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规划用途 文档编号:8329806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题古代诗歌五首 课型 精读研讨课学习目标1、 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2、 结合诗人生平及创造背景,理解诗歌大意。3、 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并加以赏析。 教学环节 学习过程第一节1、 预习前置:利用早读或午读熟读诗歌力争背诵。2、 课上,解读目标,5分钟齐读背诵。三、结合链接材料自主学习,8分钟。结合注释和链接材料,尝试翻译诗歌,标记出不理解的部分。3、 合作探究,7分钟。组长带领组员,翻译诗歌,解答疑问。结合作者简介及背景链接,体会诗歌情感,赏析佳句。佳句: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 今,写出时间

2、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 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

3、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4、 交流展示,10-15分钟1、 组长抽签,每组负责一首,轮空组质疑补充。2、 展示内容:文学常识、诗歌大意、诗歌情感、佳句赏析。3、 评价:仪态大方、展示流畅。多人参与,内容全面。5、 课堂巩固,5-10分钟第二节一、结合链接材料自主学习剩余三首古诗,8分钟。结合注释和链接材料,尝试

4、翻译诗歌,标记出不理解的部分。二、合作探究,7分钟组长带领组员,翻译诗歌,解答疑问。结合作者简介及背景链接,体会诗歌情感,赏析佳句。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第三句“不畏”二字气势夺人。”浮云遮望眼”,用典。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欲成就大事业,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乱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败于此。诗人良苦用心,于此诗已见端倪。第四句用“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这虽是作诗的常法,亦见出作者构思的精

5、深。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表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已亥杂诗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为的是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诗人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抒发了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两句诗也包含了这样的哲理:“落红”似乎成了无用之物,但从另一角度看,它能化泥护花,仍有价值和作用,它包含着世上的万事万物均具有两面性,“有用”和“无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关键在于观察者的视角,在于自身的价值和功用。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也隐喻了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从而形象、贴切地展示了作者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三、交流展示,10-15分钟1、组长抽签,每组负责一首,轮空组质疑补充2、展示内容:文学常识、诗歌大意、诗歌情感、佳句赏析3、评价:仪态大方、展示流畅。多人参与,内容全面。四、课堂巩固,5-10分钟学法指导1、 课标要求文学常识、背诵默写、解诗意、析情感、赏佳句2、 赏析佳句角度:修辞、写作手法、炼字、哲理一般步骤:(1) 点明手法(2) 描绘画面(3) 分析作用、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