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应急管理模式探索.pdf

上传人:爱文献爱资料 文档编号:21767900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应急管理模式探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应急管理模式探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应急管理模式探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7卷第5期2023年9月天津化工Tianjin Chemical IndustryVol.37No.5Sep.2023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应急管理模式探索苏守政(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摘要院 随着科研的快速发展,重大理论发现和科学突破越来越依赖于大型仪器设备。高校分析测试中心作为大型仪器设备的集中安置部门,在支撑高水平科学研究、培养高层次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各种突发事件给分析测试中心的管理带来诸多改变和挑战。对此,本文分析了测试中心工作的特点,提出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分析测试中心的运行体系,建立“防控结合、高效有序”的管理模式,以供各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管理人员参

2、考。关键词院实验室管理;分析测试中心;应急管理doi:10.3969/j.issn.1008-1267.2023.05.045中图分类号院 TQ019文献标志码院 A文章编号院1008-1267(2023)05-0151-03收稿日期:2022-12-01分析测试中心渊以下简称野中心冶冤是高校科学研究尧 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部门袁不仅承担全校师生的科研测试工作袁 还在材料尧化学尧环境等专业的实验教学尧毕业设计尧创新创业等活动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1-2遥 目前各高校中心管理正逐渐科学化尧规范化尧合理化袁但近年实验室着火尧 爆炸及公共安全等问题相继出现袁给中心的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遥 中心假

3、期运转时期尧教职工和工作人员的轮岗期的管理容易出现懈怠袁增加突发事件的风险遥任何突发事件袁都会经历从初期发现到影响范围扩大的过程袁而中心面对的困难和挑战也各不相同袁 笔者将突发事件的发展分为 野正常期冶野突发期冶野过渡期冶和野恢复期冶四个阶段袁针对性探索科学尧高效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模式遥 本文旨在通过安全和工作野两手抓袁两手硬冶的思路袁建立野管控结合尧高效有序冶的管理模式袁确保中心在任何突发事件发展阶段都能安全尧稳定运行遥1中心工作的特点1.1管理难度大突发事件发生时袁 国家科研攻关的重大项目尧博士生的科研课题尧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毕业设计等实践活动还需线下如期进行3遥 所以为保证不影响科研课题袁中

4、心在野过渡期冶和野恢复期冶都需保持开放状态袁 通过工作人员住校及时补充因安全问题影响到的科研进度袁 保持中心正常运转遥因此袁如何在突发事件发生的不同阶段保证中心安全并合理安排工作是中心管理的巨大挑战遥1.2工作强度大由于突发事件爆发时间的偶然性与不确定性袁部分工作人员可能无法及时入校袁这就要求必须提前进行规划袁做好由野正常期冶转变为野突发期冶的准备遥 进入野突发期冶后袁为了维持中心的基本运转袁需要少量工作人员住校遥 在野恢复期冶阶段袁还要根据滞后工作的重要性尧送检顺序等因素合理有序尧加班加点完成遥 此外袁突发事件发生后中心工作人员不仅承担日常工作袁还要负责各自的突发事件善后处理袁这样的双重要求

5、增大了中心科研工作的强度遥1.3人员群体复杂随着中心在科研尧 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天津化工2023 年 9 月加袁日常分析测试人员和送样人员尧实验教师和学生及门卫尧保洁人员尧耗材配送人员等流动性增大袁使中心在野正常期冶就必须做好应对可能突发的公共安全问题的防控措施遥野过渡期冶和野恢复期冶阶段袁虽然教职工和工作人员能够通过学校及中心的授权申请进入中心袁但仍具有一定风险遥1.4仪器设备维修困难目前全国各高校中心大部分先进仪器设备均为进口袁如扫描电子显微镜尧透射电子显微镜尧X 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袁一旦出现故障袁维修工程师可能需要从其他城市或省份调配4遥 由于一些特殊原因袁 维修工程师可能无法按期到达现

6、场袁会对维修造成极大困难袁 导致仪器设备长期搁浅袁严重影响科研和教学的进度遥2中心应急管理模式的建立2.1构建中心应急管理体系完善的管理体系是中心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开放的基础袁只有严格落实各项针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政策袁制订精细化管理条例袁才能保证管理体系的科学尧正确尧有效遥 各高校需根据中心工作特点袁结合校级尧中心政策袁构建突发事件发生时期的管理体系袁并将其融入到科学研究尧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等实践活动中袁实现制度化尧规范化的管理目标遥2.2制订中心应急管理方案2.2.1明确中心管控责任分工院领导或中心主任作为主要责任人袁主管中心的安全工作曰各部门主管负责分析室的日常防控管理袁包括是否按时检查易燃易

7、爆材料尧化学试剂袁人员是否及时关注自身健康遥 发现问题及时督促解决袁 多次出现问题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遥 中心可将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准备工作纳入年底考核评价体系中袁有助于工作人员加强责任意识袁提高中心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质量遥2.2.2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主观意识野预防为主尧安全第一冶已成为中心工作的常态遥 但近年入学的学生在校时间较短袁不能充分意识到学校公共安全的重要性曰高校长期处于安全状态袁安全意识也会逐渐放松遥 因此袁必须时刻绷紧安全防控这根弦袁定期对中心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安全责任意识培训及考核袁结果记入年底考核评价体系遥 只有不断提升主观防控意识袁才能更好落实管理体系下的各项措施袁保障各项工作顺

8、利完成遥2.2.3加强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培训突发事件的发生增大了仪器设备的维修难度袁 为保证中心仪器设备能够长期正常运行袁高质量完成测试任务袁必须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培训遥 每一台仪器设备都需指定专人管理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遥 学生只有经过理论知识尧操作技术及安全制度的培训考核才可上机操作袁 且需要在设备管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操作遥中心应鼓励尧支持教师参加专业技术培训袁提高业务水平袁争取掌握一定维修技能袁降低突发事件发生时对仪器设备维修造成的影响遥2.3建立中心信息化管理平台本文提出建立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袁是从人员进入中心开始到各分析室全程监控袁确保一旦出现突发状况能够有效开展回溯袁精准实现

9、安全排查遥 信息化管理平台还应具备网上预约尧仪器设备监控尧工作人员签到等主要功能5遥 因此袁需包括预约系统尧人员管理系统尧场景监控系统和设备监控系统遥基于预约系统可提前做好中心工作安排并统筹规划工作内容袁防止突发事件发生造成的巨大影响曰利用设备监控系统能够通过外置屏幕对各大型仪器设备进行监控袁将显示界面上传并保存袁有效监控仪器设备的实时状态袁有助于维护维修管理遥通过野物联网冶和野互联网冶的有机融合袁信息化管理平台对紧急情况发生期间中心工作的合理安排尧人员的实时监控尧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起到重要作用6遥152第 37 卷第 5 期2.4做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为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工作袁最大程度降低

10、紧急情况对中心工作造成的影响袁确保重大科研项目及本科生尧研究生毕业设计等必须按期完成的工作能够正常推进袁需要结合中心的实际情况做好应急预案袁保证由野正常期冶向野过渡期冶再到野恢复期冶的过程能够平稳过度遥 应急预案的关键环节应包括工作进度规划袁仪器设备的紧急处理措施袁通用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袁耗材的充足储备等遥 通过定期开展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袁提高中心的应急管理和处置能力遥2.4.1做好紧急工作预案各部门需做好长期工作计划袁根据紧急性和重要性的程度统筹安排中心科学研究尧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等各项活动的进度遥 出现紧急情况后袁在野过渡期冶阶段迅速对后续工作做出科学尧合理的调整袁 尽可能降低紧急情况对

11、工作的影响遥 由野紧急情况期冶进入野恢复期冶后袁堆积的大量工作可通过延长工作时间尧提高工作强度等方式解决遥 各工作人员必须提前做好准备袁应对紧急情况的不确定性遥2.4.2制作仪器设备操作手册和视频为防止突发事件造成设备负责人无法进校对仪器设备进行管理袁每台仪器设备都必须提前做好安全操作手册遥 内容务必详实尧准确尧易懂袁保证住校工作人员能够依照手册完成大部分仪器设备的维护尧保养及待机尧关机等操作遥 贵重尧精密尧复杂的大型仪器设备还需安排专人进行应急操作培训袁并录制教学视频遥2.4.3培养仪器设备操作“多面手”对于扫描电子显微镜尧X 射线衍射仪尧红外光谱仪等在基础研究和毕业设计中利用率极高袁操作又

12、不是特别复杂的仪器设备袁可通过培养优秀年轻教师作为野多面手冶袁在特殊时期住校以维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袁 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袁即使设备负责人无法进校袁 在校师生的科研项目尧毕业论文等也能按时尧保质尧保量的推进遥2.4.4及时做好仪器设备耗材储备通过平时储备和应急储备相结合的方式袁做好中心耗材储备袁并建立完善的耗材管理制度袁保证扫描电子显微镜尧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液氮袁真空镀膜仪的靶材袁 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仪的氩气等耗材供应袁 避免特殊时期出现断供造成影响遥3结语突发事件期间袁 高校中心的管理是一项复杂尧细致而又非常重要的工作袁关系到能否有序尧高效运行和全校师生的健康安全遥 因此袁针对突发事件期间中心

13、工作的特点袁提出了当下社会环境中包括构建管理体系尧细化管理方案尧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尧 做好防控紧急预案的一系列措施袁旨在实现中心安全和工作野两手抓袁两手硬冶遥本文提出的特殊时期中心管理模式不一定适用于所有高校袁还需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和实践遥参考文献:1周剑锋,杨明,唐俊峰,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的建设与思考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9):252-257.2詹美燕,李春明.“互联网+”高校大型分析测试仪器开放共享的管理探索与实践以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平台公共分析测试中心为例 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4):127-131.3张金彪,周碧青.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的发展及其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10):13-15,19.4苏凡.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的仪器管理与人才建设探讨 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5):191-192.5涂真珍,王韦刚.材料化学类院校大型仪器设备预约管理系统的建设 J.实验室科学,2020,23(3):196-198,202.6熊祖钊,冯征,雷敬炎,等.地方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建设模式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10):280-282,314.苏守政: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应急管理模式探索1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综合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