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景德镇市“十四五”安全生产规划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推进全市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江西省“十四五”安全生产规划景德镇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制定本规划。一、现状与形势(一)“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效“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安全发展理念,采
2、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推动全市“大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十三五”以来,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实现了安全生产事故总量、死亡人数持续下降。2020年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较2015年同比分别下降65.75%、28.57%。杜绝了重大及以上事故,我市是全省唯一连续18年未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的地市;实现了打击非法小煤窑连续14年“零开采、零死亡”目标;特有的燃气梭式窑领域连续15年未发生人员死亡事故;消防安全领域连续25年未发生重特大火灾。安全生产工作主要在“五个聚焦、五个着力”取得实效:1.聚焦治理体系,着力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我市出台实
3、施了中共景德镇市委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景德镇市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实施细则景德镇市安全生产工作职责暂行规定景德镇市应急管理综合考核办法景德镇市生产经营单位分级分类管理办法(试行)景德镇市企业安全生产全过程责任追溯制度景德镇市生产安全事故提级调查与挂牌督办办法(试行)景德镇市企业重大安全隐患“双报告”制度景德镇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市政府调整了市安委会组成,由市长任主任,副市长任副主任,结合景德镇实际,设立14个安全专业委员会,分管副市长任第一主任,牵头部门主要负责人任主任。修订出台景德镇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规则,健全完
4、善安委会综合协调,各安全专委会分线推进的工作机制。机构改革,安全生产职责写入20余家市直单位“三定”规定,安全生产监管体制进一步优化。2.聚焦责任落实,着力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市委、市政府一以贯之、始终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近年来,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作出指示批示80余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等会议160余次,深入一线督察检查调研百余次。各级部门按照“三个必须”要求,落实部门监管责任;每年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加强考核巡查、强化督促检查(安全生产纳入市委、市政府督查重要内容)、严格评价问责。打出企业安全生产“五个一”“十个一次”活动、主体责任履职报告、“双千示范”
5、工程建设、约谈等一套“组合拳”,构建齐抓共管大格局。全市三个批次2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履职承诺在主流媒体刊发。全市三个批次2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履职承诺在主流媒体刊发。按照景德镇市安全生产约谈实施办法(试行),各级各地根据工作需要和具体情形,对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不力、问题突出和事故多发的地区、部门、单位进行重点督查约谈、通报,约谈企业6900余家次,督办通报单位120余家。3.聚焦源头防控,着力打好专项整治组合拳。牢固树立并落实“防范胜于救灾”的理念,持续打好风险隐患攻坚战、重要时段保卫战、安全生产持久战。2016年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检查。2017年,全
6、力保障十九大等重要敏感时段安全平稳,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排查取得重大成效,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大检查综合督查迎检工作获国务院安委会第16综合督查组肯定,为全省唯一。深入开展了“安全生产执法年”活动和夏季百日安全专项行动。2018年,纵深推进十大专项整治行动。2019年,持续深化“十大专项”整治,压茬开展“打非治违”百日行动、“三项整治”和集中整治。2020年,按照“1+2+11+3”任务框架,稳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动员部署和排查整治阶段工作。挂牌督办、排查整治重大隐患560余条,一批“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化解。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关闭12家小煤矿,退出产能66万吨,10家非
7、煤矿山企业退出矿山序列,消除尾矿库1座,闭库销号1座,明确尾矿库市、县、乡三级政府、监管部门安全包保责任人。完成江西跃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搬迁改造。推进“双千示范”工程建设。完成3个开发区安全风险整体评估。4.聚焦基础建设,着力夯实安全生产保障。2020年8月,我市承办全国航空应急救援力量座谈会,为助力省部共建加快推进我省应急救援航空体系建设“搭设平台”;开展航空应急救援飞行演练,为2020中国航空产业大会“增光添彩”。持续开展“三项岗位人员”安全生产资格培训考试考核。建设完成安全生产考试点2个,完成考试人员万余人。推进“三项岗位人员”培训,大力推进全员安全教育培训50万余人次。聘请专家为高危行
8、业企业开展安全服务。持续开展了“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和安全宣传“五进”等活动,100余万人次参与宣传。开展专项、综合应急预案演练以及多层级参与的联合应急演练。创建全国全省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2家。多家企业被评为全国“安康杯”优胜单位。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大力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管控”科技强安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燃气梭式窑安全监管在线监测项目等建设,推动“两客一危”重点车辆100%安装智能监控设备。全面加强宣传,安全生产与媒为伴,同频共振,市主流媒体开设“安全生产”专栏,编发景德镇市应急管理简报60余期,在省级以上媒体上稿600余篇。
9、5.聚焦依法治理,着力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市应急局成为应急管理部首批31个应急管理政策法规标准基层联系点之一(全省唯一)。县级安全生产赋权执法受到应急管理部肯定。制定并实施景德镇市安全生产联合执法制度,建立部门密切配合、协调联动的安全生产联合执法机制,依法严肃查处突出问题,并通过暗访暗查、专家会诊、警示教育等方式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开展联合执法行动9万余次。严格“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执法。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均制定了年度执法计划或检查计划,按照“双公示”要求及时公开行政许可及行政处罚信息。保障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安全生产工作。推进600余家高危行业企业推广应用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实
10、现安全隐患“自查、自报、自改”的线上闭环管理,录入整改近四万条,整改率为96%以上。(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要求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提出“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目标定位,对景德镇提出“要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
11、,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的殷殷嘱托,为做好新时期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指明方向、提供了新的动力和保障,安全生产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景德镇正处在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制约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根本解决,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监管责任网络编织不严密,社会公众安全素养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安全生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一是中小型企业数量多,高危行业产业布局和结构不尽合理,机械化、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低,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低,安全基础薄弱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善。二是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带来安全风险结构的变化,大项目、大工程加
12、速落地,新材料、新工艺广泛应用,新业态、新领域的大量涌现,传统高危行业领域安全风险向其他行业领域快速蔓延扩散的趋势加剧,且呈发生类型复杂化、波及范围扩大化、影响时间持久化等特点。三是城市发展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老旧小区改造、商贸、城市综合体、地下管网等安全风险更加集聚,城市发展中的新旧安全风险交织叠加,不可知不可控的安全风险隐患明显增多,防范和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任务艰巨,安全生产整体水平与人民群众的安全需求依然存在较大落差。综合判断,“十四五”时期,我市安全生产事业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充满严峻挑战,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要深刻认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安全生产新形势新任务,
13、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充分利用新机遇新条件,妥善应对各种安全风险和挑战,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显著改善。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实施安全发展战略,以“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实现安全生产精准治理”为主题,以“建立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提高安全风险防控能力”为主线,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技术
14、创新,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新型人文城市新范例、特色产业发展新高地、全域融合发展新格局、共同富裕实践新样本、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瓷都新征程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二)基本原则安全发展,标本兼治。统筹发展和安全,将安全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安全布局,严格安全准入,塑造安全的生产生活方式,从源头上遏制与消除威胁安全发展的行为、模式与方法。风险防控,系统施治。坚
15、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瞄准重大安全风险挑战,统筹运用行政审批、监管执法、监督问责、投入保障、诚信惩戒等多种手段,在补短板、强弱项上精准发力,实施一批重大政策和重大工程,强化安全生产基础,系统推进风险隐患治理,有效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市现代化进程的各类安全风险。改革创新,强化法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安全生产改革发展,转变安全治理理念与方式,完善安全治理基础制度,加快形成系统完整、责权清晰、监管高效的安全治理制度体系。深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依靠法律制度筑牢安全生产屏障,实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履职尽责,社会共治。抓实党政领导干部“关键少数”,拧紧企业全员安全责任
16、链条,构建更为严密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充分发挥好社会力量的作用,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安全生产,激励与约束并举,政府与市场“两手发力”,积极构建企业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治理格局。(三)规划目标到2025年,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风险防控体系基本建立,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经济社会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安全生产形势趋稳向好,生产安全事故总量持续下降,较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十四五”全市安全生产主要指标序号指标内容预期值属性1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0%约束性2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
17、率-30%约束性3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15%约束性4较大以上事故起数占比-15%预期性5运营车辆万车死亡率-10%预期性6化工及危险化学品事故死亡人数-20%预期性三、主要任务(一)织牢风险防控责任网络1.强化属地管理和部门监管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重要位置,党政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班子其他成员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领导责任。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委会牵头抓总,安全专业委员会分线推进工作机制。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依法依规完善监管部门安全
18、生产权力和责任清单,进一步厘清综合监管部门与各行业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责边界,理顺各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内设机构之间的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关系和运行机制,堵塞职责划分盲区,化解多头管理、交叉管理等问题。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巡查制度,规范巡查内容、程序和标准,强化安全巡查结果的运用。2.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推动企业建立从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等到一线岗位员工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规定,健全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安全责任追溯制度,构建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内生机制。推动企业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报
19、告制度,试行企业安全承诺制度。督促企业合理提取、用好用足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支持安全技术设备设施改造等有关财政政策,督促高危行业、领域企业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建立事故损失的评估和认定机制,完善安全生产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制度,依法追究安全生产“黑名单”企业法律责任。3.强化目标责任考核。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各地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估考核指标体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同经济社会发展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严格实施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考核,实行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推动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开。建立各级安委会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述职评议制度,强化各级安委会对各部门、各地区安全生产落
20、实情况的监督。建立安全生产绩效与履职评定、职务晋升、奖励惩处挂钩制度,落实纪检监察部门安全生产违法违纪问题线索移交查办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和约谈、问责等制度。推行安全生产监管政务及履职第三方评估考核制度。完善事故调查机制,建立事故暴露问题整改督办制度,加强对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落实情况的跟踪评估。(二)加强安全生产依法治理1.创新监管执法机制。科学划分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等级,加强对高风险企业的监督检查。科学制定市、县两级级安全执法检查计划,确定检查项目和频次。指导和规范乡镇、街道、功能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的职能设置和人员配备。加强分类分级监管执法,施行差异化、针对性的精准监管执法,
21、集中执法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完善安全执法监督机制,推进联合执法、区域执法、交叉执法,形成监管执法合力。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和实施第三方协助监督检查的机制。规范实施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严格执行移送标准和程序。完善安全生产政府法律顾问、执法行为审议制度及重大行政执法决策机制。2.提升监管执法能力。落实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要求,整合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巡查、督查队伍,建立以检查为统领,集风险防范、事故调查、行政处罚、案件移送于一体的工作体系。健全执法人员的资格标准、检查职责、培训管理、绩效考核等制度,推动建立职业化安全监管执法队
22、伍。加强安全监管执法人员能力培训,完善安全监管执法人员专业培训教材库。加快各级安全监管执法机构业务用房、执法车辆、执法装备配备标准化建设。厘清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部门的现场检查、行政处罚、事故查处等权限,有序整合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执法监督力量,推动安全执法力量向基层延伸。(三)夯实安全风险防控基础1.严格安全生产准入。深化产业园区安全风险评估与规划布局。加快推进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升级,建立安全生产条件不达标企业退出机制。依法淘汰退出危险化学品、矿山等生产企业落后产能,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应当淘汰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严格高危行业领域安全准入条件和产业政
23、策,严把建设项目立项、规划、设计环节安全关口,完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2.加强安全风险管控。推动安全生产深度融入“平安景德镇”“智慧瓷都”建设,强化安全风险动态监测、预警、识别、评估和处置。建立完善各行业领域企业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实行安全风险分级分类进行管理,严格落实安全风险管控责任。定期开展城市运行安全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建立重大安全风险清单。鼓励城市与企业引入第三方参与安全风险评估。针对高危工艺、设备、物品、场所和岗位等重点环节,适时开展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针对不同安全风险等级的企业,施行差异化监管执法。推动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与安全生产风险防控深
24、度融合。推进重大工业设施和装备风险智能化防控技术应用,加强化工、桥梁、隧道、电力、水利等重大工程和设施安全风险防控。3.精准排查治理隐患。建立健全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经常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严格落实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定期向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企业职代会报告制度。健全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制度,强化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全程督办,规范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档案管理,实现闭环管理。完善安全生产隐患举报奖励制度,拓展安全生产隐患举报渠道,完善举报信息收集、核实、受理和查处的办事程序和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隐患举报奖励办法,依法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借助云计算、大数据技术
25、,构建市、县和企业联动的隐患数据库,综合分析各类安全生产隐患 。(四)深化重点行业安全整治1.危险化学品。持续开展重大危险源专项整治,有效降低安全风险,防范和遏制重大事故发生。完善化工园区建设标准、认定条件和管理办法,严禁已淘汰落后产能异地落户、办厂进园。健全城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关停并转、退城入园等支持政策措施,深化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工程。全面排查管控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加快推进“两重点一重大”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紧急切断装置、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建设完善。深化精细化工企业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强化托运、承运、装卸、车辆运行等危险化学品运输全
26、链条安全监管。加强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企业及医院、学校、科研机构等单位的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管理。深化废弃危险化学品等危险废物排查,建立覆盖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转移、运输、利用、处置等全过程的监管体系。2.烟花爆竹。持续扎实开展烟花爆竹旺季安全检查和“打非治违”工作,强化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贯彻落实景德镇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做好有关禁售禁燃工作。督促烟花爆竹经营(批发)企业全面开展标准化创建。加大对烟花爆竹经营环节安全的监督检查,严查烟花爆竹经营企业无证经营或经营超标、违禁、非法产品,严查批发企业仓储设施和零售点超量储存、超范围储存,严查零售点在经营点附近试放等违法违规行为。3.
27、煤矿。强化煤矿重大灾害超前治理,防范遏制煤矿事故,加大瓦斯、水害、冲击地压等重大灾害治理,推进实施一批瓦斯综合治理和水害防治工程。以企业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监管监察部门重大风险研判为重点,扎实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狠抓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严格重大隐患督办制度,确保风险管控到位,隐患整改到位。坚持“管理、装备、素质、系统”并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持续推进“一优三减”,规范劳动用工,因地制宜推进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升煤矿安全基础保障能力。力争灾害严重的煤矿企业退出一家。4.非煤矿山。进一步提高非煤矿山主要矿种最小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标准,严防边关闭边低水平重复建设
28、。严格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企业安全生产许可管理,加大对安全设施竣工验收活动和验收结果的监督核查。推进小型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机械化建设,建立完善非煤矿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和监测监控系统。实行尾矿库总量控制,严格控制新建独立选矿厂尾矿库,深化尾矿库“头顶库”综合治理。严密管控入井人数超过30人或井深超过800米的地下矿山、边坡高度超过200米的露天矿山以及四等以上“头顶库”重大安全风险。力争非煤矿山企业数下降20%。5.工贸行业。推动工贸行业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消除重大安全隐患。推进先进陶瓷试点企业建设,完善燃气梭式窑安全监管系统建设。针对性开展涉爆粉尘企业
29、和有限空间作业重点执法检查。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监督检查和指导服务,提升中小企业安全管理能力,加强高处作业、涉煤气作业、动火作业、临时用电、外委作业等的管理,大幅减少工贸行业事故总量。6.电力。推进电力企业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设。完善重大电力突发事件应急会商决策、大面积停电情况下政企社会联动等机制。健全电力事故警示通报和约谈制度,建立电力行业安全生产舆情与监测系统。加强大坝的安全风险管理。7.消防。实施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工程,实行“一城一策、一区一策”消防车通道治理。聚焦老旧小区、电动车充电设施、外墙保温材料、家庭加工作坊、“三合一”场所、城乡接合部以及乡村火灾,分阶段集中开展排查整治,全面落实
30、差异化风险管控措施。开展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大型商业综合体、石油化工企业、“九小”场所及老旧社区、新材料新业态消防安全综合整治,集中解决消防安全突出风险隐患,推进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推广应用消防安全物联网监测、消防大数据分析研判等信息技术,加强消防站点、消防力量、消防装备、消防水源、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建设,打牢城乡火灾防控基础。8.道路运输。加大运输企业安全隐患清理力度,推动企业规范经营,健全安全隐患治理机制,加强汽车客运站安全监管。加强客货车安全源头整治,严格客货车生产销售监管,组织隐患车辆专项整治,提升客货车安全水平,强化市场准入管理,加强在用客车使用性质排查整治,依法依规淘汰隐患问题车辆。
31、加强重点车辆运输安全治理,强化旅游客运安全监管,严格长途客运安全管理,深化货车超限超载治理,严密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落实校车交通安全管理,加强农村交通安全监管,规范城市工程运输车监管。净化道路运输秩序,严查突出交通违法,严格落实动态监管责任,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行为,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完善道路安全防护保障,全面排查道路安全风险,强化道路应急保障,推进农村道路设施建设。9.交通运输。开展民航安全、邮政寄递专项治理、深化铁路沿线环境安全专项治理。强化铁路危险货物运输、船舶碰撞桥梁隐患治理,开展邮政涉恐涉爆专项治理,强化砂石运输行为治理。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生产源头管理,加强港口建设项目源头管
32、理,强化水路运输企业准入管理,完善水上交通安全执法制度和程序。强化基础保障能力,强化安全监管能力,提升交通运输应急能力,加强民航“三基”建设,大力提升港口企业本质安全水平。10.建筑业。狠抓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监管,开展基坑工程、模板支撑体系、脚手架工程、建筑起重机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隧道等工程施工安全专项治理。严格落实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制度,强化建设施工现场安全行为和现场控制标准化建设。对临边、洞口、攀登、悬空和交叉作业部位等区域实施重点防护,严防高处坠落事故。推动智慧工地建设,实施建设施工科技性管理。推进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推进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建设,推进建立健全建
33、筑施工安全诚信体系。规范建设程序与工程发承包管理,严格依法查处超越资质、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租借资质等行为。加大对重大工程、重点地区、高风险时段的监督检查力度。坚决防范事故发生,降低万亿元产值事故死亡率,守牢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底线。11.特种设备。建立和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依托全省特种设备智慧监管大数据平台,不断提升监管效能,大力开展监管模式创新,持续夯实基层工作基础,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全面构建特种设备双预防体系,建立以风险管控为核心的特种设备监测、评估、预警、处置机制。持续开展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
34、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隐患专项整治,提高防范特种设备事故能力。切实减少一般事故,有效控制较大事故,坚决根绝重特大事故和有社会影响事故,万台特种设备事故死亡率低于国内平均水平。12.城市运行。强力加快推进1.8万户焦炉煤气居民用户改造置换天然气工作。加强城市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过程中的安全监督管理。开展地下管廊(网)、“三线”(电线、管线、通信线)隐患排查,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和市政基础设施安全管理,推动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信息及监测预警管理平台建设。加强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安全和应急管理,强化城市供水、热力、市政设施、园林绿化、市容环境治理等环节的监管力度。全面推进城市安全领域改革发展,落实
35、完善城市运行管理及相关方面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健全城市公共安全综合管控体系,提升城市安全监管能力,强化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增强城市安全应急救援能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安全社会治理格局,建立综合性、全方位、系统化的城市安全发展体系,构建精准治理、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发展新形态,推动景德镇高质量发展。13.功能区。统筹开发区等功能区(含物流仓储园区等)区域布局,优化园区功能分区布局,严格控制高风险功能分区规模。实施园区安全生产一体化、封闭化管理。完善园区应急救援设施、消防设施、消防车道等公用工程配套和安全保障设施。建立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的园区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深化仓储
36、物流园区风险隐患整治,加强仓储物流园区内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及装卸安全管理。强化海关、海事等部门的监管协作和信息通报制度。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建立园区集约化可视化安全监管信息共享平台。推进化工园区安全生产信息化智能化平台建设,实现园区内企业、重点场所、重大危险源、基础设施实时风险监控预警。14.燃气梭式窑。对燃气梭式窑密集区域重点开展安全综合整治,集中解决无证上岗(脱岗烧窑)、使用过期报废钢瓶、居民区高楼顶违规建窑等三大突出风险隐患。推进燃气梭式窑安全标准化管理,实现燃气梭式窑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操作行为、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的规范化,提升燃气梭式窑安全标准化管理。不断夯实燃气梭式窑安全防控基础,推进燃
37、气梭式窑行业领域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升燃气梭式窑信息化防控水平,以燃气梭式窑台账为基础,推动建设基层网格信息化管理平台。着力提升燃气梭式窑领域人员的安全素质,持续针对一线操作人员,开展以“实操实训,持证上岗”为基本内容的燃气梭式窑烧成技能培训,针对社会公众广泛宣传燃气梭式窑生产安全常识,增强群众安全意识。(五)提升应急救援处置效能1.夯实企业应急基础。完善应急预案管理与演练制度,加强政企预案衔接与联动。强化重点岗位、重点部位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实操性监督检查,强化制度化、全员化、多形式的应急救援演练。建立企业应急准备能力评估制度,并根据演练结果对企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进行重新修订、备案。推
38、动规模以上高危行业领域企业加强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及应急物资装备配备,设立物资装备目录和清单,建立内部监测预警、态势研判及与周边企业、政府的信息通报、资源互助机制。建设一批应急演练情景库,开展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情景构建,实施以基层为重点的实战化应急演练活动,提升自救互救技能。2.提升先期处置能力。加快推进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依托大中型危化、矿山等企业,合理布点、优化结构、加大投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规范地方骨干、基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职能定位、建设规模及装备配备。合理规划建设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强化长江干线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建设综合
39、性环境应急实训基地、航空应急救援和事件调查实训基地。健全市场经济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社会化运行模式,培育专业化应急救援组织。健全各市、县(区)间的联合救援机制,完善邻近市间的跨区域联合救援机制,完善事故现场救援统一指挥机制。3.增强救援保障实效。推进市、县两级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感知网络和通信网络建设,大力推进应急指挥平台和综合应用平台建设,采用5G、专业数字集群等新技术,综合宽窄带无线通信、卫星通信、无人机、单兵装备等手段,建成天地一体、全域覆盖、全程贯通、韧性抗毁的应急通信网络,强化应急救援机构与事故现场的远程通信指挥保障。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物资储备与调运制度,加强应急物资实物储备、市场储
40、备和生产能力储备建设,构建应急物资储备与调度管理平台,强化建立各地区应急救援资源共享及联合处置机制。制定应急救援社会化有偿服务、应急物资装备征用补偿、应急救援人员人身安全保险和伤亡抚恤褒奖等政策。(六)强化安全科技支撑保障1.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加快以注册安全工程师为主的安全生产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加大安全生产管理、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等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培养,建设一批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造就一批安全领域高端科技创新人才,完善与理论研究、技术创新、装备研发和应用研究等工作相适应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组建跨部门、跨学科、跨行业的安全生产专家库,打造安全生产领域“
41、智囊团”。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职业荣誉制度。2.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强安全生产监测预警、风险识别、风险研判等关键技术应用。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推进安全生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强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技术的应用,提高快速反应支撑能力。深化“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管控”科技强安专项行动,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引导推进安全生产企业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的应用,推进安全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开展重大灾害治理技术交流合作,培育引导一批有能力信誉好的行业协会、技术机构、科研院所、保险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安全生产治理。3.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智慧应急”建设
42、,精心打造“一朵云、一张图、两张网”,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21-2023年)实施。建设安全生产风险专题图、指挥救援专题图等,形成应急管理一张图。建设全域覆盖的感知网络、天地一体的应急通信网络,推进安全生产监测预警系统的全覆盖和智能化,推进应急指挥系统的智能化和高效化,推进“互联网+监管”的智能化升级,全面补齐监测预警、辅助决策、救援实战和监管执法等业务领域应用短板。(七)完善共建共治安全格局1.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定期开展或组织参加“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安全生产咨询日”“井冈山安全发展论坛”等系列活动。推动各地建设灾害事故科普宣传教育、安全法治宣传和安全体验
43、基地。健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机制,认真做好生产安全事故的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鼓励各级媒体在报、网、端、微等平台开设专题专栏,推出重点报道、学习文章、访谈评论等,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推进安全生产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推广普及安全常识和应急知识,增强社会公众自救互救技能。深入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安全文化的引领、警示、教育和规范作用。2.完善培训考核体系。牢固树立“培训不到位是重大安全隐患”意识,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贯彻落实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以特种作业实操考试基地和考试点建设为重点,落实教考分离原则,严把考培质量,进一步
44、推进完善全市安全生产培训考核体系建设。3.推动社会协同治理。加强安全生产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领域失信惩戒名单管理办法,完善安全生产信用信息采集与发布制度,探索建立安全生产领域信用修复制度。实施安全绩效“领跑者”制度,采取财政优惠、荣誉表彰等措施激励企业实现更高标准的安全目标。建立安全生产服务企业诚信档案,定期发布安全生产服务业发展报告。鼓励协会、联合会、商会、慈善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等社会组织参与安全生产工作,鼓励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开展经常性安全生产巡查、宣传等活动,健全社会组织、媒体、公众参与安全生产监督的激励机制。建立公众参与安全管理决策的有效渠道和合理机制,鼓励公众对政府安全生
45、产工作、企业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督。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严格投诉举报受理处置反馈时限。充分利用“12350”安全生产热线和举报平台,建立安全生产举报闭环管理机制,健全违法举报奖励制度,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安全生产。四、重点工程(一)安全风险防控基础提升工程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中小型企业和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大型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开展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和水害、火灾、冲击地压等重大灾害治理。实施尾矿库、大型采空区、排土场及高陡边坡等重大安全隐患治理。(二)安全监管执法能力建设工程建立完善互联互通共享的分区域、分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数据库,利用省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对接融合应急部“互联网+执法”系统和
46、省政府“双随机、一公开”系统,提升监管执法精准化、智能化水平。(三)安全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推进“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21-2023年)实施,建设重点化工园区监测预警系统,逐步推动工贸行业企业建设监测预警系统,升级危险化学品、尾矿库、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监测预警系统,扩大系统覆盖企业范围。(四)事故救援处置能力建设工程依托现有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分区域建设集体能训练、专业技能战术训练、装备实操训练、特殊灾害环境适应性训练、战斗合成训练一体的训练基地,并为这些队伍补充更新救援装备等。建设一批市级、县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库。五、保障措施(一)明确任务责任分工各级党委政府要根据本规
47、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推进,及时研究和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地区、各部门要积极制定规划实施方案,细化落实规划的主要责任和主要目标,明确各部门相关责任。推动各地区安全生产规划实施情况信息公开,鼓励全社会参与和监督,确保各项任务全面完成。(二)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各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要加强规划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发改、财政等综合部门要制定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财政、产业、价格和投资政策,科技部门要加强对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的研发与示范支持,工业部门要加大企业安全技术改造支持力度,行业安全管理部门要切实承担好规划赋予的重点任务。(三
48、)健全拓宽筹资渠道完善安全生产资金投入机制,按照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原则,根据财政实际对安全生产工作予以必要、合理、适度保障。同时要拓宽筹资渠道,建立健全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合理合规投入,确保规划各项任务落实。(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安全生产队伍建设,建立良好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流动和评价机制,培养高水平安全工程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科技研发人才队伍,为事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证。加强交流合作,构建开放、竞争、包容、合作的智力支撑环境。(五)加强分析监督评估加强对规划实施进展情况的跟踪分析。定期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考核评估。考核评估结果向当地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报告,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并作为对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