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UD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P2009CJJ 129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of urban expressway04 - 07 发布 2009-10-012009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of urban expresswayCJJ 129 - 2009 J 863-2009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0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0 9北 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Specificati
2、on for design of urban expressway CJJ 129 - 200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西郊百万庄) 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 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 北京市兴顺印刷厂印刷*开本:850X1168毫 米1 /3 2印张:2 %字数:68千字 2009年7月第一版 2009年7月第一次印刷 定价:1 2 . 0 0元 统一书号: 15112 17292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 (邮政编码100037)本社网址:http: / / www. cabp. com. cn 网上书店:http: / / www.china-中华人民
3、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 告第2 7 4号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的公告现 批 准 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为行业标准,编 号 为C JJ 129 - 2009,自2009年1 0月1日起实施。其 中 ,第3.0.5、3 .0 .9、5 .4 .1、9 .3.1、9. 3. 4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9年4月7日根据原建设部 关 于印 发 一九九六年工程建设城建、建工 行业标准制订、修订项目的通知 ( 建 标1996 522号)的 要求,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会同有关单位经广泛调查
4、研 究 ,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 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5横断面设计;6线形设计;7出入口设 计 ;8髙架快速路;9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10景观与环境。本规程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 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 2号3号 楼 ( 市政总院大 厦) ,邮政编码:100082 0本规程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本规程参编单位:上海
5、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华中科技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刘桂生张均任崔健球朱兆芳和坤玲张 胜严俊彪吴瑞麟李 杰王晓华荣 建张欣红梅永利崔新书次mi. i雜. 2基本规定.3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44.1 錢. 44. 2基本 路 段.4横断面设计.65.1 一 般 规 定.65 . 2 横 断 面 布 置.65 . 3车 行 道.105 . 4 分 车 带.115 . 5路肩和路面横坡.125 . 6侧石、缘石.12线形设计.146.1 一般规定 .146 .2平 面 设 计.156 . 3纵断面设计.18出入口设计.207.1 一般规定 .207 . 2出
6、入口间距.217 . 3变速车道、集 散 车 道. 227 .4辅 助 车 道.237 .5主辅路间出人口的几何设计. 24高架快速路.258.1 般规定 .2558 . 2横断面设计. 258.3 平面设计 .268 . 4纵断面设计. 278.5 匝 道.279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299 . 1交通标志 . 299 . 2交通标识 . 309 . 3交通防护设施 .319 . 4监 控 设 施. 3310景观与环境.3510.1 一 般 规 定. 351 0 . 2景 观 距 离.3510. 3噪 声 要 求.351 0 . 4绿化设计要求与标准.36本规程用词说明.38附:条文说 明.3
7、961 . 0 . 1为统一城市快速路设计标准,提高工程设计质量,制定 本规程。1 . 0 . 2本规程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城市快速路工程的设计。1 . 0 . 3城市快速路设计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快速路应系 统设计,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与城市环境相协调。1. 0 . 4城市快速路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 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2 .0 .1 快速路 e x p r e s s w a y在城市内修建的,中央分隔、全部控制出入、控制出人口间 距及形式,具有单向双车道或以上的多车道,并设有配套的交通 安全与管理设施的城市道路。2.0.2 出入口 e n t r a n c e
8、 a n d e x i t供车辆驶出或进入快速路的单向交通路口,设置于快速路右 侧 ,一般通过互通式立交匝道、高架路匝道、辅路匝道连接。2. 0. 3 基本路段 ba s i c s e c t i o n快速路车行道不受出人口合流、分流、交织车流影响的 路段。2. 0. 4 辅路 r e l i e f r o a d集散快速路交通的道路,设置于快速路两侧或一侧,单向或 双向行驶交通。辅路设置根据需要分为两个互通式立交间间断的 辅路或通过立交的连续辅路。2 .0 .5 阻道 r a mp专门连接两条道路的一段专用道路,包括互通式立体交叉连 接道路、快速路与辅路的连接道路、高架路或堑式路与地
9、面道路 连接的道路,一般为单向交通。23基 本 规 定3 . 0 . 1快速路设计应与城市其他道路合理分配交通,达到路网最佳效应。3 . 0 . 2快速路线形设计中的平面与纵断面应进行综合设计,做 到平面顺适,纵断均衡,横面合理。应保证视觉性诱导,线形连 续,安全与舒适。3. 0 . 3快速路设计车速宜采用60k m/h、80k m/h、100k m/h。 辅路设计车速宜为3040k m/h,路段改变设计车速时应设置过 渡段。3 . 0 . 4按城市道路红线宽度及交通量,快速路车行道宜分为双 向4车道、6车道、8车道。车行道宽度按设计车速及车型宜分 为 3. 50m、3. 75m。3 . 0
10、. 5快速路的交通管理设施及服务设施应与道路配套设计, 保证交通正常运行。3 . 0 . 6快速路设计应重点做好出入口位置、间距、形式的综合 设计,达到系统通行能力的均衡。3. 0 . 7快速路车行道下不得布设纵向地下管线设施。横穿快速 路的地下管线设施应将检查井设置在车行道路面以外。3 . 0 . 8快速路设计应与道路绿化、排水、照明设计协调统一, 与城市景观、环境统一,做好整体设计。3 . 0 . 9快速路必须设置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3 .0 .1 0快速路公交停靠站及加油站宜设置在辅路上;当需设置 在主路时,应设置在与主路分离的停靠区内,停靠区出人口应满 足快速路出入口最小间距的规定。3
11、 .0 .1 1快速路通过互通式立交区应设置集散车道,当出入口间 距满足最小间距规定时,可不设置集散车道。34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4 . 1分 类4. 1. 1城市快速路通行能力可分为基本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 能力。4. 1. 2不同设计车速的设计通行能力应为基本通行能力乘以道 路相应设计服务水平的交通量与道路容量的比率及道路条件修正系数。4 . 2基 本 路 段4. 2 .1快速路不同设计车速的一条车道基本通行能力可采用表 4. 2. 1的数值。表4 . 2 . 1快速路不同设计车速的一条车道基本通行能力设 计 车 速 (k m/h )1008060基本通行能力(p c u /h )220021
12、0018004 . 2 . 2快速路设计时应采用三级服务水平,交通量与道路容量 比率应符合表4. 2. 2的规定。表4 .2 .2快速路不同设计车速的交通量与道路容量比率等级交通运行特征设计车速 (k m/h )1008060三级稳定流状态0. 910. 830.774. 2. 3快速路不同设计车速的一条车道设计通行能力可采用表4. 2 .3中的数值。表 4. 2. 3快速路不同设计车速的一条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设计车速( k m/h )1008060设计通行能力( p c u /h )2000180014004. 2 . 4计算快速路基本路段通行能力时,各种车辆类型换算系数应符合表4. 2. 4
13、的规定。表4. 2.4快速路基本路段车辆换算系数车 型小客车小型客(货)车大型客(货 )车铰接客车折算系数1. 01. 52. 05横断面设计5.1 般 规 定5 . 1 . 1城市快速路横断面设计应符合城市道路规划。横断面布 置应按地面快速路、高架快速路、堑式快速路分别布设。5 . 1 . 2城市快速路横断面可分为整体式和分离式,整体式横断 面可采用中央隔离带将上下行分隔单向行驶,分离式横断面上下 行车辆可在不同位置单向行驶。5 . 1 . 3城市快速路横断面可分为主路横断面和辅路横断面。主 路可供机动车道行驶,双向车流必须设置中央隔离带分向行驶。 辅路可供慢速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通行。主
14、辅路间必须设置 隔离栅、两侧带,并控制开口。5 . 2横断面布置5. 2 . 1地面整体式横断面可适用于地势平坦的城区,快速路主 路宜布置在中间,辅路宜布置在两侧( 车辆单向行驶)或布置在 单 侧 ( 车辆双向行驶)( 图5. 2.1) 。j p j r IV p b jd bj IV y c jh d j _ j W A m | T fV .c _ _ fV P C i jd bj p b ,j |图5. 2. 1地面整体式横断面( 城区型)5 . 2 . 2郊区快速路横断面主辅路可在同一平面,也可根据地形布置在不同平面,辅路可单侧或双侧布置( 图5. 2. 2) 。图5. 2. 2地面整体
15、式横断面( 郊区型)5. 2. 3高架快速路按道路用地和交通运行特征可分别选用整体 式 高 架 路 ( 上下行在同一平面运行)和分离式横断面( 上下行在不同平面)( 图5. 2. 3-1图5. 2. 3-5) 。图5. 2. 3 - 1整体式高架道路无匝道路段横断面图5. 2. 3 - 2整体式高架道路有匝道路段横断面L_ -1f e= J Tmp cwf图5. 2. 3 - 3分离式高架道路无匝道路段横断面f F g cJ V g bmlI t s#T P b |fV g cfV ,b图5. 2. 3 - 4分离式高架道路有匝道路段横断面图5. 2. 3 - 5分离式高架道路横断面5 . 2
16、 . 4堑式快速路主路应设置在地面以下双向行驶,辅 路 ( 地 面道路)应 设 置 在 主 路 两 侧 单 向 行 驶 或 一 侧 双 向 行 驶 ( 图5. 2.4) 。5 . 2 . 5在立交范围内以及快速路出入口,横断面布置应与路段 车道保持一致;当按规定设置集散车道或变速车道时,断面应 加宽。9n -a =-p r q - 一fV r s mw , 丨 f u n 丨 W l图5. 2. 4路堑式横断面 注:Wg c 含路缘带的快速机动车道宽( m) ;Wp c 含路缘带的机动车道或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的车道宽(m): Wg t 含路缘带的匝道机动车道宽( m);Wp b非机动车道路面
17、宽(m),含路缘带宽度;中间分隔带宽度( m);中间分车带宽度( m) ,含路缘带宽度;Wd b两侧分隔带宽度( m);Ws b两侧分车带宽度(m),含路缘带宽度;Wa 路侧带宽度(m),含人行道、设施带、绿化带宽度;Wp 人行道宽度( m);Wg 绿化带宽度(m);设施带宽度(m);Ws 路肩宽度(m);Ws p 保护性路肩宽度( m) 。5 . 3车 行 道5 . 3 . 1车行道可分为主路车行道与辅路车行道,并应符合下列 规定:1主路路段车行道按交通量可分为单向2车道、3车道、4 车道。2快速路车行道宽度可按设计车速及设计车型划分。车行 道宽度应符合表5. 3. 1的规定。10表5 .
18、3 . 1 条机动车车道宽度级 另设计车速 ( k m / h )车道宽度(m )大型客、货车或混行车小汽车主路1 0 0, 8 0, 6 03 . 7 53 . 5 0辅路4 0 ,3 03 . 5 03 . 5 0,3 . 2 55 . 3 . 2当快速路出入口间距不能满足本规程第7. 2. 2条出入口 最小间距规定时,应增设至少2个车道的集散车道,与主路车行 道之间应设物体分隔。5 . 3 . 3变 速 车 道 ( 加减速车道)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快速路出入口均应设置变速车道。2变速车道宜设一条车道,宽度应与直行方向主路车道宽 度相同。5 . 3 . 4在单向2车道的高架快速路上,应
19、 设2. 5m宽连续或不 连续停车带;不连续停车带应每500m左右设一处。5 . 3 . 5辅路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辅路在地面快速路中应设于主路两侧或单侧,在高架路 时应设于高架路下地面层,在城区宜连续设置。位于郊区的快速 路辅路,可连续设置或间断设置。2设于主路两侧的辅路应采用单向交通,设于主路单侧的 辅路可采用双向交通。3高架路与地面道路应通过上、下匝道联系。4地面快速路辅路的横断面布置,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应 采用物体分隔或划线分隔。单向机动车、非机动车物体分隔时, 机动车道宽度不应小于7. 5m;单向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划线分隔 时,辅路的宽度不应小于8. 5m;当机动车、非机动车交通量
20、均 较大时,辅路的宽度可采用1213m。5 . 4分 车 带5 . 4 . 1快速路的上下行快速机动车道之间必须设中间带分隔,1 1中间带应由中央分隔带及两侧路缘带组成。5 . 4 . 2快速路的中间带应符合下列规定:1中间带宜为3.0m,即中央分隔带为2.0m,两侧路缘带 各为0. 5m。2城区快速路用地条件受限制时,中间带可适当缩窄;对 向车流必须采用混凝土分隔墩或中央分隔护栏分隔,两侧应各设 0. 5m宽路缘带。3 中 央 分 隔 带 两 侧 应 埋 设 路 缘 石 ,外露高度不应小 于 180mmo5 . 4 . 3地面快速路的两侧带应为主路与辅路的分界线,由分隔 带与左、右路缘带组成
21、。分隔带宽度不应小于1.5m,可根据用 地条件增加宽度以作为绿化隔离设施;临主路侧路缘带应为 0. 5 m ,临辅路侧路缘带应为0. 25m。位于市区人流密集处的两 侧带,应在其辅路侧设隔离栅。5 . 5路肩和路面横坡5 . 5 . 1郊区型地面快速路断面,宜在机动车道外侧设硬路肩和 土路肩,硬 路 肩 宽 度 不 应 小 于2.50m,土 路肩 宽度 不应小 于 0. 75m05 . 5 . 2快速路主、辅路路面横坡应采用单面直线坡,路面横坡 度根据地形条件及路面面层类型可选用1.5%2% ; 两侧人行 道可为1%2%的单面直线坡度。5 . 5 . 3郊区型断面两侧土、硬路肩横坡度可比路面大
22、1% ,但 位于路缘带部分的硬路肩横坡度应与路面相同。5 . 6侧石、缘石5 . 6 . 1地平式断面在中央分隔带、两侧分隔带两侧以及辅路的 人行道侧均应埋设侧石( 或侧平石) ,侧石顶应高出路面150 200mm;郊区型断面路边设硬路肩与土路肩时,应在路面与路 肩之间埋混凝土缘石;隧道线形弯曲或地形陡峻段侧石可高出路12面250400mm,埋置深度应保证稳定。5 . 6 . 2侧 石 ( 或侧平石)与缘石材料可采用坚硬石质或抗压强 度不小于30MPa水泥混凝土;严寒、寒冷地区应采用抗盐、抗 冻能力强的混凝土缘石。136线 形 设 计6.1 一 般 规 定6 . 1 . 1线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
23、求:1线形设计应根据规划确定的线位,结合水文、地质条件, 合理利用地形;线形应与地物、景观、环境等相协调,合理运用 技术指标。2线形设计中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应进行综合设计,总 体应协调、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3线形设计应保证车辆行驶安全与舒适,视觉良好,心理反应正常。4线形设计应符合城市设计要求,与城市环境协调,保护 文物古迹,节约资源,必要地段应进行环境评价后确定。5同一设计车速的快速路路段长度不得小于10k m,不同 设计车速的路段之间技术指标应逐渐变化,变化处应设置明显标志。6. 1 . 2快速路线形应与桥隧构筑物协调,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快速路上的桥隧构筑物应与路段线形统一
24、。2大型桥隧构筑物布设应与快速路线形协调。3当桥隧构筑物需设置在曲线地段时,应尽量采用不设超 高的圆曲线;当条件受限制采用设超高的圆曲线时,应满足线形 设计标准。4快速路隧道宜为上、下分行的单向通道。隧道两端洞口 应设置必要的出口联络线。5在立体交叉处选用各项技术指标时,应与路段设计相适 应,必要时应采用透视图检验。6 . 1 . 3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41平曲线宜与竖曲线相对应。2平曲线应与竖曲线半径协调,竖曲线半径应大于平曲线 半径的10倍。3平曲线长度宜大于竖曲线长度。4竖曲线顶部或底部不应设置小半径平曲线或作为反向曲 线转向点。5竖曲线与缓和曲线不宜重合。6在同一平曲线内
25、不宜同时出现凸形竖曲线及凹形竖曲线。 6 . 2 平 面 设 计6. 2 . 1快速路最长直线与最短直线的设置,应符合表6 .2 .1的 规定。表 6. 2 .1直 线 长 度设计车速(k m / h )1 0 08 06 0最大直线长度(m )2 0 0 01 6 0 01 2 0 0同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m )6 0 04 8 03 6 0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m )2 0 01 6 01 2 06 . 2 . 2圆曲线半径、最小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快速路应采用大于或等于表6. 2. 2-1规定的不设超高的 最小半径值。当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设超高的推荐半径 值。地形条件特别困难
26、时,可采用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值。表 6 .2 .2 -1 圆曲线半径设计车速(k m / h )1 0 08 06 0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 )1 6 0 01 0 0 06 0 0设超高推荐半径(m )6 5 04 0 03 0 0设超高最小半径(m )4 0 02 5 01 5 02平曲线长度与圆曲线长度应大于或等于表6. 2. 2-2规定 的值。15表6 . 2 . 2 - 2平曲线与圆曲线最小长度设 计 车 速 (k m/h )1008060平曲线最小长度(m)170140100圆曲线最小长度(m)8570503当快速路中心线转角( )小于或等于7时,小转角平曲 线长度应大于或等于表6.
27、2. 2-3规定的值。表 6 .2 .2 -3 小转角平曲线最小长度设 计 车 速 (k m/h )1008060平曲线最小长度(m)1200/a1000/a700/a注 :a小 于2时 按2计。6 . 2 . 3快速路直线与圆曲线、大半径圆曲线与小半径圆曲线之 间应设缓和曲线。缓和曲线应采用回旋线。缓和曲线长度应大于 或等于表6. 2. 3-1规定的值,且不应小于本规程第6. 2. 4条规定 的超高缓和段的长度。表 6 .2 .3 -1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设 计 车 速 (k m/h )1008060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857050当圆曲线半径大于表6 .2 .3 -2规定的值时,可不设缓和
28、 曲线。表 6. 2 .3 - 2 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设 计 车 速 (k m/h )1008060最小圆曲线半径(m)300020001000为确保线形美观、视觉协调,在满足表6. 2. 3-1规定的缓和 曲线最小长度的前提下,缓和曲线长度的选用宜符合下式要求:R/9 L s (6. 2.3)式 中Ls 缓和曲线长度(m);R圆曲线半径(m) 。1 66. 2 . 4由直线上的正常路拱过渡到圆曲线上的超高断面时,必 须在其间设置超高缓和段。超高缓和段长度应按下式计算:L e = 6 X Aj/e (6. 2. 4)式 中L 超高缓和段长度(m);b超高旋转轴至路面边缘的宽度(m);
29、Az 超高横坡度与路拱坡度的代数差( ); 超高渐变率,超高旋转轴与路面边缘之间相对升 降的比率,应符合表6. 2. 4的规定。表 6. 2.4超高渐变率设 计 车 速 (k m/h )1008060超高渐变率1/2251/2001/1756 . 2 . 5当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应在圆曲线上 设置超高;最大超高横坡度与合成坡度应符合表6. 2. 5的规定。表 6.2.5最大超高横坡度与合成坡度设 计 车 速 (k m/h )1008060最大超高横坡度( )654最大合成坡度( )777注:冰冻积雪地区最大超高横坡度宜为3%。6. 2 . 6当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应在
30、圆曲线内侧加 宽,每条车道加宽值应符合表6. 2. 6的规定。表 6 . 2 . 6 圆曲线内每条车道的加宽值( m)车 型汽车轴距加前悬(m)圆曲线半径(m)200R250150尺200100R150小轿车3. 70. 280. 300. 32小型客(货) 车4. 70. 300. 320. 36大型客(货) 车8.50. 400. 500. 60铰接客车7.5+70. 460. 600. 806. 2 .7快速路每条车行道的停车视距应大于或等于表6. 2. 7规17定的值。表6.2.7最小停车视距设计车速(k m / h )1008 06 0最小停车视距(m )1 6 01107 56 .
31、 3纵断面设计6 . 3 . 1纵断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纵断面设计应根据城市规划竖向控制标高进行;当在某 些地段出现矛盾时,应采取技术措施保证道路及附近区域地表水 的排放。2纵断面设计应综合考虑地上、地下构筑物及管线、水文、 地质条件。3纵断面坡度设计应均匀、缓顺,不宜突变。4纵断面设计坡度变坡点应与平曲线设计相配合。6 . 3 . 2纵坡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快速路纵坡度应小于或等于表6. 3. 2规定的值。表6.3.2最大纵坡度设计车速(k m / h )1008 06 0最大纵坡度( 推荐值)( )345极限最大纵坡度( 限制值)( )456注:1积雪冰冻地区不得超过3 . 5%。2
32、海拔3 0 0 0 m以上高原城市最大纵坡度应比表列数值减小1%。2快速路最小纵坡度不应小于0 .5%,困难地段不应小 于 0.3% o3桥梁、涵洞上最大纵坡度应按路线规定设计,大、中桥 及引桥最大纵坡度不宜大于4%。4当隧道长度需采取机械通风时,纵坡度不得大于3% , 短 于500m的隧道可设4%。6. 3 . 3快速路最小坡长与最大坡长应符合下列规定:181快速路坡段长度应大于或等于表6. 3. 3 -1规定的值。表 6 .3 .3 -1 最 小 坡 长设计车速(km/h)1008060最小坡长(m)2502001502快速路坡段长度应小于或等于表6. 3. 3-2规定的值。 表 6 .3
33、 .3 *2 最 大 坡 长设计车速 (km/h)1008060纵坡度(% )44. 5555.5666. 57最大坡长(m)7006005006005004004003503006. 3. 4快速路竖曲线最小半径及最小长度应符合表6. 3. 4的规 定,设计中竖曲线半径应采用大于或等于一般最小半径的值,当条件特别困难时,应大于或等于极限最小半径。表 6. 3. 4竖曲线最小半径及最小长度值设计车速(km/h)1008060凸型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1000045001800极限最小半径(m)650030001200凹型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450027001500极限最小半径(m)300
34、018001000竖曲线最小长度(m)857050197出入口设计7.1 一 般 规 定7 . 1 . 1快速路路段出入口的位置、间距及形式,应满足主线车 流稳定、分合流交通安全迅速的要求。7.1. 2出入快速路的匝道应为单向交通。7 . 1 . 3主辅路出入口连接的两条道路,在快速路主路上必须设 置变速车道;相接道路宜增设一条车道,保证快速路进出通畅 (图 7 .1 .3 )0图7 .1 .3主辅路出入口设置图7 . 1 . 4出入口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1出入口应设在主线车行道的右侧。2出入口附近的平曲线、竖曲线应采用较大的半径。203立体交叉区宜设单一出入口。4出口端部宜设置在跨线桥等构筑
35、物之前。5出入口宜设在平缓路段,设置出入口处纵坡度不应大于2%。6入口处应保证一定的通视区域( 图7. 1.4) 。._100m |主 线图7 . 1 . 4入口处的通视路段7出入口应采用缘石等设施与其他道路区别。8出入口形式应明确,其几何设计应能防止车辆逆行。7 . 2出入口间距7 . 2 . 1出入口间距应能保证主线交通不受分合流交通的干扰, 并应为分合流交通加减速及转换车道提供安全、可靠的条件。7 .2 .2快速路路段上相邻两出入口端部之间的距离,应大于或 等于表7. 2. 2规定的值。表 7. 2. 2出入口最小间距( m)主线设计车速(km/h)出入口形式LLLf- - -fLf T
36、T-1I 1f f,_ 100760260760127080610210610102060460160460760217 . 3变速车道、集散车道变速车道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变速车道可分为直接式与平行式( 图7. 3 .1-1) 。加速车道加速车道规定长加速车道加速车道规定长直接式加速车道直接式减速车道平行式减速车道图7. 3 .1 -1变速车道2变速车道宜另设车道,其宽度应由车行道、左侧路缘带、 右侧路缘带组成,左侧路缘带应兼作主线的右侧路缘带( 图 7. 3. 1-2) 。车行道宽度可与直行方向干道的车道宽度相同或采 用 3. 5m。车行道车道分隔线(加减速标线)变速车道路缘带11图7.
37、3 .1 -2变速车道横断面组成3变速车道长度应为加速或减速车道长度与渐变段长度之 和,变速车道长度与出入口渐变率应符合表7. 3. 1-1的规定,坡 道上变速车道长度的修正数应符合表7. 3. 1-2的规定。22表7 . 3 . 1 - 1变速车道长度与出入口渐变率主线设计车速(km/h)1008060减速车道长度(m)单车道908070双车道13011090加速车道长度(m)单车道180160120双车道260220160渐变段长度(m)单车道605045渐变率出口单车道1/251/201/15双车道入口单车道1/401/301/20双车道表7 .3 .1 -2坡道上变速车道长度的修正系数
38、主线的平均坡度; (% )0 22 i 33 * 44 N F + N E- l (7.4.2)式 中Nc分流前或合流后的主线车道数;N f 分流后或合流前的主线车道数;Ne匝道车道数。At- N i- N? - Nc(a)分流 ( b洽流图7. 4. 2车道数的平衡7 .4 .3辅助车道长度在分流端应大于1000m,最小应为600m; 在合流端应大于600m。7. 4 .4辅助车道的宽度应与主线车道的宽度相同。7 .5主 辅 路 间 出 入 口 的 几 何 设 计7. 5 .1在主路出口后、入口前,辅路上应设置独立的车道,长 度应满足车道的有效转换。7. 5. 2主辅路间主入口分合流端的设计
39、应保证划线后能有效地 引导交通,避免误出或误入。248高架快速路8.1 一 般 规 定8 .1 .1城市高架快速路适用于下列地区:1用地受限制的市区;2地下水位高的地区;3地下设有大量公用管线设施地区;4横向道路密集,交通较为繁忙的地区;5其他必须设置高架快速路的地区。8 . 1 . 2高架快速路按道路用地范围和交通运行特征,应分别选 择整体式高架道路和分离式高架道路二种布置形式。8. 1 . 3高架快速路设置应充分考虑地面交通和桥下空间的利用。8 . 1 . 4高架快速路的几何设计、加减速车道、出人口设计应满 足本规程其他条款的规定。8 . 1 . 5高架快速路的出入口设置应安全可靠。8.1
40、. 6 高架快速路应按国家规定的工程所在地区的设防烈度进 行抗震设防。8 . 2横断面设计8. 2 .1高架快速路的横断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横断 面布置应按高架快速路的形式、设计车速、匝道布置、高架桥墩 布置、设计年限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交通量和人流量、交 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绿化、地 形等因素统一安排。2在交叉口范围内有上、下匝道布置的路段,宜在匝道外 侧设地面右转车道。258 . 2 . 2高架快速路的横断面形式可分为整体式高架无匝道和有 匝道断面、分离式高架无匝道和有匝道断面。8 . 2 . 3当高架快速路为
41、单向2车道及以上,机动车道宽度应至 少采用1条3. 75m宽的大型车道,其余可根据小汽车的比例, 采用小汽车道。单车道匝道的机动车道应为3. 50m宽,另外应 设2 .5 0 m宽 的 紧 急 停 车 带 ;两 车 道 匝 道 机 动 车 道 均 应 为 3. 50m 宽。8 . 2 . 4高架快速路中央分隔带可采用50c m宽 的 防 撞 墩 ( 图8. 2 .4 )0图8. 2. 4高架快速路中央防撞墩(cm)8 . 2 . 5高架快速路主线左、右侧路缘带宽度应采用0. 50m,匝 道左、右侧路缘带宽度应采用0. 25m。高架快速路和匝道两侧的 防撞栏杆宽度可采用0. 50m。8 . 2
42、. 6高架快速路和匝道的横坡宜采用直线坡度,路拱设计坡度宜采用1.5%2%。8 . 3 平 面 设 计8 .3 .1高架快速路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平面位置应按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网布设。2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26基本路段的长度;匝道间距不宜过大,避免匝道与地面道路衔接 处的流量过于集中。4 根据用地与建筑拆迁条件,因地制宜,近、远期结合, 缓建匝道应预留好位置及用地。5 匝道不应在主要横向道路交叉口前衔接,应按邻近地区 路网的交通组织条件,因地制宜地布设。6匝道布置形式应因地制宜,减少拆迁,充分利用现有路幅宽度。7 应根据实际情况及实施的可能性选择匝道位置。(a) (b) (
43、c ) (d) (e)图8. 5. 1匝道的布置形式 ( a )匝道平行髙架道路布置,上、下匝道的交通可通过地面道路交叉口来集 散;(b)、(d )是将上、下匝道直接布置在横向道路上;(c )上、下匝道对称 跨越横向道路交叉口的布置形式;(e )是将上、下匝道布置在上、下行高架道路的中间8 . 5 . 2 在稳定车流状态下,驶入、驶出匝道各种不同组合情况 下,匝道间的最小间距应符合本规程第7. 2. 2条的规定。8 . 5.3上匝道的起坡点与下匝道的终坡点在地面道路的位置应 符合下列规定:1下匝道坡脚至交叉口停车线间的距离宜大于或等于 140mo2 上匝道坡脚至交叉口停车线的距离宜为50100
44、m。28(b)图 9. 1 . 5 标志安装角度9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9.1交 通 标 志9 . 1 . 1 交通标志可分为主标志和辅助标志。主标志按功能可分 为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等;辅助标志可附 设在主标志下,对主标志作补充说明,辅助标志不应单独使用。9 . 1 . 2 交通标志安装形式分为直杆式、悬臂式、门式和附着式。9 . 1 . 3 交通标志内容应完整、简洁,不得出现标志内容互相矛 盾、重复的现象。9 . 1 . 4 当同一地点需设置2种以上标志时,可安装在同一根标 志柱上,同一方向主标志不应超过4种。标志牌在同一根立柱上 并设时,应按警告、禁令、指示的顺序,先上后下
45、、先左后右地 排列。解除禁令标志应单独设置。9 . 1 . 5 标志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标志板设置应面向来车方向,应减少标志板面的眩光;2路侧式标志应与横断面成一定角度0 图9.1.5 (a); 指路标志和警告标志与横断面的夹角0宜为010 ,禁令标志和 指示标志与横断面的夹角6宜为045 ;3 当道路门式标志的设置高度有特殊要求时,门式横梁应路面垂直线路缘线道路中心线路缘线29采用装配式;4当道路上方装设标志时,应与道路中线垂直,与路面垂 直线的角度宜为10 图9. 1.5 (b) 。9.1. 6交通标志设置的净空高度和安全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1所有交通标志不得侵入道路建筑限界内。2路侧
46、单柱式和双柱式标志的下缘离地面的高度宜为200 250c mo3所有标志的内缘应与车行道或路肩内边缘保持一定的安 全距离,并应符合表9 .1 .6的规定。表 9 .1 .6 标志内缘与车行道或路肩内边缘安全距离城市道路管理行车速度(km/h)8080安全距离(c m)中央分隔带两侧分隔带2550259 . 1 . 7交通标志应设在车辆行进前方最易看见的地方,宜设在 道路右侧、分隔带或车行道上方。9 . 2交 通 标 识9 . 2 . 1交通标识可分为标线、标记和诱导器等形式,标线形式 宜分为纵向标线和横向标线;标记形式宜分为平面标记和立面标 记 ;诱导器形式宜分为反光道钉、反光分道体、路边线轮
47、廓 标等。9. 2. 2城市快速路交通标识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设车道分界线、车道边缘线。2主线与匝道分叉处应设出入口标线。3 出入口前需变换车道的路段上,应设导向箭头。导向箭 头应重复设置2次及以上。4主线及匝道弯道处应设路边线轮廓标。在快速路主线与 匝道分合流处,可结合出入口标线设置反光道钉、反光分道体和 防撞桶。309 . 2 . 3 城市快速路应根据道路设计横断面、机动车道宽度、车 道数,确定相应的标线、标记及视线诱导器。9 . 2 . 4 诱导器宜设在车行道两侧,与驾驶员视线的垂线夹角宜 为7。路边线轮廓标可与防撞护栏配合设置。9 . 2 . 5 诱导器在不同平曲线半径道路上的设置
48、间距应符合表 9. 2. 5-1规定;诱导器在不同竖曲线半径道路上的设置间距应符 合表9. 2. 5-2规定。当平曲线与竖曲线重叠时,设置间距应取两 者中较小值。表 9. 2 .5 -1 平曲线上视线诱导器设置间距( m)平曲线半径15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200诱导器设置间距1011141618202123242628平曲线半径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300 25003000诱导器设置间距2930313233343536394040表 9. 2 .5 -2 竖曲线上视线诱导器设置间距( m)竖曲线
49、半径150 200 300 400 500 8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诱导器设置间距5910111216172429333740409.3交通 防 护设 施9 . 3.1符 合 下 列 情 况 之 一 者 ,必 须 设 置 路 侧 防 撞 护 栏 :1路 堤 高 度 符 合 表9 . 3 . 1所 列 数 值 的 。2上 跨 的 立 交 主 线 或 匝 道 路 段 两 侧 。3距 城 市 道 路 边 线 或 路 基 坡 脚lm范 围 内 有 江 、 河 、 湖 、 海 、沼 泽 等 水 域 ,车 辆 掉 入 会 有 极 大 危 险 的 路 段
50、两 侧 。4立 交 进 、 出 口 匝 道 的 三 角 地 带 及 匝 道 小 半 径 弯 道 的 外 侧 。表 9. 3 .1 必须设置路侧防撞护栏的路堤高度边坡坡度1 : 11 : 1.51 : 21 - 2 . 51 : 31 * 3.51 : 4路 堤 高 度 (m)319 . 3 . 2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设置路侧防撞护栏:1路堤高度符合表9. 3. 2所列数值的。2机动车道边线外侧l m范围内,有门架结构、紧急电话、 上跨桥的桥墩、桥台等构造物的路段。3与铁路或道路平行、车辆有可能闯人相邻铁路或其他道 路的路段。4上跨桥梁和设挡土墙的路段。表 9.3. 2应设置路侧防撞护栏的路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