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吉安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pdf

上传人:13426650027 文档编号:9053830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PDF 页数:46 大小:69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安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吉安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吉安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吉安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吉安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 吉府发20223 号吉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安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井冈山经开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庐陵新区管委会,市直各单位: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将吉安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22 年 3 月 21 日(此件主动公开)吉安市人民政府文件 2 吉安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前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促进吉安市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与效率,对于助推吉安市“十四五”时期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实现吉安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第五次

2、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吉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江西省赣州市、吉安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 江西省“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 ,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围绕“作示范,勇争先”要求,紧扣市第五次党代会确定的 “三区” 建设发展目标, 牢牢把握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特编制本规划。本规划以吉安获批全国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为契机, 紧抓赣深高铁开通带来对接深圳与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资源的重大机遇,提出在“十四五”期间,突出特色打造“五大金融体系” ,结合实际实施“五大建设工程” ,为吉安市经济发展方

3、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及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3 第一部分 发展基础一、发展现状十三五期间,全市金融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市金融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金融支撑。(一)金融业发展质量持续提升五年来,全市存贷款、保费、金融业增加值保持高速增长。 存贷款余额分别由2015年1938. 6亿元、 1055. 4 亿元上升至2020年的 3515. 47 亿元、2657. 69 亿元,在“十三五”期间分别保持了12. 64%和 20. 28%的年均增速;余额存

4、贷比由 2015 年末的 54.44%,提高至 2020 年末的 75. 60%,提高 21. 16 个百分点。保险保费由2015 年末 51. 3 亿元,增长至 2020 年末的 81. 22 亿元,平均增速达到 9. 6%。2020 年末全市金融业增加值 140. 09 亿元,占 GDP 比重 6.46%,比 2015 年末提高 3 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在全省比重由 5. 67%上升至 7. 75%。 4 表 1:“十三五”时期金融发展概况指标名称2015 年2020 年“十三五”完成情况平均增速(% )提高值GDP全市总量(亿元)1420. 322168. 837. 8/占全省比重(%

5、 )8. 468. 44/金融业增加值全市总量(亿元)48. 82140. 0910. 24/占全市 GDP 比重(% )3. 446. 46/3. 02占全省金融业增加值比重(% )5. 677. 75/2. 08本外币存款余额全市余额(亿元)1938. 63515. 4712. 64/占全省比重(% )7. 748/0. 26本外币贷款余额全市余额(亿元)1055. 42657. 6920. 28/占全省比重(% )5. 696. 38/0. 69保费收入全市余额(亿元)51. 381. 229. 6/占全省比重(% )10. 088. 75/-1. 33 5 (二)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业态

6、不断完善切实加大金融招商力度,成功引进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机构体系逐步完善。2020 年末,全市有银行机构市分行 16 家,地方法人银行机构 24 家;证券经营部 9家、期货经营部 1 家;保险公司 30 家(财险公司 14 家、寿险公司 16 家) 。地方金融组织规范发展,2020 年末,全市有小额贷款公司 14 家、融资性担保机构 12 家,融资租赁 2 家,商业保理 2家,资产管理 1 家,典当行 11 家,民间融资机构 18 家。基本形成了各类金融机构多元发展、相互补充的金融服务体系。(三)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接续突破纵深推进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 ,制定出

7、台企业上市三年行动方案,出台一系列支持上市挂牌扶持政策,设立上市发展专项资金,强化对拟上市企业帮扶。安福海能实业有限公司 2019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实现我市境内 A 股上市“零”突破。江西国光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于 2020 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我市首家境内主板上市公司。18 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47 家企业纳入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 547 家在江西股交中心挂牌。(四)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以回应群众期盼为方向,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激发金融发展活力,深化民间资本管理创新先行区建设。成功获批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这是我市获 6 得的首个“国字号”金融改

8、革平台。加快科技金融发展,研究印发了关于加快科技金融发展的实施意见 ,设立科技贷款风险缓释基金,推进“科贷通”贷款。设立产业发展升级引导资金,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 采取市场化方式, 重点支持市重大工业、乡村振兴、全域旅游及人才创新创业项目。新兴金融业态更为丰富, “井财基金小镇”集聚一批社会风投资本,庐陵新区金融集聚区建设在金融机构和金融资源集聚方面初见成效。二、发展挑战(一)金融总量相对较小2020 年末吉安市 GDP 总量在全省 11 个地市中排名居中,占全省比重为 8. 44%。2020 年末,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占全省比重为8. 0%,与 GDP 占比基本匹配;贷款余额占全省比重为 6

9、. 38%,比 GDP的占比低 2. 06 个百分点。与经济体量接近的宜春和上饶相比较,2020 年末,吉安市存贷款余额、保费收入略低于上述两市,金融业增加值略低于宜春,略高于上饶,“十三五”期间多个指标增速如存款增速等亦稍显落后。在金融总量上,与南昌、赣州等地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时,各县市区之间经济差异大,金融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二)信贷结构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银行信贷投放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房地产业等少数领域,制造业贷款、 绿色贷款、 科贷通等占比较小。 以制造业贷款为例, “十三五”时期制造业贷款增速平均达到 18. 95%,接近贷款平均增速, 7 主要2020年制造业贷款增幅高达69.

10、 53%, 剔除这一因素, 2016-2019年全市制造业贷款增速均远低于贷款平均增速, 制造业贷款占贷款余额的平均比例仅达到 6. 72%,金融对电子信息等制造业支持力度相对偏弱。表 2:吉安、南昌、宜春、上饶主要金融指标对比地市GDP本外币存款余额本外币贷款余额金融业增加值保费收入2020 年绝对值( 亿元)“十三五”平均增速(% )2020 年绝对值( 亿元)“十三五”平均增速(% )2020 年绝对值( 亿元)“十三五”平均增速(% )2020年绝对值( 亿元)2020年占全市GDP比重2020年绝对值( 亿元)“十三五”平均增速(% )吉吉安安2168. 832168. 837. 8

11、7. 83515. 473515. 4712. 6412. 642657. 692657. 6920. 2820. 28140. 09140. 096. 466. 4681. 2281. 229. 69. 6南昌5745. 517. 613676. 829. 9516005. 6216. 21624. 211267. 8816. 73宜春2789. 877. 44079. 4213. 713164. 9219. 15166. 965. 98104. 5412. 78上饶2624. 37. 74484. 714. 73648. 5819. 87138. 486. 689. 8613. 8表 3:

12、“十三五”时期制造业贷款指标年份20162017201820192020平均制造业贷款余额(亿元)96. 49104. 87116. 92120. 95205. 05/增速(% )1. 608. 6811. 493. 4469. 5318. 95占贷款余额比重 (% )7. 566. 696. 225. 437. 726. 72 8 (三)金融机构利润高速增长难度较大盈利模式较为单一,利息净收入仍是金融机构利润的主要来源,尤其是疫情下储备项目推进受影响,客户提款进度变缓,后期投放仍存在较大压力,对疫情后银行利润增长将造成较大冲击。净息差持续收窄,一定程度上限制利润增长。随着竞争加剧,金融机构吸

13、收存款的成本逐渐攀升,同时受包商银行等事件影响,中小金融机构同业授信缩减,负债端中同业负债成本上升,进一步削弱了银行盈利空间。(四)高端金融人才和金融创新不足长年来,高素质人才都向东向南流动,导致中部地区人才流失严重,在金融业并不发达的吉安,难以吸引金融高端人才。新金融市场创新不足,满足现代金融发展状态的衍生工具缺乏,金融产品交易服务能力较弱。 金融市场的产品品种较少, 产品的相似度较高,中间业务所占的比例较低,金融衍生品的发展缓慢甚至停止发展。三、发展机遇(一)从国家层面,现代金融发展趋势和国家“十四五”金融发展要求有助于明确吉安市金融业发展方向现代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与基石,具有高度市场化

14、、高度科技化和高度开放的特征。推动中国金融现代化,需要推进以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金融资产证券化为主的金融“宽度”改革,以利率市场化和打破行业垄断为主的金融“深度”改革,及以对外开放和国际化为主的金融“长度”改革。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要求构建 9 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支持中小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持续健康发展,改革优化政策性金融,推进金融双向开放。这就要求吉安市金融业发展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完善金融体系结构,实现金融普惠性和开放性。(二)从省级层面,江西省现代金融体系建设有助于完善吉安市金融业发展体系江西在推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中,

15、高度重视股权投资业和资本市场发展,大力推动科技金融,助力科技企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以金融科技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助力小微企业和支农服务。 以绿色金融制度创新和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为重点,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助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这为吉安市现代金融发展提供了发展契机与借鉴经验。(三)从市级层面,吉安市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有助于扩大吉安市金融业的发展空间“十三五”期间,吉安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良好成效,连续获得全省高质量发展考评先进市,经济总量突破2000 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 300 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稳居全省“第一方阵”。电子信息首位产业营业收入突破 1700 亿元台阶,生物医

16、药大健康产业冲刺千亿大关,先进制造、绿色食品、先进材料等主导产业量质双升,井冈山经开区“一区四园”改革有效推进,全域旅游“三区两网”建设初见成效,六大富民产业持续壮大,千亿园区、百亿企 10 业、上市公司接连突破,为吉安金融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赣深高铁的开通, 为吉安市金融业对接深圳与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资源提供了重大机遇。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建设,将有利于吉安进一步完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 持续优化金融基础设施与金融生态环境,为吉安金融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第二部分 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

17、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三新一高”总体部署,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五个奋勇登攀”重要要求,牢牢把握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加快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完善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建设全国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为吉安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及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推动吉安市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二、发展原则(一)坚持服务实体经济金融发展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要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通过技术创新、产品

18、创新和服务创新,为实体经济发展 11 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和产品,拓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二)坚持优化金融结构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 着力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引导金融业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促进融资便利化,完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机构体系、金融产品体系,抓紧发展以股权投资和资本市场为核心的直接融资,积极发展中小银行、民营金融机构和外资银行机构,大力发展以普惠金融、科技金融和绿色金融为代表的新金融。(三)坚持创新协调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全力提升金融创新能力,加强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实现“金融+

19、科技”的完美契合,提高金融市场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培育金融业的市场化内生动力,完善市场约束机制,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健全市场规则,强化纪律性,加强和改善政府宏观调控。(四)坚持防范金融风险既服务好经济稳定增长,又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以强化金融监管为重点,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理顺地方金融监管体制和机制,提升地方金融监管能力,加强功能监管,重视行为监管,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12 三、发展目标到“十四五”期末(2025 年),全市形成机构体系壮大、金融创新活跃、金融风险防控有力、营商环境优越的金融业高

20、质量发展新格局, 打造全国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先行区,金融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到 7%左右,本外币存贷款年均增速分别达到 9%和 13%左右,普惠金融贷款、制造业贷款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融资结构不断优化,直接融资增量占社会融资规模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映山红行动”深入推进,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10 家以上。表4:“十四五”时期吉安市金融业发展主要指标主要指标2020 年2025 年年均增速 (% ) 指标属性金融业增加值(亿元)1402209. 5预期性金融业增加值/ GDP (% )6. 467 左右-预期性本外币存款余额 (亿元) 3515. 4754009 左右

21、预期性本外币贷款余额 (亿元) 2657. 69490013 左右预期性存贷比(% )75. 6090. 7年均提高 3 个百分点预期性上市公司(家)616-预期性保费收入(亿元)81. 221208 左右预期性 13 第三部分 重点任务和举措一、重点任务加快金融改革创新, 进一步优化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金融环境,切实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努力将金融业培育成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动力。(一)积极发展科技赋能的普惠金融以“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实施数字普惠金融与传统普惠金融“两条腿走路”。加强顶层设计,高位推动地方政务大数据、银行

22、企业收支流水数据等数字资源的有序开放与共享,坚持“互联网+”思维,鼓励和引导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数字技术赋能普惠金融,着力打造数字共享和数字应用两类平台。 完善 “政府参与、 市场主导”的普惠金融风险分担和增信机制, 集聚各类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业务,持续优化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生态环境。力争用 3 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金融服务覆盖率、精准度、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努力打造全国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吉安样板”。1. 健全多层次多元化普惠金融体系推动设立多元化普惠金融专营机构。 指导驻市各银行机构加快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 主要针对小微企业和 “三农” 开

23、展信贷业务,持续提升普惠金融贷款增速。 推进井冈山九银村镇银行建设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 依托市行政服务中心, 按照 “政务主导、 监管推动、 14 金融参与、 多方聚力” 的原则, 建设普惠金融服务中心 (金融超市) ,与普惠金融重点群体精准有效对接,提供征信查询、贷款评估等一站式服务。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优化担保业务结构,做大做强吉庐陵融资担保公司。加强市县融资担保资源整合,支持县一级融资担保公司增资扩股,做大做强资本实力,提高信用评级。对于到2023年6月底融资性担保放大倍数仍未达到2倍的担保机构, 将通过资源整合、兼并重组等方式引导其并入所在区域市级担保机构,否则将吊销其融资担保

24、业务经营许可证。积极参与“政府+银行+担保“的分险机制,加大与省融资担保集团、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合作力度,做大涉农、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规模,适度提高担保放大倍数。推动普惠型保险业务发展。加快在吉安市注册设立“江西省普丰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 力争大幅提高吉安市农业保险覆盖率。积极推动保险机构发展六大富民产业特色农业保险, 开发应用价格指数、天气指数、产量指数等新型农业保险产品,积极推广“保险+期货”项目。持续推广防返贫保险产品应用,扩大农房保险和小微企业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鼓励发展信贷保证保险业务。大力推广针对低收入人群、 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和涉农人员人身保险及相关产品,鼓励发展城市定制型

25、商业医疗保险项目。积极发展普惠性新型金融业态。围绕我市“1461”产业链上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重点引进和培育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商业保 15 理等新兴金融业态。充分利用“赣深高铁”开通带来的优势,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着力引进和培育大数据征信、区块链金融、智慧金融等金融科技公司。引进和新设财富管理机构、消费金融公司等新兴金融机构。持续提高金融机构城乡网点覆盖率,在偏远地区借助电子机具等终端、移动互联技术以及普惠金融服务站、助农取款服务点等代理模式,扩大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鼓励发展普惠性续贷周转金组织。发挥新庐陵转贷公司作用,探索设立政府、银行、企业联手的续贷基金,坚持公益和普惠,聚焦民营和小微

26、企业,着力解决中小企业“续贷难、成本高”问题,主要为实体经济领域生产经营基本正常、具有持续经营能力、信用信息记录良好、符合流动资金贷款发放条件、资金周转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中小微企业及基金出资人单位提供续贷服务, 帮助企业按期还贷、续贷。大力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 鼓励已具备供应链金融业务基础的金融机构发力,发挥大企业主办行或大产业链主办行的融资功能,选择产业基础好的重点产业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 支持 “中企云链”“好易仓”“江西鸿庐”等供应链金融公司、仓储监管公司等在我市开展业务;支持社会资本设立供应链创新产业投资基金,以市场化方式整合供应链资源,为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融资支持。 支持符合

27、条件的供应链核心企业和大型供应链服务企业申请设立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依托其主业,发展供应链“自金融”;鼓励利用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技 16 术,全面集成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实现核心企业、供应链管理企业、金融机构及政府数据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共享。2. 创新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治理与整合涉企涉农数字资产。强化顶层设计与高位推动,推动涉企、涉农政务大数据治理工作,推进政务大数据向符合资质的金融机构有序开放与共享,形成数据治理及共享机制,充分发掘政务大数据的经济价值。 鼓励和引导企业以授权方式向符合资质的金融机构开放电力数据、ERP 数据等生产经营数据,积极争取人民银

28、行企业收支流水大数据平台的准入资格, 与符合人民银行资质要求的征信公司开展数据治理合作, 多渠道为企业精准画像提供数字资源。大力推进“信用吉安”建设,强化全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功能。探索成立数字资产管理公司。由国有企业联合社会资本(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等),发起成立数字资产管理公司,市场化运营全市数字资产治理及整合、数字资产经营及交易、数字普惠金融平台投资运营、数字金融产业基金运营管理等业务,使其成为推动全市数字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搭建大数据共享平台(“吉惠通”)。整合各类涉企、涉农数字资源,打造互联互通的一站式中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在安全、合规前提下,

29、以授权方式向银行、保险、担保等各类金融机构开放共享,实现大数据风控、融资信息发布与交易撮合等多项功能, 为中小微企业和 “三农” 提供一站式精准信贷服务。 17 同时,积极推动“吉惠通”平台与国家发改委“信易贷”平台、江西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等无缝对接,助力普惠金融向“数字化”转型。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数字普惠金融产品。 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针对中小微企业、“三农”数字普惠金融产品,依托数字共享与应用平台,逐步提升以数字增信的信贷投放规模,支持金融机构创新“信易贷”产品和服务,提高数字普惠金融贷款占比。探索设立“数字普惠金融研究院”。加强与井冈山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金融发展研究院等省内高

30、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设立“数字普惠金融研究院”,合作培养数字金融人才,同时,制定专项人才支持政策,吸引和留住数字金融高端人才。提升农村移动支付服务覆盖率。 积极推动农村移动支付服务, 完善农村移动支付环境, 与中国银联等支付机构合作, 力争三年内实现支付应用农户使用全覆盖、行政村银联自助终端设备布设全覆盖。(二)积极发展支撑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金融以科创产业引导母基金为抓手,为我市电子信息等“1+4+N”重点产业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孵化器和加速器服务。 建立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白名单”,推动“科贷通”贷款提标、扩面,鼓励商业银行开展投贷联动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创新的科技金融服务,打造科技型中

31、小企业从孵化、成长直至上市的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体系。1. 探索设立科技支行和科技融资担保公司。支持银行业机构加 18 强科技金融的专业化经营、特色化发展、体系化运作,推动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设立科技支行。由国有资本联合社会资本共同出资,探索设立科技融资担保公司。2. 完善政府参与的贷款风险分担机制。针对我市“1+4+N”重点产业中的科技型企业,设立市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采取市、县(市、区)财政按1: 3的比例共同出资,组建总规模1亿元的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基金, 引导和鼓励商业银行按照科技贷款专营政策和新型信贷产品模式,发放风险补偿基金规模10倍的科技贷款,对纳入市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支持且发生不

32、良的贷款, 由市科技风险补偿基金按贷款损失本金的50%承担责任。 完善 “政府+银行+担保”分险机制,合理确定各方承担坏账损失比例。3. 引导银行机构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创新和夯实科贷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订单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股东担保贷款、信用保险贸易融资等产品,大力推广科技担保和投贷联动等科技信贷产品和服务。 鼓励金融机构在科技型企业孵化期创新信贷产品,推出“孵化贷”,对接孵化中心,服务初创期科技企业。4. 培育发展科创企业创业投资基金。由市属国资平台公司作为主要出资方,共同发起设立科创产业引导母基金,重点支持我市“1+4+N”重点产业链上掌握关键技术的延链补链

33、项目。与深创投等具有项目资源和资本市场资源的国内顶级基金管理公司合作, 成立科创基金管理公司。探索成立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引导基金, 19 选择经验丰富的基金管理公司作为管理人(GP),以大湾区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为重点目标, 以项目返投等形式引入大型制造业项目落户工业园区,重点服务于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链的“强链、延链、补链”。各县(市、区)逐步设立科创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采取市县联动的方式, 进一步引导各类社会机构在我市设立创业投资子基金,扶持初创期及早中期科技企业发展。5. 打造科创产业孵化器与加速器。依托科创产业引导母基金,打造科创产业孵化器与加速器,以母子基金形式撬动社会资本,以子基

34、金投资和直投方式投资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的独角兽及瞪羚企业。 把孵化器与加速器建成 “空间+系统+生态+投资+后台 (IT) ”五位一体的孵化中心, 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机构兴办包括众创空间在内的各类创新型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积极探索采用飞地模式建立孵化器,依托产业引导母基金,对进入飞地孵化器的技术领先的初创企业开展风险投资,优选潜在的瞪羚和独角兽企业迁址到吉安。6. 探索建立 “一站式” 科技金融示范中心、 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建设一站式服务大厅、展厅、路演中心和公共开放办公区,打造企业孵化、科技信贷、创业投资和上市培育的一站式服务体系,并针对科技企业的各类融资需求, 整合科技支行等金融机构的产品

35、资源和政府方面的政策资源,为企业提供各类金融服务解决方案,促进企业、机构、政府之间的有力对接互动。探索成立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积极推动知识产权(如专利权、著作权等)交易,鼓励商业银行开发知识产权质押、资产证券化等创新融资业务。 20 7. 积极引进科技金融服务机构。积极引进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资信评估机构和金融数据资讯机构等第三方金融服务机构,开展知识产权确权及定价、高新技术技术转移、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服务等。图1. 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体(三)积极发展以“两山转化”为核心的绿色金融重点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领域开展绿色金融创新

36、,畅通我市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做大做强生态经济。1. 推动金融机构设立绿色专营机构。鼓励民营资本发起设立绿色金融机构。鼓励商业银行遵循赤道原则,应用评估和审核贷款要求机制、 环境评估决策机制, 强化金融机构的环境与社会风险意识, 21 将绿色金融业务开展成效、 环境风险管理情况纳入金融机构绩效考核体系。探索设立财政风险缓释基金、中小微企业转贷基金和中小微企业“政银保”联动产品,并适当加大政府风险分担比例。2.积极探索碳金融创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引导金融资源向清洁能源、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低碳领域倾斜。 努力争取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 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市场交易,利用我

37、市森林覆盖优势积极开发碳资产。创新碳金融产品,鼓励开发碳指数、碳保险、碳期货等交易工具,碳债券、碳基金、碳质押等融资工具。丰富碳市场参与主体,积极培育多元化的碳金融投资者,引导各类资本参与碳金融市场。完善省内碳市场监测、交易、约束激励机制。构建碳排放、碳足迹核查制度,推动金融机构开展环境(气候)信息披露及环境(气候)风险压力测试。依托能源数据中心,建立城市、行业和企业三级碳资产数据收集体系,形成碳资产库,在碳排放总量设定、覆盖范围决策、分配方案制定、双碳监管等决策方面提供数据支撑和依据。3. 探索建立碳普惠市场。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碳普惠体系,为市民和小微企业的节能减碳行为赋予价值,建立碳普惠激

38、励机制,允许全市企业和个人自主参与碳交易,通过“零售”模式基本实现碳交易“零门槛”。通过量化低碳行为减碳量,使市民和小微企业可以换取商业优惠, 经核证后的减碳量还可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实现变现。融入长三角碳普惠体系,实现跨省自主交易,并通过积极对接国家自愿减排市场体系,推动全市自愿减排项目开发,在碳市场 22 做出率先示范。4. 成立“两山金融服务中心”,积极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积极推动吉安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鼓励创新 “两山” 转化新通道,成立“两山金融服务中心”,引入市场化资金和专业运营商,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和“三权分置”改革基础上,集中收储碎片化生态资产,适时推向市场。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生

39、态产品价值实现金融服务与产品创新, 推广项目收益权、 特许经营权、 排污权、 碳排放权、用水用能权、节能减排权等抵质押融资,积极探索河权、水面经营权、采砂权、采矿权、养殖权、林权、公益林、农村土地“两权”和天然林收益权等抵质押贷款,提高 GEP 向 GDP 的转化率。5. 健全生态资产交易机制。成立生态资产(产品)交易中心,健全生态资产与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体制机制, 推进排污权、 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开展出让、租赁、买卖等生态资产产权和生态产品交易。6. 鼓励创新各类绿色金融产品。 创新绿色金融债、 绿色企业债、绿色公司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绿色债券产品,支持融资规模大、期

40、限长的绿色项目利用永续票据、可续期债券拓宽融资渠道。开展新能源、绿色制造、森林碳汇和生态农业等领域的绿色信贷创新,进一步完善绿色信贷业务产品体系。鼓励保险机构创新生态环境责任类保险产品,探索研发相关指数保险。推动金融机构发行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绿色 ABS)、绿色资产担保债券、绿色收益支持证券、 生态证券化计划, 适时推出森林债券、 巨灾债券等产品。 23 (四)积极发展“补链延链强链”的产业链金融针对电子信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探索“政府政策激励、金融机构发力、生态环境优化、金融科技赋能”的模式建设产业链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实施金融助力“链主”培育计划,力争每个重点产业培育3-5家“链

41、主”企业,推动“100亿+50亿+20亿+10亿” 龙头企业梯队扩容提质。 以供应链金融平台建设为抓手,解决产业链上多层级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慢难题,发挥“补链延链强链”功能。1. 出台产业链核心企业激励政策。由政府出资设立供应链金融专项支持基金,建立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供应链金融,鼓励其提供应收账款确权等服务。为重要的核心企业贷款提供财政贴息、政策性担保等优惠政策,鼓励银行加大对核心企业的授信,激励产业链龙头企业上链,从而带动大量配套企业上链。2. 优化产业链金融生态环境。对本地配套企业给予适当贴息支持,加大“财园信贷通”“科贷通”等财政增信产品的运用推广,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本土供应链企业信贷

42、支持。 支持社会资本成立融资租赁公司,为供应链上制造业企业提供融资租赁服务。引导商业银行、保险机构、信托等金融机构与租赁服务跨界合作。探索设立补链强链产业投资基金,通过引入优质基金管理公司(GP),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转移的机遇, 针对我市重点产业链薄弱环节开展资本招商,推动被投企业以项目形式返投。3. 构建多层次的供应链融资担保体系和风险补偿机制。引导政 24 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发挥增信、分险作用,积极为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扩大担保放大倍数,减少或取消反担保要求,并将平均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考核评价机制,将绩效结果作为对支持重点产业链力度大、效果好

43、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给予一定代偿风险补偿的依据。对发放的重点产业链企业贷款损失给予一定风险补偿,构建“政府+银行+担保+保险”的多元化风险分担机制,加快金融不良资产处置效率。4 . 建设区块链赋能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推动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合作搭建并运营市级层面统一共享的“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负责重点产业链核心企业上链、政务大数据与税务大数据接入、银行担保等机构对接以及平台运行维护等工作。推动金融机构、上链企业、政府部门、仓储及物流企业、第三方专业机构等各方加强数据开放和共享,构建上下游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全数据供应链服务平台。利用区块链的信任机制开发应收账款融资、仓单质押融资等

44、信贷产品,解决产业链上多层级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助力“补链延链强链”。针对全市生猪养殖、狗牯脑茶、蜜柚等规模化种养殖业,鼓励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共建“区块链+物联网”监控平台开发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线上农业保险和信贷等金融创新产品。(五)积极发展支持文旅产业的文旅金融依托吉安市丰富的文旅资源,结合吉安市旅游市场的特色特点,围绕“全景吉安、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以及“三区两网”建 25 设,积极发展文旅金融,助力吉安文旅产业做大做强。1. 鼓励金融机构建设文旅金融专营机构。积极推动文旅金融服务机构建设,文旅金融产品创新与服务创新。建立金融服务专营机制,大力开发吉安特色文旅(如红色旅游研学示范基地等)

45、金融产品和服务,构建差别化授信体系。2. 探索建立文旅产业供应链金融机构。推动覆盖供应链和产业链(创作、生产、流通、传播、展示、消费)的金融服务体系,鼓励融资租赁公司开展文创产品租赁业务,试点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文化资产的融资租赁。鼓励在井冈山市、吉安县、吉州区等文旅融合示范区建立金融助力文旅消费机制, 引导金融机构联合文创旅游企业推出集会员服务、消费支付、结算管理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文化金融卡。3.设立中小微文旅企业集合信托计划。将文化旅游与财富管理、慈善信托等业务结合,由政府平台公司牵头成立中小微文旅企业集合信托计划,建立“财政扶持、社会融资、信托贷款、担保兜底”的融资模式,形成平台

46、公司、担保、社会资本三方共建风险补偿机制模式,下沉担保边界,扩大符合融资条件的中小微文化企业范围,利用政府平台公司在增信、风险担保等环节背书担保,提升信托产品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体系化地解决中小微文旅企业的融资难题。4. 设立文创旅游产业基金。投资“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文旅企业和文旅重点项目,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文旅产业,引导成立 26 专注于投资文旅产业的民营基金,带动文旅产业投资;建立文旅产业股权投资与银行贷款联动机制,实现企业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和财政支持资金的无缝对接。5. 搭建“文旅+金融”展示平台。鼓励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带着特色产品与创新服务集中参展,举行文旅金融、产业创投等主题的政

47、银企多方对接会议、论坛和相关活动,将金融服务送进文旅企业。依托文创研究、金融投资机构,创设文化金融创投平台,定期举办文化投融资项目路演推介活动。探索成立文旅金融服务中心,为文旅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信息交流、项目对接、投融资合作等专业服务。6. 建立文化旅游金融风险补偿机制。由市、县两级政府联合有关银行、保险机构共建文旅产业信贷风险池,银行贷款出现损失,由政府部门、银行、保险公司按适当比例分摊。组建文旅融资担保机构,推动文旅企业融资稳步快速增长。7. 创新旅游资产金融服务产品。鼓励金融机构推出资产抵押、银团贷款、景区经营权质押贷款、门票收入质押贷款,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 林权抵押贷款、 融资租赁等

48、多元化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鼓励采取 PPP 模式为旅游基础设施融资, 强化养老旅游、 教育旅游、地产旅游、体育旅游等细分领域的金融服务。二、重点工程(一)庐陵新区金融集聚区建设工程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庐陵新区金融集聚区的战略部署, 以服务 27 实体经济为宗旨,重点服务于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电子信息等“1461”重点产业链发展、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等吉安市重大发展战略,实施“一核多翼”发展战略。以金融机构总部和区域总部集聚为“核”,做大做强总部基地,以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与文旅金融创新发展为“翼”,着力打造区域金融决策中心、区域普惠金融中心、区域科技金融中心、区域绿色金融与

49、文旅金融中心等四大区域金融中心, 推进 “1+2+1” 重点工程,即,建设1个金融机构总部园区、普惠金融产业园与科技金融产业园2个产业园区、1个绿色金融与文旅金融中心,实现庐陵新区金融产业快速增长。1. 打造金融机构总部基地。一是围绕打造全牌照、全业态金融机构集群, 以专项政策、 参股引导、 资源置换等多种方式, 采用 “一企一策”招商模式吸引国内外金融巨头在金融商务区设立全国总部、区域总部、功能总部及专业化子公司或分公司。二是重点集聚省内外银行、保险、证券、期货、信托等金融机构的区域性总部或功能性总部,推动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等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落地。支持金融集聚区内金融机构总部在全市范围内增加

50、分支机构与营业网点,扩大地域覆盖面。三是支持商业银行对总部园区开发“总部贷”等专属信贷产品,为形成引领的总部经济集聚高地提供融资保障。四是支持引进和设立区域性清算中心、信用卡中心、数据中心和灾备中心等功能性机构, 为金融机构前中台提供坚实的后台支撑。 28 2. 发展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争取省级政策支持,积极推动井冈山九银村镇银行转型为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强化中后台系统支持、提高集约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水平。积极推动在吉安市注册设立 “江西省普丰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 探索成立数字资产公司、科技融资担保公司。围绕我市“1461”重点产业链,重点招引培育供应链金融、 融资租赁、 商业保理等金融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技术 > 平面设计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