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保山市第一中学高三2015届一轮复习测试卷十七: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传记).doc

上传人:高校张老师 文档编号:6364789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保山市第一中学高三2015届一轮复习测试卷十七: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传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云南省保山市第一中学高三2015届一轮复习测试卷十七: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传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云南省保山市第一中学高三2015届一轮复习测试卷十七: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传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云南省保山市第一中学高三2015届一轮复习测试卷十七: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传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云南省保山市第一中学高三2015届一轮复习测试卷十七: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传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三2015届一轮复习测试卷十七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传记)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特立独行朱维铮 刘志琴 在我的朋友中,没有一个像他那样特立独行,遭受非议;也少有像他那样治学,备受称赞,连论敌也不乏褒奖之词。非议的是他的坏脾气,他桀骜不驯,盛气凌人,遇有不合意的,立即拉下脸来开骂,不管不顾,有的学术会议甚至不敢请他参加,就怕他弄得人下不了台;称赞的是他的功力非凡。他师从经学大师周予同,专治经学史,这是一门头绪纷繁而又古奥艰深的学问,他凭借严密的思维,流畅的表达,条分缕析,把一团乱麻整理得井井有条,且多有独特的见解。经他编注的古人文选,准确精当,明白晓畅,广受好评。 学业成就了他的声名

2、,也毁了他个人的幸福。他治学之勤奋,实属少见,白天教学,夜间工作,经年累月彻夜不寐,直至早晨才合上眼,休息半日。他自述做学问是自讨苦吃,每有兴会,又兴奋不已,深夜空腹也要自斟自饮,甚至酗酒无度,贬之者视为酒鬼,褒之者誉为酒仙,日积月累伤害了身体。 他的前妻是出身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也是学业有成的数学家,可是强强联合,难免不会针尖对麦芒。在居家生活中,两人都忙于学业,不及他顾,总要吃饭吧? 谁也不愿起身动手,结果呢,谁耐得住饥饿,谁就是胜利者! 这样的婚姻又怎能不走到尽头? 在大学时他们本是一对身材高挑、面目姣好的金童玉女,是人见人羡的绝配,又有两个可爱的儿女,那该多么美满! 然而婚姻终于被岁月

3、消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他前妻出国深造,感情已有裂痕,他托我买一火腿请人捎给她,为了这火腿,一再嘱咐,什么品牌、规格、包装等等,叮咛复叮咛,大大咧咧的他,竟然也会这样婆婆妈妈! 这使我意外,也由此感受到他对妻子的款款情意,如此佳偶又何以不能相守白头?难道沉醉于学问的人,是如此不通人事? 对此我只有叹息! 后来他终于找到现在的妻子,在家庭生活上画了圆满的句号,这是他的幸运。 他的骂人有时是怪怪的,使人不可捉摸。一次他对王元化说: “你当上海宣传部长三年,一事无成。”这是指责吗? 是,也不是。接着又说,一上任,便遭遇反对精神污染,连自己都差点成了反面教员,怎能再有建树? 不过有一件事没做,没有主动

4、整过一个知识分子。还有一次他和我一见面,劈头来一句:“你怎么去抢文学家的饭碗,一个历史还不够你搞的!”我一怔,才明白这是指我写了些散文,这句话是对我批评还是表扬? 不明白。他就是这样,好话当做坏话说,坏话更要使劲向坏处说。 他的骂人,有时也带来一些麻烦,不仅到处树敌,有人还扬言要控告他。这是因为他说孔子是私生子,孔子家系自东汉孔融之后就已混乱,孔子后世七十多代,到底有多少孔子的真血缘?早就断档了!这引起孔子后裔的不满,五十多人联名写信要告他侮辱先圣。对孔子血脉一说,虽不中听,可也没有什么不妥,据新华社2010年2月7日报道,最新科学研究发现,当今中国实际上已不存在纯种的汉族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

5、中汉人已与其他民族融合,经现代生物学的检测,汉族已不再具备专有的DNA。 连当今中国人已不再有纯汉族的血统,现代孔子后裔怎能拥有两千多年前孔子的纯血脉?要说是后人也只能是文化传承。当初他说这话并不知道后来这一结论,与孔子后裔也无冤无仇,为什么要甘犯众怒,出此言说,为的是坚持真知,这就是他治学的风骨。 当然,他的骂人也有失之偏颇之处,尤其对国学和国学院,用语之尖刻,出言之不逊,使人难以承受,国学不是“学”吗? 既为之学,不妨多元多议,岂能以骂压人?有时他骂得太出格了,被骂的也就一笑置之,这才是高人之态,相比之下,他反而显得褊狭。 他这样的不近人情,有时也对着自己。他是国内外的著名学者,佳作迭出,

6、可很少能申请到国内社会科学基金的补助。因为凡是申请者都需要填写一叠申请表,说明课题的主题、内容、价值、作用和意义等等,申请人往往为此费尽心机,有的还组成团队反复论证,以期获得通过。而他在课题有何作用这一栏,写出的竟是“无用”两字! 古往今来,凡是高才俊逸之士往往有与众不同的性格或怪僻,庄子的狂放、嵇康的怪异、李贽的反叛、袁枚的荒诞,直至民国的章太炎、辜鸿铭等等,种种毛病可以找出一箩筐,可都不妨碍在学术上作出杰出的贡献。这样的人也许就在你的身前身后,请理解这样的个性,像谅解前人一样,宽容身边的人吧。 (选自中华读书报)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没有一个像他那样特立独

7、行,遭受非议;也少有像他那样治学,备受称赞”是全文的总领句。B.朱维铮遇有不合意的,拉下脸开骂,性格古怪、胡搅蛮缠,有的学术会议甚至不敢请他参加。C.朱维铮托“我”买一火腿请人捎给妻子,一再嘱咐品牌、规格、包装,说明他为了感情而放弃事业。D.朱维铮治学的风骨是古怪,与孔子后裔无冤无仇,却甘犯众怒,坚称孔子是私生子。E.朱维铮种种毛病可找出一箩筐,但不妨碍在学术上作出杰出的贡献,作者主张理解个性,宽容对待。解析:B“性格古怪、胡搅蛮缠”于文无据;C反映他对妻子的款款深情;D朱维铮治学的风骨是坚持真知。答案:选E得3分,选A得2分,选B得1分;选C、D不得分。2.请概括分析朱维铮的形象。答:答案:

8、(1)特立独行,遭受非议;(2)博学慎思,敢讲真话;(3)治学严谨,不近人情。3.请分析“学业成就了他的声名,也毁了他个人的幸福”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答:答案:说明朱维铮一心扑在事业上。承接上文朱维铮专治经学史,编注的古人文选广受好评的内容,引出下文经年累月彻夜不寐,直至早晨才合上眼的内容。4.你怎样看待朱维铮的事业与婚姻的关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答案:观点一:事业影响了他的婚姻。每有兴会,又兴奋不已,深夜空腹也要自斟自饮,甚至酗酒无度;在居家生活中,两人都忙于学业,不及他顾。观点二:放弃婚姻成就了他的事业。放弃婚姻使朱维铮成为国内外的著名学者,佳作迭出;放弃婚姻使朱维铮在学术上作

9、出杰出的贡献。(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蔡澜:名流才子的“什锦”人生1941年,南洋新加坡邵氏“大华戏院”的戏楼上,一个可爱的婴儿呱呱坠地,父亲给其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蔡澜”,听起来像“菜篮”。戏楼、买菜的篮子,冥冥之中注定了蔡澜一生和电影、美食密不可分。 儿时,蔡澜的家住在戏院楼上,父亲蔡文玄是邵氏电影公司在南洋的发行主管,兼“大华戏院”的经理,电影伴随着蔡澜整个的成长过程。当时新加坡分华校和英校,各不教对方语言。为求听得懂电影对白,蔡澜上午念中文,下午读英文。 父亲蔡文玄还是位诗人,很喜欢文学。经常买一大堆书回来给儿女们放在地上,随儿女们挑选。姐姐蔡

10、亮喜欢教育类的,哥哥蔡丹喜欢做生意的书,而蔡澜则偏爱看希腊神话、天方夜谭这些古古怪怪的书。 电影和书都看得多了,与众不同的感触也越来越多。年仅14岁的蔡澜写了一篇影评疯人院投给南洋商报,没想到报纸竟然刊发了,蔡澜很兴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被聘请为报纸电影版副刊编辑。蔡澜活得很潇洒,一拿到稿费,他就带着一帮同学去吃喝玩乐,夜夜笙歌。 慢慢长大,蔡澜决定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离开狮城,游历他国。因为爱好电影,而当时日本的电影很发达,他最终选择留学日本,就读于日本大学艺术学部电影科编导系。 1957年,蔡澜在日本读书的时候,看着他长大的邵逸夫先生对他寄予厚望:“那边刚好有一个经理要退休了,你正好

11、可以接任。”于是,他担任了邵氏电影公司的驻日经理,购买日本片到香港放映,又以影评家的身份,成为多届亚洲影展的评审员。当年邵氏电影愈拍愈多,蔡澜也经常游走于韩国、台湾地区,背包旅行。 1963年,邹文怀先生自组嘉禾影业公司后,蔡澜被调返香港,担任制片经理一职,参与多部电影的制作。因为太喜欢电影,蔡澜宁可不做导演,选择制片。他认为制片就是“校长兼敲钟”:制片要构思故事,请编剧写成剧本,同时,又要接洽适合此戏的导演、演员、工作人员,计算出详细的预算,还有配音、拷贝、做海报,也要参与讨论并给出意见,一直到安排发行,卖版权,片子在戏院上映,无一不亲力亲为。有时,蔡澜可以同时拍五六部戏,但他乐此不疲,在城

12、市猎人烈火青春等20世纪90年代风靡亚洲的商业电影中,“监制:蔡澜”的标记十分常见。 虽然从小看电影,大学念电影专业,第一份工作也和电影相关,还曾坦言自己最爱的是电影,但是蔡澜并不想把电影当做“终身工作”。1998年,老搭档何冠昌因心脏病辞世,再加上盗版猖獗、市场疲软,整个电影业,一年只有一两部电影卖座,其他都亏得一塌糊涂。蔡澜心灰意冷,忽然意识到电影再好,也是别人的事情,而他竟然为别人的事忙碌了40年! 蔡澜放弃电影,重拾纸笔。东方日报的“龙门阵”、明报副刊、壹周刊上,皆有蔡澜的专栏。 有关生活的吃住用行,蔡澜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他的文章,谈吃,谈喝,谈旅游,声色犬马,纸醉金迷,但最广为人知

13、的还是他关于美食的撰文。他将自己的好吃秉性,归结于父亲起名的“不慎”,大哥蔡丹,侄子蔡晔,“于是一家人正好拿着菜单(蔡丹),提着菜篮(蔡澜),去买菜叶(蔡晔)”,不爱吃,可能吗?因为“好吃”,蔡澜吃出了学问,吃成了与金庸、倪匡、黄霑齐名的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蔡澜一天的美食路线图是这样的:早晨喜欢吃面食,中午在外面吃不同的馆子。吃五六家才会诞生一篇美食文章,且从不白吃白喝,也不只褒不贬,坏的就说坏,反而让读者喜欢。 尽管一路“吃吃喝喝”,他理想的人生境界却是如丰子恺、弘一法师。他说:“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吃吃喝喝,以兴趣为工作的生活,是我一生的追求。”不是披星戴月地“讨”生活,不是百无聊赖地“熬”生活

14、,以“享受人生”为正业的蔡澜对生活的态度是“玩”,在股掌之间玩出出神入化的境界。很多人都问过蔡澜:“电影人、美食家、商人,你究竟是做什么的?”蔡澜说:“我只想做一个人,这并不容易。做人就是努力别看他人脸色,做人也不必要给别人脸色看人与人之间要有一份互相的尊敬。所以,我不管对方是什么职业,是老是少,我都尊重。” (选自读者)5.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第一段介绍蔡澜的出生地与名字的由来,其作用是增添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下文介绍蔡澜成为电影人和美食家作了铺垫。B.“而他竟然为别人的事忙碌了40年”这句话写出了蔡澜的感叹:电影再好也是别人的,只因为他没有组建自己的影片公司。

15、C.“因为好吃,蔡澜吃出了学问”,是指蔡澜在用心品味生活;吃成了“香港四大才子”之一是因为他撰写美食方面的文章广为人知。D.蔡澜理想的人生境界和丰子恺、弘一法师一样都是“吃吃喝喝”,他们都认为:人生乐趣就应在“吃喝”中“享受人生”,“玩”人生。E.文章先写蔡澜的种种人生经历,最后点出他的人生态度,这种由外及内、由神及形的写法,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认知规律。解析:B“只因为他没有组建自己的影片公司”属主观猜测;D“都是吃吃喝喝”“都认为”无中生有;E“由神及形”理解错误,应为“由形及神”。答案:选A得3分,选C得2分,选B得1分;选D、E不得分。6.蔡澜曾坦言自己最爱的是电影,可为什么他最终放弃

16、了电影?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答:答案:为老搭档何冠昌因心脏病辞世而伤感人生短暂,要活出自己的精彩;为电影市场盗版猖獗、疲软不振而心灰意冷;顿悟电影再好,也是别人的事情,要为自己的生活而重拾纸笔。7.“什锦人生”的含义是什么?作者以此为题有什么作用?答:答案:含义:人生经历丰富,生活方式多样;作用:运用比喻,形象地概括了蔡澜身兼电影人、美食家、商人等多种身份的多彩人生,既通俗易懂又能吸引读者的注意。8.蔡澜的人生独具个性,请你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联系社会生活,谈谈你的看法。答:答案:示例:观点一:在工作中享受人生。蔡澜被誉为电影人、专栏作家、商人,他的成功离不开辛勤的工作,工作对他来说就是

17、享受人生;蔡澜并不是做工作的奴隶,披星戴月地“讨”生活,百无聊赖地“熬”生活,而是以洒脱旷达的姿态来工作,从而“享受生活”;现实中有不少“房奴”“车奴”等,这些人大都已失去生活的快乐。其实,享受生活并不是遥不可及,关键在于把握好心态。观点二:懂得尊重是人生必需的素养和品质。蔡澜认为人与人之间要有一份互相尊敬,不必在乎对方的职业和年龄;要学会尊重自己,努力地不看他人的脸色;还要懂得尊重他人,不必给别人脸色看。当今社会发生的许多事件,都反映某些人并不懂得尊重的内涵,漠视他人的生命,把自己凌驾在他人之上,最终酿成悲剧,我们要以此为戒,懂得尊重。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一身傲骨朱东润朱东润常

18、言:“人不可以有傲气,但不可以没有傲骨。”了解他的人知道,他不只是说说而已。文革初期,朱东润是复旦大学第一批被揪出来批斗的“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不过他的回答则是:“我嘛,权威勉强算一个,反动嘛,则未必。”随着批斗逐渐升级,朱东润遭遇的折磨亦更加厉害。有一次,一个造反派头头率领几个红卫兵来抓朱东润“杀头”示众,他们找到一把日本战刀,两人揿头压肩,两人用军刀当锯子拉颈项。幸亏战刀年久生锈,头才没掉下来。他们还恶狠狠地问:“你是什么东西?”他们原以为这次朱东润一定会求饶,承认自己是牛鬼蛇神反动分子。不料,朱东润却昂然抬头说道:“我是中文系系主任!”朱东润是如此坚贞不屈,以至于当时批斗者中有人喊“

19、砸朱东润的傲骨”。朱东润一身傲骨,自信且自负,在复旦是出了名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思和曾转述过一个有关朱东润先生的故事,说的是朱先生曾作学术报告谈传记文学,认为世界上只有三部传记作品是值得一读的,一部是英国包斯威尔的约翰逊传,一部是法国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还有一部就是他自己的张居正大传。朱东润完全有理由如此自负,因为他是我国公认的现代传记文学的拓荒者。他把自己的张居正大传列为世上最好的三部传记作品之一,而世人则赞誉张居正大传为20世纪“四大传记”之一。除了张居正大传外,朱东润一生还著有陈子龙及其时代杜甫叙论陆游传梅尧臣传李方舟传元好问传等。朱东润在开创现代传记文学写作体例时,曾强调,除了文学

20、性,传记文学首要的是真实。他说:“传记文学是文学,同时也是史。因为传记文学是史,所以在记载方面,应当追求真相,和小说家那一番凭空结构的作风,绝不相同。”这一原则,在他的第一部传记作品张居正大传中得到了坚决贯彻,所有的事实,都经过极其详密的考证,做到了“信而有证”。72岁那年,朱东润却完全违背了自己曾经定下的传记文学标准,他竟然把洋洋洒洒一篇大作,献给了一个虚构的名叫“李方舟”的平凡女子。不过,批评家并没有就此责难他。因为,这是一本献给他爱妻的作品。当朱东润被当做反动学术权威后,他的妻子邹莲舫女士因不堪精神与疾病的双重折磨自杀身亡。朱东润把对这名温柔贤淑、刚强果断、为丈夫和子女奉献了一生的家庭妇

21、女的思念,寄托于“李方舟”。他在李方舟传的序言中写道:“这本书是在惊涛骇浪中写成的,但是我的心境却是平静的,因为我相信人类无论受到什么样的遭遇,总会找到一条前进的道路。”向前进,道路是曲折的,光明依然在前。朱东润对此深信不疑。他在抗战困难时期完成的张居正大传一书最后写道:整个中国,不是一家一姓的事。任何人追溯到自己的祖先时,总会发现许多可歌可泣的事实;有的显赫一些,有的暗淡一些。但是当我们想到自己的祖先,曾经为自由而奋斗,为发展而努力,乃至为生存而流血,我们对于过去,固然是看到无穷的光辉,对于将来,也必然抱着更大的期待。前进呵,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儿女!历经清王朝的覆灭、民国、抗战、解放、文革等政

22、局的变迁,朱东润始终向往光明,执着进步。1979年,已至耄耋之年的朱东润选择了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做到了“永远前进”。上世纪80年代批判周扬时,报社记者问及他对周扬的评价以及对异化问题的看法,朱东润的回答总是那么一句:“我活到现在90岁了,相信只有共产党能够救中国。”朱东润曾希望人们在他死后能说一句“我国传记文学家朱东润死了”,如此足矣。不过,在他逝世后,世人对他的评价是:朱东润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传记文学家、文学史家和书法家。 (选自文论天地)9.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朱东润的“一身傲骨”,既表现在“文革”期间备受折磨时的无畏和坚贞不屈,也表现在他在传记文学上的自信

23、与自负上。B.第二段引述了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思和曾转述过的一个有关朱东润先生的故事,是为了表现朱东润的自负,丰富文章内容。C.朱东润是我们现代传记文学的开拓者,他创作的第一部传记作品张居正大传是使他引以为豪,也是得到世人公认的作品。D.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既是文学,同时也是历史,所以在记载方面,应当追求真相,每一个细节都必须做到“信而有证”。E.本文叙述了朱东润在教育、传记文学、文学史和书法等各个领域的主要经历,突出表现他对“未来是光明”的坚定信念 。解析:D原文是说“所有的事实,都经过极其详密的考证”,而选项将“每一个细节”等同于“所有的事实”,不准确;A“在传记文学上的自信与自负”表现了朱

24、东润的傲骨,不正确; E“在教育、传记文学、文学史和书法等各个领域的主要经历”错误,本文主要涉及“传记文学”。答案:选B得3分,选C得2分,选D得1分;选A、E不得分。10.请简述本文的写作思路。答:答案:首先引述了朱东润关于“傲骨”的名言,从而引出两件表现朱东润坚贞不屈的事例;接着分别列举事例表现朱东润的自信与自负及其理由;然后写朱东润始终相信“光明依然在前”,并执着追求进步;最后写世人对朱东润的高度评价。11.简要概括朱东润的形象。答:答案:一身傲骨,自信自负;坚定乐观,饱含深情;相信未来,永远前进。12.朱东润在为人和为学等方面的表现,对我们有着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

25、答案:示例:无论遭受怎样的厄运、面临怎样的艰难,要有坚定的信念,相信只要人们坚持奋斗,这个民族总会获得光明的前途。(1)朱东润认为对于将来,必然抱着更大的期待;(2)朱东润历经清王朝的覆灭、民国、抗战、解放、文革等政局的变迁,始终向往光明,执着进步。(3)朱东润虽然在“文革”期间备受折磨,但相信只有共产党能够救中国。已至耄耋之年,还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做到了“永远前进”。(能联系文章内容,言之成理即可)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认钱”的贾平凹杨景贤如果评选文坛劳动模范,贾平凹肯定会名列其中。如今贾平凹发表的作品已超过千万字,出的书也有数十种。贾平凹的作品数量多,质量也很不错,几乎

26、每部作品都能在文坛引起反响,都会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近来出版的新作古炉,再度引起读者的极大关注。 1985年贾平凹是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很热情,很厚道。那时的贾平凹已经是名扬神州的青年作家,为人低调,待人谦恭。后来,西安市作家协会举行了一次文学讲座,贾平凹是主讲人之一。说句实在话,贾平凹的口才和他的文才相比,可以说相差很大。贾平凹很浓重的商州口音,加上他讲课时声音很小,几乎听不太清他在讲什么。一场课下来,听明白的东西实在太少了。看来天下的人总是有缺陷的,都不是完美的。贾平凹文采风流,拥有一支生花妙笔,才思敏捷,字字珠玑。但他的口才却不能令人恭维。 别看贾平凹其貌不扬,但他骨子里很要强,有一股韧

27、劲。当年贾平凹在西北大学上学时,生活极为寒酸,在寒冷的冬天,由于他带来的被褥太单薄,晚上冻得瑟瑟发抖,难以入眠,后来他“情急生智”,找来一堆报纸压在被子上,这样就暖和多了。正是这种艰苦的生活境遇,才磨砺了贾平凹不屈不挠的性格,因为艰苦的生活可以磨砺一个人的意志,会使人受益无穷。后来贾平凹能在文学殿堂里摘下一颗颗明珠,成为当今中国文坛遐迩闻名的大作家,与这种苦难经历不无关系。人们都知道,贾平凹除了创作之外,还有书画和收藏的雅好。贾平凹的书画属于“自修”,并无老师,只是凭个人感觉,信手写来画来。因此,他的书画很另类。贾平凹的画作和他的书法作品一样古朴雅拙,他作画时全凭感觉和灵气。但贾平凹的书画确实

28、颇有名气,他不仅时常有书画作品在报刊发表,而且还在深圳等地办过书画展览。如果有人想向贾平凹求一幅墨宝,对不起,拿钱来!贾平凹的书画作品有自己的价格,你想求一幅贾先生的墨宝,不使“银子”,那是万万不成的。我有个朋友叫李泉林,他在西北名刊金秋做总编辑。一次我们一起聊天时,我问他,“金秋”是贾平凹为你们题写的刊名,贾平凹先生没向你们要钱吧?泉林笑笑说,咋不要钱呢?不要钱就不是贾平凹了。当时有位名记叫袁秋香,她和贾平凹很熟悉,算得上是很好的朋友。袁秋香找到贾平凹,请他为金秋题字,题完后,袁秋香认为他不会要钱了,只是客气地问了一句,这两个字要多少钱?“三千元!”袁秋香顿时一愣,作为朋友,她以为贾平凹会给

29、自己一个面子,未曾想贾平凹“认钱不认人”。当把钱递给贾平凹之后,老贾一点也未客气,顺手将钱装到了口袋里。 我有个朋友名叫关本满,是一个业余作家,当年创办了一个秦凰创编书院,让贾平凹题写了院名,那时贾平凹很好说话,立马书就,分文未取。在20世纪80年代末,关本满组织了一次文学讲座,请贾平凹为业余作者上课,那时贾平凹人也好请,字也好求, 当我的朋友让他为自己留一幅墨宝时,贾平凹欣然命笔,挥毫泼墨,写下了“文学事业是美丽的”八个大字,赠给了关本满先生。前不久,我给关本满先生通了电话,老关说道:如今贾平凹的字不好求了,想不花钱求一幅字,是办不到了。虽然至今我们关系很不错,但没有“银子”,想求他写幅字,

30、那几乎是一种奢望。据说现在贾平凹的字已经涨到四五万元一幅了。 在古城西安,经常能看到贾平凹的题字。就连我亲戚居住的“西航三校”也是由贾平凹题写的。我在西安高新区“紫薇臻品”居住的时候,这个小区大门附近立有一块硕大的石头,上面刻有贾平凹为这家小区写的赋,这篇赋写得很有文采,字刻在石头上,很有味道。我还将此用相机拍了下来。我估计贾平凹写这篇赋能收不少“银子”,房地产大腕一掷千金不在话下。贾平凹仅书画这一项,每年的进项就不会太少。贾平凹收钱也不是没有道理,如今是市场经济了,哪有白干活的道理?况且贾平凹如果不收钱,都来找他索要书画,他如何应付? (选自名人传记)13.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

31、恰当的两项是A.在中国传统意识里,文人多重精神轻物质,文章标题中“认钱”两个字先声夺人,表明贾平凹目中无人的行事风格。B.贾平凹除了创作之外,还有书画和收藏的雅好,他的书画作品都有自己的价格,无论什么人来索取,都要花钱。C.贾平凹成名较早,其作品数量和质量都有口皆碑,其口才和文才相比,如同字画与文章一样,不分伯仲,影响颇大。D.本文重点塑造贾平凹“认钱”的形象,揭示出他的行事风格,作者认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贾平凹此举不应该受到指责。E.本文语言朴实,情感自然,作者善于选取生活中的寻常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于诸多小事件中见出人物的真性情。解析:B“无论什么人”不准确。A“认钱”两个字先声夺人,表明

32、了贾平凹特立独行的行事风格。C贾平凹的口才却不能令人恭维,“不分伯仲”错。答案:选E得3分,选D得2分,选B得1分;选A、C不得分。14.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贾平凹是一个怎样的人。答:答案:著作颇丰,影响较大的作家;自学成才,爱好书法和绘画,颇有名气;题字、作画均要收钱,不讲情面。15.本文在写作时运用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请作简要分析。答:答案:贾平凹作为一个作家,却“不务正业”在书画上下工夫,更何况还要收钱。不管是亲戚还是熟人一律收钱,不讲人情。通过这样的叙写,我们看到了一个爱钱如命的贾平凹,但是最后两句却力挽狂澜,让读者知道这仅仅是一个摆脱烦恼的手段,还了贾平凹一个清白。16.贾平凹作为全

33、国知名作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对他写字、作画坚持收钱这件事你怎样认为?说说你的看法。答:答案:观点一:付出的劳动就要有回报。本文的作者认为贾平凹收钱不是没有道理,如今是市场经济,哪有白干活的道理。是啊,作家也是人,通过自己的本事赚钱,有何不可?况且,来买字的人都是有钱人,不在乎钱,为的是满足自己的欣赏需要,从这点来看,贾平凹的做法无可厚非。观点二:这是一种敛财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形象。文章中说“贾平凹的书画属于自修,并无老师,只是凭个人感觉,信手写来画来”,其水平应当不是太高,但是为什么这么多人来求他的字画?一是贾平凹愿意卖,二是一些人为了附庸风雅用名人字画装潢门面。这样时间长了贾平凹爱财的名声

34、可能会超过其文章的名声。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张爱玲:沉香袅娜的人生颜东20世纪40年代的一个阳光午后,一位端庄沉静的民国女子敲响了鸳鸯蝴蝶派大师周瘦鹃的家门,她递过去的手稿名叫沉香屑第一炉香。也就是这一篇韵味独特的小说,由此点亮了一颗照耀文坛的星星。张爱玲是一个形容词。她的贵族血液里流淌的是谜一样的故事。张爱玲是天才,深得红楼梦真传的金锁记被以苛刻闻名的傅雷认为是中国文坛最美的收获。虽然她从未出现在文学史十二钗的正册,一向特立独行的张爱玲倒是从不介意这样的排名,她唯一在意的只是读者的胃口。早年负心爱人胡兰成的今生今世,几个月来一直在上海书市高居榜首,可见上海人对张爱玲的偏爱,爱

35、屋及乌爱上了与张爱玲有关的一切,她爱过的,怨过的,以及四十年代漂浮在上海天空奢华而颓靡的空气。因为推崇,所以有人模仿。然而张爱玲的文章不可学,没有经过钟鸣鼎食,未落大家余晖氤氲浸染的人,写不出那样精致的颓废。那些下午的章回小说,线装书的陈香,弥漫在她的眉梢眼角,绮丽成她的冷艳之笔,行走出一道通幽的回廊,每一道雕栏都刻着一段传奇,每一个角落都埋藏着一个故事,然后像流言一样蔓延开来,无可救药。因为那凄幽的美丽韵味悠长,所以有了几多看破红尘的追随。然而张爱玲敏感而早熟的心灵,过早地感受到了亲情的淡漠、爱情的破碎、家族的算计、世俗的可讽,幼小的心灵早早地感受到彻骨的苍凉。苍凉,胡琴的调子,不是低低地怨

36、诉,而是冷静地表白,更见惨伤。读来没有泪,但觉无边无际的悲凉漫过来,人生原来如此无常。张爱玲其文不可学,其人却可鉴。当看过了人生舞台的繁华苍凉后,她再没有兴趣在人生的舞台上表演给人看,在人性的高处看滚滚红尘。她穿着大团花、滚镶边的晚清长袍,微笑着扬起下巴,细细地赏玩人生,“演员的卖力,换来的是四座空空如也,而观者永远从容不迫”。也许在上海四十年代静安寺路那幢公寓的6楼里,她曾默默地对自己说。楼下,有电车嘀铃铃地开过,电车上的人在封锁中构思爱情,永远的目光迷离。既然是一个看客,那就尽情地享受生命的绚烂吧,哪管别人怎么说。卖文为生,文字成了她手中把玩的珠玉,闪烁着变幻的光泽,掷地声声,也是一道凄哀

37、婉转的音乐。那就尽情地享受一次欲仙欲死的爱情吧,“她见了他,头变得低低的,低到尘埃里,从尘埃里开出花来”。没有婚纱,只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但使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如果再痴情也无法挽留,那就放下,仍然要把握住当下,当下的红尘里有自己对文字的眷恋,还有与姑姑相依为命的天长地久。张爱玲不同于三毛,亲手扼断了自己的韶华,将美好的生命血淋淋地撕给人看。她认认真真地完成了自己,直到大限来临。若说她是悲剧人物,那就有一丝同情意味,而她不需要同情,不屑于同情。她是把借来的人生当成了章回小说,工工整整认认真真地拟了回目,而后冷静地诉说,撩拨着看官们生生不息的欲望。于是,有了被黄金锁住一生的七巧,老后只能将玉镯滑

38、到干枯腋下的七巧,怎样用这只手臂劈死了几个人,没死的人也送了半条命;有了明日黄花的曼璐,在妹妹曼桢贞洁和爱情的祭台上建立起一个飘摇的归宿;有了在猥琐男人世界里长大的聂传庆,向更弱小者施以报复的快感;有了川嫦这个稀有而美丽的女子,在病中凄凄地看着亲人和恋人一个个远去;有了白流苏和范柳原那似情还欲的游移爱情,而爱情的成本竟是一场战争的爆发和一个颠覆的城市。人性真实而残酷地暴露,张爱玲的平静如此锋利,让人曾一度怀疑,张爱玲是前世之石,还是冷月无声。然而,爱坐电车、嗜衣如命、爱吃软而烂的食物、爱和好友炎樱逛街的张爱玲那些琐碎的乐趣,在她的笔下又绚烂开来。是的,她曾来过,带着温度。当丝丝情愫欲理还乱时,

39、不经意想起张爱玲的闲看花落神闲气定;当无尽的寂寞惘惘袭来时,想起她在大洋彼岸长达十年与世隔绝的红楼梦魇,心中有一个世界,哪管外面四季轮回。也许,人生只求这样恣意地生长一次,纵情地开放,从容地告别。 (选自思维与智慧)17.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从胡兰成的今生今世销量看,上海的读者对张爱玲是喜爱的,她的金锁记深受傅雷的赏识,被认为是中国文坛最美的收获,使她在文坛上一举成名。B.“演员的卖力,换来的是四座空空如也,而观者永远从容不迫”真实反映了张爱玲在经历人生道路上繁华苍凉后万念俱灰的心境。C.张爱玲过早地感受到了亲情的冷漠、爱情的破碎、家族的算计、世俗的可讽,特殊的人

40、生经历使她的作品弥漫了无边的悲凉。D.张爱玲以平静而锋利的笔触,塑造了一系列悲剧人物,残酷地暴露人性中真实的一面,如七巧、川嫦等,从中看得出张爱玲对生活充满悲观的情调。E.三毛亲手扼断了自己的韶华,将美好的生命血淋淋地撕给人看,张爱玲不同于三毛,她不需要同情,也不屑于同情,她只是纵情地开放,从容地告别。解析:B文中没有体现张爱玲“万念俱灰的心境”。 A根据文本,沉香屑第一炉香是张爱玲的成名作。D“张爱玲对生活充满悲观的情调”有误,在张爱玲作品中,也描写了一些充满快乐的生活琐事。答案:选C得3分,选E得2分,选B得1分;选A、D不得分。18.“张爱玲其文不可学,其人却可鉴。”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分

41、析张爱玲的人生有哪些可鉴之处。答:答案:在经历繁华到没落的转变之后,张爱玲能够以恬淡的心境,卖文为生,尽情地享受生命的绚烂;能尽情地享受一次欲仙欲死的爱情,当爱情无法挽留时,坦然地放下以把握当下。19.“然而,爱坐电车、嗜衣如命、爱吃软而烂的食物、爱和好友炎樱逛街的张爱玲那些琐碎的乐趣,在她的笔下又绚烂开来。”联系上下文,简析这句话蕴涵的意义。答:答案:在张爱玲笔下,既真实、残酷地暴露人性的丑恶、生活的辛酸,也把自己琐碎的生活乐趣与爱好展现给读者,体现出她热爱生活的一面。20.有人说,张爱玲的一生是不幸的,也有人说张爱玲是幸福的,你认为呢?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答:答案:观点一:张爱玲的一生

42、是不幸的,她出身名门,但生活没落,过早地体会到亲情的冷漠,世俗的冷眼,在爱情上又遭到负心人的抛弃,人生晚年,却孤独隐居异域。观点二:张爱玲的一生是幸福的,她不需要同情,虽然经历坎坷,但她能以恬淡的心境对待生活,投入到写作中,在文坛上声名显赫,能尽情地享受爱情,当爱情无法挽留时,她能全身心地退下。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韩少功:退出也是出发舒晋瑜认识韩少功的人,都说他随和。前不久,二十多个农村朋友组团去海南旅游,顺便到韩少功家做客,带来了大包小袋的干笋干蘑、鲜鱼活鸡连韩少功都猜不透他们是怎样带上飞机的。这些乡亲们在“韩爹”的家里闹腾了一晚,说笑了一晚,用韩家主妇的话来说:“今天真是太

43、高兴了,就像家里来了一大帮亲戚过大年!”这些乡村朋友,来自湖南省汨罗市的一个山村,是韩少功“挂职为农”时认识的。2000年,他既不要组织部的文件,也没有当地党政官员的例行欢迎,来村里买了地盖了房。当时他还是海南省文联主席,于是半年在海南公务,半年回村里参加劳动,不仅收获了粮食蔬菜,还收获了一批引人注目的文学新作。其中赶马的老三荣获首届萧红文学奖中篇小说奖,山南水北先后获鲁迅文学奖和2006年度杰出作家华语传媒大奖。“韩爹”少功,和农民聊天,一起劳动,觉得是莫大的享受。“如果我不走出文人圈,不摆脱那种应酬加会议再加点小玩乐小贫嘴的生活,恐怕什么作品也写不出。”乡村,在韩少功的笔下得到原生态展现,

44、包括单纯美好、贫穷与乡村式的狡黠,“总有一天,在工业化和商品化的大潮激荡之处,人们终究会猛醒过来,终究会明白绿遍天涯的大地仍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得多。”“我的下乡,在我看来既是退出也是出发,既是逃避也是开放。”他的选择,似乎不仅仅是为了给文学创作重新找回活力,还应追究至早年的农村经历。韩少功16岁初中毕业到汨罗插队,当了6年农民,在考入大学前,他在汨罗待了整整10年。也许正是那几年“垫底”,才有了后来的“寻根”。上世纪80年代,韩少功提出“寻根”,参与的作家大多有知青背景,都有一肚子翻肠倒胃和泥带水的农村记忆,这记忆需要一个喷发的载体,而“寻根”就是这样的载体。从此,无论是他早期

45、的月兰,还是接下来的西望茅草地爸爸爸等,诸多作品都伴随着争议;而90年代思潮冲突中,韩少功也成为争议漩涡中的人物之一。这个时候,韩少功显出他不妥协的一面。“我从来主张有话直说,最反对拉帮结伙。”他举例说,90年代那一段,自己明确反对过拜金主义,反对过市场崇拜和资本崇拜,至今也不觉得有改变观点的必要。有人说韩少功“新左”,他不在乎,“我一直庆幸有多种声音,而且希望有更高质量的反对者,因为这是避免自己封闭和僵化的必要条件。”在韩少功看来,有争议是好事,让人兼听则明。“我优点不多,但至少有一条优点是能听意见,哪怕你九句话不靠谱,我也不会回嘴,但只要你有一句说在点子上,我就会心里一动,紧盯不放。” 他

46、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创作中的困难,除了技术层面的,还有经验资源和文化资源的问题。有人说,中国人经历了很多曲折动荡,经验资源从来不缺。其实不是。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家最大的瓶颈,还是对自己和对社会的无知。韩少功毫不否认自己在这方面也有危机感,“全球化、都市化、精英化一来,作家们大多从以前各地域的生活状态中被连根拔起,经验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大大减弱,这是一个重大危机;流行观念给大家洗脑,大家好像什么都知道了,什么都有共识了,对现实生活不再有陌生化的能力,不再有问题意识,这是又一个重大危机。” 韩少功喜欢古人的两个说法。一是“外圆内方”,指待人随和,又秉持原则;二是“识圆行方”,指看事周全,又行事果决

47、。当年别人都在体制内循规蹈矩时,他来到海南,创办的海南纪实发行过百万;1996年,他担任海南省作协主席,“谋粮草,举人才,立规矩”,15年来,韩少功一直想着这九个字,并最先在文学评奖中推行评委实名制,推行项目的立项审评和结项监管等等,受到大家的拥戴。今年2月,他辞掉省文联主席和党组书记,欢送他那天,海南文艺界的同事们动了感情,不少人掉了眼泪。其实他的想法很朴实:希望自己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几件自己该做以及能做的事,比如有一两本畅销书。再降低一些标准:做到每个作品都是自己确实有话要说,都言之有物,也就可以了。(选自人民日报)2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韩少功没有经过组织部门批准就到农村去买地盖房子,是希望自己能够写出货真价实的文学作品,同时也充分显示了他扎根农村的强烈愿望。B.“寻根”是农村记忆喷发的载体,韩少功很多作品都带有寻根的气息,在收获作品的同时也引来争议,韩少功能够坦然面对这些争议。 C.对于有人说韩少功“新左”这件事,他显出自己不妥协的一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从来主张有话直说,最反对拉帮结伙。D.韩少功担任海南省作协主席15年来成绩骄人,因其最先在文学评奖中推行评委实名制,推行项目的立项审评和结项监管等等,受到大家的拥戴。E.文章通过对韩少功与农民、农村的亲密关系的描述,让读者从中领悟到了作家只有扎根农村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技术 > 后端技术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