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再谈不要给教育太多负担.doc

上传人:魏子好的一塌糊涂的文献 文档编号:1891746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谈不要给教育太多负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再谈“不要给教育太多的负担”在公众号上读到了不要给教育太多的负担一文,我深有同感。社会好像把教师推到道德神坛的时候,好像就有让教师承载无限责任的预谋。在那个盛行“假大空”的年代,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位老师变成了教师的标杆,四处巡回演讲。我也曾经深信不已,这成为了我一定时期学习和工作的动力。随着学习和研究的深入有了更多的看法。学校和老师有教育孩子的责任,但教育效果取决于孩子的人格差别。在一线工作的教师都知道,每周一次的班会课都同样必不可少。有的孩子乖巧懂事,有的坦诚、勤奋,能密切配合老师的教育;也有的叛逆和冲动即使老师的苦口婆心的劝解,也无济于事,甚至敢

2、对抗甚至打骂老师,那么对于这样孩子,老师的教育如何能起到作用呢?当然老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和个人修养,但这并不能杜绝悲剧的发生 。 2014年江西一个六年男孩因为对调桌不满意,而跳楼自杀,家长将学校告上了法庭,要求调查老师的不当行为,老师并未打骂孩子甚至没有批评,最后说因为老师未及时觉察,还被认定有一过失定。呜呼!辛亏老师并未批评这个孩子,否则就成了罪魁祸首了?如果老师连最基本批评(不包括讽刺挖苦)权利都没有了,这样卑微地位如何承担家长们如此大的期望? 经常有报道孩子往往因为一两句玩笑就大打出手,这是老师能够经常跟着孩子吗?当今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令人担忧,基于2007年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

3、状况调查报告-基于九省(市、自治区)的调查研究显示,中国城市和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不良的分别占12.63%和11.09%,其中包括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占4.17%,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按照这个比率推算也就是我们班里50个孩子,至少有五个孩子是存在心理问题的,其中2个是比较严重的。我国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属于世界上的高自杀率国家之一,平均每年自杀死亡人数28.7万人,有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王声涛)。据国外调查,1314岁学生种有自杀意念的占29%;我国的调查显示,1526岁的学生有自杀意念的约占18%,而青少年自杀者中90%的有长期心理障碍。而首要原因是家庭环境成长不

4、良导致性格因素。很多时候孩子在学校发生事故只是一个概率问题。孩子心理问题很容易因一件很微小的诱因,做出极端的行为。人格差异形成于早年的亲子关系。按照心理学中精神分析的观点,人的性格大致形成于06岁,关键是03岁。这一阶段恰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孩子通过父母给他营造的环境来认识世界的,当父母能给他足够关爱的时候并且有一定规则的时候,他就感觉世界安全的和善的,他会带这样的一个视角去走进幼儿园和学校,他会和别人比较和睦的相处;在幼年受到父母忽略的孩子,她会觉的世界是冷漠的,他同样会冷漠的对待别人,难以与人建立良好亲密关系,可能一生感到孤独寂寞,这样的孩子将来自杀率比较高;长期受到暴虐的孩子,容易仇视社会

5、,敏感而多疑,往往夸大别人对他侵害而过度反应,这是恶性暴力事件的重要原因,马加爵就是一个例子。另外,良好的亲子关系下,孩子遇到挫折能够在父母的帮助下以适当的方式度过,亲子关系不良的孩子往往会通过压抑自己,逃避,或者暴力的方式应对并且而容易结交处境相似的伙伴关系,彼此影响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另外,孩子的很多观念都来自于父母的榜样作用。早年形成人格问题,并非说服教育能纠正的。很多时候老师对学生教育也是无能为力的。现在社会大环境导致升学率成为衡量学校的唯一标准,升学率高的学校趋之若鹜,升学率低则明显门庭冷落。当今教师和孩子同样面临着考试压力,各种备课、考题研究、教学研究占用老师大量的时间,大班容量、满

6、课时使得教师无暇深入研究孩子心理问题,这也非教师个人所愿,很多时候教师自己的孩子都无暇顾及。关于孩子人格的改变和家庭关系的调节是一件需要长期而专业的心理咨询。这非老师有精力和能力所办到的。 有的家长感觉把孩子送进学校的同时责任也完全转移了,就像送原材料过来加工,出了问题就是工艺出来问题。却没有意识到人无法脱离与父母的情感连接,一味指责学校;(或者为了附和学校一味的指责孩子)。家长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有的跟家长个人素质有关(只占极少数),还有一方面就是对家庭教育和心理常识的缺乏。甚至不知道对教育子女的有主要责任,或者不知如何教育,也有的家长的“三观”就不正确,无法为孩子实施健康的教育。这都招致了

7、孩子在心灵呵护的缺失,加大了教师的责任。那么我们能为孩子心理健康提供什么帮助吗?能!那就是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并及时建议家长带孩子寻求专业帮助。我们要呼吁家长重视孩子的心理成长,要让家长意识到老师可以帮你教育孩子而不是完全替代家长。 班级孩子出现这几种情况是需要心理帮助的,有些从外看是品行问题,从内看往往是心理问题:1. 性格冲动。往往爱打架,有时候知道不对,但无法控制2、偏执多疑。固执、敏感、过分警觉,心胸狭窄,好嫉妒,歪曲别人的善意提醒,不知好歹。3人际关系不良,难以融入集体,总是被排挤和欺负。4情绪低落,老师和家长与其谈心无法解除5 过于追求完美,自我克制,过分道德感,如不完美就会焦虑。(

8、此项一般被认为是好习惯,然而是出现心理问题而不能上学的主要原因)5、成绩大幅起伏,或者急剧下降。6、情绪易紧张,易暴怒,经常出现失眠状况。7、有一些不良行为,如偷盗,窥视,网瘾。8、学习动力不足,而家长却很焦虑。9、出现厌学倾向(频繁请假、或故意违纪)10、亲子关系、或师生关系难以协调(容易导致离家出走)有如下情况可能建议到专业精神医院进行鉴别诊断1、 胡言乱语,给人不真实感。2、 情绪时而高涨,时而低落,起伏过于明显,转变过快3、 性格突然大变,比如,本来内向变外向,本来外向变内向极度焦躁不安或情绪极度低落,不爱与人说话,躲避朋友,极度失落。在行为方面,他们开始梳理过去出现麻烦的人际关系,将自己的财务整理并馈赠他人;言语方面有时候会说些告别的话,或者说“我活着没有意思”“我想死”“我想知道死了什么滋味”,还有非常低落的情绪突然变的放松。如果出现这些征兆,要保持警觉,积极进行心理援助。 以上越早发现,越能得到更有效的帮助。 我也希望们能让家长们看到,不必孩子有了问题去指责老师,很多问题早发现,早帮助,效果会很好。现实中咨询的孩子往往是不能去上学是最多案例,好像孩子能上学就代表什么问题都没有,这是何等麻木。如果孩子人格发展出来问题,学习一定会受影响,没有健康的心理,较为完善的人格,孩子无法承载事业和学业上巨大的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