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正确理解“沙产业”的科学内涵一、引言 钱学森在1984年提出沙产业概念之后,经过刘恕、田裕钊等人的系统阐述,以及钱老本人的进一步说明,不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了清晰的界定,而且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从现有文献来看,尽管钱老及其同伴们对沙产业的认识仍然在深化,但概念的基本规定已趋于稳定。他们所指的沙产业,是在“不毛之地”搞农业生产,是解决中国21世纪人多地少矛盾的大农业生产,它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通过植物光合作用,最大限度固定转化沙漠地区取之不尽的太阳能,发展节水、节能、节肥、高效的大农业型产业,这意味着沙产业本质上是在“不毛之地”上搞大农业生产,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其特征为“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
2、、高效益”。只有那些“不能绿化的沙漠戈壁才是真正的沙产业基地。”(刘恕主编沙产业概述,第22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北京,2001年版)那些以沙为原料生产工业产品不属于沙产业。钱老和同伴们倡导的这种沙产业不仅已有成功的试验,且在“不毛之地”上创造了一定规模的人控环境下的绿洲农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然而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人们(包括政府)并未真正按照钱老的沙产业来看待沙产业,而是以生产要素中是否有沙漠或沙地为标准判断沙产业,那些只要与沙漠或沙地打交道的生产活动,基本上都被看作沙产业的组成部分。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反映在行动上就是不同类型的沙产业。本文着眼于讨论沙产业的本质规定,讨论沙产业概念与现实之间
3、的差距,以及从沙产业倡导者清晰地阐释到实践者模糊的行动之间的内在原因,最后说明正确理解“沙产业”科学内涵的重要性。 二、钱学森及其同伴倡导的沙产业 钱老对沙产业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他在1984年提出沙产业概念时,将沙产业定位为战略性产业,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认为它的任务是在不少于100年的过程中,分阶段改造利用沙漠,积累资金,滚动开发,逐渐达到目标。他强调,沙产业不是传统型农业,而是一个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这种产业“一方面充分利用生物资源,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另一方面又利用工业生产技术,也就是把全部现代化科学技术,包括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成果,都用上了。不但技术现代化,而且生产过
4、程组织得很严密,一道一道工序配合得很紧密,是流水线式的生产。”“其特点是以太阳光为直接能源,利用生物来进行高效益的综合生产,是生产体系,是一种产业。”(刘恕主编沙产业概述,第4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北京,2001年版)钱老在提出沙产业概念的同时,对其外延还做过限制性说明。他指出,利用沙漠充足的太阳能发电,利用沙漠戈壁的风力发电,尽管也是一项重大的产业,但不是沙产业,因为它们都是直接利用太阳能,没有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属于农业型生产。以沙为原料生产建筑材料,尽管它本身包含着高科技因素,但不属于沙产业。事隔十多年后,一位中科院地理所的研究人员,曾经寄报告给钱老,建议开发江河淤沙,并将其称作“沙
5、产业”,钱老去函予以纠正,认为它不属于沙产业范畴。在回答防沙治沙与发展沙产业的关系时,钱老指出“在沙漠、戈壁的边缘地区治沙、防沙、制止沙漠化这件事情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治沙、防沙、制止沙漠化工程也是沙产业的组成部分。沙产业则是从已经有基础的防沙、治沙、固沙事业开拓出去,再上新台阶” (刘恕主编沙产业概述,第19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北京,2001年版)这就是说,防沙治沙是沙产业的基础,沙产业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后来,他在写给刘恕教授的一封信中强调,“这不能绿化的沙漠戈壁才是真正的沙产业基地。沙产业要比治沙防沙难得多。过去不是沙化的地区,采取人为措施大概是可以治理的;而几百年前就是沙漠戈
6、壁,对它只能就实际情况开发沙产业,不要轻举妄动!”在谈到目前发展沙产业的地位时,钱老指出:“沙产业属于第六次产业革命,是21世纪中叶才能开花结果的,那时还要用生物技术这一现在刚露头角的技术革命。对沙产业我们现在只是做初步探索工作,包括:(1)从地理科学明确治沙的范围;(2)通过试点,树立沙区植物、动物繁殖加工事业;(3)引入生物技术,做些试验。”(刘恕主编沙产业概述,第22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北京,2001年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战略目标确定后,钱老意识到中国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沙产业,它的发展要受成本、产出、市场、产权、交通、通讯、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搞好沙产业需要我们学习市场经济
7、的规则,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开拓国内外市场,还需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否则就会破坏生态环境。1995年,钱老在一次会议的书面发言中指出,“沙产业就是在不毛之地搞农业生产,而且是大农业生产。这可说是一项尖端技术!发展尖端技术的沙产业,也就是用现代生物科学的成就,再加水利工程、材料技术、计算机自动控制等前沿高新技术,”。钱老最初倡导的沙产业环境,没有包括内蒙古中东部那些地下水丰富、有400毫米左右的降水量、历史上植被状况良好、只是在近几百年来因人的不适当经济行为沙漠化的地区,例如科尔沁、毛乌素、浑善达克等沙地。后来,当有人提到在这些地区发展沙产业时,钱老指出“这里的沙产业是又一种沙产业类
8、型,与河西走廊地区不同。不同地带沙产业也有不同的类型。”(刘恕主编沙产业概述,第22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北京,2001年版)这里,钱老虽然没有否定另一种类型的沙产业,但也没有承认它属于自己倡导那种沙产业。对钱老沙产业理论的宣传与解释做出重要贡献的刘恕教授,多年来较为严格地坚持了钱老的狭义沙产业理论,她那些汇集在沙产业概述(刘恕主编)一书中的论文,基本上反映了她对沙产业的理解和所持见解。1999年8月,她在中日环保产业研讨会上散发的简述沙产业一文,对钱老沙产业理论做了最为简明、经典的表述。【 什么是沙产业?简而言之,沙产业就是变不毛之地为沃土。用辩证思维来认识沙漠,除防治其危害外,要视其为资
9、源。沙产业的目标,就是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最大限度地固定转化太阳能(沙漠地区阳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来扩大提供人类生存的空间。为达到沙产业的目标,创建沙产业,就必须面对三大任务:第一个任务是高产,即在单位面积上固定太阳能的百分数,大于传统农田的数量;第二个任务是优质,即沙产业提供的是适销对路高品质营养品;第三个任务是产业化,即把沙产业的产品变为商品形态,形成规模,制定标准,进入市场,创造产值。沙产业技术路线的通俗表述是: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沙产业不是一个远不可及的战略构想,有现实的可操作性;沙产业已经走入实践,已经有了像地处荒漠地带的张掖等有示范作用
10、的基地;沙产业目标的最终实现和技术集成的优化完善,是一个漫长的努力过程,但刚刚起步的群众性实践已经证明,沙产业理论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对抗土地荒漠化的根本措施,是干旱、半干旱沙漠地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捷径,是缩小我国东西部经济差距的突破口】通过这个表述,我们可以看出,刘恕教授尽管对沙产业理论有创造性的发挥,但遵循的是钱老的沙产业理论。我们在刘恕教授阐述沙产业的论文中,找不到她把沙柳加工业、沙漠中药材种植及加工业、沙漠旅游等也算作沙产业,这不是她没想到有这些事实的存在,而是在她认定的沙产范围内不应当有这些内容。正因为如此,她称“沙产业是一种全新的开拓,是一种创新的思维。”(参见刘恕在沙产业概述一书中写的“编者话”)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