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保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一轮复习测试卷十二:古代诗文阅读综合训练.doc

上传人:高校张老师 文档编号:6363016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保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一轮复习测试卷十二:古代诗文阅读综合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云南省保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一轮复习测试卷十二:古代诗文阅读综合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云南省保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一轮复习测试卷十二:古代诗文阅读综合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云南省保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一轮复习测试卷十二:古代诗文阅读综合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云南省保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一轮复习测试卷十二:古代诗文阅读综合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三2015届一轮复习测试卷十二古代诗文阅读综合训练一、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萧铣,后梁宣帝曾孙也。铣少贫,佣书,事母孝。炀帝以外戚擢为罗川令。大业十三年,岳州校尉董景珍等谋反隋,且推景珍为主。即募兵数千,扬言迹盗,将以应景珍。义宁二年,僭称皇帝,署百官,一用梁故事。 三年,高祖诏夔州总管赵郡王孝恭讨之,拔通、开二州,斩伪东平王阇提。诸将擅兵横恣,铣恐浸不制,乃阳议休兵营农,以黜其权。大司马董景珍之弟为将军,怨之,谋作乱,事泄,被诛。景珍方镇长沙,铣下书赦之,召还江陵。景珍惧,遣使诣孝恭,举地降。铣遣张绣攻景珍。绣恃功,亦骄蹇,铣又诛之。铣性外宽内忌,疾胜己者,于是大臣

2、旧将皆疑间,多叛去,铣不能禁,由此愈弱。四年,诏孝恭与李靖率巴蜀兵顺流下,庐江王瑗繇襄阳道,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道,会兵图铣。伪将周法明以四州降,即诏为黄州总管,趋夏口道,攻安州,克之。伪将雷长颍以鲁山降。铣乃遣将文士弘拒孝恭,战清江口,孝恭大破之,获斗舰千艘,拔宜昌、当阳、枝江、松滋,伪江州将盖彦举以城降。孝恭、靖直逼其都。初,铣放兵,止留宿卫数千人,及仓卒追集,江、岭回远,未及赴。孝恭布长围守之,数日,破其水城,取楼船数千。交州总管丘和、长史高士廉、司马杜之松诣靖降。铣度救不至,谓其下曰:“天不祚梁乎?待穷而下,必害百姓。今城未拔,先出降,可免乱。诸人何患无君?”乃麾而令,守陴者皆恸。以太

3、牢告于庙,率官属缌衰布帻诣军门,谢曰:“当死者铣尔,百姓非罪也,请无杀掠!”孝恭受之,护送京师。后数日,救兵至,且十余万。知铣降,乃送款。铣至,高祖让之,对曰:“隋失其鹿,英雄竞逐。铣无天命,故为陛下禽,犹田横南面,岂负汉哉?”帝怒其不屈,诏斩都市,年三十九。自僭国至灭凡五年。(选自新唐书萧铣传,有删改)注炀帝:隋炀帝。三年:唐武德三年。高祖:唐高祖。陴(p):城墙。缌(s):细的麻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即募兵数千,扬言迹盗迹:追踪B.署百官,一用梁故事故事:旧制C.拔宜昌、当阳拔:攻占D.知铣降,乃送款款:钱币解析:款:诚意。“送款”意为“归服”。答案:D2.

4、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萧铣“外宽内忌”和“体恤百姓”的一组是A.B.C.D.解析:A是董景珍之弟所为;写萧铣怕无法控制局面。C写萧铣派遣将领迎战李孝恭;写萧铣认命。D写形势危急,危在旦夕;写萧铣遣散军队,警卫士卒不足。答案:B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萧铣性格复杂。他为人抄书,侍奉母亲孝顺;董景珍等人反隋,他予以响应,并越分称帝。B.萧铣喜欢滥杀。董景珍对萧铣的某些做法心生怨恨,张绣依仗功劳骄横,都被萧铣诛杀。C.李孝恭与李靖奉命攻打萧铣,势如破竹,萧铣的将领纷纷投降,文士弘的抵抗也无济于事。D.水城被攻破后,萧铣估计援兵不能到来,又考虑百姓的利益,率众投降,后被

5、高祖斩杀。解析:张冠李戴,不是董景珍应是董景珍的弟弟。答案:B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疾胜己者,于是大臣旧将皆疑间,多叛去,铣不能禁,由此愈弱。译文:(2)及仓卒追集,江、岭回远,未及赴。孝恭布长围守之,数日,破其水城,取楼船数千。译文:答案:(1)嫉恨超过自己的人,于是大臣旧将都猜忌离心,多数人叛逃而去,萧铣无法禁止,从此更加衰弱。(关键词:疾、胜、疑、间、愈)(2)这时急忙召集军队,江、领道路曲折路途遥远,不能及时赶到。李孝恭布下长线包围守敌,几天后,打下他的水城,夺得几千艘大战船。(关键词:及、仓卒、回、长)参考译文:萧铣,后梁宣帝的曾孙。萧铣年轻时贫穷,

6、为人抄书,侍奉母亲孝顺。炀帝因外戚的缘故提升他任罗川令。隋大业十三年,岳州校尉董景珍等人图谋反叛隋朝,并且推举董景珍为首领。(萧铣)立刻招募几千士兵,扬言追踪盗贼,准备响应董景珍。隋义宁二年,(萧铣)越分自称皇帝,设置百官,一概采用后梁旧制。唐武德三年,高祖下诏命夔州总管赵郡王李孝恭讨伐他们,攻下了通、开两州,斩杀伪东平王阇提。各将专擅兵权横行放肆,萧铣担心渐渐无法控制,于是谎称休兵务农,来解除他们的兵权。大司马董景珍的弟弟担任将军,怨恨萧铣,阴谋作乱,事情败露,被杀。董景珍正镇守在长沙,萧铣下文书赦免他,召他回江陵。董景珍害怕,派使节前去拜见李孝恭,献出地盘投降。萧铣派张绣攻打董景珍。张绣依

7、仗自己立有功劳,也骄横起来,萧铣又诛杀了他。萧铣性格外表宽容内心妒忌,嫉恨超过自己的人,于是大臣旧将都猜忌离心,多数人叛逃而去,萧铣无法禁止,从此更加衰弱。唐武德四年,高祖下诏命李孝恭与李靖率巴蜀军队顺流而下,庐江王瑗繇从襄阳道出发,黔州刺史田世康从辰州道出发,会合军队谋取萧铣。伪将领周法明率四州投降,(高祖)马上下诏任黄州总管,奔夏口道,进攻安州,攻下它。伪将领雷长颍率领鲁山人投降。萧铣于是派大将文士弘迎战李孝恭,在清江口交战,李孝恭大败他们,缴获战舰千艘,攻占宜昌、当阳、枝江、松滋,伪江州将领盖彦举率城投降。李孝恭、李靖直逼近萧铣的都城。起初,萧铣遣散士兵,只留下警卫数千人,这时急忙召集军

8、队,江、领道路曲折路途遥远,不能及时赶到。李孝恭布下长线包围守敌,几天后,打下他的水城,夺得几千艘大战船。交州总管丘和、长史高士廉、司马杜之松到李靖处投降。萧铣估计救兵不会到了,对部下说:“上天不保佑梁朝吗?等到穷途末路再投降,定要危害百姓。现在城未被攻下,先出去投降,可以免除战乱。各位还担心没有君主吗?”于是挥旗下令投降,守城者全都痛哭。用以牛、羊、猪为祭品的太牢之礼祭告宗庙,率官属身穿丧服头戴布帽来到军门前,谢罪说:“应死的人只有我萧铣罢了,百姓无罪,请不要杀人抢掠!”李孝恭接受了,把他护送到京城。几天后,救兵赶到,将近十多万人。知道萧铣已经投降,于是归服了。萧铣到达京城,高祖责备他,他回

9、答道:“隋朝丧失政权,英雄竞相争夺。我萧铣没有天命,因此被陛下活捉,就像田横面南称王,难道有负于汉朝吗?”皇帝恨他不屈服,下诏在街市斩杀,终年三十九岁。从越位篡国到消灭共五年。(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苏保衡字宗尹,云中天成人。父京,辽进士,为西京留守。宗翰兵至西京,京出降。久之,京病笃,以保衡属宗翰。京死,宗翰荐之于朝。赐进士出身,补太子洗马,调解州军事判官。左监军撒离喝驻军陕西,辟幕府,参议军事,累官同知兴中尹。天德间,缮治中都,张浩举保衡分督工役。改大兴少尹,督诸陵工役。再迁工部尚书。海陵治兵伐宋,与徐文等造舟于通州,海陵猎近郊,因至通州视工作。兵兴,保衡为淛东道水军都统制,率

10、舟师泛海,径趋临安。宋兵来袭,败于海中,副统制郑家死之。大定二年,召赴中都。是时,山东盗贼啸聚,契丹攻掠临潢等州郡,百姓困弊。诏保衡安抚山东,前太子少保高思廉安抚临潢,发仓粟以赈之,无衣者赐以币帛,或官粟有阙,则收籴以给之,无妻室者具姓名以闻。还除刑部尚书。与工部尚书宗永、兵部侍郎完颜余里也,往河南、山东、陕西宣问屯田军人,有曾破大敌及攻城野战立功者,具姓名以闻。或以寡敌众,或与敌相当能先登败敌者,正军补官一阶。仆散忠义伐宋,保衡行户部于关中,兼纠察,许以便宜,黜守令不法者十余人。邠守傅慎微忤用事者,被谗构下狱且死,保衡力救之得免。入为太常卿,迁礼部尚书。三年,拜参知政事。宋人请和,诏保衡往南

11、京,与仆散忠义斟酌事宜行之。入奏,进右丞。四年,宋人请和,师还,保衡朝京师。初,宫女称心纵火十六位,延烧诸殿,上以方用兵,国用不足,不复营缮。及宋和,诏保衡监护役事,遣少府监张仲愈取南京宫殿图本。上闻之,谓保衡曰:“追仲愈还。民间将谓朕效正隆华侈也。”六年冬,有疾,求致仕,不许。遣敬嗣晖传诏曰:“卿以忠直擢居执政,齿发未衰,遽以小疾求退。善加摄养,以俟疾间视事。”未几,薨,年五十五。世宗将放鹰近郊,闻之乃还,为辍朝,赙赠,命有司致祭。(选自金史苏保衡传,有改动)注宗翰:完颜宗翰,金国开国功臣。赙(f):送布帛财物助人办丧事。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姓困弊弊:疲惫B.或

12、以寡敌众敌:敌人C.兼纠察,许以便宜便宜:无须请示灵活处理D.邠守傅慎微忤用事者忤:冒犯解析:敌:抵挡。答案:B6.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苏保衡正直无私的一组是参议军事,累官同知兴中尹发仓粟以赈之往河南、山东、陕西宣问屯田军人黜守令不法者十余人保衡力救之得免 卿以忠直擢居执政A.B.C.D.解析:写苏保衡任职的情况;写高思廉开仓赈济百姓;写苏保衡与同僚慰问军人。答案: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宗翰和撒离喝对苏保衡有恩,宗翰把苏保衡举荐到朝廷,撒离喝驻军陕西后,将苏保衡征辟为幕僚。B.苏保衡无论是做京官还是做地方官,都能游刃有余。他体恤百姓,洞察忠奸,奖惩分明,深

13、得皇帝信任。C.宫殿被宫女烧毁,金国和宋朝讲和后,皇帝让苏保衡监督修缮之事,苏保衡派人到南京取宫殿图本,被皇帝追回。D.苏保衡去世后,金世宗取消了在近郊放鹰捕猎的计划,为此停止朝事,拿出财物协助办理丧事,并亲自祭奠。解析:“亲自祭奠”与原文不符,参见原文“命有司致祭”。答案:D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兵兴,保衡为淛东道水军都统制,率舟师泛海,径趋临安。译文:(2)或官粟有阙,则收籴以给之,无妻室者具姓名以闻。译文:答案:(1)战争发动,苏保衡任淛东道水军都统制,率水军过海,直奔临安。(关键词:兴、率、径趋)(2)有的官府粮食不足,就收购粮食来供给,没有妻室的人登记姓名禀告皇

14、帝。(关键词:或、阙、籴、给、具、以闻)参考译文:苏保衡字宗尹,云中天成人。父亲苏京,是辽进士,任西京留守。宗翰的军队到了西京后,苏京出城投降。过了很久,苏京病重,把苏保衡托付给宗翰。苏京去世,宗翰向朝廷推荐苏保衡。赐苏保衡进士出身,委任太子洗马,调任解州军事判官。左监军撒离喝驻军陕西,征辟他为幕僚,参议军事,多次升官做了同知兴中尹。天德年间,修治中都,张浩推荐苏保衡分督工役。改任大兴少尹,监督各陵墓工役。两次升迁做了工部尚书。海陵王练兵讨伐宋朝,苏保衡和徐文等人在通州造船,海陵王到近郊打猎,于是到通州督视工役。战争发动,苏保衡任淛东道水军都统制,率水军过海,直奔临安。宋兵来袭击,(金兵)在海

15、上战败,副统制郑家死于战事。大定二年,召他前往中都。这时,山东盗贼互相招呼着聚集起来,契丹进攻掠夺临潢等州郡,百姓困苦疲惫。诏令苏保衡安抚山东,前太子少保高思廉安抚临潢,开仓发粮赈济百姓,把布帛赐给没有衣物的人,有的官府粮食不足,就收购粮食来供给,没有妻室的人登记姓名禀告皇帝。回京师后任刑部尚书。(苏保衡)和工部尚书宗永、兵部侍郎完颜余里也前往河南、山东、陕西宣诏慰问屯田的军人,有曾经打败强大的敌人和攻城野战立功的士兵,登记姓名禀告皇帝。如有以少量的人抵挡众多的人,或跟敌相当而能冲锋在前线战胜敌人的,正军士兵补官一阶。仆散忠义攻打宋朝,苏保衡在关中代理户部职务,兼纠察,准许他无须请示灵活处理,

16、罢免不守法的州守、县令十多人。邠州守傅慎微冒犯当权的人,被诬陷罗织罪名投入狱中快死了,苏保衡尽力救他,得以幸免。入朝任太常卿,升迁为礼部尚书。大定三年,授予参知政事。宋人请求讲和,诏令苏保衡前往南京,和仆散忠义斟酌行事。入朝奏报,进官为右丞。大定四年,宋人请求讲和,军队返回,苏保衡到京师朝见。当初,宫女称心在十六处放火,蔓延烧毁众多宫殿,皇上因正用兵打仗,国家财物不足,没能重新修缮宫殿。到宋人请和时,诏令苏保衡监护工役之事,苏保衡派少府监张仲愈取来南京宫殿图本。皇上听说后,对苏保衡说:“把张仲愈追回来。百姓会说我效仿正隆时的奢华。”大定六年冬,苏保衡患病,请求退休,皇帝不答应。派敬嗣晖传诏说:

17、“您凭着忠直被提拔为掌握国家大权的人,牙齿头发不显衰老,匆匆忙忙因小病求退。好好加以保养,等病稍好就职理事。”不久,去世,享年五十五岁。金世宗将在近郊放鹰,闻讯后即回,为他罢朝,赠给助办丧事的财物,命官府祭奠。(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饿乡记管同饿乡,天下之穷处也。其去中国不知几何里。其土荡然,自稻、梁、麦、菽、牛、羊、鸡、彘、鱼、鳖、瓜、果,一切生人文物,无一有焉。凡欲至者,必先屏去食饮。始极苦,不可耐;强前行,多者不十日已可至;至则豁然开朗,如别有天地。省经营,绝思虑,不待奔走干谒,而子女之呼号,妻妾之交谪,人世讥骂笑侮、轻薄揶揄之态,无至吾前者,徜然自适而已。 然世以其始至之

18、难也,平居每万方图维,以蕲勿至;不幸而几至,辄自悔为人动。故非违世乖俗、廉耻礼义之士,不得至是乡。非强忍坚定守死善道之君子,虽至是乡,辄不幸中道而反。昔周之初,武王伐纣,伯夷、叔齐耻食其粟,由首阳山以去,至饿乡。饿乡之有人,自是始。其后春秋时,晋有灵辄,行三日,几至之矣,终为贼臣赵盾所阻,反感盾恩,为所用。而齐有饿民,却黔敖嗟来之食,翩然至是乡,虽曾子叹其微,而论者以为贤辄远矣。孔子之徒,颜、曾为大贤,原宪为次,三子者皆几至是乡,而犹未达。及至战国,于陵仲子立意矫俗,希为是乡人,行三日,卒废然而反,孟子讥之。自战国秦汉后,教化不行,风俗颓败,搢绅先生之属,以是乡为畏途,相戒不入。而凶年饥谨,祸

19、乱迭作,自王公贵人,下逮田野士庶,遭变故而误入是乡者,往往而是。梁武皇帝,天子也;赵武灵王、汉赵幽王,藩国王也;条侯周亚夫,将且相也;邓通,中大夫尚主者也。此其人皆尊崇富厚,志得意满,无意于是乡,而其终卒入焉,岂非天哉!岂非天哉!然岂与夷、齐以下,立志自入者同乎哉! 故曰:“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又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惟汉龚胜、唐司空图、宋谢枋得之伦,立志忠义,先后至是乡。夷、齐辈得之,盖相视而笑,称莫逆交云。呜呼!饿乡何乡也?何其难至也若是?予穷于世久矣,将往游焉,考始末而为之记。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之穷处也穷:闭塞B.强前行,多者不十日已可至强:顽

20、强C.故非违世乖俗、廉耻礼义之士乖:违背D.于陵仲子立意矫俗矫:矫正解析:强:竭力,勉力。答案:B10.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是世俗之人不愿去饿乡的理由的一组是其去中国不知几何里一切生人文物,无一有焉平居每万方图维,以蕲勿至教化不行,风俗颓败以是乡为畏途而凶年饥谨,祸乱迭作A.B.C.D.解析:是指世俗之人不愿去的表现,和是指战国秦汉后现实社会,不是饿乡的情况;是指饿乡不知在哪个地方,世俗之人不愿去,是指饿乡没有人们生活需要的物质,是指人们认为饿乡是危险的地方。答案:A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寓言式的杂文,以“饿乡”为喻,赞扬了守志之士宁可穷饿困顿至死,

21、也不仰人鼻息、苟且偷生的可贵精神。 B.作者笔下的“饿乡”是一个理想圣境。在这里不需费神思虑、趋奉请见,无饥荒呼号之患,也不存在讥笑侮辱等丑恶现象。 C.本文广征博引,阐明人“饿乡”、不入“饿乡”与误入“饿乡”等三种不同情况,不流于空论,行文流畅,笔力健朗。 D.末段以“自得”与首段“自适”相呼应,赞扬了君子们“求仁得仁”而无怨无悔之境界,突出了自己到达“饿乡”之艰难。解析:作者只是想去饿乡,还没到饿乡。答案:D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翩然至是乡,虽曾子叹其微,而论者以为贤辄远矣。译文:(2)予穷于世久矣,将往游焉,考始末而为之记。译文:答案:(1)潇洒地来到这饿乡,虽然

22、曾子叹息这饥民做错了,可是评论者认为饥民德行非常好。(关键词:翩然、微、贤、远)(2)我在世上不得志很久了,打算前往游览饿乡,考察饿乡的始末并为饿乡写了这篇记。(关键词:穷、游、考、记)参考译文:饿乡,天下穷困闭塞的地方。距离中国也不知有多远。这里的土地一无所有,当然稻、梁、麦、菽、牛、羊、鸡、彘、鱼、鳖、瓜、果,一切可以使人生活下来的东西,一样也没有。凡是想要到这里来的人,一定要除去饮食。开始非常艰苦,(几乎)不能忍耐;竭力前进,最多也不到十天就可到达;到了以后,眼前开阔光亮,好像别有一个天地。(在这里)不需要经营筹划,断绝思索考虑,不用奔波劳碌迎合求情,并且子女的呼喊号叫,妻妾的互相埋怨,

23、人世间的讥笑谩骂、侮辱嘲弄的丑态,都不会出现在我面前,我在这里只是悠然闲适自得其乐罢了。然而世人因为饿乡开始很难到达,平日每每万般筹划,用来求得自己不要去;不幸运差不多要到的人,又后悔被别人诱惑煽动。所以不是违背世俗常情、满怀廉耻礼义之人,不能到饿乡。不是意志坚强隐忍能够以生命保全道的完善的人,即使到了饿乡,也很不幸会半途就返回。当时周朝之初,武王伐纣,伯夷、叔齐以吃周粟为耻,从首阳山离开了,到了饿乡。饿乡有人,从此开始。之后春秋时,晋国有个叫灵辄的人,走了三天,几乎要到了,最终被贼臣赵盾阻挠,反而感谢赵盾的恩德,被他所用。齐国有个饥饿的人,推辞不受黔敖侮辱性的施舍,潇洒地来到这饿乡,虽然曾子

24、叹息这饥民做错了,可是评论者认为饥民德行非常好。孔子的学生,颜回、曾子是才德超群的人,原宪紧随其后,三个人都是几乎到了这饿乡,然而最终还是没有到达。等到了战国时期,于陵仲子立志改变风俗,希望成为饿乡的人,走了三天,最后怀着失望的心情返回,孟子讥讽他。从战国秦汉后,政教风化不成功,风俗衰败,士大夫读书人之一类人,把饿乡当做危险可怕的地方,相互告诫不要进入。可是凶年饥荒、祸害动乱一个接一个地更替,上至王公贵族,下到乡村百姓,遭遇变故而误入这饿乡的人,比比皆是。梁武皇帝,是天子;赵武灵王、汉赵幽王,是分封国的国王;条侯周亚夫,做过将军和宰相;邓通,是种大夫并娶天子之女为妻。这些人都是受尊重被宠幸物质

25、财富雄厚,志向意愿得以满足的人,都不愿到这饿乡,可他们最后还是到了饿乡,这难道不是天意吗!这难道不是天意吗!然而他们岂能和伯夷、叔齐以后立志自己进入饿乡的人一样呢!所以说:“君子不管进入什么地方也完全会自得其乐的。”又说:“追求仁义最后得到了仁义,又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呢?”只有汉朝龚胜、唐朝司空图、宋朝谢枋得这类人,立志践行忠贞节义,先后到了这饿乡。伯夷、叔齐一类人遇到他们,大概会相视而笑,声称是情投意合的朋友。唉!饿乡是什么地方呢?为什么饿乡是这样难以到达?我在世上不得志很久了,打算前往游览饿乡,考察饿乡的始末并为饿乡写了这篇记。(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侠妇人洪迈董国度,字符卿

26、,饶州人。中原陷,不得归,弃官走村落,颇与逆旅主人相得。怜其穷,为买一妾,不知何许人也,性意解,有姿色。见董贫,则以治生为己任,罄家所有,买磨驴七八头,麦数十斛。每得面,自骑入市鬻之,至晚负钱以归。如是三年,获利益多有田宅矣。 董与母妻隔别滋久,消息杳不通,居常戚戚,意绪无聊。妾叩其故。董嬖爱已深,不复隐,为言:“我故南官也,一家皆在乡里,身独漂泊,茫无归期。每一想念,心乱欲死。”妾曰:“如是,何不早告我?我兄善为人谋事,旦夕且至,请为君筹之。” 旬日,果有客长身虬髯,骑大马,驱车十余乘过门,妾曰:“吾兄至矣。”留饮至夜,妾始言前事以属客。是时,虏令:见宋官亡命,许自陈匿;不言而被首者,死。董

27、业已泄漏,又疑两人欲图已,大悔惧,乃绐曰:“无之。”客忿然怒且笑曰:“以女弟托质数年,相与如骨肉,故冒禁欲致君南归,而见疑如此!倘中道有变,且累我!当取君告身与我以为信,不然,天明执告官矣!”董益惧,自分必死,探囊中文书悉与之。 客去,明日控一马来,曰:“行矣!”董请妾与俱。妾曰:“适有故,须少留,明年当相寻。吾手制一纳袍赠君,君谨取之,维吾兄马首所向。若返国,兄或举数十万钱相赠,当勿取。如不可却,则举袍示之。彼尝受我恩,今送君归,未足以报德,当复护我去。万一受其献,则彼责已塞,无复顾我矣!善守此袍,亡失也!”董愕然,怪其语不伦,且虑邻里知觉,辄挥涕上马,疾驰到海上。有大舟,临解维,客麾使登,

28、揖而别。才达南岸,客已先在水滨,邀诣旗亭,相劳苦,出黄金二十两,曰:“以是为太夫人寿。”董忆妾语,力辞之。客不可,曰:“赤手还国,欲与妻子饿死耶?”强留金而出。董追挽之,示以袍。客曰:“吾智果出被下。吾事殊未了,明年挈君丽人来!”径去,不返顾。 董至家,母妻二子俱无恙。取袍示家人,缝绽处黄色隐然,拆视之,满中皆箔金也。逾年,客果以妾至,偕老焉。注告身:官员的委任状。箔金:金叶子。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罄家所有罄:用尽B.消息杳不通杳:没有踪影C.茫无归期茫:心情迷茫D.许自陈匿陈:陈述解析:茫:渺茫。答案:C14.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侠妇有先见之明的一组是适有

29、故,须少留,明年当相寻兄或举数十万钱相赠善守此袍,亡失也才达南岸,客已先在水滨出黄金二十两董追挽之,示以袍A.B.C.D.解析:是指侠妇还有事情没有处理完,不能一起前往,是因为袍里有金叶子,本身就很贵重,不能看成有预见,不是预见;和相互印证了侠妇的先见之明,也印证了“如不可却,则举袍示之”。答案:D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原陷落,金兵搜查南朝官员甚紧,董国度弃官流亡,寓居旅店。旅店主人是其旧交,怜悯他孤苦困顿,为他纳了一小妾,助其度日。 B.妇人聪明美丽,能吃苦耐劳,持家度日。经过三年的辛苦劳作,两人置办了不少田地住宅;得知夫君思念家乡老小,慨然助夫君南归。C

30、.妇人曾有恩于虬髯客,她算准了虬髯客报答完了恩情就不会再顾及她,故临行前,一再嘱托夫君不能接受馈赠,这样她才有机会南归。D.董国度疑心虬髯客和侍妾串通算计自己,后来虬髯客所为果如妇人所料,董国度才相信妇人,坚持按妇人说的做,最后两人得以偕老。解析:董国度与旅店主人交情很好,但不是旧交。答案:A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如是,何不早告我?我兄善为人谋事,旦夕且至,请为君筹之。译文:(2)董益惧,自分必死,探囊中文书悉与之。译文:答案:(1)既然如此,为何不早说?我哥哥擅长替人家谋划事情,不久便来,到那时可请他为夫君想办法。(关键词:善、谋、筹)(2)董国度更加害怕,料想此番必

31、死无疑,无法反抗,只好将委任状取出交付。(关键词:益、分、与)参考译文:董国度,字符卿,江西饶州人。中原陷落后,无法回到故乡,只好弃官在乡间避难,他与旅店的房东交情很好。房东怜悯他的漂泊和困顿,花钱替他买了一妾,这妾侍不知是哪里人,善解人意,聪明美貌。见董国度贫困,便筹划赚钱养家,用尽家中所有资财买了七八头驴子、数十斛小麦。每次做成面后,自己骑驴入城出售面粉,到了晚上带钱回家。这样过了三年,赚了不少钱,还买了不少田地住宅。 董国度与母亲妻子相隔甚久,音讯不通,所以经常独自伤心,郁郁寡欢。侍妾好几次问他原因。董国度这时和她情爱甚笃,也就不再隐瞒,对侍妾说道:“我本是南朝官吏,一家都留在故乡,只有

32、我孤身漂泊,渺茫没有归期。一想到无法回到故乡见到亲人了,不禁伤心欲绝。”妾道:“既然如此,为何不早说?我哥哥擅长替人家谋划事情,不久便来,到那时可请他为夫君想办法。”过了十来天,果然有个长身虬髯的人到来,骑了一匹高头大马,带着十余辆车子,妾道:“哥哥到了。”留他饮到深夜,妾才吐露董国度日前所说之事给客人(请哥哥代筹善策)。当时,金人有令:见到南朝官吏逃匿在金国境内的,允许自行陈述,坦白从宽;否则被人检举出来便要处死。董国度已泄漏了自己身份,又疑心二人要去向官府告发,既悔且惧,于是抵赖道:“没有这回事。”客人大怒并且笑道:“我妹子和你做了数年夫妻,我当你是自己亲人一般,这才决心冒犯禁令送你南归,

33、你却如此疑心我们!要是中途有什么变故,就要连累我了!快拿你做官的委任状出来,当做抵押,否则,天一亮我就抓你送官!”董国度更加害怕,料想此番必死无疑,无法反抗,只好将委任状取出交付。 客人离开后,第二天一早牵了一匹马来,道:“走吧!”董国度请妾同行。妾道:“我眼前有事,还要留一会,明年就来找你。我亲手缝了一件衲袍相赠,你好好拿着,跟了我哥哥去。到南方后,我哥哥或许会送你数十万钱,你千万不可接受。如果不好推辞,便可举起衲袍相示。我曾于他有恩,他这次送你南归,尚不足以报答,还须护送我南来和你相会。万一你接受了财物,那么他认为责任已经尽到,两无亏欠,就不会再理我了!你小心带着这件袍子,千万不可失去它!

34、”董国度感到十分愕然,觉得她的话很是古怪,且又生怕邻人知觉报官,便挥泪与妾分别,翻身上马,疾驰来到海边。见有一艘大船,正解缆欲行,虬髯客命他即刻上船,一揖而别。船刚到南岸,虬髯客早已在河边相候,邀入酒店洗尘接风,取出二十两黄金,道:“这是在下赠给太夫人作为一点小意思。”董国度记起妾临别时的言语,坚拒不受。虬髯客不答应,道:“你两手空空回家,难道想和妻儿一起饿死么?”强行留下黄金而去。董国度追了出去,向他举起衲袍。虬髯客说道:“我果然不及她聪明。我的事情还没了结,明年护送美人儿来给你罢!”说着扬长而去。 董国度回到家中,见母亲、妻子和两个儿子都安好无恙。他拿出衲袍展示给家人看,发觉布块的补缀之处

35、隐隐透出黄光,拆开来一看,原来每一块缝补的布块中都藏着一片金叶子。第二年,虬髯客果然送了他爱妾南来相聚,他们一直生活到老。二、古代诗歌鉴赏1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酬李端校书见赠唐司空曙绿槐垂穗乳乌飞,忽忆山中独未归。青镜流年看发变,白云芳草与心违。乍逢酒客春游惯,久别林僧夜坐稀。昨日闻君到城市,莫将簪弁胜荷衣。 注簪弁:这里指做官。荷衣:本指人品高洁,后为隐者代称。(1)诗人之“忆”缘何而起?请简要说明。答:(2)诗歌中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答:答案:(1)诗人看到绿槐垂穗、幼鸟飞翔,自然想到了以前山中的隐逸生活。(2)诗人是一个年事渐高、厌弃仕途、心系山林却未能归隐的官员。

36、18.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村居宋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1)两首诗的后两句描写的画面极具生活气息,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两幅画面。答:(2)两首诗写景都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答:答案:(1)张诗:牛带寒鸦夕归图。高诗:放学儿童放鸢图。(2)白描。两首诗都用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和修饰,自然地描画村居所见的景象,构成和谐恬然的乡村图景,表达了诗人对村居生活的满足与喜爱。1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临江仙晏几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

37、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注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注小苹:是晏几道追慕的一位歌女。后文的“彩云”也指小苹。(1)下阕表现了“小苹”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答:(2)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答:答案:(1)下阕表现了“小苹”才貌双全、温柔多情的少女形象。(2)情景交融。词句描写春花片片凋零,燕子在小雨中双双飞翔,表达了词人对春逝的惋惜之情和孤寂之感。衬托。以春花凋零衬托词人失意的心境,以燕子双飞衬托词人孤寂的形象。对仗。这两句对仗工整。“落花”对“微雨”,“人”对“燕”,“独立”对“双飞”。对仗手法的运用,使词句整

38、齐匀称,节奏感强,富于音乐美。(任选一个角度作答即可)2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宗阳宫望月元杨载老君台上凉如水,坐看冰轮转二更。大地山河微有影,九天风露寂无声。蛟龙并起承金榜,鸾凤双飞载玉笙。不信弱流三万里,此身今夕到蓬瀛。(1)诗歌的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答:(2)虚实相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结合诗歌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答:答案:(1)月光照耀下大地山河若隐若现,天空清冷幽远,天地一片寂静的壮阔图景。(2)首联写赏月的地点及时间,颔联写诗人极目远望所见到的景象,这是实写;颈联写想象天上宫阙的情景,尾联写想象中身临仙境的情景,这是虚写。虚实结合,真切地表达出诗人赏月时的独特感受。

39、2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雨后慰池上芙蓉明徐贲池上新晴偶得过,芙蓉寂寞照寒波。相看莫厌秋情薄,若在春风怨更多。注明朝建立后,许多文士被起用,而诗人却长久未得到朝廷起用。(1)作者为什么说芙蓉“若在春风怨更多”?答:(2)诗中运用的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指出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答案:(1)因为芙蓉是寂寞的,如果芙蓉在春风中开得那么的艳丽,肯定又无人来欣赏,所以说芙蓉的怨恨就会更多。(2)拟人的手法。诗中通过“寂寞”“厌”“怨”等词语把芙蓉人格化,写出了芙蓉被秋风秋雨摧残后憔悴的情形,含蓄地表现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22.阅读下面这首曲,完成后面的题目。双调折桂令西陵送别

40、元张可久画船儿载不起离愁,人到西陵,恨满东州。 懒上归鞍,慵开泪眼,怕倚层楼。 春去春来,管送别依依岸柳。 潮生潮落,会忘机泛泛沙鸥。 烟水悠悠,有句相酬,无计相留。(1)请简要分析“画船儿载不起离愁,人到西陵,恨满东州”几句在曲中的作用。答:(2)“潮生潮落,会忘机泛泛沙鸥”一句是如何抒情的?请简要分析。答:答案:(1)一是写出送别之地西陵及友人的目的地东州,二是抒写了离愁之重,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三是强化离情之苦,衬托友谊之深。(2)借景抒情,通过写与友别离,自己无所事事,只能与沙鸥相伴的寂寞凄清情景,抒发作者在朋友离去之后的孤寂及归隐之情。2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春雁明王

41、恭注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莫道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注诗人是福建人,永乐初年被召为翰林,奉命修元史,书成,即辞官。(1)说说“江南虽好是他乡”除了表达思乡之情外,还有什么深意。答:(2)有人说这首诗在构思方面不落窠臼,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分析。答:答案:(1)表达了作者不愿意做官,宁愿在家乡过着自由无拘的生活。(2)诗歌通常借秋雁南飞抒发在北方的游子对南方家乡的怀念以及对北方艰苦环境的厌倦。这首诗却相反,塞北虽苦,但终究是故土,表达了人们不会因为他乡美好、故乡艰苦而削弱对故乡的思念,这样使得诗构思别具一格,主题更上一层楼。2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秋夜清赵熙静极小三昧注,夜蛩秋满庭。风清闻远水,天碧撒群星。故友书多断,衰年梦每灵。诗成呼病妇,试踞灶觚听。注三昧:指心情平静。(1)诗歌的尾联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2)诗中在写景方面最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答:答案:(1)细节描写。通过写诗人把写好的诗读给正在灶下做饭的病妻听的细节,表现了诗人因没有朋友消息,无人唱和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2)反衬。诗中通过写秋夜之中听到秋虫的叫声、风声、水声,衬托出秋夜寂静之极,表现了诗人孤寂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技术 > 后端技术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