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是东汉末年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观沧海》中的诗句。出生于安徽亳州的曹操,不仅是一个军事家,也是一个文学家。在汉献帝建安年代,他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也称“建安风骨”,掀起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
△圣贤故里 药都亳州
亳州,简称亳,古称“谯城”,是中华药都,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亳州市老城区,有一座仿汉主体建筑谯望楼,谯望楼是曹操于东汉末年兴建。如今的谯望楼是在原谯望楼遗址附近的运兵道出口重建的。
△曹操地下运兵道
△谯望楼 郭志涛摄
△谯望楼 刘天摄
沿着谯望楼自上而下,行至建安文学馆内。呈现眼前的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三曹”和七子,又以“三曹”为核心,曹氏父子是建安风骨的领军人物,创造出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建安文学馆
图源:畅游亳州
“荫高树兮临曲涡,微风起兮水增波。鱼颉颃兮鸟逶迤,雌雄鸣兮声相和。萍藻生兮散茎柯,春水繁兮发丹华。”
△涡河
这是曹丕的《临涡赋》,描绘了当时谯县,也就是现在的亳州地区恬静优雅的自然风光。安徽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杜欢介绍说:
据《临涡赋》序言记载,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春,曹操军谯,也就是现在的亳州,曹丕、曹植从之,拜谒了曹氏先祖的墓地,因为曹操就是亳州人,他家族的坟墓就在亳州。《水经·阴沟水注》:谯县故城“南有曹嵩冢”,原有庙堂、石阙、石马等建筑。又有曹腾之兄曹褒冢,以及曹家的曹炽和曹胤冢等。曹嵩是曹操之父,曹腾是曹操祖父。曹操故宅在亳城东郊。《水经·阴沟水注》记载:故宅“负郭对廛,侧隍临水”。曹操居此,“春夏习读书传,秋冬射猎以自娱乐”。
△曹操宗族墓群
汉中平四年(187),曹丕出生于故宅。曹氏父子拜谒完先祖墓之后,就乘马游观,曹丕、曹植各作《临涡赋》一篇,可惜曹植赋作已佚,仅余曹丕赋作的片段流传至今。从赋作的描述来看,当时的亳州地区在曹操的统治下还是比较太平祥和的,未受到严重的战争侵扰。
△涡河沿岸
亳州名流辈出,人文荟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造就了一代代风流人物。东汉末的曹操父子及其周围的文士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师承《诗经》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创作风格以刚健质朴、慷慨悲凉见长,被后世誉为“建安风骨”,对我国后世的文学艺术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杜欢博士介绍说:
作为建安文学优良文风的继承者,曹睿、夏侯玄、夏侯湛等人也以大量诗文创作,为世人所瞩目。流风所及,绵延不衰,到唐代,州人曹霸擅画,受诏画御马,修补《凌烟阁功臣像》,与韩干齐名。至宋代,更有欧阳修、曾巩、晏殊等文坛巨子相继在亳州为官,对亳州文坛产生了深刻持久的影响。
△建安文学馆
图源:畅游亳州
大多数人都知道“醉翁”欧阳修曾经在滁州做过知州。然而少有人知道,一代文宗欧阳修还曾在亳州做过知州。
宋治平四年(1067),欧阳修61岁在亳州当知州时,治亳一年余,留下了很多吟咏亳州的诗句。
一般人都读过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知道欧阳修自称醉翁,却不知道他后来到了亳州,又从“醉翁”而变为“仙翁”。他的《郡斋书事寄子履》写道:“使君居处似山中,更散梵香一室空。雨过紫苔惟鸟迹,夜凉苍松起天风。白酸酒嫩迎秋熟,红枣林繁喜岁丰。寄语瀛洲未归客,醉翁今已作仙翁”。安徽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杜欢介绍说:
亳州是老庄的故里,故而这里有非常浓厚的道家思想传统,道家讲求神仙之术,所以他在诗中也称亳州为“仙乡”。如《戏书示黎教授》一诗这样写到:“古郡谁云亳陋邦,我来仍值岁丰穰。乌衔枣实园林熟,蜂采桧花村落香。世治人方安垄亩,兴阑吾欲反耕桑。若无颖水肥鱼蟹,终老仙乡作醉乡”。
△庄子祠
在亳州主政期间,欧阳修始终抱着致仕求归之心,希望早日回归田园,他在这首《太清宫出城马上口占》的诗中写道:“拥旆西城一据鞍,耕夫初识劝农官。鸦鸣日出林光动,野阔风摇麦浪寒。渐暖绿杨才弄色,得晴丹杏不胜繁。牛羊鸡犬田家乐,终日思归盍挂冠”。杜欢介绍说:
这首诗将老庄的思想融入到了诗歌的主旨之中。老庄讲求合于自然,不扰民,与民休养生息,所以“耕夫初识劝农官”就是表现他不招摇,不扰民的治理思想。最后渴望“终日思归盍挂冠”的归隐思想也是典型的道家思想,厌倦了官场生活的欧阳修,渴望着“牛羊鸡犬田家乐”的田园生活。
宋代的诗人学士仰慕老子故里者,对老子庙、桧林、石阙、古碑、九井无不倍加赞誉。如宋梅尧臣有《送王道粹学士知亳州》一诗,诗中写到:“八月风渐高,木叶将披披。郊原枣已剥,场圃黍可治。必期宽赋敛,无乃息羸疲。何当过苦县,肯暇观旧碑”。表达了他对老子故里无限深情。在《送李密学赴亳州》一诗中他也写到:“谯都君命重,苦县祖风殊。仙桧留阴在,甘棠即化敷”。可见当时老子庙的盛名。
△道德中宫
△道德中宫 刘天摄
△天静宫
当然,描写亳州地区风貌最有特点的,当属王安石的《蒙城清燕堂》。蒙城隶属亳州,据《江南通志》记载:“清燕堂,即蒙城县治后堂。”王安石的这首诗就为蒙城县衙大堂所写:“清燕新诗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庭下知闲木索,坐间遥想御丝桐。飘然一往何时得,俯仰尘沙欲作翁。”安徽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杜欢介绍说:
这首诗使用了很多典故,赞美当时治县清明,百姓和乐。比如第二句就是用汉代韩安国“死灰复燃”的典故,而且是逆用典故。据记载,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蒙县的狱吏田甲侮辱他。韩安国就对他说:“死灰难道就不会复燃吗?”田甲说:“要是再燃烧就撒一泡尿浇灭它。”过了不久,梁国内史的职位空缺,汉朝廷派使者任命韩安国为梁国内史。田甲于是就弃官逃跑了。韩安国说:“田甲不回来就任,我就要夷灭他的宗族。”田甲便袒衣前去谢罪,韩安国笑着说:“像你们这样的人值得我惩办吗?”最后还是放了他。这里逆用这个典故,说现在的蒙城已经没有像田甲这样盛气凌人的恶吏了。后一句则用庄子的典故,庄子,是蒙人,曾任职蒙漆园吏,他个性逍遥自在,这一句是说当地的老百姓都像庄子一样闲适安逸。这一联的上联和下联都用的“吏”的典故,一正一反,对的十分工稳巧妙。
△清燕堂牌匾
图源:掌上蒙城
王安石这首诗的核心思想是强调当地治理承继老庄思想,清静无为,与民休养生息,百姓安居乐业。
△天静宫
亳州流淌着诗歌的古韵,曾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留下文学和智慧的繁星。如今,曹操运兵道、老子庙、亳州花戏楼等,已成为很多游客心驰神往的地方。
△花戏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