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版卓越学案高考语文全国版二轮复习方略练习:第二章专题一正确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宜用“三审法”落实巩固提高(1).doc

上传人:初中学霸 文档编号:6412103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版卓越学案高考语文全国版二轮复习方略练习:第二章专题一正确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宜用“三审法”落实巩固提高(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6版卓越学案高考语文全国版二轮复习方略练习:第二章专题一正确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宜用“三审法”落实巩固提高(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6版卓越学案高考语文全国版二轮复习方略练习:第二章专题一正确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宜用“三审法”落实巩固提高(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6版卓越学案高考语文全国版二轮复习方略练习:第二章专题一正确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宜用“三审法”落实巩固提高(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6版卓越学案高考语文全国版二轮复习方略练习:第二章专题一正确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宜用“三审法”落实巩固提高(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司马楚之,字德秀,晋宣帝弟太常馗之八世孙。父荣期,司马德宗梁益二州刺史,为其参军杨承祖所杀。楚之时年十七,送父丧还丹阳。值刘裕诛夷司马戚属,叔父宣期、兄贞之并为所杀。楚之乃亡匿诸沙门中济江。自历阳西入义阳、竟陵蛮中。及从祖荆州刺史休之为裕所败,乃亡于汝颍之间。楚之少有英气,能折节待士。与司马顺明、道恭等所在聚党。及刘裕自立,楚之规欲报复,收众据长社,归之者常万余人。刘裕深惮之,遣刺客沐谦害楚之。楚之待谦甚厚。谦夜诈疾,知楚之必自来,因欲杀之。楚之闻谦病,果自赍汤药往省之。谦感其意,乃出匕首于席下,以状告之,曰:“将军为裕所忌惮,愿不轻率,以保全为先。”楚之叹曰

2、:“若如来言,虽有所防,恐有所失。”谦遂委身以事之。从世祖征凉州,以功赐隶户一百。义隆遣将裴方明、胡崇之寇仇池。以楚之为假节,与淮阳公皮豹子等督关中诸军从散关西入,击走方明,擒崇之。仇池平而还。车驾伐蠕蠕,诏楚之与济阴公卢中山等督运以继大军。时镇北将军封沓亡入蠕蠕,说令击楚之等以绝粮运。蠕蠕乃遣奸觇入楚之军,截驴耳而去。有告失驴耳者,诸将莫能察。楚之曰:“必是觇贼截之以为验耳,贼将至矣。”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世祖闻而嘉之。在边二十余年,以清俭著闻。和平五年薨,时年七十五。高宗悼惜之,陪葬金陵。(选自魏书列传第二十五,有删减)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

3、句,正确的一项是()A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世祖闻而嘉之B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世祖闻而嘉之C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世祖闻而嘉之D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世祖闻而嘉之解析:选B。可在把握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动词引领的短语断开。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委身”,用法同琵琶行中“委身为贾人妇”,指女子以身相许,嫁给男子。B“隶户”,南北朝时期的一种阶层,指来源于俘虏和犯罪

4、没入官府的人户。C“假节”,假以符节,持节。是皇帝将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慑一方。D“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文中是后一种用法。解析:选A。此处的“委身”是寄身的意思,即把自己交付给某人。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楚之命运坎坷,却斗志昂扬。他生逢晋末动乱,诸多亲人被害,被迫四处逃亡,但最终还是稳定了阵脚,希望有所作为。B司马楚之能诚恳待人,赢得士人的敬重和爱戴。他不仅团结了司马顺明、道恭等人,还用真诚感化并收纳了刘裕派来刺杀他的人。C司马楚之有突出的军事才能。他以假节身份督战关中诸军,赶跑裴方明,活捉胡崇之,平定仇池,

5、战功卓著,得到了皇上的赏赐。D司马楚之有着过人的智识。他在随皇上讨伐蠕蠕的战役中负责督运粮草,及时识破了敌人的阴谋,设计应敌,确保了粮草的供应。解析:选C。“得到了皇上的赏赐”于文无据。文中提到的获赏,不是因此次打胜仗而受赏。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从祖荆州刺史休之为裕所败,乃亡于汝颍之间。译文:(2)时镇北将军封沓亡入蠕蠕,说令击楚之等以绝粮运。译文:解析:这两句话的翻译,重点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及”,等到;“为所”,表被动;“亡”,流亡,逃亡;“令”,让;“绝”,断绝。答案:(1)等到叔祖父荆州刺史司马休之被刘裕打败,司马楚之又逃亡到了汝水颍水之间。(2)当时镇北

6、将军封沓逃入蠕蠕,劝说他们让他们攻打司马楚之以断绝魏军的粮食供应。参考译文:司马楚之,字德秀,是晋宣帝的弟弟太常司马馗的第八代孙子。他的父亲司马荣期,在司马德宗时担任梁州和益州的刺史,后来被他的参军杨承祖杀害。(父亲被杀时)司马楚之十七岁,他送父丧回到丹阳。这时刘裕正在诛灭司马氏,他的叔父司马宣期、哥哥司马贞之同时遇害。司马楚之于是藏身和尚中过了长江。从历阳向西进入义阳、竟陵蛮地中。等到叔祖父荆州刺史司马休之被刘裕打败,司马楚之又逃亡到了汝水颍水之间。司马楚之从小便有英气,能礼贤下士。与司马顺明、道恭等人到处聚集党徒。等到刘裕政权建立后,司马楚之一心想报仇,他聚集了人马占据了长社,归附他的曾经

7、有一万多人。刘裕很害怕他,便派了刺客沐谦去谋害他。司马楚之对沐谦十分宽厚。沐谦夜间装病,知道司马楚之一定会亲自来看他,打算趁机杀死他。司马楚之听说沐谦病了,果然亲自端着汤药来探望他。沐谦被他的情意感动了,于是从席子底下拿出了匕首,将实情告诉了他,说:“将军被刘裕顾忌和畏惧,希望不要轻率,而以保全为先。”司马楚之叹息说:“如果像你所说的那样,即使有所防范,恐怕也会有所失。”沐谦从此便跟随了司马楚之。(司马楚之)跟从世祖征讨凉州,因功被赐给奴隶一百户。义隆派遣将领裴方明、胡崇之侵犯仇池。任命司马楚之为假节,与淮阳公皮豹子等率领关中各军从散关西进,打跑了裴方明,抓获了胡崇之。平定仇池后返回。皇帝出征

8、蠕蠕,诏令司马楚之与济阴公卢中山等督运粮食供应大军。当时镇北将军封沓逃入蠕蠕,劝说他们让他们攻打司马楚之以断绝魏军的粮食供应。蠕蠕就派人去窥测司马楚之的军队,割下驴耳后离去。有人把丢失驴耳的情况上报,将领们没有人能明察。司马楚之说:“这一定是前来窥探的贼寇劫去做凭证的,敌兵就要到了。”他立即叫人砍伐柳树,用树围成城,周围灌上水,让树冻住。城筑好后敌军就到了。敌人见司马楚之的军营冰层坚厚栅栏坚固,无法攻打,就跑散了。世祖听说了此事夸奖了他。司马楚之在边境二十多年,以清廉俭朴闻名。和平五年逝世,享年七十五岁。高宗怀念惋惜他,让他陪葬金陵。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

9、祖父良,习孟氏易,平帝时举明经,为太子舍人;建武初,至成武令。安少传良学。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明年,三府举安能理剧,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案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案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

10、虏,法与同罪,不可。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岁余,征为河南尹。政号严明,然未曾以臧罪鞫人。常称曰:凡学仕者高则望宰相下则希牧守锢人于圣世尹所不忍为也闻之者皆感激自励。在职十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建初八年,迁太仆。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而南部复往抄掠,北单于谓汉欺之,谋欲犯边。宜还其生口,以安慰之。”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云以大臣典边,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

11、得安,诚便。”司徒桓虞改议从安。太尉郑弘、司空第五伦皆恨之。弘因大言激励虞曰:“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虞廷叱之,伦及大鸿胪韦彪各作色变容,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肃宗诏报曰:“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事以议从,策由众定,阁訚衍衍,得礼之容,寝嘿抑心,更非朝廷之福。君何尤而深谢?其各冠履。”帝竟从安议。明年,代第五伦为司空。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选自后汉书袁安传,有删改)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凡学仕者高/则望宰相/下则希牧守/锢人于圣世/尹所不忍为也/闻之者皆感激自励B凡学仕者/高则望宰相/下则希牧守锢人/于圣世尹所不忍为也/闻之者皆感激自励C凡学仕者

12、高/则望宰相/下则希牧守/锢人于圣世尹/所不忍为也/闻之者皆感激自励D凡学仕者/高则望宰相/下则希牧守/锢人于圣世/尹所不忍为也/闻之者皆感激自励解析:选D。这段文字前有对话标志“曰”,故要注意说话的内容。正确的停顿为:“凡学仕者,高则望宰相,下则希牧守。锢人于圣世,尹所不忍为也。”闻之者皆感激自励。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廉”是“孝顺亲长、办事廉正”的意思,汉武帝时将它设立为察举考试科目,以后“举孝廉”就成为朝廷任用官员的重要来源。B“典边”在文中的意思是册封、奖励边防将士,甲骨文中的“典”字上边是“册”,下边是“手”,作动词意为“以圣贤古籍为据主持事务

13、”。C“邮驿”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通信和交通形式,通常由政府管理,主要为政治、军事服务,承担传递文书、接待使客以及转运物资的任务。D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长于细节描写,所写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解析:选B。“典边”,“典”有主持、镇守的意思,“典边”在文中的意思是镇守边疆。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袁安甘于清贫,严于自律。有一年大雪成灾,大家都在扫雪开路,有人出门寻食,袁安却僵卧在床,他不愿在大雪天人人挨饿时影响别人。B袁安执法严明,宽厚仁慈。在做楚郡太守处理楚王刘英阴谋叛乱的案件时,他把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逐一上奏

14、,救出了四百多家人。C袁安清正廉明,爱惜名声。袁安任河南尹时,政策号令严明却没有因窝藏贿赂罪审讯过人,他的言行感动激励了很多人,在朝廷上下很有名气。D袁安不畏权势,敢于直言。孟云上书请求将俘虏发还北匈奴,而公卿们不同意,只有袁安胸有大局,力排众议,最终皇帝也听从了袁安的建议。解析:选C。“没有因窝藏贿赂罪审讯过人”理解错误,原文“然未曾以臧罪鞫人”中的“臧罪”是“贪污受贿之罪”的意思。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译文:(2)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译文:解析:对这两句话的翻译,重点应在

15、对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上。“坐”,获罪;“及”,牵连;“分别”,分门别类,条目清晰;“谲诈”,狡猾;“厌”,满足;“生口”,活人,这里指俘虏;“许”,赞同。答案:(1)袁安说:“如果处理不当,我自当由此获罪,不会拿这来连累你们。”于是分条详细上奏。(2)公卿都说夷狄狡诈,贪心不足,得到归还的俘虏后,就又会狂妄自大,不能开口同意。参考译文:袁安字邵公,是汝南郡汝阳县人。祖父袁良,学习孟氏易,汉平帝时因明经而被举荐,做了太子舍人;建武初年,做了成武县令。袁安少年时继承祖父袁良的学问。为人很庄重,有威信,深受州里人敬重。开始做县功曹,(有一次)捧着檄文到州从事那里办事,州从事托袁安捎封信给县令。袁安说

16、:“你是为公事,自有邮驿替你传送,如果是私事,就不应找我功曹。”推辞不肯接信,从事害怕就不托他了。有一年大雪在地上积了一丈多,洛阳令亲自出外考察灾情,见家家户户都扫雪开路,有出门谋求食物的人。(县令)来到袁安的家门外,见大雪封门无路可走,便认为袁安已经冻饿而死,就命人扫出雪路破门而入,看见袁安正僵卧在床上,洛阳令问他为何不出门寻求食物。袁安说:“大雪天人人都又冻又饿,不应该再去打扰别人。”洛阳令认为他是贤人,就推举他为孝廉。永平十三年,楚王刘英阴谋叛乱,此案交由郡里审理。第二年,三府推举袁安,认为他能处理复杂的案件,朝廷任命他为楚郡太守。这时受楚王刘英的供词牵连收押的有数千人,显宗大怒,官吏追

17、查此案十分急迫,被捕的人因痛苦不堪而屈招,惨死的人很多。袁安到郡后,不进官府,先去审查案件,理清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列条上奏让他们出狱。府丞、掾史都叩头力争,认为偏袒附和反叛之人,在法律上同罪,不同意他的做法。袁安说:“如果处理不当,我自当由此获罪,不会拿这来连累你们。”于是分条详细上奏。皇帝感动醒悟,立即批复同意,因此有四百多家人得以出狱。一年以后,袁安被征为河南尹。政令非常严明,但从来没有因贪污受贿之罪来审讯人。他常常说:“凡做官的人,高则希望当宰相,下则希冀当州牧太守。在圣明之世禁锢人才,这是我不忍心去做的事。”听到这话的人都很感动并勉励自己。袁安在职十年,京城吏治清明,他也深得朝廷上下

18、敬重。建初八年,升任太仆。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奏:“北虏既然已经和亲,可是南部又去抢掠,北单于说汉朝欺骗他们,谋划着想要进犯边疆。我们应该将俘虏归还,来安抚他们。”皇帝下诏让百官在朝堂上商议。公卿都说夷狄狡诈,贪心不足,得到归还的俘虏后,就又会狂妄自大,不能开口同意。唯独袁安说:“北虏派使者进贡请求和亲,又能将在边境掳去的汉人俘虏,交还汉朝,这表明他们畏惧我朝威严,而不是首先违背条约。孟云以大臣身份守卫边疆,不应对夷狄不讲信用,让俘虏回去,足以显示我们中原对他们的优待宽容,而使边境百姓得到安宁,确实是有利的。”司徒桓虞改变看法而依从袁安。太尉郑弘、司空第五伦等都不满。郑弘就大声激怒桓虞说:“凡是主张应该释放俘虏的,都是不忠之人。”桓虞当场叱责他,第五伦和大鸿胪韦彪都恼怒得脸上变了神色,司隶校尉把全部情况奏明皇上,袁安等都把印绶交给皇帝请罪。肃宗下诏回复道:“议政久而不决,各持己见。朝廷大事应该多听议论,计策靠大家商定,说话时态度中正和悦,符合礼节,固然很好,但遇事不敢吱声,绝不是朝廷的福气。你们有什么过错而引咎自责呢?你们还是把帽子戴上,把鞋子穿上吧。”皇帝最终还是听从了袁安的建议。第二年,袁安代替第五伦做了司空。章和元年,他又代替桓虞做了司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技术 > 后端技术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