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创优训练 (word版 含答案).docx

上传人:规划用途 文档编号:8355177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75.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创优训练 (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创优训练 (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创优训练 (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创优训练 (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创优训练 (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创优训练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1下表是秦汉时期尚书地位的变迁情况。这一过程表明()时间尚书地位秦及汉初少府的属官,与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并称六尚,替皇帝掌管文书。汉武帝时与中书、侍中等组成“中朝”。汉成帝时开始分曹治事,设置五曹尚书,各曹以尚书令为首,负责政令的执行。A相权对皇权产生严重威胁B中央集权的逐步强化C新中枢权力机构日渐形成D中央官制的不断成熟2西周的诸侯国是在原有邦国内将同姓兄弟或亲信“插队”进去,像“掺沙子”。新封的邦国,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是()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形成家国同构体

2、制C实现权力高度集中D保障原有世袭权利3据载,商汤伐桀后“大旱七年,洛川竭”,卜筮神谕“当以人祷”。汤曰,“吾所为请雨者,民也,若必以人祷,吾请自当”,遂自焚以祭天,火将燃,即降大雨,方数千里。关于这一记载,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A天人感应学说尚未形成B早期政治文明具有一定的民本思想C尚巫传统左右社会生活D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4如表涉及军机处的一些现象。表中变化()清初“奏折直达皇帝,臣僚不得与闻”成为成例乾隆时和珅“在军机时,虑人举发,凡有奏折,令具副本,关会军机处”嘉庆时闲杂人等“借回事画稿为名”聚集军机处周围,虽经整肃好转,但是不久“折稿未达于宫廷,新闻早传于街市”A说明大臣专

3、权现象严重B反映了军机处的性质发生变化C显示出军机处规模扩大D表明军机处的保密原则被破坏5中央行政中枢是王朝行政的核心,历代中央行政中枢因国家治理的需要不断调整。以下对于中央行政中枢的描述,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内阁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三省为皇帝直接掌控的行政中枢尚书台确立为新的中央行政中枢军机处成为掌管军政事务的中枢ABCD6有学者在评价西周世官制时指出,“世袭权利仅仅作为一个人进入政府服务的资格,而不是担任其父、祖之前相同职位的绝对权利”;“要得到一个期望许久的职位并能够持续在周王任命的这个职位上工作需要的是个人的付出和大量努力。”该学者意在说明这一制度()A固化了社会结构B体现出

4、官吏选拔注重品行C维护了君主集权D有助于保持朝廷政治稳定7礼乐制度分礼和乐两个部分。孔子就是礼乐的坚决维护者。他在评价乐舞中的大武时,认为“尽美矣,未尽善矣”,对其中充斥的暴力内容给予否定。这说明礼乐制度初创时孔子赋予“乐”的主要功能还有()A传播文化B娱乐C教化D发展音乐8苟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引文的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A设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B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C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制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9中国历代中央行政中枢制度在不断演变中实现社会治理。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A左

5、右丞相组成的丞相府是秦朝行政中枢所在B汉光武帝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C元朝实行的是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D明成祖废宰相使得内阁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10北宋初期,转运使一职承袭唐制,纯为军事性质,使职随事而命,名称不一,或曰随军转运使,或曰军前转运使。后来“罢节镇统支郡,以转运使领诸路事”,并设副使,互不统属,共掌经度一路财赋。据此可知,宋朝转运使职务的演变()A表明中枢权力体系日渐完备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D体现重文轻武的理念11据春秋记载,鲁国的国君去洛阳见周王只有一次,还未行朝见之礼,而去晋国朝见多达21次。晋国为诸侯制定了一系列朝聘、纳贡制度。晋国制

6、定的制度主要调整了()A天子和诸侯的关系B霸主和诸侯的关系C中央与地方的关系D华夏与周边的关系12宴伙诗是诗经中的重要题材,“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点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这体现了当时A礼乐致和的政治观念B周王朝内部等级分化C族群内外的和谐统一D周天子对功臣的嘉奖13史料记载,唐朝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同时由皇帝临时加以名号的其他官员也成为宰相,唐中宗时,居然出现同时有10多个宰相共秉朝政的局面。这一现象A瓦解了三省制度B强化了君主专制C提高了行政效率D有利于科学决策14下表为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至中统二年中书省部分官吏任职表。据本表可知元世祖统治期间

7、官职人名时间右丞相左丞相平章政事右丞左丞参知政事中统元年祃祃(蒙)王文统(汉)赵璧(汉)瘙希宪(畏兀儿)张文谦(汉)张启元(汉)中统二年不花(蒙)史天泽汉忽鲁不花(蒙)耶律铸(契丹)塔察儿(蒙)王文统(汉)赛典赤(回回)廉希宪(畏兀儿)张启元(汉)张文谦(汉)商挺(汉)杨果(汉)A汉族官员占绝对优势地位B中央官制元承宋制C废除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D君主专制趋于完善15史记周本纪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据此可知,西周分封A优先考虑血缘宗亲关系B褒奖创建西周的功臣C尊崇远古文明的开拓者D安抚夏商王室的后裔二、材料分析题(本大

8、题共5小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武帝时期的“三公”改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的人员(掌握实权)一是少府官员,属员尚书令由从前单纯为皇帝管理奏章文书发展到有权处理政务,出纳拿奏,操持机柄;二是侍从、散骑、常侍、给事中等加官,有权出入禁中,随从皇帝,以备“顾问应对”;三是一些皇帝的心腹大臣,如大司马、前后左右大将军等,因得到宠信,也被加上侍中或给事中的头衔,参与中枢决策。到光武帝时期,“三公”有事反借尚书以达上,“三公”举荐的官吏反要由尚书“澄洗清浊,覆实虚滥,以定取舍”。这样,尚书台实际上取代了三公府的地位,“三公但受成事而已”。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材料二唐前期的三省长官

9、逐渐被排除出宰相之列或被皇帝疏远,三省机构逐渐失去重心地位。唐后期和北宋前期,三省的职能逐渐被新的机构取代,三省制度名存实亡。宋神宗元丰改制虽名义上按照唐六典恢复三省制度,但实际上三省已失去军事职权且“政柄归中书省”。南宋时期由于战事繁多,为简化政务流程,“始合三省为一”。这些变迁对元明清乃至后世的中央政治体制产生了重要影响。摘编自贾玉英唐宋时期三省制度变迁论略(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汉代“三公”改制和唐宋“三省”改制的措施。(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权力中枢的演变趋势及其积极影响。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王嬴政初并天下,对丞相、御史大夫等大臣说:“

10、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群臣提出,“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应上尊号为“泰皇”。嬴政并不以此为满足,决定从“三皇”中取一个”皇”字,又取上古”五帝”中的”帝”字,合成”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材料二秦朝政府的组织(下图)(1)根据材料一,嬴政以”皇帝”为名号的主要意图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王朝是如何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有何特点?(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阐述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18官僚政治是中国古代形成并延续两千多年超稳定政体的主要原因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钱穆认为

11、,中国过去的政治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按照他的叙述,唐朝的中央政府组织则更校汉代进步,它影响了以后一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建设。体制、观念上的进步不仅体现在此,更是有把政权开放给全国各地,不断奖励知识分子加入仕途。毛凯贤中国官僚政治的历史评价材料二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圈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

12、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1)据材料一,指出钱穆的观点,并结合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史实予以说明。(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滴化形态”的理由。并以人命重案为例,说明元朝中央是如何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的?19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效果与地方行政制度变革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材料二汉高祖总结秦亡的原因时,认为秦朝没有分封同姓子弟为王是其

13、短命的关键所在。因此,又陆续分封了九个刘姓子弟为王,想依靠刘氏宗族的力量,作为皇权的羽翼。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中国古代史材料三元朝形势图(1)据材料一,“郡县政治”的主要政治绩效是什么?(2)据材料二,汉高祖认为秦亡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汉初在地方治理上采取了哪一措施?结合史实说明这一措施的治理效果。(3)材料三反映元朝在地方主要推行了什么制度?据该图判断,推行该制度的原因是什么?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是一个庞大的制度系统,往往寓“协商”于决策之中。秦朝凡是重大事件如议帝号、封建、封禅等都与大臣商议。汉代承袭此制,协商的议题更为广泛,如立嗣、立法、人事任免、教育、盐

14、铁专卖、边事、出战、迁都等重大问题都要协商。集议一般由丞相、御史大夫主持,如果议题特别重要皇帝也会参加或主持。参加集议的人数根据议题牵涉面而定,少则几人、十几人,多则几百人。汉代设置了针对国家某项重大政策的“专题协商”会:如有关经济民生领域的盐铁专卖会议等。隋唐建立起一套“中书出令、门下封驳、尚书施行”三省六部制的“决策执行”机制。在明清两代,一些重大问题决策、重要人事选任、重大案件审理通常都要进行不同方式的协商。摘编自齐惠中国古代政治中的“协商”因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协商”的基本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协商”的作用,并谈谈你对政治协

15、商的认识。试卷第8页,共8页参考答案:1C2A3B4D5C6D7C8A9D10C11B12A13B14B15C16(1)“三公”改制的措施:君主重用身边信任的宠臣和侍从,将权力转移到侍中、尚书令、大司马等中朝官员手中。“三省”改制的措施:建立新机构和设置新官职,转移或合并原“三省”长官的事权,简化政务运行。(2)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积极影响:能够使权力归于一体,有利于君权稳固及封建社会的稳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17(1)强调功绩,神化皇权。(2)推行郡县制。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3)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

16、发展奠定基础;为经济发展、民族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国家一体格局的形成。18(1)钱穆认为中国古代政治是一种开明的专制。说明:唐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分权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职司划分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2)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部分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元朝人命重案以公文移送御史台,由监察御史复案。19(1)绩效: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2)原因:没有分封皇族。措施:郡国并行制。说明:导致王国问题(王国发展成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3)制度:行省制度。原因:疆域空前辽阔。20(1)基本特点:协商议题广泛;协商规格较高;形式多样,历史悠久;围绕上层统治阶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答出其中3点即可)(2)作用:有利于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维护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适应了统治阶级的利益需求。(答出其中3点即可)认识:政治协商是国家治理的有效途径,体现了一定的政治智慧。(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第2页,共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