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0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一、选择题1“它以东印度公司为组织形式,逐步占领了跨越非洲和亚洲的诸多重要贸易据点,1619年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建立第一座城市,并以此为基地在东方编织起囊括台湾在内的庞大商业贸易网络。”材料中的“它”是A西班牙B葡萄牙C英国D荷兰2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欧美诸国和日本。该状况反映出(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全球经济秩序在竞争中逐步建立C该时期的国际关系日趋简单D亚非拉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受益最大3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世界经济整体化趋势,以国
2、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以物资交流、文化碰撞、社会形态冲突等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进程基本完成。由此A世界开始走向联合B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4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规定:“缔约国领土的产品输入到另一缔约国时,在关于产品销售、兜售、购买、运输、分配或使用的全部法令、条例和规定方面,所受待遇应不低于相同的本国产品所享受的待遇。”这一规定推动A世界完全形成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B各国之间的贸易保护主义现象得以消除C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获得对等的利益D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5某位同学在学习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这一内容后,设计了如下的思维导图。
3、其中,最适合在“”处填人的是A世贸组织成立B冷战时代的到来C欧共体的成立D关贸总协定的签署6故宫博物院钟表馆收藏了十八世纪200多件中外各式钟表,其中最特别的是一件进贡给乾隆皇帝的礼物“铜镀金写字人钟”(见下图)。当启动开关时,一个欧洲绅士模样的机械人就会在面前的纸上写下“八方向化,九土来王”8个汉字。这件藏品能反映的历史信息有西学东渐进程开始“天朝上国”的思想观念西方完成工业革命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ABCD7史学家帕尔默说:“1500年左右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颗门牙咬开了世界,大西洋开始迎来一个开放的时代”。下列对这句话认识正确的是( )A“两颗门牙”指的是英国、荷兰B大西洋的开放使地中
4、海沿岸的商业更加兴旺C当时欧洲的资本主义工业发达D大西洋的开放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8下表为17401800年间,英国的工业产值及出口额的相关数据。据此可知时间英国工业产值出口额1740年2 420万英镑630万英镑1770年3 690万英镑1 120万英镑1800年6 820万英镑2 350万英镑A英国经济发展与国际市场联系密切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英国对外贸易D英国工业水平居于世界一流9中世纪末叶的欧洲,广大的直接生产者的技术革新和熟练技巧日益提高,社会上的劳动分工更加细致了。在1437年德国法兰克福城中仅有手工业专业行92种,到1443年已增107种,迨十五世
5、末即增加到190种。此时,巴黎甚至有350种之多了。这一现象A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B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拓展C推动欧洲商业革命的发生D引起了早期商业殖民战争10如表所示为17511831年英国人口分布占比情况(单位:)。对此解读合理的是,此时英国时间北部西北部南部伦敦1751年23.221.537.817.51801年22.226.133.418.31831年21.628.331.119A城市化进程发展较缓慢B工业革命推动人口迁移C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D医学进步促进人口增长1117世纪,在荷兰政府的支持下,一些大商人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19世纪末,美国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大企业采取各种
6、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这些经济组织的建立A都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B都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产物C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D都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必然结果12观察如图,可以推知A初级产品占世界贸易的比重持续下降B国际组织成立促进世界贸易稳定增长C技术革命使国际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D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明显加剧13在这篇著作中,作者指出工人的家庭“由于大工业的发展而被破坏了,他们的子女也由于这种发展而被变成单纯的商品和劳动工具”,指出无产阶级的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篇著作发表的时代背景是A国际工人组织广泛建立B英、法等国社会制度的弊端日趋暴露C欧洲
7、工人运动走向联合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14阅读下表,推动世界贸易不断增长的根本力量是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表年份世界贸易指数(以1913年为l00)贸易总额(单位:10亿法郎)1870年244551880年366881890年49941900年681182A资本主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B国际分工和世界各地依赖程度提高C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提高二、材料分析题15二战后,为建立一个稳定有序的世界金融贸易体系,国际社会作出了不懈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珍珠港事件爆发不久,美国财政部部长摩根索就授意他的手下哈里怀特,制定战后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方案想避免三十年代
8、的货币战和贸易战,重建一个汇率稳定、贸易自由的世界。美英帝国间货币战争怀特计划VS凯恩斯计划材料二 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十八大新闻中心接受集体采访时表示,中美双方如打贸易战是谁都输不起的。他还透露,中国最近就22个贸易纠纷案件起诉了美国,其中大部分都有赢的把握。摘自新华网(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重建一个汇率稳定、贸易自由的世界”国际社会做出了那些努力?(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向哪一国际组织起诉美国?该组织的宗旨是什么?中国何时加入?(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世界经济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阿拉伯数字源于印度,起源时间相当于中
9、国汉代,之后流传于印度周边国家,唐时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传入亚洲、非洲、欧洲部分地区。阿拉伯数字包括东、西两种形式,亚洲用东式,非洲、欧洲用西式。“至北宋则西式字渐传于欧罗巴洲诸国,于是名阿拉伯数目字也。历世微加变体,于今犹未废坠,故市井及数学中咸重之,其法与中华算术字码同类。”据中西闻见录材料二 下图为1957年陕西西安出土的元代安西王府铁板幻方及上面的数码。材料三图1:秦朝“书同文字”木方:多采用“某如故,更某”句式,对文字字形进行规范。图2:日语的平假名和汉1字对照表:公元前4世纪3世纪,汉字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东南亚地区。日语中的平假名几乎均由汉字演化而来。图3:1871年徐寿翻
10、译的化学鉴原:他根据元素的属性命名,例如固体金属元素用“金”字旁,再配一个与该元素西文第一个音节近似的汉字,创造了“锌”“锰”等元素的中文名。他发明的命名方法沿用至今。(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两种形式的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的路径,并说明原因。(2)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史料的类型分别是什么?A实物史料 B口述史料 C文献史料 D图片史料(3)依据材料三,分别概述三组图文资料反映的史实及影响。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的国家。到唐朝时,我国茶树栽培已扩展到长江流域及其南北各地,饮茶之风遍及全国。唐朝的茶文化包含了和谐、中庸的思想,强调饮茶自修内省和超
11、然物外的审美境界追求。宋朝东京梦华录记载,“朱雀门外东西两教坊(掌宫中教习音乐的官署),余皆居民或茶坊。”16世纪以后,中国茶叶传入欧洲,饮茶在欧洲成为一种时尚并逐步盛行。在英国的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是一句对忙碌一天,疲倦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18世纪末,输入欧洲的中国茶,除欧洲本地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1733年,荷兰在广州购买价值33万荷盾的茶叶,转手卖出后获利65万荷盾。17601833年间,输入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摘编自张福新茶文化材料二 下面为近代前后中国茶叶产销情况统计表(单位:万担)。时间产量内销外销18321837年(平均
12、)260.520060.51861年312.5202.51101871年409.5202.52071886年567.46205362.46据陈慈玉近代中国茶业之发展(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饮茶之风兴盛的原因,并分析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以前)茶叶交易带来的主要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以来中国茶叶销量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三、论述题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1张骞第一次通西域往返路线图2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3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殖民掠夺和贸易路线图从以上三幅图片中任选两幅地图,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
13、晰)19茶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却在近代时期的英国社会广泛传播开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中国风在十七八世纪的欧洲曾盛行一时,影响了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茶的西传正是基于这一历史大背景。17世纪上半叶茶传入英国,此时饮茶仅局限于社会上层,消费量较为有限;至18世纪中叶,英国东印度公司茶叶进口量猛增,此时几乎所有的家庭账册均记载了饮茶的相关开支。英国人的饮茶偏好逐渐由绿茶转向红茶且添加牛奶与糖,此举逐渐成为英式饮茶的习惯性做法,“下午茶”也在英国社会日渐流行起来。饮茶传入英国后其有益于健康的特质在争论中逐渐为社会各界所认可,而加入牛奶与糖更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功效的增加或强化。随着饮茶
14、在英国逐渐传播开来,其在诗歌、小说、散文乃至绘画中也多有体现,更是寄托了英国人对茶的深厚情感,体现出其独特的精神文化价值;不过传播媒介对饮茶的介绍偏重实用功效,至于相关的精神文化内容则几无关注,这与中国茶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深层精神文化境界的取向不同。摘编自刘章才饮茶在近代英国的本土化论析根据材料,从“文化”的角度谈谈你对“茶的西传”的理解。(要求:主题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澳门地理位置优越。自16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初,特别是1718世纪,许多欧洲传教士跟随商船来到澳门,其中一些人后来进入内地。他们集中在东亚最早的西式学校圣保罗学院培
15、训,学习中文,钻研中国文化。按来澳先后排列,他们撰写或翻译的著作如下:国别中文姓名著作或译作意大利利玛窦译几何原理等,著西琴八曲西班牙庞迪我著人类原始四大洲地图等意大利艾儒略著万物真理几何要法等葡萄牙谢务禄著中国通史字考德国汤若望著西洋测历法远镜说浑天仪说秦疏四卷等波兰卜弥格著中国植物医论等比利时柏应理译大学中庸论语比利时南怀仁著坤舆图说西方纪要等法国马若瑟著易经,译元曲赵氏孤儿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澳门是17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桥梁”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参考答案1D【详解】由时间“1619年”,结合所学,当时西
16、班牙和葡萄牙已经衰落,排除AB; 1622年,荷兰殖民者侵略台湾,而17世纪上半期,荷兰盛极一时,故排除C,选D。2B【详解】试题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故A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全球经济秩序在竞争中逐步建立,故B项正确;该时期的国际关系日趋简单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受益最大,故D项错误。3D【详解】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走向联合,而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A错误;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B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故C错误;第
17、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故D正确。故选D。4D【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关贸总协定体现了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差别待遇,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宗旨,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与制度化方向发展,故D项正确。A项,完全形成说法错误,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并未加入,排除。B项,关贸总协定并非各国参与,排除。C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由于经济水平的差异并不实现对等利益,排除。5A【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关贸总协定于1995年发展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组织,故选A;冷战格局的形成是在1955年华约组织建立后,排除B;欧共体成立于 196
18、7年,排除C;关贸总协定的签署是1947年,排除D。 6B【详解】材料“八方向化,九土来王”体现的是“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正确;材料“其中最特别的是一件进贡给乾隆皇帝的礼物“铜镀金写字人钟”可知体现的是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正确,符合题意,B选项正确。西学东渐进程开始是在明中叶,错误,AD选项排除。西方完成工业革命是在19世纪40年代,错误,C选项排除。7D【详解】试题分析:材料“1500年左右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颗门牙咬开了世界,大西洋开始迎来一个开放的时代”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史实,“两颗门牙”指的是西、葡,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使地中海沿岸的商业衰落,故B项错误。当时欧洲没有发生工业革
19、命,资本主义工业不可能发达,故C项排除。新航路开辟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故D项正确。8A【详解】由表格可知,随着英国工业产值的增长,其出口额也在不断增加,说明其国内的经济发展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故选A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自由贸易政策,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英国跟其他国家的对比,故排除D项。9A【详解】中世纪末叶欧洲这种劳动分工的加强,意味着劳动生产水平的大大提高,表明各种手工业生产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显示出社会生产力在加速发展,推动西欧工场手工业普遍发展起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从而为欧洲国家开辟新航路奠定了经济基础,故选A项;BCD
20、三项阐述的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故排除。10B【详解】分析表格数据可知,17511831年,英国西北部和伦敦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大,北部和南部的人口所占比重减小,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诸多港口、工业城市在西北部兴起,伦敦等城市化进程加快,吸引了南部和北部农村人口的迁入,故选B项,排除A项;在工业革命的背景下,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依然尖锐,故排除C项;表格信息反映的是人口比重,不是人口总量,故排除D项。11C【详解】荷兰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是服务于殖民扩张的组织,而垄断组织是列强瓜分世界狂潮的产物,都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发展,故C符合题意;荷兰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有利于加速
21、资本的原始积累,而19世纪末的垄断组织有利于资本的积累,故A不符合题意;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以政府为后盾,是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产物,故B不符合题意;垄断组织并非国家干预经济的必然结果,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2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图片和选项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促使国际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C项正确;A项描述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图片信息没有体现国际组织促进世界贸易稳定增长、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排除BD。所以选C13B【详解】材料反映了工人家庭被“大工业的发展”破坏,无产阶级的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
22、政”,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著作指的是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对英法等国工人运动实践的总结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的背景下而创作的,故B项符合题意;国际工人组织的广泛建立是共产党宣言发表后,故A项错误;欧洲工人运动走向联合趋势是在19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故排除C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是19世纪末,故排除D项。14D【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世界贸易指数、国际贸易总额不断增长,这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的,这是根本的原因,从1870年1900年时间上看出,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提高,故选D;A、B都是促进世界贸易增长的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自由主
23、义思潮的兴起,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5(1)努力:建立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2)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宗旨:取消贸易壁垒,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时间:2001年(3)趋势:经济全球化,体系化、制度化,多极化,区域一体化和集团化【详解】(1)努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后,建立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2)组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前处理国际贸易纠纷的是世界贸易组织。宗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贸组织的宗旨是取消贸易壁垒,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时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时间是2001年(3)趋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
24、银行、关贸总协定以及后来的世贸组织的成立、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的出现,体现出世界经济全球化,体系化、制度化,多极化,区域一体化和集团化的发展趋势。16(1)阿拉伯东式字:由印度经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国。原因: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中外文化交流频繁。阿拉伯西式字:由欧洲传入中国。原因:西学东渐。(2)材料一为C文献史料,材料二为A实物史料。(3)图1史实:秦朝统一规范文字字形;影响:促进政令的传达和执行,有利于文化交流。图2史实:公元前4世纪以后,汉字传入东亚、东南亚地区;影响:各国参照汉字创造本国文字,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图3史实:近代中国学者将汉字偏旁与化学元素西文名读音相结合创出新字;影响:丰富汉字
25、的字形和内涵,促进西方科技在中国的传播。【详解】(1)阿拉伯东式字:根据材料“阿拉伯数字源于印度,起源时间相当于中国汉代,之后流传于印度周边国家,唐时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传入亚洲、非洲、欧洲部分地区”可知,由印度经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国。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中外文化交流频繁。阿拉伯西式字:根据材料“至北宋则西式字渐传于欧罗巴洲诸国,于是名阿拉伯数目字也。历世微加变体,于今犹未废坠,故市井及数学中咸重之,其法与中华算术字码同类”可知,由欧洲传入中国。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学东渐。(2)材料一“中西闻见录是著作”,为C文献史料,材料二为出土文物,属于A实物史料。(3)图1史
26、实:根据图1和“对文字字形进行规范。”可知,秦朝统一规范文字字形;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字的统一和规范促进政令的传达和执行,有利于文化交流。图2史实:根据材料“日语的平假名和汉1字对照表:公元前4世纪3世纪,汉字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东南亚地区”可知,公元前4世纪以后,汉字传入东亚、东南亚地区;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各国参照汉字创造本国文字,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图3史实:根据材料“他根据元素的属性命名,例如固体金属元素用金字旁,再配一个与该元素西文第一个音节近似的汉字,创造了锌锰等元素的中文名”可知,近代中国学者将汉字偏旁与化学元素西文名读音相结合创出新字;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丰富
27、汉字的字形和内涵,促进西方科技在中国的传播。17(1)原因:茶树种植范围扩大;商业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儒、佛、道思想的影响。影响:改变西方人的生活习惯(或扩大了中国文化对西方的影响);促进世界市场的发展;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本;大量欧洲白银流入中国;促进中国茶叶生产的商品化。(2)趋势:茶叶产量大幅增长;外销增长迅速并占主导;内销增长缓慢(或变化不大)。原因:西方工业革命开展;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列强的经济侵略);农业生产商品化加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迫开埠通商、降低关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中“我国茶树栽培已扩展到长江流域及其南北各地
28、”的信息得出茶树种植范围扩大;根据材料一中“唐朝的茶文化包含了和谐、中庸的思想,强调饮茶自修内省和超然物外的审美境界追求”的信息得出儒、佛、道思想的影响;根据材料一中“东西两教坊(掌宫中教习者乐的官署),余皆居民或茶坊”的信息得出商业城市发展。影响:根据材料一中“饮茶在欧洲成为一种时尚并逐步盛行”的信息可知改变西方人的生活习惯;根据材料一中“除欧洲本地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的信息可知促进世界市场的发展;根据材料一中“转手卖出后获利65万荷盾”的信息可知有利于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根据材料一中“17601833年间,输入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信息可知欧洲
29、白银流入中国,促进中国茶叶生产的商品化。(2)趋势:结合表格中产量、内销、外销三个要素相应数据变化的走向可得出茶叶产量大幅增长、内销增长缓慢、外销增长迅速并占主导。原因:要充分调用所学知识归纳,可根据题干提供的时间,联系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分析,国际上如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国内如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影响、自然经济的情况等方面进行概括。具体而言,西方工业革命开展;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列强的经济侵略);农业生产商品化加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迫开埠通商、降低关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18示例一:选择:图1和图2主题:交通线路的开辟,推动人类文明的交流与联系。说明:汉代张骞通西
30、域,由此开辟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连接中国和中亚、西亚地区、南亚地区,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先进的丝织品、造纸术逐渐向外传播,推动欧洲、印度的发展。同时西域的葡萄、苜蓿等农作物品种,印度的佛教等传入中原地区,影响中国文化。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第一次把世界各大洲连为一个整体。人类文明联系进一步加强,欧洲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思想文化逐渐渗透到亚非拉地区。美洲的高产农作物、玉米、马铃薯等传播到世界各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总之,交通线路的开辟成为联结各民族各地区的纽带,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有力地推动了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与发展。示例二:选择:图2和图3主题:世界经济发展走
31、向一体化、整体化。说明:16世纪初,麦哲伦等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第一次把世界各大洲连为一个整体,欧洲的殖民扩张、殖民掠夺登上历史舞台,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19世纪末,在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以英国为主的西方国家以廉价的商品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使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成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场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工业革命带来交通运输业的革命,轮船等交通工具先后发明,远洋运输公司大量出现,不仅促进国际间人口和资本流动,还促进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不断加强。总之,新航路开辟以后,在西方国家的殖民征服、殖民掠夺下,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经济
32、逐渐走向一体化、整体化。示例三:选择:图1和图3主题:中西方选择了不同对外贸易方式。说明:中国古代以和平友好的方式展开对外贸易。丝绸之路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不仅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也是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自从张骞通西域之后,中国同中亚和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中国的丝、绸、绫、绢等丝织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西域的玉石、汗血马、石榴等货物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这种友好贸易对各国人民都是有益的。西方对外贸易以侵略掠夺为主要方式。在两次工业革命的刺激下,西方国家对外推行“炮舰政策”,强制推行自由贸易,用坚船利炮打开其他国家的大门,迫使全世界为西方开放市场。如鸦片战争,强
33、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等。同时西方国家通过不平等贸易、欺诈贸易,在亚非拉地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使亚非拉经济成为西方经济的附庸。掠夺贸易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却导致亚非拉地区的贫穷和落后。总之,由于社会性质和时代特征的不同,东西方对外贸易采取了和平或侵略方式,带来了不同的后果。(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得分)【详解】题干中提供了三幅图片,图1是古代中国的张骞第一次通西域的往返路线,图2是近代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图3是19世纪末英国在海外进行殖民掠夺和贸易交流的图片。题干的要求是任选两幅图片,提炼一个主题:如果选择图1和图2,我们可以把主题定位为“交通线路的开辟,推动人类文明的交流与联
34、系”,如果选择图1和图3,我们可以把主题定位为“中西方选择了不同对外贸易方式”,如果选择图2和图3,我们可以把主题定位为“世界经济发展走向一体化、整体化”。在具体论述的时候,要着重分析所选择的两幅图片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在此基础之上,还要进一步分析二者的相同点或者不同点;在结尾之处,要做一个小结,来照应论题,使得结构更加完整。19理解1:东西方经济联系促进文化交流。论述: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东西方的经济联系也得到进一步加强,作为东方商品之的茶在西方的传播也得到逐渐加强,其影响范围从17世纪的社会上层扩展至18世纪的几乎所有家庭。此后,饮茶逐渐发展成为英国人的生活习惯之一,并与文
35、学作品相结合,形成英国自身的茶文化特点,这说明随着经济联系的加强,东方文化随之传播到西方,并逐渐与西方本土文化结合,从而呈现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局面。总结:综上,世界经济的联系对文化的发展会产生推动作用,推动文化多元化的形成和发展。理解2:世界文化发展的本土化以及多元化趋势。论述: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东西方的经济联系也得到进一步加强,作为东方商品之一的茶在英国的传播也得到逐渐加强,由于英国自身社会生活习惯和與论以及文学的影响,饮茶在英国形成独特的精神文化价值,这说明英国茶文化逐渐呈现本土化的趋势。同时,英国茶文化的内容,和中国传统茶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深层精神文化境界并不一样,这也体
36、现茶文化在传播到西方之后发展成为另一种新型茶文化,这说明文化交流传播和发展中的多元化趋势。总结:综上,世界文化在传播中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因时因地有所不同,进而得到不断丰富发展【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生需对材料信息进行解读,从“茶的西传”出发,形成一定的历史认识,然后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形成的认识进行分析,总体上可以按照“理解一论述一总结”的结构来作答。要求:所提炼观点明确、合理,必须源于材料;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总结能体现历史认识的提升。如根据材料“中国风在十七八世纪的欧洲曾盛行一时,影响了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茶的西传正是基于这一历史大背景。17世
37、纪上半叶茶传入英国”、“饮茶传入英国后其有益于健康的特质在争论中逐渐为社会各界所认可,而加入牛奶与糖更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功效的增加或强化。随着饮茶在英国逐渐传播开来,其在诗歌、小说、散文乃至绘画中也多有体现,更是寄托了英国人对茶的深厚情感,体现出其独特的精神文化价值”等,可拟定论题:东西方经济联系促进文化交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如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东西方的经济联系也得到进一步加强,作为东方商品之的茶在西方的传播也得到逐渐加强,其影响范围从17世纪的社会上层扩展至18世纪的几乎所有家庭。此后,饮茶逐渐发展成为英国人的生活习惯之一,并与文学作品相结合,形成英国自身的茶
38、文化特点,这说明随着经济联系的加强,东方文化随之传播到西方,并逐渐与西方本土文化结合,从而呈现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局面。最后总结:综上,世界经济的联系对文化的发展会产生推动作用,推动文化多元化的形成和发展。也可以从“世界文化发展的本土化以及多元化趋势。”等角度,论述对“茶的西传”的理解。201718世纪,由于明清政府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西交流渠道有限。新航路开辟后,澳门因为地理位置优越成为国际性港口,是跨太平洋贸易和传统印度洋贸易的交汇枢纽。文化随之传播,成为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为传播天主教到中国及远东地区,传教士以西方科技文化为先导,当时西方科技文化发展较快,传教士将数学、
39、地理学、物理学、历法、音乐、医学等领域的知识译成汉语或用汉语写作,西学经澳门传人中国内地,“西学东渐”由此开启。同时,传教士在澳门学习中文、钻研中国文化,用多种语言翻译儒家经典、文学作品,撰写书籍,将中国历史、科技文化成就西传,推动“中学西传”,促进了中国文化在欧洲的传播,有利于推动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总之,中西文化在当时主要通过澳门进行交流,促使澳门成为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桥梁。【详解】根据题意要求,以“澳门是17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桥梁”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根据材料“澳门地理位置优越。自16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初,特别是1718世纪,许多欧洲传教士跟随商船来到澳门,其中一些人
40、后来进入内地。他们集中在东亚最早的西式学校圣保罗学院培训,学习中文,钻研中国文化”以及列表中的著作或译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18世纪,由于明清政府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西交流渠道有限。新航路开辟后,澳门因为地理位置优越成为国际性港口,是跨太平洋贸易和传统印度洋贸易的交汇枢纽。文化随之传播,成为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为传播天主教到中国及远东地区,传教士以西方科技文化为先导,当时西方科技文化发展较快,传教士将数学、地理学、物理学、历法、音乐、医学等领域的知识译成汉语或用汉语写作,西学经澳门传人中国内地,“西学东渐”由此开启。同时,传教士在澳门学习中文、钻研中国文化,用多种语言翻译儒家经典、文学作品,撰写书籍,将中国历史、科技文化成就西传,推动“中学西传”,促进了中国文化在欧洲的传播,有利于推动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总之,中西文化在当时主要通过澳门进行交流,促使澳门成为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桥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