施,重点推动成都5G 智慧城、 “星河”卫星互联网一体化空间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 产业重点项目: 建设5G 互联科创园、 5G 文创综合体、 数字经济信息产业园、基于工业互联网的“5G+”四川省区块链产业创新中心、基于工业互联网+区
39、块链的边缘设备接入系统、 成都集装箱5G 智能场站与智慧陆港等项目,加快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5. 商务服务以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为路径,加快会展服务、专业服务、人力资源服务高质量发展,围绕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容升级,加快提升国际商务服务功能,发挥商务服务支持实体经济能力。到 2025 年,基本建成与国际接轨的商务服务体系和国际会展之都,规模以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 1200 亿元。推动会展服务国际化智能化品牌化发展。重点发展专业展览展示、会展创意设计等会展服务。推动会展服务智能化升级,鼓励应用 3D 打印技术、多点互动触摸、全息技术、裸眼 3D 技术、ARVR 虚拟、AI 智
40、能互动等新工艺新技术, 22 积极打造智慧场馆。积极搭建全球资源配置、创新策源、要素集成和跨境交易平台,围绕重点产业链细分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色品牌展会。引进一批国际知名主办单位、会展服务机构,支持会展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做大做强,支持本土现有国家级展会打造成为国际一流展会。提升专业服务细分领域竞争力。重点发展法律服务、财会咨询服务、节能环保服务、广告服务、检测检验认证服务等知识密集型专业服务。加快建设天府中央法务区,争取设立成都国际仲裁中心。大力引进专业服务全球机构,加快集聚全球行业品牌和行业领先企业,推动专业服务机构有效链接全球优质资源。加快引育一批法律咨询、知识产权、评估认证、技
41、术转移、品牌营销、跨境并购等中介服务机构,支持市场主体参与制定国际国内标准,鼓励行业设立境外分支机构,构建商务服务国际网络,提高自主品牌认知度。打造人力资源服务特色品牌。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与产业协同发展,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服务、职业教育与培训服务,以及人力资源法律顾问、职业征信等延伸服务。深化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打造人才飞地样板和跨区域发展平台。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培育一批集团化、规模化的综合性人力资源服务领军企业,鼓励发展成长性好、潜力大的专业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中小微人力资源 23 服务企业。营造适应国际标准的商务服务生态。推进楼宇载体功能提升,打造一批特征明显、产业集
42、聚、行业集中度高的特色专业楼宇,承接国内外各类总部企业入驻,推进商务服务与总部经济、楼宇经济联动发展。优化商务服务环境,鼓励各类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参股联营等形式提供商务服务,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职业水平评价制度,鼓励参与制定、修订商务服务国际化标准体系,支持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推动会展服务、商务咨询、市场调查等服务的标准化建设。(二)以促进消费提档升级为导向转型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以实现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以现代商贸、文体旅游、医疗健康、社区服务为重点,做优做强生活性服务业产业支撑,提升舒适便捷、张弛有度、优雅时尚的成都生活魅力,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生活中心和消费中心地位,持
43、续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1. 现代商贸以内外市场一体化、线上线下一体化、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文商旅体场景一体化、区域流通一体化为发展方向,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推动传统商贸业态转型升级, 24 提升成都现代商贸业在全球的显示度和竞争力,为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做强产业支撑。到 2025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1.1 万亿元。推动商业零售提质升级。推动商业高端化特色化发展,建设一批新型消费商圈和特色街区,提高零售业态符合度和国际知名品牌集聚度。促进商品消费,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促进二手车便利交易,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促进家电家居家装等消费。推进商业零售
44、跨界融合,丰富夜市、夜展、夜秀、夜游等夜间经济产品,增强时尚品牌集聚、发布、体验等首店经济功能,创新“老字号”品牌和文化手工艺、生活服务类等特色小店建设,发展时尚精品定制、餐饮定制、旅游定制、医疗健康定制等定制服务,提升个性化、柔性化服务水平。提升住宿餐饮发展品质。以川菜文化为核心,传承发展餐饮“老字号” ,打造名菜、名店、名师、名节、名街川菜餐饮品牌,增强全球川菜标准发布、原辅料集散、文化交往、人才培养等产业功能。引进国内外知名餐饮品牌和菜系,发展有机餐饮、特色餐饮,促进餐饮与文化、旅游、健康等领域跨界融合。建设一批独具特色的美食地标,扩大成都美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打造国际美食之都。推进住宿
45、业标准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优化住宿业结构,促进住宿业高质量、 25 绿色发展。专栏6建设国际美食之都 深度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大会等交流分享活动。加强与世界美食城市联盟,国际慢食协会等国际美食行业组织联系,搭建国际美食交流平台,巩固“世界美食之都”品牌影响力。积极引进美食首店、特色小店、国际美食节会以及美食旗舰店、体验店、文创店。 打造“美食+旅游” “美食+文创” “美食+会展” “美食+社区”等互动体验场景。开展“国际美食引进来,成都美食走出去”行动,打造全球美食供应链枢纽和全球食材采购平台。延伸美食文化产业链,传承发展川菜、川茶、川酒“老字号”和历史名店。推动电子商务数字赋能
46、。聚合电商创新要素,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川鞋服、川酒、川茶、川调料等优势特色电商(跨境)产业带,推动传统产业集群向数字化转型,生产方式向个性定制发展。打造零售新品牌矩阵,建立成都新品牌实验室,以数据赋能新品牌,围绕食品、特色农产品、服饰家居等优势产业,打造一批附加值高的网红品牌和国潮新品,加快构建“成都造”品牌社群。深化中国(成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跨境电商与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等外贸新业态融合发展,增强“成都造”产品跨境出口竞争力。专栏7深化中国(成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 持续深化中国(成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积极开
47、展探索创新,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和业态创新,实现贸易高质量发展。 26 高质量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园,认定一批市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含专业楼宇) ,优先推荐其申报国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争取设立天府国际空港综合保税区,规划建设国际空港O2O 保税展示中心、免税购物中心等项目,依托保税区建设保税交易、特色国别馆等交易平台。 优化跨境电商办理流程。在跨境电商零售出口(9610)方面,继续推动“无票免税” “核定征收” “有票退税”等税收政策落地。对跨境电商9810模式出口货物实行退税试点。2. 文体旅游围绕“产业化、规模化、特色化、国际化”发展方向,深化文体旅游融合发展,构建具有世界影响力和吸引力的产
48、业体系,加快建设世界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和国际音乐之都,彰显天府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到 2025年,实现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速 16%。加快建设世界文创名城。发展动漫游戏、数字文创、创意设计、现代时尚、现代文博、传媒影视等重点领域,完善演艺经纪、版权代理、评估鉴定、推介咨询、担保拍卖等文创中介服务体系,创新发展以版权 IP 为枢纽的数字消费和流量经济。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文创园区、文创街区、文创小镇,引入一批富有地域特质、彰显天府文化、融入经典元素和标志符号的文化创意重大项目,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文创“独角兽” “瞪羚”企业,做强一批“成都设计” “成都制造” “成都
49、服务”文创品牌。 27 专栏8建设世界文创名城 重点项目建设:天府锦城“八街九坊十景” 、川港创意产业园、中法成都大熊猫生态创意产业园、完美世界文创产业园、星光影视文旅城、临邛文博创意产业区、超线公园、 “草堂诗歌”文创园区、天府艺术公园文博坊等。 重点领域文创开发:聚焦动漫游戏、数字文创、创意设计等重点领域,建设一批业态集聚、 功能提升的文化创意园区;培育国际知名文创街区、国际知名文创镇村。 文创品牌培育:培育大熊猫、金沙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彭州白瓷等文化IP 品牌,打造一批“成都设计” “成都制造” “成都服务”文创品牌。 文创市场主体培育: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
50、的研发创新体系,支持培育上市(挂牌)文创企业,重点引进世界知名文创企业。加快建设世界旅游名城。创新“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推动文化、旅游与体育、工业、会展、科技、教育、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更多新场景、新业态。开发天府绿道、川西林盘、天府古镇、精品民宿等体验式旅游消费场景,构建满足人民幸福美好生活消费新需求的世界级文旅休闲度假产品体系。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产业设施、文化设施。依托成都历史文化底蕴、巴适安逸生活方式所形成的全球范围内独有资源,招引促建世界级、区域型等多层级的高能级旅游产品项目,打造世界级 28 国家级区域级三级旅游品牌矩阵,打造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