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汉译巴利三藏-增支部11集.doc

上传人:宜品文库 文档编号:7080535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1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译巴利三藏-增支部11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汉译巴利三藏-增支部11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汉译巴利三藏-增支部11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汉译巴利三藏-增支部11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汉译巴利三藏-增支部11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汉译巴利三藏增支部十一集篇台湾庄春江译目录1.依止品11经/为了什么目的经12经/应该作思经33经/近因经第一44经/近因经第二55经/近因经第三66经/不幸经77经/想经88经/作意经119经/诜陀经1210经/喂孔雀处经152.回忆品1611经/摩诃男经第一1612经/摩诃男经第二2013经/难提经2214经/须菩提经2415经/慈经2916经/八城人经2917经/牧牛者经3318经/定经第一3819经/定经第二3920经/定经第三4121经/定经第四423.沙门性品4322-501经434.贪中略(品)45502-671经45礼敬那世尊、阿罗汉、遍正觉者1.依止品1经/为了什么目的经我听

2、到这样: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尊者阿难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尊者阿难对世尊这么说:“大德!善戒是为了什么目的,有什么效益呢?”“阿难!善戒的目的是不后悔,效益是不后悔。”“但,大德!不后悔是为了什么目的,有什么效益呢?”“阿难!不后悔的目的是欣悦,效益是欣悦。”“但,大德!欣悦是为了什么目的,有什么效益呢?”“阿难!欣悦的目的是喜,效益是喜。”“但,大德!喜是为了什么目的,有什么效益呢?”“阿难!喜的目的是宁静,效益是宁静。”“但,大德!宁静是为了什么目的,有什么效益呢?”“阿难!宁静的目的是乐,效益是乐。”“但,大德!乐是为了什么目

3、的,有什么效益呢?”“阿难!乐的目的是定,效益是定。”“但,大德!定是为了什么目的,有什么效益呢?”“阿难!定的目的是如实智见,效益是如实智见。”“但,大德!如实智见是为了什么目的,有什么效益呢?”“阿难!如实智见的目的是厌,效益是厌。”“但,大德!厌是为了什么目的,有什么效益呢?”“阿难!厌的目的是离贪,效益是离贪。“但,大德!离贪是为了什么目的,有什么效益呢?”“阿难!离贪的目的是解脱智见,效益是解脱智见。阿难!像这样,善戒的目的是不后悔,效益是不后悔;不后悔的目的是欣悦,效益是欣悦;欣悦的目的是喜,效益是喜;喜的目的是宁静,效益是宁静;宁静的目的是乐,效益是乐;乐的目的是定,效益是定;定

4、的目的是如实智见,效益是如实智见;如实智见的目的是厌,效益是厌;厌的目的是离贪,效益是离贪;离贪的目的是解脱智见,效益是解脱智见。阿难!像这样,善戒次第地来到最高。”2经/应该作思经“比丘们!持戒者、戒具足者不应该意图:令我的不后悔生起。比丘们!持戒者、戒具足者生起不后悔,这是法性。比丘们!不后悔者不应该意图:令我的欣悦生起。比丘们!不后悔者生起欣悦,这是法性。比丘们!欣悦者不应该意图:令我的喜生起。比丘们!欣悦者生起喜,这是法性。比丘们!喜者不应该意图:令我的身变得宁静。比丘们!喜者的身变得宁静,这是法性。比丘们!身宁静者不应该意图:令我感受乐。比丘们!身宁静者感受乐,这是法性。比丘们!有乐

5、者不应该意图:令我的心入定。比丘们!有乐者入定,这是法性。比丘们!得定者不应该意图:令我如实知见。比丘们!得定者如实知见,这是法性。比丘们!如实知见者不应该意图:令我厌。比丘们!如实知见者厌,这是法性。比丘们!厌者不应该意图:令我离贪。比丘们!厌者离贪,这是法性。比丘们!离贪者不应该意图:令我作证解脱智见。比丘们!离贪者作证解脱智见,这是法性。比丘们!像这样,离贪是为了解脱智见,解脱智见为其效益;厌是为了离贪,离贪为其效益;如实智见是为了厌与离贪,厌与离贪为其效益;定是为了如实智见,如实智见为其效益;乐是为了定,定为其效益;宁静是为了乐,乐为其效益;喜是为了宁静,宁静为其效益;欣悦是为了喜,喜

6、为其效益;不后悔是为了欣悦,欣悦为其效益;善戒是为了不后悔,不后悔为其效益。比丘们!像这样,为了从此岸走向彼岸而法使法润泽;法使法完成。”3经/近因经第一“比丘们!对破戒者、戒坏失者来说,不后悔失去(其)近因;当没有不后悔时,对不后悔坏失者来说,欣悦失去近因;当没有欣悦时,对欣悦坏失者来说,喜失去近因;当没有喜时,对喜坏失者来说,宁静失去近因;当没有宁静时,对宁静坏失者来说,乐失去近因;当没有乐时,对乐坏失者来说,正定失去近因;当没有正定时,对正定坏失者来说,如实智见失去近因;当没有如实智见时,对如实智见坏失者来说,厌失去近因;当没有厌时,对厌坏失者来说,离贪失去近因;当没离贪时,对离贪坏失者

7、来说,解脱智见失去近因。比丘们!犹如有树木枝叶坏失,其外皮既不来到圆满,内皮也肤材也心材也不来到圆满。同样的,比丘们!对破戒者、戒坏失者来说,不后悔失去(其)近因;当没有不后悔时,对不后悔坏失者来说,欣悦失去近因;(中略)解脱智见失去近因。比丘们!对持戒者、戒具足者来说,不后悔具足近因;当有不后悔时,对不后悔具足者来说,欣悦具足近因;当有欣悦时,对欣悦具足者来说,喜具足近因;当有喜时,对喜具足者来说,宁静具足近因;当有宁静时,对宁静具足者来说,乐具足近因;当有乐时,对乐具足者来说,正定具足近因;当有正定时,对正定具足者来说,如实智见具足近因;当有如实智见时,对如实智见具足者来说,厌具足近原因;

8、当有厌时,对厌具足者来说,离贪具足近原因;当有离贪时,对离贪具足者来说,解脱智见具足近因。比丘们!犹如有树木枝叶具足,其外皮来到圆满,内皮也肤材也心材也来到圆满。同样的,比丘们!对持戒者、戒具足者来说,不后悔具足近因;当有不后悔时,对不后悔具足者来说,欣悦具足近因;(中略)解脱智见具足近因。”4经/近因经第二在那里,尊者舍利弗召唤比丘们:“比丘学友们!”“学友!”那些比丘回答尊者舍利弗。尊者舍利弗这么说:“学友们!对破戒者、戒坏失者来说,不后悔失去(其)近因;当没有不后悔时,对不后悔坏失者来说,欣悦失去近因;当没有欣悦时,对欣悦坏失者来说,喜失去近因;当没有喜时,对喜坏失者来说,宁静失去近因;

9、当没有宁静时,对宁静坏失者来说,乐失去近因;当没有乐时,对乐坏失者来说,正定失去近因;当没有正定时,对正定坏失者来说,如实智见失去近因;当没有如实智见时,对如实智见坏失者来说,厌失去近因;当没有厌时,对厌坏失者来说,离贪失去近因;当没有离贪时,对离贪坏失者来说,解脱智见失去近因。学友们!犹如有树木枝叶坏失,其外皮既不来到圆满,内皮也肤材也心材也不来到圆满。同样的,学友们!对破戒者、戒坏失者来说,不后悔失去近因;当没有不后悔时,对不后悔坏失者来说,欣悦失去近因;(中略)解脱智见失去近因。学友们!对持戒者、戒具足者来说,不后悔具足近因;当有不后悔时,对不后悔具足者来说,欣悦具足近因;当有欣悦时,对

10、欣悦具足者来说,喜具足近因;当有喜时,对喜具足者来说,宁静具足近因;当有宁静时,对宁静具足者来说,乐具足近因;当有乐时,对乐具足者来说,正定具足近因;当有正定时,对正定具足者来说,如实智见具足近因;当有如实智见时,对如实智见具足者来说,厌具足近因;当有厌时,对厌具足者来说,离贪具足近因;当有离贪时,对离贪具足者来说,解脱智见具足近因。学友们!犹如有树木枝叶具足,其外皮来到圆满,内皮也肤材也心材也来到圆满。同样的,学友们!对持戒者、戒具足者来说,不后悔具足近因;当有不后悔时,对不后悔具足者来说,欣悦具足近因;(中略)解脱智见具足近因。”5经/近因经第三在那里,尊者阿难召唤比丘们:(中略)“学友们

11、!对破戒者、戒坏失者来说,不后悔失去(其)近因;当没有不后悔时,对不后悔坏失者来说,欣悦失去近因;当没有欣悦时,对欣悦坏失者来说,喜失去近因;当没有喜时,对喜坏失者来说,宁静失去近因;当没有宁静时,对宁静坏失者来说,乐失去近因;当没有乐时,对乐坏失者来说,正定失去近因;当没有正定时,对正定坏失者来说,如实智见失去近因;当没有如实智见时,对如实智见坏失者来说,厌失去近因;当没有厌时,对厌坏失者来说,离贪失去近因;当没有离贪时,对离贪坏失者来说,解脱智见失去近因。学友们!犹如有树木枝叶坏失,其外皮既不来到圆满,内皮也肤材也心材也不来到圆满。同样的,学友们!对破戒者、戒坏失者来说,不后悔失去近因;当

12、没有不后悔时,对不后悔坏失者来说,欣悦失去近因;(中略)解脱智见失去近因。学友们!对持戒者、戒具足者来说,不后悔具足近因;当有不后悔时,对不后悔具足者来说,欣悦具足近因;当有欣悦时,对欣悦具足者来说,喜具足近因;当有喜时,对喜具足者来说,宁静具足近因;当有宁静时,对宁静具足者来说,乐具足近因;当有乐时,对乐具足者来说,正定具足近因;当有正定时,对正定具足者来说,如实智见具足近因;当有如实智见时,对如实智见具足者来说,厌具足近因;当有厌时,对厌具足者来说,离贪具足近因;当有离贪时,对离贪具足者来说,解脱智见具足近因。学友们!犹如有树木枝叶具足,其外皮来到圆满,内皮也肤材也心材也来到圆满。同样的,

13、学友们!对持戒者、戒具足者来说,不后悔具足近因;当有不后悔时,对不后悔具足者来说,欣悦具足近因;(中略)解脱智见具足近因。”6经/不幸经“比丘们!凡比丘是侮辱者、恶口者、斥责同梵行的圣者,这是可能的、有机会的:他会遭受十一种不幸之一,哪十一种呢?未达到的不达到,或已达到的衰退,或他的善法不净化,或在善法上是增上慢者,或不乐于行梵行,或他来到犯某个污染,或放弃学而后还俗,或被激烈的生病苦恼触达,或到达疯狂、心错乱,或迷乱地死去,以身体的崩解,死后往生到苦界、恶趣、下界、地狱,比丘们!凡比丘是侮辱者、恶口者、斥责同梵行的圣者,这是可能的、有机会的:他会遭受十一种不幸之一。比丘们!凡比丘是侮辱者、恶

14、口者、斥责同梵行的圣者,这是不可能的、没有机会的:他不会遭受十一种不幸之一,哪十一种呢?未达到的不达到,或已达到的衰退,或他的善法不净化,或在善法上是增上慢者,或不乐于行梵行,或他来到犯某个污染,或放弃学而后还俗,或被激烈的生病苦恼触达,或到达疯狂、心错乱,或迷乱地死去,以身体的崩解,死后往生到苦界、恶趣、下界、地狱,比丘们!凡比丘是侮辱者、恶口者、斥责同梵行的圣者,这是可能的、有机会的:他会遭受十一种不幸之一。”7经/想经那时,尊者阿难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尊者阿难对世尊这么说:“大德!比丘会有像这样定的获得:既不是关于地的地想,也不是关于水的水想,不是

15、关于火的火想,不是关于风的风想,不是关于虚空无边处的虚空无边处想,不是关于识无边处的识无边处想,不是关于无所有处的无所有处想,不是关于非想非非想处的非想非非想处想,不是关于这个世间的这个世间想,不是关于其他世间的其他世间想,凡所见、所闻、所觉、所识、所得、所求、被意所随行在那里都不想,但还是想吗?”“阿难!比丘会有像这样定的获得:既不是关于地的地想,也不是关于水的水想,不是关于火的火想,不是关于风的风想,不是关于虚空无边处的虚空无边处想,不是关于识无边处的识无边处想,不是关于无所有处的无所有处想,不是关于非想非非想处的非想非非想处想,不是关于这个世间的这个世间想,不是关于其他世间的其他世间想,

16、凡所见、所闻、所觉、所识、所得、所求、被意所随行在那里都不想,但还是想。”“大德!比丘如何会有像这样定的获得:既不是关于地的地想,也不是关于水的水想,不是关于火的火想,不是关于风的风想,不是关于虚空无边处的虚空无边处想,不是关于识无边处的识无边处想,不是关于无所有处的无所有处想,不是关于非想非非想处的非想非非想处想,不是关于这个世间的这个世间想,不是关于其他世间的其他世间想,凡所见、所闻、所觉、所识、所得、所求、被意所随行在那里都不想,但还是想呢?”“阿难!这里,比丘有这样的想:这是寂静的,这是胜妙的,即:一切行的止、一切依着的断念、渴爱的灭尽、离贪、灭、涅盘。阿难!这样,比丘会有既不是关于地

17、的地想,也不是关于水的水想,不是关于火的火想,不是关于风的风想,不是关于虚空无边处的虚空无边处想,不是关于识无边处的识无边处想,不是关于无所有处的无所有处想,不是关于非想非非想处的非想非非想处想,不是关于这个世间的这个世间想,不是关于其他世间的其他世间想,凡所见、所闻、所觉、所识、所得、所求、被意所随行在那里都不想,但还是想。”那时,尊者阿难欢喜、随喜世尊所说后,起座向世尊问讯,然后作右绕,接着离开去见尊者舍利弗。抵达后,与尊者舍利弗互相欢迎。欢迎与寒暄后,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尊者阿难对尊者舍利弗这么说:“舍利弗学友!比丘会有像这样定的获得:既不是关于地的地想,(中略)凡所见、所闻、所觉

18、、所识、所得、所求、被意所随行在那里都不想,但还是想吗?”“阿难学友!比丘会有像这样定的获得:既不是关于地的地想,(中略)凡所见、所闻、所觉、所识、所得、所求、被意所随行在那里都不想,但还是想。”“舍利弗学友!比丘如何会有像这样定的获得:既不是关于地的地想,(中略)凡所见、所闻、所觉、所识、所得、所求、被意所随行在那里都不想,但还是想呢?”“阿难学友!这里,比丘有这样的想:这是寂静的,这是胜妙的,即:一切行的止、一切依着的断念、渴爱的灭尽、离贪、灭、涅盘。阿难!这样,比丘会有既不是关于地的地想,(中略)凡所见、所闻、所觉、所识、所得、所求、被意所随行在那里都不想,但还是想。”“不可思议啊,学友

19、!未曾有啊,学友!实在是因为大师与弟子的道理与道理、字句与字句合流、集合而不相违,即:在最胜句上。学友!这里,我去见世尊后,问这件事,世尊以这些句、以这些字句对我解说,犹如尊者舍利弗。不可思议啊,大德!未曾有啊,大德!实在是因为大师与弟子的道理与道理、字句与字句合流、集合而不相违,即:在最胜句上。”8经/作意经那时,尊者阿难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尊者阿难对世尊这么说:“大德!比丘会有像这样定的获得:他能不作意眼,能不作意色,能不作意耳,能不作意声音,能不作意鼻,能不作意气味,能不作意舌,能不作意味道,能不作意身,能不作意所触,能不作意地,能不作意水,能不作

20、意火,能不作意风,能不作意虚空无边处,能不作意识无边处,能不作意无所有处,能不作意非想非非想处,能不作意这个世间,能不作意其他世间,凡所见、所闻、所觉、所识、所得、所求、被意所随行都能不作意,但还能作意吗?”“阿难!比丘会有像这样定的获得:他能不作意眼,能不作意色,能不作意耳,能不作意声音,能不作意鼻,能不作意气味,能不作意舌,能不作意味道,能不作意身,能不作意所触,能不作意地,能不作意水,能不作意火,能不作意风,能不作意虚空无边处,能不作意识无边处,能不作意无所有处,能不作意非想非非想处,能不作意这个世间,能不作意其他世间,凡所见、所闻、所觉、所识、所得、所求、被意所随行都能不作意,但还能作

21、意。”“大德!比丘如何会有像这样定的获得:他能不作意眼,能不作意色,(中略)凡所见、所闻、所觉、所识、所得、所求、被意所随行都能不作意,但还能作意呢?”“阿难!这里,比丘这样作意:这是寂静的,这是胜妙的,即:一切行的止、一切依着的断念、渴爱的灭尽、离贪、灭、涅盘。阿难!这样,比丘会有像这样定的获得:他能不作意眼,能不作意色,(中略)凡所见、所闻、所觉、所识、所得、所求、被意所随行都能不作意,但还能作意。”9经/诜陀经有一次,世尊住在亲戚村的砖屋中。那时,尊者诜陀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世尊对尊者诜陀这么说:“诜陀!修骏马禅,不要修未调马禅!而,怎样是未调马禅

22、?诜陀!被绑在马槽的未调马思念:牧草!牧草!那是什么原因呢?诜陀!因为被绑在马槽的未调马不这么想:今天驯马师将对我作什么惩罚?我应该作什么对策?被绑在马槽的牠思念:牧草!牧草!同样的,诜陀!这类未调人到林野、树下、空屋,住于心被欲贪所缠缚、被欲贪所制伏,对已生起的欲贪不如实了知出离。他内在作像这样的欲贪,而后禅修、出禅修、向下禅修、离禅修;住于心被恶意所缠缚、住于心被昏沉睡眠所缠缚、住于心被掉举后悔所缠缚、住于心被疑所缠缚、被疑所制伏,对已生起的疑不如实了知出离。他内在作像这样的疑,而后禅修、出禅修、向下禅修、离禅修。他依止地修禅;依止水修禅;依止火修禅;依止风修禅;依止虚空无边处修禅;依止识

23、无边处修禅;依止无所有处修禅;依止非想非非想处修禅;依止此世修禅;依止他世修禅;这里,凡依止所见、所闻、所觉、所识、所得、所求、被意所随行而修禅,诜陀!这样是未调人的禅。而,诜陀!怎样是骏马禅?诜陀!被绑在马槽的贤骏马不思念:牧草!牧草!那是什么原因呢?诜陀!因为被绑在马槽的贤骏马这么想:今天驯马师将对我作什么惩罚?我应该作什么对策?被绑在马槽的牠不思念:牧草!牧草!诜陀!贤骏马视这样挨鞭子为如负债、如缚刑、如没收、如歹运。同样的,诜陀!贤骏人到林野、树下、空屋,住于心不被欲贪所缠缚、不被欲贪所制伏,对已生起的欲贪如实了知出离;住于心不被恶意所缠缚、住于心不被昏沉睡眠所缠缚、住于心不被掉举后悔

24、所缠缚、住于心不被疑所缠缚、不被疑所制伏,对已生起的疑如实了知出离。他不依止地修禅,不依止水修禅,不依止火修禅,不依止风修禅,不依止虚空无边处修禅,不依止识无边处修禅,不依止无所有处修禅,不依止非想非非想处修禅,不依止此世修禅,不依止他世修禅,这里,凡不依止所见、所闻、所觉、所识、所得、所求、被意所随行而修禅,即使那样,他修禅。而,诜陀!贤骏人这样修禅,帝释天、梵天与生主神,必远远地礼敬:礼敬那贤骏人!礼敬那最胜人!我们不自证,你依止什么修禅。”当这么说时,尊者诜陀对世尊这么说:“但,大德!贤骏人怎样不依止地修禅,不依止水修禅,不依止火修禅,不依止风修禅,不依止虚空无边处修禅,不依止识无边处修

25、禅,不依止无所有处修禅,不依止非想非非想处修禅,不依止此世修禅,不依止他世修禅,这里,凡不依止见、所闻、所觉、所识、所得、所求、被意所随行而修禅,即使那样,他修禅呢?又,大德!贤骏人怎样修禅,帝释天、梵天与生主神,必远远地礼敬:礼敬你,贤骏人!礼敬你,最胜人!我们不自证,你依止什么修禅。呢?”“诜陀!这里,对贤骏人来说,关于地,地想消失了;关于水,水想消失了;关于火,火想消失了;关于风,风想消失了;关于虚空无边处,虚空无边处想消失了;关于识无边处,识无边处想消失了;关于无所有处,无所有处想消失了;关于非想非非想处,非想非非想处想消失了;关于此世,此世想消失了;关于他世,他世想消失了;这里,凡关

26、于所见、所闻、所觉、所识、所得、所求、被意所随行之想,也在那里消失了。诜陀!贤骏人这样不依止地修禅,(中略)这里,凡不依止所见、所闻、所觉、所识、所得、所求、被意所随行修禅,即使那样,他修禅。而,诜陀!贤骏人这样修禅,帝释天、梵天与生主神,必远远地礼敬:礼敬那贤骏人!礼敬那最胜人!我们不自证,你依止什么修禅。”10经/喂孔雀处经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喂孔雀处的游行者林园。在那里,世尊召唤比丘们:“比丘们!”“尊师!”那些比丘回答世尊。世尊这么说:“比丘们!具备三法的比丘毕竟究竟、究竟离轭安稳、究竟梵行、究竟终结,是人与天中最上的,哪三个呢?无学戒蕴、无学定蕴、无学慧蕴。比丘们!具备三法的比丘毕

27、竟究竟、究竟离轭安稳、究竟梵行、究竟终结,是人与天中最上的。比丘们!具备下一个三法的比丘毕竟究竟、究竟离轭安稳、究竟梵行、究竟终结,是人与天中最上的,哪三个呢?神通神变、记心神变、教诫神变。比丘们!具备三法的比丘毕竟究竟、究竟离轭安稳、究竟梵行、究竟终结,是人与天中最上的。”比丘们!具备下一个三法的比丘毕竟究竟、究竟离轭安稳、究竟梵行、究竟终结,是人与天中最上的,哪三个呢?正见、正智、正解脱。比丘们!具备三法的比丘毕竟究竟、究竟离轭安稳、究竟梵行、究竟终结,是人与天中最上的。比丘们!具备二法的比丘毕竟究竟、究竟离轭安稳、究竟梵行、究竟终结,是人与天中最上的,哪二个呢?明、行。比丘们!具备二法的

28、比丘毕竟究竟、究竟离轭安稳、究竟梵行、究竟终结,是人与天中最上的。比丘们!这些偈颂也被梵王常童子所说:在归属于种姓的出生者中,刹帝利是最上的,明与行具足者,在天人中他是最上的。比丘们!这些偈颂也被那梵王常童子所善吟诵,非恶吟诵,被伴随利益地说,非不被伴随利益地说,被我同意。比丘们!我也这么说:在归属于种姓的出生者中,刹帝利是最上的,明与行具足者,在天人中他是最上的。”依止品第一,其摄颂:“为了什么目的、思,三则近因、不幸,二则?想、作意,诜陀、喂孔雀处。”2.回忆品11经/摩诃男经第一我听到这样:有一次,世尊住在释迦族人的迦毗罗卫城尼拘律园。当时,众多比丘为世尊作衣服的工作:“经过三个月了,当

29、衣服完成时,世尊将出发游行。”释迦族人摩诃男听闻:“听说众多比丘为世尊作衣服的工作:经过三个月了,当衣服完成时,世尊将出发游行。”那时,释迦族人摩诃男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释迦族人摩诃男对世尊这么说:“大德!我听闻:听说众多比丘为世尊作衣服的工作:“经过三个月了,当衣服完成时,世尊将出发游行。”大德!对那些以种种住处而住的我们,应该以什么住处而住呢?”“摩诃男!好!好!摩诃男!对善男子的你们来说,这是适当的:你们来见世尊而问:对那些以种种住处而住的我们,应该以什么住处而住呢?摩诃男!有信者是成功者,非无信者;活力已被发动者是成功者,非怠惰者;念已现前者是成

30、功者,非念已忘失者;得定者是成功者,非不得定者;有慧者是成功者,非恶慧者。摩诃男!在这五法上确立后,更应该在六法上修习:摩诃男!这里,你应该回忆如来:像这样,那世尊是阿罗汉、遍正觉者、明与行具足者、善逝、世间知者、被调伏人的无上调御者、人天之师、佛陀、世尊。摩诃男!每当圣弟子回忆如来时,那时,心不被贪缠缚,心不被瞋缠缚,心不被痴缠缚,那时,心只向如来正直而行,而,摩诃男!心正直而行的圣弟子得义的信受、得法的信受、得伴随法的欣悦。当已欢悦时,则喜被生;当意喜时,则身宁静;身已宁静者,则感受乐;心乐者,则入定,摩诃男!这被称为:圣弟子在不平顺的世代中住于已得平顺;在有瞋害的世代中住于无瞋害,已进入

31、法流者修习佛的回忆。再者,摩诃男!你应该回忆法:法是被世尊善说的、直接可见的、实时的、请你来见的、能引导的、智者应该自己经验的。摩诃男!每当圣弟子回忆法时,那时,心不被贪缠缚,心不被瞋缠缚,心不被痴缠缚,那时,心只向法正直而行,而,摩诃男!心正直而行的圣弟子得义的信受、得法的信受、得伴随法的欣悦。当已欢悦时,则喜被生;当意喜时,则身宁静;身已宁静者,则感受乐;心乐者,则入定,摩诃男!这被称为:圣弟子在不平顺的世代中住于已得平顺;在有瞋害的世代中住于无瞋害,已进入法流者修习法的回忆。再者,摩诃男!你应该回忆僧团:世尊的弟子僧团是依善而行者,世尊的弟子僧团是依正直而行者,世尊的弟子僧团是依真理而行

32、者,世尊的弟子僧团是如法而行者,即:四双之人、八辈之士,这世尊的弟子僧团应该被奉献、应该被供奉、应该被供养、应该被合掌,为世间的无上福田。摩诃男!每当圣弟子回忆僧团时,那时,心不被贪缠缚,心不被瞋缠缚,心不被痴缠缚,那时,心只向僧团正直而行,而,摩诃男!心正直而行的圣弟子得义的信受、得法的信受、得伴随法的欣悦。当已欢悦时,则喜被生;当意喜时,则身宁静;身已宁静者,则感受乐;心乐者,则入定,摩诃男!这被称为:圣弟子在不平顺的世代中住于已得平顺;在有瞋害的世代中住于无瞋害,已进入法流者修习僧团的回忆。再者,摩诃男!你应该回忆自己的戒:无毁坏的、无瑕疵的、无污点的、无杂色的、自由的、智者所称赞的、不

33、取着的、导向定的。摩诃男!每当圣弟子回忆戒时,那时,心不被贪缠缚,心不被瞋缠缚,心不被痴缠缚,那时,心只向戒正直而行,而,摩诃男!心正直而行的圣弟子得义的信受、得法的信受、得伴随法的欣悦。当已欢悦时,则喜被生;当意喜时,则身宁静;身已宁静者,则感受乐;心乐者,则入定,摩诃男!这被称为:圣弟子在不平顺的世代中住于已得平顺;在有瞋害的世代中住于无瞋害,已进入法流者修习戒的回忆。再者,摩诃男!你应该回忆自己的施舍:这确实是我的获得,确实是我的好获得,我在被悭垢缠缚的人人中,以离悭垢之心住于在家,自在地施舍,亲手施与,乐于舍,回应乞求、乐于均分与布施。摩诃男!每当圣弟子回忆施舍时,那时,心不被贪缠缚,

34、心不被瞋缠缚,心不被痴缠缚,那时,心只向施舍正直而行,而,摩诃男!心正直而行的圣弟子得义的信受、得法的信受、得伴随法的欣悦。当已欢悦时,则喜被生;当意喜时,则身宁静;身已宁静者,则感受乐;心乐者,则入定,摩诃男!这被称为:圣弟子在不平顺的世代中住于已得平顺;在有瞋害的世代中住于无瞋害,已进入法流者修习施舍的回忆。再者,摩诃男!你应该回忆诸天:有四大王天,有三十三天,有夜摩天,有兜率天,有化乐天,有他化自在天,有梵众天,有其他更高之诸天。这些天具备这模样的信,从此处死后,往生到那里,我也存在着像那模样的信;这些天具备这模样的戒,从此处死后,往生到那里,我也存在着像那模样的戒;这些天具备这模样的博

35、闻,从此处死后,往生到那里,我也存在着像那模样的博闻;这些天具备这模样的施舍,从此处死后,往生到那里,我也存在着像那模样的施舍;这些天具备这模样的慧,从此处死后,往生到那里,我也存在着像那模样的慧。摩诃男!每当圣弟子回忆自己与诸天的信、戒、博闻、施舍、慧时,那时,心不被贪缠缚,心不被瞋缠缚,心不被痴缠缚,那时,心只向诸天正直而行,而,摩诃男!心正直而行的圣弟子得义的信受、得法的信受、得伴随法的欣悦。当已欢悦时,则喜被生;当意喜时,则身宁静;身已宁静者,则感受乐;心乐者,则入定,摩诃男!这被称为:圣弟子在不平顺的世代中住于已得平顺;在有瞋害的世代中住于无瞋害,已进入法流者修习诸天的回忆。”12经

36、/摩诃男经第二我听到这样:有一次,世尊住在释迦族人的迦毗罗卫城尼拘律园。当时,释迦族人摩诃男病已康复,从病中康复不久。当时,众多比丘为世尊作衣服的工作:“经过三个月了,当衣服完成时,世尊将出发游行。”释迦族人摩诃男听闻:“听说众多比丘为世尊作衣服的工作:经过三个月了,当衣服完成时,世尊将出发游行。”那时,释迦族人摩诃男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释迦族人摩诃男对世尊这么说:“大德!我听闻:听说众多比丘为世尊作衣服的工作:“经过三个月了,当衣服完成时,世尊将出发游行。”大德!对那些以种种住处而住的我们,应该以什么住处而住呢?”“摩诃男!好!好!摩诃男!对善男子的你

37、们来说,这是适当的:你们来见世尊而问:对那些以种种住处而住的我们,应该以什么住处而住呢?摩诃男!有信者是成功者,非无信者;活力已被发动者是成功者,非怠惰者;念已现前者是成功者,非念已忘失者;得定者是成功者,非不得定者;有慧者是成功者,非劣慧者。摩诃男!在这五法上确立后,更应该在六法上修习:摩诃男!这里,你应该回忆如来:像这样,那世尊(中略)人天之师、佛陀、世尊。摩诃男!每当圣弟子回忆如来时,那时,心不被贪缠缚,心不被瞋缠缚,心不被痴缠缚,那时,心只向如来正直而行,而,摩诃男!心正直而行的圣弟子得义的信受、得法的信受、得伴随法的欣悦。当已欢悦时,则喜被生;当意喜时,则身宁静;身已宁静者,则感受乐

38、;心乐者,则入定,摩诃男!这佛的回忆,当行走时你应该修习;当站着时你也应该修习;当坐着时你也应该修习;当卧着时你也应当修习;当执持家业时你也应当修习;当住在孩子繁杂的家里时你也应该修习。再者,摩诃男!你应该回忆法(中略)你应该回忆僧团(中略)你应该回忆自己的戒(中略)你应该回忆自己的施舍(中略)你应该回忆诸天:有四大王天,(中略)有其他更高之诸天。这些天具备这模样的信,从此处死后,往生到那里,我也存在着像那模样的信;这些天具备这模样的戒,(中略)博闻(中略)施舍(中略)这些天具备这模样的慧,从此处死后,往生到那里,我也存在着像那模样的慧。摩诃男!每当圣弟子回忆自己与诸天的信、戒、博闻、施舍、慧

39、时,那时,心不被贪缠缚,心不被瞋缠缚,心不被痴缠缚,那时,心只向诸天正直而行,而,摩诃男!心正直而行的圣弟子得义的信受、得法的信受、得伴随法的欣悦。当已欢悦时,则喜被生;当意喜时,则身宁静;身已宁静者,则住于乐;心乐者,则入定,摩诃男!这诸天的回忆,当行走时你应该修习;当站着时你也应该修习;当坐着时你也应该修习;当卧着时你也应当修习;当执持家业时你也应当修习;当住在孩子繁杂的家里时你也应该修习。”13经/难提经有一次,世尊住在释迦族人的迦毗罗卫城尼拘律园。那时,世尊想要到舍卫城雨季安居。释迦族人难提听闻:“听说世尊想要到舍卫城雨季安居。”那时,释迦族人难提心想:“如果我也到舍卫城雨季安居,在那

40、里进行事业,我将得到经常见世尊的机会。”那时,世尊到舍卫城雨季安居,释迦族人难提也到舍卫城雨季安居,在那里进行事业,他得到经常见世尊的机会。当时,众多比丘为世尊作衣服的工作:“经过三个月了,当衣服完成时,世尊将出发游行。”释迦族人难提听闻:“听说众多比丘为世尊作衣服的工作:经过三个月了,当衣服完成时,世尊将出发游行。”那时,释迦族人难提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释迦族人难提对世尊这么说:“大德!我听闻:听说众多比丘为世尊作衣服的工作:“经过三个月了,当衣服完成时,世尊将出发游行。”大德!对那些以种种住处而住的我们,应该以什么住处而住呢?”“难提!好!好!难提!

41、对善男子的你们来说,这是适当的:你们来见世尊而问:对那些以种种住处而住的我们,应该以什么住处而住呢?难提!有信者是成功的,非无信者;持戒者是成功的,非破戒者;活力已被发动者是成功的,非怠惰者;念已现前者是成功的,非念已忘失者;得定者是成功的,非不得定者;有慧者是成功的,非劣慧者。难提!在这六法上确立后,应该在五法上准备自己的念:难提!这里,你应该回忆如来:像这样,那世尊是阿罗汉、遍正觉者、明与行具足者、善逝、世间知者、被调伏人的无上调御者、人天之师、佛陀、世尊。难提!这样,你应该准备生起自己对如来的念。再者,难提!你应该回忆法:法是被世尊善说的、直接可见的、实时的、请你来见的、能引导的、智者应

42、该自己经验的。难提!这样,你应该准备生起自己对法的念。再者,难提!你应该回忆善友:这确实是我的获得,确实是我的好获得,这是我的善友:他是悲愍者、乐于利益者、告诫者、教诫者。难提!这样,你应该准备生起自己对善友的念。再者,难提!你应该回忆自己的施舍:这确实是我的获得,确实是我的好获得,我在被悭垢缠缚的人人中,以离悭垢之心住于在家,自在地施舍,亲手施与,乐于舍,回应乞求、乐于均分与布施。难提!这样,你应该准备生起自己对施舍的念。再者,难提!你应该回忆天:凡超越以物质食物为食、与诸天为同伴之天,往生另一个意生身,祂们不认为有自己应该作的,或对已作的增加(什么),难提!犹如非暂时解脱的比丘不认为有自己

43、应该作的,或对已作的增加(什么)。同样的,难提!凡超越以物质食物为食、与诸天为同伴之天,往生另一个意生身,祂们不认为有自己应该作的,或对已作的增加(什么)。难提!这样,你应该准备生起自己对天的念。难提!已具备这十一法的圣弟子就舍断恶不善法,不执取。难提!犹如倾倒的瓶子就吐出水,已吐出的不再还原,难提!又如同在干草上放火到烧尽,已烧尽的不再复原。同样的,难提!已具备这十一法的圣弟子就舍断恶不善法,不执取。”14经/须菩提经那时,尊者须菩提与沙达比丘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世尊对尊者须菩提这么说:“须菩提!这位比丘的名字是什么?”“大德!这位是须达多优婆塞的儿子

44、,由于信,从在家出家,成为非家生活的比丘名字是沙达。”“须菩提!是否这位须达多优婆塞的儿子,由于信,从在家出家,成为非家生活的沙达比丘将会在信的特质上被看见。”“世尊!这正是时候,善逝!这正是时候,愿世尊说信的特质,这里,我将知道这位比丘将会在信的特质上被看见或不(被看见)。”“那样的话,须菩提!你要听!你要好好作意!我要说了。”“是的,大德!”尊者须菩提回答世尊。世尊这么说:“须菩提!这里,比丘是持戒者,住于被波罗提木叉的自制所防护,具足正行和行境,在微罪中看见可怕,在学处上受持后学习,须菩提!凡比丘是持戒者,(中略)在学处上受持后学习者,这是有信者的信的特质。再者,比丘们!比丘是多闻者、所

45、听闻的忆持者、所听闻的蓄积者,凡那些开头是善、中间是善、终结是善;意义正确、辞句正确,说明唯独圆满、遍清净梵行的法,像这样的法被他多闻、忆持、背诵、以意熟虑、以见善通达,比丘们!凡比丘是多闻者,(中略)以见善通达者,这是有信者的信的特质。再者,比丘们!比丘有善友、善伴侣、善同志,比丘们!凡比丘有善友、善伴侣、善同志者,这也是有信者的信的特质。再者,比丘们!比丘是易被说服者,具备易教诲法,能忍耐、善理解教诫者,比丘们!凡比丘是易被说服,(中略)善理解教诫者,这也是有信者的信的特质。再者,比丘们!比丘对同梵行者各种不同应该作的,在那里,他是熟练者、不懒惰者,具备足以执行、足以安排的适当方法与思察者

46、,比丘们!凡比丘对同梵行者各种不同应该作的,在那里,他是熟练者、不懒惰者,具备足以执行、足以安排的适当方法与思察者,这也是有信者的信的特质。再者,须菩提!比丘是法的爱欲者,可爱的对话者,在阿毗达磨与阿毗毗奈耶上广大的欣喜者,须菩提!凡比丘是法的爱欲者,可爱的对话者,在阿毗达磨与阿毗毗奈耶上广大的欣喜者,这也是有信者的信的特质。再者,须菩提!比丘住于为了不善法的舍断、为了善法的具备而活力已被发动的,刚毅、坚固的努力,不轻忽在善法上的责任,须菩提!凡比丘住于为了不善法的舍断、为了善法的具备而活力已被发动的,刚毅、坚固的努力,不轻忽在善法上的责任者,这也是有信者的信的特质。再者,须菩提!比丘是(构成)增上心与在当生中为乐住处之四(种)禅的随欲获得者、不困难获得者、无困难获得者,须菩提!凡比丘是(构成)增上心与在当生中为乐住处之四(种)禅的随欲获得者、不困难获得者、无困难获得者者,这也是有信者的信的特质。再者,须菩提!比丘回忆起许多前世住处,即: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