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基于3D max的动画设计.doc

上传人:木东 文档编号:1287452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3.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3D max的动画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基于3D max的动画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留下存根备查;3. 写好送样单一式两份,按送样单内容逐项填写,关键 要注明分析项目,要求,送样人,收样人签字、备查; 送样途中严加 保护,以防破 损 表表 1616 地下水动态监测作业细则地下水动态监测作业细则 工序名称工序名称技术要求技术要求主要操作步骤主要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监测点布置 针对不同目的布 置观测点,以控 制勘察区地下水 动态变化 1.为查明各含水层的水力关系宜分层布置长观点; 2.为获得地下水分布边界线附近的动态资料,长 观点布置在有代表性的边界线地段上;3.为查明 污染源对水源地危害时长观点布置在水源地有污 染方向上;4.为获得地下水径流量水位动态资料 时,观测线应

2、垂直和平行计算断面布置;5.为查 明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联系时,长观点应垂直 地表水体岸边布置;6.为查明水源地开采下降漏 斗,在漏斗中心布置两条长短轴相互垂直观测线。 全面搜集各长观 点地质及水文地 质资料,保证监 测点质量 2监测点要求 利用已有井(孔) 应尽量满足要求 1.各观测孔(井)应采取包网过滤器和回填砾料; 2.各观测孔(井)应有坐标和高程资料;3.井口 要有保护措施。 3监测前准备 工作 1.观测用具准备,校验测具;2.观测(井)孔口 用红油漆标记统一基点 4观测记录 观测方法统一、 项目齐全,及时 检查观测质量 1.记录内容包括点(层)号日期、观测值(水位、 水量、水温、气温

3、)、观测者署名;2.精度要求 是水位、水量取三次读数的平均值;3.定期校正 观测用具,保证观测精度;4.观测周期、取样次 数按设计要求执行 逐次填写长观记 录值,作好经常 性质量检查 5长观资料综 合整理 精确绘制各点动 态变化历次曲线, 总结动态规律 1.绘制各点的动态曲线;2.各观测点观测值统计 表;3.水质分析成果统计表;4.水源地降落漏斗 图;5.文字总结 表表 1717 工程地质钻探作业细则工程地质钻探作业细则 工序名称工序名称技术要求技术要求主要操作步骤主要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设备安装1.了解孔位附近地下、地上设施 及“三通一平”状况;2 给排水 设施完善;3.钻机各部件

4、齐全、 连结牢固;4.电器设备有接地保 护,各种线路要绝缘 1.根据工程地质勘察目的,地层条件等选择设备及配 套;2.钻孔位置勘查,修路与平整、加固地基;3.安 装散装钻机时,钻机、水泵、动力机的机座与枕木或 地梁要用螺栓连接牢固,钻机立轴、天车与钻孔三个 中心必须在同一中心线上 避开高压线路、 塔上作业须戴 安全帽、系安 全带 2.开始前准 备 1.钻探设备运转正常;2.测试仪 器设备精确可靠;3.各类材料用 具充足完好,摆放整齐 1.检查钻机设备安装质量、水电及安装防护设施(灭 火器、安全带、避雷针等),使其达到施工及安全技 术要求;2.检查测试仪器;3.准备施工所用的工具及 材料;4.确

5、定是否下孔口管,若下孔口管,其外围应 封闭处理 3.施工钻进1.孔径要求:土层中孔径不少于 130mm,岩石中不小于 110m;2. 要求全孔连续取心。岩心采取率: 完整岩体和粘性土大于 80%,砂 性土不低于 60%,卵砾类土不低 于 50%,风化带和破碎带不低于 50%,冲击钻以四分法取样。无 岩心间隔:粘性土小于 1m,其它 小于 2m 1.根据钻孔设计确定开孔口径;2.根据地层岩性、工 程要求采取不同钻进方法与工艺。松散地层中,潜水 水位以上的孔段、应采用干钻,采取少钻多提的方法; 在砂层采用回转或冲击钻进,配制泥浆护壁或套管护 壁,采原状砂土困难时,可每米进行一次标准贯入试 验,并采

6、取粒度分析样;破碎岩石层采用双岩心管反 循环钻进;卵砾石层采用冲击钻进,套管护壁,间隔 1 米或连续重力触探后继续钻进 不准超管钻进 4.编录取样1.钻进中仔细测试;2.认真观察 记录;3.每隔 2m 取一个原状土 样;重要夹层应取样,大于 5m 厚土层,可每隔 3m 取一个原状 土样;土样直径大于 90mm,长度 小于 300mm;4.软土层用薄壁取 土器压入取样,硬土用重锤少击 法和双层单动取土器取样 1.记录工程编号、位置、开(终)孔日期;2.准确丈 量岩心长,计算岩心采取率,观察岩心,确定岩石的 成份、颜色、状态、粒度、结构及构造;对砂和粒土, 观察其致密程度、稠度、含水量,对岩石描述

7、其坚硬 程度、风化程度、统计裂隙节理;3.注明所取原状土 样、岩样的位置,其数量应满足试验需要;4.岩心按 顺序排列、编号、装箱,样品密封及时送样;5.钻进 中各种地质现象及事故;6.钻进中所做的各种试验 5.测井1.每钻进 50 米及终孔时,孔深 误差不大于千分之一;2.孔深小 于 50 米,孔斜误差不大于 1, 孔深 100 米误差不大于 2,孔深 小于 30 米不测孔斜 按钻孔设计中有关测井要求分段测量,使用的仪器必 须经过校验,测量时读数要准确,并做好记录 6.简易水文 地质观测 观测初见水位、静止水位、涌水 量和漏水量 提钻后、下钻前各测一次水位,观测前要校验测具, 施放测具要垂直,

8、并做好记录 确定含水层岩 性、厚度 7.终孔质量 验收及封孔 当钻孔深度达到地质设计要求, 即可终孔验收、封孔 钻孔完工后,进行资料整理,对工程地质钻孔质量按 孔径、孔深、孔斜、取心、取样、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地质编录、封孔等八项指标进行验收 未经验收不得 拆迁 表表 1818 环境地质调查作业细则环境地质调查作业细则 工序名称工序名称技术要求技术要求主要操作步骤主要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城市环境调查 了解城市的一般概 况,自然地理和经 济地理 主要搜集下列资料:城市的发展和变迁;工农业 生产现状与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模及其布局调整; 现有人口密度及其经济指标及城市供水状况 2.天然环

9、境地质 调查 查明环境地质条件, 并阐明其与气候、 水文、土壤、植被、 构造等的制约关系 主要调查收集下列资料: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 发育状况;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以及主 要矿产;包气带岩性、厚度与结构和地貌特征,水 质水量变化及地下水的补给迳流和排泄条件;地下 水环境背景值(污染起始值)或对照值 3.人为环境地质 调查 查明地下水开采现 状、污染源及大气、 地表水和土壤污染 状况及污染原因与 途径 1.了解主要开采层的开采量、开采强度和水质水量变 化;2.了解生活污水、医疗卫生废水和工业污水的排 放量与处理程度;3.调查农用化肥、农药施用量及其 历年变化;4.调查大气、地表水与土壤

10、中主要污染物 及其污染程度,了解地下工程、矿产开发活动对环境 的影响 4.环境地质问题 调查 查明主要环境地质 问题,调查地下水 资源的衰减、降落 漏斗的形成及地面 沉降和塌陷原因及 发展趋势与危害程 度 1.地下水水质问题调查:搜集和调查地下水中主要 物质成分含量及时空分布资料,确定过高或过低物 质成分含量和分布范围,预测不良水质对环境和生 态(包括人体健康)的影响,查明主要污染物及其 分布特征、污染程度、范围、污染原因及类型和危害 程度;2.地下水资源衰减状况调查:铜矿地质勘查规范(四)铜矿地质勘查规范(四) 铜矿地质勘查规范(四)铜矿地质勘查规范(四) 关于勘探工程密度表和勘探手段选择的

11、说明: (1)表中所列工程间距,是钻孔或坑道实际控制矿体的距离。 (2)对 I 类型矿床的储量一般是用钻探求得。但在地形条件有利时,B 级储量也可用坑 道求得;对 II 类型的 B 级储量主要用钻探求得,一般应用坑道验证。但在地形条件有利时, 也可用坑道求得;对 III 类型的 B 级储量一般用坑道配合钻探求得;对 IV 类型的 C 级储量 主要是用坑道配合钻探求得或坑道钻探结合求得。 如矿体埋藏深、地形条件又不利于采用坑道探矿,施工确实困难时,应专题报告勘探主 管部门与有关单位具体研究确定。 (3 )表中所列各类矿床沿走向的工程间距都比沿倾向的工程间距稍大一些,这是因为 一般铜矿床在厚度和品

12、位变化方面大多是沿走向较沿倾向稳定。如果实际情况不是这样, 出现沿倾斜比沿走向稳定时,可相应予以变更,沿走向的可以比沿倾斜的密一些。 (4)第 V 类型矿床很复杂,可以参照 IV 类型的勘探工程间距,控制到 D 级储量提供边 探边采。 第四章 铜矿床勘探工作的质量要求 铜矿床地质勘探地质勘探工作的目的是了解地质情况,掌握成矿规律,用最短的时间和最经济、 有效的工作量,探明矿产资源,提供矿山建设利用。因此,必须合理选择各种勘探研究方 法,严格执行有关规范、规程的质量要求,才能多快好省地完成勘探任务。 第一节 地质调查 在勘探矿床时,必须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适当地选用各种勘探手段,调查研究矿区

13、及其外围的区域地质情况、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化富集规律,从而提高对地质成矿理 论的认识,并进一步指导矿床的勘探及其外围普查工作。对主要地质图和比例尺要求如下: 一、调查研究矿区外围的区域地质情况,分析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后的地质变迁,是在 一定面积的区域内阐明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沉积作用) 、各种岩性特征和成 矿规律等,为进一步寻找矿产打下基础。矿区外围的地质图的比例尺一般为 1:100001:50000。 二、调查研究矿区(床)地质,要求对矿区(床)地质构造、矿体分布、围岩蚀变、矿 化作用等进行综合研究,以指导勘探工作的进行。矿区(床)地形地质图必须实测,其比 例尺一般为 1:1

14、000l:2000。 第二节 物、化探工作 物、化探工作应根据矿床的地质条件,矿区的地形与其自然地理条件和地球物理、地球 化学前提,从勘探工作的目的和要求出发,进行设计和选择物、化探方法及测点密度。一 般应选用多种的、综合的方法。合理地利用井中物探、井中岩石化探、放射性顺便检查及 地面电法等方法。 关于物、化探的工作质量要求,在物、化探规范中已有规定,在工作中要加强物、化探 工作的质量检查。重视对物、化探异常的综合研究,作出合理的地质推断和解释。 编制与地质图比例尺相适应的物、化探图件。在勘探报告中应简明扼要地阐述物、化探 质量及推断成果。 第三节 探矿工程 勘探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探矿工程有:

15、一、槽、井探、取样钻:主要用来揭露了解地表地质情况和探索圈定地表矿体或构造。 其工程间距一般应比勘探工程密度表中的间距加密一倍。 二、坑探:应严格按照设计的方向、坡度、断面规格施工。设计的位置和规格,应以探 明矿体情况为主,并考虑到将来能为生产所利用。 三、钻探:钻探质量对正确探明矿床具有重要的作用。其质量要求主要包括: 1.岩、矿心采取率:矿体和矿体顶、底板围岩 35 米的采取率平均不得低于 75,采取 率低于 75的不能连续超过 5 米,否则,要采取补救措施。围岩的岩心采取率要求平均达 到 65。 要做好钻孔设计予想柱状图,按照钻进中地质情况的变化,及时修改原设计的钻孔柱状 图,并通知机台

16、。 2.钻孔在钻进过程中必须按岩心钻探规程的规定系统地测定顶角和方位,并保证测斜数 据准确可靠。如钻孔偏斜与设计出入较大时,应及时设法补救。 3.钻孔在钻进过程中必须做好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孔深校正、原始记录和岩心保管等工 作。钻孔完工后,必须按照地质设计进行封孔,还要选择部分钻孔(一般为已封钻孔的 5)进行封孔质量检查和评述,并埋设好孔口标志。 第四节 化学分析样品的采取、加工和化验 所有在矿体、矿化带中的勘探工程必须采样化验。 一、化学分析样品的采取方法 基本分析样品的采取,在槽、井、坑道中一般采用断面为 52103 厘米的刻槽法, 也可通过试验,采用其它有效的方法。刻槽样品的长度一般 12

17、 米,以不大于可采厚度为 宜。不同类型矿石应分别取样。矿心取样一般沿矿心长轴劈取一半作为样品,长度一般 12 米。要分矿石类型采样并尽可能与钻程吻合起来。 全分析的目的是全面了解矿石中各组份的含量。采样方法是按主要矿体,分矿石类型从 基本分析样品的副样中根据采样长度按比例进行组合。每一矿石类型一般作 12 个。 组合分析的目的是了解伴生有益组份和有害组份的分布和含量,作为综合评价计算储量 之用。采样方法是以探矿工程为单位,按矿体、分矿石类型从连续的 510 个基本分析样 品的副样中进行组合。组合原则是根据基本分析样的长度,按比例进行组合。 物相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正确划分氧化带、混合带和原生带的界

18、线。在矿石经过肉眼或光 片鉴定大致确定了氧化带、混合带和原生带的界线后,在这些界线上、下采取样品。一般 从基本分析副样中提取。 单矿物分析的目的是确定各种单矿物中赋存有哪些稀散元素和贵重金属贵重金属及其含量,作为 按单矿物计算储量的依据。样品的采取是采用各种分选方法获得的。必要时考虑矿物的世 代。单矿物样品的数量按实际需要确定。 二、样品加工。样品加工通常指破碎、过筛、拌匀、缩减重量等一系列的工作,也叫样 品缩分。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为了减少样品缩分次数,提高工效,也可将样品碾碎到 1 毫米或更细粒后进行缩分。 样品缩分应按下列公式进行: Q=Kd2 式中:d 一样品破碎后最大颗粒的直径(毫

19、米) K缩分系数 Q 一缩分时取得的最低重量(公斤) K 值的大小一般采用经验值 0.10.2。如铜矿石伴生有含量很不均匀的或含量很低的贵重 组份时,则 K 值采用 0.30.5。对大型新类型矿床的矿石必要时进行 K 值试验。 在碎样全过程中,样品损失率不得大于 5,缩分误差不得大于 3。 样品缩分后除满足基本分析、组合分析和全分析需要外,还要保留一定数量的副样, 三、化学分析的检查。 对样品的分析结果必须进行内、外部检查,以保证化学分析的质量。 内部检查是检查基本分析的偶然误差,一般由化验室自己进行。若地质上对某些分析质 量有疑问或必要时,可指定一定数量的样品重新检查。 外部检查的目的是了解

20、基本分析单位工作中有无系统误差,检查数量一般为基本分析样 品总数的 5。样品少时,外部检查样品不得少于 30 个。外检样由基本分析实验室分期、 分批,并按矿石类型和品位高低送委托单位。 当外部检查结果证实与基本分析结果有系统误差时,应按化验质量检查规定报主管部门 批准进行仲裁分析。如经仲裁分析证实基本分析是错误的,则应详细研究原因,如无补救 办法,应当全部重新进行分析。 铜的化学分析允许误差范围如下: 在矿石中铜的含量() 相对偶然误差允许范围() 3 以上 7 0.53 10 0.10.5 15 第五节 矿石加工技术试验 在地质勘探阶段,矿石加工技术试验大致可分以下两种: 一、初步可选性试验

21、:一般在初步勘探阶段进行,对某些新类型矿床,在详细普查阶段 就要进行。目的在于了解矿石的可选性能。样品重量为 50500 公斤。 二、详细可选性试验:一般应在详细勘探阶段进行,有时也在初步勘探阶段进行,特别 是新类型或复杂矿床,更应提前研究。主要是取得矿石可选性能及较全面的选矿方法和流 程的详细资料,对所确定的选矿流程用于工业上的可能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作出评价。样 品重量 5001000 公斤。 对新矿石类型或矿石组份复杂的矿床,必要时需作实验室的扩大试验,样品一般为数吨。 采样要与负责试验单位共同商量编制采样设计,并征求矿山设计矿山设计生产部门的意见。 采取矿石加工技术试验样品,要在矿石类型

22、、品位及空间分布等方面具有代表性,还要 考虑到开采时的贫化率。一般是按照各矿石类型单独采取样品,同时还要按各矿石类型所 占的比例组成混合试验样品。矿石加工技术试验样品可在坑道中采取,在没有坑道的条件 下,也可在钻孔中采取。 在完成加工技术试验之后,应提出矿石加工技术试验报告,作为地质勘探报告的附件。 当矿石性质比较复杂,需要做半工业试验研究时,采样和试验工作由有关工业部门负责, 地质勘探单位协助编好采样设计。 以上的试验成果也为确定工业指标提供资料依据。 第六节 矿石体重和湿度的测定 应按矿石类型和品级分别采样,测定矿石的体重。每一矿石类型的小体重样的数量不得 少于 2030 个,对疏松或多裂

23、隙空洞的矿石,还应测定大体重,一般在地表和坑道中进行, 其数量视具体情况而定。采取地表的氧化矿或疏松矿石的体重样品时,还应照顾采样的深 度和季节。 测定体重的样品,需要同时测定它的湿度和品位,以便互相对比,检查测定体重的正确 性。 第七节 资料编录、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写 必须对各项地质勘探工作所取得的地质成果及时、认真地进行编录,取全、取准第一性 资料,如实地反映客观地质情况。要求图件清晰,文字简明扼要,图文相符。 对各项原始地质记录必须及时进行质量检查验收及综合整理,为编写地质勘探报告作好 准备。 地质勘探报告是矿区勘探成果的总结,是矿山建设设计的主要依据。要求内容齐全,重 点突出,数据正确。

24、 地质勘探报告的内容: 一、文字报告一般包括:绪论,区域地质和矿区地质,矿床特征,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水文地质,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地质勘探工作及其质量评述,储量计算和结论等部分。 二、主要图件包括:交通位置图,区域地质图,矿区(床)地形地质图(采样平面图和 工程布置图可视情况与之合并) ,勘探线剖面图(也可与储量计算剖面图合并) ,矿体水平 断面图(坑道地质平面图) ,储量计算剖面图或平面图(比例尺 1:500 1:1000) ,矿体投 影图,缓倾斜矿体底板等高线图,参与储量计算的或有特殊地质意义的槽、井、坑道素描 图及钻孔柱状图,矿区水文地质图件和物、化探主要图件等。 三、主要表格包括:各种

25、样品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实施指导意见 1.规范的性质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DZ/T0215-2002 以下简称规 范)是煤炭资源地质勘查的技术标准,属于带有一定强制性的 推荐性标准。 规范中凡涉及到煤矿设计、建设、生产过程安全的条款都 是强制性的,如有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煤层瓦斯、煤尘爆 炸危险性、煤层自燃发火、地温变化等与开采技术条件相应的 条款。规范规定的工作量是可能查明上述地质条件的最低工作 量。 规范规定的各勘查阶段控制程度及查明程度,是衡量地质 勘查报告是否达到该勘查阶段工作程度的基本要求。矿业权人 对控制程度及查明程度的要求,不应低于规范规定的该勘查阶 段工作程度的要求。

26、2.关于勘查阶段划分(规范 5.2 条、5.3 条、5.4 条、5.5 条) 2.1 关于勘查阶段的调整 (规范 5.1 条) 勘查阶段的调整、合并或跨越某个阶段的原则,主要根据 资源情况和地质条件。如不涉及井田划分的单个井田以及不需 编制矿区总体规划的地区,可以在普查的基础上不经过详查阶 段直接进行勘探。 老矿区深部、生产矿井之间以及孤立的小煤盆地等不涉及 井田划分的地区,可一次勘查完毕。 2.2 普查(最终) 、详查(最终) (规范 5.3.3 条、5.4.3 条) 供煤矿设计建设使用的地质报告一律称为最终报告。普查 (最终)、详查(最终)与勘探的主要区别是普查(最终)未出现探明 的控制的

27、资源储量, 详查(最终)未出现探明的资源储量。 详查(最终)指构造复杂、煤层不稳定的井田,钻探用 375m 或 250m 的基本线距最高只能圈定“控制的”类别资源 储量,该报告即为详查(最终)报告。 普查(最终)指构造复杂、煤层不稳定的井田,钻探用 375m 或 250m 的基本线距最高只能圈定“推断的”类别资源 量,该报告即为普查(最终)报告。 普查(最终)、详查(最终)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煤层瓦斯、 煤尘爆炸危险性、煤层自燃发火、地温变化等开采技术条件的 查明程度达到勘探要求,阶段性质与勘探阶段相同。 3.先期开采地段(或第一水平)和初期采区(规范 5.5.1 条) 勘探阶段的工作重点是

28、先期开采地段(或第一水平)和初期采 区,但同时必须注意全井田的工作程度。先期开采地段(或第一 水平)和初期采区范围应由具有煤炭矿井(或露天矿)设计资质 的单位确定。 4.生产矿井扩大(延深) (规范 5.5.2.3 条) 生产矿井在平面或垂深超出原已批准地质报告的范围扩大 井田范围时,应根据扩大区所处井田的部位,结合矿井改扩建 设计对扩大(延深)范围的要求,明确地质任务,合理布置勘查工 程。 扩大(延深)勘查的工作程度应根据矿井的生产、开拓水平与 扩大区的相对关系来考虑。若扩大区直接作为开拓水平使用, 其性质大致相当于勘探的第一水平;如近期不作为开拓水平使 用,而是为了矿井生产能力增大之后有足

29、够的资源储量,则其 性质大致相当于勘探的第二、三水平,基本上以估算推断的资 源量为主。 扩大(延深)勘查必须充分利用矿井生产地质资料,在最终评 价扩大区实际达到的工作程度时,也应把矿井生产地质资料综 合考虑在内。 5.可采煤层、不可采煤层(规范条文中) 5.1 可采煤层 可采煤层包括全区可采煤层、大部分可采煤层、局部可采 煤层,即包括勘查区内的主要可采煤层和次要可采煤层。可采 煤层应估算资源储量。 5.2 煤层的可采程度 全区可采煤层:指在勘查评价范围内(一般为一个井田或勘 查区),煤层的采用厚度、灰分、硫分、发热量全部或基本全部 符合规定的资源量估算指标,可以被开采利用的煤层。 局部可采煤层

30、:指在勘查评价范围内(一般为一个井田或勘 查区),大致有三分之一左右分布比较集中的面积,其煤层的采 用厚度、灰分、硫分、发热量全部或基本全部符合规定的资源 量估算指标,可以被开采利用的煤层。 大部分可采煤层:指在勘查评价范围内(一般为一个井田或 勘查区),可采程度介于全区可采煤层和局部可采煤层之间的煤 层。 5.3 不可采煤层 在勘查评价范围内(一般为一个井田或勘查区),其煤层的采 用厚度、或灰分、或硫分、或发热量不符合规定的资源量估算 指标,或符合的面积只占很小的比例;或者虽然占有一定的面 积,但分布零星,不便或不能被开采利用的煤层。不可采煤层 是否计量,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5.4 煤层的可

31、采程度与勘查对象、资源储量估算的关系 在勘查评价范围内(一般为一个井田或勘查区),可采程度与 勘查区面积直接相关。煤层的可采程度与其是否作为勘查对象, 是否估算资源储量,既有联系,性质又不完全相同。一般来说, 全区可采煤层和大部分可采煤层是勘查的主要对象,但在资源 条件比较差的地区,局部可采煤层也可能成为主要勘查对象, 甚至不可采煤层的某些区段也可能被开采利用。对煤层的可采 程度进行划分是为了便于评价和比较,而该煤层是否作为勘查 对象,是否估算资源储量,应根据对该煤层的合理利用和开采 的经济意义,不致造成煤炭资源的浪费或破坏等具体条件确定。 6.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规范 5.4.2 条) 勘查

32、区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表水体及最高洪水位情况、 直接充水含水层的岩性、厚度、埋藏条件、含水空间的发育程 度及分布情况,水位、水质、富水性、导水性及其变化情况, 地下水的补给、排泄条件。直接充水含水层与可采煤层之间的 隔水层的厚度、岩性组合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直接充水含水层 与间接充水含水层、地表水三者之间的水力联系,有水文地质 意义的断裂带的水文地质特征。间接充水含水层的岩性、厚度、 埋藏条件、富水性、含水空间的发育程度及分布情况。 7.对构造线和煤层露头的控制(规范 5.5 条) 规范要求将构造线和煤层露头线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 个范围指构造线和煤层露头线在勘查线上可能摆动的总的允许 范围,

33、在一定意义上也可理解为工程控制的间距。 对构造线和煤层露头的控制,规范并不限定使用何种勘查 手段,只要能按规范要求将构造线和煤层露头线控制在一定的 范围内即可。 8.井田水文地质条件(规范 5.5.2.1 条) 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包括: 地表水体及最高洪水位情况、直 接充水含水层和间接充水含水层的岩性、厚度、埋藏条件、水 位、水质、富水性或导水性。直接充水含水层含水空间的发育 程度及分布情况,以及强径流带的分布范围。直接充水含水层 与可采煤层之间的隔水层的厚度、岩性组合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直接充水含水层、间接充水含水层、地表水三者之间的水力联 系,以及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间接充水含水层对直接充

34、水 含水层的补给途径、部位与可能的最大补给量等。对矿井充水 有影响的断裂带的水文地质特征。直接充水含水层向矿井充水 的途径。 9.煤炭地质勘查的控制程度(规范 6.1 条) “合理选择和使用地质填图、物探、钻探、采样测试等勘 查手段” ,指为了完成某一项地质任务,通过比较后,选择使用 找矿评价效果、技术经济效益最好的勘查技术手段,并且不重 复使用已经过证实为有效的其它勘查手段去完成同一项地质任 务;同时每一项勘查工程应力求获得尽可能多的资料和数据, 即“一项工程、多种用途” 。 10.地质可靠程度(规范 7.1.3 条) 地质可靠程度是资源储量类别的划分条件之一。地质可靠 程度划分条件中没有列

35、入水文地质条件、其它开采技术条件(如 瓦斯、工程地质条件、煤尘爆炸危险性等)等方面的勘查、研究 程度,原因是这些方面一般只能以井田(勘查区)为单位进行评价。 10.1 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的地质可靠程度(规范 7.2.1 条) 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的地质可靠程度相当于“旧规范”的 A 级储量条件。 10.2 控制的煤炭资源储量的地质可靠程度(规范 7.2.3 条) 控制的煤炭资源储量的地质可靠程度相当于“旧规范”的 B 级储量条件。 “各项勘查工程已达到详查阶段的控制要求” ,指在详查阶 段的一般情形,而不是勘探阶段的控制的资源储量的地质可靠 程度条件。 10.3 推断的煤炭资源储量的地质可靠程度

36、(规范 7.2.5 条) “各项勘查工程已达到普查阶段的控制要求” ,指在普查 阶段的一般情形,而不是勘探阶段或详查阶段的推断的资源储 量的地质可靠程度条件。 11.采样点和样品的代表性(规范附录 B.1.4 条) 采样点的代表性是指采样点的分布位置应与煤层情况和煤 质研究的目的相吻合。用于评价煤的一般质量特征的采样点, 应处于煤质的正常地段。受风、氧化,断裂、自燃烘烤,与岩 浆接触等影响的采样点不能参与正常煤的质量评价。研究煤的 可选性和工艺性能所选择的采样点,还应考虑煤层结构、煤类、 煤的灰分、硫分等主要指标能否反映煤的基本情况。 样品的代表性是指采样方法和采样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和有 关规

37、程的规定。对于煤心煤样,主要指煤心采取率符合要求, 煤的原始结构清楚,煤心顺序不颠倒、不磨烧,未受污染等。 12.煤样采样的种类和数量及测试工作量(规范附录 F1、F2、F3) 12.1 采样及测试工作量 规范将采样及测试工作量均明确为实际数量,不按勘查面 积决定采样及测试的数量。 表 F1 中煤样数量指采样点数量,指每一独立煤层的累计数。 采样点指采取煤样的地点,包括钻孔、坑道、煤矿井、探槽及 自然露头等。一个采样点可能有一个至数个样品。统计时不能 把采样点数和样品数相混。样品质量不合格的采样点不得统计 在内。 12.2 可选性试验 井田内或邻近生产矿井已有筛分、浮沉试验资料可供利用 时,可

38、少采或不采此类煤样,钻孔简选样亦可少采。 炼焦用煤的可选性试验应包括煤粉的小筛分、小浮沉和浮 选试验。 作筛分、浮沉试验的煤样应同时测定原煤样和各粒级的散 煤容重、安息角(静止角)和摩擦角。泥化试验应包括对比、 泥质夹矸、伪顶和伪底等的试验。 动力用煤、民用煤只需确定风化带的下界;炼焦用煤、气 化用煤和液化用煤还需确定氧化带的下界。 12.3 试验项目及数量 (1)全测:所有采样点的全部样品都必须测该项目; (2)百分数:需测点数占煤样应测点数的百分比; (3)已确定只能用作民用燃料的煤层及低热值燃料、天然 焦等一般只作原煤工业分析、全硫、发热量、有害元素等主要 项目,并选少数点作浮煤工业分析

39、、粘结指数、胶质层等,以 便确定煤类; (4)对容易泥化,用浮煤确有困难的年轻褐煤,可用灰分 接近 10%的原煤样的试验结果确定煤类; (5)夹矸、伪顶和伪底样,一般只作 Mad、Ad、真(相对) 密度(真比重),必要时增测全硫、微量元素和有害元素,含碳高 的炭质泥岩增测发热量。 12.4 煤的工艺性能 煤的工艺性能主要指燃烧性能(发热量、可磨性指数、结渣 指数、结污指数),热解和粘结成焦性质(罗加指数、粘结指数、 胶质层厚度、奥亚膨胀度、坩埚膨胀序数、葛金焦型、基氏流 动度) ,气化性能(抗碎强度、热稳定性、煤对二氧化碳反应性、 着火点或燃点、结渣性),可选性,液化性能(焦油产率)。 13.

40、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项目(规范附录 B3、H4) 工程地质采样钻孔的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项目应根据研 究目的的实际需要结合岩石性质和勘查区的具体条件确定。 13.1 根据不同岩性选择的试验项目 松软类岩石:砂性土一般作颗粒分析、真(相对)密度(真比 重)、给水度、渗透性、持水性、天然安息角和水下安息角、粘 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可溶盐、视(相对)密度(视比重)、含水 率、塑性、膨胀及湿化性、抗剪强度等。 半坚硬岩类:一般作矿物成分、可溶盐、真(相对)密度(真 比重)、视(相对)密度(视比重)、含水率、孔隙度、膨胀性、湿化 性、吸水率、抗压强度、抗剪强度、软化系数。 坚硬岩类:一般项目为真(相对

41、)密度(真比重)、视(相对)密 度(视比重)、孔隙度、吸水率、抗压强度、抗剪强度、软化系数、 抗拉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 13.2 根据研究目的选择的试验项目 露天边坡工程地质评价:除砂性土外,重点试验项目是抗 剪强度、真(相对)密度(真比重)、视(相对)密度(视比重)、含水率。 必要时粘性土应增测塑性、膨胀性、湿化性等;砂性土应作粒 度分析、安息角、持水性等;坚硬和半坚硬岩石增测抗压强度、 软化系数。对边坡岩层中的软弱夹层,应增作粘土矿物成分、 塑性和膨胀性等。 露天岩石强度勘查:对松软土类一般不作要求。坚硬和半 坚硬岩石以抗压强度、真(相对)密度(真比重)、视(相对)密度(视 比重)、

42、含水率为主,必要时作软化系数。对有可能采用轮斗开 采的露天,应根据需要作抗压强度与切割强度的对比试验;必 要时还应进行岩石的冻结强度试验。 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评价:坚硬岩类以真(相对)密度(真比 重)、视(相对)密度(视比重)、抗压强度为主,必要时配合抗拉强 度、抗剪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半坚硬岩类以抗压强度、 塑性、膨胀性为主。对于松散砂土(岩)类应分析颗粒成分、透水 性,必要时作持水性。粘土(岩)类应作膨胀性、塑性、抗剪强度 等。高温区的主要煤层顶底板必要时应作密度、比热、热导率 等。 底板延深孔的延深段一般作抗压强度、真(相对)密度(真比 重)、视(相对)密度(视比重),必要时作抗拉强

43、度,石灰岩可增作 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 14.瓦斯地质工作(规范附录 B4.3 条) 煤矿安全规程 (自 2005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以下同)规 定, “新矿井设计文件中,应有各煤层的瓦斯含量资料。一个矿 井中只要有一个煤(岩)层发现瓦斯,该矿井即为瓦斯矿井。瓦斯 矿井必须依照矿井瓦斯等级进行管理。 矿井瓦斯等级,根据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矿井绝对瓦斯 涌出量和瓦斯涌出形式划分为: 低瓦斯矿井: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 10m3/t 且 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 40m3/min。 高瓦斯矿井: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大于 10m3/t 或矿井绝 对瓦斯涌出量大于 40m3/min。

44、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矿井在采掘过程中,只 要发生过一次煤(岩)与瓦斯突出,该矿井即为突出矿井,发生突 出的煤层即为突出煤层” 。 “新建矿井的煤层突出危险性根据地质勘探部门提供的基 础资料,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授权单位鉴定,报省(自治区、 直辖市)负责煤炭行业管理的部门审批。 ” 地质勘查有条件时可在钻孔中测定煤层瓦斯压力,预测矿 井瓦斯涌出量,预测煤和瓦斯突出可能性,并估算煤层气资源 量。 瓦斯采样点密度应体现不同的瓦斯带的区别;有利于瓦斯 赋存的地段应有控制点;瓦斯测定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在地质勘查阶段,应充分收集邻近生产矿井、煤窑的瓦斯 资料,并互相对比。 15.煤尘爆

45、炸性鉴定工作(规范附录 B4.4 条)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新矿井的地质精查报告中,必 须有所有煤层的煤尘爆炸性鉴定资料” , “煤尘的爆炸性由国家 授权单位进行鉴定,鉴定结果必须报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 井田中只要有一个煤样有煤尘爆炸危险性,该井田就应评 价为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的井田。 煤尘爆炸性采样点应超过风氧化带,样品应剔除所有夹矸。 对有爆炸性危险的煤尘样,应确定扑灭火焰所需的最低岩粉量。 16.煤的自燃趋势试验工作(规范附录 B.4.5 条)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煤的自燃倾向性分为容易自燃、 自燃、不易自燃三类” , “新建矿井的所有煤层的自燃倾向性由 地质勘探部门提供煤样和资

46、料,送国家授权单位作出鉴定,鉴 定结果报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 煤炭行业管理的部门备案” 。 调查地表、浅部及矿井内煤层自燃情况;地表、矸石堆的 自燃现象;发火期多长(以月为单位),报告应收集开采煤层的最 短发火期记录。 17.煤炭资源储量估算(规范 8 条) 17.1 煤炭资源量估算指标(规范 8.1 条) 煤层厚度:指见煤点的采用厚度。 最高灰分(Ad):指该煤层可采见煤点(或全层)的灰分平均值。 可采见煤点的灰分是该见煤点的可采部分中各煤分层的灰 分和所有单层厚度不大于 0.05m 夹矸灰分的加权平均值。 最低发热量(Qnet,d):指该煤层可采见煤点(或全层)的发热 量平均值。 可采见煤点的发热量指该见煤点的可采部分中各煤分层的 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