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同步练习【word版有答案】.docx

上传人:规划用途 文档编号:8297846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同步练习【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同步练习【word版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同步练习【word版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同步练习【word版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同步练习【word版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1发现美洲以来,许多诞生于动荡之中的宝藏就在新大陆和传统的欧洲大陆之间穿梭。美洲品种多样的植物更是别具一格。由印第安人培植的,对缓解世界粮食供应紧张,促进人口快速增长起重要作用的作物是()A马铃薯、玉米 B小麦、甘薯C玉米、水稻 D烟草、可可217世纪以来,用马铃薯做的饭菜在欧洲的许多地区逐渐取代了由面包与粥构成的食系。导致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在全欧开展B欧美建立直接商贸联系C欧洲农业经济的发展D欧洲民众生活水平改善317世纪初,小麦是欧洲人的主食,白人离不开面包。往来于新旧大陆的交通工具只有船,但欧洲人不可能长期跨洋运送面粉,这样成本太高,运输

2、量也有限。这说明()A饮食习惯决定物种的传播B美洲比欧洲更适宜种植小麦C小麦在美洲推广的必要性D新航路开辟导致美洲物种扩散4甘蔗在1617世纪传入巴西和加勒比地区,很快就成为以非洲黑奴劳动力为基础的美洲种植园经济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源自埃塞俄比亚和阿拉伯地区的咖啡也在18世纪成为美洲种植园作物,这些作物引入美洲()A导致种植园经济走向衰退B提高了当地居民生活水平C加剧了美洲地区对奴隶的需求D加速了美洲社会的近代化进程5.哥伦布到达美洲后,南美洲的木薯传入非洲和亚洲,土豆传入西欧,红薯和玉米传入中国;而其他地区的动植物,如小麦、牛、绵羊、猪等,也传入了美洲。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 )A.促进了洲际

3、间交通的发展B.促进了美洲人口的增加C.加速了洲际间物种的交流D.破坏了美洲的生态平衡6.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也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美洲特有的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橡胶等传入旧大陆,后来又传入大洋洲;旧大陆的水稻、小麦、油菜籽、甘蔗、麻类等作物,鸡、猪、马、牛、羊、驴等禽畜也传入美洲,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传入美洲的欧亚粮食作物有小麦、大麦、水稻B.传入美洲的蔬菜有黄瓜、甜瓜、豌豆,经济作物有甘蔗等C.欧洲移民把鸡、牛、驴、猪、羊等禽畜传入美洲,禽畜主要用作食用D.欧洲禽畜在美洲繁衍生息,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7.15001800年的近代早期

4、时代,人类史无前例地进入了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中,商业贸易、生物学以及文化交流影响了世界各地的社会发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动植物物种的交流促使生物多元化B.商业贸易使世界各地差距缩小C.新航路开辟促使世界经济体系确立D.文化交流促使各地价值观趋同8.“哥伦布大交换”是生态史学的一种观点,是一场东西半球之间生物、人种、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下列有关表述中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黑奴成为欧洲工业革命的劳动力来源B.中国的丝绸瓷器开始传入欧洲大陆C.美洲的玉米、马铃薯丰富了世界的餐桌D.天主教信仰由美洲传入欧洲和亚洲9.到了18世纪,玉米和马铃薯在亚欧人饮食中的比重大大提高,

5、支撑着众多的人口。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欧洲的本土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B.工业化带来的粮食增长使世界人口激增C.物种交流有利于改善世界各地的饮食结构D.粮食作物是早期亚欧贸易的主要交易品种10.明清时期,引进美洲作物近30种;美洲人民也开始接触到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欧洲人逐渐发展出了茶、咖啡、可可的饮料文化。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这表明( )A.物种实现了世界性的自由流动B.欧洲加强了对亚美的掠夺C.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得到丰富D.欧洲殖民活动加强全球联系11.

6、16世纪以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传到欧亚大陆,改变了粮食生产结构;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改变了欧洲人的消费方式;麦子、水稻等作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极大地影响了美洲人的经济生活。据此可知,洲际的物种交流( )A.改变了原有的东西方饮食习惯B.有利于人们消费方式的改变C.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D.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12.英语中借自美洲的词汇主要有四类:关于动植物的词汇,关于物产的词汇,关于文化与社会的词汇,关于地形地貌和气候的词汇。关于动植物名称的词汇,共有92个,占所梳理总词汇的53%以上。这反映出( )A.美洲的动植物品种比欧洲多B.新航路开辟对英语形

7、成的积极意义C.物种交流深刻影响人们日常生活D.欧洲饮食结构发生根本变化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两京地区(长安、洛阳)的粮食储备与隋唐统治稳定紧密相关。隋唐时期的粮仓总体采取中央、地方和私人储粮相结合,除了太仓、正仓等进一步完善外,新出现了军仓、义仓、惠民仓等仓种,各仓职能明确、管理严密、唐朝政府通过财务勾检,即财务审查、账目审计与法律法规来对粮仓管理进行监督。为了让粮仓干燥、低温,洛阳城地势最低的河谷地区海拔在130米左右,而粮仓基本都在140米以上,粮窖为口小底大,既可以扩大粮窖容量、防止窖壁塌陷,又便于镶嵌壁板以抵抗寒气渗入,且火烤窖底和下部、涂抹防潮层。史学界发现隋唐粮仓

8、多为地下仓窖,究其原因:建造及维护成本低,减少在战乱等冲突事件中的损失。大型粮仓均分布于长安、洛阳方向的运粮干道上,便于各州县的税谷、税草的输送。隋朝大运河修建时,也充分考虑了大型粮仓的位置关系。摘编自王荔君隋唐时期两京地区的粮储特征及其启示材料二 工业革命以来,英国的粮食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解决粮食供应问题,英国掀起了开凿运河和修建铁路的高潮,到19世纪中期曼彻斯特成为著名的运河、铁路枢纽。1839年反谷物法同盟在曼彻斯特建立,同盟人员进行了大量宣传鼓动工作,创办刊物,要求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在全英进行反谷物法的演讲、游行示威。1846年皮尔政府废除谷物法后,英国从国外市场大量进口小麦

9、。当粮食歉收、谷物价格上涨发生骚乱时,政府便会发出命令严禁囤积居奇,采取措施规范谷物交易。粮食问题的基本解决,不仅推动了英国城市化,而且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工业革命的深入推进。摘编自费情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粮食供应问题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隋唐时期两京地区的粮食储备的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为解决粮食供应问题采取的措施。1.答案:A解析:A、D两项都是原产于美洲的农作物,但对缓解世界粮食紧张起重要作用的是马铃薯和玉米,故选A项,排除D项。B、C两项与材料“由印第安人培植”不符,均排除。2.答案:B解析:17世纪英国尚未出现工业革命,更没有在全欧开展,故A项错误;1

10、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欧美建立了直接的商贸联系,欧美两洲的物种得以普遍地交换,所以出现了17世纪马铃薯取代小麦,成为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的情况,故B项正确;马铃薯不是欧洲的物种,因此“欧洲农业经济的发展”与材料中所描述的历史现象无关,故C项错误;欧洲民众生活改善不是此现象出现的原因,并且和此现象同属于新航路开辟带来的益处,故D项错误。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小麦是欧洲人的主食,白人离不开面包不可能长期跨洋运送面粉”等,可得出在美洲的欧洲人出于饮食习惯,需求小麦,而交通条件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这说明小麦在美洲推广的必要性,故选C项。“决定”说法错误,材料还强调交通的因素,故排除A项;材料并没

11、有比较美洲与欧洲种植小麦的条件,故排除B项;小麦是旧大陆的物种,故排除D项。4.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美洲在1617世纪种植大量经济作物,这必然会引起美洲对劳动力的需求,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种植园经济走向繁荣,排除A项;西方对美洲殖民给当地经济带来巨大冲击,排除B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5.答案: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地相互孤立和隔绝的局面,加速了洲际间物种的交流,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故C正确。6.答案:C解析:欧洲移民把鸡、牛、驴、猪、羊等禽畜传入美洲。牛、驴主要用作役畜,猪、羊、鸡则主要用于食用。故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7.答案:A解析:根据

12、时间信息“15001800年”可知是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由于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的推动,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各地动植物物种密切交流,促使生物多元化,故A项正确。商业贸易不一定使世界各地差距缩小,排除B项;世界经济体系确立是在二战后,排除C项;文化交流促使各地价值观趋同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8.答案:C解析:据材料“哥伦布大交换”“一场东西半球之间生物、人种、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流向世界各地,丰富了世界的餐桌,故C项正确。黑奴成为美洲劳动力来源,故A项排除。在新航路开辟之前中国的丝绸瓷器已经传入欧洲大陆,故B项排除。天主教信仰

13、由欧洲传入美洲和亚洲,故D项错误。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推动物种交流。根据材料可知,玉米、马铃薯、番茄和辣椒等作物的传播是在新航路开辟后的商业革命中物种交流的表现,故选C项;玉来和马铃薯是原产于美洲的物种,不是欧洲本土作物,排除A项;题干中物种的交流是在工业革命前就发生的,不符合“工业化带来”,排除B项;早期亚欧更易主要是香料和茶叶等,并且番茄和辣椒等不符合“粮食作物”,排除D项。10.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近代的物种交流使各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一些改变,使世界人民的社会生活更加丰富,C项正确。其他三项皆与材料主旨不符。11.答案:C解析:16世纪后,美洲的作物传入欧洲,欧

14、洲的作物传入美洲,这种物种的交流改变了不同地区人们的物质生活以及消费方式,体现了人类文明间的交流,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故C项正确;饮食习惯的改变、消费方式的改变都是材料内容的一部分,A、B两项片面解读材料,排除;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D项。12.答案:C解析:英语中有大量借自美洲的词汇,如动植物词汇,这说明美洲的动植物在英语区大量传播,产生了巨大影响,故选C项。材料并未对欧洲、美洲的物种、饮食结构进行对比,排除A、D两项;英语在新航路开辟前就已经形成了,排除B项。13.答案:(1)特征:仓廪系统周密,管理、监督系统完善;粮仓选址、设计、建造技术科学;粮仓分布与水陆运输干道有机结合;中央政府高度重视两京的粮食储备。(2)措施:使用先进交通工具轮船、火车,便利商品流通;成立反谷物法同盟,主张自由贸易,敦促政府废除谷物法;发布命令严禁囤积居奇,规范谷物交易;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立法推进圈地运动,土地得到充分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