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HONGYU.MACRO增强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实施方案一、 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新建公办养老机构300张床位及以上或护理型床位200张及以上的,应配套建设诊所、医务室或护理站等内设医疗机构,有条件的建设与其服务规模和功能定位相适应的医疗机构。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办养老机构和300张床位以下的公办养老机构配套建设相应医疗服务机构。现有养老机构入住老人达到100人以上,且失能、失智老人达到50%的,应积极创造条件,加快设置内设医疗机构。镇乡(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可利用现有资源,开设护理院(中心、站),为社区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集中或上门护理服务。力争
2、到2025年底,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占比达到60%以上。支持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合作。支持未设置医疗机构的小型养老机构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弱的养老机构、镇乡(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按照平等自愿、合作共赢的原则,与周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等医疗机构签订服务协议,明确合作方式、合作期限、双方责任和合作经费等,采取医疗卫生机构组建融合型医护团队定期巡诊、设置医疗点、托管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等方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合作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项目按照浙卫发202211号文件制定的推荐目录,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并协商确定。增强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养老机构内设医疗
3、机构应当符合相应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医护人员配置要与养老机构服务规模及老年人医疗需求相适应,原则上入住老人每达到100人,应配置1名执业(助理)医师、2名护士。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实行备案管理,主要为服务对象提供健康管理、疾病预防、老年保健、急诊救护,安宁疗护,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疗、护理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等服务,具备条件的可纳入签约医疗卫生机构所属县域医共体(城市医联体)双向转诊、远程医疗服务范围,逐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老年人就医满意度达到90%以上。二、 加大支持保障力度完善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各级政府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要加大对按规范设置且配备医护人员的养老机构内
4、设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补助力度。根据浙里康养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机构老人信息,标准按照年度内收住中度及以上失能、失智老年人每满50人给予15万元补助,主要用于内设医疗机构专业人员招聘、设施设备采购等用途;有内设医疗机构但收住中度及以上失能、失智老年人不足50人的养老机构,以及未设置医疗机构但与周边医疗机构开展签约合作的养老机构,按照入住老年人每人每年180元的标准给予医疗服务补助,上述补助资金申报和补助比例参照宁波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市级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公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开展签约服务、为居家老年人建立家庭病床和开展上门服务的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不纳入绩效
5、工资总额,单位内部分配时,应向从事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倾斜。加大医养结合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执业(助理)医师、护士进修轮训机制,纳入老年医学人才、医养结合服务相关培训。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每年安排一定数量人员赴二甲及以上综合医院进修,进修时间不低于3个月。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务人员享有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同等的职称评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待遇。鼓励退休医务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加大医疗保障支持。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积极推进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按床日等多元符合的医保支付方式,逐步提高床日支付标准,落实老年人慢性病用药长期处方制度。将
6、满足老年人基本需求的相关诊疗和康复项目按照全省统一规定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积极稳妥深化我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逐步扩大长期护理保险保障范围,建立健全标准统一、结果互认的失能评估机制,全面建立管理科学、全面覆盖的宁波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三、 增强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应当符合相应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医护人员配置要与养老机构服务规模及老年人医疗需求相适应,原则上入住老人每达到100人,应配置1名执业(助理)医师、2名护士。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实行备案管理,主要为服务对象提供健康管理、疾病预防、老年保健、急诊救护,安宁疗护,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疗、护理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等服务,具备条件的可纳入签约医疗卫生机构所属县域医共体(城市医联体)双向转诊、远程医疗服务范围,逐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老年人就医满意度达到90%以上。资料参考: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