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程可则《海日堂诗集》校注.pdf

上传人:李静文 文档编号:8124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PDF 页数:220 大小:10.8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程可则《海日堂诗集》校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0页
程可则《海日堂诗集》校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0页
程可则《海日堂诗集》校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0页
程可则《海日堂诗集》校注.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20页
程可则《海日堂诗集》校注.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程可则海日堂诗集校注姓名:魏捷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汉语言文字学指导教师:谢明仁20080701程可则海日堂诗集校注摘 要程可则,字周量,号石膣,广东南海人。顺治九年(1652)会试第一;顺治十七年(1660)授内阁中书;康熙八年(1669)累晋户部主事员外;康熙十年(1671)累迂兵部郎中;康熙十二年(1673)出任桂林知府,由于操劳过度,卒于全州,年五十。程可则生于明朝,卒于清初,一生横跨两代,生平颇为传奇。海宦堂诗集为程可则一生代表之作,在当时的岭南诗坛备受推崇。但遗憾的是,目前学术界尚无对程可则其人、其诗做过系统研究。是故,本文以程可则的海日堂诗集为研究对象,并分

2、两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对程可则的生平、交游、思想、著作版本、所处时代及文化背景进行了概述;对程可则所创作诗歌的内容、艺术特色及其不足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与探讨。第二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对海曰堂诗集中近500首诗歌进行了文字校勘和诗句注释等整理工作。以期后人能对程可则及其诗歌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关键词: 程可则海日堂诗集 内容艺术特色校注RESENSING AND ANNOTATING OF CHENGKEZESHAIRITANG POETRYABSTRACTCheng Keze,晰tll the rending name of Zhou Liang and nickname Sift

3、 Qu,WaSborn in Nan Hal Guangdong provinceHe got the first prize in the ninth year of ShunZhis examinationIn 1 660,he WaS conferred as a cabinet ministerIn Kang Xi eighthyear(1 669),he was the major official in Shah Xi Hu BuAnd in the tenth year ofKang Xi,he became an official in Bing BuHe went to wo

4、rk in Guilin as a districtmagistrateBecause of working too hard,he died in Quanzhou when he Was 50 yearsoldCheng Keze Was born in Ming dynasty and died in Qing dynastyHis life story isa legendryThe poetry of Hai Ri Tang is his representative worksIt Was thought highly of inLing Nan Pamassian FieldBu

5、t itS very pity that his life story and his poetry wereseldom studied systematicallySo this paper,丽m Cheng KezeS HaiRiTang Poetry aSthe research target,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In the first part,the writer studied hiswhole life,his traveling,thought and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his timesThe writer

6、also studied the content,and art features of his poems as well as the shortcomingsThe second part is the main partThe writer studied character collation and poemsnotation with almost 500 poems in the Poetry of Hai Ri Tang,hoping that people Canknow well of Cheng Keze and his poemsKey words:Cheng Kez

7、e;HaiRiTang Poetry;content;art features;resensing andannotating广西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和相关知识产权属广西大学所有,本人保证不以其它单位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或使用本论文的研究内容。除已注明部分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为获得其它学位而使用过的内容。对本文的研究工作提供过重要帮助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明确说明并致谢。论文作者签名: 放 2卯子年 否月I 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大学关于收集、保存

8、、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请选择发布时间:哦口时发布 口解密后发布(保密论文需注明,并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签名: 超名:询噍舻易月沈广西大学硕士掌位论文 程可则(海日堂诗集校注工_J一刚吾岭南诗派(也称作“广东诗派“或“粤东诗派”)是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诗歌流派,有着自己的独特的发展道路。王士祺池北偶谈中指出:“东粤人才最盛,正以僻处岭海,不为中原江左习气熏染;故尚存古

9、风耳。”中下层文士往往少受或不受每个时期流行的诗风影响,循着岭南诗歌健康的传统,师友相承。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清初顺治、康熙年间,国势强盛,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学术和文艺都出现了一时繁荣的局面。此时的岭南文坛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诗文大家。袁行云的清人诗集叙录中提到:岭南清初文人程可则是当时岭南诗坛上较为突出的一位。程可则是广东南海人,曾为桂林知府,并卒于桂林,其与宋琬、曹而堪、施润章、沈荃、王士禄、王士稹、陈廷敬并称为“海内八大家“,其诗文集海日堂集也受到多人的推崇。但遗憾的是,目前学术界尚无对程可则其人、其诗作系统专题研究的,是故,笔者以程可则海日堂集中的诗歌部分(定名为海日堂诗

10、集)为研究对象,对其生平、交游、思想、所处时代、文化背景及其诗歌的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以期让后人对程可则及其诗歌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第一章程可则的生平、交游、思想及著作版本情况第一节程可则的生平程可则(1623-1673),字周量,一字湟溱,号石腥,广东南海人。顺治九年(1652)会试第一;顺治十七年(1660)授内阁中书;康熙八年(1669)累晋户部主事员外;康熙十年(1671)累迁兵部郎中;康熙十二年(1673)出任桂林知府,由于操劳过度,卒于全州,年五十。程可则生于明朝,卒于清初,一生横跨两代,生平颇为传奇。一、会试风波程可则从幼年起就好学诗文,青年时期就已显露了较

11、高的诗文才华,“以能qJ-W则海日堂诗集校注文名于时,又名能诗。川“年才二十余,不汲汲世俗之好,家贫事亲澹然自守,所进又安可限。乜3程可则二十多岁时,就师从当时南粤一代硕儒名师陈邦彦。其师陈邦彦(1603-1647),字令斌,号岩野,顺德龙山人,出身书香门第,博学多才,成年后迁至大良锦岩山麓,创办锦岩书院,开馆20年,授徒逾千人。在同f-JN兄中,被后人尊为清初“岭南三大家”的屈大均、陈恭尹(陈邦彦之子)成为程可则的好友。岭南一地,宋亡而抗元,明亡而抗清,期间因抗战而殉国者众。这种历史的背景,培养了岭南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慷慨赴义的斗争精神。清军入关后,时已年届四十的陈邦彦疾书中兴政要策论

12、万言书,慨然北上金陵,希望面呈南明弘光帝为国效力,不果。遂返回家乡,参加南明广东乡试,中举人,擢升兵部职方司主事,派往赣州参与军事。由此投笔从戎,力保南明小朝廷,与清兵展开血战,特别是对南明肇庆政权长达十多年的维持与生存做出了极大贡献。顺治四年,陈邦彦与东莞张家玉、南海陈子壮等联络,密谋攻取广州。屈大均和陈恭尹均加入到战斗中,与残暴的清军展开激烈的斗争。事败后,陈邦彦转战于三水、清远,终遭清政府的杀害。随后,屈大均遁入禅门,陈恭尹隐居不仕。这时的程可则并未加入到其师率领的义师战斗中,他-,b读书,想通过科举之路,进入仕途。顺治九年(1652),程可则参加了会试并一举夺得会元。消息传回家乡,亲友

13、到他家祝贺,程父却不高兴地说:“岭南初通,南人孤士,裒然弁冕天下,惧且不免,何贺也!“疆3果然,清廷认为广东的抗清运动激烈持久,因此不能让广东人做榜魁,于是横加挑剔、改变原议,以“悖戾经旨”为由将程可则除名,考官学士胡统虞等亦并治罪。这里关于考官胡统虞还有一个小小的风波,胡统虞(16041652),字孝绪,武陵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登进士,改庶吉士。清军入北京,他逃到河北固安县。清廷下诏以原官职起用他,固辞不受。大学士范文程携厚礼亲往邀聘,敦促他进京,授国史院检讨职。顺治六年(1649),晋升礼部尚书,拜授内秘书院大学士,教习庶吉士,讲学万寿宫。顺治九年(1652)会试,充正主考官。事前

14、,率领同僚在神位前盟誓,务必选拔寒士。发榜后,许多贵人子弟落选,他们以首题不合朱熹的四书集注为借口,1程士伟编海日堂集之王庭序M清道光五年刻本2程士伟编海日堂集之曹溶序M清道光五年刻本3程士伟编海日堂集之陈恭尹序蛔清道光五年刻本广西大掌司配b掌位论文 程可则海日堂诗集校注胁迫当政者论劾,要求重新举行会试。结果经部科磨勘,会元程可则和其他几个同榜考生的功名均被削去;胡统虞调离考功司,降六级使用,事态才得以平息。程可则最终未能参加殿试,但是经历这样不公正会试风波后,他并没有一蹶不振,反而“益沈酣经史1。入仕无门,在当时动荡的社会中,程可则也随之皈依佛门,和好友屈大均师事天然和尚。天然和尚,原是明朝

15、崇祯年间的举人,也是岭南有名的诗人。时值清兵入关,天然和尚先后在广东各地寺院开坛主讲,宣扬民族精神。天然和尚赐屈大均“今种”法号,赐程可则“今一“法号。“摇摇尘网中,大觉纷谁是。忆昔登海幢,瓣香拜南指。全体有大用,盲目而聋耳。人海杂喧嚣,歌哭失至理。未能守空山,徒然三复此。扁舟望匡庐,咫尺烟霞紫。扉履不可留,惭忧渡湘水。“(寄呈本师天然和尚)表达了对天然和尚的怀念和感恩。后来天然和尚在番禺创建海云寺,弟子达四千,且跟随者多是明朝遗民,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经常在一起作诗唱和,因此被后人称为“海云诗派”,成为清初岭南诗坛上别具特色的诗歌派别。二、步入仕途程可则皈依佛f-R是为了寻找心灵的慰藉,

16、封建士大夫“学而优则仕”思想早已扎根于他的内心。顺治十七年春(1660),程可则“应阁试,授内阁撰文中书,寻改内秘书院。劳嘲阁试是翰林院对庶吉士的考试,而庶吉士是明、清两朝时在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科举进士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目的是让他们可以先在翰林院内学习,之后再授各种官职。由此可以推断,程可则在1652年到1660年间,最终有机会参加科举,并通过殿试中了进士。这时,程可则的才华开始显露出来,由于在阁试中表现出色,被授予内阁撰文中书,并又迁升至内秘书院。程可则在京都为官时,就已经著诗十卷,同为可则好友的朱彝尊曾提到“每一相见,辄出其新诗累百,盖凡名公卿庶案,下至布衣钏履之士留京师者,饮食燕游

17、赠送,糜不有诗,益以怀远感旧之篇,岁既久,编为海日堂集十卷。”由于其诗:“其音和以舒,其志廉以远,览君诗者咸叹其辞之工,而不觉其多。“口1故而,程可则受到京城及其他各地名流的首肯。期间,程可则经常和宋琬、曹1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阻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P332J同上3程士伟编海日堂集之朱彝尊序M清道光五年刻本3广西大掌硕士掌位论文 程可贝q海日堂诗集校注而堪、施润章、沈荃、王士禄、王士祺、陈廷敬等诗酒唱和,故得“海内八大家之称。在其海日堂集中,有很多描述他们聚集饮酒作诗的场景。比如九日同念东、先生、绎堂、北山、西樵、阮亭、说岩、方山集荔裳园馆,以“秋菊有佳色”五字为韵分赋:吾生信有涯,

18、四序恒相周。西风吹几时,飒然当穷秋缅怀宋公日,戏马恣遨游未知今所欢,得如古人不以兹弃尘鞅,置酒池中邱虽微岩岫胜,顾盼多匹俦聊用悦心志,忘彼千岁忧(其一)美酒不在多,一斗当千斛园林不在大,寸邱吴遥瞩籁有同心人,恰志娱耳目峨峨百尺楼,俯视多车毂来往各有营,谁能脱拘束及晨为兹游,兹游亦已足何用归南山,载采东篱菊(其二)从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程可则在京都,心情舒畅,文思泉涌,在和朋友的唱和中产生了诗歌创作的火花,所以,这一时期也是他创作的高峰期。1669年,程可则“以户部主事分校北闱,晋员外郎督理右翼仓务,公慎称职。“n1这次外任表现了清廷对程可则的信任,当然,程也不辱此命,他在奉使太原留别诸同志中写

19、到:“君命苟不辱,何用离忧为。离忧果何为,此别亦非久。去承霏霏雪,来问依依柳。晋阳山色佳,原庙在其右。峨峨广物塞,萧萧飞狐口。山川增奇怀,眺咏古人后。归当操唐风,贻我同心友。居行各努力,岁寒不相负。“特别是最后句“居行各努力,岁寒不相负。表明程可则此去山西任职的谨慎的态度及定能完成使命的信心。三、客死桂林1671年,程可则“升兵部职方郎中“强,1673年“出知桂林府,会檄撤蕃部,归京师。百务纷挈,可则以敏干称。寻卒于任。“1由此我们可以得知,程可则的官位在不断地提升,内阁中书一户部主事一兵部郎中,每一个角色的变化,都是他努力付出的结果。可见,程可则是一位头脑机敏,做事勤勉,任劳任怨的好官。但职

20、位的升迁,公务的繁忙,使程可则心力憔悴。最终,由于操劳过度,1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P332同上3周主4程可则海日堂诗集校注卒于桂林。程可则在桂林出任知府虽然只有短暂的一年,但在任期间,纂修了桂林府志(从秦朝到康熙十二年),里面涉及图经、分野、沿革、秩官、选举、山川、沟洫、风俗、户口、田赋、公署、学校、书院、兵防、坛庙、宫室、台榭、关梁、古迹、祥异、名宦、流寓、人物、仙释二十四类,共六册,约十四万字,对研究广西桂林历史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第二节程可则的交游程可则在诗文方面才华毕现,在为人方面豁达重情,和他结交的诗文朋友非常之多,而他自己也喜交友,经常远游各地,结

21、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其海日堂诗集有相当多的诗是程可则写给他的诗文好友的,而且大多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诗文大家。且看答如皋冒辟疆见寄: 。方春弭南棹,卒夏闻秋蝉凉燠一以变,八日还风烟。目尽齐鲁云,心依梅岭巅。何期渡广陵,鞭彼人中仙-f盛文藻,交友皆大贤遗我明珠篇,光辉被九泉装潢蜀川绮,文采横相宜江永川无梁,欲报心茫然再看送冒谷梁归雉皋兼寄辟疆:三年同旅食,触绪得情亲亦自忘朝暮,何曾办主宾欢偕如意舞,愁共两眉颦。今日林岐路,谁能不怆神尔本鸟衣客,辛勤负剑来。逢辰嗟不易,食昂事全猜,姓字登兰殿,诗书困草莱行藏俱努力,归思且悠哉闻道东皋下,园亭接射湖莺花犹似昔,宾从未全孤命酒烧红烛,称诗采绛趺。一堂森四世

22、,行乐在三吾。以上两首诗歌都是写给冒辟疆的。冒辟疆,即冒襄,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出生在如皋城一个世代仕宦之家,被誉为明末“四大公子,14岁就刊刻诗集香俪园偶存,文苑巨擘董其昌把他比作初唐的王勃。冒襄在明朝灭亡之后,始终拒绝清朝的任何征召。程可则在留京任内阁中书时,曾“不止一次到江苏,与冒襄诗文唱酬,殷殷表示结交之情,冒氏赠以诗集。n1冯尔康清人生活漫步c11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P2035广西大掌硕士学位论文 程可则海日堂诗集校注冒襄只是程可则众多好友之一,其他好友不在一一详尽叙述。以下仅挑选和程可则关系较为密切的,对其思想产生较大影响的几位好友做较为详细的论述,以期较为全面的了解程可

23、则的交游历程。一、与“岭南三大家”的交往“岭南三大家这个称谓,最早是出自康熙三十一年王隼所编写的岭南三大家诗选,王隼对三家的排名是:梁佩兰、屈大均、陈恭尹。这三大家都出生在明朝末年的岭南地区,都曾面临着一个国破家亡、江山易主的时代,这和程可则的生活经历有着相似之处,更巧合的是程可则和这三位诗人都曾交往密切。朱彝尊就曾指出了程可则与“岭南三大家“是莫逆之交:“南海多骚雅之士,其尤杰出者,处士屈大均翁山、陈恭尹元孝、孝廉梁佩兰药亭,其进退出处不同,而君皆与交莫逆。“n1此几位即是著名的“岭南三大家。我们可从程可则所作诗歌中窥见出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一)与梁佩兰的交往梁佩兰: (1629m1705

24、),字芝五,号药亭,广东南海人。1657年(顺治十四年)乡试第一,后屡试不第,直至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年方59岁才中进士,期间梁佩兰潜心治学,从事诗歌写作,名噪一时,著有六莹堂集,其诗“温厚和平,置之清庙明堂,自是瑚琏圭璧“脚。但其在中进士一年余即辞职回乡。在其未中进士的长达30年时间内,他常在京与程可则、朱彝尊等唱和,期间程可则作了不少作品来怀念梁佩兰,如:雨中怀梁药亭:雨从西山来,飘向南园度。爽气袭空庭,微凉散高树。行吟若有适,宿疴儋无豫。忽念平生欢,逭回在中路。漾漾细雨之际,注视着飘向南园的小雨,体味着雨中的“爽气”和“微凉“,不禁在此情此景忆及与故人曾经的欢声笑语,在“忽念平生欢,逭回在中路“一句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梁佩兰的淡淡的怀念与忧思。(二)与屈大均的交往屈大均:(1630-1696),初名绍隆,字翁山,又字介子,广东番禺人。他是1程士伟编海日堂集之朱彝尊序M清道光五年刻本2王隼岭南三大家诗选岫清同治七年刻本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免费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