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合肥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pdf

上传人: 文档编号:6685245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PDF 页数:45 大小:46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合肥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22《合肥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2022《合肥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合肥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前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为加快推进合肥市金融业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转型能力,为合肥市“五高地一示范”建设发展提供全面高效金融支持,依据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编制合肥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落实省、市两级总体战略部署,明确合肥市金融业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主要措施、发展重点和实施保障,是

2、未来五年全市金融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目录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一)金融业跻身支柱性产业(二)金融生态体系渐趋完善(三)全市融资总量逐步攀升(四)资本市场建设提速加码(五)金融改革创新迸发活力(六)金融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七)金融风险防控持续有效二、发展环境(一)时代背景(二)发展机遇(三)主要挑战第二章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二)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三)坚持更高质量发展(四)坚持深度开放融合(五)坚持筑牢底线思维三、主要目标四、具体指标第三章主要措施和发展重点一、聚焦服务实体,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一)明确金融业服务重点(二)引导信贷投放加力度(三)支

3、持私募基金大发展(四)促进上市挂牌提速度(五)推动债券融资扩规模二、统筹功能定位,打造金融产业集聚区(一)聚力建设一批特色金融集聚区(二)做大做强一批法人金融机构(三)引进补齐一批金融分支机构(四)培育发展一批地方金融组织三、发挥科创优势,打造科创金融试验区(一)推动科技赋能金融(二)强化金融服务科创(三)加速改革落地试点四、扩大金融开放,打造跨境金融先行区(一)加大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二)加快长三角区域深度融合(三)辐射带动省内金融业发展五、转变发展方式,打造新兴金融引领区(一)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二)大力发展“县域金融”(三)稳步发展“普惠金融”六、严守安全底线,确保金融业健康发展(一)

4、加强地方金融监管立法执法力度(二)完善风险监测预警处置体系(三)突出重点领域金融风险防控(四)着力提升金融监管能力水平(五)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第四章保障措施一、加强党的领导二、加强组织协调三、完善配套政策四、优化宣传推广五、引育金融人才第一章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十三五”以来,我市金融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防控金融风险”三大主线,紧扣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不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业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一)金融业跻身支柱性产业(

5、一)金融业跻身支柱性产业“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实现金融业增加值 3748.43亿元,占 GDP 比重升至 9.66%;累计实现金融业税收 712.66亿元,金融业税收对财政收入贡献度稳居 10%左右,金融业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支柱性产业之一。(二)金融生态体系渐趋完善(二)金融生态体系渐趋完善金融业态日益健全,截至“十三五”末,全市共有银行机构 42 家,保险机构 69 家,证券法人机构 2 家、分支机构134 家,期货法人机构 3 家、分支机构 19 家,非银金融机构8 家,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 1 家。地方金融组织蓬勃发展,截至“十三五”末,全市经许可经营的融资担保、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金融

6、组织共 164 家。普惠金融建设持续增强,建成社区、小微、科技、文化等专业支行近 150 家,科技保险支公司 3 家,在全省率先实现农商行、村镇银行、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县域全覆盖。(三)全市融资总量逐步攀升(三)全市融资总量逐步攀升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两力齐发, 2015 年末至 2020 年末,全市银行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由 10967.91 亿元增至18296.74 亿元,增长 66.82%,年均增速 10.78%;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由9636.57亿元增至17678.66亿元, 增长83.45%,年均增速 12.90%。截至“十三五”末,全市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占全省 30.55%、3

7、4.31%,全市存贷比 96.62%,高于全省 10.61 个百分点。“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实现直接融资 18985.54 亿元,2020 年新增直接融资额较 2015 年增长 67.83%。(四)资本市场建设提速加码(四)资本市场建设提速加码“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 28 家。截至“十三五”末,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达 63 家,境内上市公司数量位居省会城市第 7,新三板挂牌企业达 81 家,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达到 1523 家,其中科创板挂牌企业 1082 家。截至“十三五”末,全市已有科创板上市公司 7家,2020 年新增数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总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 2

8、 位。(五)金融改革创新迸发活力(五)金融改革创新迸发活力创新构建担保服务体系,形成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4321”政银担体系。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 14.62 亿元,惠及贫困户 3.8 万户,累计财政贴息 1.19 亿元,持续保持不良贷款“零”记录。设立科技创新贷产品,建立融资担保、财政、银行分担风险合作机制,对科技型企业累计投放 8.84亿元。(六)金融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六)金融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财政金融产品扩面提质,设立续贷过桥资金、税融通等各类财政金融产品,累计为近 2.4 万户次中小微企业提供逾650 亿元资金支持。设立民营企业纾困发展基金,股债结合给予企业资金支持。银企对接合作持续深化

9、,常态化、多频次、广覆盖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畅通合作渠道,提升对接效率。组建“金融辅导队”,构建市县联动的“1+13+X”工作体系,建立工业园区企业、重点项目融资协调推进机制,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七)金融风险防控持续有效(七)金融风险防控持续有效“十三五”期间,全市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推动不良贷款率由 1.2%下降至 0.84%。形成了公安、市场监管、金融等多部门协调配合、 职责明确的地方金融风险防控、 处置、化解工作机制。P2P 网贷风险专项整治成效明显,实现机构数量和存量规模“持续双降”。二、发展环境(一)时代背景(一)时代背景从国际看从国际看,全球经济处于深度调整之中,发达经

10、济体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刺激计划,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阻碍经济复苏,世界经济金融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从国内看从国内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扩大金融开放、保障金融安全、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日益重要。从省市看从省市看,全省进入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的新发展阶段,在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扎实推进“三地一区”建设过程中,对经济金融良性互动、高效协同提出了更高要求。合肥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正向具有竞争力的国家中心城市奋力迈进。(二)发展机

11、遇(二)发展机遇“十四五”时期,合肥市金融业将迎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一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面建设为合肥打造科创金融中一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面建设为合肥打造科创金融中心夯实了基础心夯实了基础。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面建设, 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显著增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新高地加速建设,有利于有利于吸引各类金融资源,推动金融支持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构建广渠道、多层次、全覆盖、可持续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助力合肥市打造国际化科创金融中心。二是国家重大战略政策叠加效应集中释放为合二是国家重大战略政策叠加效应集中释放为合肥金融发展拓展了空间肥金融发展拓展了空间。合肥集“一带一

12、路”、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多重国家战略机遇,有利于有利于发挥“左右逢源”“南北对接”的优势,深化区域金融交流合作,拓展金融业发展空间,巩固提升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战略位势。三三是中国是中国(安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设立为合肥金融对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设立为合肥金融对外开放提供了窗口外开放提供了窗口。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的落地建设,探索发展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有利于有利于我市用好自贸试验区、服务贸易试点等改革开放平台,加快跨境投融资汇兑便利化步伐,为合肥金融业更好利用境内外市场,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窗口。四是构建现代产业体四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合肥产融深度结合

13、创造了需求系为合肥产融深度结合创造了需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合肥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聚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发展对配套金融服务提出更迫切需求,有利有利于于加快建设现代化金融产业体系,创新发展产业链金融、供应链金融,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金融链“三链”深度融合。五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合肥金融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支五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合肥金融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支撑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科技水平的逐步提升和日益成熟,有利于有利于我市依托众多的科研院所和雄厚的研发实力,加快金融科技研发和应用场景拓展,加速金融业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步伐,打造区域性金融科技中心。(三)主要

14、挑战(三)主要挑战“十四五” 时期, 合肥市金融业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金融提档升级压力加大。一是金融提档升级压力加大。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对金融服务产业发展、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金融对外开放刻不容缓二是金融对外开放刻不容缓。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日益深化,合肥市参与国际贸易、国际投融资的机会增多,当前金融开放程度无法有效匹配同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三是支持乡村振兴要求提高三是支持乡村振兴要求提高。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防范出现规模性返贫的压力,对合肥市在加快县域金融发展、提升金融服务“三农”水平、加强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15、。四是共同资源竞争四是共同资源竞争更加激烈。更加激烈。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科技、人才、产业、金融等领域的竞争更加激烈,合肥市在应对共同资源竞争,尤其是人才虹吸效应方面面临巨大挑战。五是金融风五是金融风险防范难度提升险防范难度提升。金融风险隐患不断上升,金融科技飞速发展、金融开放程度不断提升,金融风险的隐蔽性、复杂性、传染性日益增强,加强金融风险防范面临更大考验。第二章第二章总体思路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

16、”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防控金融风险三大主线,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以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地方金融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长三角一体化和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加快构建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匹配的金融体系, 为我市勇当 “两个开路先锋” 、加快实现“五高”、聚力建设“七城”提供全面高效金融支持。二、基本原则二、基本原则(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国家、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在金融业得到有效落实,确保金融改革发展正确方向,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

17、循环、健康发展,坚定推进金融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二)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二)坚持服务实体经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本,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三)坚持更高质量发展(三)坚持更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优化金融组织体系,大力发展科创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产业金融及金融科技,建立更高质量、更具规模、更有效率的金融产业体系。(四)坚持深度开放融合(四)坚持深度开放融合全面提高开

18、放水平,推动区域间金融资源流动,加强跨区域金融合作,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金融经济新体制。推动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破除金融发展瓶颈,汇聚金融发展优势,增强金融发展动力。(五)坚持筑牢底线思维(五)坚持筑牢底线思维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增强忧患意识,加快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建立健全市场化、法治化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三、主要目标三、主要目标“十四五” 期间, 合肥市金融业将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确立“1234”发展目标: 以打造合肥区域性科创金融中心合肥区域性科创金融中心为主题, 突出 “科科技金融技金融”“金融

19、科技金融科技”两条发展主线,立足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新兴新兴产业产业、绿色发展绿色发展三个服务重点,建好金融产业集聚区金融产业集聚区、科创科创金融试验区金融试验区、跨境金融先行区跨境金融先行区、新兴金融引领区新兴金融引领区四大发展载体,努力形成健康有序、创新发展、服务优质、风险可控的金融产业体系。建设更具引领作用的金融产业集聚区。建设更具引领作用的金融产业集聚区。依托各县(市)区、开发区金融业现有资源禀赋和发展特色,重点支持包河、蜀山、高新、庐阳等打造若干个特色金融产业集聚区。充分考虑金融资源配置的均衡性,鼓励支持其他县(市)区、开发区持续完善本区域的金融服务体系,服务区域实体经济发展。建设更具

20、辐射能力的科创金融试验区建设更具辐射能力的科创金融试验区。以滨湖金融小镇、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等为载体,探索科技创新与金融融合的新路径、新模式和新机制,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核心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开发应用,构建具有合肥特色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汇聚金融力量服务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滨湖科学城建设,推动合肥成为区域内有影响力的科创金融试验区。建设更具开放水平的跨境金融先行区。建设更具开放水平的跨境金融先行区。依托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合肥综合保税区等对外窗口, 积极引进国外优质金融机构, 加强金融机构跨境合作,推广贸易和投资领域的人民币跨境使用,推动跨境投融资汇兑便利化,实现更大

21、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金融开放。建设更具包容特性的新兴金融引领区建设更具包容特性的新兴金融引领区。大力发展以绿色金融、县域金融和普惠金融为重点的新兴金融业态,加大新兴金融机构招引和培育力度,加强金融产品和场景创新,建设成为区域内具有合肥特色的新兴金融引领区。四、具体指标四、具体指标金融支撑地位更加凸显金融支撑地位更加凸显。加强金融产业培育,充分发挥金融对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力争 “十四五”末金融业增加值达金融业增加值达到到 2000 亿元亿元, 占全占全市市 GDP 比重比重达达 12.5%。通过政策扶持、机制创新、产品升级、服务优化,加快构建多层次的金融支撑体系,引导金融资源

22、向全市重点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小微企业倾斜。金融市场体系更加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更加完善。积极争设、升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推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革创新、资源整合,提升数量和能级,做大做强一批有实力、有特色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招引力度,实现股份制银行全覆盖,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支持中小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农民合作组织持续健康发展,力争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突破力争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突破 3.5万亿元万亿元。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力争保险深度达到力争保险深度达到 5%、保险密度达到保险密度达到 9400 元元/人,保费收入达到人,保费收入达到 800 亿元。亿

23、元。引进培育一批国内知名证券公司、期货公司、股权投资基金,规范发展地方金融组织,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县域金融、普惠金融,丰富新兴金融业态。金融产业资本更加集聚。金融产业资本更加集聚。拓宽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加强企业上市梯队建设,力争上市公司总数突破力争上市公司总数突破 120 家家、质质量上台阶量上台阶。设立政府投资母基金并持续扩大规模,以母基金“招财引智”增设市场化创投基金、产业基金、并购基金、二手份额基金等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力争备案基金管理人力争备案基金管理人超超260 家家, 管理基金数量超过管理基金数量超过 600 只只, 基金规模超过基金规模超过 5000 亿元亿元,资本活跃度跻身长三角

24、城市第一方阵。资本活跃度跻身长三角城市第一方阵。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力争直接融资额年均增力争直接融资额年均增长长10%以上以上, 直接融资规模超直接融资规模超过过6000亿元。亿元。金融服务创新更加高效金融服务创新更加高效。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支持科技创新领域、战略新兴产业,支持金融机构为科创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科创金融走在长三角前列科创金融走在长三角前列,推动商业银行科技支行、科技保险支公司等机构数量进一步增加,科技保险、科技小贷等特色金融产品进一步丰富。金融安全治理更加优化。金融安全治理更加优化。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制度体系,提高金融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守住

25、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基于基于大数据建立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大数据建立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等配套系统建设。表表 1合肥市合肥市“十四五十四五”金融业发展指标金融业发展指标指 标2020 年2025 年目标值金融业增加值970.26 亿元2000 亿元金融业占 GDP 比重9.66%12.5%本外币存、贷款余额18675.31 亿元、18166.57 亿元(存款排第 7,贷款排第 6)各 3.5 万亿元保险深度3.89%5%保险密度4813.74 元/人9400 元/人保费收入393.10 亿元800 亿元上市公司数63 家120 家备案基金管理人136 家260 家管理基金

26、数量368 只600 只基金规模1170.55 亿元5000 亿元直接融资额增速年均 17.60%年均 10%直接融资规模3931.39 亿元6000 亿元第三章第三章主要措施和发展重点主要措施和发展重点一、聚焦服务实体,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一、聚焦服务实体,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以科技创新、新兴产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为服务重点,通过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大力发展私募基金、推动企业上市挂牌、扩大债券融资规模等举措,着力构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一)明确金融业服务重点(一)明确金融业服务重点服务科技创新服务科技创新。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通过拓宽融资渠道、推动融资成本合理下降并保持稳定,

27、切实解决高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动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服务新兴产业服务新兴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对照产业图谱,通过加大金融供给、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等手段,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促进产业向高端迈进,助力合肥聚焦“芯屏汽合”“急终生智”,深入实施“2833”地标性产业集群培育工程。服务绿色发展服务绿色发展。锚定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大金融资源要素投入,建立多元化、低碳化、特色化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支持“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绿色园区”制造体系建设,努力实现绿色金融供给端与绿色项目需求端

28、的有效匹配,打造美丽中国的合肥样板。服务乡村振兴服务乡村振兴。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引导金融资源流向都市现代农业、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农村基础设施等重点建设领域,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金融帮扶机制,做大做强县域特色产业,助力我市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二)引导信贷投放加力度(二)引导信贷投放加力度促进总量增长促进总量增长。综合运用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政策资金。深化政银战略合作,鼓励驻肥商业银行积极加大对合肥市的信贷投放力度。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和财政存款激励作用,对贷款规模及增速排名靠前的金融机构给予通报表扬和资金奖励。优化信贷产品优

29、化信贷产品。根据多元化、差异化的金融需求,审慎打通政府数据资源和金融机构业务需求,完善信贷产品创新机制, 加大金融科技应用, 丰富信贷产品体系。 做大做强 “信易贷”平台,整合全市现有财政金融产品,为小微企业提供增信、贴息等服务。加快发展供应链金融,提供更多串联产供销上下游、直达各流通环节经营主体的金融产品。提升信贷服务提升信贷服务。积极采取批量调查、批量授信、批量用信方式,提高信贷投放效率和企业信贷获得便利度。充分发挥金融辅导队作用,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银企对接会,促进资金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对接。推动商业银行投行化转型,努力为实体经济提供“贷债股顾”四位一体的多元化融资服务。(三)支持私募基

30、金大发展(三)支持私募基金大发展放大国有资本引导功能放大国有资本引导功能。设立总规模 200 亿元市政府引导母基金,持续优化市产业引导基金、创业引导基金、天使基金运作,引导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各类专项基金,聚焦支持我市重点产业和科创企业发展。加强与国家、省级基金以及各类社会资本的合作,汇聚资金投向我市重点产业、科技创新等领域,有效提高支持力度。提高政府性基金市场化运作程度,推动实现市场化方式退出,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和投资运营团队激励机制。完善私募基金配套保障举措完善私募基金配套保障举措。围绕打造科创资本中心的目标,加快出台促进我市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性政策,吸引全球知名私募基金公司在肥设立或

31、参与设立私募股权投资母基金。搭建股权投资综合服务平台,稳妥开展私募基金“照前会商”,着力提升私募基金市场准入便利化程度。创新社会资本融资渠道,支持私募基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创新资金募集手段,通过发行资金信托、引入保险资金等方式拓展融资渠道。 探索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 (QFLP)试点,吸引更多外资投资者来肥聚集投资。积极引入投资于企业不同阶段的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形成围绕合肥市重点产业发展各阶段的多层次股权投资人才队伍。(四)促进上市挂牌提速度(四)促进上市挂牌提速度加快企业上市挂牌步伐加快企业上市挂牌步伐。以产业地图为引导,围绕全市十六大重点产业链,加强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建设,支持更多优质

32、企业实现上市融资。进一步优化企业上市挂牌奖励政策,落实“省、市、县”三级奖补制度,缓解企业上市、挂牌前的资金压力。积极争取北交所服务安徽基地落户合肥,依托上交所、深交所资本市场服务安徽基地,打造企业基地交易所“上市挂牌服务直通车”。积极引导优质企业在新三板、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交易,支持新三板挂牌企业公开发行并进入北交所。提升已上市公司竞争力提升已上市公司竞争力。支持已上市公司通过增发、配股等方式进行再融资,适时开展战略性并购重组和产业整合,推动上市公司规模和质量实现新提升。引导上市公司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工具,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募集资金。 支持有条件的境外上市优质企业回归 A 股上

33、市。 实施 “百亿产值、千亿市值”企业培育计划,充分激发上市公司资源整合平台作用,力争打造一批千亿级上市公司,推动重点产业集群式发展。(五)推动债券融资扩规模(五)推动债券融资扩规模持续丰富发债种类持续丰富发债种类。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灵活运用传统融资工具实施融资的基础上,加强双创债、绿色债、碳中和债、ABS 等创新融资工具的市场推广。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支持开展应收账款证券化、保单质押贷款资产证券化、知识产权证券化等资产证券化业务。积极争取发行棚改专项债、土地储备专项债券、 收费公路专项债券等政府专项债券, 优化政府融资结构,有效支撑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

34、完善发债保障措施完善发债保障措施。 按照市场化、 法治化原则, 探索 “发债主体+担保+再担保”模式,为有发债需求的重点项目和科技中小企业提供增信支持。推动优质国有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将直接融资纳入对国有企业的班子考核。探索建立符合产业导向的债券融资企业储备库,成立发债工作组对重点企业“一对一”辅导。二、统筹功能定位,打造金融产业集聚区二、统筹功能定位,打造金融产业集聚区积极引导全市金融产业集聚发展,抓好“四个一批”建设,聚力建设一批特色金融集聚区,做大做强一批法人金融机构,引进补齐一批金融分支机构,培育发展一批地方金融组织,努力形成规模效应,推动全市金融业发展提档加速。(一)聚力建设一批特

35、色金融集聚区(一)聚力建设一批特色金融集聚区打造包河金融后援集聚区打造包河金融后援集聚区。支持包河区加快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转型升级,由后台服务向软件开发、金融科技等中台转型发展,重点引进金融研发中心、数据中心和区域总部等。打造蜀山数字普惠金融集聚区打造蜀山数字普惠金融集聚区。支持蜀山区以天鹅湖周边为核心区域,依托天鹅湖金融商务区及周边重点金融楼宇,布局融资担保、小额贷款、典当、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等金融业态。打造高新科技金融集聚区打造高新科技金融集聚区。支持高新区依托优越的科技型企业资源,加快中安创谷科技园、基金大厦等金融载体建设, 加强私募投资基金、 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 (QFLP)

36、招引,打造区域性科技金融集聚区。打造庐阳绿色保险集聚区打造庐阳绿色保险集聚区。支持庐阳区依托作为全省保险业绿色发展示范区的先发优势,以北一环、肥西路、临泉路沿线为重点区域,以财富广场、祥源广场、金安广场等为核心载体, 吸引保险机构总部落户, 积极创新绿色保险产品,建立特色绿色保险服务体系。专栏一金融产业集聚区重点项目包河金融后援集聚区包河金融后援集聚区。抓好中国银行全国数据中心、网联清算华东数据中心项目落地。加快中信银行合肥金融服务中心、邮储银行三期、金融科技大厦、安徽省农村信用联社后台基地建设。推动徽商银行后台基地、前海人寿全国后台总部、新华人寿保险合肥后援中心、平安普惠金融华东审核中心等中

37、后台服务基地转型升级。 围绕神州数码等龙头企业,促进相关金融信息、金融科技产业链企业在合肥滨湖金融小镇落地,建设一批金融科技实验室、实践基地、培训中心等,加快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蜀山数字普惠金融集聚区蜀山数字普惠金融集聚区。 完成天鹅湖商务区 “金融核心生态圈”项目,推动天鹅湖金融商务区及周边置地、华润、中侨、百利等重点楼宇提质扩容,支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高新科技金融集聚区高新科技金融集聚区。壮大基金大厦和高新集团双融资载体,推进中安创谷科技园建设,构筑基金产业联盟,至 2025 年私募、创投等投资机构累计超过 500 家,设立基金总规模累计超过 5000 亿元。建设长三角资本市场服

38、务基地合肥分中心、 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安徽基地、深交所安徽基地,服务科技企业挂牌上市,力争上市公司数量突破 60 家。引导中安创谷科技园集聚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源,构建金融资本支持双创综合服务体系。庐阳绿色保险集聚区庐阳绿色保险集聚区。壮大北一环、肥西路现有保险集群,发展以金丰广场、世纪中心为核心载体的临泉路新拓展区,吸引保险公司集聚,引导保险资金与绿色产业对接,支持大健康、大数据、节能环保、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以及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二)做大做强一批法人金融机构(二)做大做强一批法人金融机构多渠道争取核心金融牌照多渠道争取核心金融牌照。通过新设、市场化竞买等多种途径,推动符合条件的金融资本、社会资

39、本和产业资本发起设立法人金融机构总部,多渠道争取银行、证券、保险、公募基金在内的核心金融牌照。积极争设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新兴金融机构。着力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地方特色法人金融机构体系。做优做强合肥科农行做优做强合肥科农行。推动完善合肥科农行公司治理体系,支持合肥科农行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优化科技金融专属团队,努力形成金融支持科技、科技反哺金融的科技金融新生态。做强做实地方金控平台做强做实地方金控平台。支持兴泰控股获取核心金融牌照,重点向银行、信托、券商、保险、不良资产管理公司等领域发力,并持续完善法人治理、内控制度、关联交易等机制建设

40、,更好发挥资本的联动协同效应,切实增强国有资本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能力。支持兴泰担保集团打造全市首个“AAA”主体信用评级融资担保公司,提升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三)引进补齐一批金融分支机构(三)引进补齐一批金融分支机构高位推进金融招商工作。高位推进金融招商工作。加大“双招双引”工作力度,通过精准招商、市场吸引、政策支持等手段,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第三方支付等金融机构在肥设立分支机构。大力引进、发展壮大征信、评级、律所、会所、 咨询等金融中介服务机构, 支持服务全市金融业发展。增设重点领域专营机构增设重点领域专营机构。聚焦支持科技创新,积极招引设立科技银行、科技保险、私募股

41、权投资基金等专营机构。聚焦支持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建设,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入驻自贸试验区或设立分支机构。聚焦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引导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在县域设立分支机构。提升金融分支机构能级提升金融分支机构能级。推动在合肥的银行准一级和二级机构、证券公司营业部等提升能级,支持在合肥的保险分公司提升业务发展审批权限。构建与在肥金融机构总行(总部)常态化联系机制,争取加大对合肥资金投入、业务布局和政策倾斜。抓好重点项目落实落地抓好重点项目落实落地。以全国股份制银行全覆盖为目标,跟进恒丰银行来肥设立分支机构合作事宜,力争早日落实落地。以完善区域资本市场为目标,重点吸引大型证券公司尤其是

42、投行业务团队在肥拓展业务。以打造股权投资高地为目标,财政出资设立政府投资母基金,重点引进各类私募股权基金来肥展业投资。以扩大金融开放为目标,大力引进外资金融机构,鼓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采用独资、合资方式在肥组建外资金融机构。(四)培育发展一批地方金融组织(四)培育发展一批地方金融组织加强地方金融组织发展扶持加强地方金融组织发展扶持。持续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组织法人治理机制和经营管理体制,加强行业自律建设,规范竞争行为。推动地方金融组织享受与金融机构同等或参照金融机构执行的政府信用、扶持政策、不良资产核销、征信、统计等便利,为地方金融组织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创新地方金融组织发展机制创新地方金融

43、组织发展机制。严把地方金融组织准入关,规范设立各类地方金融组织。建立差异化、分层级地方金融组织体系,提升服务中小微企业和科创企业的能力。支持地方金融组织利用增资扩股、 兼并重组等方式, 提升资本实力、治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支持地方金融组织加强金融科技应用,推动数字化转型,组织实施业务结构升级、金融产品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提升融资服务和风险控制水平。三、发挥科创优势,打造科创金融试验区三、发挥科创优势,打造科创金融试验区以申创长三角区域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为契机,积极推进科技赋能金融,提升金融服务科创能级和效率,加快推进数字征信、数字货币、金融科技监管等各项改革试点在合肥落地。(一)推动科技赋

44、能金融(一)推动科技赋能金融依托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滨湖金融小镇、合肥金融广场、高新区基金大厦等金融集聚区,加大金融科技企业招引入驻,注重金融科技产业培育,促进金融科技产业集聚,加快形成金融科技企业集群。争取创新平台落地争取创新平台落地。主动承接国家部委各类先行先试任务,争取国家、省级研究中心、创新中心、成果转化平台等落地。建设引入一批实验室、开放式平台、技术研究院等金融科技创新载体。主导或参与量子金融安全、数字货币等领域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加强金融技术研发加强金融技术研发。鼓励科研机构和金融科技领军企业持续深化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核心技术开发和应用。支持金融

45、机构运用科技手段,完善重点领域的信贷流程和信用评价模型,提升贷款发放效率和服务便利度。扩展金融应用场景扩展金融应用场景。积极拓展金融科技运用场景,引导“银证保基”等金融机构加大智能营销、智能风控、智能投顾等场景开发。鼓励金融机构搭建线上金融产品的数字化业务平台。鼓励商业银行“科技+专业”的平台服务转型,推动“AI+金融”的场景应用落地。有序扩大“赋能金融”试点银行范围。支持金融机构通过技术精准定位潜在客户,提升风险定价能力,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夯实金融基础设施夯实金融基础设施。加快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华云数据中心等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建立金融云服务平台,大力推进大数据信用体系建设。加强 5G

46、 技术在智能金融科技、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布局,打造“城市金融大脑”。鼓励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步伐,支持金融机构打造客户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专栏二科创金融试验区重点项目滨湖金融小镇滨湖金融小镇。滨湖金融小镇一、二、三期项目(AB/EFGHJ/CD地块)整体完工。联合金融博物馆建设安徽省首座金融博物馆。搭建合肥市综合金融服务中心。实施“安徽金融科技百家领军企业计划”,争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创新示范区”,重点建设一批“金融科技产业创新中心”“金融科技监管实验室”“金融风险预警指挥中心”“数字金融实践基地” 等前沿示范平台, 谋划设立 “监管沙盒” 试点。支持合肥滨湖金融小镇建设创投风投“国际

47、客厅”,打造股权投资基金集聚区。常态化举办各类金融品牌活动。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加快中国银行全国金融科技中心、网联清算华东数据中心、中行数据中心、工行数据中心等建设落地。推进金融大数据智能服务平台建设,创新智能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金融机构建设智慧银行、无人网点。合肥金融广场。合肥金融广场。建设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金融科技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建设 1 个基地(国家级金融科技孵化基地),2 个中心(长三角数字经济中心、金融科技研发中心),3 个平台(金融科技产业聚集平台、高质量发展创新平台、金融科技标准示范平台)。(二)强化金融服务科创(二)强化金融服务科创积极申

48、创长三角区域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重点在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创新科技金融供给、发挥资本市场作用等领域开展探索创新,形成覆盖成果转化全过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创新融资模式,打造具有合肥特色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集聚金融合力协同推进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推动形成金融供给和需求结构总体平衡、金融风险有效防范的良好生态。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引导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设立科技专业机构,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鼓励商业银行设立科技贷款中心、 科技金融事业部、 科技支行等专营机构,并在组织架构、团队建设、资源配置、管理制度、绩效考核等方面主动适应科技创新需要。支持设立科技保险支公司。

49、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积极加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等与法人银行机构的“总对总”合作框架,引导融资担保资源向科技型企业倾斜。推动市县政府融资平台转型为科创投融资平台。支持发展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进一步丰富科技金融服务组织业态。鼓励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科研院所发起设立天使基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创新科技金融供给创新科技金融供给。鼓励金融机构为重大科技创新及研发项目提供低成本、中长期信贷资金支持,提升科技型企业的首贷比。支持商业银行与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机构等开展投贷联动业务,合力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完善政策性科技担保体系,健全市级科技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银行机构扩大

50、科技信贷投放。制定科技创新种子企业“白名单”,由政府提供担保、再担保。支持保险机构推广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保证保险、专利综合保险等产品,鼓励再保险机构为科技型保险业务提供优惠的再保险产品。科学厘定科技保险产品费率,建立健全高新技术企业保险理赔快速通道。大力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保单质押等融资方式,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持续丰富面向科技型企业的产品体系。发挥科创资本作用发挥科创资本作用。强化股权投资培育引导,积极争取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重大产业投资基金等在肥设立子基金,加大对科技创新类基金的配套支持。参与设立长三角创新产业基金,支持兴泰控股等企业发起设立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公务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