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1-工作坊4-4“住宅小区”如何建成“和谐社区”:中国企业社区参与中的多元主体协同机制.pdf

上传人:nanchangxurui 文档编号:6889196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82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工作坊4-4“住宅小区”如何建成“和谐社区”:中国企业社区参与中的多元主体协同机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11-工作坊4-4“住宅小区”如何建成“和谐社区”:中国企业社区参与中的多元主体协同机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11-工作坊4-4“住宅小区”如何建成“和谐社区”:中国企业社区参与中的多元主体协同机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11-工作坊4-4“住宅小区”如何建成“和谐社区”:中国企业社区参与中的多元主体协同机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11-工作坊4-4“住宅小区”如何建成“和谐社区”:中国企业社区参与中的多元主体协同机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论文编号:论文编号:R2016090 “住宅小区”如何建成“和谐社区” :“住宅小区”如何建成“和谐社区” : 中国中国企业社区参与中的多元主体协同机制企业社区参与中的多元主体协同机制1 程鹏璠 田志龙 柳娟 赵辉 摘要:摘要:中国“住宅小区”是如何建成为“和谐社区”的?本文以社会合作和社区参与为基础、以共生理论为框架,通过三个不同发展程度的典型社区建设案例探讨了这一问题。研究发现, 中国情境下住宅小区发展成和谐社区是一个建立社区组织开展社区建设行动, 有效的行动强化社区组织功能的循环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实质上是社区共生系统中企业-物业、政府-居委会、社会 NGO-居民组织渐次参与互动协同的过程

2、:1)企业与旗下物业支持社区组织建立并发挥作用而形成的寄生共生型协同是社区转变的起点和持续建设的主线;2)居委会及其政府和政治关联提供社区行动支持而形成的偏利共生型协同是社区飞速发展的转折;3)居民组织通过有效的行动成长蜕变为准 NGO 促进形成的互惠共生型协同是社区成熟标志。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构建了具有层次结构的社区参与三元分析范式, 解析了社区建设中的多元主体协同机制,揭示了从“住宅小区”到“和谐社区”发展的一般阶段性特征,对中国情境下的社区建设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社区建设 社会合作 社区参与 社区共生机制 From “Residential Area” to “Harm

3、onious Community”: The multiple synergetic mechanism of corporate community involvement in China CHENG Pengfan TIAN Zhilong LIU Juan ZHAO Hui Abstract: How dose residential area change into harmonious community in China? 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is issue based on three typical cases of community con

4、struction with different development degree and integrated social partnerships, community involvement, and symbiosis theory as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The study found that it is a circulative process which companies establish community-based organizations and carry out community actions, and effec

5、tive actions strengthen function of community-based organizations in turn that construct residential community into harmonious community in China. This process is essentially the interactive and collaborative process which gradually involves the community property management company-real estate comp

6、any, the residents committee-government and the residents organization-NGO in community symbiotic system. 1) It i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he main driven force for continuous community construction which parasitic symbiotic synergy is formed by the real estate company and its community property mana

7、gement company supporting the establishment and operation of residents organization and residents committee. 2) It is a turning point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ty which partial profit symbiotic synergy is formed by the residents committee and its political connection providing support f

8、or community actions. 3) It is a sign of maturity of community which mutually beneficial symbiosis is formed by residents organization growing into a quasi NGO promoted by its effective actions. The key contribution is to construct three element analysis paradigm of community involvement with a hier

9、archical structure. Furthermore, it analyzes the synergetic mechanism of multiple subjects in 1基金项目:本研究受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6YJC630011,15YJA630104)与上海市青年教师培养项目(A1A-6119-16-011)的资助。 作者简介:程鹏璠,博士,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田志龙,博士,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柳娟,博士研究生,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赵辉,博士,浙江农林大学副教授。 论文联系:程鹏璠() ,上海市松江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邮编:2016

10、20 the community construction and reveals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ing process from the residential area to harmonious community. Also, the paper has guiding and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o the community construction in China. Keywords: Community construction, Social partnerships, Com

11、munity involvement, Community symbiosis mechanism 正文正文: 一、引言一、引言 从 1978 年开始,我国决定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伴随这一转型过程的是人及其居住生活环境的转变,人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组织负责其生老病死的“组织人”变成了与组织只是劳动契约关系的“个体人” ;而组织不再建设集中的住宅区为员工提供住房, 员工需要在社会新建的住宅小区购房居住。 这些新建的住宅小区初始状况通常是基础设施少,组织缺乏,事务疏于管理,邻里之间关系淡漠,文化娱乐不足等,难于满足随着经济转型而快速增长的居民精神文化需求。

12、因此,将人们从“个体人”变成相互关联和关心的“社会人” ,将“住宅小区”建设成“和谐社区” ,早已成为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 虽然国家民政部早在 1991 年就将“社区建设”作为一项政府工作任务提出来,但因政府资金和人力投入有限,全国近 10 万个住宅小区中,只有不到 10%转变成某种程度的和谐社区。如荣获首届唯一“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武汉百步亭社区、 “全球商业示范社区”深圳桃源居、 “全国文化先进社区”杭州市稻香园,及万科 V-LINK 系列社区、保利“若比邻”系列社区、绿地“智慧社区”系列等,而这些和谐社区主要是在部分房地产公司及其物业公司的参与和推动下建立。 进而, 党的十八大

13、报告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也明确指出: “增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 ,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社区管理与服务,帮助解决社区社会问题。然而,本土化的社区建设研究主要集中在“从政府或社会视角来研究社区建设的内容方法内外部关系” (朱慧,马德峰,2015;徐晞,2012;田阡,2012;肖林,2011;丁元竹,2008;杨伟民,2004;夏学銮,2001、2002;费孝通,2002)这一框架内,对“企业与其他社区参与主体的互动协同机制及其推动和谐社区建设的具体实施过程” 进行系统分析的研

14、究还比较少见, 实践者也特别缺少这方面的指导。 本文对一系列和谐社区的建设过程进行调查, 发现企业及其物业需要与政府及其延伸组织、 社区及其居民组织等合作共同推动社区发展, 这涉及到跨层级多部门社区参与主体的互动协同。 而社会合作伙伴关系理论适用于解释跨部门的合作关系, 这为社区建设中多部门参与者间的横向互动协同提供了分析基础; 同时, 社区参与理论中的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可为各部门中多层级主体的纵向社区嵌入过程提供分析依据; 进而, 将将拟拟分析分析跨部门合作跨部门合作的社会的社会合作理论和分析合作理论和分析多层级多层级主体主体社区社区参与的参与的社区参与社区参与理论共同与具有系统研究特性的共

15、生理论理论共同与具有系统研究特性的共生理论整合起来整合起来,为跨层多部门主体的社区建设过程为跨层多部门主体的社区建设过程分析提供了整体性的分析思路分析提供了整体性的分析思路。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思路, 本文通过选取三个深度参与社区建设的企业及其参与推动下三个发展到不同水平的社区案例进行嵌入式纵向多案例分析嵌入式纵向多案例分析来回答:企业如何参与社区建设,企业如何参与社区建设,与社区其他行动者互动与社区其他行动者互动合作,合作,从而从而将由将由个体人个体人组成的组成的住宅小区住宅小区推动推动建设成建设成由由社社会人会人组成的组成的和谐社区?和谐社区?其理论价值在于: (1 1)改进了中国情境下的社

16、区建设理论)改进了中国情境下的社区建设理论。将企业作为社区建设的核心主体之一纳入社区建设理论的范畴, 提出了双层三元社区建设分析范式,解析了其中多元主体协同机制,并揭示了从“住宅小区”到“和谐社区”发展的一般阶段性特征,对社区建设理论做了有益的拓展和延伸。 (2 2)推动了共生理论的发展)推动了共生理论的发展。将共生理论引入具有主体多样化和互动复杂化社区建设过程, 拓展了其应用范围; 而明晰共生机制随社区建设阶段变化而演化的过程,将共生的静态研究动态化。 (3 3)丰富了企业)丰富了企业社区参与社区参与实施过程的相关研究实施过程的相关研究。 通过解析企业与社区其他行动者参与社区建设的互动机制及

17、演化过程展现了企业社区参与的关键要素及过程, 对企业社区参与实施研究做了一定补充。 本研究对企业、政府和各类社区组织等成功的推动和参与社区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和借鉴。 二、理论回顾与研究思路二、理论回顾与研究思路 为了解决“企业如何与社区内其他行动者互动从而推动社区建设将住宅小区建设成和谐社区 ”这一问题,本文对互动所涉及的相关研究或理论进行了回顾。首先是社会合作伙伴关系, 社会学研究领域用其来解释跨部门的社会互动过程, 本文期望它能为企业与其他行动者的互动提供研究基础; 其次是社区参与, 社区参与是一个多层级的复杂性社会嵌入过程, 这里希望对以往研究的分析和现实数据的比对能厘清社区参与不同层

18、次的主体及其功能;再次是共生理论,它涉及共生单元、共生环境以及共生模式等分析要素,本文试图用共生分析框架及其要素整合社会合作和社区参与理论来分析跨层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建设的过程。 2.1 2.1 社会合作伙伴关系社会合作伙伴关系 社会合作伙伴关系(Social/Cross-sector Partnerships)主要是指政府部门、非盈利部门、 商业部门之间建立的社会性跨部门合作关系, 主要有四种类型 (Seitanidi and Crane,2009) (如图 1 所示) :政府-企业合作伙伴关系(government-business partnerships) 、政府-非盈利组织合作伙伴关系

19、(government- NPO partnerships) 、企业-非盈利组织合作伙伴关系(business-NPO partnerships)以及三部门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trisector partnerships) 。进而,社会合作伙伴关系被称为是一种“组织间解决社会问题的机制”(Waddock, 1989) 。由于单个组织在资源和能力等方面的不全面性,社会问题的解决越来越需要进行跨部门的整合, 通过多种类型的组织合作来完成。 这些跨部门的合作需要各个参与方为了实现共同期望的结果而投入时间、 信息、 物质、 服务和能力等资源 (Bryson and Crosby et al., 200

20、6) 。 其中, 企业参与者常被期望能提供经济资源上的支持 (Aguinis and Glavas,2012) 。由此,社会合作包括社会部门(societal sector) 、社会问题(social issue)和资源依赖 (resource dependence) 三大概念平台 (conceptual platforms) (Selsky and Parker, 2005,赵辉,田志龙,2014)。 社会(跨部门)合作伙伴关系Jehan Loza,2004;Maria May Seitanidi,Andrew Crane,2009企业-政府合作伙伴关系政府-NPO合作伙伴关系企业-NPO-

21、政府合作伙伴关系企业-NPO合作伙伴关系企业(物业)-NGO(居民组织)-政府(居委会)合作伙伴关系已有研究已有研究本研究本研究社会情景社会情景中国社区情景中国社区情景 图图 1 1 社会合作伙伴关系社会合作伙伴关系 和谐社区建设需要企业、政府、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社区发展。 考虑到中国情境下房地产企业及其相关企业通常作为旗下社区物业公司的支持者, 各级政府则是其延伸组织居委会的工作指导者,而社区孕育的社区组织可能成长为社会 NGO,本研究将借鉴社会合作伙伴关系的概念要素(三部门、社区建设、资源互动)来研究社区建设中企业(物业) 、政府(居委会) 、社会 NGO(居民组

22、织)跨部门合作的横向互动关系。 2.2 2.2 社区参与社区参与 社区参与(Community involvement)是一个多层次复杂性的社会嵌入过程,而其作用逻辑是:社会网络中蕴含着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当参与该社会(如社区)网络中的行动者为了某种经济社会活动而动用这些资源时,嵌入性就开始产生作用(王凤彬,李奇会,2007) 。所以, 可以把参与式嵌入视为社区参与者与各种网络建立的关系及对其的依赖, 因为网络中的行动者分别拥有差异化的信息、知识、经验和能力等资源(Halinen & Tornroos,1998) ,而社区参与者可以通过网络嵌入获取有助于社区社会问题解决和促进社区发展的稀缺资源(

23、边燕杰,2006) 。进而,社会嵌入可分为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两个维度。关系嵌入的研究聚焦于网络行动者间相互联系的二元互动关系问题,侧重于分析二元关系的性质与强弱程度; 而结构嵌入研究关注网络行动者间的多维总体性结构问题, 它一方面强调网络的整体功能和结构,另一方面关注行动者在网络中的结构位置(赵辉,田志龙,2014) 。本文中社区参与既关心参与者之间关系嵌入的性质和强弱程度, 也强调参与者所嵌入网络的整体功能和结构以及其在网络中结构位置。 中国社区建设涉及企业、政府、NGO 三大参与方的社区参与。其中,企业是社区参与的重要力量, 主要通过与社区建设相关的公司如企业集团-开发 (地产) 公司-物

24、业 (资产经营、资产管理)公司由外而内的进驻社区进行社区参与(企业社区参与 CCI) ;政府主要发挥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区政府-街道办事处一直到社区居委会的自上而下的推动作用;由居民组成的社会 NGO 则是从居民到居民志愿者-居民组织-社区 NGO-社会 NGO 逐步发展壮大从而产生自下而上的拉动作用。 本文根据参与者在整个社区参与网络中所处的位置和发挥的作用(社区平台外参与/环境功能和社区平台内参与/主体功能) 将这三大参与方均简化为上下两个功能级层即企业-物业、政府-居委会、社会 NGO-社区组织,以期通过分析其关系嵌入的性质 (经济性/政治性/社会性等) 和强弱程度来研究各参与者纵向嵌

25、入社区的过程及其互动(如图 2) 。 企业物业政府居委会社会NGO居民组织社区社区 图图 2 2 各参与方的社区参与及互动各参与方的社区参与及互动框架框架 2.3 2.3 共生理论共生理论 “共生” (Symbiosis)是共生单元之间在一定共生环境中按某种共生模式建立起来的一种赋有创造性的新的合作关系, 这种关系是共生系统中的任何一方单个都不可能达到的一种高水平关系,它包涵“资源(能量)共享”和“报答式反馈”两大理念及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三大要素(陈怀远,2016;李友钟,2014;黑川纪章,2009;袁纯清,2008;胡守钧,2006) 。在共生理论框架下,社区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复杂

26、的共生系统,其构成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决定着社区共生系统的内部结构和要素关系。 共生单元(Symbiosis Unit 简称 U)是构成共生系统的基本能量生产和交换单位,是共生系统的物质基础。 其可分为同质共生单元和异质共生单元两类: 同质共生单元的性质和功能相近,具有替代性特征,相互间存在竞合关系;异质共生单元的性质和功能差别明显,具有互补性特征, 多呈现和合关系。 不同共生单元之间的关系通过其性质和特征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体现出来。社区共生系统中的共生单元是参与社区建设的主要行动者,包括物业公司、居委会和居民组织等,各单元主体在社区参与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主要职责,功能互补,属于异

27、质性单元。由于中国社区的这些组织并不是社区初建便有,而是在建设过程中逐步成立起来的, 在某些组织缺失或能力弱小的情况下, 其它组织可能代替这些组织行事或帮助其进行能力建设,而其角色、职责边界也会随着组织的发展壮大而变化,故而同一社区的共生单元可能产生不同的互补性特征。 本文拟分析社区共生单元的性质和特征及其相关关系。 共生环境(Symbiosis Environment 简称 E)是共生系统中除共生单元之外的所有影响因素的总和,包括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等。它是共生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及外部条件,其对共生单元行为模式的影响通过物质、资金、信息、技术、人员及资源等共生能量的交流来实现,良好的共生环境

28、有助于共生单元间共生能量的交换。在社区共生系统中,与物业公司关联的企业通过物资、 资金和人员等支持为社区建设提供了主要的经济环境, 而居委会所属的地方政府通过政策、 信息和授予荣誉等支持为社区建设提供了政治环境, 与社区居民组织相关的 NGO 和媒体则营造了社区建设的社会环境, 这三大主体构建的三类环境共同形成社区共生系统的主要共生环境。 由于这三大主体对社区建设持参与支持的态度, 只是参与支持的性质和程度不同,由此本文期望通过研究进一步判断各类共生环境的强弱及变化。 共生模式(Symbiosis Mode 简称 M)是由共生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及共生环境的影响而决定的,它是共生系统各共生单

29、元间联系方式和强度及共生能量(本文中主要指物质、资金、信息、技术、人员及资源等)交流和交换的直观反映。从行为模式角度看,共生可以划分为寄生共生、偏利共生和互惠共生三种模式。在寄生共生中,作为共生单元的寄生者与寄主之间存在双边单向交流机制, 寄生共生虽不一定对寄主有害但多有利于寄生者进化而不利于寄主进化;在偏利共生中,共生单元之间存在双边双向的交流机制,通常情况下对其中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无害, 但当获利方的进化创新对非获利方没有补偿时即认为对非获利方不利;在互惠共生中,共生单元在双边或多边交流机制的基础上具有进化同步性。本文将分析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共生模式及其变化。 2.4 2.4 一个整合的

30、理论分析框架一个整合的理论分析框架 已有的社会合作伙伴关系、 社区参与以及共生分析表明: (1) 社区建设需要企业、 政府、社会 NGO 三部门的参与者进行横向的跨部门合作互动; (2) 根据参与者在整个社区参与网络中所处的位置和发挥的作用(社区平台外参与/环境功能和社区平台内参与/主体功能) ,来自三个部门的社区参与者均可简化为上下两个级层即企业-物业、政府-居委会、社会 NGO-社区组织,可通过分析其关系嵌入的性质(经济性/政治性/社会性等)和强弱程度来研究各参与者纵向嵌入社区的过程; (3)在共生框架下,共生单元即为处于社区平台内(下层级)的参与者,跨部门合作主要通过它们间的互动来进行;

31、而处于社区平台外的(上层级)参与者为社区参与和合作互动提供环境,它们的参与方面和力度决定了共生环境的性质和强弱;共生模式则是由提供共生环境的上层级的参与者的外部作用和作为共生单元的下层级的参与者内部互动共同决定。 总的来说, 已有的研究为从住宅小区到和谐社区建设中多元主体互动协同研究提供了一个整合的分析框架。 共生单元共生单元(U):(物业/居委会/居民组织)性质性质 特征特征共生模式共生模式(M M):):共生环境共生环境(E):经济环境经济环境(企业)政治环境政治环境(政府)社会环境社会环境(NGO)物业居委会居民组织内外社区共生系统社区共生系统 图图 3 3 一个整合的分析框架一个整合的

32、分析框架 三、三、嵌入式纵向多案例研究设计嵌入式纵向多案例研究设计 3.1 3.1 方法定方法定位位 本文采用嵌入式纵向多案例研究方法,具体原因有四: (1)案例研究方法是组织管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管理理论创建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Eisenhardt,1989) ,比较适合研究“是什么” 、 “为什么” “如何做”之类的问题,尤其适用于深入的挖掘和理解现象,寻找新的概念和思路,乃至理论创建(Yin,1994;周长辉,2005) 。本文对企业及其关联物业公司如何与社区内其他组织互动而推动社区发展这一过程进行研究,涉及“这种互动过程是什么” 、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互动” 、 “该互动过程的

33、发展规律如何”的问题,这种“过程” 、 “机制”和“规律”的归纳适合用案例研究法。 (2)多案例研究方法的优势在于通过单个案例之间的复制和拓展,可刻画出更为完整的理论图画(Eisenhardt,1989) 。它通过“拓展逻辑”来勾勒和完善理论,其理论和数据之间应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理论的产生过程根植于数据(Eisenhardt,1989;Glaser and Strauss,1967) ;通过“复制逻辑”确认每个个案是否能证实或否证从其他案例中提取的论据,以此来相互检验所得到的理论(Yin,1994) ;它比单案例更具有普适性、稳健性和精炼性(Eisenhardt and Graebner,20

34、07) ,本文希望通过三个案例数据的复制和拓展,刻画出多主体参与的社区建设理论。 (3)纵向案例研究的优势在于通过对多个不同时间点上的同一案例进行研究来反映出研究案例在各个阶段的变化情况(Yin,1994) ,有利于深入的挖掘和动态的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及其背后规律,从而增强理论的说服力(Siggelkow,2007) 。为了清晰的重现和深入的理解社区建设过程中物业-居委会-社区组织等主体间的各种关系, 揭示隐藏在现象之后的更深层原因(Yin,2003) ,笔者拟采用纵向案例研究。 (4)嵌入式研究是针对企业社区参与下各社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而设计的。CCI 是新时期新情境下具有中国特色的案例背景

35、, 而企业所参与的社区经多年发展有的仍停留在起步阶段,有的有所发展,而有些则发展为有机和谐的社区,笔者将这些处于近无机状态的发展程度较低的社区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社区以及和谐社区 (两者) 发展的早期状态比较寻找其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将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社区与和谐社区的发展过程比较其异同, 以此来总结每类状态的运行机制以及机制进化的诱因,故而采用嵌入式设计。 由此,本文综合采用嵌入式纵向多案例研究法。 3.2 3.2 案例选择案例选择 自中国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以来, 企业逐步成为参与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 而这些由企业参与建设的社区发展水平却各不相同, 由此, 本文在选择案例企业及其所参与社区时考虑

36、如下几点: (1)所选企业及其关联物业在社区从“无机”到“有机”的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的参与使“无机”社区逐渐成为基础型社区(处于由物业及相关企业提供基础性服务的较低建设水平的社区) 、先进型社区(处于在和谐社区建设的基础设施、物业管理、服务或活动等部分方面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等特色的中等建设水平的社区) 或标杆型社区 (处于被民政部、中央文明办、建设部、文化部等作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 “全国文明社区示范点” 等供其他社区学习的典范或建设的标杆而推出的高建设水平社区) 这些向 “有机”社区过渡的社区中某一水平的优秀代表,由此保证了案例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2)所选企业及其

37、关联的物业在参与社区建设的过程中,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帮助成立和发展社区组织,与社区组织(社区居委会和居民组织等)协同互动而推动社区发展的过程各有异同,有助于更好的复制和拓展理论(Eisenhardt,1989) ; (3) 所选企业均已有 10 年以上丰富的社区参与经历, 亲历了居委会和各种居民组织从无到有的成立发展过程, 且与这些组织有较为频繁的互动, 共同取得了一定的社区建设成果,能保证较为全面与长期的待获取资料; (4)研究组进行调研的成员曾多次深入所选社区与企业进行社区参与的主要(子)公司进行了长达三年,累计接触数月的一系列的实地观察、访谈和参与式体验,且双方关系良好,有利于经常性的沟

38、通和资料确认。 由此,本研究在前期调查的企业与社区中最终选择了如下 3 个案例进行深入跟踪调查(见表 1) 。 表表 1 1 案例选择与介绍案例选择与介绍 所选案例所选案例 企业企业标杆型社区标杆型社区 企业企业先进型社区先进型社区 企业企业基础型基础型社区社区 所选所选企业企业 A 集团集团 B 企业企业 C 公司公司 企业企业性质性质 民营企业集团 上市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 成立时间成立时间 1995 1984 2001 经营范围经营范围 房地产开发、 社区建设、 物业管理、文化产业和船舶产业 房地产开发、物业服务 房地产开发 社 区 参 与社 区 参 与相关相关(子)(子)公司公司 1 集

39、团公司(2003) 2 开发公司(1995) 3 物业公司(1998) 4 资产经营管理公司(1998) 1 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3) 2 地产公司(2001) 3 物业服务公司(2002) 1 开发公司(2000) 2 物业公司(2002) (与开发、 业委会进行三方协议) 所选社区所选社区 A 社区(社区(1998-2016) : A 公司的核心地产项目公司的核心地产项目 B 社区(社区(2002-2016) :) : B 公司的典型品牌项目:公司的典型品牌项目: C 社区(社区(2002-2016) :) : C 公司托管公司托管的的优秀项目优秀项目 社区分布社区分布 集中于武汉市

40、分布于全国 58 个大中型城市 武汉及其周边地区 社区规模社区规模 社区占地 4 平方公里,入住 13万人。规划将建成一个占地 7平方公里,入住 30 万人的 A 社区新城。 社区是秉承深圳四季花城“欧洲小镇”的设计风格, 结合武汉地区人居特点,占地 2000 余亩的低层低密度生态社区 社区整体规划 33 万平方米,共 4300 户。 社区建设社区建设 从“位置偏僻,地势低洼,水电路等设施空白, 蚊子多、 小偷多的住宅小区”到“科教、文体、卫生、普法事业齐全,三必到、五必访、 九没有的邻里相亲相爱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文明社区” 从“面对白领新锐、邻里关系淡漠、周边环境无序的小区”到“老有所依、幼有

41、所教、睦邻友好、紧扣时代主题和注重居民需求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的低密度生态社区” 从“普通商品房小区”到居民 “能保证基本生活需要的社区” 注: “三个必到、五个必访” :居民有突发事情必到、有不满情绪必到、有大的家庭纠纷必到;对困难家庭、生病住院、下岗失业、劳教释放、孤寡老人做到必访。 “九个没有” :没有一户居民家中被盗、没有一辆自行车被盗、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没有发生一次交通事故、 没有一桩大的邻里纠纷、 没有一处黄赌毒现象、 没有易燃易爆品、 没有发生一起火灾、没有一名“法轮功”习练者。 3.3 3.3 数据收集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过程通常要涉及相互重复的几个步骤(Yin,1994) ,

42、整个数据收集过程始于2013 年 8 月,并随着数据比对和信息挖掘的深入一直持续到 2016 年 7 月。对每个案例都反复经过了下列四个步骤收集一手和二手资料, 并在完成最后一个案例数据收集后, 对前两个案例的数据进行了补充更新, 以确保每个案例的数据都是最新的。 数据收集的主要步骤如下: (1 1)通过公开网络资源挖掘目标案例的有效数据,公开网络资源)通过公开网络资源挖掘目标案例的有效数据,公开网络资源主要包括各企业、社区网站或公共网站,如由企业和社区主办、承办或参与的网站(各企业网站、a 社区网、b社区旗下网站、c 社区业主论坛、社区文明网、中国社区志愿服务网、武汉社区在线等)以及各种涉及

43、社区建设活动报道的网站(腾讯大楚网) 。 (2 2) 用数据库检索历史文献资料) 用数据库检索历史文献资料, 主要检索历年来案例企业和社区相关的研究和报告,并检索搜集其主要领导者讲话的文献和报纸, 所用数据库主要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中要保质全文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网络版,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经济信息数字图书馆资源) 。 (3 3)进行访谈、)进行访谈、实地观察实地观察和参与式体验和参与式体验(见表(见表 2 2) 。) 。其中,访谈包括开放式访谈和半结构化访谈,研究初期采用开放式访谈,让相关受访者畅所欲言,用备忘录检查访谈进行;正式研究中主要依据访谈提纲采

44、用半结构化访谈。访谈对象主要为企业人员(集团、开发、物业等企业的社区参与人员) 、社区内政府性组织人员(居委会、政府派驻社区组织或人员) 、居民组织成员(社区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群团成员)和社区居民,为保证访谈效度,所有被访者均满足三个条件之一, 一是经历了长期社区参与过程的资深居民; 二是曾深度参与某一社区建设过程的居民; 三是企业或社区组织内的主要成员。 伴随着访谈的进行笔者也参加社区开展的相关活动,并进行实地观察和参与式体验。每一次访谈持续 45-120 分钟不等,所有的访谈、观察和体验都在 24 小时内进行转录和记载成文字资料。 (4 4)文件调阅也是收集数据的重要方式,)文件调阅

45、也是收集数据的重要方式,主要指在企业或社区阅读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各类文件,包括会议记录、公文、档案资料、内部杂志和报纸、活动记录片、社区工作者日志、居民感谢信、志愿者故事锦集等,并在对方许可的情况下复印、拍摄或拿取其中部分资料。 鉴于多源数据的三角验证能提供更精确的信息和更稳健的理论结果(Eisenhardt,2010)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笔者非常注重不同来源信息之间的相互验证,通过三角检验,实现数据收敛(潘绵臻、毛基业,2009) 。对访谈前获取的二手资料主动向受访人求证;对访谈中获取的信息通过文件调阅、实地观察、数据库资料或公开网络资料等途径进行验证。对每个案例都根据理论框架设计了调研计划

46、,包括研究目的、所需资料清单、研究程序及安排、拟访谈的主要人员及访谈提纲,以提高案例研究的信度(Yin,1994) 。 表表 2 2 深度访谈与实地观察深度访谈与实地观察、体验、体验一览表一览表 对象对象 案例案例 A 案例案例 B 案例案例 C 企业企业 总人数:13 集团副总 2;集团办公室主任 1; 物业(总)经理 3;物业主任 2; 物业技术人员和其它员工 5 总人数:8 地产经理 1;工程技术人员 1;物业(副)总 2;物业员工 3;社区参与专员 1 总人数:7 开发公司经理 1;物业(副) 总 2; 物业员工 3;物业品质部部长 1 问题问题 概要概要 企业为什么进行 CCI:企业

47、发展方向;期望通过 CCI 实现的目标;CCI 战略布局 企业如何进行 CCI:CCI 的过程;有哪些策划者和行动者;采取了哪些行动;与社区政府性组织、居民组织或其他企业组织如何互动;这些互动如何形成和发展 企业进行社区参与的作用和评价:CCI 是否确实推动了社区发展;对各组织参与行为和效果的评价;应如何发扬和改进 政府政府 性组性组 织织 总人数:11 社区管委会(副)主任 2; 居委会主任 3;副主任 2;成员 1;劳保服务所 1;城管 1;残协 1 总人数:4 居委会主任 1; 居委会副主任 1; 成员 2 总人数:3 居委会主任 1; 居委会成员 2 问题问题 概要概要 政府性组织的发

48、展过程;社区参与历程; 政府性组织如何与企业和居民组织互动;这些互动如何形成和发展 各政府性组织社区参与的作用和评价:各组织参与是否推动了社区发展;其效果如何;应如何发扬和改进 居民居民 组织组织 总人数:10 各社区志愿者 5;老年大学 2;阳光家园 1;社区文联 1;业委会 1 总人数:7 员工志愿者 2;居民志愿者 2;兴趣团体 2;社区图书室 1 总人数:5 “学雷锋”志愿者 1; 晨练小队 2; 兴趣小组 2 问题问题 居民组织发展过程(形成、管理、激励和维持)社区参与历程; 居民组织如何与企业和居民组织互动;这些互动是如何形成和发展 概要概要 居民组织社区参与的效果和评价:各组织参

49、与行为是否推动了社区发展;其效果如何;应如何发扬和改进 居民居民 总人数 9 空巢老人 6;残疾人 3 总人数 6 空巢老人 3;普通居民 3 总人数 7 空巢老人 2; 普通居民 5 问题问题 概要概要 企业、政府性组织和居民组织的社区参与历程及其互动;这些互动如何形成和发展; 居民与社区有何获益;哪些组织切实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了作用;对企业、政府性组织和居民组织社区参与行为和效果的评价 实地实地 观察观察 与与 体验体验 项目项目 旁观第一居委会“元旦晚会策划”会议;参与第三居委会“饺子节”和“文艺晚会” ;参与武汉中粮和湖北红太阳向 A 社区献爱心活动;参观社区文化栏和活动室;参观社区老年

50、大学并参加其摄影活动;参观社区服务中心 旁观业委会选举活动; 参与端午节“包粽子”活动;参与新年筹备活动(为居民磨刀、写对联等) ;参观旧物交易活动;参观长者服务中心 (阅览室、 文化室、活动厅) ; 参观社区文化长廊 (社区活动史) ;参观成人教育学校 了解物业服务处工作实况;参观社区居委会和业委会;参与社区居民晨练活动;参与物业提供的“惊喜服务” ;旁观物业提供的家政服务 3.4 3.4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案例研究构建理论的核心(Eisenhardt,1989) ,而真实可信的经验事实则是理论构建的基础(Van Maanen,1988) 。为最大限度的再现经验事实,本研究采用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胎儿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