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保障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保护和修复生态用地空间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泓域咨询 文档编号:6191468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障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保护和修复生态用地空间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保障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保护和修复生态用地空间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保障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保护和修复生态用地空间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保障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保护和修复生态用地空间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HONGYU.MACRO保障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保护和修复生态用地空间实施方案工程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我国重要的动植物种质资源基因库,是中华水韭、南方红豆杉、百山祖冷杉、黑麂、白颈长尾雉等中国特有物种的重要分布区。据不完全统计,南岭山地种子植物2367种,陆栖脊椎动物385种。武夷山国家公园记录有高等植物2829种,野生脊椎动物55种,整理鉴定出昆虫6849种,是世界著名的生物模式标本产地。一、 基本原则坚持保护优先,综合施策。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根据江河源区、自然山系的生态系统特征和演替阶段,实施整体保护、综合治理、系统修复、防治并重,精准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增进民生福祉,

2、引领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坚持突出重点,问题导向。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识别和解决一批关键核心生态问题,重点突破促进自然生态系统整体改善。坚持科学管理,永续利用。充分认识自然资源的生态、经济、社会等多重价值,在确保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功能和稳定性前提下,统筹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深化改革,多元投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健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生态工程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多主体参与、多元化投入的建管模式,引导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修复。二、 主要问题南方丘陵山

3、地带城镇化率高,发展对资源需求大,生态保护修复空间与利用空间矛盾突出,面临森林质量不高,挤占生态空间潜在威胁较大,部分地区生态功能出现退化、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问题仍很突出等众多挑战。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足。由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过大、森林资源不合理利用以及非法占用林地损毁林地等因素,工程区内天然植被多数曾遭不同程度的破坏,现有天然林多为次生林,人工林占比接近50%。中幼林分布面积广,占乔木林总面积的60%。林分结构简单,纯林比重高。低质低效林多,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只有75.4立方米/公顷,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偏低,森林碳汇、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不足。森林管护

4、、抚育、病虫害防治、生物入侵防治等方面存在短板,进一步提高森林质量任务艰巨。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治理任务艰巨。由于特殊的地质地貌、众多的人口分布和长期的开发利用,工程区地表和植被不断遭受扰动,根据2019年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4.5%,是我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区域之一,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水土流失防治难度较大,治理形势依然严峻。岩溶石漠化面积202万公顷,重度和极重度石漠化土地89万公顷,石漠化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人地矛盾问题依然存在,已初步治理区域生态系统尚不稳定,边治理、边破坏现象依然存在,石漠化治理难度大。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状况突出。生态保护修

5、复空间与利用空间矛盾突出,部分基础设施建设挤压生态空间,导致野生动物生存空间被侵占和栖息地破碎化,甚至部分栖息地成为“生态孤岛”。山区群众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对生物资源有较大依赖,毁林开荒、非法捕猎等现象时有发生。排水、挖沟、围垦、捞沙等人为活动对河湖与湿地产生一定干扰破坏,鸟类、鱼类等生物栖息生境受到一定影响。生态修复治理模式和适用技术应用不足。经过持续多年的生态建设,剩余的营造林、水土流失治理、石漠化治理等任务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仅依靠单方面的措施难以见效。亟需加强对困难地造林、石漠化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等关键技术研究,总结、筛选、提炼一批适用的治理模式和技术,推广应用到工程建设中,全面提升综

6、合治理工程实施成效。矿山开采造成土地损毁。矿产资源开采历史悠久,废弃矿山欠账较多,废弃采场、渣堆造成原始自然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生态损毁面积约1.93万公顷,部分矿山露采边坡存在崩塌、滑坡隐患,威胁矿山周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 保障生态用地空间完善生态保护和修复用地政策,将工程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推进闲散土地盘活,按一定比例配置用于森林、草地、河流、湖泊、湿地等生态用地。市县级及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生态空间进行管理,同时加强多部门协同,实现生态空间的统筹管理和保护。建立多部门跨区域联动执法机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侵占自然生态空间和损害自然生态系统的行为。四、

7、 保障措施(一)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领导机制,以及中央统筹协调、省(自治区)抓总责的工作机制。有关部门要加大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力度,切实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承担推进重大工程建设的主体责任,将实施工程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一项基础性任务和重要抓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基础保障。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生态建设一线的战斗堡垒作用,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二)加强资金筹措保障根据自然资源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要求,中央与地方按照财政事权划分履行支出责任。中央资金视国家财力情

8、况在年度中统筹安排,并与有关专项设置、投资标准、补助政策调整情况做好衔接。地方政府要积极筹措资金,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参与,充分发挥各项政策措施合力,大力支持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保护和修复。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发挥金融在资源配置中的激励作用,引导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投向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领域。积极落实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保护和修复的相关政策,推动建设资金渠道多元化。同时,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止地方政府以项目建设名义盲目举债,坚决遏制地方政府新增隐性债务。(三)完善工程建管体系中央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定或修订有关重大工程专项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和细化项目前期工作、投资计划管理、

9、建设规划、监督检查、规划评估等方面的规定,明确各部门在项目组织、建设管理、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的具体职责;结合规划主要内容和重大工程建设实际,积极开展有关工程标准研究制定工作,推动统一项目前期工作深度和建设标准。积极推进项目精细化管理,推进工程建设任务落地上图,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基础,构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监测监管专题应用,建设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监测监管系统,推进各类数据共建共享,构建国家地方互联互通的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监测监管平台,定期开展生态系统保护成效评估。省级有关部门要结合地方实际,明确各重点项目建设管理机构及责任主体、建设目标和进度要求,建立完善项目监督考核和长效管护

10、机制,确保项目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得到有效落实,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施工安全和投资效益。实施森林、草原、湿地等调查监测评价,强化工程监管支撑。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将生态保护工作开展、责任落实等情况纳入督察范畴,坚决杜绝生态修复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四)协同推进各项重大工程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双重”规划总体部署,积极做好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与长江重点生态区(含川滇生态屏障)生态保护和修复、海岸带生态保护和修复、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等相关重大工程的协同配合,统筹加强保护体系和治理工程建设,科学配置自然保护和人工修复措施,全面

11、推动上下游、左右岸、山上山下协同治理,全面加强科技攻关、监测监管、资源保护、生态气象等领域重点项目建设对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基础支撑作用,形成重大工程建设合力,全面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实现。(五)保障生态用地空间完善生态保护和修复用地政策,将工程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推进闲散土地盘活,按一定比例配置用于森林、草地、河流、湖泊、湿地等生态用地。市县级及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生态空间进行管理,同时加强多部门协同,实现生态空间的统筹管理和保护。建立多部门跨区域联动执法机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侵占自然生态空间和损害自然生态系统的行为。(六)强化工程科技支撑以科研院

12、所和技术推广单位为依托,构建集研发、推广、服务于一体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强科技攻关,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基础研究,强化困难立地造林、次生林经营、混交林培育、石漠化治理等实用技术研究与创新,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推进良种繁育,加大优质种苗供应。注重各类科技成果的总结,及时制定、修订相关技术标准,完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科学规范工程实施,提升工程建设成效。建立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平台,统筹运用大数据,提升感知能力,实现提升管理、优化决策的管理目标。(七)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各地区和各部门要加大社会公众宣传,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浓厚氛围。大力宣传报道典型经验、成功做法,充分发挥先进模范的典型示范作用,以榜样激励、带动生态保护和修复事业发展。发挥各类社会力量在生态保护和修复中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各类投资主体积极参与生态保护与修复。推动生态工程全民共建、工程实施全民监督、生态产品全民共享,让公众在参与生态保护的过程中切实受益,逐步建立起生态保护的成就感、自豪感。大力传承弘扬塞罕坝精神、右玉精神等新时代林草精神,引导社会各界积极投身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凝聚起建设美丽中国的强大合力。资料参考: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建设规划( 20212035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手册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