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管理体系核心模型与专业工具方法(SIAOR-SIPOC-PDCA)应用专业展开与说明清单(雷泽佳编制-2024).docx

上传人:lei 文档编号:21585748 上传时间:2024-03-2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0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体系核心模型与专业工具方法(SIAOR-SIPOC-PDCA)应用专业展开与说明清单(雷泽佳编制-202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管理体系核心模型与专业工具方法(SIAOR-SIPOC-PDCA)应用专业展开与说明清单(雷泽佳编制-202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管理体系核心模型与专业工具方法(SIAOR-SIPOC-PDCA)应用专业展开与说明清单(雷泽佳编制-202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管理体系核心模型与专业工具方法(SIAOR-SIPOC-PDCA)应用专业展开与说明清单(雷泽佳编制-202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管理体系核心模型与专业工具方法(SIAOR-SIPOC-PDCA)应用专业展开与说明清单(雷泽佳编制-202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管理体系核心模型与专业工具方法(SIAOR/SIPOC/PDCA)应用专业展开与说明清单1.SIAOR/SIPOC:Supplier/SourcesofInputs(输入源)+Input(输入)+Activity/Process(活动/流程)+Output(输出)+ReceivesofOutput/Customer(输出接收方)+Kpi(绩效指标-控制和检查点)2.ITTO:Input(输入)+Tool(工具)+Technique(方法或技术)+Output(输出)3.PDCA循环: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置(Act)一级过程二级过程输入源(S)(前序过程)输入(

2、I)活动(起点流程终点)(A/P)工具与方法(直接)输出1(O)输出接收方(R/C)(后续过程-其他过程输入)(最终)输出2:预期结果(O)监视、测量和相关绩效指标(Kpi)4组织环境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1. 组织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和文化2. 理解相关方需求和期望(顾客和市场需求)3. 主要竞争对手信息4. 内外部信息(相关的内部、外部初始信息及历史数据与案例)5. 组织的知识(库)6. 对组织目标造成影响的变更和趋势7. 资源的获得和优先供给、技术变更1. 组织特征(组织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和文化)8. 组织提供的主要产品/服务清单9. 主要设施、设备、技术和知识产权清单2. 相关方及其

3、需求和期望列表3. 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分类4. 合规义务清单5. 内部成文信息和会议、国家或国际媒体、网站、国家统计部门和其他政府部门的出版物、专业和技术出版物、与相关机构的会议、与顾客和有关相关方的会议,以及专业协会等来源提供的信息6. 环境分析的工具、方法论、方法、模板、框架、模式、信息技术软件7. 全面风险管理程序、战略管理控制程序开始确定组织的目标和战略方向界定内外部环境因素类别确定信息源收集内外部环境初始数据和信息分析和处理(筛选、提炼、对比、分类、组合)环境信息评审和理解环境信息识别和确定内外部因素组织环境应用(环境预测和战略规划)监视和评审内外部环境因素更新环境信息结束1. SW

4、OT(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分析2. PESTLE(政治、经济、社会、技术、法律、环境)宏观环境分析3. 波特五力模型产业环境分析4. KSF(关键成功因素)分析5. CBI(主要障碍性因素)分析6. 头脑风暴法7. “假设分析(what-if)等工具1. 使命、愿景、价值观2. 组织环境(内外部因素)分析报告/组织环境描述书3. 战略发展报告/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年度经营分析报告4. 组织文化手册5. 组织简介1. 风险评估(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策划)2. 战略制定3. 确定管理体系的范围4. 制定方针和目标5. 管理体系策划6. 策划和实施管理评审(管理评审输入)1. 确保组织理解与其宗旨

5、和战略方向相关并能够对其实现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的外部和内部因素2. 对可能影响其管理体系的重要因素确立高层次(例如:战略性)的理解3. 指导管理体系的策划、实施、运行和改进,确保其适宜性和有效性1. 组织环境理解和分析的全面性和准确性2. 组织环境监视和评审及时效率3. 组织环境信息及时更新率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2. 确定组织的经营(业务)范围(主要产品和服务)和目标3. 确定相关方管理的范围4. 收集有关相关方的历史数据5. 制定相关方管理策略6. 确定相关方管理的方法和工具1. 确定有关相关方的准则(关键相关方分类和筛选维度)2. 相关方

6、管理程序3. 合规义务确定和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4. 相关方沟通手册5. 相关方参与及合作管理手册6. 相关方识别和评审准则7. 组织的知识(以往项目的经验教训、相关方参与的历史记录、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的历史数据)8. 现有相关方清单9. 组织架构和人员信息10. 合同和协议11. 组织文化、政策、法规、全球或地域趋势等组织环境信息开始制定识别和确定相关方准则建立所有相关方清单评估相关方对组织产品和服务及项目的影响确定与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与相关方进行沟通识别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评审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评确定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持续监视和评审和持续更新相关方的信息及其相关要求应对和满足相关方需求和期望规

7、划相关方参与引导相关方参与项目决策和活动管理和监督相关方参与评价相关方参与水平和满意程度改进相关方参与水平和满意程度结束相关方识别工具与方法:1. 相关方分类工具一览表2. 相关方评分表/关键相关方分析表/权力利益方格、权力影响方格,或作用影响方格/相关方优先级排序3. 利用相关方映射分析/表现4. 相关方参与度评估矩阵/相关方分析矩阵5. 利益相关方登记表6. 专家访谈和会议讨论7. 问卷调查和头脑风暴8. 分析现有文件9. SWOT分析理解相关方需求和期望工具与方法:1. 对供应链关系进行评审2. 相关者分析矩阵3. 开展相关方调查4. 相关方参与/利益相关方工作坊/与相关方进行有针对性的

8、沟通5. 市场监测/市场研究6. 对收到的合同或订单进行评审7. 监视相关方的需求、期望和满意情况8. 专家判断/专家访谈9. 访谈和网上调查10. 观察和分析11. 文件、数据和信息分析/分析数据和反馈12. 标杆对比13. 与监管或法律部门一同评审法律法规要求14. 加入相关协会1. 相关方清单(名录/登记册)【相关方2. 群体列表】3. 相关方需求和期望列表【主要相关方及其关系说明表】4. 相关方分析文档(包括相关方的识别、分类、描述、利益、需求和期望等信息)5. 相关方需求和期望文档6. (对产品和服务、项目管理计划或项目文件)变更请求7. 相关方管理战略8. 相关方沟通计划9. 相关

9、方参与计划10. 项目管理计划更新11. 相关方满意度调查报告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2. 确定管理体系的范围3. 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策划4. 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5. 策划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6. 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策划7. 相关方满意度监视和测量8. 策划和实施管理评审(管理评审输入)9. 组织的知识1. 确保组织考虑有关相关方的相关要求,而不是仅考虑直接顾客的要求2. 使组织能够建立对每个相关方或相关方群体的适度关注,重点关注那些可能对组织提供满足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产生影响的有关相关方3. 确定关键相关方,提高相关方满意度,优化资源配置,降低风险1. 相关方及其需求和期望识别的全面性和

10、准确性2. 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监视和评审及时效率3. 相关方满意度调查结果4. 相关方反馈和投诉处理情况5. 与相关方沟通效果(沟通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6. 相关方参与度7. 相关方关系指标4.3确定管理体系的范围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2. 理解相关方需求和期望3. 确定组织主要合规义务4. 确定组织经营或业务范围(主要产品和服务)5. 确定组织的主要过程6. 确定组织的外包过程7. 确定组织的场所、区域范围8. 确定组织机构9. 确定管理体系的目标10. 确定管理体系认证范围1. 营业执照载明的经营或业务范围2. 安全生产许可证中的许可范围3. 组织环境分析报告/组织环境描述书(如组织

11、的资产所处的位置和物理环境等)4. 相关方清单5. 相关方需求和期望列表6. .组织的产品和服务清单7. 外部供方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清单8. 所计划或实施的活动9. 组织关键基础设施清单10. 组织经营、活动或工作场所清单开始明确和评估组织全部范围(产品和服务/区域和场所/业务活动)和边界确定管理体系边界和适用性确定裁剪合理性及理由形成描述体系范围的成文信息提交领导和外部认证机构确认保持管理体系范围成文信息调整管理体系的范围结束1. 范围定义工具2. 产品和服务分析3. 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分析4. SWOT分析5. 产品和服务实现(运行过程)核心流程图绘制6. 专家判断7. 数据分析8. 会

12、议和研讨会9. 检查单10. 问卷调查11. 头脑风暴12. 标杆对照1. 描述管理体系范围的成文信息(如管理体系范围说明书,所涵盖的过程、活动、产品和服务类型及场所区域等)2. 管理体系范围变更请求3. 管理体系范围裁剪理由说明1. 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策划2. 确定管理体系认证范围3. 确定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范围4. 确定相关职责和权限5. 管理和控制管理体系范围的变更6. 目标及其实现策划7. 确定全面风险管理范围8. 运行策划和控制(1)明确可能影响组织绩效和预期结果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类型,确定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 (2)明确组织的控制或影响范围,为后续决策提供基础;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

13、源使用效率,降低管理的复杂性和成本。1. 管理体系范围的合理性和适宜性2. 体系范围覆盖完整性(无重大漏项)/管理体系覆盖率4.4管理体系及其过程1. 确定管理体系范围2. 确定或调整管理体系组织架构3. 管理体系评估诊断和差异分析4. 环境初始评审或阶段性评审5. 调研和走访同行管理体系建设和运行情况(同类组织对比的结果)6. 与咨询机构签订管理体系服务合同7. 举办或参加管理体系标准理解与实施培训8. 成立管理体系建设领导和工作小组9. 任命管理者代质量表(首席质量官、安全总监督等)10. 制定管理体系改进(优化)计划11. 实际资源配置与需求分析1. 质量管理七项原则2. 管理体系标准要

14、求3. 合规义务要求4. 组织自身要求5. 方针和目标6. 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7. 使命、愿景、价值观和文化8. 组织发展战略规划9. 组织环境(内外部因素)10. 组织的结构和职责11. 风险控制清单12. 确定管理体系的范围13. 国内外管理体系最佳实践14. 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结15. 组织的业务过程和特点16. 组织或同行管理体系最佳实践和经验教训17. 体系建立、运行、评价与改进控制程序开始前期准备(成立领导小组任命管理者代表进行评估诊断和差异分析)策划管理体系(制定方针和目标确定管理体系范围建立和调整组织机构明确和调整部门职能与职责建立管理体系过程清单确定合规义务并评估风险并策划应

15、对风险和机遇措施确定管理体系文件清单编写管理体系文件)实施(试运行/正式运行)管理体系保持(维护和检查)管理体系审核和评审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结束1. PDCA循环模式/过程关系网络图2. 管理体系过程(职能职责)与体系文件对应关系表3. 管理体系过程分析表4. 过程分析九宫格分析工具5. 单一过程要素示意图6. SIAOR图/SIPOC图/SIPOC工作表7. 过程分析乌龟图8. 工作流程图(VISIO绘制)/工作流程表9. 矩阵流程表(图)1. 适宜地、持续改进的管理体系2. 管理体系过程清单(过程展开表)3. 管理体系(PDCA循环)结构图4. 管理体系文件架构

16、图5. 管理体系过程方法应用说明表6. 管理体系过程(职能职责)与体系文件对应关系表7. 管理手册与管理体系标准对照表8. 管理体系文件清单9. 管理体系记录表格清单1. 管理体系实施和运行2. 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3. 目标及其实现策划4. (管理体系)变更的策划5. 资源确定与提供6. 成文信息创建与更新7. 运行策划和控制8. 管理体系运行过程监视和测量9. 内部审核10. 管理评审11.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12. 持续改进13. 管理体系外部认证、审计、分级评价14. 全面风险管理15. 内部财经控制1. 通过策划、培训、评审,改进其管理思想、方法和模式,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管理

17、体系2. 稳定提供满足顾客要求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帮助组织履行合规义务3. 预防或减轻不利环境影响以保护环境4. 防止对工作人员造成与工作相关的伤害和健康损害,并提供健康安全的工作场所5. 促成增强相关方满意的机会6. 应对与组织环境和目标相关的风险和机遇7. 证实符合规定的管理体系要求的能力并通过外部审核和第二方审核8. 实现管理体系预期结果,提升绩效,促进可持续发展,并获得长期成功9. 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流程和程序10. 形成持续改进的文化1. 管理体系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2. 体系建设与优化(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完成情况3. 相关方满意度4. 目标达成率5.

18、认证通过率5领导作用和人员参与5.1领导作用和承诺1. 进行自我评估2. 明确领导风格,明确领导班子分工3. 了解组织及其团队成员4. 制定组织目标5. 建立沟通渠道,培养有效的沟通技巧6. 建立信任,培养人际关系技能7. 培育组织文化,营造诚信守法、改进、创新、快速反应和学习等要点的组织文化环境8. 制定决策流程9. 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1. 组织环境2. 组织的规模、复杂程度,以及风险管理和控制水平3. 合规义务4. 相关方需求和期望5. 员工的意见、建议和期望等。员工的整体素质6. 可利用的资源7. 当前实际表现和期望的绩效8. 最高管理者(主要负责人)职责及其分工9. 领导人员管理规定1

19、0. 总经理(党委)议事规则11. 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管理规定开始确定方向(使命、愿景、价值观和组织战略)确立领导层理念和承诺制定并传达方针和目标)开展组织治理提供资源和支持建立双向沟通和信任和尊重营造环境(积极的组织文化)培养领导能力和个人发展履行领导责任并发挥领导作用激励团队成员并促使人员积极参与提供指导和支持推动改进和创新证实领导作用和承诺领导层绩效评价定期评审和改进领导力结束1. 自我领导风格的测试与诊断2. 领导力测评工具、情商(EQ)评估3. 提升领导力的三种工具(ERG理论、目标管理法、德尔菲法)4. 情景领导力模型5. 领导变革八步法6. 项目团队发展模型7. 团队绩效模型8.

20、 SWOT分析9. SMART目标制定10. 360度反馈11. 决策树分析12. 项目管理软件13. 教练式领导技巧14. 授权技术15. 团队建设16. 冲突模型1. 最高管理者的参与和支持,良好组织文化和良好治理结构2. 明确的目标与方向3. 团队凝聚力4. 积极的工作氛围5. 高效的决策6. 持续的改进与创新7. 人才培养与成长8. 优秀的组织文化9. 良好的业绩与成果1. 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2. 方针建立和实施3. 目标建立和实施4. 管理体系及其过程5. 应对风险和机遇措施的策划6. 资源确定和提供7. 沟通8. 意识辨识与提升9. 工作人员参与和协商10. 改进11. 评估组

21、织和领导绩效1. 通过强有力的领导,提出并履行承诺,培育适宜的组织文化,促进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2. 确保最高管理者通过在参与、促进、确保、沟通和监视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有效性方面发挥积极作用3. 证实其领导作用和承诺4. 确保最高管理者发挥作用,并建立良好的组织文化和治理结构5. 最高管理者在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等方面作出并履行承诺6. 各级领导在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等方面履行职责、并发挥其作用7. 员工所能感受到的最高管理者及管理层的表率作用8. 培育富有组织特色的组织文化1. 领导层的重视和参与程度2. 最高管理者职责履行情况3. 最高管理者参与管理专项工作次数4. 组织

22、文化的成熟程度5. 领导年度责任目标或经营绩效指标完成率6. 外部审计与评价结论7. 股东或上级主管部门对领导考核等级8. 组织诚信等级9. 组织取得的各种荣誉5.2以顾客、工作人员和其他相关方为关注焦点1. 明确目标和任务2. 收集必要的信息(顾客调查、市场分析)3. 制定计划4. 准备资源5. 建立沟通渠道6. 培训和意识教育7. 建立反馈机制1. 方针和目标2. 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3. 合规义务4. 合同与协议5. 持续改进和创新的要求6. 相关方满意度反馈和满意度调查结果7. 相关方管理程序8. 相关方满意测评控制程序开始识别顾客和目标市场细分顾客和市场理解顾客需求和期望及了解市场将目

23、标与顾客需求和期望相联系沟通顾客需求和期望对产品和服务进行策划、设计、开发、生产、交付和支持策划并实施影响产品和服务符合性及顾客满意的风险和机遇建立顾客关系(建立顾客沟通渠道处理顾客投诉和反馈主动管理与顾客的关系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测量和监视顾客满意情况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持续改进产品和服务结束1. 问卷调查2. 顾客访谈和反馈1. 满足顾客、工作人员和其他相关方需求和期望2. 以顾客、工作人员和其他相关方满意1. 制定方针2. 目标建立和实施3. 沟通4.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确定、评审和更改5. 产品和服务设计与开发(输入)6. 相关方满意监视和测量7. 管理评审输入1. 确保最高管理者明显地证实在

24、保持组织关注满足以顾客、工作人员和其他相关方要求和增加以顾客、工作人员和其他相关方方面的领导作用和承诺1. 相关方满意度指数2. 相关方忠诚度3. 顾客重复购买率4. 顾客、工作人员和其他相关方保持率或流失率5. 顾客退换货率6. 相关方投诉率及投诉处理满意度7. 推荐率5.3方针1. 收集信息并分析现状2. 发动员工参与方针制定3. 制定草案并征求相关方意见4. 为方针实施准备相关资源1. 组织使命、愿景、价值观和文化2. 战略方向(发展战略和规划)3. 组织环境(内外部因素)4. 组织的规模、特点、复杂程度和实际风险管理和控制水平5. 相关方需求和期望6. 合规义务及其变化7. 上级组织的

25、方针8. 对持续改进的承诺9. 可利用的资源10. 近年来组织各方面的绩效及其趋势11. 组织现有绩效与同行业的类比12. 最高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和期望开始制定、批准和发布方针沟通和理解方针实施和执行方针监督检查方针落实情况并针对不符合采取纠正措施定期评审和更新方针结束1. 方针与目标关系表2. 问卷调查3. 相关方访谈和反馈4. 标杆管理5. 方针沟通工具:公告栏、屏保程序、组织的网站或例行会议方针/方针声明(包括政策与承诺)1. 目标建立和实施2. 意识教育和提升3. 沟通4. 管理评审1. 通过制定和实施方针来凝聚和调动组织所有力量向确定的方向努力,为目标的制定提供依据与框架2. 确保制定

26、符合组织战略方向的方针,明确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向、为目标的制定提供框架,明确各项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向3. 在组织内得到有效沟通,员工和相关方充分理解和认同4. 方针得到有效贯彻落实1. 方针与组织宗旨、价值观、目标和战略的一致性2. 方针与组织质量管理现状的适宜性3. 方针抽查知晓率、宣贯到位率4. 方针定期评审与修订率5. 方针抽查知晓率5.4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1. 了解组织战略和目标2. 收集相关信息资料3. 开展职责调研分析4. 分析组织结构和部门设置5. 评估现有资源和能力6. 征求员工意见和建议7. 参考行业最佳实践1. 良好治理原则2. 组织环境(内外部因素)3. 相关方需

27、求和期望4. 合规义务5. 法律法规对职责所规定的内容6. 业务需求和目标7. 上级“三定”方案8. 现有组织机构和职责9. 可利用的资源10. 管理体系过程清单11. 现有人员能力与经验12. 职能职责管理规定13. 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14. 首席质量官管理规定15. 责任追究(问责)管理规定(质量事故责任追究管理规定)开始梳理和优化职责制定部门职责(“三定”方案)制定岗位说明书沟通、宣贯和履行职责匹配职责和能力监督检查和考核职责履行情况(失职)责任追究(问责)评审和调整职责结束1. 管理体系过程职能展开与分配表2. 法定职责与本单位和部门职能职责对照表3. (上下级)部门职能

28、职责与岗位职责对照表4. 管理体系过程与职责对照表5. 目标与职责对应关系表6. MECE职能职责分类法7. 职位分类法8. 工作流程分析法/工作分析法9. 职能职责矩阵10. 标杆管理法1. 行政组织机构图、岗位机构图2. “三定”方案3. 主要负责人(领导)分工4. 管理体系过程及职能职责分配表5. 部门职能和职责6. 岗位说明书7. 责任声明(责任制文件)8. 管理者代表/首席质量官/安全总监任命文件9. 文件“职责”章节对相关部门和岗位职责描述10. 工作流程图“职能带”对应工作事项1. 管理体系及其过程2. 能力3. 变更的策划4. 内部审核5. 不合格/不符合和措施1. 通过确定适

29、宜的组织结构,以及确定管理者代表,并明确其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保证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2. 帮助最高管理者分配管理体系的相关岗位及其职责权限,以确保体系得到有效运行并实现预期结果3. 确保组织人员理解、知晓和履行各自的工作职责4. 所有相关人员职责和权限得到确定5. 各级管理者对其工作负起责任1. 职责和权限分配的全面性和适宜性2. 职责履行情况(失职或问责发生次数)3. 目标完成情况或绩效考核或评价结果5.4工作人员的协商和参与1. 建立建立内部有关争议或意见的受理和协商机制机制2. 建立与外部相关方信息交流的渠道3. 营造良好的参与和协商氛围4. 制定、修改或者决定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

30、制度或者重大事项5. 发生劳动纠纷、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现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发生影响组织正常生产经营或者劳动关系稳定的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形6. 确定员工代表及其职责和权利1. 协商议题信息2. 政策文件3. 国家、行业或上级集体协商条例、制定或工作规范4. 参与和协商管理规定5. 集体协商管理规定6. 为协商会议提供会议场所等必要条件7. 集体合同草案8. 议题材料9. 信息系统10. 建议箱开始明确协商目标和议题(发出要约)确定参与协商的人员(协商代表/员工代表)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制定协商计划和流程准备协商材料召开协商会议争议处理达成共识做好协商会议记录和会议纪要并签字确认制定实施方案跟踪验证实施

31、方案的执行情况及时向全体职工公布协商结果结束1. 调查问卷2. 员工合理化建议或提案制度3. 小组讨论4. 员工代表制度5. 社交媒体6. 面对面交流、会议7. 专家咨询/寻求第三方协助8. 冲突管理1. 集体协商:参与和协商计划或方案2. 参与和协商记录:包括协商会议记录、提案和建议记录、意见和反馈记录、重大议题事项表决(投票)和决议记录、行动计划和任务分配记录3. 集体协商档:每一次协商所涉及的要约书、应约书、协商代表信息表、公示材料、委托书、协商会议记录、工作记录、职代会相关文件、集体合同文本等相关资料4. 安全专项活动(如安全生产月等)记录:活动计划与安排、活动宣传与推广记录、员工参与

32、情况记录(照片和视频资料)、活动成果与总结5. 员工代表的意见建议及答复1. 履约(协商结果履行)监督检查和争议处理2. (集体)协商和员工参与质效评价3. 员工满意度调查4. 员工争议或投诉处理1. 建立对话和交换意见的双向沟通机制,及时向相关方提供必要信息,以使其给出知情的反馈意见,供组织在做出决策前加以考虑2. 使工作人员为与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测量和变更建议有关的决策过程做出贡献3. 促进组织的民主管理,促进组织与其员工之间的理解,改善组织内的劳动关系,提高员工满意度4. 员工参与管理不仅能够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能融合不同的利益关系,提高组织的包容性,提高组织

33、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组织的核心竞争力1. 员工知晓率/参与率2. 集体合同覆盖率3. 合理化建议或提案数量4. 合理化建议或提案被采纳提案比例5. 员工满意度调查结果6. 员工投诉(员工投诉率/员工投诉案件件数/员工意见件数、员工诉求回应率7. 生群体性劳动争议次数8. 职工自然离职率6策划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1. 明确风险管理目标、范围和准则2.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和风险管理团队(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3. 制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计划4.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5. 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6. 建立风险数据库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7. 培育风险管理文化8. 培养风险管理人才1.

34、 组织环境(内外部因素/全面风险管理初始信息)2. 相关方需求和期望列表3. 合规义务清单4. 组织的业务活动及活动场所清单5. 风险评估准则(风险后果严重性判断标准、风险发生可能性判断标准、风险等级判断标准、风险接受准则)6. 全面风险管理程序7. 内部财经控制管理程序8. 风险点清单、风险识别表、风险评价与分析表、风险等级表、风险监控表、风险缓解计划表、全面风险报告(模板)9.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开始理解组织环境识别相关方需求和期望/合规义务明确控制目标识别风险(认知风险)分析风险(理解风险)评价风险(判断其重要性)风险应对(制定和选择风险应对方案/策略策划风险应对措施/计划实施风险应对措施

35、/计划评估风险应对措施/计划的有效性)风险监督、检查和改进编制和提交全面风险报告结束1. 风险管理成熟度评价模型 2. 集体讨论3. 德尔菲技术4. 调查5. 检查表、分类和分类法6.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以及失效模式、影响和临界性分析(FMECA)7. 危险和可操作性(HAZOP)研究8. 情景分析9. 结构性假设技术(SWIFT)10. 石川分析法(鱼骨法)11.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12. 经营影响分析(BIA)13. 因果分析(CCA)14. 事件树分析(ETA)15. 故障树分析(FTA)16. 人因可靠性分析(HRA)17. 因果映射18. 风险价值(VaR

36、)19. 最低合理可行(ALARP)和尽可能合理可行(SFAIRP)20. 风险指数21. 成本效益分析(CBA)22. 决策树分析23. 风险登记册24. 后果/可能性矩阵(风险矩阵或热图)1. 重大决策、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要业务流程的判断标准2. 风险控制清单(包括风险识别结果、风险分析与评价结果、风险等级划分、风险控制措施)3. 全面风险管理年度报告4. 风险管理策略和重大风险管理解决方案5. 应急响应计划(应急预案)6. 重大决策的风险评估报告7. 风险管理监督评价审计综合报告1.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2. 领导作用和承诺3. 目标建立与实施4.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 运行策划和控

37、制6. 分析与评价7. 管理评审输入8.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1. 确保组织在策划管理体系过程时,能够确定风险和机遇,并策划其应对措施,从而预防不合格(包括不合格输出),并确定可能增强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或实现组织目标的机遇2. 确保管理体系能够实现预期结果预防或减少不利影响,并实现持续改进3. 创造和保护价值4. 降低不确定性并增加确定性,支持组织目标的实现5. 将风险整合到决策中,建立基于风险的决策机制6. 确保合规7. 改进质量、环境、健康安全、社会责任、财务、运营效率和组织治理等方面绩效,保障经营管理的有效性,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等8. 为相关方提供持续的、一致的、真实完整且可靠的信息

38、9. 确保组织建立针对各项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计划,保护组织不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1. 风险评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2.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的充分性和可行性3. 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有效率4. 风险和机遇应对及时率5. 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引起次生风险6. 风险控制效果7. 风险报告质量8. 员工风险意识提升度9. 外部评级机构评价10. 全面风险管理成熟度6.1.1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和机遇的评估1. 明确安全风险管理目标、范围和准则2. 建立安全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3. 运行系统描述4. 提供实施风险控制措施所需的资源1. 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及承包方和(或)供应方活动

39、清单2.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准则、风险分级的准则及不可接受风险的判定准则3. 安全合规义务4. 组织的安全承诺、方针、目标5. 不符合的记录及其统计分析结果6. 组织以往事故事件信息和同类组织的事故信息7. 员工及其代表的意见和建议8. 与相关方交流的信息。9.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程序开始系统运行环境分析和描述划分和确定风险点明确控制目标危险源辨识(直接辨识危险源先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重大危险源辨识确定导致的后果列入危险源辨识台帐危险源持续动态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判断其重要性)风险分级(确定不可接受风险)制定风险管控措施风险控制措施的评审风险分级管控实施(

40、风险管控层级确定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绘制企业安全风险图全风险告知、公告与标识)分级管控的效果及其跟踪验证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策划的更新结束危险源辨识工具和方法:1. 询问、交谈2. 查阅有关记录3.4. 现场观察5. 获取外部信息6. 工作任务分析7. 安全检查表(SCL)8. 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9. 事件树分析(ETA)10. 事故树分析(FTA)安全风险评价工具和方法:1. 安全检查表(SCL)2. 危险性预分析(PHA)3. 事故树分析(FTA)4. 事件树分析(ETA)5.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6. 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7. 矩阵法8. 道化学火灾爆炸

41、指数法(DOW)9. 蒙德法(ICI)10. 日本劳动省危险度评价法11. 单元危险性快速排序法12. 火灾爆炸数学模型计算13.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等1. (静态与动态)风险点清单2. 安全风险判定准则或不可容许风险清单3. 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含重大风险清单、重大危险源清单、风险分级实施管控表)4. 安全风险图(风险四色分布图、作业风险比较图)5. 安全风险公告栏6. 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7.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帐8. 重大风险专项管控方案9.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10.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11.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数据库12. GB/T13861-202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

42、类与代码13. 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14.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15. 安全评估控制程序1. 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策划2. 管理体系过程策划3. 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4. 资源的确定和提供5. 安全培训教育6. 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7. 职业健康安全运行策划和控制8. 危险作业管理9. 安全相关方管理10.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与管理11. 安全警示标志管理12. 采购与外包安全管理13. 运行变更管理14. 突发事件应急准备和响应15. 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视和测量16. 6.安全监督检查17. 7不符合和纠正措施18. 事件(事故)报告、调查和处

43、理19. .管理评审输入1. 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力争实现安全方针和目标2. 危险源辨识帮助组织认识和理解工作场所中的危险源及其对工作人员的危害,以便评价、优先排序并消除危险源或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3. 对危险源所导致的安全风险进行辨识、分析和评价。确定风险程度和其是否在可接受范围4. 安全风险分析是安全风险评价和风险应对决策的基础,为安全风险评价和风险应对提供支持5. 安全风险评价有助于风险应对决策,为风险决策及制定风险应对计划提供依据6. 防止与工作相关的伤害和健康损害,主动改进安全管理绩效并提供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1.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危险源识别2. 危险源识别岗位

44、基本安全风险评估覆盖率3. 员工隐患排查并主动报告次数4. 风险通告提示有效性5. 危险源数据库准确率或可追溯率6. 重大隐患备案率7. 隐患排查全覆盖隐患整改率 6.1.2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1. 明确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目标、范围和准则2. 建立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工作小组3. 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4. 了解合规义务要求5. 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包括诉求、意见和建议)1. 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及承包方和(或)供应方活动清单2. 主要生产流程、单元、工序及产排污类型示例图3. 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准则4. 环保合规义务5. 组织的环境承诺、方针、目标6. 不符合的记录及其统计分析结果7. 组织以往事故事件信息和同类组织的事故事件信息8. 相关方诉求、意见和建议9. 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符合情况10.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11. 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12. 环境因素评价表开始确定识别和评价范围、目标和准则收集信息选择识别和评价方法初始环境评审初始全面识别环境因素定期识别环境因素环境因素确认环境因素汇总及时更新环境因素认评价重要环境因素价建立重要环境因素清单结束1. 检查表法2. 环境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方法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