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中语文9下20 曹刿论战推荐课件 (2).ppt

上传人:淘淘 文档编号:8976040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6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9下20 曹刿论战推荐课件 (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初中语文9下20 曹刿论战推荐课件 (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初中语文9下20 曹刿论战推荐课件 (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初中语文9下20 曹刿论战推荐课件 (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初中语文9下20 曹刿论战推荐课件 (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 曹刿论战第1课时第2课时新课导入 我们知道,在战争中,人心所向、正确的战略是取胜的两个必要条件。毛泽东“敌疲我打”的防御战略思想就受到过春秋时期“长勺之战”的启发。今天就让我们回到公元前684年,去看看历史上这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长勺之战。第1课时作品简介 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较早的一部史学著作和重要的文学著作。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它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前722)以后的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实。与公羊传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写作背景 春秋时期,周室不振,内有诸侯争霸,外有蛮夷交侵,战乱迭起,生灵涂炭。据统计,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

2、十四年的两百多年间,爆发的大小战争竟达四百多次,即平均每年发生两场战役,其次数之频、规模之大、延续之久在中外历史上都少见。其中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齐鲁长勺之战,历来最为人们津津乐道。 长勺之战发生于鲁庄公十年春天。当时,齐为大国,鲁为小国,鲁国一向受齐侵侮。齐襄公时,政令无常,其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j)国和鲁国避难。后来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所杀,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王位,是为齐桓公。齐桓公因鲁国接纳公子纠并助其争夺王位之事怀恨在心,于即位次年,率齐军攻打鲁国。初读课文曹刿请见( ) 又何间焉( )牺牲玉帛( ) 小信未孚( )下视其辙( ) 登轼而望( )遂逐齐师( ) 望其旗靡(

3、).ujinbfzhshsuml 默读课文,借助课本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古今异义。间今义:隔开,不连接鄙今义:粗俗,低下古义:参与 例句:又何间焉.古义:浅陋,文中指目光短浅例句:肉食者鄙.l 借助课本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牺牲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放弃或损害某些利益加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古义: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例句:牺牲玉帛.古义:虚夸,夸大 例句:弗敢加也.狱今义:监狱忠今义:忠诚古义:指诉讼事件 例句:小大之狱.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例句:忠之属也.一词多义。以何以战( )必以分人( )必以情( )介词,凭、靠介词,把介词,根据故故克之( )公

4、问其故( )连词,因此、所以名词,缘故、原因从民弗从也( )战则请从( )动词,听从动词,跟随信小信未孚( )必以信( )名词,信用名词,实情之小大之狱( )公与之乘( )助词,的代词,代曹刿焉又何间焉( )惧有伏焉( )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呢”兼词,于之、于此,在那里词类活用。神弗福也( )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公将鼓之( )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再读课文特殊句式。判断句:夫战,勇气也( )“也”,表判断l 借助课本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句子的意思。省略句:必以分人( )省略宾语“之”,应为“必以之分人”倒装句:何以战( )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以何战”战于长勺(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

5、于长勺战”重点句子。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译文: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译文: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c.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译文: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d.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文: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e.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会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f.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译文:向下察看车轮碾出的痕迹,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g.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

6、竭。 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穷尽了。h.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我发现他们的车轮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l 在理解词意、句意的基础上,尝试翻译全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车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廷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说:“

7、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曹刿说:“(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 鲁庄公同曹刿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察看车轮碾出的痕迹,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8、。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穷尽了。敌方的士气已经穷尽而我方的士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发现他们的车轮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第2课时新课导入 同学们知道中国古代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有哪些吗? 巨鹿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品读课文l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部分?请见论战参战释疑l 第1段写了什么内容?可以分为几层? 第1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为两层:第一层(从开始到“乃入见”)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

9、曹刿“请见”的原因;第二层(从“问”到段末)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l 曹刿的身份是怎样的?为什么他要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呢? 从“其乡人曰”一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份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但他“位卑未敢忘忧国”。一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表明他已经观察到了君主身边未有长策的弊端,并且对自己的深谋远虑有充分自信;而“远谋”二字,也正是整个论战的核心。l “何以战”引出了下文对战争条件的分析,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鲁庄公认为要做哪几方面的准备呢?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l

10、对于鲁庄公的准备,曹刿又是如何评价的? 对于第一个准备,曹刿的评价是“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对于第二个准备,曹刿的评价是“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对于第三个准备,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l 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因为这样做才可以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而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l 在进行具体的反攻战时,鲁庄公与曹刿分别做了怎样的战略决策? 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反攻(公将鼓之),但是被曹刿阻止,等待齐人三鼓之后才肯发起反攻战;而在鲁军刚获胜时,庄公又急于去追击(公将驰之),曹刿又阻止了庄公,作了充分的观察(下视其辙,

11、登轼而望之)后才发起追击战。l 鲁国战胜齐国后,曹刿向鲁庄公解释了战争胜利的原因。请你谈谈对他战略决策妙处的理解。 按照曹刿的说法,这次战役是把握准了两个时机:一是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鲁军按兵不动,养精蓄锐。齐军第一次击鼓进军,士气正旺;第二次击鼓,士气开始低落;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完全衰竭。在此关键时刻,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终于扭转了局势。二是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鲁军虽然取得了反攻的初步胜利,但曹刿并未轻敌,“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正所谓兵不厌诈,这是必须提高警惕的。直到亲自察看敌情,发现敌军“辙乱”“旗靡”,确认了齐军是狼狈逃窜,溃不成军,才乘胜追击,最终取得了战役的

12、胜利。精读课文l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曹刿、鲁庄公是怎样的人。 曹刿: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军事谋略。 总之,曹刿是一个爱国,有政治远见,有非凡的战略思想和卓越的军事才能的人。 鲁庄公:鲁庄公作为国君,把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这是他政治思想上的鄙陋;他急于求战,未谨慎考虑就出击追敌,暴露了他在军事上的轻率。但他又并非昏君,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说明他能够礼贤下士,广开言路;庄公作战时带上曹刿并能听取他的意见,说明他知人善用,任人唯贤;庄公战后问曹刿取胜的原因,不因胜而自喜,

13、说明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总之,鲁庄公是一个虽然目光短浅,但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忠于职守的人。l 课文语言精练,仅用两百多字就叙述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课文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好在哪里?详略安排 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如第1段曹刿与庄公论“何以战”的两次对话,将其“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第3段曹刿论述取胜原因也是详写。这两段文字完整地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对于与刻画人物形象无关的事,如战争起因、战斗状况、战后处理等一概不提,这样的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课堂小结 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在政治上取信于民、在战略上运用正确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刻画了曹刿爱国、有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的形象,语言精练,内容详略得当,是左传中的名篇,希望同学们课后多读,体会其中的道理。板书设计曹刿论战请见肉食者鄙爱国热情论战取信于民政治远见参战公将鼓之公将驰之齐人三鼓辙乱旗靡释疑攻击勇气追击惧伏未可可矣遂逐齐师军事才能谋略过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中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