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善交通枢纽周边道路,提升枢纽对中心区服务能力实施方案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紧紧围绕全面增强综合城市功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聚焦提质增效、优化升级、绿色安全、融合共享、改革创新五大着力点,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构建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城市提供坚实支撑。一、
2、主要问题(一)综合交通布局尚存短板白云国际机场航站设施年设计吞吐能力仅8000万人次,趋于饱和。港口基础设施供给存在缺口,大型专业化深水码头较少,出海航道等级仅为10万15万吨级,难以适应港口生产与船舶超大型化发展要求。现状高铁站远离市中心,主要铁路客站间互联互通不足。四通八达铁路通道格局尚未形成,北行通道能力接近饱和,东西向通道标准偏低、能力不足。大湾区城际铁路尚未成网,直联功能较弱。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负荷偏大,线网结构仍需优化。进出城区高快速局部路段出现常发性拥堵,市域骨架路网建设滞后于城市拓展速度,外围区与中心城区快速联系及外围区之间的直接联系通道有待完善。(二)资源保障能力有待提升作
3、为能源输入型城市,本地骨干电源装机规模需要进一步提高,电网供电设施空间分布需进一步优化;本地大型储气设施处于建设阶段;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可进一步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5G基站建设规划与城乡建设规划衔接不足,站址资源储备仍待加强。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精细化不足,“拉链路”现象仍然存在。再生水利用方式相对单一,非常规水源利用率不高;避险及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有待提速。(三)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仍需完善生活垃圾产生增速较高,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有待加快。兴丰、火烧岗、狮岭等垃圾填埋场容量不足,需进一步提高应急填埋能力。焚烧类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泥等处置能力不足,部分危险废物如铅
4、酸蓄电池、冷轧污泥等需要送外市处理处置。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80%)低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90%),公园绿地建设均衡性和精准性有待提高。黑臭水体整体治理效果还不够稳固,尤其是雨季容易出现水质反复。(四)安全韧性城市建设有待加强城市防洪排涝仍有薄弱环节,存在部分河道有卡口、行洪能力不强的问题;部分堤防防洪设施离防洪达标还有差距,建设标准有待进一步提升。片区内涝积水状况得到大幅改善,但仍存在自然调蓄空间不足、部分排水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内涝现象时有发生,城市内涝防治体系需进一步完善。部分区域的消防站规划建设相对滞后,消防站布局与新时期应急救援需求还有差距,公共消防响应效率需进一步提高。人防
5、工程局部布局不均衡,部分应急避护场所设置不规范、标准不高、功能不全,需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建设。二、 发展趋势“十四五”时期是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巩固提升城市发展位势的关键时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推进“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对广州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既带来新发展机遇,又提出更高发展要求。(一)服务新发展格局,要求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关于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明确提出,要统筹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广州要补齐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生
6、态环保、防灾减灾等领域短板,推动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撑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城市。(二)共建粤港澳大湾区,要求推动基础设施融合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以广州等城市为核心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参与更高水平的全球竞争。“十四五”期间,广州须扭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纲”,推进“双区”建设、“双城”联动,着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入推进以5G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赋能传统基础设施,实现城市基础设施智能、绿色、融合发展,支撑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三)建设国际大都市,要求提升基础设施综合承载能力落实广州市“
7、十四五”规划纲要,围绕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须遵循超大城市发展规律,适度超前安排城市基础设施,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模式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全面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综合承载能力,保障城市高质量永续发展,支撑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配置能力和国际大都市建设上新水平。三、 实施跨市域道路建设,推动湾区互联互通加快推进沉香大桥、广佛大桥系统工程、如意大桥、玉兰路港口路过江通道等项目,提升白云南海、五眼桥滘口等广佛同城合作示范区内部交通联系便捷性。推动江龙大桥拆建工程、东江通道(西区麻涌过江通道建设工程)建设,完善穗莞衔接通道。建设红棉大道工程(北段),推进红棉大道南延线、太石路等项目前期研
8、究,推动广清交通一体化发展。四、 推进重点功能组团直连道路建设,支撑重点平台建设推进白云大道(黄石北路同泰路)改造工程等项目建设,提升白云新城与中心城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加快建设槎神大道,完善白云区西部科技走廊地区路网。加快临江大道东延线等项目建设,强化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内不同片区之间的联系。推进黄埔大道快速化改造二期工程,实现市中心与第二中央商务区、东部枢纽等区域快速联系。推进中新知识城至中心城区快速通道等项目建设,推动永九快速路北延线(二期)工程、知识城九龙快速路二期等项目前期研究,增强中新知识城对外交通联系。推动贯通南沙西部的快速通道,增强南沙副中心与市中心高快速联系。五、 完善
9、交通枢纽周边道路,提升枢纽对中心区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广州北站至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快速通道等项目建设,强化白云国际机场客货集散能力,带动空港经济区及周边地区发展。推进白云五线等道路建设,加强广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与周边高快速路的交通衔接,形成快速的货运集疏运体系。建设白云二线、棠槎路等项目,完善白云(棠溪)站高效道路集散网络。继续推进东晓南路广州南站连接线南段工程、海珠湾隧道等项目建设,实现中心城区与广州南站30分钟快速直达。六、 优化市域结构性主骨架路网,提升道路通达性加快建设如意坊放射线系统工程、国道106快捷化改造等项目,提升中心城区至外围城区中心快速直达水平。实施城市快捷路二期等项目,与新滘路
10、、科韵路、广园快速路、增槎路构建环形快捷路系统,分担内环、环城高速交通压力。实施临江大道阅江路过江隧道、鱼珠隧道等过江通道项目,构建多层级、规模合理的中心城区内跨珠江通道系统。加快建设车陂路北延线以及南大干线等道路,强化横、纵向骨架路网能力,实现市域60分钟机动车互联互通。七、 有序推进微循环改造,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结合城市更新,打通“断头路”,增加城市干支路系统连通性,增加交通微循环空间。持续开展交通拥堵治理工作,实施华南快速路石门堂山隧道扩建工程等重要结构性拥堵路段的治理;完善科韵路、华南快速路等重要道路的节点转换功能,加快科韵路广园快速路节点改造工程等项目建设,优化交通组织,系统性地缓解交通拥堵的难题。加快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鼓励建设地下、立体停车设施,缓解停车难问题。参考资料:广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十四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