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鹰潭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pdf

上传人:13426650027 文档编号:9055916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PDF 页数:74 大小:1.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鹰潭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鹰潭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鹰潭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鹰潭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鹰潭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 鹰潭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鹰潭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鹰潭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 江西省福欣生态工程与旅游研究院有限公司 2021.08 II 目目 录录 前 言 . VI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形势 . 1 一、 “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基础 . 1 二、 “十三五”时期旅游发展基础 . 4 三、 “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面临形势 . 6 四、 “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面临挑战 . 8 第二章 发展目标与布局 . 11 一、指导思想 . 11 二、基本原则 . 11 三、发展目标 . 12 四、总体布局 . 16 第三章 促进社会文明和文化事业工程 . 21 一、弘

2、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21 二、挖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 22 三、统筹广电新闻出版发展 . 23 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 24 第四章 构建新时代艺术创作体系 . 26 一、加强文化艺术精品创作 . 26 二、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 . 27 III 第五章 构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体系 . 29 一、加强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 . 29 二、创新非遗和文物活化利用 . 30 三、推进数字化智慧博物馆打造 . 31 第六章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 33 一、推动文化产业链建设 . 33 二、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 . 34 三、激发引导文化产业消费 . 35 第七章 优化现代旅游产业体系

3、. 37 一、构筑旅游产业链条 . 37 二、完善旅游服务体系 . 40 三、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 42 第八章 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 44 一、创新融合发展新业态 . 44 二、构建主客共享新空间 . 45 三、推动文旅金融服务 . 46 四、强化文旅科技融合 . 47 五、推进文旅与其他领域融合 . 48 第九章 建设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 . 49 一、壮大文旅市场主体 . 49 二、加强行业管理和服务 . 50 三、促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 . 51 IV 四、创新文旅市场监管新机制 . 51 第十章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体系 . 53 一、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 . 53 二、强

4、化文旅品牌建设 . 53 三、创新市场营销推广 . 55 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保障 . 58 一、加强组织领导 . 58 二、加大政策支持 . 58 三、推进规划实施 . 60 附表 1:鹰潭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重点项目库 . 62 附图 1:鹰潭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空间结构图 . 67 附图 2:鹰潭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项目布局图 . 68 V VI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 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习

5、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的重要论述,为加快文化强市、旅游强市建设,全面推进全市文化和旅游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文化和旅游发展的重点任务部署, 根据 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江西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鹰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规划的相关要求,特编制本规划。 1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形势 一、 “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基础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再上台阶。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再上台阶。“十三五”时期,我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市文化艺术

6、中心、市博物馆新馆、市文化馆新馆、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博物馆建设有序推进,正在进行二次装修工程,运营筹备工作同步进行,于 2021 年陆续开馆。余江区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新建项目已成功立项, 贵溪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项目正在加快推动,月湖区城市书房建设有序推进。全市共建有 4 家公共图书馆、4 家文化馆、7 家博物馆(含私人博物馆)和 3 家美术馆、45 个乡镇(街道)文化站、462个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市有四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县有三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 文化惠民服务工程深入人心。文化惠民服务工程深入人心。“十三五”时期,以推进国家城乡融合试验区为契机,

7、我市加快推动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全面完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覆盖。全年上百场文化活动走进社区村落, 几千场电影下乡响彻田间地头,切实筑牢意识形态前沿阵地。全市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基层硬件、软件建设进一步加 2 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更加生动充实,真正实现了文化惠民“零距离”“零门槛”。 文化艺术文化艺术创作成果较为丰硕。创作成果较为丰硕。“十三五”时期,创排了一批优秀艺术作品。创作了生命至上 红船颂 百年沧桑伟大的党等一批文艺精品,赣剧青山作证荣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剧目、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剧目、江西省“五个一工程”奖、江西玉茗花

8、戏剧节综合大奖、江西省优秀舞台艺术剧目和江西省文学艺术奖,微电影古镇里的那点事 摘得 “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奖”。2020 年全市开展抗疫主题艺术作品创作活动, 征集到 抗疫之歌等各类主题艺术作品 267 个,歌曲抗疫之歌、朗诵请战书立春油画最美白衣天使入选江西省优秀抗疫艺术作品。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科学合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科学合理。“十三五”时期,文物保护工作稳步开展。强化文物保护顶层设计,制定鹰潭市文物火灾隐患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角山板栗山总体保护规划,推进大上清宫遗址保护条例出台,打响文物保护地方立法“第一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扎实推进。 新增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 个,

9、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42 个,鹰潭市市级及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达到 75 个。 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新增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1 人, 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 3 人增至 5 人。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进景区”等各类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对非遗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举办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节,打造鹰潭市特色文化活动品牌, 承办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活动,充分展示了鹰潭市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亮点纷呈。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亮点纷呈。“十三五”时期,鹰潭市积极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推动鹰潭文化走出去,举办海峡两岸道文化交流论坛、中华道家养生学术交流会、对

10、话老子书画精品展等大型活动, 提升鹰潭市道文化知名度与影响力。举办“文化鹰潭礼赞祖国”等文化品牌活动,组织鹰潭市文化艺术交流团前往奥地利、匈牙利、台湾等地,进行学习交流。每年积极组织优秀文化企业和产品参加义乌、深圳、东盟(南宁)博览会等国内大型文化产品博览交易会,加强交流合作,赢得了良好的品牌效益和经济效益,文化产业知名度进一步打响。积极与周边省市、国家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分别赴南昌、郑州、上海、广州、俄罗斯等区域开展文化旅游推介。 文化产业稳步推进快速发展。文化产业稳步推进快速发展。“十三五”时期,我市紧紧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期, 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区位交通优势, 科学规则布局, 以市场为导

11、向、 企业为主体,实施龙头引领、项目带动、产业集聚发展战略,全市文化产业实现了快速增长,产业规模不断集聚壮大,成为新的 4 经济增长点。 2019 年全市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 110亿元,同比增长 15%。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由“十二五”时期的 0 家增加至现在的 48 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1 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11 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4 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重点龙头企业 5 家。 二、 “十三五”时期旅游发展基础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十三五”时期,鹰潭市旅游业发展动力强劲,综合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旅游市场繁

12、荣活跃,旅游市场体系不断健全,旅游亮点、热点、燃点不断爆出,“引客” 能力逐渐增强, 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逐年增加,全市旅游接待国内旅游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从 2016年的 3200 万人次、268.1 亿元增加到 2019 年的 4900 万人次、579.8 亿元,年均分别增长 10.6%、23.2%。由于疫情影响,2020 年旅游接待总人次为 2500.85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 245.45 亿元。目前,旅游产业地位得到大幅提高,成为鹰潭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 表表 1 1- -1 1:20162016- -20202020 年年鹰潭市旅游鹰潭市旅游发展相关发展相关数据数据 年份年

13、份 旅游总人次旅游总人次 同比增长同比增长 旅游总收入旅游总收入 同比增长同比增长 2016 3200 万人次 27.8% 268.1 亿元 34.1% 2017 3886 万人次 21.4% 355 亿元 32.4% 5 2018 4160 万人次 24.2% 486 亿元 35.8% 2019 4900 万人次 17.8% 579.8 亿元 19.3% 2020 2500.85 万人次 -51.72% 245.45 亿元 -57.67% 产品业态创新升级。产品业态创新升级。“十三五”时期,旅游产品不断升级,民俗体验、古村古镇、农业观光、森林康养、道家养生、夜间旅游成为旅游新业态的主力军。推

14、出圣井山高山漂流、皮划艇漂流、萌宠乐园、研学旅行、修道养生等体验类项目。打造了花语美墅、古镇客栈、七修酒店以及一批道院道居等精品民宿。加大了研发、生产、销售力度,推出了道礼、铜礼、山礼、智礼等“鹰潭有礼”系列旅游商品。2020 年开展“项目建设提速年”活动,顺利推进华强方特东方神画乐园、贵溪茨荸弄历史文化街区项目、贵溪象山书院、华章文化综合体、金山弄历史文化街区、余江韬奋小镇、一江两岸风景廊道等项目建设, 鹰潭市文旅产业链得到进一步发展延伸。 品牌建设颇具成效。品牌建设颇具成效。“十三五”时期,全面推进“优质旅游先锋行动”。贵溪市雷溪镇南山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血防红旗博览区成功

15、入选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 贵溪真馨庄园成功入选省级 4A 级乡村旅游点。鹰潭入选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被央视魅力中国城2017 中国旅游盛典授予“魅力城市”称号。截至 2020年 12 月底,全市共有 A 级景区(点)16 个,其中 5A 级景区 1 家、4A 级景区 2 家、3A 级景区 13 家。A 级乡村旅游 6 点 28 个、省旅游风情小镇 5 个、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3 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2 个、江西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3 个。 市场营销持续强化。市场营销持续强化。“十三五”时期,鹰潭市不断加大营销投入力度,扩展营销范围,实施旅游品牌宣传推广。加强赣东北区域旅游联盟合作,承办了赣

16、东北旅游合作联盟第一次会议,建立了联合营销推广机制。举办了龙虎天下绝“乡约江西周末鹰潭”全域旅游文化季、“昌鹰一体化,龙虎山滕王阁先行”、塔桥梨花节、“三月三”畲族风情旅游节、杨溪生态旅游节等 100 多个旅游主题活动,打响鹰潭文旅品牌。着力突破高铁营销,成功开行并冠名“魅力鹰潭 龙虎山” 号 G483 次始发高铁列车, 并冠名 “魅力鹰潭 龙虎山”号 G1390 次南昌西至上海虹桥高铁列车。加强央视及省级卫视的宣传,参加了央视二套魅力中国城2017 中国旅游盛典大型城市竞演节目、央视七套乡村大世界节目,鹰潭知名度、影响力大幅提升。 三、 “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面临形势 高质量发展成为文

17、旅发展主旋律。高质量发展成为文旅发展主旋律。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也成为未来一个时期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的主旋律、总要求。未来五年应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在文旅公共服务方面,坚持补短板强基建;在文旅产业方面,促进新型业态发展;在文旅市场方面,坚持抓执法监管和服务引导;在文化和 7 旅游融合方面,做到优势互补,协同并进。通过制定未来五年文旅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实现路径、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要政策等,为实现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勾画蓝图。 文旅融合战略释放产业发展新动能。文旅融合战略释放产业发展新动能。文旅融合本质上是用文化的内涵提升旅游休闲体验

18、,用旅游的方式提升地方文化形象、提升地方生活品味。 “十四五”时期,要延长产业链,提升文化和旅游互动效应,拓展衍生产品链,增强产业支撑;要拓展产业面,培育多元联动、纵横延伸的产业体系,打造点线连接、 区块结合的产业发展格局; 要形成产业集群,引导文旅市场高质量发展,推动文旅产业要素集聚集约;要构建产业生态培育的全体系,生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鲜明区域带动力的产业新模式新格局。从产品项目供给、文旅公共服务、产业优化发展、文旅品牌创建等方面,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多方位深度融合,构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大格局。 数字科技为文旅创新发展提供数字科技为文旅创新发展提供新空间新空间。 “十四五” 时期,以 5G

19、、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核心的新基建成为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基础关键设施,科技与文化、旅游融合态势更加凸显。数字科技的应用能有力提升游客旅行消费体验,为文旅消费活动的全过程提供更加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如利用多种新兴技术打造生动的沉浸式场景,全面优化 8 升级游客视、听、闻、触多感官体验。另外,在线预约、智能导览、智能讲解等服务新模式的应用,得以更好满足游客消费需求。鹰潭作为全国 12 个 5G 试点城市之一,未来智慧旅游、文旅数字科技旅、5G 智能景区将成重点发展方向。 常态化疫情防控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文化旅游遇新机。的文化旅游遇新机。疫情防控下推动文化和旅游产品升级和消费升级,“+旅游

20、”的需求不断增加,“旅游+”的创新产品体系将得到丰富和优化。医疗型、康养型、生态型旅游产品成为旅游者新宠,运动旅游、游乐旅游、美食旅游、医疗旅游等产品的迭代创新成为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文旅消费呈现营销模式向云端、出行策略向近端、品质选择向微端、健康需求向前端四大走势,鹰潭市应抓住机遇抢占文旅市场,实现文旅产业的跨越升级。 四、 “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面临挑战 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增加而发展机制动能不强。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增加而发展机制动能不强。我国已经进入了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内涵大大扩展,已经从物质文化领域,扩大到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各个领域,且需求是多样化、个性化的。人

21、们对公共文化服务、旅游休闲度假需求逐渐增加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文化和旅游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慢的现状没有改变,文化和旅游发展机制创新动能弱,已经成为制约文旅发展的根本问题。市县镇政府的党政统筹机制、各部门的协调管理机制、 9 各类主体的共建共享机制均尚未形成。 市域缺乏联动抱团发展而区域市域缺乏联动抱团发展而区域发展竞争加大。发展竞争加大。当下文化和旅游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特色化、集聚化的趋势,联动抱团发展有利于加快区域内文化和旅游资源整合,加快形成区域品牌和发展合力,从而提高竞争力。目前,鹰潭市域公共文化服务配套设施融合与共享难度大,且旅游产业联动抱团发展基础小、项目少,一直以来未取得规

22、模集聚效应。与周边的南昌、上饶、抚州等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在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下,如何进行文旅融合、景区联动、突破市场区域竞争,成为鹰潭市文化和旅游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 文旅消费需求面临升级而优质产品供给不足。文旅消费需求面临升级而优质产品供给不足。随着经济发展与需求升级,人们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式旅游,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文化享受, 追求在旅游中感知文化、 体验文化、学习文化。文旅消费有四个特性:精神和物质需求双主导的深度体验性、文化体验在地性、文旅康养复合性和家庭主题特色性。然而,鹰潭市文旅产品开发层次不高,类型单一,优质产品少,还是以文化观光、乡村旅游为主,城市旅游、文化创意、研学旅行

23、、会议会展、康养生度假等优质产品欠缺。 如何打造既具有强大吸引力, 又能够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发展自信的文旅产品成为 “十四五” 时期重要规划内容。 文化旅游融合进程加快而市场主体发展趋缓。文化旅游融合进程加快而市场主体发展趋缓。目前,鹰 10 潭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水平还不高,文化资源的转化、市场培育的活力还不足,文化和旅游市场主体数量和质量均需进一步加强。鹰潭文化旅游品牌有一定影响力,但是文化和旅游区(龙头企业)接待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缺乏跨界融合的文旅集团和产业发展联盟。中小企业规模有限,多元化发展不足,文旅投融资等企业服务支撑体系有待健全,文化和旅游创新创业的市场力量有待提升,

24、道文化、铜文化、烘焙文化、眼镜文化、雕刻文化等文旅创客基地等特色市场主体培育仍需加强。 11 第二章 发展目标与布局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江西省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文旅强市战略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培育为发展主线,以深化规制、体制、机制改革为根本动力,以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为基本路径,以建设重点文旅项目和促进文旅消费为重要抓手,着力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和文旅产业提质增效,大力推进鹰潭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文化和

25、旅游发展城乡一体建设,力争创建道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打造中华道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努力把鹰潭建设成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国际道文化养老养生旅游首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国际道文化养老养生旅游首选地、中选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地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地,助力建设“智铜道合、强富美优”新鹰潭,加快推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谱写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的鹰潭篇章贡献文旅新力量。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的原则。(一)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协调功能作用,整合优势资源和发展空 12 间,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培育几个龙头带动型文化

26、和旅游集团、骨干企业,推出系列硬核举措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全市文化和旅游市场主体的竞争力。 (二)坚持人民为中心、多元兼顾的原则。(二)坚持人民为中心、多元兼顾的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兼顾政府、游客、企业、百姓等多元主体的共享发展,推动文化和旅游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兼顾城镇、园区、景区等多元空间的均衡发展,健全基础工程、公共服务设施及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的配套开发。 (三)坚持创新引领、融合发展的原则。(三)坚持创新引领、融合发展的原则。结合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和文旅市场需求特征,通过凸显文化特色、创新发展机制,加强文旅与教育、农业、林业、工业、水利、体育、数字科技等行业的融合发展

27、,催生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新产品、新模式,创造文化和旅游消费新热点、新空间。 (四)坚持低碳旅游、绿色发展的原则。(四)坚持低碳旅游、绿色发展的原则。坚持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按照国家提出的碳中和碳达峰目标要求,发展低碳旅游,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局部与全域、数量与质量、近期与长远的关系,培育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发展体系,推动全市文化和旅游的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聚焦文化强市、旅游强市战略和高质量发展主题,基于鹰潭文化和旅游资源特色与发展基础,到 2025 年,探索出 13 一种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发展空间布局得到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得到完善,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持续供给,文化和旅游

28、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文化和旅游产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在“十四五”时期,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发展。弘扬和传播优秀文化,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深化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全面繁荣广播影视、数字出版、文学艺术事业,推动创作具有鹰潭文化符号特色的系列文艺精品。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标准化、 均等化、 旅游化建设, 完成县 (区、市)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的数字化、智慧化、网络化提升打造,力争创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创新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方式,高水准建设大上清宫考古遗址公园、

29、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鹰潭段) 、象山书院等项目。 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化文化和旅游产业链,扩大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创新文化和旅游消费业态,打造文化和旅游重点项目,培育文化和旅游产业集群、产业带。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建设,扶持一批文化和旅游骨干企业,引进国内外品牌型酒店和民宿,推动文化和旅游龙头企业上市。规范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发展,高水准建设一批富有鹰潭文化特色的精品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 14 文化和旅游品牌,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道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道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加强道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道文化遗址、道文化活动、道文化元素相关的文化

30、遗产普查活动,建立道文化数据库。设立鹰潭市道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组建道文化和旅游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道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制定鹰潭市道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 ,创建道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健全城乡基础工程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为抓手,建设城乡“十五分钟”文化生活圈。推行公共文化服务参与式管理模式,建立群众需求征集和评价反馈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探索社会力量参与体制机制创新,建立文化结对帮扶机制。建立乡村文化保护利用机制,建设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以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的特色博物馆之城。 推进城乡

31、一体发展, 全力打造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表表 2 2- -1 1: 鹰潭市“十四五”鹰潭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主要指标文化和旅游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序号 主要指标主要指标 20252025 年目标值年目标值 1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 GDP 比重(%) 3.5%以上 2 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年增长达到 8%以上 3 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市 GDP 比重(%) 15%以上 4 旅游接待总人数年均增长率(%) 9%以上 15 5 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率(%) 11%以上 6 过夜游客人数占总游客人数比重 13.5%以上 7 过夜游客人均停留天数(天) 2 天以上 8 游客人均消费(

32、元) 1200 元以上 9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1 个(全市域) 10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1 个(全市域) 11 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 6 个以上 12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4 个以上 13 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6 个以上 14 省级及以上文化产业园/示范基地 3 家以上 15 省级旅游度假区 2 个 16 省 5A 级乡村旅游点 2 个以上 17 省 4A 级乡村旅游点 10 个以上 18 省文化和旅游强县 1 个以上 19 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3 个以上 20 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3 个以上 21 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区基地 3 个以上 22 省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33、 3 个以上 23 五星级酒店 2 家以上 24 四星级酒店 4 家以上 25 甲级民宿 2 家以上 26 乙级民宿 5 家以上 16 四、总体布局 遵循文旅融合、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的发展要求,构筑“一体两翼“一体两翼双轴六区双轴六区”的文化和旅游发展新格局,即“一体引领、双翼齐飞、双轴驱动、六区支撑”。 (一(一) “一体”“一体”引领引领:以龙虎山为以龙虎山为龙头,中心城区为主龙头,中心城区为主体的景城一体体的景城一体 持续推进鹰潭“中华道都”文旅品牌建设。通过以龙虎山为核心的道文化旅游核,整合道文化、民俗文化、生态资源,开发一批差异化、特色化、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配套和文化旅游

34、产业项目。中心城区以月湖区、信江新区、童家镇为重点范围,着力打造以城市游乐为主要业态的产业集聚区,配套建设综合服务、旅游集散、夜游经济、公共文化休闲等重大项目。在龙虎山旅游区和中心城区之间从“城、乡、景、村”四个层次,构建“城乡、城景、景村”一体化发展格局,从而带动市域内其他区域城乡一体化建设。 (二(二) “双翼”“双翼”腾飞腾飞:贵溪、余江贵溪、余江两翼两翼腾飞腾飞 贵溪市:贵溪市:加强道文化和铜文化元素的植入,重点打造道文化和铜文化景观,注重传统文化和数字科技、现代工业旅游与老城风貌休闲相结合。 空间上打造活力老城、 文化南城、商贸西城、品质东城;产品上发挥产业集群优势,结合产业园区、历

35、史文化街区和城市广场,重点开发多特色多主题产 17 业园区旅游产品与城市休闲、夜游经济产品。持续提升贵塘乡村旅游带建设,整合沿线乡村资源,打造鹰潭全域农文旅融合示范带;积极推进白鹤湖旅游区建设,联动塔桥观光果园及周边村庄山林资源,打造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示范区。 余江区:余江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围绕生态农业康养旅游集群、红色教育研学旅游集群、历史文化体验旅游集群,建设琯溪村、灵溪小镇、龙琚湾“绿色”生态文化旅游线,画桥高公寨“红色”文化旅游线,中国血防纪念馆、鹰潭红旗干部学院、韬奋小镇“特色”文化旅游线,锦江古镇“古色”文化旅游线,鹰潭眼镜园景区、雕刻产业园景区、锦江精密制造产业园景区等

36、新型工业旅游线和九峰水库、粪基窝水库、五湖水库等城市周边“休闲娱乐”文化旅游线。 (三(三) “双轴”“双轴”驱动驱动:东西一体联动发展轴、南北一体:东西一体联动发展轴、南北一体联动发展轴联动发展轴 东西一体联动发展轴。东西一体联动发展轴。打通一条贯穿鹰潭东西,联通余江市区、月湖区、贵溪市区的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轴线。利用交通优势,整合横向轴线上的产业资源空间,致力于打造联通鹰潭市域东、西的特色产业发展带和快速发展廊道。 南北一体联动发展轴。南北一体联动发展轴。在鹰潭市南北走向打通一条连接白鹤湖与龙虎山的高等级、高标准的专项旅游公路。通过该发展轴带动鹰潭市南北两翼均衡发展,通过鹰潭生态与文化两核

37、驱动、南北两翼联动齐飞,创新联动协同发展机制,助 18 推鹰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 (四) “六区”支撑:分类分期打造(四) “六区”支撑:分类分期打造六大不同六大不同侧重点的侧重点的产业集聚区产业集聚区 余江灵溪小镇农旅产业集聚区。余江灵溪小镇农旅产业集聚区。基于杨溪乡灵溪小镇品牌效应基础,整合邓埠镇、洪湖乡、平定乡内的景区、景点、农庄、山庄、文化产业园等资源,推动打造以灵溪小镇为极核、以农旅融合为突破口、 “景村一体化”为目标的农旅产业集聚区和国家乡村公园。结合乡村振兴工程,推进城乡基础设施整体升级、公共文化场馆区域覆盖,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均等化、公共设施配置合理化、文旅产

38、业带动示范化。 余江锦北古镇文旅产业集聚区。余江锦北古镇文旅产业集聚区。依托锦江古镇、信江水域和韬奋小镇及各乡镇乡村旅游点与产业园区,重点打造以锦江古镇为核心,韬奋小镇为重点,由各乡村旅游点与产业园组成的乡村旅游产业集群为支撑,主要做足区域内古县衙文化、韬奋精神、血防精神文章,做丰农业板块产业,实现乡镇与乡村的双向供给,景区与景点之间的互动联系,形成产业供给有机整体,达到“景乡一体化、景村一体化”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运行机制。 鹰潭北部红色研学红培产业集聚区。鹰潭北部红色研学红培产业集聚区。依托画桥镇烈士陵园、苏维埃政府大会堂旧址、贵溪市革命烈士纪念馆、白田乡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凭借高

39、公寨生态旅游区和上万高速白田高速互通口的交通优势,抓住长征国家文 19 化公园(鹰潭段)和鹰潭市建设全域旅游交通环的机遇,研究鹰潭革命历史事件和鹰潭红色文化特色点,建设以革命精神体验、红色研学培训为主要业态的红色研学产业集聚区。 白鹤湖生态农旅体验产业集聚区。白鹤湖生态农旅体验产业集聚区。依托硬石岭水库、塔桥园艺场果园与周边田园、 科技农业资源, 借助田园规模化、农业集聚化的优势,着力打造以现代科技为支撑,以规模农业为契机,文旅产业为带动的白鹤湖生态旅游核,加快白鹤湖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配套完善白鹤湖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丰富旅游业态功能,开发农业科普教育与亲子休闲产品,从而带动鹰潭

40、北部片区的发展,实现以白鹤湖为核心驱动的鹰潭北翼腾飞。 贵塘沿线最美乡村旅游集聚区。贵塘沿线最美乡村旅游集聚区。以大力建设象山书院(心学文化)和贵溪全域旅游发展为契机,以贵塘公路沿线村镇为主体范围,整合贵塘公路沿线重点镇、示范村、农业园、旅游点等资源空间,构筑文旅产业链,增加二次消费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配套和乡村旅游度假升级发展,建成最美乡村旅游风光带、乡村旅游产业集群。重点推进塘湾古镇、贵溪旅游集散中心(塘湾)等项目,实现乡村旅游风光带示范、产业扶贫可持续示范和基础公共服务实施均等化示范,通过乡村旅游集聚发展建成乡村振兴示范带。 贵溪南部生态康养产业集聚区。贵溪南部生态康养产业集聚区。依托贵

41、溪国家森林公园(双圳片区) 、青茅境景区、闽坑民宿村、太岭民宿村、曾 20 家古村、鬼谷洞、花桥水库等资源空间,以文化体验、森林康养、避暑度假、运动疗养、主题民宿为发展方向,高标准定位、高品位打造生态旅游度假区和森林康养旅游目的地。加快建设打通“樟坪青茅境冷水耳口”和“塘湾冷水耳口”两条旅游公路,推进打造畲族民族风情体验、原始森林探秘、森林康养度假、户外拓展运动、丛林探险、峡谷漂流、山林民宿度假多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康养产业集群。 21 第三章 促进社会文明和文化事业工程 一、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开展思想学习教育工程。(一)开展思想学习教育工程。在文化和旅游事业推进过程、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

42、空间,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工程,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使之成为广大市民和文旅工作者、参与者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指南。 (二)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二)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以鹰潭成功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为契机,推进开展文明景区、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文明游客等创建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文明旅游、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建设,推动形成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完善基层文

43、化阵地设施网络。 (三)实施新时代新人培育工程。(三)实施新时代新人培育工程。在各行业领域培养推出一批新时代的先锋模范,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先进个人、市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等推荐评议和宣传。推动完善激励诚信、惩戒失信和奖惩协同机制,弘扬诚信文化。健全文化和旅游等行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文明旅游等行为准则。 22 二、挖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一)(一)深入开展历史文化专题研究。深入开展历史文化专题研究。建立鹰潭历史文化资源大数据库,加强道文化、心学文化、角山文化、崖墓文化、畲族文化、红色文化、韬奋精神、血防精神、菖蒲文化等特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题研究和保

44、护力度,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单位和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机制,推动优秀历史文化基因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合理利用。 (二)(二)推进文物资源资产数字化管理。推进文物资源资产数字化管理。利用数字科技、物联网等新技术,开展文物资源普查活动,明确资源界限、理清资源类型、夯实资源基础,完善常态化文物登录制度,逐步建立健全鹰潭市文物名录信息动态更新发布制度,实行文物资源资产报告制度,创新建成鹰潭市文物资源资产总目录和数字化管理模式。 (三)(三)加强特色文化保护利用力度。加强特色文化保护利用力度。围绕“中华道都”发展定位,加快推进道文化的挖掘与研究、提炼与展示,营造道文化氛围,讲好道文化故事,打造道文

45、化产品,建设中华道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大力弘扬余江血防精神,强化红色基因传承,加快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鹰潭段)高标准建设,重点建设上清会师纪念广场、赣东北(鹰潭片区)红色旅游革命公园、长征步道(鹰潭段) 、鹰潭长征学院等项目。深入挖掘心学文化、古越文化、畲族文化、韬奋精神等 23 特色文化内涵,推进建设象山书院重建、特色文化产业园、文化博物馆等项目,建成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 3 个。 三、统筹广电新闻出版发展 (一)(一)打造主流广电,推动舆论宣传提质增效。打造主流广电,推动舆论宣传提质增效。加快推动广电新闻媒体在体制机制、技术应用、流程管理等方面改革创新,支持 5G+4K/8K 超高清视频制

46、播体系建设。重点推动市、 (区市)两级广电媒体一体发展,形成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及时传播的新型媒体组织结构,构建全媒体新闻传播体系。 把握正确政治方向、 舆论导向、 价值取向, 开展 “我说鹰潭” 、 “中国梦鹰潭故事”系列主题活动,实施舆论引导能力提升工程,做大做强主流舆论。 (二)(二)打造智慧广电,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打造智慧广电,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利用持续推进智慧美城建设契机,培育鹰潭智慧广电生态圈,实施智慧广电产业高质量发展工程,统筹推进超高清视频生态体系建设,培育广电 5G、高新视频、网络视听、智能电视、广电大数据生态等,培育 5G 条件下的更高技术格式、更新应用场景、更美视

47、听体验的高新视频新业态。 (三)(三) 加大知识版权保护力度, 推动内容生产提质增效。加大知识版权保护力度, 推动内容生产提质增效。推进数字出版产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完善版权保护有关制度,以版权保护促进文化创新。依法打击侵权盗版行为,建立健全信息网络传播权长效保护机制。推进原创内容生产 24 的版权保护,规范网络使用,激发文艺创作出版的积极性。 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一)(一)建立公共文化设施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文化设施服务体系。推动鹰潭市图书馆新馆建设,加快推进市博物馆、市文化馆、市文化艺术中心开馆运营,完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及分馆免费开放制度。鼓励公共文

48、化机构在城市社区、工业园区、旅游景区建设分支机构、服务网点,加强基层公共文化阵地建设,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 均等化,努力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体系。 (二)(二)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加快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建设主城区和中心镇 15 分钟、一般村镇 20 分钟的“公共文化服务圈” 。充分发挥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加大公共数字文化项目和资源的整合,采用网上图书馆、总分馆制等方式,延伸服务触角,让公共文化服务辐射到更多人群。整合民政、人社、残联、卫健等部门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有标准、有内容、有效率的为老年人、未成年人、

49、残疾人、农民工等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公共文化项目,创新构建有鹰潭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三)推进文化志愿者制度平台建设。推进文化志愿者制度平台建设。坚持制度引领,研究制定出台鹰潭市推进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方案 、 关于 25 实施和规范文化义工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对全市文化志愿服务的组织架构、工作机制、工作要求、促进措施、激励保障机制等内容在制度上予以明确。健全组织架构,成立鹰潭市文化志愿服务总队,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构建市、区、乡镇、社区、景区五级文化志愿服务组织网络。完善平台支撑,建立鹰潭文化志愿服务网、 “鹰潭文化志愿服务微信公众号等,打造集注册申请、项目发布、志愿者招募、风采展

50、示、活动交流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文化志愿服务平台。 26 第四章 构建新时代艺术创作体系 一、加强文化艺术精品创作 (一)聚焦重大文艺精品主题。(一)聚焦重大文艺精品主题。 “十四五”时期,聚焦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长征出发胜利 95 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主题文艺创作,重点扶持 3-5 部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以“中国梦”时代主题,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为引领,突出鹰潭地域特征和文化特色,组织创作一批文学、影视、戏剧、音乐、美术等精品。加强文艺创作规划引导,推动革命历史题材、现实题材、鹰潭地域题材创作,打造一批特色文化品牌,创作一批精品力作。 (二)(二) 加强网络文艺精品创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资料 > 无意史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