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统编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pdf

上传人:九年教育 文档编号:6956552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PDF 页数:102 大小:9.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统编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统编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统编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统编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亲,该文档总共10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文化交流与传播历史普通高中教科书选择性必修3历史选择性必修 3普 通 高 中 教 科 书文化交流与传播定价: 元绿 色 印 刷 产 品 绿 色 印 刷 产 品 LISHIPUTONG GAOZHONG JIAOKESHU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封面改书脊.indd 1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封面改书脊.indd 12020/7/24 下午1:302020/7/24 下午1:30统编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北京选择性必修 3教育部组织编写历史文化交流与传播统编版总 主 编:张海鹏 徐 蓝本册主编:余伟民 章 清 编写人员:(以姓氏笔画为序)卜宪群 许 斌 李 卿 余伟民 张 帆 周鹏程 姚

2、百慧 晏绍祥 徐 蓝 章 清责任编辑:王婉旎 孙 妍美术编辑:于 艳普通高中教科书 历史 选择性必修 3 文化交流与传播教育部组织编写出 版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17 号院 1 号楼 邮编:100081)网 址 http:/重 印 出版社发 行 新华书店印 刷 印刷厂版 次 2020 年 7 月第 1 版 印 次 年 月第 次印刷开 本 890 毫米 1240 毫米 1/16印 张 6.25字 数 134 千字印 数 册书 号 ISBN978-7-107-34879-2定 价 元定价批号: 号 审图号:GS(2019)3382 号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采用任何方式擅自复制或使用本产品任何

3、部分违者必究如发现内容质量问题,请登录中小学教材意见反馈平台:如发现印、装质量问题,影响阅读,请与 联系调换。电话: - 统编版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2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8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14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15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21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26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33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34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38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43目 录统编版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48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

4、交流 49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55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60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61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66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71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76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77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83活动课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 89统编版 1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内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文化吸

5、收了不少来源于异国他邦的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与此同时,中华文化也不断向外辐射和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展示出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统编版2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 1 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中国有着五千多年悠久灿烂的文化,以农为本是其重要特点之一。早在西周时期,统治者为了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每年到郊外祭祀土地神和谷物神,即祭祀社稷。社是土地神, 稷是谷物神。 后来, 社稷逐渐成为国家的代称。据周礼记载

6、,社稷坛设于王宫右侧,王宫左侧是宗庙。这幅图是明朝建立的社稷坛,位于北京中山公园内。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华文明多元起源。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考古发现证明,无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还是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结晶。学习聚焦 社稷坛成熟的青铜文明大约从夏朝开始,中国进入青铜时代。在

7、青铜时代,国家建立,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汉字发展成熟。商朝的青铜铸造工艺水平相当高。西周时期,青铜礼器反映出中国古代社会礼制的发展与完善。到战国时期,随着铁器推广,青铜制造业逐渐衰落。历史纵横 四羊方尊 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的四羊方尊,反映了商朝青铜器的精美。统编版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变革。面对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战国时期,一大批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先秦成为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史料阅读乐者,天地之

8、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礼记乐记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是什么?思考点秦朝建立起统一多民族的国家,秦始皇推崇法家学说。为巩固大一统局面,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随着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儒、佛、道交汇融通的景象。魏晋玄学盛行,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同时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隋唐时期,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到了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形成。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

9、提倡“格物致知” 。理学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但它宣扬的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明清之际,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批判理学,抨击封建专制,倡导 贵州修文阳明洞 阳明洞位于贵州修文的栖霞山上,王守仁曾居住于此。王守仁号“阳明子” ,被尊称为“阳明先生” 。陆王心学南宋时期,理学家陆九渊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他的学说被称为“心学” 。明朝王守仁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宣扬“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提出“致良知” “知行合一”的学说

10、。这一学派被称为“陆王心学” 。明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历史纵横统编版4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经世致用。然而,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思想受到钳制,也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20世纪初期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科学与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重视以人为本,崇尚天人合一,追求家国情怀,崇德尚贤,强调自强不息,主张和而

11、不同等思想理念。学习聚焦史料阅读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管子牧民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吴兢贞观政要卷1 君道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史料阅读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 毛泽东选集第4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并制礼作乐,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春秋

12、时期,孔子提倡“仁” ,主张“仁者爱人” 。后世儒学思想家大多恪守孔子的人本思想,从人与社会的关系入手,建立起儒家的一套规范社会关系的伦理秩序。人本思想体现到政治伦理上就是民本思想。春秋时期,管子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仁政”说,其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闪耀着民本思想的光辉。历代思想家继承了先秦民本思想。民本思想发展为系统的理论学说,并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政治实践,成为中华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特征,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统编版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5中华文化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夏商时期,人们相信

13、上天和鬼神。商朝人每遇事必祭天地、祖先。春秋时期,老子提出“道”的概念,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认为万物都是由道而产生, 自然而然。他的哲学思想中凸显了人的存在,追求天人合一。战国时期,荀子更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他们以朴素的唯物观解释自然,摒弃了天命的绝对权威。天人合一思想,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中华文化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孔子、墨子、孟子等均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孟子说: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学说的

14、精髓。张载概括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都是家国情怀的体现。中华文化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西周初年,周朝统治者主张“明德” “敬德” 。春秋时期崇德的思想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孔子提出“为政以德” ,主张以德治国,强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他要求人人都应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墨子认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主张“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 礼记记载: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

15、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这些思想不仅在各国掀起了人才使用革故鼎新的大变革,也对历史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文化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周易中写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战国时期的孟子,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屈原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些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西周末年的太史伯说: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认为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达到平衡,即“和” ,才能产生新事物。孔子、孟子视“和”为人性中应有的美德,提出了“和为贵” “君子和而不同,小 老子(生卒年不

16、详) 礼记书影统编版6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品格。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具有本土性。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具有强大的凝聚性。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传承至今,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具有连续性。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它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未中断的中华文化维

17、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中华文化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质,对当代中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习聚焦核心思想理念。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中华人文

18、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2017年1月25日)阅读材料,选取其中一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谈谈其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学思之窗人同而不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和”的思想作为认识与处理事情的方法,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统编版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7探究与拓展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 “德” “孝” “礼” “仁”“正”“俭”“公”“廉”“勤”“能”“敬”“义”“贤

19、”“信” 等,都是中华优秀文化中的核心概念,也由此形成厚德载物、天下为公、自强不息、以廉为本等基本理念。结合课文,查阅资料,列举更多的核心概念,探讨其在中华文化中占有怎样的地位,反映了怎样的精神。问题探究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

20、24日)如何区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谈谈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认识。学习拓展统编版8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 2 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中国哲学家冯友兰曾经说: “在世界上中国是文明古国之一。其他古国, 现在大部分都衰微了, 中国还继续存在,不但继续存在,而且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是古而又新的国家。 诗经上有句诗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旧邦新命,是现代中国的特点。 ”中国发展的历史源头和内在动力就是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为世界发展提供了滋养。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中华文化在漫长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不少来源于异国他邦的文化。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魏晋

21、南北朝时期,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隋唐时期,佛教出现了不同宗派,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到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和绘画,很多体现了佛教的内容,同时也吸收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中国的建筑艺术受佛教影响。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是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中华文化

22、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学习聚焦 诗经书影 统编版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9 云冈石窟露天大佛明末,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等人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 几何原本 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17世纪,清政府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史料阅读顺治帝十分钦佩汤若望的学识,他说:尔汤若望来自西洋,精于象纬,闳通历法。徐光启特荐于朝,一时专家治历如魏文魁等,实不及尔。但以远人,多忌成功,终不见用。朕承天眷,

23、定鼎之初,尔为朕修大清时宪历 ,迄于有成。又能洁身持行,尽心乃事俾知天生贤人,佐佑定历,补数千年之阙略,非偶然也。清史稿汤若望传19世纪中叶,随着中国国门被迫打开,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华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如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这一时期,西学的传播渠道大大增加。1862年,旨在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的京师同文馆在北京设立,相继开设了英文、法文和俄文等馆,还增设了天文算 钦天监,明清时期国家天文机构名称。统编版10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

24、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吸收民主与科学的思想。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重新探寻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中华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源源不断地向外进行着辐射和传播。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已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后来,各国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如朝鲜创造出谚文,日本创造出假名,越南创造出喃字,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交流和发展。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朝鲜、提倡男女平等近代以来,西方的民主、平等思想对国人产生了影响,其中,男女平等的思

25、想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民国初年,女性为争取参政权利,高举着“男女平等”旗帜,掀起了一场女权运动。这场运动被称为“五千年来女权之曙光” 。在这种背景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纷纷兴办了女子学校,让女子受教育,培养妇女参政意识。但当时社会处于转型期,女子接受新式教育仍存在很大异议。历史纵横戊中华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学习聚焦学馆。接着,清政府又创办一些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严复、詹天佑等是中国较早接受西方教育的近代知识分子。1868年,专门引进、翻译西方书籍的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创办,大量军事、工程方面的书籍得到翻译。这一时期,近代西方的工程技术、科学理论以及社会改革等内容,展现在国

26、人面前。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放眼世界,探索新知,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展开。随着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一些学说在中国传播,成为辛亥革命的思想武器。统编版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11在古代朝鲜和日本有许多使用汉字的诗人,他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如:上国羁栖久,多惭万里人。那堪颜氏巷,得接孟家邻。守道惟稽古,交情岂惮贫。他乡少知己,莫厌访君频。9世纪朝鲜人崔致远长安旅舍与于慎微长官接邻汉业乃公三尺剑,昭陵无骨一杯羹。元勋尽供菹醢(zOhAi)肉,史册虚传带砺盟。久见中原争逐鹿,谁教四海始休兵。腐儒未解英雄志,却恨鸿沟不用诚。17世纪日本人那波守之读汉高帝纪阅读上述诗句,体会中华文

27、化对朝鲜、日本的影响。学思之窗古代朝鲜、日本和越南的社会制度大多来自唐朝。朝鲜的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国。7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所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以唐制为蓝本。越南的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科举制度跟中国的基本一样。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影响。中国饮食、风俗习惯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日本学习、改进中国的饮茶方法,形成独具特色的茶道。唐朝服装传入日 本 后, 被 改 造 为“ 和服” 。唐人的打马球、角抵、围棋等体育活动,先后传入日本。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也传入周边地区。历史纵横 韩国首尔

28、景福宫 景福宫位于韩国首都首尔,是朝鲜王朝的王宫,始建于14世纪。景福宫的结构和样式是中国皇宫的翻版,建筑颜色为丹青色,区别于中国皇宫的金黄色。它的规模较小,整体布局精巧。景福宫的门均以汉字命名,匾额上写有汉字,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 日本法隆寺的金堂和五重塔 法隆寺位于日本奈良,据传始建于607年,历遭焚毁,屡屡重建。法隆寺是佛教木结构寺庙,其建筑深受中国南北朝建筑风格的影响。寺内保存有7世纪以来的各种建筑及文物珍宝。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大约在4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各国佛教得到发展。 角抵,类似现今的摔跤。统编版12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一单

29、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等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8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纸的出现,对当时欧洲的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火药在13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渐衰落。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继中国发明活字印刷术后,欧洲人也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14世纪末,中国人进入琉球,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15世纪,伴随经贸往来,大批华

30、侨移居东南亚,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扩大并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1618世纪,在西学传入中国的同时,中华文化在欧洲也得到传播。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的史学、地理学以及科技、文学等成就也相继传入,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 瑞典首都的中国宫 中国宫始建于1753年,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市郊的皇后岛。它是瑞典国王为王后庆生而建。整个建筑呈弓形,宫顶仿中国宫殿,有雕龙装饰。宫门宫窗两侧边框刻有中国式图案。宫内陈设为中国传统样式,四壁挂有中国字画。史料阅读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

31、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德马克思机器、 自 然 力 和 科 学 的 应用 ,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中华文化对人类发展的影响还表现在哪些方面?思考点 琉球,这里指的是琉球群岛,当时称琉球王国。统编版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13探究与拓展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 毛泽东文集第7卷接受外来思想,并不意味着无条件地照搬,而必须根据具体条件加以采用,使之适合中

32、国的实际我们中国人必须用我们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并决定什么东西能在我们自己的土壤里生长起来。毛泽东同英国记者斯坦因的谈话 , 毛泽东文集第3卷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看法。问题探究中华文化作为世界主要文化之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数千年的连续发展,中华文化不仅在过去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当今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着自己的贡献。结合所学,联系社会生活,举例说明中华文化在当今人类文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学习拓展统编版14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世界各个地域的早期人类社会是人类多样文化的源头。在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同时,

33、世界其他地区也形成和发展起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古代西亚和北非孕育的两河流域文明和古代埃及文明,深刻影响了地中海周边区域。阿拉伯人继承了西亚、北非、希腊、罗马文明的传统,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古典希腊和罗马的文化对欧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西欧基督教文明在此基础上形成。拜占庭帝国和俄罗斯的文化深受东正教的影响。南亚的古代印度文化颇具特色。东亚的朝鲜和日本的文化及东南亚文化既有本土文化的底蕴,又受到中华文化等外来文化的影响。因大洋阻隔而与欧亚大陆缺乏交流的美洲独立发展起印第安文化。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共同推动了人类

34、文化的发展。统编版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15第 3 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南部苏美尔人的发明,在古代西亚地区广泛使用。图为公元前 1900 年左右两河流域的居民用楔形文字书写的信件。古代西亚文化古代西亚主要包括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之一。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他们用削尖的芦苇秆或木杆在泥板上压出一道道笔画,每道笔画看起来都像楔子,因此,由这些笔画组成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在西亚流行了数千年。楔形文字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学习聚焦 楔形文字的变

35、化楔形文字产生后,不断变化发展。上图表现了“吃” “大麦”和“鱼”的书写形式的变化。 用楔形文字书写的信件统编版16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古代西亚的居民创造了大量文学作品。 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史诗叙述了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的活动,中间穿插大量神话故事,包括著名的洪水故事,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古代西亚的建筑和艺术成就辉煌。苏美尔人的泥偶雕像生动有趣,壁画主题多样,别出心裁。亚述帝国修建了多座规模宏大的王宫,王宫大门上的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波斯王宫装饰豪华,雕梁画栋,多幅雕刻刻画了臣民进贡的场景,体现了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

36、。从苏美尔文明起,西亚地区历代统治者都重视编撰法典,其中最著名的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 。法典前言宣扬君权神授,炫耀国王的功德。法典的正文共282条,详细规定了臣民的义务以及违背法律后具体的惩罚措施,涉及个人道德,兵役和劳役,租赁、借贷、债务,以及奴隶地位等方面。法典的结语要求所有人必须遵守法典,违反者将遭到严厉惩罚。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 人首飞牛石雕人首飞牛是亚述帝国王宫大门上常见的雕刻,由人的脑袋、鹰的翅膀和牛的身体构成,代表着当地最强大物种的集合。它既是王宫的守护神,又是国王权力的象征。 乌尔王陵竖琴嵌板画这幅画表

37、现了动物宴会的情景。在最下层的画面中,一个长着蝎子尾巴的男人手持书卷。在他的身后,公羊双手举杯,好像正向蝎子男敬酒。汉谟拉比法典前言中说:安努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昭临黔首,光耀大地。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林志纯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上古部分史料中的安努、恩利尔和沙马什都是两河流域重要的神灵。想一想:为什么汉谟拉比要宣称自己是根据神意立法?学思之窗统编版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17古代埃及人创造了独特的象形文字,创作出丰富的文学作品。古代埃及的建筑艺术深受宗教影响。学习聚焦 那尔迈调色板那尔迈调色板是

38、埃及象形文字文物的代表。图中那尔迈头戴王冠,正击打敌人;鹰表示鹰神荷鲁斯,鹰脚下的莎草表示被打败的尼罗河三角洲的居民。古代埃及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突出主要人物,图中那尔迈比其他人都高大威猛。古代埃及人创作出神话、诗歌、哲理故事和散文故事。神话包括世界诞生和人类起源等内容;诗歌大多是宗教诗,也有爱情诗;哲理故事传达着埃及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散文故事包含寓言和传记等。古代埃及的建筑艺术受到宗教较大影响。埃及人把大量精力和财富用在埋葬死者上,给统治者修建豪华的陵墓,准备丰厚的随葬品。法老们还修建了众多神庙,表达自己对神的敬畏。祭司们宣扬法老是神的化身,法老则赐予神庙大量财富。有些神庙富甲一方,势力强

39、大。 卡尔纳克神庙多柱式大厅想象图卡尔纳克神庙位于尼罗河东岸,经过历代法老不断加修扩建,最终形成一个庞大的神庙建筑群。这座多柱式大厅占地约5000平方米,共有134根粗大的石柱。莎草纸制作莎草纸用尼罗河的一种特产植物莎草制作。从埃及文明发端起,埃及人就用莎草制作纸张。他们把莎草的茎破成薄片,将多张薄片交叉放置,再敲打成纸张。若干纸张放在一起形成一卷,一般每卷20张。纸张晾干之后,人们就可以在上面书写了。历史纵横古代埃及文化古代埃及地处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此后虽时有分合,但古代埃及文明绵延约3000年。古代埃及人使用象形文字。这种文字来源于最初的象形字,由表

40、音符号、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象形文字约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在此期间,象形文字经历了多种变化。统编版18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阿拉伯文化波斯帝国之后,古代西亚文明逐渐衰落。7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到8世纪已征服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阿拉伯人继承和融合了上述地区的文化遗产,把古代埃及、西亚、希腊、罗马以及印度的文化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阿拉伯人在文学、科学等领域都取得了突出成就。阿拉伯半岛统一之前,阿拉伯各部落就经常派人到麦加附近举行诗歌比赛,获胜的诗歌会用金水书写在布上,悬挂在克尔

41、白神庙的墙壁上,名为“悬诗” 。故事集天方夜谭中的很多故事来源于古代埃及和西亚等地的民间传说,通过王后讲故事的形式串联在一起。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如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阿拉丁和神灯等,都来自这部故事集。 天方夜谭在中国广泛流传。在西欧,但丁的神曲 、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都受到天方夜谭的影响。阿拉伯文化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遗产,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学习聚焦史料阅读古代埃及人重视家庭。一位父亲教孩子要孝敬母亲:绝不可忘记你母亲的大恩十月怀胎,备极辛苦,哺养怀抱,不辞劳瘁。为你揩屎揩尿,从无一丝厌烦。为你上学,为你备膳,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另一位父亲告诫儿子要善待妻子:专注你的事业,美化你

42、的房屋,爱护你的妻子。别使她饿着,别使她冻着和睦相处,让她高兴,她会使你受益假定你们相处不善,那你的家庭便会破败。摘译自美威尔杜兰特东方的遗产在科学和技术领域,古代埃及人有众多创造。他们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太阳历是古代世界最精确的历法之一。古罗马的凯撒在制定作为今天公历重要基础的儒略历时,吸收了埃及历法的成就。在数学、医学等方面,埃及人也颇有建树。波斯帝国宫廷中,就有许多埃及医生。统编版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19史料阅读一首阿拉伯诗歌中,作者凭吊青年时代的爱情生活:二位稍停步,共吊情人处。里瓦沙丘上,当年度朝暮。人去故土在,历历旧景物。黄沙卷狂风,庭迹一如故。纳忠、朱凯、史希同传承与交

43、融:阿拉伯文化阿拉伯文化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思考点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文化近代欧洲殖民者入侵之前,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文化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特征。西非人在9世纪左右掌握了铁器和青铜的冶炼技术,能够铸造青铜人像和工具。马里国王曾派人到埃及学习,同时埃及等地的学者到马里讲学。东非出现过一系列城市国家,与阿拉伯地区和中国都有贸易往来。中部和南部非洲较多保留了黑人传统文化,大津巴布韦遗址占地约7.2平方千米,用了900多万块花岗石,内城一座石塔高11米,底部直径约6米,没有用任何灰浆,但堆积得异常牢固。1986年,大津巴布韦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历史纵横在科学上,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

44、计算法附有800多个实例,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白塔尼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他的萨比天文历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曾经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伊本西那的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被翻译成拉丁语,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在15世纪最后30年内,该书就重印了15次。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伊本西那诞辰1000周年的纪念币伊本西那的医典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纪念伊本西那诞辰1000周年发行纪念币。上图为纪念币的背面。统编版20文化

45、交流与传播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探究与拓展古代中国与阿拉伯地区有密切的文化交流,中国的造纸术和指南针等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也有阿拉伯文化的成果传到中国。查找资料,看看具体有哪些阿拉伯文化的成果传到中国。问题探究随着古代西亚文明的灭亡,楔形文字逐渐消失并被人遗忘。从中世纪后期开始,欧洲人慢慢认识到楔形文字的存在,并尝试通过与后来的语言进行对比,释读文物上的铭文。到19世纪中期,已有多位学者能够释读楔形文字铭文。1857年,英国皇家亚洲学会邀请4位学者同时释读一份刚发现的棱柱铭文,并组织了一次鉴定会。评委们认为,虽然各家的解释在细节上有一定出入,但总体一致。这说明学者们对楔形文字的释读是

46、基本正确的。除楔形文字外,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迈锡尼的线形文字B和中国的甲骨文等,也都在长期失传之后,经过近代人的研究才被成功释读。但还有一些文字,如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印章文字、克里特文明的线形文字A和美洲玛雅人的文字,仍未被释读出来。搜集资料,进一步了解这些古文字的释读情况。学习拓展统编版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21第 4 课欧洲文化的形成古希腊、罗马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头。右图是一幅从意大利古城庞贝出土的马赛克镶嵌画,创作于公元前 1 世纪早期,描绘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与学生讨论哲学问题的情景。它反映了古希腊文化在古罗马的传承。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古代希腊的中心区域在巴尔干半岛南部。公元前5世纪

47、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被称作古代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代” ,这是古代希腊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古希腊哲学产生于希腊人对宇宙起源和人生意义等自然和社会问题的知识追求,古希腊哲学家力图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后世称为“三大哲人” 。苏格拉底致力于探讨人生哲理和社会伦理,他用对话形式提出的哲学思想由其学生记录下来,流传后世。柏拉图创建的“学园”将哲学和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在几何学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奠定了基础。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其著作涉及哲学、政治学、文学、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对欧洲科学知识系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48、古希腊文学的早期代表是荷马史诗 ,史诗中诸神和英雄的故事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古典时代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是雅典城邦时期的戏剧,悲剧和喜剧是这一时期戏剧的杰出代表。古希腊的人物雕塑和建筑艺术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雕刻家米隆的掷铁饼者是人物雕塑的典范,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则是建筑艺术的代表。古希腊、罗马创造的灿烂的古代文化,对欧洲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学习聚焦 柏拉图(左边站立者)与学生讨论哲学问题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统编版22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古希腊也是欧洲史学的源头。希罗多德的历史开创了叙事体的撰史体裁,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也是西方史学的

49、经典之作。古罗马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文化,在法律、文学、史学、建筑和历法等领域多有建树。公元前450年左右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它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多个方面,虽然其内容以维护贵族和富人的财产利益为核心,但明文公示,按律量刑,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契约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利益,成为后来陆续颁布的一系列公民法的基础。罗马法体系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对后世欧洲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卢克莱修、西塞罗和维吉尔是古罗马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李维的罗马史和塔西佗的编年史代表了古罗马史学的最高成就。古罗马在建筑方面留下众多遗产,万神殿、大竞技场

50、等是其中的代表。在历法改革上,古罗马也有重要贡献,凯撒时期制定的儒略历后经修订成为世界通用的公历。 万神殿 万神殿始建于公元前27年,用以供奉罗马诸神。公元80年的火灾使万神殿大部分被毁,仅余一长方形的柱廊,有16根12.5米高的花岗岩石柱。柱廊后来被作为重建的万神殿的门廊。万神殿主体建筑是43.4米高的穹顶圆形堂,于120124年建造。重建后的万神殿是至今唯一保存完整的罗马帝国时期的建筑物。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古希腊亚里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