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

上传人:湖中仙人 文档编号:706919 上传时间:2019-09-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数字技术还可以提升博物馆等文化场所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现在不少博物馆在展品和展厅里设置传感器,收集观众停留时间和是否拍照等行为数据,以此作为改进展览的依据。法国卢浮宫用蓝牙传感器采集观众参观行为数据,分析短期停留和长期停留的参观者的不同参观模式,为治理馆内拥堵提供决策依据,陕西历史博物馆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观众对有文字的展品、图版、威套的文物更感兴趣,驻足时间明显更长,大数据分析具有准确、客观、简便的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提升效率。目前我国文博与非遗领域应用数字拔求的成功经验不少,比如“数字敦煌”“虚拟圆明园”等,但与观众的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一些数字博物馆点击率很低,对非遗的记录还

2、停留在录音录像的初级阶段。应当看到,当前青年一代已经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在故宫的参观者中,一半以上是 30 岁以下的年轻人。作为数字时代的“源住民”;青年人已经习惯于从数字化世界中汲取知识,文物与文化遗产“进驻”到数字化世界里;才能赢得青年人,让历史延伸到更远的未来。我国文博事业与非遗传承要想跟上时代潮流就必须抓住数字化机遇,用教字技术武装自己,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选自人民日报2019 年 05 月 23 日 05 版;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A)A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开辟新路。B文物保护需

3、要打造数字化博物馆。C青年人要从数字化世界中汲取知识。D我国文博事业与非遗传承要跟上时代潮流。(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第段以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资源面临流失的现状为立论基础,提出论点。B第段从突破博物馆时空界限和物理限制的角度阐述了数字技术的优势。C第段列举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事例,证明大数据分析具有准确简便的特点。D全文采用“总一分一总”的论证结构,观点明确,思路清晰,结构严谨。(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数字技术能解决博物馆展馆面积有限与社会公众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B现在 VR 技术与人的视觉触觉等深度融合观众可足不出户,遍游天下。C大数

4、据分析准确、简便可以提升博物馆等文化场所的管理和服务水平。D数字技术在我国文博与非遗领域已经得到应用但还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分析】本文开篇以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资源面临流失的现状为立论基础,提出论点,然后从突破博物馆时空界限和物理限制的角度阐述了数字技术的优势,接着列举法国卢浮宫喝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事例论证了数字技术还可以提升博物馆等文化场所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的观点,最后强调了观点,说明我国文博事业与非遗传承要想跟上时代潮流就必须抓住数字化机遇,用教字技术武装自己。【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心论点的概括。首先要明确中心论点的特征,其次,掌握寻找中心论点的方法。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文章标题、开头、

5、结尾。结合文章第段“数字技术的诞生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开辟了一条新路。“,并结合标题和全文内容分析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数字技术的诞生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开辟了一条新路。故选:A。(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论证思路的分析。ABD正确;C有误,第段列举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事例,是为了论证数字技术还可以提升博物馆等文化场所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故选:C。(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ACD正确;B有误,结合“特别是未来 VR 技术越来越先进,有可能与人的视觉、触觉等深度融合”中“有可能”一词可知这只是一种推测,并未成为事实,B 选项与原文不符。故选:B。答案:(1)A。(2)C。(3)B。三、文言文阅

6、读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于又生孙,孙又生子;于又有子,子又有孙;子于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

7、苦而不乎?”河曲智叟亡以应。(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杂然相许 许:赞同B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肩负、扛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同“返”,往返(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D)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外户而不闭(礼记二则)C甚矣,汝之不惠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荷担者三夫”“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从人力之少、运输工具简陋等

8、方面表现了移山的艰难衬托出愚公移山的毅力和决心。B邻人京城氏的男孩尽管才七八岁,却能热情地帮助移山,写出了愚公移山这一行动得到人们的认可与支持。C愚公之妻质疑愚公智叟嘲笑愚公,尽管他们说话的语气不同,但都对愚公移山持否定态度。D愚公不畏艰难、子孙相继挖山不止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分析】参考译文: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 90 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

9、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

10、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ABD正确;C有误,句意: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箕畚,名词活用作动词,用箕畚装石土。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A以:凭借;/以:来;B而:表修饰/而:表转折;C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意义/之:结构助词,的;D虽:即使

11、/虽:即使。故选:D。(3)本题林冲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ABD正确;C有误,愚公之妻对移山持的是肯定态度。故选:C。答案:(1)C。(2)D。(3)C。四、综合性学习11阅读下面图表内容,完成后面题目。项目 2018 年 2017 年 增长率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389 元 5607 元 13.9%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583 元 5836 元 12.8%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9696 元 8917 元 8.7%(1)下列对图表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居民人均

12、纯收入增长率最高。B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数量最少。C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低于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水平。D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仍然较大。(2)根据图表反映的问题,为农村如何脱贫提出一条建议。【分析】(1)本题考查图表的阅读和理解。B 项中“增长的数量最少”说法不准确,应是“增长率最小”。(2)本题考查建议的拟写。图表显示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仍然较大,但是进步也是比较明显的,说明扶贫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帮助农村人脱贫有许多种方式,政府可以加大投资,也可以给农村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解答】答案:(

13、1)B(2)给农村人多提供就业机会。五、默写12按要求默写诗文名句。(1)子在川上曰:“ ,不含昼夜。”(论语十二章)(2)杨花榆荚无才思, 。(韩愈晚春)(3)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4)所以动心忍性, 。(孟子二章)(5)谁见幽人独往来,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6) ,人道是,清光更多。(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7)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四季的不同景色,其中,描写夏季景色的句子是“”。(8)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娇”一句是对上片写北国风光的总评;“ ”一句引起下片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 分 析 】 本 题 考 查 学 生 对 古 诗 文

14、名 句 的 识 记 能 力 。 解 答 此 类 题 目 , 我 们 需 要 在 平 时的 学 习 中 , 做 好 积 累 , 根 据 提 示 语 句 写 成 相 应 的 句 子 , 尤 其 要 注 意 不 能 出 现 错 别 字 。理 解 性 识 记 , 注 意 结 合 语 境 填 充 。【 解 答 】 答 案 :( 1) 逝 者 知 斯 夫( 2) 惟 解 漫 天 作 雪 飞 ( 注 意 “惟 ”的 书 写 )( 3) 山 随 平 野 尽( 4) 曾 益 其 所 不 能 ( 注 意 “曾 ”的 书 写 )( 5) 缥 缈 孤 鸿 影( 6) 斫 去 桂 婆 娑 ( 注 意 “斫 ”的 书 写

15、 )( 7) 佳 木 秀 而 繁 阴( 8) 引 无 数 英 雄 竞 折 腰 ( 注 意 “竞 ”的 书 写 )六、诗歌阅读1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1)“月是故乡明”是千古名句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2)理解诗歌尾联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 分 析 】 月 夜 忆 舍 弟 是 唐 代 大 诗 人 杜 甫 创 作 的 一 首 五 律 。 此 诗 首 联 和 颔 联 写 景 ,烘 托 出 战 争 的 氛 围 。 颈 联 和 尾 联 在 此 基 础 上 写 兄 弟 因 战 乱

16、而 离 散 , 居 无 定 处 , 杳 无音 讯 , 于 是 思 念 之 情 油 然 而 生 , 特 别 是 在 入 秋 以 后 的 白 露 时 节 , 在 戌 楼 上 的 鼓 声 和失 群 孤 雁 的 哀 鸣 声 的 映 衬 之 下 , 这 种 思 念 之 情 越 发 显 得 深 沉 和 浓 烈 。 全 诗 托 物 咏 怀 ,层 次 井 然 , 首 尾 照 应 , 承 转 圆 熟 , 结 构 严 谨 , 语 言 精 工 , 格 调 沉 郁 哀 伤 , 真 挚 感 人 。【 解 答 】 ( 1) 本 题 考 查 诗 歌 关 键 句 赏 析 。 诗 歌 句 子 赏 析 需 要 我 们 在 了 解

17、 诗 歌 的 结 构和 作 者 思 想 情 感 的 基 础 上 作 答 , 常 见 的 答 题 格 式 : 本 句 运 用 了 什 么 修 辞 或 写 作 方 法 ,写 出 来 什 么 内 容 , 表 达 了 什 么 感 情 。 可 从 手 法 、 情 感 、 语 言 等 方 面 任 选 一 面 作 答 ,言 之 有 理 皆 可 。 诗 歌 常 见 的 思 想 感 情 : 忧 国 忧 民 , 建 功 报 国 , 怀 古 伤 今 , 怀 才 不 遇 ,思 乡 怀 人 等 。 这 句 诗 以 景 衬 情 , 既 实 写 白 露 节 的 清 寒 , 又 融 入 了 自 己 的 主 观 感 情 写故

18、乡 月 明 , 表 现 了 作 者 对 故 乡 的 思 念 。( 2) 第 一 问 : 考 查 尾 联 的 意 思 , 尾 联 中 “长 ”是 “一 直 、 总 是 ”的 意 思 , 这 两句 是 说 平 时 寄 出 的 书 信 尚 且 无 法 到 达 , 更 何 况 是 在 战 争 还 没 有 停 止 的 时 候 !第 二 问 : 考 查 学 生 赏 析 诗 歌 情 感 能 力 。 诗 歌 的 情 感 分 析 的 题 目 一 直 是 考 试 的 重 点 ,但 是 考 核 的 难 度 并 不 是 太 大 , 存 在 的 问 题 主 要 是 不 知 道 答 题 的 突 破 口 , 答 题 时 要

19、 注意 结 合 诗 中 标 题 、 注 释 和 诗 中 表 情 达 意 的 重 点 句 子 作 答 , 重 点 是 在 自 己 的 答 案 要 包含 诗 歌 中 的 重 点 词 语 , 这 样 就 能 和 给 的 答 案 无 限 接 近 , 还 要 注 意 诗 歌 的 抒 情 方 式 ,根 据 抒 情 方 式 分 析 情 感 。 本 题 题 目 是 “这 首 诗 抒 发 了 怎 样 的 思 想 感 情 ”。 抒 发了 诗 人 怎 样 的 情 感 , 可 以 通 读 对 诗 歌 内 容 的 具 体 分 析 得 出 。 本 题 不 能 作 简 单 化 的 回答 , 要 顾 及 全 诗 , 诗 中 写 了 兄 弟 因 战 乱 而 离 散 , 杳 无 音 信 。 在 异 乡 的 戍 鼓 和 孤 雁 声中 观 赏 秋 夜 月 露 , 只 能 倍 增 思 乡 忆 弟 之 情 。 颠 沛 流 离 中 的 诗 人 杜 甫 , 看 到 山 河 破 碎 ,思 念 不 知 生 死 的 兄 弟 , 更 为 国 家 而 悲 痛 , 其 中 “月 是 故 乡 明 ”表 达 对 家 乡 亲 人 的思 念 之 情 ; “有 弟 皆 分 散 ”表 达 对 亲 人 的 牵 挂 和 忧 虑 之 情 ; “无 家 问 死 生 ”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中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