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辽宁沈阳市高二数学教案:让数学课堂在学生的错误中生成精彩的.doc

上传人:在读硕士妹 文档编号:6483653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沈阳市高二数学教案:让数学课堂在学生的错误中生成精彩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辽宁沈阳市高二数学教案:让数学课堂在学生的错误中生成精彩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辽宁沈阳市高二数学教案:让数学课堂在学生的错误中生成精彩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辽宁沈阳市高二数学教案:让数学课堂在学生的错误中生成精彩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二)案例回放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等差数列,大家知道等差数列是一类重要的特殊数列,它除了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以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性质,正确地、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可以使我们在求解等差数列的有关问题时得心应手。下面请大家看一个问题(投影显示):问题:已知数列都是等差数列,分别是它们前n项之和,且,求。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思考,可以得到这个问题的不同解法。请大家尝试,看谁解得快,解得好,想到的方法多。问题提出后,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探究热情被激发起来,他们跃跃欲试,立即投入到解法的探索中。2展示错解,暴露思维学生求解的同时,教师在教室巡视,发现学生1和学生2很快得

2、出了结果,他们所用的解法不同,但都是错误的,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这时我请他们到黑板上将解题过程展示出来,以便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进行辨析,学生1:因为,因此,可设=4n+3,=2n+5,于是学生2:因为,因此,可设=k(4n+3),=k(2n+5),于是3错解辨析,正本清源教师:学生1和学生2运用了两种不同的解法,所得的结果都是2,他们的解法对吗?学生3:学生1的结论对,但解法不对,因为由,不能得到=4n+3,=2n+5,学生2的解法是对的。教师:学生3指出了学生1解法的错误所在,肯定了学生2的解法,大家有不同意见吗?学生4:学生2的解法也不对,设=k(4n+3),=k(2n+5),表明

3、了数列的前n项和都是n的一次式。而等差数列如果不是常数列,它的前n项和是一个形如的二次式,因此应该设=kn(4n+3),=kn(2n+5),从而得到。故得。教师:学生4指出了学生1和学生2解法的错误所在,并给出了正确的解法与答案,非常好。由知,只有当等差数列是常数列时,才能将其前n项和设为的形式,而本题并没有这样的条件,学生1和学生2犯了偷换题设的错误,其原因在于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特征认识不到位。4合作交流,深入探究教师:学生4抓住了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本质特征,给出的解法非常好,请大家进一步思考,这个问题能不能用其他方法来求解呢?可以相互讨论。(经过一番探究和讨论,不少学生有了新的

4、发现)学生5:可以设等差数列的公差分别为d和d,由已知恒等式,令n=1,得令n=2,得令n=3,得由解得,。故可得。教师:很好。学生5抓住等差数列的基本量,运用从特殊入手的思想方法,找出两个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的关系,通过减少未知量的个数,求出了之比,很有创意。学生6:(迫不及待的)我有更简便的解法。能够得解由,能够得。教师:啊,很妙!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将等差数列的通项a与前n项和联系起来,在已知与未知之间架起了桥梁。这种解法,我倒没有想到,真是青出于蓝啊!(谦虚一下,给予学生足够的肯定)学生6给我们解决这一类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法。一般地,如果已知两个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比值,求,都可以

5、按照学生6的方法来解。这种方法操作方便,过程简捷。5 .再掀波涛,更进一步讨论到这里,学生都想松一口气了,但我意犹未尽,又提出了新的问题。教师:同学们,两个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之比一定能表示成关于n的一次分式函数吗?(学生们又热烈地讨论起来了)学生7:一定能,因为我能证明这一结论,由得。教师:非常好,这一结论反映了等差数列的一个性质,可以把它作为一个定理,就叫做学生7定理吧!根据学生6的方法,我们知道在两个等差数列中,一定有,这也可以作为一个定理,叫做学生6定理。围绕这个问题,你们还能得出什么结论来呢?学生8:从学生6的方法中,我发现,可以把用和的比表示出来。教师:是吗?说说看。学生8:。教师:

6、看来,探究是没有止境的,学生8证明了更漂亮的结论:在等差数列中,通项之比与前n项和 和之比之间具有如下关系:6.设置悬念,欲擒故纵探究到这里,很快就要下课了,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探究活动持续和延伸到课外,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悬念走出课堂。教师:本节课,我们从一个等差数列问题的错解出发,通过大家的努力,不仅加深了对等差数列的概念、公式和性质的认识和理解,还发现了三个重要的结论,得到了两个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比值之间的关系。大家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吗?你们有没有想到:更一般地,等差数列的前m项和与的前n项和之比它们的通项的比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建议同学们课后做进一步的探究。

7、(三)教学感悟 英国心里学家贝恩布里说过:“差错人皆有之,而作为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加以利用则是不能原谅的。”面对日常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错解,教师怎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产生错误的原因,使学生从错误中走出来呢?实际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喜欢采用“告诉”的方法,一是针对学生解题中出现的错误,进行集中讲评,告知学生错因和注意事项,要求学生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称为“亡羊补牢”;二是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提前暗示,事先指出,让学生“防患于未然”。但效果怎么样呢?往往是学生听起来懂,做起来错,学生责怪自己粗心,教师埋怨学生太笨,果真如此吗?症结何在?正如著名的数学教育家马明先生所说的那样:“犹如抛盘子节目,老师抛得越快,学生丢得也越快。”犯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对错误的认识也应该由学生自己建构起来,成功的乐趣只有在经历失败的痛楚后才能获得更深切的体验。从学生的错误中发现“闪光点”,变告诉为探究,让学生在探究、合作和交流中学习,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这堂课中我尝到了甜头,我会在教学中继续大力发扬这种做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