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基于ERP 的财务管理需求分析与研究.docx

上传人:木东 文档编号:1478905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6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ERP 的财务管理需求分析与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基于ERP 的财务管理需求分析与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基于ERP 的财务管理需求分析与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基于ERP 的财务管理需求分析与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基于ERP 的财务管理需求分析与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基坑监测要求基坑监测要求 4 4 监监 测测 项项 目目 4.14.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4.1.1 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4.1.2 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对象包括: 支护结构; 地下水状况; 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 周边建筑; 周边管线及设施; 周边重要的道路; 其他应监测的对象。 4.1.3 基坑工程的监测项目应与基坑工程设计方案、施工方案相匹配。应抓住关键部 位,做到重点观测、项目配套,形成有效的、完整的监测系统。 4.24.2 仪器监测仪器监测 4.2.1 基坑工程仪器监测项目应根据表 4.2.1 进行选择。 表 4.2.1 建筑基坑工程仪器监测项目

2、表 一级二级三级 围护桩(边坡)顶部水平位 移 应测应测应测 围护桩(边坡)顶部竖向位 移 应测应测应测 深层水平位移应测应测宜测 立柱竖向位移应测宜测宜测 围护墙内力宜测可测可测 支撑内力应测宜测可测 立柱内力可测可测可测 锚杆内力应测宜测可测 土钉内力宜测可测可测 坑底隆起(回弹)宜测可测可测 围护墙侧向土压力宜测可测可测 孔隙水压力宜测可测可测 地下水位应测应测应测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宜测可测可测 周边地表竖向位移应测应测宜测 竖向位 移 应测应测应测 周边建筑 倾斜应测宜测可测 基坑类别 监测项目 2 水平位 移 应测宜测可测 周边建筑、地表裂缝应测应测应测 周边管线变形应测应测应测 注

3、:基坑类别的划分按照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执行。 4.2.2 当基坑周边有地铁、隧道或其它对位移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及设施时,监测项目 应与有关管理部门或单位协商确定。 4 43 3 巡视检查巡视检查 4.3.1 基坑工程整个施工期内,每天均应进行巡视检查。 4.3.2 基坑工程巡视检查宜包括以下内容: 1 支护结构 1)支护结构成型质量; 2)冠梁、围檩、支撑有无裂缝出现; 3)支撑、立柱有无较大变形; 4)止水帷幕有无开裂、渗漏; 5)墙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及滑移; 6)基坑有无涌土、流砂、管涌。 2 施工工况 1)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

4、告有无差异; 2)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分层厚度及支锚设置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 3)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设施是否运转正常; 4)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 3 周边环境 1)周边管道有无破损、泄漏情况; 2)周边建筑有无新增裂缝出现; 3)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 4)邻近基坑及建筑的施工变化情况。 4 监测设施 1)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 2)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 3)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 5 根据设计要求或当地经验确定的其他巡视检查内容。 4.3.3 巡视检查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 备进行。 4.3.4

5、对自然条件、支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监测设施等的巡视检查情况应做好 记录。检查记录应及时整理,并与仪器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4.3.5 巡视检查如发现异常和危险情况,应及时通知建设方及其他相关单位。 5 监监 测测 点点 布布 置置 5.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5.1.1 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能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其变化趋势,监测点应布置在 内力及变形关键特征点上,并应满足监控要求。 5.1.2 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不妨碍监测对象的正常工作,并应减少对施工作业的不利影 3 响。 5.1.3 监测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监测点的位置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测。 5.2 基坑及支护结

6、构基坑及支护结构 5.2.1 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 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水平和竖向间距不宜大于 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宜少于 3 个。水 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宜为共用点,监测点宜设置在围护墙顶或基坑坡顶上。 5.2.2 围护墙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孔宜布置在基坑周边的中部、阳角处及有代表性的部 位。监测点间距宜为 205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 1 个。 用测斜仪观测深层水平位移时,当测斜管埋设在围护墙体内,测斜管长度不宜小于围护 墙的深度;当测斜管埋设在土体中,测斜管长度不宜小于基坑开挖深度的 1.5 倍,并应大于 围护墙的深度。以

7、测斜管底为固定起算点时,管底应嵌入到稳定的土体中。 5.2.3 围护墙内力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数量和横向间 距视具体情况而定。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极值处,竖向间距宜为 24m。 5.2.4 支撑内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监测点宜设置在支撑内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杆件上; 2 每层支撑的内力监测点不应少于 3 个,各层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宜在竖向保持一致; 3 根据选择的测试仪器特点,钢支撑的监测截面宜布置在两支点间 1/3 部位或支撑的端 头;混凝土支撑的监测截面宜布置在两支点间 1/3 部位,并避开节点位置。 4 每个监测点截面内传

8、感器的设置数量及布置应满足不同传感器测试要求。 5.2.5 立柱的竖向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部、多根支撑交汇处、地质条件复杂处的立柱 上。监测点不应少于立柱总根数的 5%,逆作法施工的基坑不应少于 10%,并均不应少于 3 根。立柱的内力监测点宜布置在受力较大的立柱上,位置宜设在坑底以上各层立柱下部的 1/3 部位。 5.2.6 锚杆的内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基坑每边中部、阳角处和地 质条件复杂的区段宜布置监测点。每层锚杆的内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 13%, 并不应少于 3 根。各层监测点位置在竖向上宜保持一致。每根杆体上的测试点宜设置在锚头 附近和受力有代表性的

9、位置。 5.2.7 土钉的内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基坑每边中部、阳角处和地 质条件复杂的区段宜布置监测点。监测点数量和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各层监测点位置在竖 向上宜保持一致。每根杆体上的测试点应设置在受力有代表性的位置。 5.2.8 坑底隆起(回弹)监测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监测点宜按纵向或横向剖面布置,剖面宜选择在基坑的中央以及其他能反映变形特征 的位置,剖面数量不应少于 2 个; 2 同一剖面上监测点横向间距宜为 1030m,数量不应少于 3 个。 5.2.9 围护墙侧向土压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土质条件变化较大或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

10、 2 平面布置上基坑每边不宜少于 2 个监测点。在竖向布置上,监测点间距宜为 25m, 下部宜加密; 3 当按土层分布情况布设时,每层应至少布设 1 个测点,且布置在各层土的中部。 5.2.10 孔隙水压力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受力、变形较大或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竖向布 置宜在水压力变化影响深度范围内按土层分布情况布设,竖向间距宜为 25m,数量不宜少 于 3 个。 6 监监 测测 方方 法法 及及 精精 度度 要要 求求 4 6.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6.1.1 监测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基坑类别、设计要求、场地条件、当地经验和方法适用性等因素综合确定, 监测方法应合理易行。 6.1.2变形测量点分

11、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监测点。其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每个基坑工程至少应有 3 个稳定、可靠的点作为基准点; 2 工作基点应选在相对稳定和方便使用的位置。在通视条件良好、距离较近、观测项目 较少的情况下,可直接将基准点作为工作基点; 3 监测期间,应定期检查工作基点和基准点的稳定性。 6.1.3 监测仪器、设备和元件应满足观测精度和量程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应经过校准或标定,且校核记录和标定资料齐全,并应在规定的校准有效期内使用。监测过 程中应定期进行监测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检测以及监测元件的检查。 6.1.4 3 固定观测人员; 4 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6.

12、1.5 监测项目初始值应在相关施工工序之前测定,并取至少连续观测 3 次的稳定值的平均 值。 6.2 水平位移监测水平位移监测 6.2.1测定特定方向上的水平位移时可采用视准线法、小角度法、投点法等;测定监测点任 意方向的水平位移时可视监测点的分布情况,采用前方交会法、后方交会法、极坐标法等; 当测点与基准点无法通视或距离较远时,可采用 GPS 测量法或三角、三边、边角测量与基 准线法相结合的综合测量方法。 6.2.2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的埋设应按现行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执行,宜设 置有强制对中的观测墩,并宜采用精密的光学对中装置,对中误差不宜大于 0.5mm。 6.2.3基坑围护

13、墙(边坡)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精度应根据围护墙(边坡)顶部水平位移报警 值按表 6.2.3 确定。 表表 6.2.3 基坑围护墙(边坡)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精度要求基坑围护墙(边坡)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精度要求(mm) 水平位移报警值(mm) 30 306060 监测点坐标中误差 1.53.06.0 注:1 监测点坐标中误差,系指监测点相对测站点(如工作基点等)的坐标中误差, 为点位中误差的; 21 2 本规范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标准。 6.2.4管线水平位移监测的精度不宜低于 1.5mm。 6.3 竖向位移监测竖向位移监测 6.3.1竖向位移监测可采用几何水准或液体静力水准等方法。 6.3.2坑底隆起

14、(回弹)宜通过设置回弹监测标,采用几何水准并配合传递高程的辅助设 备进行监测,传递高程的金属杆或钢尺等应进行温度、尺长和拉力等项修正。 围护墙(边坡)顶部、立柱及基坑周边地表的竖向位移监测精度应根据竖向位移报警值按 表 6.3.3 确定。 表表 6.3.3 围护墙(坡)顶、立柱及基坑周边地表的竖向位移监测精度要求围护墙(坡)顶、立柱及基坑周边地表的竖向位移监测精度要求(mm) 竖向位移报警值 20(35) 2040(3560) 40(60) 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 0.30.51.0 注:1 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系指相应精度与视距的几何水准测量单程一测站 的高差中误差; 5 2 括号内数值对应于

15、立柱及基坑周边地表的竖向位移报警值。 6.3.3管线竖向位移监测的精度不宜低于 1.0mm。 6.3.4坑底隆起(回弹)监测的精度应符合表 6.3.5 的要求。 表表 6.3.5 坑底隆起(回弹)监测的精度要求坑底隆起(回弹)监测的精度要求(mm) 坑底回弹(隆起)报警值 40 40606080 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 1.02.03.0 6.3.6 各监测点与水准基准点或工作基点应组成闭合环路或附合水准路线。 6.4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6.4.1围护墙深层水平位移的监测宜采用在墙体或土体中预埋测斜管、通过测斜仪观测各 深度处水平位移的方法。 6.4.2测斜仪的系统精度不宜低于

16、0.25mm/m,分辨率不宜低于 0.02mm/500mm。 6.4.3 测斜管应在基坑开挖 1 周前埋设,埋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埋设前应检查测斜管质量,测斜管连接时应保证上、下管段的导槽相互对准、顺畅, 各段接头及管底应保证密封; 2 测斜管埋设时应保持竖直,防止发生上浮、断裂、扭转;测斜管一对导槽的方向应与 所需测量的位移方向保持一致; 3 当采用钻孔法埋设时,测斜管与钻孔之间的孔隙应填充密实。 6.4.4 测斜仪探头置入测斜管底后,应待探头接近管内温度时再量测,每个监测方向均应进 行正、反两次量测。 6.4.5 当以上部管口作为深层水平位移的起算点时,每次监测均应测定管口坐标的变化

17、并修 正。 6.5 倾斜监测倾斜监测 6.5.1 建筑倾斜观测应根据现场观测条件和要求,选用投点法、前方交会法、激光铅直仪法、 垂吊法、倾斜仪法和差异沉降法等。 6.5.2 建筑倾斜观测精度应符合现行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及建筑变形测量规 范 (JGJ8)的有关规定。 6.6 裂缝监测裂缝监测 6.6.1 裂缝监测应监测裂缝的位置、走向、长度、宽度,必要时尚应监测裂缝深度。 6.6.2 基坑开挖前应记录监测对象已有裂缝的分布位置和数量,测定其走向、长度、宽度和 深度等情况,监测标志应具有可供量测的明晰端面或中心。 6.6.3 裂缝监测可采用以下方法: 1 裂缝宽度监测宜在裂缝两侧贴

18、埋标志,用千分尺或游标卡尺等直接量测,也可用裂缝 计、粘贴安装千分表量测或摄影量测等; 2 裂缝长度监测宜采用直接量测法; 3 裂缝深度监测宜采用超声波法、凿出法等。 6.6.4 裂缝宽度量测精度不宜低于 0.1mm,裂缝长度和深度量测精度不宜低于 1mm。 6.7 支护结构内力监测支护结构内力监测 6.7.1 支护结构内力可采用安装在结构内部或表面的应变计或应力计进行量测。 6.7.2 混凝土构件可采用钢筋应力计或混凝土应变计等量测;钢构件可采用轴力计或应变计 等量测。 6.7.3 内力监测值应考虑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6 6.7.4 应力计或应变计的量程宜为设计值的 2 倍,精度不宜低于

19、 0.5%FS,分辨率不宜低于 0.2%FS。 6.7.5 内力监测传感器埋设前应进行性能检验和编号。 6.7.6 内力监测传感器宜在基坑开挖前至少 1 周埋设,并取开挖前连续 2d 获得的稳定测试 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6.8 土压力监测土压力监测 6.8.1 土压力宜采用土压力计量测。 6.8.2 土压力计的量程应满足被测压力的要求,其上限可取设计压力的 2 倍,精度不宜低于 0.5%FS,分辨率不宜低于 0.2%FS。 6.8.3 土压力计埋设可采用埋入式或边界式。埋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受力面与所监测的压力方向垂直并紧贴被监测对象; 2 埋设过程中应有土压力膜保护措施; 3 采

20、用钻孔法埋设时,回填应均匀密实,且回填材料宜与周围岩土体一致; 4 做好完整的埋设记录。 6.8.4 土压力计埋设以后应立即进行检查测试,基坑开挖前应至少经过 1 周时间的监测并取 得稳定初始值。 6.9 孔隙水压力监测孔隙水压力监测 6.9.1 孔隙水压力宜通过埋设钢弦式或应变式等孔隙水压力计测试。 6.9.2 孔隙水压力计应满足以下要求:量程满足被测压力范围的要求,可取静水压力与超孔 隙水压力之和的 2 倍;精度不宜低于 0.5%FS,分辨率不宜低于 0.2%FS。 6.9.3 孔隙水压力计埋设可采用压入法、钻孔法等。 6.9.4孔隙水压力计应事前埋设,埋设前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孔隙水压

21、力计应浸泡饱和,排除透水石中的气泡; 2 核查标定数据,记录探头编号,测读初始读数。 6.9.5 采用钻孔法埋设孔隙水压力计时,钻孔直径宜为 110130mm,不宜使用泥浆护壁成 孔,钻孔应圆直、干净;封口材料宜采用直径 1020mm 的干燥膨润土球。 6.9.6 孔隙水压力计埋设后应测量初始值,且宜逐日量测 1 周以上并取得稳定初始值。 6.9.7 应在孔隙水压力监测的同时测量孔隙水压力计埋设位置附近的地下水位。 6.10 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监测 6.10.1 地下水位监测宜通过孔内设置水位管,采用水位计进行量测。 6.10.2 地下水位量测精度不宜低于 10mm。 6.10.3 潜水水位

22、管应在基坑施工前埋设,滤管长度应满足量测要求;承压水位监测时被测含 水层与其他含水层之间应采取有效的隔水措施。 6.10.4 水位管宜在基坑开始降水前至少 1 周埋设,并逐日连续观测水位取得稳定初始值。 6.11 锚杆及土钉内力监测锚杆及土钉内力监测 6.11.1 锚杆和土钉的内力监测宜采用专用测力计、钢筋应力计或应变计,当使用钢筋束时 宜监测每根钢筋的受力。 6.11.2 专用测力计、钢筋应力计和应变计的量程宜为对应设计值的 2 倍,量测精度不宜低 于 0.5%FS,分辨率不宜低于 0.2%FS。 6.11.3 锚杆或土钉施工完成后应对专用测力计、应力计或应变计进行检查测试,并取下一 层土方

23、开挖前连续 2d 获得的稳定测试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其初始值。 7 6.12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测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测 6.12.1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可通过埋设分层沉降磁环或深层沉降标,采用分层沉降仪结合水准 测量方法进行量测。 6.12.2 分层竖向位移标应在基坑开挖前至少 1 周埋设。沉降磁环可通过钻孔和分层沉降管定 位埋设。沉降管安置到位后应使磁环与土层粘结牢固。 6.12.3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的初始值应在分层竖向位移标埋设稳定后量测,稳定时间不应少于 1 周并获得稳定的初始值;监测精度不宜低于 1.5mm。 6.12.4 每次测量应重复进行 2 次并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2 次读数较差应

24、不大于 1.5mm。 6.12.5 采用分层沉降仪法监测时,每次监测均应测定管口高程的变化,并换算出测管内各监 测点的高程。 7 7 监监 测测 频频 率率 7.0.1 基坑工程监测频率的确定应以能系统反映监测对象所测项目的重要变化过程而又不遗 漏其变化时刻为原则。 7.0.2 基坑工程监测工作应贯穿于基坑工程和地下工程施工全过程。监测工作应从基坑工程 施工前开始,直至地下工程完成为止。对有特殊要求的基坑周边环境的监测应根据需要延续 至变形趋于稳定后才能结束。 7.0.3 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应综合考虑基坑类别、基坑及地下工程的不同施工阶段以及周边 环境、自然条件的变化和当地经验而确定。当监测值

25、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对 于应测项目,在无数据异常和事故征兆的情况下,开挖后仪器监测频率可按表 7.0.3 确定。 表表 7.0.3 现场仪器监测的监测频率现场仪器监测的监测频率 基坑设计深度基坑 类别 施工进程 5m 510m1015m 5 1 次/1d1 次/2d1 次/2d 5101 次/1d1 次/1d 开挖深度 (m) 102 次/1d 7 1 次/1d1 次/1d2 次/1d 7141 次/3d1 次/2d1 次/1d 14281 次/5d1 次/3d1 次/2d 一级 底板浇筑 后时间 (d) 281 次/7d1 次/5d1 次/3d 注:1. 有支撑的支护结构各道支撑

26、开始拆除到拆除完成后 3d 内监测频率应为 1 次/1d; 2. 基坑工程施工至开挖前的监测频率视具体情况确定; 3宜测、可测项目的仪器监测频率可视具体情况适当降低。 7.0.4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加强监测,提高监测频率。 1 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2 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 3 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 4 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未按设计工况施工; 5 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 6 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 7 支护结构出现开裂; 8 周边地面突发较大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8 9 邻近建筑突发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开

27、裂; 10 基坑底部、侧壁出现管涌、渗漏或流砂等现象; 11 基坑工程发生事故后重新组织施工; 12 出现其他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 7.0.5 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实时跟踪监测。 8 8 监监 测测 报报 警警 8.0.1 基坑工程监测必须确定监测报警值,监测报警值应满足基坑工程设计、地下主体结 构设计以及周边环境中被保护对象的控制要求。监测报警值应由基坑工程设计方确定。 8.0.2 因围护墙施工、基坑开挖以及降水引起的基坑内外地层位移应按下列条件控制: 1 不得导致基坑的失稳; 2 不得影响地下结构的尺寸、形状和地下工程的正常施工; 3 对周边已有建筑引起的变形不得超过相关技

28、术规范的要求或影响其正常使用; 4 不得影响周边道路、管线、设施等正常使用; 5 满足特殊环境的技术要求。 8.0.3 基坑工程监测报警值应以监测项目的累计变化量和变化速率值两个值控制。 8.0.4 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测报警值应根据土质特征、设计结果及当地经验等因素确定,当 无当地经验时,可按表 8.0.4 采用。 表表 8.0.4 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测报警值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测报警值 基坑类别 一级 累计值 序 号 监测 项目 支护 结构 类型 绝对值/mm 相对基坑深度 (h)控制值 变化 速率/mmd-1 1 围护墙(边坡)顶部 水平位移 放坡、土钉墙、喷 锚支护、水泥土墙 30350.3%0

29、.4%510 2 围护墙(边坡)顶部 竖向位移 放坡、土钉墙、喷 锚支护、水泥土墙 20400.3%0.4%35 3深层水平位移灌注桩45500.4%0.5%23 4 立柱竖向位移253523 5 基坑周边地表竖向位移253523 6 坑底隆起(回弹)253523 7 土压力 8 孔隙水压力 60%70%f1 9 支撑内力 10 围护墙内力 11 立柱内力 12 锚杆内力 60%70% f2 注:1h 基坑设计开挖深度;f1 荷载设计值;f2 构件承载能力设计值; 2累计值取绝对值和相对基坑深度(h)控制值两者的小值; 3. 当监测项目的变化速率达到表中规定值或连续 3 天超过该值的 70%,

30、应报警; 4. 嵌岩的灌注桩或地下连续墙报警值宜按上表数值的 50%取用。 8.0.5 周边环境监测报警值的限值应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确定,如无具体规定,可按 9 8.0.5 采用。 表 8.0.5 建筑基坑工程周边环境监测报警值 项 目 监测对象 累计值/mm变化速率/mmd-1备注 1 地下水位变化1000 - 500- 压力1030 - 13 刚性 管道 非压力 1040-35 直接观察 点数据 2 管线 位移 柔性管线1040 - 35- 3 邻近建筑位移 106013- 建筑 1.53 持续发展 - 4 裂缝宽度 地表 1015 持续发展 - 注:建筑整体倾斜度累计值达到 2/1000

31、 或倾斜速度连续 3 天大于 0.0001H/d(H 为建 筑承重结构高度)时报警。 8.0.6 周边建筑、管线的报警值除考虑基坑开挖造成的变形外,尚应考虑其原有变形的影 响。 8.0.7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进行危险报警,并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中 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 1 当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 2 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突然明显增长或基坑出现流砂、管涌、隆起、陷落 或较严重的渗漏等; 3 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的迹象; 4 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 5 周边管线变形突

32、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泄漏等。 6 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进行危险报警的情况。 9 数数 据据 处处 理理 与与 信信 息息 反反 馈馈 9.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9.1.1 监测分析人员应具有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工程测量的综合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具 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能及时提供可靠的综合分析报告。 9.1.2 现场测试人员应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监测分析人员应对监测报告的可靠性负责, 监测单位应对整个项目监测质量负责。监测记录和监测技术成果均应有有关责任人签字,监 测技术成果应加盖成果章。 9.1.3 现场的监测资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使用正式的监测记录表格; 2 监测记

33、录应有相应的工况描述; 3 监测数据应整理及时; 4 对监测数据的变化及发展情况应及时分析和评述。 9.1.4 外业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必须在现场直接记录于观测记录表中。任何原始记录不得涂 改、伪造和转抄。 9.1.5 观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应分析原因,必要时应进行重测。 9.1.6 监测项目数据分析应结合其他相关项目的监测数据和自然环境、施工工况等情况及以 往数据进行,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9.1.7 技术成果应包括当日报表、阶段性报告、总结报告。技术成果提供的内容应真实、准 确、完整,并宜用文字阐述与绘制变化曲线或图形相结合的形式反映。技术成果应按时报送。 10 9.1.8 监测数据的处理

34、与信息反馈宜利用专门的基坑工程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系统软件, 实现数据采集、处理、分析、查询和管理的一体化以及监测成果的可视化。 9.1.9 基坑工程监测的观测记录、计算资料和技术成果应进行组卷、归档。 9.2 当日报表当日报表 9.2.1 当日报表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当日的天气情况和施工现场的工况; 2 仪器监测项目各监测点的本次测试值、单次变化值、变化速率以及累计值等,必要时 绘制有关曲线图; 3 巡视检查的记录; 4 对监测项目应有正常或异常的判断性结论; 5 对达到或超过监测报警值的监测点应有报警标示,并有原因分析和建议; 6 对巡视检查发现的异常情况应有详细描述,危险情况应有报警

35、标示,并有原因分析和 建议; 7 其他相关说明。 9.3 阶段性监测报告阶段性监测报告 9.3.1 阶段性监测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该监测阶段相应的工程、气象及周边环境概况; 2 该监测阶段的监测项目及测点的布置图; 3 各项监测数据的整理、统计及监测成果的过程曲线; 4 各监测项目监测值的变化分析、评价及发展预测; 5 相关的设计和施工建议。 9.4 总结报告总结报告 9.4.1 基坑工程监测总结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1 工程概况; 2 监测依据; 3 监测项目; 4 测点布置; 5 监测设备和监测方法; 6 监测频率; 7 监测报警值; 8 各监测项目全过程的发展变化分析及整体评述; 监

36、测工作结论与建议。当我被上帝造出来时,上帝问我想在人间当一个怎样的人,我 不假思索的说,我要做一个伟大的世人皆知的人。于是,我降临在了人间。 我出生在一个官僚知识分子之家,父亲在朝中做官,精读诗书,母亲知书答礼,温柔体 贴,父母给我去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李清照。 11 小时侯,受父母影响的我饱读诗书,聪明伶俐,在朝中享有“神童”的称号。小时候的 我天真活泼,才思敏捷,小河畔,花丛边撒满了我的诗我的笑,无可置疑,小时侯的我快乐 无虑。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青春的我如同一只小鸟, 自由自在,没有约束,少女纯净的心灵常在朝阳小,流水也被自然洗礼,纤细的手指拈一束 花

37、,轻抛入水,随波荡漾,发髻上沾着晶莹的露水,双脚任水流轻抚。身影轻飘而过,留下 一阵清风。 可是晚年的我却生活在一片黑暗之中,家庭的衰败,社会的改变,消磨着我那柔弱的心。 我几乎对生活绝望,每天在痛苦中消磨时光,一切都好象是灰暗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 凄惨惨戚戚”这千古叠词句就是我当时心情的写照。 最后,香消玉殒,我在痛苦和哀怨中凄凉的死去。 在天堂里,我又见到了上帝。上帝问我过的怎么样,我摇摇头又点点头,我的一生有欢 乐也有坎坷,有笑声也有泪水,有鼎盛也有衰落。我始终无法客观的评价我的一生。我原以 为做一个着名的人,一生应该是被欢乐荣誉所包围,可我发现我错了。于是在下一轮回中, 我选择做一

38、个平凡的人。 我来到人间,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我既不着名也不出众,但我拥有一切的幸福:我有温 馨的家,我有可亲可爱的同学和老师,我每天平凡而快乐的活着,这就够了。 天儿蓝蓝风儿轻轻,暖和的春风带着春的气息吹进明亮的教室,我坐在教室的窗前,望 着我拥有的一切,我甜甜的笑了。我拿起手中的笔,不禁想起曾经作诗的李清照,我虽然没 有横溢的才华,但我还是拿起手中的笔,用最朴实的语言,写下了一时的感受: 12 人生并不总是完美的,每个人都会有不如意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阅读自己的 人生,体会其中无尽的快乐和与众不同。 “富不读书富不久,穷不读书终究穷。”为什么从古到今都那么看重有学识之人?那是 因为有

39、学识之人可以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那时因为读书能给人带来快乐。 自从看了丑小鸭这篇童话之后,我变了,变得开朗起来,变得乐意同别人交往,变 得自信了因为我知道:即使现在我是只“丑小鸭”,但只要有自信,总有一天我会变成 “白天鹅”的,而且会是一只世界上最美丽的“白天鹅” 我读完了这篇美丽的童话故事,深深被丑小鸭的自信和乐观所折服,并把故事讲给了外 婆听,外婆也对童话带给我们的深刻道理而惊讶不已。还吵着闹着多看几本名着。于是我给 外婆又买了几本名着故事,她起先自己读,读到不认识的字我就告诉她,如果这一面生字较 多,我就读给她听整个一面。渐渐的,自己的语文阅读能力也提高了不少,与此同时我也发 现一个人

40、读书的乐趣远不及两个人读的乐趣大,而两个人读书的乐趣远不及全家一起读的乐 趣大。于是,我便发展“业务”带动全家一起读书现在,每每遇到好书大家也不分男女 老少都一拥而上,争先恐后“抢书”,当我说起我最小应该让我的时候,却没有人搭理我。 最后还把书给撕坏了,我生气地哭了,妈妈一边安慰我一边对外婆说:“孩子小,应该让着 点。”外婆却不服气的说:“我这一把年纪的了,怎么没人让我呀?”大家人你一言我一语, 谁也不肯相让读书让我明白了善恶美丑、悲欢离合,读一本好书,犹如同智者谈心、谈 理想,教你辨别善恶,教你弘扬正义。读一本好书,如品一杯香茶,余香缭绕。读一本好书, 能使人心灵得到净化。书是我的老师,把知

41、识传递给了我;书是我的伙伴,跟我诉说心里话; 书是一把钥匙,给我敞开了知识的大门;书更是一艘不会沉的船,引领我航行在人生的长河 中。其实读书的真真乐趣也就在于此处,不是一个人闷头苦读书;也不是读到好处不与他人 13 分享,独自品位;更不是一个人如痴如醉地沉浸在书的海洋中不能自拔。而是懂得与朋友, 家人一起分享其中的乐趣。这才是读书真正之乐趣呢!这所有的一切,不正是我从书中受到 的教益吗? 我阅读,故我美丽;我思考,故我存在。我从内心深处真切地感到:我从读书中受到了 教益。当看见有些同学宁可买玩具亦不肯买书时,我便想到培根所说的话:“世界上最庸俗 的人是不读书的人,最吝啬的人是不买书的人,最可怜

42、的人是与书无缘的人。”许许多多的 作家、伟人都十分喜欢看书,例如毛泽东主席,他半边床上都是书,一读起书来便进入忘我 的境界。 书是我生活中的好朋友,是我人生道路上的航标,读书,读好书,是我无怨无悔的追求。 下午 13:0017:00 B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员工,在保证完成甲方工作任务情况下,经公司同意,可自行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312 打卡制度 3.1.2.1 公司实行上、下班指纹录入打卡制度。全体员工都必须自觉遵守工作时间,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员工不必打卡。 3.1.2.2 打卡次数:一日两次,即早上上班打卡一次,下午下班打卡一次。 3.1.2.3 打卡时间:打卡时间为上班到岗时间和下班离岗时

43、间; 3.1.2.4 因公外出不能打卡:因公外出不能打卡应填写外勤登记表,注明外出日期、事由、外勤起止时间。因公外出需事先申请,如因特殊情况不能事先申请,应在事毕到岗当日完成申请、审批手续,否则按旷工处理。 因停电、卡钟(工卡)故障未打卡的员工,上班前、下班后要及时到部门考勤员处填写未打卡补签申请表 ,由直接主管签字证明当日的出勤状况,报部门经理、人力资源部批准后,月底由部门考勤员据此上报考勤。 上述情况考勤由各部门或分公司和项目文员协助人力资源部进行管理。 3.1.2.5 手工考勤制度 3.1.2.6 手工考勤制申请:由于工作性质,员工无法正常打卡(如外围人员、出差) ,可由各部门提出人员名

44、单,经主管副总批准后,报人力资源部审批备案。 3.1.2.7 参与手工考勤的员工,需由其主管部门的部门考勤员(文员)或部门指定人员进行考勤管理,并于每月 26 日前向人力资源部递交考勤报表。 3.1.2.8 参与手工考勤的员工如有请假情况发生,应遵守相关请、休假制度,如实填报相关表单。 3.1.2.9 外派员工在外派工作期间的考勤,需在外派公司打卡记录;如遇中途出差,持出差证明,出差期间的考勤在出差地所在公司打卡记录; 3.2 加班管理 3.2.1 定义 加班是指员工在节假日或公司规定的休息日仍照常工作的情况。 A现场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的加班应严格控制,各部门应按月工时标准,合理安排工作班次。

45、部门经理要严格审批员工排班表,保证员工有效工时达到要求。凡是达到月工时标准的,应扣减员工本人的存休或工资;对 超出月工时标准的,应说明理由,报主管副总和人力资源部审批。 14 B因员工月薪工资中的补贴已包括延时工作补贴,所以延时工作在4小时(不含)以下的,不再另计加班工资。因工作需要,一般员工延时工作4小时至8小时可申报加班半天,超过8小时可申报加班1天。对主管 (含)以上管理人员,一般情况下延时工作不计加班,因特殊情况经总经理以上领导批准的延时工作,可按以上标准计加班。 3.2.2.2 员工加班应提前申请,事先填写加班申请表 ,因无法确定加班工时的,应在本次加班完成后 3 个工作日内补填加班

46、申请表 。 加班申请表经部门经理同意,主管副总经理审核报总经理批准后有效。 加班 申请表必须事前当月内上报有效,如遇特殊情况,也必须在一周内上报至总经理批准。如未履行上述程序,视为乙方自愿加班。 3.2.2.3 员工加班,也应按规定打卡,没有打卡记录的加班,公司不予承认;有打卡记录但无公司总经理批准的加班,公司不予承认加班。 3.2.2.4 原则上,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培训、集体活动不计加班。 3.2.2.5加班工资的补偿:员工在排班休息日的加班,可以以倒休形式安排补休。原则上,员工加班以倒休形式补休的,公司将根据工作需要统一安排在春节前后补休。加班可按1:1的比例冲抵病、事假。 3.2.3 加

47、班的申请、审批、确认流程 3.2.3.1加班申请表在各部门文员处领取,加班统计周期为上月 26 日至本月 25 日。 3.2.3.2员工加班也要按规定打卡,没有打卡记录的加班,公司不予承认。各部门的考勤员(文员)负责加班申请表的保管及加班申报。员工加班应提前申请,事先填写加班申请表加班前到部门考勤员(文员)处领取 加班申请表,加班申请表经项目管理中心或部门经理同意,主管副总审核,总经理签字批准后有效。填写并履行完审批手续后交由部门考勤员(文员)保管。 3.2.3.3部门考勤员(文员)负责检查、复核确认考勤记录的真实有效性并在每月27日汇总交人力资源部,逾期未交的加班记录公司不予承认。 下午 1

48、3:0017:00 度。全体员工都必须自觉遵守工作时间,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员工不必打卡。 3.1.2.2 打卡次数:一日两次,即早上上班打卡一次,下午下班打卡一次。 3.1.2.3 打卡时间:打卡时间为上班到岗时间和下班离岗时间; 3.1.2.4 因公外出不能打卡:因公外出不能打卡应填写外勤登记表,注明外出日期、事由、外勤起止时间。因公外出需事先申请,如因特殊情况不能事先申请,应在事毕到岗当日完成申请、审批手续,否则按旷工处理。 因停电、卡钟(工卡)故障未打卡的员工,上班前、下班后要及时到部门考勤员处填写未打卡补签申请表 ,由直接主管签字证明当日的出勤状况,报部门经理、人力资源部批准后,月底由

49、部门考勤员据此上报考勤。 上述情况考勤由各部门或分公司和项目文员协助人力资源部进行管理。 3.1.2.5 手工考勤制度 3.1.2.6 手工考勤制申请:由于工作性质,员工无法正常打卡(如外围人员、出差) ,可由各部门提出人员名单,经主管副总批准后,报人力资源部审批备案。 3.1.2.7 参与手工考勤的员工,需由其主管部门的部门考勤员(文员)或部门指定人员进行考勤管理,并于每月 26 日前向人力资源部递交考勤报表。 3.1.2.8 参与手工考勤的员工如有请假情况发生,应遵守相关请、休假制度,如实填报相关表单。 3.1.2.9 外派员工在外派工作期间的考勤,需在外派公司打卡记录;如遇中途出差,持出差证明,出差期间的考勤在出差地所在公司打卡记录; 3.2 加班管理 3.2.1 定义 加班是指员工在节假日或公司规定的休息日仍照常工作的情况。 A现场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的加班应严格控制,各部门应按月工时标准,合理安排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