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word完整版)2019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练习(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知识的力量 文档编号:860126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word完整版)2019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练习(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word完整版)2019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练习(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word完整版)2019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练习(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word完整版)2019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练习(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word完整版)2019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练习(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9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练习(答案+解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1.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2.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3.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

2、,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4.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5.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规范训练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

3、:“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特点是( )A中央集权B家国一体C天下为公D官僚政治2在西周时代,“姓”和“氏”是两个概念,“姓”表示血统,“氏”则为“姓”的分支。贵族男子的“字”全称有三个汉字:第一字表长幼行辈(伯、仲、叔、季等),第二字任意,末一字为“父”字。这说明姓氏名字制度在当时最主要的作用是( )A强化宗族认同B继承华夏传统C凸显贵族地位D维护尊卑关系3宋代有学者说,“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子法坏,则人不自知

4、来处,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一”。他们的主张是基于( )A宗法制能够维系社会安定B宋朝时期人们的宗法观念淡薄C宋朝人具有迁徙的特点D宗法观念有利于理学的传播4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禅让制5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这反映出( )A社会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必然趋势B周天子仅是当时最高军事首领C诸侯国军队的数量与宗法制有关D分封制下具有严格的等级秩序6刺史是汉武帝时期设置的监察地方的官员,西汉后半期其权能有所扩大,到东汉

5、后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说明( )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B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C监察官位卑权重的特征得以改变D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世所沿用7元代行省官员任命,遵循这样的原则:“七品以下者,由吏部负责;正七品以上由中书省管理;三品以上,则核定权在皇帝。”由此可见,元代( )A地方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B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区划C中央能够有效节制地方 D设行省利于管辖辽阔疆域8洪武元年,明太祖命儒臣修女诫,他对学士朱升说: “治天下者,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洪武三年,正式明确 “皇后之尊,止得治宫中嫔妇之事,即宫门之外,毫发事不得预焉”。材料主要反映出明太祖( )A力图阻

6、止相权的扩大B注意吸取前朝政权覆亡的教训C欲抑制外戚,严防恃宠干政D欲限制女性人身自由9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意在加强皇权,但是明中期以后的太监乱政,比历史上任何朝代更加严重,其主要原因在于( )A太监与皇帝亲近,受皇帝信任B皇帝无能或者怠政C废宰相制度,过分集权于皇帝D内阁的出现10从唐“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到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折射思想观念的变化。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选官制度的变化B时局和战的变迁C基本国策的改变D经济重心的迁移11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

7、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12某研究性小组搜集了一组资料;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宋代通判在财经上的监督、元代行省制度研究、朱元璋杀胡惟庸废承相考辨,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应是( )A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B古代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古代中央与地方权力的消长D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二、综合题(52分/26 min)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礼记

8、王制篇材料二: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3分)(2)材料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6分)(3)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3分)在当时各有何积极作用?(6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

9、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明史职官志材料三: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历史必修一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所示的中央政权组织创立于哪一朝代?(2分)图二所示的唐朝中央官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制度?(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3)军机处设置于哪一朝代?根据材料三归纳军机处的主要职能。(6分)(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演变

10、的趋势。(2分)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汉初的任官和军功、任子、赀选等紧密相关。任子制是享二千石(郡太守等)以上官员,任满三年,可以保举其子弟中的一人做官的制度。赀选制是凭资产资格做官的制度。汉高祖十一年二月诏是察举制的先声,以后逐渐成形、发展,察举的科目渐多,至汉武帝时经董仲舒建议,察举开始制度化,察举的科目以孝廉、秀才为主。由州、郡长官推荐孝廉、秀才的人选,而州郡的察举又是基于县、乡、里的推荐,即人们所说的“乡举里选”。东汉以后,察举的对象还要经过考试,并有年龄限制。这种自下而上,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的选官制度,与世卿世禄、任子与赀选相比,是历史的进步。材料二:今立中正,定

11、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绝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者削下,兴者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五刘毅传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汉代任官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察举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答 案15BADAB规

12、范练习一:选择题:15:BDABD610:ACCCC1112:AA二:综合题13.(1)分封制。(2)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3)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14(1)秦朝。三省六部制(2)废除丞相;裁撤中书省,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设殿阁大学士。(3)清朝。主要职能: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按皇帝意旨拟写诏令,传达给中央和地方各部门。(4)皇权不断强化(或相权逐渐削弱;或君主专制不断加强)。15(1)依

13、据:军功、门第、财产和他人举荐。(8分)特点:自下而上推荐人才。(2分)(2)观点:在九品中正制下,中正官在选拔官员时会徇私舞弊,难以选拔出真正有用的人才,因而主张废除九品中正制。(3分)(3)看法:选官制度会严重影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往往影响着国家的治乱兴衰。(3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解 析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叙述的就是清代定居在台湾的福建籍宗族回乡请祖先牌位的历史事实。其实,这反映出的就是中国人浓郁的宗法情结,宗法情结是中国人思想中的重要一部分,只有稳定的时候台湾人才会回大陆来请祖先牌位,说明它们在台湾已经定居下来。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本末倒置,族

14、谱的修订没有移民也会进行;C选项说法过于绝对,不能从材料中看出内地宗族全都整体开始迁移台湾;D选项说法与材料表达含义相反,既然能回乡请祖先牌位,说明交流没有受阻。2.【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诸侯,诸伯,诸子”以及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是等级森严的,可以推断出与西周分封制度有关,故A项正确;材料中虽有“三公”,但只有“九夷”而无“九卿”,不是三公九卿制,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郡县,且与“诸侯”不符,故C项错误;虽有“诸侯”,但材料未涉及郡,故D项错误。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选官用官制度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发展到科举制最主要就是打破世家大族的政治垄断,使

15、教育变成全民的教育,这就提升了社会文化水平,因此选择D选项。C错在“排除”二字上,不应该是排除世家子弟入仕而是避免垄断政治,富贵人家的学生依旧可以通过考试来进入官僚系统。B选项是九品中正制和察举制考查的要点,所以科举制度并不具备优势,故排除。A说法过于绝对,选拔官员的优秀程度不能仅仅通过科举制度体现出来,只能说该制度扩大了招生范围,有利于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官场。4.【解析】本题考查了君主专制的相关内容。由“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可知宋太祖不开心的原因是因为史官对帝王的日常行为秉笔直书,他害怕自己偶尔的行为失误也会被史官如实记录,所以说修史对影响到君主个人的行为选择,所以本题的正确

16、答案为A项。宋代史官所撰实属全部真实可信明显过于绝对,所以B项说法错误;宋太祖主要是担心史官如实记录自己不好的言行,并没有反映出史官与君主之间的尖锐矛盾,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可知宋太祖确实对史官如实记录的做法不开心,不愿意其记录,但这是表面现象的描述,不是对此事本质问题的反映,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在发展的过程中,由多种因素也会对君主专制形成制约和影响,包括官僚集团、重史传统和君主的个人的品质等等,这就要求学生在备考的过程中既能到书本中去,又能跳出书本外,从多角度看待、思考问题,不要拘泥于教材和固有观点。5.【解析】本题考

17、查了明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关内容。明初地方分设三司掌管和负责,并且直属六部,这样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对于地方控制过严过死。“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巡抚的出现减少了地方处理事务的环节,不必事事经过六部,能够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巡抚是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集中了地方权力,但并没有增加全力,所以A项中扩大地方行政权力的说法不正确;巡抚的出现主要是集中地方权力,但并没有增加权力,所以A项中扩大地方行政权力的说法不正确;巡抚的出现主要是集中地方权力,并没有减少六部原有的权力,谈不上削弱六部权限,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在中央集权制度之下,地方要接受中央的领导,更不存在地方与

18、中央对立的情况,所以D项说法错误。规范练习一、选择题(48分/24min)1【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度,通过封建诸侯,西周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宝塔式”森严的等级制度;而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是宗法制,奴隶主贵族根据与周天子血缘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统治集团形成“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反映了西周时期政治制度具有族权与政权相结合,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故B项正确。西周时期并没有实现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天下为公开始于夏朝,故C项错误。官僚政治出现的标志是秦朝郡县制的实行,故D项错误。故选B2【解析】从材料中姓氏代表着血统,名字代表长幼行辈可以看出,姓氏名字制度是宗法制度

19、下体现血统尊卑地位的一种方式,从姓名中就能看出其身份地位,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名字制度的作用没有体现;B选项不能称为“最主要”的作用;C选项错误,本题没有涉及贵族与平民或者奴隶地位的对比。3【解析】由材料中的“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可知材料是想强调用宗法制来达到目的;由材料中所提到的“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可以看出该学者是本着宗法制能够加强统治者的统治、使社会安定这一宗旨来说的,故选A而BCD都是从统治者统治的某一个方面来说的,主旨还是维护统治。4【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度。材料的意思是天

20、子、诸侯和大夫都是把田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孙,这体现的是分封制。所以答案选B5【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引用的是周礼中对军队问题的安排,可以看到天子的军队是最多的,其次是大诸侯国的军队,最少的是小诸侯国。这就说明对于军队来说依旧存在等级制度,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与军队无关;B选项错在“仅仅”二字上;C选项错误,宗法制解决的是血缘问题,与军队无关。6【解析】本题考查两汉刺史制度的演变。材料中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设立监察地方的刺史制度,西汉后半期刺史权力有所扩大,到东汉后期随着中央集权的式微,刺史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可见两汉中央集权的盛衰促成了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故选A

21、东汉后期刺史制度已失去监察的职能,故BC错误;D在材料中无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故排除。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材料“元代行省官员任命,遵循这样的原则”可以看出目的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故选C;A与材料内容相悖,排除;BD从材料无法体现,排除。8【解析】本题材料提到,“治天下者,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皇后之尊,止得治宫中嫔妇之事,即宫门之外,毫发事不得预焉。”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要反映出明太祖欲抑制外戚,严防恃宠干政。因此选C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9【解析】在古代君主专制制度下,由于君主的大权独揽和君

22、权唯一性,一旦出现君主的无能、昏庸等不能亲政,常常导致皇帝身边的权臣、外戚、或宦官代替君主决策,掌握大权,因此权臣、宦官乱政,其根源是君主专制制度本身决定的。材料中明朝太监乱政,其根源是废除丞相的,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故C正确。ABD项都是表面现象或直接原因,不是根源,故排除。故选C10【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宋代是中国科举制度大大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宋代是大兴文治的,宋代基本国策的改变才是国人们思想观念变化的主要原因,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11【解析】注意材料中“惊人地大公无私”等信息,可知材料的观点重在强调科举制的公平性,故选A项。12【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唐代中央管制三省六部制,宋代负责监察的通判,元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行省制,明代的废丞相,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主要内容。由此可知A正确。BCD都不能恰当的表达该小组研究的主题。故选A8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