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考复习材料 高中历史必修一.docx

上传人:魏子好的一塌糊涂的文献 文档编号:1204171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6.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复习材料 高中历史必修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考复习材料 高中历史必修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民政府一意孤行,继续调集重兵入陕,并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剿共。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张、杨毅然实行兵谏,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经过中国共产党等多方力量的努力,西安事变遂告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驼峰航线 是二战时期中国和盟军一条主要的空中通道。1942年5月,日军切断中国最后一条陆上交通线后,中美两国开辟了一条从印度的阿萨姆邦飞跃喜马拉雅山脉到中国云南昆明转运战略物资的空中通道,因这条航线上的山峰连绵起伏,状似驼峰而得名。因恶劣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又被称为“死亡航线”。驼峰飞行是二

2、战中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空中运输,为打击日本法西斯作出了重要贡献。“驼峰航线”是世界战争空运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付出代价最大的一次悲壮的空运。国民党顽固派 是抗日战争时期对国民党内坚持反共分子的称谓。1927年后,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叛变革命,后来,与“宁汉合流”反动派形成合流,国民党顽固派初步形成。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积极反共,消极抗日”,其指挥的军队常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武装发生摩擦和冲突,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不满。1945年,随着日本的战败,国民党顽固派展开内战,并由此逐步被共产党削弱势力,于1949年败退台湾。治安强化运动 是指在中国抗日

3、战争期间,日军对华北、华中地区推行的巩固占领的政策。1941年1月,日军将华北划分为“治安区”、“准治安区”和“非治安区”。在治安区加强中国人组织力量,以中国人警察力量承担治安工作;对准治安区进行“蚕食”,制造无人区,使其逐步变成治安区;对非治安区,则以军事“扫荡”为主,实行“三光政策”及囚笼政策。 从3月30日,在日军操纵下,到1942年底共进行了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 1939年3月国民党借集中抗战力量之名发动的一场精神动员运动。11日,国民政府公布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12日,蒋介石宣布实行“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动员全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集中一切意识、思维、智慧与精神力量于一

4、个方向。实质上是将全国人民的道德和信仰都纳入国民党的统治之下,为国民党统治服务。国民参政会 国民参政会是在抗战时期各党派参政议政的国家机关,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成立的一个咨询性质的机关。1938年7月正式成立。1938年34月间,国民党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4月12日,国民政府公布了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规定国民参政会为咨询机关,有听取国民政府施政报告、询问、建议之权,但所通过的决议案对国民政府并无强制执行的权力。国民参政会共历四届,举行大会十三次。1948年3月,国民参政会在南京正式撤销。整风运动 1942-1945年,中共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其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

5、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延安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确立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整风运动使广大党员干部从教条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全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团结精兵简政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政权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1941年12月,中共中央根据党外人士李鼎铭的建议,发出该指示。内容是缩小各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机构,精简人员,特别是尽量减少机关的行政人员和部队的非战斗人员。经过精兵简政,提高了主力部队的战斗力,增强了政府机关的行政效率,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这一政策,对克服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困难、坚持长期

6、抗战起了重要作用。重庆谈判 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国民党于1945年在重庆举行的谈判。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为了篡夺胜利果实,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积极准备反人民的内战。为了伪装和平,蒋介石于1945年8月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谈判进行43天,最后签订了双十协定,“双十协定”确定了和平建国的方针,国共双方达成了同意长期合作,避免内战等一系列有利于建设国家的共识。重庆谈判使共产党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取得民心等,有重要的意义。停战协定 国共双方签订的停战合约。抗战结束后国民党向解放区进攻,由于人民的压力和军事上的实力,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于1946年1月10日签订关于停止军事冲

7、突的协定,规定双方军队自1月13日午夜起就各自位置上停止军事行动。同年7月,国民党单方面公开撕毁协定。 三大战役 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歼灭国民军173个师154万余人。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暴露在解放军面前。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辽沈战役 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东北野战军与国民党军在东北地区进行的一次战略性决战。期间发动了锦州会站、辽西会战、解放沈阳。中共将领林彪、罗荣桓指挥的军队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

8、国民党军47万余人。东北全境获得解放。辽沈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的第一个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最为关键的战役。平津战役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中共将领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进攻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中华民国国军52万余人,控制北平、天津及华北大片地区。 这一伟大胜利,是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相结合的结果。渡江战役 继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是1949年4月21日至6月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为占领当时中华民国处于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政治、经济中心,强渡

9、长江并向中华民国国军发起的大规模战略性进攻战役。粟裕、刘伯承等人指挥此役以6万余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国民党军43万多人。解放了南京、杭州、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和苏、浙、赣、皖、闽、鄂广大地区。这一胜利为进军华南、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军管会 军事管制委员会,解放战争时中共对大中城市城市管理的一种组织。1948年10月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战役,许多解放的城市大都混乱萧条,陷入不战而乱的局面。中共决定对一些中大城市管理采用军事管制制度,并设立军管会。1948年10月27日全国第一个接管城市的政权机构沈阳军管会成立。军管会对设立城市的经济、工人等问题起了积极作用。军管会是新中国实行人民民主

10、专政的最初形式。新政协 政治协商会议,指的是1949年6月15日,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以及各民主党派(民盟、青年党等)为组织联合政府政在重庆召开的会议,为了与1945年后召开的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相区别,此次政治协商会议称为“新政协”,而将1945年后的政协称为“旧政协”。第三党第三党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产生的一个政治派别。1928年春,谭平山、章伯钧等人在上海成立了中华革命党,推邓演达为首领。1930年,邓演达召集干部举行会议,把第三党正式确定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第三党主张推翻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也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主张实行平民政治。1935年,又响应中共八一宣言的号

11、召,实行联共抗日,改组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947年2月,又改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宣布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南京大屠杀抗战时期日本屠杀中国人民的暴行之一。1937至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实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沦陷后,日军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谷寿夫的指挥下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强奸、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据统计,南京被害人数达30万以上。南京大屠杀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极端疯狂性和野蛮性。抗战胜利后,松井石根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处以绞刑,谷寿夫被引渡给中国政府处死。

12、南京大屠杀是日军侵华的重要罪行之一,是日本侵华史上的重要事件,时至今日,仍然是影响中日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论持久战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内亲日派鼓吹“亡国论”,亲英美派则宣扬“速胜论”。党内外都有人轻视游击战争,寄抗战的希望于国民党的正规军队上。为了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澄清混乱思想,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他指出,在这场战争中,中日双方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即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其中,第一个特点决定了中国抗战不可能速胜,后三个特点决定了中国不会亡国,而且胜利一定会属于中国,毛泽东预言到,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

13、阶段。明确指出,通过这三个阶段,在双方的力量对比上,中国必将由劣势到平衡到优势,而日本则必将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其中,相持阶段是艰苦的,时间也最长,然而它是持久抗战转到最后胜利的“枢纽”。最后,论持久战还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争取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实行人民战争。论持久战不仅指明了必须持久抗战才能取得胜利的前景,并且提出了一套夺取胜利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在思想上武装了全党、全军和广大人民,极大地鼓舞和坚定了广大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和决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为了给全国人民指明争取抗战胜利的道路,动员全民族实现全民抗战,并具体制定党的抗战纲领,于

14、 1937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主要内容是:(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三)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四)改革政治机构;(五)抗日的外交政策;(六)战时的财政经济政策;(七)改善人民生活;(八)抗日的教育政策;(九)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方;(十)抗日的民族团结。这提出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是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具体措施,也是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全国人民、全国各党各派各界各军提出的彻底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救国纲领。(三)文献类论持久战 抗战全面爆发后,在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在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寄望于

15、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但是,抗战10个月的实践证明“亡国论”、“速胜论”是完全错误的。抗日战争的发展前途究竟如何?一时成了人们关注的问题。1938年(戊寅年)5月,毛泽东写的论持久战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的经验,批驳了当时盛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毛泽东此文是为了答复当时党内党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而写的。为了这个目的,毛泽东1927年到湖南做了三十二天的考察工作,并写了这一篇报告。当时党内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者,不愿意接受毛泽东的意见,而坚持自己的错误见解。他们的错误,主要是被国民党的反动潮流所吓倒,不敢支持已经起来和正在起来的伟大

16、的农民革命斗争。为了迁就国民党,他们宁愿抛弃农民这个最主要的同盟军,使工人阶级和共产党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一九二七年春夏国民党之所以敢于叛变,发动“清党运动”和反人民的战争,主要就是乘了共产党的这个弱点。主要内容: 一、充分估计了农民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伟大作用。二、明确指出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和农民武装的必要性。三、科学分析了农民的各个阶层。四、着重宣传了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革命思想。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毛泽东为了支持蓬勃发展的农民运动,驳斥党内外对农民运动的种种责难,于一九二七年一月四日至二月五日到湖南湘潭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之后写的著名报告。发表于1927年3月。文章的主要思想

17、是:充分肯定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伟大作用,指出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七十的贫农,是农民中最革命的力量,是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在农村,农民推翻地主阶级的武装和政权,建立自己的武装和政权是完全必要的;那些攻击农民运动是“痞子运动”、“糟得很”的言论,是站在地主阶级方面打击农民革命斗争的反动言论。这篇文章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革命斗争的经典文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选自毛泽东选集(全四卷)第一卷(1951年8月收入)。本文是毛泽东给林彪的一封信,是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

18、思想。一九四八年林彪向中央提出,希望公开刊行这封信时不要提他的姓名。毛泽东同意了这个意见。在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版的时候,这封信改题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名批评林彪的地方作了删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内容: 1、建立红色政权的必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2、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 3、明确地提出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路线与政策; 4、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抗日救国十大纲领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洛川会议制定并通过的全面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基本政治主张和争取抗战胜利的具体政策的一个纲领。基本内容是:打倒

19、日本帝国主义;全国军事总动员;全国人民总动员;改革政治机构;实行抗日的外交政策;实行战时的财政经济政策;改善人民生活;实行抗日的教育政策;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防;建立抗日的民族团结。纲领主张在敌后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是中共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化,是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指针,是反对国民党片面抗战的有力武器。论人民民主专政是毛泽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八周年,在1949年6月30日写的一篇论文。根据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结合中国实际,论述了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国家对内、对外政策等。(四)其他1.五四运动爆发的基

20、本原因与直接原因。爆发的基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对华加紧侵略和北洋军阀政府的投降外交,对内镇压民众造成的民族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建党初期党的工作特点:积极组织以反对中外资本家为目标的工人运动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脱离中国革命的实际和国情3.“好人政府”的政治主张。1922年5月,蔡元培、胡适、梁簌铭、王宠惠等人在努力周报上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主张组织一个“好人政府”作为改革中国政治的最低限度的要求。他们提出了政治改革的三条基本原则:要求一个“宪政的政府”,一个“公开的政府”,一种“有计划的政治”。4.南京国民政府发行法币之初产生了那些积极的作用。1935年,南

21、京政府宣布,以四大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法币的积极作用是:全国货币的统一,促进了商品交流和经济发展;法币币值与银价脱离,不受国际市场上银价涨落的影响,有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白银收回国有,对防止白银外流有一定的积极作用。5.“九一八事变”后出现的国民党爱国将领的抗日反蒋斗争。东北抗日义勇军。由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自发组成;1931年11月4日,原东北军爱国将领马占山率部打响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第一枪。东北抗日联军。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1936年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国民党爱

22、国将领的抗日反蒋斗争。1933年春,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同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与日军血战五昼夜,收复多伦;1933年1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爱国将领蔡廷锴等联合国民党内反蒋势力李济深等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宣布反蒋抗日,与红军签定抗日停战协定。6.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战略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从此内战基本结束,给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建立了必要的前提,对推动全国抗日局面的形成起了极大的作用。西安事变发生之后,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正确分析了形势,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派周恩来、秦邦宪等到西安。张、杨完全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和平解决

23、事变的正确方针和条件,最后,蒋介石被迫接受了联共抗战的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第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促使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转化,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宣告了国民党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走上联共抗日的道路,中共“逼蒋抗日”方针实现。从此内战基本结束,给国共两党的重新合作建立了必要的前提。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第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和亲日派扩大内战的阴谋。显示了中国各阶层强烈要求团结抗日的愿望。第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表明中共能从全民族利益出

24、发,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作出符合人民利益的决策,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进一步成熟。也表明了中共团结抗日的诚意。7.八路军挺近敌后建立的根据地。1)晋察冀根据地:由115师在聂荣臻率领下创建,是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2)晋西北根据地:由120师在贺龙、关向应率领下创建,后扩大为晋绥根据地;3)晋冀豫根据地:由129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下创建;4)山东根据地:由115师主力在罗荣桓率领下创建;5)华中根据地:在华中,新四军在大江南北展开,先后创立了苏南、皖南、淮南、苏北、皖东等抗日根据地。抗战中后期,又创建了河南、湘鄂赣、浙江等根据地。在华南,曾生领导的东江人民抗日游击纵队创建了东江根据地,冯白驹领导

25、的琼崖抗日独立游击纵队开辟了琼崖根据地。8.中共关于抗日民族同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及与顽固派斗争的策略原则。为了坚持、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进步势力: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发展进步势力,就要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放手发动人民群众主要是农民群众,扩大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人民武装,创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全国发展共产党的组织。这是整个策略的中心环节。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争取中间势力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二

26、是尊重他们的利益;三是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针对他们的两面政策,共产党必须贯彻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斗争不忘团结,团结不忘斗争,二者不可偏废,而以团结为主。同顽固派作斗争时,应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紧紧抓住中日矛盾这一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把统一战线中的摩擦和斗争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和程度内,始终坚持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于坚持全民族抗战到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9.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点、评价北伐战争。相同点:两次合作的社会性质相同:都发生在半殖民半

27、封建的社会环境里。中共在统一战线中的作用相同:两次国共合作都是在中共的推动下实现的,第二次中共更是首倡着。共产国际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第一次共产国际不仅提出了具体策略,还派代表直接帮助,在第二次合作中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起到了指导作用,但在具体活动方案上体现了中共的独立性。都取得了革命成果: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虽然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为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不少条件,毕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和共产党政策失误而最终失败。二次合作不仅不仅完成了抗战大业,而且革命力量的壮大和党的建设的成效为夺取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打下基础。不同点:(1)背景不同:前者是封建军阀割据,阶级矛盾尖锐;后者

28、是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最主要的社会矛盾,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2)合作对象有异:前者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后者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亲英美派。(3)政治基础不同:前者是新三民主义,后者是共同抗日。(4)斗争对象不同:前者要打倒北洋军阀,后者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赢得民族解放。(5)合作方式不同:前者是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后者是党外合作,双方各有自己的政权、军队和地盘,即没有一个统一的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一个两党都承认的正式的政治纲领。(6)合作的阶级基础有异:前者是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后者包括一切赞成抗日的阶级和阶层,具有广泛的民族性。

29、(7)中共对领导权的态度和斗争策略不同:前者不重视甚至放弃领导权,以退让求团结;后者坚持领导权,以斗争求团结。(8)作用和结果有异;前者推动工农运动发展,保证了北伐战争胜利进军,但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后者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抗战胜利的保证。评价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在北伐进军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以及发动工农群众反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北伐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为以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0.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政治纲领:推翻

30、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11.评价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是中国100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加了全国人民的名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中华民族从此由衰落转向振兴.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

31、史的一个根本转折,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由此走向胜利.12.人民解放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举行全国性反攻,由内线作战转入外线作战,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14.全国土地会议后,党内出现的主要“左”倾错误。1)宣传一些诸如“贫雇农打江山坐江山”一类的错误口号;2)侵犯中农利益,侵犯民族资产阶级和民族工商业,对地主富农及地主的大中小、恶霸非恶霸不讲区别;3)不按平分原则给地主留下必要的生活资料,甚至打击开明绅士;4)在镇压反革命斗争中乱打乱杀;5)整党中采用一脚踢开党支部和基层干部的“搬石头”办法。15.中间路线或第三条道路的主要内容及评价。(1946、7、14

32、施复亮主张中间派的政治路线应是实现亲美式的民主政治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内容:政治上:反对任何形式的一党独裁或阶级独裁;经济上:主张工业化;“对内主张”调和国共,对外主张“兼亲美苏”;主张和平、改良,不赞成暴力革命。评价:中国的民主党派为建立其长期追求的资产阶级民主国家,在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基础上,同共产党结为同盟,他们在促成政协召开和反内战、争和平的运动中发挥了重大作用。16.三军配合,两翼牵制、三大战役。 三军配合,两翼牵制是解放战争时期,为尽快实现从内战防御向内外线进攻的伟大转折由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制定的战略部署。三军配合是指:刘、邓大军实施中间突破,直趋大别山;由陈粟率华东解放主力为左后

33、一军,挺进豫皖苏地区;由陈赓,谢富治 率太岳兵团为右后一军,挺近豫陕鄂边区。三军在江、淮、汉河之间成品字布阵,互相犄角,逐鹿中原。两翼牵制是指:以西北解放军在陕北榆林出击,调动胡宗南军北上:以山东解放军在胶东开展攻势,继续把进攻山东的国民党军队引向海边。两翼牵制是为了配合三军挺近中原.三大战役:一、辽沈战役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到11月2日,东北被野战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军事行动。是解放战中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历时52天,以伤亡6.9万的代价歼灭国军47万余人,毙伤5.68万人,俘虏32.43万人,其中少将以上军官186名,东北全境获得解放。为全国解

34、放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淮海战役淮海战役自1948.11.6至1949.1.10结束。是解放战争时期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成,南到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军进行的第二次战略性进攻战役。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在解放军兵力、装备都不会占优势的情况下与国家重兵集团展开决定性战略决战。最后以解放军的全面胜利结束。是中央军委、总前委的正确决策,华野中野的密切配合,指战员的英勇作战,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的的结果。也是战争史上的奇迹。三、平津战役平津战役是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1948.11.29至1949.1.3

35、1结束,共64天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进攻,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国军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52.1万人,控制北平、天津及华北大片地区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被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的统治基础发生根本动摇,为解放全国胜利打下巩固的基础。从此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三大战役的最后一个战役。17.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关于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决策。1949年3月5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向城市转移。18.评价人民解放战争及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伟大意

36、义及经验教训。中国 中外比较专题知识表解1、1518世纪(工场手工业时期)项目西方中国特征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君主专制的加强和封建制度的衰落表现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政治: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文化:掀起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对外:开始了全球性的交往和早殖。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占主体。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文化:推行文化专制,出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古代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外交:由开放转为闭关锁国。重大历史史实政: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政治制度的建立,北美大陆新体制,法国大革命。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天文学革命,经典力学;国: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

37、扩张。明清时期经济:全面高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政:专制皇权的强化(内阁、军机处);文: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本、农;(外)海禁、闭关政策的推行。2、18世纪的后半期至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西方中国特征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世界的主导),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并逐步加深表现经济: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政治:掀起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高潮。 文化:启蒙思想广泛传播,理性主义推动了欧洲的资本主义浪潮。(思想界自由主义兴起,社会主义学说产生,科学技术领域出现重大突破)对外:出现全球范围的海外扩张经济:自然经济开始

38、瓦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化。政治:清政府为了维护统治推行洋务运动;人民掀起太平天国等革命斗争。文化:西学东渐的大规模传入。外交:由闭关锁国到向资本主义被迫开放。社会生活:社会习俗开始展现时代特征。重大历史史实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政治:美国内战,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近代体制的建立,德国王朝统一战争和政治制度的建立,法国政治制度最终建立;文化:亚当斯密国富论;共产党宣言;达尔文与进化论,瓦特与蒸汽机;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兴起(拜、雪、巴、托); 古典音乐(贝),印象派音乐与绘画;对外:英国海外殖民霸权的建立,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政治: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

39、运动;经济: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文化:开眼看世界,体用之争;生活:新潮冲击下交通、通讯等社会生活变化。3、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中国特征大企业时代到来,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到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近代化的发展表现经济:生产力进入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政治:资本主义世界出现政治发展不平衡,出现民主与专制两种类型。文化:科学技术领域出现重大突破对外:世界瓜分完毕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政治: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人民继续抗争探索,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先后兴起。文化:资产阶级维新、革命思想形成,影响深远,为中国文化开辟了一条

40、新的道路。社会生活:继续近代化重大历史史实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政治: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体制逐步成熟,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文化:爱迪生与电的应用,印象派绘画与音乐(德)。政治:列强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人民掀起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当政者从清政府到北洋军阀政府,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文化:维新变法、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思潮。4、1914年1927年世界中国特征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发一战;人类社会开始现代历史。民主革命出现重大转折,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义革命的过渡。表现经济:在战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政治: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

41、命爆发文化:先进科学技术成果被应用于军事对外: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酝酿欧洲安全非战公约的签订(1928年)。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黄金发展时期,但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政治:北洋军阀政府黑暗统治;人民继续斗争文化:掀起了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外交:参加一战,巴黎和会外交失败。重大历史史实政治:一战和十月革命,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文化:现代艺术兴起,电影和电视, 政治: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民革命;当政者从北洋军阀政府到南方革命政府经济:一战前夕和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文化:新文化运动5、1927年1945年世界中国特征资本主义世界由战后的相对稳定到经济危机的打击下,走向

42、动荡而爆发二战;社会主义在探索中前进。由国内战争到抗日战争表现经济:经济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苏联放弃新经济政策,推行计划经济,建立斯大林模式。政治: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分化;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文化:艺术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出现重大变化 对外:英法绥靖政策,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二战爆发。 经济:官僚资本形成,日伪政权对沦陷区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掠夺;民族资本主义在困境中日益萎缩。政治: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探索开始。文化: 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重大历史史实经济:资本主义大危机,罗斯福新政,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文化:电影和电视。对外:英法绥靖政策,欧亚

43、战争策源地形成,二战爆发。政治: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道路,红军长征与西安事变,国共合作抗日;当政者为南京国民政府;经济:三座大山重压下的民族资本;6、1945年至70年代末世界中国特征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逐渐陷入困境(东欧、苏联)。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并开始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探索。表现经济: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经济进入黄金时期;斯大林模式日益僵化。政治:国家职能变化;德日意政治民主化改革;文化:人类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又跃上一个新的高度。 对外: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世界多极化发展。(相应内容见下表)重大历史史实对外:尔塔体系的建立,美苏争霸;政治:三世界兴起经济:国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文化:爱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提出。7、新中国知识线索项目政治经济文化外交19491956年过渡时期特征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起步经济的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重视科技文卫事业。外交开创新局面史实新政协召开,54年宪法颁布,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