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现状及应对策略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成,是人类社会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对社会成员起约束和团结作用的准则。德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网络道德教育,是指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上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这种活动必须围绕现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来开展,它与学校德育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德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网络道德教育通过德育课堂、虚拟社区、网上咨询、在线讨论、网上家长学校、网上德育基地等途径来实现学校德育目标。学校网络德育目标除了德育大纲规定的针对一同年龄阶段学生总体的德育目标外,还有网络特色的德育目标,包括网络道德、
2、信息素养、网络伦理、自我管理学习、网络人格等。一、网络道德教育缺失造成的危害如今,上不上网已经成为青少年是否“现代”的重要标志。但是,因特网会给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带来哪些影响?我们在学生中做了一个问卷调查,一些数据显示的结果让人有些触目惊心。1缺少教育,过度上网,伤害身体健康。长时间上网接触电脑导致视力下降。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人每天上网时间超过2小时,甚至更长。在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之后,无法看清远处的物品,眼睛灼痛、酸胀,引发视力疲劳。而且青少年正处于骨骼生长发育时期,由于长时间地不正确的操作方式和坐姿,且大部分集中于键盘和鼠标操作,长时间的高度重复性动作影响肌肉
3、的正常发育,甚至导致畸形。有的学生因为厌学,泡在网吧一泡就是几天,十几天,连续不断地上网聊天、玩游戏,几近疯狂,两眼痴呆,表情麻木,甚至因此疲劳过度,死在网吧。这不能不说是血的教训。2缺少勾通,依赖网络,网络综合症在日益弥漫。一是网络交往障碍。网络交往障碍是指因使用网络而引发的现实生活中的社交障碍。人际交往的互动是青年时期完成个体社会化的基本环节,个体的行为在社会交往中会受到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和匡正。但在互联网上,由于都是匿名上网,上网者不必遵守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角色扮演的规划,没必要履行现实生活中的义务,这种匿名效应使他们与陌生人交往时从容、放松、海阔天空、随心所欲,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却
4、不善言谈、沉默寡言,不愿或不屑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也不愿接受他人的情感表达。3缺乏引导,误入歧途,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冲击。青少年精力旺盛,接受新鲜事物速度快,而网络作为一种无国界、开放性的媒体工具,传播速度极快,信息内容包罗万象,但其中很多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价值观念、文化思想充斥其间,对于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来说,长期无限制地接触互联网,很容易受到非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冲击。二、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应对措施1加强网络责任意识教育,形成有利舆论环境。网络道德是社会文明程度的反映,是一种特殊文化规范的需求。无论对网络经营者还是上网者,都应加强网络责任意识教育。网络
5、这个虚拟的空间背后都隐藏着一个真实的行为主体,网络交往是现实社会的人借助互联网工具发生的行为和交往,网民首先必须是公民,网络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不可分割。网络虽然给了每个上网者极大的自由空间,但决不意味着与他人无关。每一位上网者都是网络信息和服务的受用者,同时也是网络信息和服务的贡献者和参与者。2净化网络环境,营造绿色网络空间。政府应该尽快完善加强互联网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科技研究,以技术控制有害信息的传播,坚决从源头上堵住黄、赌、毒等不良信息;加强对现有互联网站的引导,加大对不健康网站、不良网吧的治理力度,以更科学、更实际、更有效和管理方法,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净化网络环
6、境,是一项十分紧迫的现实任务,也是一项持之以恒的长期工作。要从根本上治理,把治标与治本结合起来,把专项行动和建章立制结合起来,建立起监管、遏制、打击、惩处四位一体的机制,方能彻底净化网络空间,根本上减少青少年接触色情信息的机会,也为青少年的成长铺设一条真正的“绿色通道”。3建章立制,加强行业的自律管理。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互联网管理的法规、规章,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有些法规已经滞后,亟需完善。我们还可以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网络警察是网络的有效监管者,其法律威慑力将对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施行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督导网络经营者践诺切实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屏蔽黄色网站,拒绝色情信息,合法经营,共同倡导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良好行风。参考文献1卜卫.媒体与儿童教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2,10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